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素质教育得到了深入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幼儿潜能的重要性,幼儿艺术教育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幼儿园、中小学、家长都很关注这个问题。由于幼儿年龄的限制,家长在孩子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及角色就凸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对幼儿艺术特长教育中父母的观念态度及做法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 艺术教育 特长教育 家长 地位 角色
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的实施,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艺术教育也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各方都很关注这个问题。“艺术可以使人更优雅,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进行艺术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气质,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提升自信心。”3-6岁,是幼儿的身体、情感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从这时开始接受艺术特长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影响巨大。因此幼儿群体成为了艺术特长教育的主力群体之一,周末及寒暑假,可在各种艺术兴趣班、特长班看到小朋友的身影。
由于幼儿年龄的限制,家长成为幼儿艺术特长教育的主要选择者,也是幼儿艺术特长学习道路上很重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家长在孩子艺术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甚至比老师还重要。家长的坚持和参与很大程度上能鼓励促进幼儿的艺术特长学习,但凡家长自己都坚持不下来的,孩子也很难继续坚持下去。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铃木镇一也非常注重家长的参与,特别是母亲的参与,他提倡母亲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争取家长的通力合作是铃木体系在儿童早期艺术才能教育方面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家长有必要了解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艺术教育课程,知道自己在幼儿艺术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家长对艺术特长教育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最大程度地开发幼儿的潜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家长对自己在幼儿艺术特长教育中角色的认识
笔者对昆明市七彩艺术培训学校世纪城校区和金马坊校区的120名家长进行了随机的问卷发放和访谈,了解到绝大部分的家长,基本每节课都能陪着孩子一起来,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练琴。在问及如果孩子不喜欢所进行的艺术特长培训,家长会如何选择时,有3个家长,占总数的2.5%回答没有考虑过,57人,占57. 5%会让孩子自己决定,27人,占27.5%会换一个孩子喜欢的兴趣班,37人,占37.5%选择继续让孩子学,直到课程结束。
图示:
从调查结果可见,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很民主,让孩子自己来决定。可是由于孩子年龄小和认识有限,仅仅凭一时的兴趣,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还是需要在家长合理地指引下进行决定。其次选择让孩子继续学,直到课程结束的家长占到了较大的比例,这部分家长比较客观,能站在一个较长远的角度看待幼儿的艺术特长学习,而艺术特长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27.5%的家长觉得只要孩子不喜欢就换一种兴趣班,这部分家长也占了不小的比例,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普遍比较宽松、随意,对孩子艺术方面的发展并没有太大期望,只是想让孩子学学玩玩,作为课后的娱乐消遣。
二、家长观点态度中存在的问题
家长在幼儿艺术特长教育中的角色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日本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在他的教学体系中尤其强调“母亲参与”的教育过程。笔者在对昆明市这两个艺术培训机构家长进行调查后发现,绝大部分家长并不认为他们在孩子的艺术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懂,不了解孩子所学的,不能给孩子指导,孩子学艺术主要是老师的事,他们只是孩子学习的监督者。在与部分老师的访谈中,也发现,能积极参与配合老师,与孩子一起学习的家长,其孩子的学习效果、学习进度一般较好,到课率也很高。
三、对策及建议
日本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在他的教学体系中提出,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提供给幼儿良好的环境。他认为每一个儿童,无论其先天情况如何,只要他能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可以成长为有才能的人。其次就是母亲的参与,他提倡母亲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进行音乐学习,母亲是孩子学习中的榜样,既是孩子的指导帮助者,也是幼儿学习中的激励者。
关键词:民间剪纸 幼儿成长 作用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66-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幼儿教育中,民间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剪纸,这种起源于汉代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今天的幼教天地当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幼儿时期接触到的事物,是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促进幼儿智能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现代教育讲究素质综合,剪纸艺术就是这种要求的一个反映,由于幼儿时期尚且处于各种品格养成阶段,剪纸艺术的滋养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幼儿精神环境,更能够从情感上帮助幼儿去体会我国文化艺术的深厚内涵。
因此,在幼儿阶段,以民间剪纸为载体,培养幼儿的艺术领悟能力,是有着多方面优势的,可以给幼儿带来生理、心理两方面的成长,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掘思维潜力,都有着积极作用。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和鉴赏,能够学习如何体味民间艺术的美感,民间艺术教育始终是一种艺术鉴赏的形式,教育目的也还是通过这类艺术培育,给幼儿提供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1 民间剪纸对于幼儿生理成长的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
