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艺术教育的理解

对艺术教育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艺术教育的理解

对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第1篇

小学数学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又如何“顺学而导”?现在结合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以学定教”学什么?

笔者认为“以学定教”应该立足于学生学什么。

1. 要学会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以生活实践为依托,提供现实的数学教学内容,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学习内容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源泉。例如,在教学利息前,笔者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即刻对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的时候,学生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地告诉笔者他们的发现。这样,既避免了利息教学的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如,笔者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先出示教学楼前面的圆柱形柱子,给这两根柱子涂油漆需要多少油漆,同学们说一说应知道什么条件?学生很快告诉笔者,要求这两根柱子的表面积。你能求出圆柱形的表面积吗?学生还未等笔者接着往下说,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圆柱形的表面积该如何求。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一种可视、可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学的基础上确定教什么,才是一种积极的教学、高效的课堂。

2. 要学会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新课标提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让儿童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儿童的生活经验来积极主动地构建对数学的理解。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笔者引导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教师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出他们自己报的数:6、12、18……发现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让学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数6、12、18、24、30……

师:请找出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接上面板书前填写“最小”)2和3的公倍数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的问题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这里,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把抽象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一下形象化了,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样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二、“以学定教”教什么?

如何呈现这样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状态呢?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策略:

1. 要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时,出示一个三角形问学生,你怎么证明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有学生回答:“可以用拼的方法。”“那就拼拼看。”笔者把三角形交给这位学生,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一些三角形,让他们拼一拼。结果发现很多学生没把三角形撕开,就用折叠的方法把三角形三个角拼在一条直线上。大量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活动的空间、表述的空间,他们就会给课堂带来精彩,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2. 要凸显师生双主关系。笔者在执教《一个数乘分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1小时织的是多少?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表示小时织的部分是多少,再回到同位合作,表示出小时织的部分。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讨,并在生生、师生的一次次互动交流中,一次次质疑问难中自主感悟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再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重叠问题”,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表格中出现的人数和实际人数不相符,使学生产生调整统计表的需求。调整统计表时,笔者要求学生在遵循调整统计表要求的同时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经历了“独立思考,形成见解――合作交流,启迪思维――达成共识,有所发现”这样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

3. 要凸显活动性。活动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笔者在教室里做了一个小超市,让一部分学生卖商品,一部分学生买商品。学生在交易的实践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学会了在生活中使用人民币。又如,二年级《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教学,通过“认一认”“说一说”“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与实践、实验与操作,能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这种经验恰恰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

三、“以学定教”练什么?

练习是一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节数学课中,练习是否有效,是决定这节课是否有效的重要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 学会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地设计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要遵循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原则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在解决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对于分率1/4和具体数量1/4吨有些难区分,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针对性的对比练习:(1)一堆煤有3吨,用去1/4吨,还剩多少吨?(2)一堆煤有3吨用去1/4,还剩多少吨?学生在对比练习中就能区分分率1/4和具体数量1/4吨,同时也能加深印象。又如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①半径是3厘米圆的周长是多少?②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半径是多少?③直径是10厘米的半圆周长是多少?通过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有收益。

2. 学会进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开放性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题:请学生写出结果是40的算式,看谁写得多。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重叠问题”时,笔者通过深入挖掘例题设计练习:“三(1)班参加语文课外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9人,参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小组的可能有多少人?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对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综合护理;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b)-0162-03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postoperative pain in elder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operation

