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传授钢琴初级演奏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教材都属于钢琴基础教材。基础教材选用的含义:是否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方法、体现和运用了最新成果;是否体现了基础教学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因此,选择适当的基础教材进入钢琴基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版的各种钢琴基础教材,笔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结构、内容、进度、趣味、音乐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研究,根据它们各自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如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天天练练》,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等,目的在于帮助练琴者锻炼手指,使之坚实有力和灵活。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更新,这必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进。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双手最初都只在高音谱号的范围内弹奏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习要求,要想在初级阶段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采用趣味的、形象化的教材导入,既注重在趣味中培养音乐爱好,又注重在训练中目的性较强地解决演奏技巧。笔者选择了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和正在推广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和探讨。它们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
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拜厄在编写《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时,正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兴盛时期,也是浪漫派初期时代。
卡尔·车尔尼作为一名奥地利音乐教育家、钢琴教育家,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他在钢琴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汤普森尝试运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对钢琴弹奏产生兴趣而出名。
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埃得纳-梅·伯纳姆编写的《天天练练》,以循序渐进的短小练习,达到手指坚实、有力、灵活,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爱。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编写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是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博采众长的方式总结归纳写出的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内容来比较
《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例如:在学习等音时,运用键盘图说明,一目了然。第二部分为触键的准备练习。如:左右手单、双手触键练习,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联弹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三部分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技巧训练渐进的双手练习,逐步达到锻炼手指有力、灵活之目的。第四部分为一些基本练习和二十四条大小调音阶。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是车尔尼系列钢琴练习曲的入门教材,创作于车尔尼开始专门从事钢琴教学时期。斯特拉文斯基也提到:“车尔尼练习曲不但给我带来好处,也带来真正的音乐享受……”练习曲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和各种技巧从实际应用中编写出来的。它基本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技术训练为主,与《拜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触键方法、音乐表达和应用各种表情记号及在调性变化、音色变化的分辨力上都比《拜厄》提出了更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歌唱性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训练内容。如第11、19、29、38、43、51、56、57、66、73、80、92课等,以右手的五指独立训练为主,左手伴奏为辅,一定要注意4、5指是否站稳,声音是否到底。准确使用指法、熟练转换和弦并合理利用手指的重量是弹好练习的关键。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俗称大汤普森,共五册,前三册以基础教学为主。这套教程的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进行简易改编,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此外一部分乐曲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汤普森在编完此教材后又为更年幼的孩子们编写了一套教材,共六册。俗称小汤普森,其特点与大汤普森类似,只是程度上比大汤普森安排的浅显一些。这里只就一二册加以比较分析。第一册的学习重点是:(A)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弹奏,注重感受音乐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引入;(B)从C大调开始逐步引进其他调性,在出现的节拍、全音、半音、音程、和弦及转位等方面都逐步引入并将有关的音乐常识和常用音乐术语恰当地加在练习曲中;(C)在一些乐曲中出现不同手位,培养学生的移调能力;(D)注重培养读谱习惯和识别音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培养弹奏音乐的流畅性与节奏,把握整体的结构感;(E)引入触键的不同要求,在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方面都引入较形象的乐曲,如《讨厌的啄木鸟》《布谷鸟》《钟声》等。第二册是在巩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等,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乐曲的曲式结构前三册多采用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多采用近关系调、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同时引入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淡化技术概念,趣味学习,使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此,此套教材很适合与《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搭配来进行教学。