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还处于发育期间,这个过程要持续到整个青春期完结,这一时期如果不能帮助孩子进行身体方面的协调训练,那么会对幼儿今后的发育有着一定的影响。剪纸艺术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锻炼形式,让幼儿在手指上得到艺术的浸润,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重要的是剪纸不仅可以带来愉悦感,同时也能够产生健康物质,刺激血液循环,增加幼儿的幸福感。因此,剪纸教育对于幼儿身体健康来说,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1.2 有助于幼儿大脑的开发
从大脑发育角度来说,人脑的发育情况,多是在幼儿时期得到极速扩展,科学研究表明,要想促进大脑的发育,绝不是简单地用某些智力试题就能够完成的。幼儿阶段人体基本上完成了大脑发育,所以,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剪纸艺术教育,是有利于促进大脑两个半球功能开发的,能够从智力方面给幼儿带来更加高级的体验,比如发挥想象力、增加记忆力、提高智力水平。所以说,对幼儿进行民间剪纸教育,可以从艺术层面进行大脑皮层的刺激,保证左右半球的协调发展。
1.3 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视觉审美能力
民间剪纸也是一门视觉的艺术。剪纸可以使幼儿视觉神经和感官得到传递,幼儿可以在多次接触民间剪纸之后,逐步学会感受艺术,进而学会表达艺术美感。幼儿园通过展示民间剪纸,给幼儿的大脑提出了更多立体式的记忆要求,不仅使得大脑皮层方面能够得到更好的刺激,从视觉系统这个角度来说,适当的艺术刺激,有利于感官的发育与成型。
2 民间剪纸对于幼儿心理成长的意义
经过科学研究,人脑对于美好的艺术形式,有着先天的追求和向往。这不仅涉及到前文论述的生理因素,也有着深刻的心理层面认知。视觉系统,关联着知觉、感觉体系,从人们的记忆、情绪还有思维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况。剪纸艺术正好有力的促进这些心理因素的发展,证明了其对于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在剪纸艺术中,还能够有力的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在想象剪纸艺术内容、创造情景的同时,内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共鸣,当幼儿希望通过语言或是剪贴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时候,就需要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而幼儿的人际关系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形成,人与人的关系网格,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较为稳定地获得认可。
3 幼儿剪纸艺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3.1 剪纸艺术教育应融入幼儿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剪纸艺术自然也是从现实中提炼出的艺术精品,在面对幼儿群体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寻找幼儿喜爱的剪纸类型,将幼儿的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发掘幼儿生活中的剪纸艺术素材,使剪纸教学具体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中,这也是幼儿能够获得新的情感抒发空间的必要方式。
3.2 把握剪纸艺术教育的反复策略
“常同行为”这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常见的一种行为,意思是幼儿喜欢反复做同样的一件事情。这是他们特有的行为类型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因为幼儿的性情并不稳定,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也是建立在熟悉环境基础上的,“常同行为”的存在,是幼儿确保心理安慰感知的重要方式。对于剪纸教育来说,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对优美的剪纸艺术进行反复练习和体验,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枯燥乏味,反而是令人愉悦的行为。多次体验,可以深化幼儿的记忆发育,加深幼儿对于生活与艺术的认知程度。
3.3 着力幼儿剪纸兴趣的培养
关于剪纸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首先要解决的是培养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当幼儿对剪纸产生了兴趣的时候,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激发潜能一定要以兴趣为基础,创造力才会在点点滴滴中表现出来。
因此,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把握特点,合理选材,引起兴趣;其次参与实践,情景交融,培养兴趣;再次正视差异,因材施教,增强兴趣。
农村小学阶段的孩子,同时接受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孩子的身心发育、品德熏陶、习惯的养成,都是首先在家庭中形成的,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农村小学阶段,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1.1 重知识灌输,轻兴趣培养。在我国目前农村的家庭教育中,不少家庭最关心的就是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对孩子是否对学习感兴趣不闻不问,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书桌前度过,甚至有的家长不让孩子报兴趣班,不让孩子参加喜欢的公益活动,怕影响学习。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以后就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在他们看来,成功的家庭教育就一定是孩子上所好大学。这样,家庭教育就算完成了,殊不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呆板的考试机器,而且孩子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根本无法体验学习的乐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枯燥的事情。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护,不能过早的伤害孩子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培养宜早不宜迟,如果农村的家长们能尽早的改变教育观念,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学习,并慢慢引入正确的轨道。孩子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比过早的灌输知识更值得重视。