LI Shu-y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Guangming New District Peopi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postoperative pain in elder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operation. Methods 62 elder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3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1),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of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Results SAS,SD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 (40.83±5.35),(40.83±5.46) points respectively]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3.61± 8.84),(8.84 ±7.29)points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Elder patients;Artificial hip joint replacement operation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hip joint replacement operation)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最理想的治疗手段,明显缩短了术后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死率[1],但住院期间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而且术后疼痛影响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术后康复[2]。为了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减轻疼痛,本研究对本科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31例老年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本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61~89岁,平均(71.62±5.36)岁,其中14例(22.58%)伴有心脑血管疾病,11例(17.74%)伴有呼吸系统疾病,9例(14.52%)有糖尿病,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均无严重功能障碍,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病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麻醉前后护理、简单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协助患者拍痰及术后和功能锻炼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舒适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组成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护理小组,选择业务水平较高、语言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负责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或职业采用不同的亲切称呼,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消除其陌生感,初步建立护患间的信任感;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患者的病情表示理解和同情,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倾听并详细讲解,向患者介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可通过介绍手术成功病例消除其对手术及预后存在的思想顾虑;鼓励患者家属、亲友等及时探视,让患者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3]。②保持舒适的治疗环境:病房保持安静、清洁,经常开窗通风,一般1~2次/d,温度和湿度调至25~26℃和50%~60%,夜间尽量避免查房以影响患者睡眠,护士走路脚步应放轻,推治疗车时尽量避免碰撞及噪声;为了转移和分散患者对疼痛等的注意力,病房内播放一些患者喜欢的轻音乐,摆放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杂志和书籍及健康宣教手册[4]。③疼痛的护理干预:向患者耐心讲解术后和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中会出现切口疼痛,不要恐慌,疼痛程度会逐渐减轻,疼痛或功能训练时可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嘱患者行腹式呼吸,并与患者交谈其感兴趣的话题,或讲些幽默故事,或诱导其回忆愉快的往事,以转移和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与患者交流时尽量保持面带微笑,对于难以忍受的疼痛可以给予口服止痛药物[5-6]。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3.1 焦虑和抑郁的评价方法 护理干预前后均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共20项条目,每项采用1~4分的4级评分法,所有条目得分数相加乘再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标准分

1.3.2 疼痛评估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将两端标有0和10的游动标尺分为10个刻度,测量时带刻度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将游动标尺移到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共分5级,0为无疼痛(0级),1~2为轻度(Ⅰ级),3~5为中度(Ⅱ级),6~8为重度(Ⅲ级),9~10为最剧烈疼痛(Ⅳ级)[8]。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护理模式的转变及WHO对健康内涵的拓展,尊重患者的基本权利、关注患者的价值需求在现代医疗服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5]。骨折和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均是一种应激源,使其产生应激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骨折后突然卧床失去活动能力,难以完成角色转变,而且对治疗及预后情况顾虑较多,担心长期卧床或术后预后不佳生活难以自理,给家庭和儿女增加负担,部分患者因担心高额医疗费用而产生较大心理压力[4],徐洋等[9]应用“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显示,152例患者入院时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对84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张洁宜等[10]对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术期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术后第 7 天,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本研究应用SAS、SDS量表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55.64±8.53)、(55.39±8.41)分,SDS评分分别为(54.28±8.83)、(55.34±8.51)分,提示术前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等综合干预后,SAS、SDS评分减低至(40.83±5.35)、(41.38±5.46)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P0.05),与文献报道[4]一致,提示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以往认为疼痛是创伤和术后必然存在的临床症状之一,常常为医护人员忽视,对不能忍受的疼痛主要依靠口服或肌内注射止痛药物缓解,而且疼痛对患者情绪及预后的影响亦未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7,11]。有研究认为疼痛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不良心理可增加疼痛程度,如果护理中护士对患者微笑10 min可使其持续几小时无疼痛,而有效交谈5~10 min,其镇痛效果可长达18 h[3],而且疼痛更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本研究中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谈话、播放舒缓音乐、训练患者腹式呼吸等方式转移和分散的其注意力,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多以0~Ⅱ级为主,而对照组则以Ⅱ~Ⅳ级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5-6]一致,说明心理护理、音乐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外伤、手术等因素非常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术后疼痛不仅影响康复训练,而且不良情绪与疼痛相互影响,易形成恶性循环。心理护理、环境舒适护理及疼痛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增加患者对功能训练和护理的依从性,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因此,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建忠,李福良,邹榆平.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108例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7):2528-2529.