《天天练练》共七册,是一组组的系列练习曲(每组十二首)。这里也只就较基础的前四册加以分析、研究。它们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以独特的短小练习为单位并配有形象化的标题和简笔画,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与汤普森较相似。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步增加练习量,直到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正确地弹奏第一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各组。可将每一组练习在不同的调上进行移调练习,这对学生是很有裨益的。虽然练习短小,但训练内容极其丰富,在每一组(十二首)练习中都安排有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区、奏法等各方面的技巧训练,如:开始练习短音阶、分解和弦时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弹奏得慢、轻一些,然后逐渐地快、响一些;练习和弦时用中速,并用弱、中强、强等不同的力度变化来学习,逐步达到手指坚实、有力和灵活之目的。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分上下两册,上册按照技术课题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习者通过一本书即可学到较全面的基础弹奏知识,这是本教材的一个特点。下册主要是把适合初、中级教学的一些中外优秀曲目编辑成册,是上册的延伸和发展,但没有逻辑上的依赖关系。就上册进行比较分析,基本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钢琴弹奏基础;第二章,奏法与技法;第三章,综合进阶训练;第四章,手指快速跑动。它在开篇处和每一个新的技术课题出现处都作了详尽的教学说明,使教学进行的目的性和实际运用性得以充分体现。
以上五本教材在基础训练安排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但在入手上又各有所长。总体要求是开发手指的基本机能,强调手指的独立性及乐谱的基本知识。不同的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传统,在手指训练上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音乐性,安排进程较平板;《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及《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结合识谱,开放式思路,不局限在一个音区,在训练安排上注意了音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使学习者有弹奏的兴趣,而不被枯燥的手指练习击灭学习热情。
从教材的进度安排来比较
《拜厄》在结构、进度安排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手在键盘的位置上来看,是按五指顺序从C——G音开始的训练,逐步转移到G——D、A——E音。先是双手平行八度的进行,再发展成右手保持C——G,左手移至G——D位置,既拓展了双手弹奏的音域,又训练了双手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运用乐句的高八度重复以及音阶的引入使五指支配音域得到自然、合理的展开。其二,在时值的学习上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从附点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拜厄》同样不例外。其一,从开始学习就一直放在高音谱号上,直到第54首突然出现低音谱号。其二,将五指固定在五个音上,使手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键盘上的活动受到束缚,造成学习枯燥乏味之感。其三,没有专门的断奏训练,只有在少数的乐曲句尾中出现跳音和顿音。其四,音符时值的安排不太合理,如:八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间隔太长。其五,教材的后半部分(从85—105)技术难度加深的不合理,有些过快了,学生往往学到此就立即反映出不适应。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在结构、进度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表现在:其一,NO.1—10以4/4拍为基础,双手全部在高音谱号范围内,少量出现三和弦的练习,五指位安排较平稳。NO.11—31左手多以各种分解的形式出现,其中N0.19是第一条弹奏一个八度内的音阶练习,N0.32第一次出现低音谱号,N0.33首次出现左手弹十六分音符,N0.36出现临时升降记号。其二,整套教材奏法丰富——N0.20、23、30、31、51、56、57、68、73、84等有跳奏、连奏、断奏、断连奏、双音、和弦、三、六度、半音阶、同音轮指、临时升降记号、音阶、琶音、倚音等等。其三,音乐性较强。在歌唱性乐句中对连贯性提出要求,如29、36、73、84等,在欢快性乐曲中对手指的弹跳性要求较高,如44、83、95等。其四,技巧训练循序渐进。断奏与连奏频繁交替,双音、和弦、大跳及双手交叉等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根据前三册的结构内容来观察其技巧的发展与演进,可发现作者对教材作了系统的安排和持续的计划。其进度不像《拜厄》那样前松后紧,而是整体都比较紧凑。在读谱方面,也很有特点,每首乐曲都有标题及特别技巧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插图,对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教材从一开始引入大谱表,同时出现了全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表情记号和临时记号也较早就出现使用了;在手位安排方面,从平行八度的C大调五指音型手位开始,逐步延伸到G大调的五指音型手位,很自然地引出双手弹奏这两个调性的音阶,在第一册结束前引出了四个升号和四个降号以内的其他大调;在技术训练方面,一开始就学习双手弹奏单音连奏、双音与和弦练习及力度、乐句的要求,手腕的断奏训练也较早出现。在节拍节奏方面,常见的拍子(2/4、3/4、4/4、6/8)及附点和切分节奏在第一册就有出现,并设有专门的练习。此外,安排了较多的弱起节奏的乐曲。