1.2 重学科成绩,轻能力培养。在新世纪,教育成为人的终身需求,学习能力也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素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方法不对或不适当,往往适得其反。在大部分农村家庭,分数成了家长的命根,追求孩子的高分成了家长的教育目标,家长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标准,忽视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过分溺爱孩子,把孩子视为心肝宝贝,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只要学习好,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不但不制止,反而一味纵容,甚至过于保护孩子,做错了事情也由父母出面解决,没有责任感,就不让孩子做家务,不参加集体活动,没有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不能承受生活中的挫折,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能力也得不到提高,高分低能,很难适应社会。
这些家长可向有关研究机构进行咨询,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矫正。通过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学习能力测试,找出偏差,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视觉或阅读能力、自我控制及身体动作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其与年龄不符的基本能力,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个性的学习方法,突破学习上的瓶颈,进而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1.3 重权威意识,轻心灵成长。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时期,在当代的农村,忽视儿童心灵成长是当前农村小学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往往凭自己的意愿来教育孩子,用自己的理解来干预孩子的自然发展,有的家长甚至违背孩子的意愿,以大人的权威企图说服孩子,以期减少他们成长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在功利心的驱动下,家长仅仅是把孩子看成自己实现梦想的工具,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想法,这是揠苗助长的愚蠢之事。关爱不是严厉的"禁锢",教育不是简单地"克隆",孩子的未来也绝不是父母理想的延续,家长只强调权威和服从,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看重自己主观方面的单向塑造,忽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孩子的自我心灵成长。
1.4 从众心理严重,人生目标欠缺。家长把大众化的考学、做官、拥有富裕的物质生活作为孩子"光宗耀祖"的学习动力,却忽视了其作为独立生命系统个体的存在意义。有些家长从来就不学习甚至不知道家庭教育知识,没有自己系统的家庭教育理念,看别人怎么教自己就怎么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长远规划,对孩子的引导不到位,这也是有些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2.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规避之道
2.1 转变家长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让家长正确意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共同为促进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而家庭教育又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与良好习惯,优秀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受益终身,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重视家庭教育。
转变家长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让家长正确意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们首先要自己成为一个学习者,认识到自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并一点一滴的用正确的方法来鼓励引导孩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的知识水平、审美情感、价值观念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孩子是站在家长的肩膀上看世界的,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家长必须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大量事实证明,家长具备较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就能选择较为恰当的教育方法,运用较高的教育艺术,妥善解决和处理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因此,农村的家长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在孩子成L的不同阶段,学习新的家教知识和技能,不断自我反省,积累丰富的经验,必要时,还可以向一些专家咨询、请教,获得直接的帮助。家长的学习也要积极主动、与时俱进。
一、要树立正确观念,真诚相待
有许多老师经常发牢骚,说家长如何不教育孩子,说家长如何如何不理解老师的工作……等等。其实,没有一个家长不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没有一个家长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的教育观念不正确,没有掌握恰当的教育方法,常常做出一些让老师很不可理解的行为。如何引导让家长融入到班级教育中来,关键是老师把家长当作是教育对象还是教育者。家长已经成年,有着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这就需要班主任的经常与家长经常沟通,把正确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家长,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很大,家长们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与烦恼,所以当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就要设身处地的从家长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在与他商讨、交流,而不是在指责家长,让家长体会到老师的苦心与真诚。