[2] 李国威,董明岩,张海飞,等.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2):4061-4063.

[3] 黄春霞.不同护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66-67.

[4] 刘华仙.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4):42-43.

[5] 殷亚娣,汪萍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27-28.

[6] 金丽菊,崔秀梅,庞少波,等.音乐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抑郁症及血压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 30(7):978-979.

[7] 肖百香.个性化舒适护理在老年股骨头置换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36-37.

[8] 蒋秋萍,孙振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87-88.

[9] 徐洋,肖艳秋,齐华,等.心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髓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 25(9):51-53.

[10] 张洁宜,刘克,翁琼英,等.人文关怀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6):2220-2221.

对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第3篇

(1)儿童在早期以艺术创作为主。儿童越是积极地介入到艺术创作中去,艺术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而且,年龄尚小的儿童在绘画构图上很有艺术家的天赋。(2)艺术感受、艺术史教育和其它外在于艺术的活动要与儿童的创作联系起来。(3)艺术教师要精通艺术思维。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思维,视觉艺术教师要善于运用视觉空间思维。(4)艺术学习要尽可能围绕有意义的专题进行。(5)艺术教育的课程必须以螺旋式发展的特点为基础,反对制定连续性的艺术教育计划。(6)艺术学习并不仅仅是掌握某些技巧与概念,而要进入个人和他人的情感世界。(7)反对向学生传授如何判断艺术,但应让学生懂得艺术品传播跟流行的艺术品位和价值有关。(8)艺术教育并不仅仅是艺术教师的任务,它还需要艺术家、管理人员、研究人与学生自己密切合同。(9)艺术教育要坚持“宁精勿滥”的原则。每个学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艺术形式。学生只精通一种艺术形式,比对多种艺术形式只一知半解要好。

二.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艺术教育实践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们认为,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儿童心智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儿童自然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发展心理学在对人的成长和变化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关于人类发展的原因和目的假设,正是这些假设极大地影响了艺术教育领域。其最重要的假设之一就是假定人类的成长是一种固有的趋势,认为人类能够选择自己的体验并能作出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各种决定。该假设的启示在于,要让儿童自己指导自己的成长,成人的干预越少越好。发展心理学又假设,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着顺序相同的心理转变,即人们成长的各个阶段是普遍存在的。发展心理学还假设,人类的行动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认为儿童天生富有探索性与好奇心;一方面对世界有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又通过增进技艺获得对世界的理解。发展心理学家将这些假设应用到艺术教育领域,为艺术教育提供心理依据,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艺术教育实践。比如发展心理学关于人类发展变化的普遍性发展与非普遍性发展之间的区分,就为艺术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此同时,美国还采用认知发展理论指导艺术教育。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类心智各方面的成长。这种理论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程度。帕森斯认为人类对艺术的理解是依阶段循序发展的。儿童对绘画内容的理解基本上相同,即使年龄增长,其理解方式也基本相同。人类具有一种普遍的审美能力发展顺序,顺序中的后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进步;每前进一步,对艺术的理解就更进一步。

三.注重发挥艺术的价值功能

一般而言,人们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得到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和理解美,因而导致人们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由于将审美的观点与艺术教育混为一谈,致使许多人认为艺术与艺术教育只是简单的美的创造与美的学习。而越来越多的美国艺术教育人士认为,美只是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把艺术教育仅仅局限于审美愉悦上,就容易忽略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艺术的认知功能。诺思菲尔德的艺术教育理论以儿童的成长为中心,主张艺术教育的任务并不在于培养审美体验,也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艺术家,而是要让儿童获得其他课程无法提供给他的成长机会,使儿童富有创造力,使其心智获得健康发展,从而能够学会创造并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哈佛大学艺术教育“零点项目”强调艺术的认识功能,认为艺术与科学一样,是人在理解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增长知识的手段。将艺术视为指涉世界的多种符号系统中的一种,因而特别看重审美经验的认识性。另外,艺术教育能开发人的音乐、空间、语言、身体运动等各方面的智能,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帕森斯主张艺术是一种自我表现。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人的审美体验,增强对人的自我与本质的认识。正是由于美国艺术教育既重视了内在于艺术本质的艺术教育目标,也看到了艺术外在功能的重要性,才使得当代美国艺术教育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四.营造艺术教育多元化发展格局