《天天练练》共七册,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入门册以走路、单脚跳、右手拍球、左手拍球、翻滚……预备册以跑步、跳跳蹦蹦、双脚跳、大劈叉……第三册以深呼吸,第四册以醒来、双手伸展、刷牙、下楼、引体向上等形象化、生动简练的提示来进行学习。在练习进度方面第一二册从四分音符入手,以原位训练为基础,多种奏法并存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第一册第四组的第10首就较早地接触同音无声换指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在短小精悍的结构下逐步完善技术培训。从第三册进入音阶、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练习,打破常规的训练方式,让练习者开始训练就不畏惧在键盘上的远距离跑动,笔者认为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每进行一组学习都在强化左、右手同步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其他教材所不及的一个方面。从手的位置来看,教材从双手固定的五指位置开始,练习中有手位的移动和手指的扩张、收缩、穿跨。在读谱方面,不像《拜厄》《车尔尼OP.599》,而是在入门册当中就涉及到大谱表、临时记号、黑键等。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学习的进度安排方面是有意识地将各个方面训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的设计。从手指支撑这门课题开始,强调它在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入门阶段必须把落指的支撑训练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从分列的18个奏法与技法中体现了现代钢琴演奏需要的基础不仅仅是手指这一个“点”,而是一个更宽大的“面”的教学理念。从弹奏发音正确、清晰、均匀,到基本流畅,加强手指的挥动能力,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注重开放式的训练,纳入丰富的训练方法,增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
从以上教材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拜厄》从现展了的科学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总体来讲显得太单一、太局限了;《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之好一些,在训练上比《拜厄》进阶速度平稳、系统,但也是显得单一、局限了。《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总体来讲较注重实效,主张钢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要根植于启蒙教育,并要求在入门阶段就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演奏建立基础,抛弃了“基础”仅仅是“手指”训练为主的较为陈旧而片面的观念,故它们的进阶链条是开放式的、综合性的。
从教材的音乐性来比较
《拜厄》是一个典型的手指性训练教材,它着重于技术练习,绝大多数作品是旋律加伴奏的主调性音乐形式,极少涉及到复调音乐(个别几首运用了一点复调手法)。旋律写作略显单调,和声运用多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终止式等,调式、调性变化不够丰富。在教材中虽然也选用了一些民歌,但在技术方面不太适合初学者弹奏。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偏重于技术训练,而对歌唱性训练有所忽略。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的内容以技术性练习为主,基本写作手法也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形式,复调写作手法在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但在旋律的写作上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并在奏法的运用上也比《拜厄》丰富,如:装饰音的使用、临时升降记号及各种不同类型技巧的综合运用。和声写作方面,主要以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为主,伴奏织体较简单。多数乐曲为活泼欢快性质,少量有进行曲风格的,如No.55,如歌的有No.71、典雅风格的有No.78作品等。节奏节拍写作方面,常见的节拍都有体现,节奏的写作变化丰富多样,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既重视于技术训练又重视歌唱性训练。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基本是以风格各异的主调音乐为主的结构形式,节奏鲜明、形式多样的旋律为特色,乐曲情绪有欢快的、恬静的、热烈的、忧伤的等。从取材风格上来研究,尽管大多数乐曲是采用编曲的形式,但它从巴洛克风格到现代风格的作品无所不包。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简易改编为特征,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变化丰富多样,因而也成为一个教育性和音乐性结合较完美的钢琴教材。循序渐进的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同时引入了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内容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习者在趣味学习中把技术概念淡化,使学习变得趣味起来,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同步增长。
《天天练练》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赋予形象化的、较渐进的动机来创作的。除了在训练演奏技巧方面上的精心设计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形象生动的标题小曲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弹奏技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它注重鲜明的练习要求、体现表达音乐上的趣味性。形象的标题与插图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加深对小品的印象,而且有益于激发初学者的想象力。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强调钢琴教育应把艺术教育放在首位,摒弃了基础就只是手指技术这单一的概念,对音乐生动活泼的体现加以强调。如把经典作品的主题移入初级教学中,注重把民族音乐注入教材等等。
如何认识音乐与技术的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它们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依靠技巧来表现,技巧为音乐服务时才体现出它的价值魅力。音乐表现是目的,技术是表现音乐的手段,它们是相互转化的关系。《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处理此课题上有一定的突破。