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被同桌的家长投诉,说她喜欢拿同学的东西,还拿了同学的钱。我一听到这个消息,急忙了解情况,并把她的家长叫来学校一起教育孩子。家长一到学校,很生气,伸手就打了孩子几个耳光,还说回家要收拾她。孩子吓坏了,但很奇怪,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急着认错,只是流着泪瞪着她妈妈。我心存疑虑的教育了孩子几句,就先让孩子回教室去了。然后和孩子的妈妈聊了起来,开始家长只是一直强调她很用心教育孩子,她的大女儿也在我们学校,表现很好等等。我知道家长的心态,于是,我先表扬的这个孩子,对她平时的细节给予了恰当的肯定,然后我真诚的对家长说:“当我听到这个孩子拿同学的东西,还向同学要钱,我很震惊,我觉得她的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不应该有这种行为。”家长也很有触动,才告诉我,这个孩子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当时因为想要生个男孩子,于是把她送回了老家去养,直到要上小学的前半个月才接来深圳,到现在,孩子对他们很陌生,平时也不和家人多说话,和姐姐弟弟也不亲。我心里的疑团解开了,我给家长做了分析:因为孩子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父母对她而言很陌生,再加上父母经常把她与姐姐弟弟作比较,经常要挨骂,一做错事情就要挨打。孩子不信任父母,觉得父母根本就不爱她所以她对自己的行为觉得无所谓。我劝告这个家长,要让孩子感受的你们家长的爱,不要动不动就和别人作比较,要给她信心,对她要更用心,让这个孩子重新回来你们身边来。家长很感激,也很配合,现在这个孩子越来越有自信,行为习惯也进步很大。
二、要掌握沟通技巧,要有艺术
人与人的相处是很巧妙的,而由于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比较特别,所以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是超越知识的智慧。
首先,要以尊重为前提。家长、学生、教师都一样是平等的,可能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能力要差一些,可能调皮一些,老师就连家长也一起贴上了标签,当众训斥他们的孩子,也像训斥学生一样训斥家长,指责家长,让家校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引起家长对老师的不满,使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其次,要多赞美,少投诉。没有人会不喜欢听别人的赞美,尤其是称赞自己的孩子,家长会觉得很自豪,即使是有不好的情况,我们也要注意用正面话语巧妙的引出,先肯定孩子好的方面,再指出不足。不要一味的说不足,老师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不足的一面。
最后,要倾听,争取达成共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老师不应该让自己高高在上,不要一味的向家长发号施令,虽然我们是老师,但在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在的家长也在不断的进步,也有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应该以虚心的态度接受家长的批评与建议,让自己不断进步。我们要多用建议、婉转、诚恳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以理服人,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要多方面与家长沟通,创设条件
有些家长对学校老师的意见很大,觉得老师一打电话找,就是投诉孩子的这不好,那不好,平时也不与家长联系,等情况很糟糕了才联系家长。其实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完全可以给家长创造与学校常联系的机会。
(一)平时利用手机多联系
平时的联系,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班主任可以和家长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当有了与家长经常性的沟通,家长信任了老师,会更好的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更有利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在一开学,就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了教室门口,并告诉家长,有空常联系。有事可以找我,有疑问也可以问我,还可以和我聊聊孩子的教育看法等等。几年下来,我的真诚相待让许多家长把我当作了朋友,和我聊聊家常,毕业的学生也经常会与我联系。
(二)利用校讯通和QQ,实现网络教育平台
我们学校开通了校讯通,大大提高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效率,可以发作业,也可以圈点孩子的的表现,是否有进步等,都可以及时的通过短信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同时,我也与部分有条件的家长建立起了QQ群,在群里经常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还可以经常把网上的一些孩子教育的方法的文章进行传阅,既可以让自己不断提升教育技能,又同时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素质,可以让家长更好的配合了班主任的教育工作。
(三)利用家长会,传输教育理念
家长会是一次集中学生家长到校进行的一次会议,利用得好,可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校的各种教育意图和家长应配合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班主任应好好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可以大面积地争取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我校一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我每次都认真准备,把这当作一节重要的课来下功夫,让家长感受到他们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但要注意不让家长把家长当作发泄会,过多的去谈论子女教育问题中的不满。
(四)圈点性的面访或家访
关键词:幼儿教育;规定性;本质及价值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最基础的阶段,是一项需要灌注心血的事业。幼教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所以必须从幼儿教育的本质进行了解,不断的探索与发掘新兴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幼儿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下就对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价值进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出发,将遇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共同阐述,力求为幼儿教育做出贡献[1]。
