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具体措施;企业

一、引言

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果,实现企业目的并不仅仅通过企业产品改造、扩大市场份额等短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式就能做到的,而要放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将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企业内部改革的重心之一。在当前复杂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只有具备综合水平高、职业技能强的专业能力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处理棘手、麻烦的问题,并不断提升企业团体创新、合作能力。

二、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散乱,没有明确的定位

我国在九十年代初才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市场经济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手段等方面给予了更大限度的自由,但由于历程时间较短,导致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上易出现走弯路、不重视等现象,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这一现象。由于自身发展经验的不足,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没有进行专业对口的分类。在实际情况中,企业人力资源往往分配不均,专业理论知识强的可能存在实际操作能力弱的现象,职业技术强的在理论应用方面略显薄弱,为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才在企业运行发展的优势,应当对企业内部人才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进行职位分配时选择优势的一面,在培养过程中具体针对不足之处开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进行科学高效的定位,仅主攻理论方向,致使各类工商管理人才无法在企业实际操作中与理论之间进行对接。

(二)课程设计不合理

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进行科学的定位,盲目将企业管理人才集中在一处,致使课程设计不合理,企业内部人才无法根据自身特色与专长选择课程,在同样知识理论框架的学习下,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维,缺乏创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其次,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课程普遍存在着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在课程的精度与深度上实现了作用,而对工商管理人才所需的综合素质水平却较少提及,在进行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社会实践与实习活动也因基础条件的限制,无法培养出对口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1]。

(三)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弱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幅度大,因此企业只有具备一只致力于创新的团队才能适应市场、政府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强调教学效率而忽略了对学生自身发展特色的分析,极大抑制了管理人才的思维发散及创新意识[2]。

三、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节省成本资源,实现企业目的

企业的管理人才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以及活跃的创新思维就能极大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节约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对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设计出资源利用的最优方案,避免实际操作过程中因认识不足而出现的浪费成本的现象。此外,对于企业传统中的笼统、复杂等工作模式也可进行有效的简化,缩短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实现企业目的。

(二)为企业运行提供指导方向

企业在进行相关的市场营销、方案计划等会对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分析出产品供求变化的情况、以及产品的规格、数量、各个厂家的数据信息,从自身有利条件出发,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才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以及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在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时对外部环境及自身条件进行精确的分析,为企业运行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减少错误率[3]。

四、具体措施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

为有效发挥人才资源在企业整体运行中的作用,企业在制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战略模式的时候要注重对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在进行岗位分配与培训时要具体针对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优劣分布,制定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并要突出培养侧重点。对于专攻理论知识层面的人才来说,应注重对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吸收,并依据自身企业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于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来说,应不断加强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专业信息,减少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错误[4]。

(二)合理设计人才培养课程

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此来提升人才在企业运行中所发挥的优势。首先依据对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对各部门各专业所学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分清主要与次要,不能因急于求成提高人才综合素养而将所需知识全部覆盖,突出重点学习课程与目标。同时要注意企业管理人才要求具备综合的管理水平能力,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充当智囊团,因此课程的设计要结合管理过程中所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

(三)活跃管理人才创新思维

为适应当前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应不断更新自身发展模式,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在时代的进程中不被淘汰。对此,企业应定期对在职员工开展培训活动,并邀请专家召开座谈会,及时更新专业信息,只有在自身基础知识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更进一步提出创新思想。同时加强对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及理念的吸收与引入,形成自身的培训体系。

五、结束语

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节省企业运行成本,指导企业正确运行方向以及减少错误方案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通过提高创新能力、设计合理的培训课程以及准确的定位,才能有效发挥管理人才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慧明.工商管理类人才能力的培养机制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9,(09):34.

[2]李新.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5):25.

[3]张秀丽.试论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J].进出口经理人,2016,(2):146.