当代美国学校艺术教育最初以学校画室艺术教育为主,关注的多是学生的创作实践。随着艺术教育观念的演变,艺术发展史、艺术批评与美学等学科已发展成为艺术教育的基本内容,并成为艺术创作的有益补充。艺术教育中所涉及的艺术种类也不再仅限于视觉艺术,而是形成了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门类艺术形式并重的局面,从而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当代美国学校艺术教育主要是以西方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为主要学习对象。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艺术教育界开始关注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并把这种融合文化多样性的艺术教育视为促进不同文化人群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最佳手段。此外,美国的艺术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艺术学科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学科在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也都有不尽相同的教学方法与目标。

五.美国艺术教育实践的借鉴意义

对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第4篇

1、高校大学生艺术理解力缺失原因

1.1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较低。高校开始实施扩招后,艺术类专业在扩大招生的过程中,相应放低招收标准,将部分没有艺术欣赏水平和美术基本技能、文化素质较低的、根本不具备艺术发展潜力的学生招收进来,造成了美术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这些学生对美术专业的理论知识缺乏基本的认识,不了解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以及美术发展史中的经典理论著作;艺术欣赏水平低下,完全不了解现代艺术的新表现形式,没有能力对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总之,现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艺术审美能力和理解力都停在浅层次。

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对作品艺术语言的详细解析。对美术专业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等相关课程教学时,教师往往习惯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成长经历以及所受各方面影响、作品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深入地讲解。这是美术教师的习惯思维,他们总是过多强调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而对艺术语言的讲解却常常忽略,或者很少进行详细分析。这样的偏差,使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的语言无法将其魅力悉数展现,而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语言表达的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深层感知也都无法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所以,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无意忽略,造成了学生无法通过学习提高其审美趣味和艺术鉴赏能力。

1.3美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弊端。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深度,缺乏对学生美术认知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上,理论课一边倒,技能训练课和实践课时不足,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不够,造成了学生在共同学习上的理解障碍。诸多弊端使得大学生的艺术理解力无法通过教学环节得到有效地提高,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能完成对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培养。

2、培养大学生艺术理解力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理解力是进行审美鉴赏活动的基础。理解力,即指通过对一切美的事物的欣赏和感知,能够充分了解事物的内容,把握事物的内涵和意义的一种真正的艺术能力。世间人人都爱美,但懂得美的真谛、会欣赏美少之又少。有些人认为朴实无华是美,有些人认为妖艳华丽是美,每个人都对什么是美有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角度。一个小孩可能会迷上网络游戏,但很难让他喜欢李白或者杜甫的诗,因为李白、杜甫的诗歌中蕴含了太多深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成就等等。孩子的世界太简单,不具备欣赏这些艺术典范的能力。但是当他们慢慢长大,接受更多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有了一定的阅历,理解力越来越强,他们便具备欣赏这些作品的能力,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和人生启示。

鉴于艺术理解力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高等院校在开设艺术专业时,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艺术理解力的培养,将其纳入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中,达到为国家培养具有很高人文素质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全能美术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文化审美能力的教育,关键就在于对学生艺术理解力和鉴赏力的培养。艺术学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人文学科一直强调对事物的感知力,由心而发的感受能力,只有拥有很高的领悟力和超强的理解力才能拥有全面的艺术感知能力。