尽管语音纷繁复杂,但却没有影响到人们进行交流,因为人类的听觉系统会对这些语音进行范畴化,只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人们就会认为是一个声音,这就是所谓的范畴听辨。因此,应将语音系统的每个音位看作一个范畴,而不是固定值。根据John Clark的研究,虽然不同人的音位系统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每个人却能保证所发的语音在自己的音位系统里相互对立区别。并且一个完全掌握英语语音体系的人,只要根据几个音节,就能适应对方的音位系统,听懂其话语。但对于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在没有完全掌握英语的语音系统之前,难免会遇到上面所提到的麻烦。因此,语音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语音教学应采取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给学生补好语音入门课
古语云:“磨刀不误砍柴功。”学好国际音标的发音及其书写形式对今后语音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大量的语音模仿和对比,能让学生深入感受英语的节奏规律和语调,然后逐步过渡到独立发音、独立朗读和用英语和他人自由交谈。如果不下决心落实这一步,将很难帮助学生树立讲英语、学英语的信心。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发展自学英语的能力。这一过程影响深远,必然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将语音教学与听力、朗读教学相结合
语音教学事实上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其音素的发音技巧及其理论均可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语音教学用在听力、朗读教学中,从一开始便让学生注意到发音与语境和内容的联系、注意到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敏感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于一系列发音技巧更加熟悉。通过朗读,学生自觉地运用这些语音技巧对书面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能准确生动地再现书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语音与听力、朗读结合教学,能使枯燥的语音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能帮助学生抓住语言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克服只注意音素的准确而不注意连贯话语中发音技巧的“见树不见林”的问题;从而让高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正发音上的毛病,并学到更为地道的英语。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可谓一举多得。
三、丰富课余英语口语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讲英语、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
课堂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好好利用课余时间能有效弥补课堂的不足。口语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我们的班额也比较大,这给语音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果在课余举办一些口语活动,则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有助于学生克服喜欢“动手不动口”的坏习惯,让说英语的好习惯在校园里蔚然成风。例如,语音语调模仿大赛、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表演大赛、电影配音比赛等活动是很受学生们欢迎的,精彩的表现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为他们学好英语的原动力不断加油。
四、采取“兴趣教学”法
所谓“兴趣教学”法是指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首先,在教学方法上,除应用了一些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方式及方法如演示法、对比法、手势法、辨音法、口形定位法等外,还增加使用了录音法、对镜发音法、英汉绕口令练习法、教唱英文歌曲和模仿电影对白等一些新方法。并使用了电视、VCD、电脑、录音机等音响、影像及其他多媒体设备。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不限于教材的内容知识安排,而是更多地利用网络、图书手段等搜寻一些适合教学的、实用性较强的影像资料与教本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说,英语是国际语言体系中重要的一种。学习英语,语音是第一关,纯正的语音和语音教学所包含的诸多内容是首先应该弄清的重要环节。以模仿、说明、比较和对比为主要手段的语音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具体实践中奏效明显。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和相互作用的。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采取“分阶段,多手段”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语音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包括以下内容:音素和单词音节、句子节奏、音变和语调。就音素这部分教学内容而言,可以采用对镜发音、口型传递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彻底掌握该部分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示: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音素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引起重视。音素是英语中最小的单位,掌握音素的正确发音,是我们改善语音面貌的基础和关键。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递结果。其次,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即在课堂上应用对镜练习,传递口型。接着也可以使用学绕英汉绕口令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其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而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计算机教学,因为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成为了计算机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优势