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和输出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增多的,那么怎么样输入合格、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就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新时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输出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且从改革的市场中获得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另外一个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密切了世界各国及相关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多,如何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企业在竞争中的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都密切关注的事情。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企业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每个企业发展都渴望获得的,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越高,那相关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输出的要求和标准也会更高,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基于新的环境要求和角度,就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和培养谈下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当前社会上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定位往往是比较笼统的,而没有一个细致的划分标准,普遍的认为工商管理人才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种观点就把一些理论功底扎实的工商管理人才和技术能力更强的工商管理人才混为一谈,这就十分不利于相关实际工作的开展。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的预期过高,造成了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的脱节,相关的培训工作也没特色,不具有针对性,缺乏灵活性,培训的内容和市场环境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这种培训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企业管理人才是会被市场淘汰的,因为这样的模式输出的人才是普遍的理论基础不扎实,缺少灵活性,不懂得应变,不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大打折扣的。其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和培养,必须要讲求实际,要有一定的实战能力,注重社会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最终磨练自身的实际综合能力。最后,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强调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实际运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相关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得思变、善变,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企业的未来战略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社会实践是改革人们大脑的有效工具,如果只强调书本知识,不追求社会实践,不注重实践的获得,那肯定不利于企业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样子的管理人才注定要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前进。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更多是基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类,针对性的展开培养。那么企业再对引入的人才中,也要学会针对性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舒展,要以打造综合性人才为输出目标,不光要重视实践也要结合理论,只有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知识和人才的最大效用,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二,建立系统全面的工商管理人才输出计划在制定人才输出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摸清楚市场的需求,参考同时期的历史数据,合理预测目前以及未来五年人才输出概括。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还应该多到一线去工作,在一线工作能够迅速积累相关的基础经验,迅速的熟悉基层的相关变化,为今后的企业管理奠定一定的基层基础。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为企业付出,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庞大人才需求的关键,因此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和视野。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输出一定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吻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明确分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有效的落实人才培养和激励方案,减少人员的流失,强化人才的忠诚度。另外一个方面,还要培养人才自我创新意识,在日常行为的小事中,寻求创新的灵感,一个企业只有不断的注入新鲜的创新血液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的有关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意识到人才再次受培训的重要性,要给人才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再进修的机会,借鉴其他企业相关的优秀经验,不断总结,归纳,最终形成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模式,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三、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注重对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还要明确企业再人才进入后,应该如何去打磨这一批人才,让其尽快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不同岗位的工商管理人才应该明确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怎么样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落实贡献自己的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我剖析、机会评估、自我定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和企业效益的增长和不断发展。

作者:李涛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浅谈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J].中外企业文化旬刊,2014

[2]赵明星.浅谈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环球人文地理,2014

[3]李诗今.浅谈当下如何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读与写,2013

[4]郑骏.浅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化工贸易,2014

[5]魏华飞,陈俊,张瑞.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默会知识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9

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管理现状;认识与发展

一、企业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是管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分析对应管理思想、工程技术等基础之上,成为了企业管理管理的必修课程。那么什么是企业工商管理呢?企业工商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现状以及管理实际情况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以及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企业工商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备全局眼光,具有长远的目标,在战略的前提下,制定企业管理内容,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管理模式粗放

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企业管理模式粗放的现象,粗放管理模式现象的出现与企业工商管理息息相关,与企业管理者的工商管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相关知识与理论,使得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按照经验进行管理,没有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管理。由于企业管理者管理知识的匮乏,导致企业管理制度难以健全,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者在在制定发展战略计划时,不能够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现状来制定,导致企业风险增加。

(二)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企业文化是每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形成企业的特色,存在竞争优势。此外,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企业员工的精神信仰,企业文化的存在有利于企业员工工作动力和信心的增加,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企业文化是必然的。就目前现状来看,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很重视,最主要的是企业管理者没有企业文化意识,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不大,导致企业文化无法形成。

(三)人才的缺失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企业失去了人才,就如马车失去了马一样,将无法再向前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也一样,需要管理知识扎实、管理经验丰富以及有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就目前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较多,但是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较少,特别是掌握了工商管理技巧的人才更少,工商管理人才缺少与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有关。由于工商管理人才较少,因此企业应当留住企业内部的管理人才,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生活关心,提高管理人员的薪酬和福利,进而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健全的管理流程