一、幼儿教育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幼儿教育是让孩子走向学习的第一步,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是很关键的一个阶段,为了更加了解幼儿教育,我们去了几个幼儿园,分别和那里的孩子进行了大量交流沟通,通过和家长、老师的深入探讨后,我们发现现在的幼儿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比如:(1)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制性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和补习班,用家长的话说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所以很多孩子同时学习舞蹈、围棋、书法、英语等,对孩子来说,童年就是在满满的课程中度过的,缺少了童年应该有的乐趣。(2)为了开拓孩子的天真烂漫,国家推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文件,主要是规范幼儿园将游戏互动带入课堂,以此让学生保持一颗童心。但是,虽然国家了规定文件,实际上很多幼儿园虽然也为了孩子的童心努力,但幼儿教育还是日渐像小学教育靠拢。(3)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展双语教育,但是孩子连母语拼音都没有学好,就开始学另一门语言,很容易让小孩子混淆视听,对小孩子来讲,压力也比较大,小孩子的教育还是要放松一点比较好[2]。(4)幼儿园也会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吸引更多学生,会传授一些课程之外的知识。
二、幼儿教育的本质
大家都知道,幼儿教育是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过程。幼儿教育的本质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是孩子保持童心,有的人则是让孩子提前适应学习。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充满乐趣与爱心的教育,它更多的是让孩子放大天性,让他们保持一颗童心,而不是有的家长认为的提前适应学习,孩子以后学习的时间还很多,现在还是应该珍惜这段时间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家长也应该在这个阶段陪陪孩子。总的来说,幼儿教育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体现:(一)幼儿教育是人生探索的第一阶段幼儿作为人生中的初始阶段,孩子这时候还是一个稚儿,天真烂漫,心智也没有完全发育好。幼儿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全身心感受这个世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这个世界,以此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认知基础[3]。(二)幼儿教育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幼儿教育是幼儿开启学习的第一阶段,在每个人的学生生涯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一步。现在很多小孩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的宠爱包围,却少了同龄人的陪伴。因此幼儿老师应当做好引导作用,让幼儿与同学多接触,要学会分享喜怒哀乐,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重要性,也要让他们开始去认识朋友,去结交朋友,与朋友建立信任。(三)幼儿教育是一个认同的过程幼儿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幼儿处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需要的是赞扬与肯定。在幼儿讲课中,老师一句小小的赞美都可能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因此幼儿老师需要积极去赞扬幼儿的正确行为,给他们一个提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此来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对幼儿的一生是有极重要的影响的[4]。
三、幼儿教育本质的价值
幼儿教育最本质的特点是它的独特性,但它也是全面的,从各个方面来完善幼儿的教育。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涉及,健康状况,语言能力、社会的适应能力及科学的认识包括艺术的熏陶,从基础阶段给予幼儿一定的辅导,注重幼儿的协调发展,完善幼儿的心智,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从健康教育来阐述幼儿教育。健康教育也是由多个形成的,它不是单一的,从身体到心理再到生活等都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健康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教育,在行为习惯上给予幼儿更好的帮助。幼儿的健康教育需要一个基准作为参考,不断的完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让幼儿懂得与安全相关的常识,懂得保护自己,获得帮助。总之,幼儿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2)从语言教育来阐述幼儿教育。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时期,同时它也是相对快速的。幼儿的行为特点普遍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该从幼儿的性格实际出发,创设有趣生动的情景吸引幼儿的注意,保证幼儿的注意力时刻保持集中,引导幼儿的语言发展,多方位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从社会教育出发,引导幼儿教育。幼儿的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在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参加不同的活动,加强幼儿对社会的认知,促进幼儿社会适应力的发展。让幼儿了解社会的发展及各种行为规范,为幼儿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好铺垫。幼儿的社会教育从多角度出发,包括自我的认识,对于他人,家庭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渗透,帮助幼儿了解社会。(四)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对科学的认知可以说是在启蒙阶段,从科学知识到兴趣及面对科学的态度,都是从零开始培养的。幼儿的科学教学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生活,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五)从艺术角度出发,诠释幼儿教育幼儿的艺术教育是对幼儿审美的培养,也是艺术的启蒙阶段。通过艺术来影响幼儿的行为,让幼儿的情操得到艺术的熏陶,促进幼儿独特审美的形成,这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作为人一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必须引起重视的。教师应该给与幼儿更多的空间,帮助幼儿完善教育,给与幼儿足够的关怀,保证幼儿在呵护中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刘彦俊(1962-),男,中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9):3-13.
[2]王声平,杨晓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其重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1):1-4.
[3]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