1.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精心设计一系列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一是以任务为主线,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围绕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教与学,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同学讨论协作来完成任务,而教师则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三是有利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除了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之外,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任务时,必须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相互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在合作交流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大致可分为创设情境、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4个阶段。
2.1创设情境
即由教师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18岁成人仪式的宣传片,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用PPT制作出来的,这样学生会思考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然后唤起学生制作自己18岁成人仪式MTV的欲望,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2任务呈现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任务,把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例如:PPT多媒体效果的任务设计。如何制作MTV呢?笔者设计了3个学习任务:一是制作某位学生个人的MTV,要求现场录制,简单剪辑,有配乐;二是现场编写配乐词,要有艺术性;三是从某视频中截取一段,进行音效和配音的修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设计。
2.3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在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由学生提出。教师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任务。例如: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组长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具体分配给每位组员,喜欢音乐、朗诵的学生开始准备素材;负责设计的学生开始构思,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熟悉技术的学生开始准备操作软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来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能动性。
2.4学习效果评价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教师针对每个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虽然每组作品的质量存在差别,但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学生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教师及时表扬与鼓励,目的是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完善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例如PPT多媒体学习效果评价:讲评内容为突出作品的主题和创意,展示各种处理技巧。操作方式是让学生自行演示每组的作品,解说作品的构思、布局、处理技术等,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后,可进行小组互评,教师再进行提炼、概括和归纳。最后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得出小组总分,评出最佳作品。
3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教师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
一是要实现从讲授者向引导者的转变。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及时做好总结评价工作。二是要适时加强主导作用。中职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个性很强,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在教学任务下达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度调控和指导。
3.2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但并不是每堂课都适用。比如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用LBL教学法效果较好。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也取决于教学环境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3.3教师要注意加强课堂小结和改进考核方式
所谓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海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为实现海关管理的不同目的,而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的统一的类别划分,也称为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海关征税及海关统计的基础。
目前,依据国际公约,其成员国海关所采用的商品归类方法,都必须严格遵守《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H.S.)(以下简称《协调制度》)。《协调制度》是指原海关合作理事会(1995年更名为世界海关组织)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从总体结构上讲,《协调制度》将国际贸易涉及的各种商品按照生产部类、自然属性和不同功能用途等分为21类97章,每一章由若干品目构成。每一种商品都有其相对应的归类编码。
可以概括地说,整个《协调制度》由三部分组成。其一,商品编码表:编码的前2位是“商品”所在的章;后2位是“商品”所在章的顺序号;前4位称为商品的品目或税目;第5位开始称为子目。其二,类注释、章注释和子目注释:它设在各类、章之首,是对构成商品编码的税目和子目所作的补充文字说明。其三,归类总规则:规则有6个之多。