但是这种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这要求大学生要长期接触自然间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一切艺术的东西,在接触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感性体验,并不断增长见闻、获取知识,了解各种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我国当代高校在美术教育中逐渐认识到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所以许多高校针对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普遍缺失的现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最终目标,以加强大学生的艺术理解力为途径,以课程的改革为先导,进行美术教育理念的全面革新。这样可以卓有成效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为和艺术理解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艺术品的价值,并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好的艺术理解力的养成与提升,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传承承传统文化精髓,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使人文精神在整个社会扎根。所以说,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艺术理解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如何培养大学生艺术理解力

3.1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美术表现力的理解,增强艺术理解力的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形式、加强实践课教学等诸多途径,改变传统单一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美术教学,确立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大学生艺术理解力的全新教学模式。为突出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内涵,高校可以开展多层次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艺术理解力的提高创造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对艺术教育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视觉教育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视觉教育”是指利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指导学生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对视觉物象有一定清晰的理解。开展视觉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培养视觉信息到 处理能力。学生需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以及能够和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因此需要重视“视觉教育”的学习。

一、视觉教育的内涵

视觉教育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理解层以及运用层。感知层是培养学生对视觉文化上的感知能力;理解层是指让高中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的理解视觉物象。运用层是指学生能够利用视觉符号对视觉文化创造的情景教学进行交流。感知层是人类的生理功能,而理解层和运用层是人类感知和认识的高级阶段。通过“视觉教育”可以让学生增强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力、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和美术作品进行情感的交流。美术鉴赏作品都是历经千挑万选而形成的艺术精品,这些作品饱含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历史特色。重视高中学生的视觉教育,通过视觉教育可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验和感知,进而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美术鉴赏教学中的作品需要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等对其进行理解、分析以及体验,这样才能够获得视觉的享受。视觉教育的理解层是让学生学会对视觉物象以及符号进行选择和组织,通过物象的外表,真正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运用层是指高中学生在通过视觉的感知和领悟,能够运用美术符号来表达自己观点,并且能够分析和鉴赏艺术作品。运用层也是交流层,它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视觉文化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方法。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视觉教育”的培养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看感知美术作品

生活中处处出存在图像,这是人类的艺术结晶,这些图像可以被看作是艺术作品,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观看仅仅是笼统的观看,不能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认知。而艺术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因此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习惯,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感知。高中美术的鉴赏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观看美术作品,打开眼界,开阔思维,对艺术作品进行仔细的观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从感悟式的角度进行美术作品的观看,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去体验作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美术作品进行相关的联想。接着以形式鉴赏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细致的观看,让学生从构图、空间、色彩、明暗以及线条等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美术作品的构图画面优美、引人入胜,从空间上看,美术作品能够把湖面进行拉伸,增加画面的层次感,而从明暗以及色彩上看,画面柔和,色调过渡恰当。最后通过社会学式的鉴赏分析出作品蕴含的深层次的含义。社会学式的分析就是要对美术作品诞生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还要探析美术作品作者的经历以及文化背景等。比较式鉴赏就是指把艺术作品放置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进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横线上要把主体相同的相同时代的作品进行对比鉴赏;而纵向上要把主题相同但是处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品对比分析。

2.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

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美术作品的诞生的情境,理解作品时,需要把作品置身到特殊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体验作者的情感,进而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高中学生由于受到知识水平以及生活阅历的制约,无法对抽象的艺术语言进行详细的解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理解美术作品深刻的内涵,因此需要在美术鉴赏课中重视对“视觉教育”的运用,注重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抽象作品的理解,进而强化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让学生树立独立判断的审美自信心

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涉及到多元文化,高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今中外各个国家的美术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更多的艺术的熏陶。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标准不同,因此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对艺术的见解和感受,让学生对艺术作品从多个角度进行鉴赏,要对学生的鉴赏进行分析和引导,让学生树立独立判断的自信心,进而提高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结语

随着视觉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高中在美术的学习普遍存在审美文化缺失的现象,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重视“视觉教育”。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视觉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审美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