六大归类总规则是归类的原则,也是方法,但遗憾的是《协调制度》国外制定的,虽在国内专家学者的努力下翻译成了中文,但基于“信”为基础的中译本仍然很晦涩。很多初学者包括外贸企业从业人员在遭遇商品归类时,都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为此笔者将归类总规则进行创新性诠释,并将归类技巧做了个总结。
二、商品归类的前期须进行“语言化”
(一)对所需归类的商品进行认知
对商品的认知是指对商品的成分、用途、特性、加工方式、加工程度、包装方式等相关内容的认识。显然,对于进出口货物的经营者来讲,对其所进出口的商品认知是应当的。但对社会实践、商品知识不甚丰富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太容易。
例1:“凡士林”。
我们可以先做如下货品分析:
成分:石油;
用途:医疗、、绝缘、防腐
货品特征:一种白色或黄色的油脂状石油产品
品名:凡士林(属英文译音)
在对货品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其为石油产品这一特征,将其试归入第二十七章,其标题为:“…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从而对应列名的税号2712.1000。
(二)用“商品归类语言”来思考
不要忘了,《协调制度》是中国的学者翻译过来的,学者在翻译的时候更多考虑的忠于原文,也就是英语翻译中所强调的“信”。所以,“商品归类语言”不太同于我们的“日常语言”,要学会把“日常语言”转化为“商品归类语言”,正如我们在学生英语时要“think in English”一样。如“电脑”应“语言化”为“数据处理设备”(8471),“手机”应“语言化”为“无线网络的通信设备”(8517),“自行车用的打气筒”应“语言化”为“手动或脚踏式空气泵”(8414)。
“商品归类语言”及“商品标识符号”(即税号,也就是代表某种特定商品的8位或10位阿拉伯数字税则编码)的正确选择,就是商品归类的正确实践。
三、归类总规则可诠释为六个字“列名、用途、成分”
根据《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商品归类的方法可归纳为四句话,即:有列名归列名,
没有列名归用途;没有用途归成分(不同成分比多少,相等成分要从后),没有成分归类别。这四句话也可归纳为六个字:列名、用途、成分。注意,顺序不能颠倒。
(一)有列名的归列名
“有列名”是指,品目条文或子目条文中列名具体或比较具体的商品名称,即商品表现出的特征与商品归类的语言基本吻合,也就是按照归类总规则一、二进行归类的商品。
1.归类总规则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规则一的意思是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不是归类的法律依据,不可因为某货品符合某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就确定归入该类、章及分章;归类的法律依据而应是税(品)目条文、类注、章注或子目注释。例如“针织女式胸衣”,似乎符合第61章的标题“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而可以归第61章,应该根据第61章章注二(一)、第62章章注一和6212税品目条文归入6212。但是为了查找方便,对21类、97章及分章的标题应该熟记。对重要的类注、章注应该掌握。如果按税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还无法确定归类,则按其他规则确定。
例2:已冲洗并已配音的供教学用的35毫米电影胶片。
电影胶片归第37章照相及电影用品,已冲洗并已配音的电影胶片归3706,教学专用的应归入3706.1010(35毫米及以上的);若35毫米以下的教学专用的电影胶片则应归入3706.9010。
例3:规格及形状适于安装在船舷窗上的安全玻璃(钢化)。
玻璃应归第70章,钢化或层压的安全玻璃归7007,适合船舶用的归7007.1110。
2.归类总规则二(一):“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进口或出口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可总结为:“三未产品”按完整品或制成品来归。“三未产品”是指不完整品、未制成品和未组装件或拆散件(成套)。
例4:缺少四个轮子的高尔夫球车,应作为完整的高尔夫球车归8703.1011。
例5:缺少鞍座的山地自行车,应作完整品归8712.0030。
例6:已剪裁成型未缝制的机织面料分指手套,应作制成品归6216.0000。
例7:高速摄像机成套散件,应作制成品归9007.1910。
3.归类总规则二(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可总结为:加有其他材料或物质的物品未改变性变按原物品归类。
例8:加碘的食用盐(2501.0011)、加糖的牛奶(0402.9900)、加有着色剂的砂糖(1701.9910)、皮革制分指手套口上镶有兔毛皮缏条(4203.2990)等均按原来物品归类。
(二)没有列名归用途
没有列名,是指所需归类商品与品目、子目条文不相吻合,而章注、类注亦没有对其归类有所规定,应按用途归类的方法进行归类,即按归类总规则三进行归类。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已构成商品基本特征的各类商品,如动植物类、机器、电气、仪器、仪表类。
1.归类总归则三(一):规类列名比较具体的品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目。也就是说,如果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税品目可归时,首先应按“具体列名”原则进行归类,即具体列名优先于一般列名。
例9:“小轿车用安全玻璃”涉及7007的“玻璃”和8708的“汽车零、附件”,因7007的“玻璃”列名更具体,所以应归入7007。
2.归类总规则三(二):“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按照规则三(一)归类时,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可总结为四个字“基本特征”。组合物或成套货品按最能反应其基本特征的商品归类。
例10:“由面饼、调味包、塑料小叉构成的碗面”,由于其中的面饼构成了这个零售成套货品的基本特征,所以应按面(1902)归类。
3.没有列名要归用途。
例11:盥洗用醋(美容盥洗用,带香味)。
醋及用醋制成的代用品归2209,但归第22章的“醋”只可用于调味或腌制食品,因此不能按列名归类。没有列名归用途,应归第33章。盥洗的目的是为了“护肤”,故应将其归入“护肤品”,即3304.9900。
例12:弦乐乐器弦(羊肠线制)
羊肠线归4206,但其子目没有“弦乐乐器用”,因此按用途归第92章,9209为“乐器的零件”,各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用弦归9209.3000。
(三)没有用途归成分
“归成分”是指当某种商品的归类语言无法与品目相吻合,既没有具体列名,且用途特征也不明显时,可按其主要“成分”进行归类,也就是按照归类总规则三(二、三)所示的规则进行归类。
归类总规则三(二)所表述的“混合物如果不能按照规则三(一)归类时,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归类。”实际上也暗含了:不同成分比多少,按主要成分或成分多的材料归类。
归类总规则三(三):“货品不能按照规则三(一)或(二)归类时,应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一个品目。”即:成分相等,从后归类。
在实际操作中,可按成分归类的商品可分为二大类:
其一,由某种材料制的商品,如针叶木制、钢铁制、铝制、塑料制、纸制、化纤制等,应理解为完全由该类物质加工而成,或以该类物质占绝对比例的物质构成。
其二,按重量计含有某种材料与其他材料混合的制成品。如女式针织毛衣(按重量计,含羊毛70%,兔毛20%,晴纶10%);含铝99.9%、银0.01%、其他金属0.09%的精炼铝;按重量计含棉90%,化学短纤10%的棉纱线等。
在运用“成分”方法归类时,应按“列名、用途、成分”顺序使用,若不按此先后顺序选择使用归类方法,而优先选择按材料归类,可能会产生归类错误。
例13:豆油70%、花生油20%、橄榄油10%的混合食用油。
不能因为是混合物,且豆油含量最大,构成基本特征,从而按豆油归入1507,而应按列名归类,1517的税品目条文为“混合的食用油”,因此应归入1517。
例14:塑料制的中国象棋。
不能因其为“塑料制”而归入第39章,而应按“列名优先”的原则,作为文体用品归入9504.9030。
(四)没有成分归类别
《税则》中编入大量的“保险性”的子目税品目,即“其他”。“其他”所含的内容一定是与本品目所示商品的类别或子目税号相关联的内容。
1.由于“其他”的存在,使《协调制度》是万能的,世界上没有不能归类的商品。
例15:3604.9000―其他。
3604品目所示内容为“烟花爆竹、信号弹、降雨火箭、浓雾信号弹及其他烟火制品”3604.1000已有限定内容,即列名具体的“烟花、爆竹”。因此,3604.9000就可以理解为“其他”是指除烟花、爆竹以外的3604品目所示的其他商品及其他烟火制品,如抗冰雹火箭、抗冰雹弹、农用烟雾发生器、航拍闪光弹等。
2.“没有成分归类别”也暗含了“最相类似”原则,即归类总规则四的内容。
归类总规则四:“根据上述规则无法归类的货品,应归入与其最相类似的货品的品目。”
“没有成分归类别”的方法是在“列名、用途、成分”无法归类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并且必须与“用途、成分”归类方法结合使用。见下例题分析:
例16:高炮伪装网(化纤制)。
没有列名,尽管与武器有关,但不是武器,因此不能作为武器或武器的附件归入第93章,虽说明是化纤成分,却未说明是化纤长丝,还是化学短纤;是合成纤维,还是人造化纤;因此无法确定归入第54章,还是第55章。“没有成分归类别”,“网”属纺织品,第56章标题为“线、绳、索、缆及其制品”因此可试归第56章。5608品目为“线、绳或索结制的网料,纺织材料制成的渔网及其他网”,化纤制的渔网归5608.1100,化纤制的高炮伪装网与渔网同类,因此归5608.1900的“其他”。
(五)关于其他归类总规则
“列名、用途、成分”虽然没有直接关联归类总规则五、六,但并不是排斥的,而是包含的。
1.归类总规则六是任一商品归类时都应遵守的基础。
归类总规则六:“货品在某一品目项下各子目的法定归类,应按子目条文或有关的子目注释以及以上各条规则来确定,但子目的比较只能在同一数级上进行。除本商品目录条文另有规定的以外,有关的类注、章注也适用于本规则。可总结为:逐级确定,同级比较。”
例17:中华绒毛蟹种苗。
在归税品目0306项下子目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确定一级子目,即将两个一级子目“冻的”与“未冻的”进行比较后归入“未冻的”;
(2)再确定二级子目,即将二级子目“龙虾”、“大螯虾”、“小虾及对虾”、“蟹”、“其他”进行比较后归入“蟹”;
(3)然后确定三级子目,即将两个三级子目“种苗”与“其他”进行比较后归入“种苗”。
所以正确的归类(重点是子目)是0306.2410。
注意:不能将三级子目“种苗”与四级子目“中华绒毛蟹”比较而归入0306.2491“中华绒螯蟹”。因为二者不是同级子目,不能比较。
2.归类总规则五主要是界定商品包装归类时应注意的原则,规则五(一)是关于专用包装的,规则五(二)是重复使用的包装。
归类总规则五(一):“制成特殊形状仅适用于盛装某个或某套物品并适合长期使用的照相机套、乐器盒、枪套、绘图仪器盒、项链盒及类似容器,如果与所装物品同时进口或出口,并通常与所装物品一同出售的,应与所装物品一并归类。但本款不适用于本身构成整个货品基本特征的容器。”可总结为:专用包装容器不另行归类。但条件是:特殊形状专用;与所装商品一同进口或出口;适合长期使用。
例18: “与数字照相机一同进口的照相机套”,由于符合规则五(一)的条件,所以“照相机套”(4202)不用归,而只归“数字照相机”品目8525。
归类总规则五(二):“除规则五(一)规定的以外,与所装货品同时进口或出口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如果通常是用来包装这类货品的,应与所装货品一并归类。但明显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可不受本款限制。”这意味着,重复使用的包装初外,虽然它可能也是特定包装,但仍将单独归类。
例19:“瓶装液化气”,“液化气瓶”虽是特定包装,但它是重复使用的,故应分开归。“液化气”归2711,“液化气瓶”归7311。
总之,商品归类应遵守《协调制度》的六大规则,因而,商品归类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也是任何报关人在报关实践中不能任意发挥的活动。我们应对商品有所认知,用“商品归类语言”来思考归类。熟能生巧,我们将六大归类总规则诠释为“六个字”――列名、用途、成分,并不得颠倒次序。这样有助于大家都能简易入门,但如若想更上一层楼,尚需大量实践。
参考文献:
[1]罗兴武.通关实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其实DV节目展映并没有那么复杂,把播放设备,投影设备、音响设备这三个环节理顺了,基本上就能保证展映活动有个好的效果。在这个教师节,作为一名曾经的高校教师,笔者就DV节目展映中几个环节上的技术问题,给大家一点建议。
磁带还是最保险的一种方式
虽然目前大家更习惯使用笔记本电脑和DVD影碟机作为播放设备,但磁带相比起来是保险系数最大的保存方式。DV拍摄、DV格式制作最终录制为DV格式磁带,可以得到高品质的节目母带;展映时使用DV录像机(或者DV摄录一体机)播放,自然可以获得最好的播放效果。
如果征集节目时收到的除了DV磁带外,还有DVD光盘或其他数据格式的视频文件,就要提前通过DVD影碟机或非编系统把这些非磁带介质的节目转录为DV磁带。最保险的办法是把所有的节目按照顺序录制到一起(包括展映前的热场节目,宣传片、正式展映节目等),普通的MiniDV磁带长度为60分钟,一般的展映活动两盘磁带就够了。如果每个展映节目之间还有评分,导演阐述等环节,可以在非编中设计一个展映活动静帧海报画面录制在两段节目之间,只需10秒钟长度就够了,现场播放时看到这个静帧就按下录像机(或摄录一体机)的“播放/暂停”按键,穿插的活动结束,再按一下“播放/暂停”键就可以播放下一个节目了。
使用录像机或摄录一体机做播放设备,要提前做些设置,比如设定输出视频画面上不要显示多余的提示字符(时码、磁带剩余时间等信息),比如要设定暂停按键起作用的时间等。录像机和摄录一体机为了保护磁鼓,一般暂停键若干秒就会进入待机状态,这时候视频输出的就是黑画面了。如果两个展映节目之间插入的活动环节过长,可以采用在录像机进入待机状态之前播放一秒,然后再暂停的方式达到长时间显示静帧海报的目的。还要注意一点,如果使用摄录一体机的话,一定要用电源适配器,电池的工作时间总是有限的。
全面发挥DVD影碟机的功能
据笔者了解,高校中的DV爱好者完成的节目一般不保留磁带版本的母版,刻录为DVD影碟较为普遍。如果选择DVD影碟机作为播放设备,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展映活动之前用这台影碟机把所有的DVD影碟完整播放一遍!这是因为同学们使用的刻录机和刻录光盘品牌,种类、质量不一.使用的刻录软件也不一样,你使用的影碟机能不能读出来某张光盘,或者读出来后能不能顺畅完整播放(画面和声音都要监看和监听),必须提前播放一遍才能确认。提前播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熟悉每张影碟的播放菜单。刻录软件不一样,生成的播放菜单结构也不一样,特别是有些同学喜欢自己制作一些精美的播放菜单.如果没有提前试验播放,到了现场很可能冷场!
现在有些高档的DVD影碟机允许自定义开机画面,你可以把本场展映活动的海报做成开机画面,这样换碟时就会避免投影机黑屏了。如果没有这种碟机,也可以刻一张专门的静帧DVD光盘(比如长度可以设定为半小时),可以在展映中穿插的活动期间输出到投影银幕上。当然,如果你再下些功夫的话,也可以把所有展映作品集中刻录为一张光盘,如果采用6.7Mbps的码流,一张光盘的容量可以达到两个小时。这样就可以避免频繁更换光盘,并且能够避免投影幕上的“黑屏”或频繁出现诸如“步步高DVD”、“Shico DVD”等尴尬的影碟机开机画面。
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能关掉影碟机的屏幕保护画面,最好关掉。
笔记本:控制难度系数最高的播放设备
与磁带方式和DVD影碟机相比,使用笔记本电脑容易出问题的几率更高。很多同学认为,带有DVD光驱的笔记本既能读DVD影碟,又能读DVD数据光盘,又能连接U盘和外置硬盘,配合相应的软件应付展映活动应该无所不能。殊不知,在笔者经历的几次最难堪的展映活动中,笔记本就是罪魁祸首。总结一下使用笔记本做播放设备的“三宗罪”:
一是无法流畅播放刻录在DVD数据光盘上的高码流文件。一般的DVD影碟码流在9Mbps以下,使用笔记本那光盘摆放绰绰有余,但是如果刻录在光盘上的是高码流的AVI、MOV或者码流超过10 Mbps的MPEG文件,很多光驱就应付不了了。
二是不能完美支持所有的U盘和外置硬盘。USB接口的U盘和硬盘虽然交换起来很方便,但是并不能保证100%兼容,特别是目前超过80GB以上的大容量USB外置硬盘。因为这些大容量硬盘耗电量大,很多笔记本的USB接口无法提供充足的电源支持,结果就是认不到硬盘!玩DV的同学很多喜欢用联机速度更快的1394接口外置硬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笔记本都有1394接口!
三是笔记本上可能没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如果不对展映作品提供的格式提出要求的话,你很可能会收到10种以上的视频文件,从AVI、MOV、MPG、WMV、M2T到RMVB,现在还没有一种播放器软件可以播放所有格式的视频文件;另外还有不要只看文件的扩展名,同样是*.AVI的文件,可能是一个你的CPU根本不能实时播放的无压缩视频,也可能是一个你没有安装相应解码器的MPEG4文件!
虽说这是笔记本的“三宗罪”,其实根源还在于人。记忆中最糟糕的一次展映活动是组织者没有要求参展同学提前把作品提交上来,而是等到要播放某同学的作品了,某同学才匆匆将自己的光盘,U盘或硬盘连接到笔记本上,现场之乱便可想而知了。
如果选用笔记本作为播放设备的话,首先要做的是要把所有节目提前复制到本机硬盘或者一个经确认好用的外置硬盘中,其次要选一个多功能播放器,并把所有展映节目包括宣传片、静帧海报画面等编辑一个播出表。另外不要相信任何一款笔记本的电池续航能力,带上电源适配器!另外就是关掉除了播放器外所有无用的驻留程序、屏幕保护程序、电源节能程序。
保护好你的投影机
在学校做DV展映活动,最好选择有投影机和音响设备的多媒体教室,当然也会有些时候需要你自带投影机。投影机的亮度是一个关键指标,不要只看型号,某些高流明的投影机如果灯泡使用时间达到临界状态也会昏黄得像个15瓦电灯泡。最尴尬的是有些投影机到了灯泡将“寿终正寝”的时候,会不停地提示“请更换灯泡”,这个时候活动主办者只能是欲哭无泪!
除了选择一台合适的投影机,现场使用方法也很重要。如果你自带投影机的话,电源线和信号线一定要保护好。活动现场人多眼杂,没有经验的表演者很可能会踢断你的电源线或信号线。任何一台投影机开机后都有一段预热时间,因此电源中断势必会让你冷场!
不要认为准备两台播放设备就能够保证投影银幕上永远是你想要的画面。很多投影机在切换输入信号源时(比如从电脑VGA输入切换到DVD影碟机的AV视频输入)会跳出一个花里胡梢的选单,有时候这个选单比黑屏更让人难受。如果是两台笔记本的话,因为投影机大多只支持一路VGA输入,势必要靠插播VGA电缆实现两台笔记本输出画面的切换,但是这种带电插播的方式太不安全了,每年因此烧坏笔记本主板或投影机的案例也是个大数目。
和画面一样重要的声音
很多同学认为DV作品主要是看画面,而不重视DV展映中的声音还原,其实在影视节目中声音的作用是巨大的。
超过十人以上的展映活动或者超过十五平方米的展映场所都必须准备专用的音响设备。小于这个数字的话,用普通的计算机音箱还能替代下。
同学们第一次自己拍摄制作DV节目时,非常容易忽视声音的左右声道问题,比如现场录音可能一般都录制在左右两个声道上,通过计算机后期配音往往得到的是一个单声道的声音文件,而临时从互联网上搜集的音乐和音效文件一般都是单声道的。在制作的环节,通过计算机非编的左右两个声道的音响监听,并不会注意那些声音是双声道,那些是单声道,但是如果在大型场所展映时才会发现会儿左边的音响发声,一会右边的音响发声,特别不舒服。更有甚者,只连接播放设备的其中一个声道到调音台,就出现了开始提到的播放时有音乐却无对白的奇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