由于企业管理人才的缺少和管理知识的缺少,使得企业管理流程不健全,而企业各项工作是按照企业管理流程来执行的,如果企业管理流程不健全,将影响企业执行力。由于企业管理流程不健全,使得企业各个工作环节没有明确的规定,工作比较随意,这种情况最终结果是影响企业的决策,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制定。

(五)企业经营模式适应性较弱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转型,企业所面对的来自市场的压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对于生产产品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对市场进行适时调查,没有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市场的情况和需求并不是很了解,使得产品生产过程中比较盲目。产品没有创新,使得企业产品竞争力降低,产品销售不出去,出现产品大量积压的情况。由于产品的积压,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减少,影响企业后期战略目标的制定。

(六)企业内部权责不明确

企业内部权责是企业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当明晰企业内部权责。企业内部权责有经营权和所有权以及监督权,只有明晰了企业内部权责,才能够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才能够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性。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倡导推行权责制度,但是国内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一些企业内部权责仍然不明确,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这种债权不明晰更加严重。

(七)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经营管理将处在市场环境当中,在市场这种自然竞争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要优化管理模式,要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优化管理流程。此外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多方面考虑,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制度,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才有利于各项决策的实施,才能够保证各个环节能够正常的进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各方面问题层出不穷,使得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方向

(一)加强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如果企业缺乏管理精英人才,将会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管理模式等产生影响,最终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人才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企业领导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管理人才培养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要以工商管理为导向,要以战略发展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各项管理流程的执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此外,人才培养计划方案,要满足各个职能部门的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进行各个部门的协调,从而促进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二)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随着企业发展,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时,企业自身就会出现一些高素质管理人才。但是企业不断地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断地更新,这些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管理知识逐渐老化,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基于此企业应当改变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适当地让管理者到相关机构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并在自己已有的管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管理技能和管理能力,实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管理能够融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社会市场中。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企业管理的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企业财务情况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决策,此外企业还与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发展息息相关,财务管理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注重财务管理。为了加强企业管理,企业应当构建一支管理能力较强的队伍,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才能够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营,为企业各项重大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才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向前发展。

(四)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诚信是每个企业必须具备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诚信意识,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够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够建立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健康积极发展的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诚信意识,在日常管理和企业运营过程中要讲诚信,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管理

企业在具备高素质人才的时候,还应当注重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个岗位权利与职责,这样才能够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序、顺利地展开。通过管理制度能够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能够对日常管理进行动态监控。企业通过制度约束管理人员时,还需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管理人员的生活加以关心,各项制度的制定要以人为本,要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这样员工才能够更加积极的工作,才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六)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管理环境

根据以上问题可以发现,一个和谐有效的管理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很有帮助,高效率的管理环境,有利于各项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能够保证企业工作各个环节,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高效的管理环境,大大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管理环境是很有必要的。

(七)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加大企业管理的建设力度

法人管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实行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很适合企业的发展。法人管理模式具有科学、高效的特点,主要结构有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存在使得企业管理达到效率最大化,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潜能的激发,也有利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是很有必要。此外企业职业经理的引入,使得企业管理精英人才得到补充,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从而促使企业进入更好的发展阶段。

四、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想要使得企业工商管理能够更好发展,就必须注重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注重企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企业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以及诚信意识的建立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

作者:赵进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李镇生.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问题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8(7).

[2]黄芳.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9.

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管工融合;工科院校;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81-02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突破口,也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大举措。“先进制造业”的“先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业的先进性、技术的先进性和管理的先进性。对制造企业而言,要实现管理的先进性,急需一批既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流程,又具备一定工科背景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即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基于以上背景,为适应先进制造业对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工科院校依托“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的建立,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为先进制造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为一般工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改革思路。

一、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办学特点

工科院校是以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为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专门从事工科教学的学校。工科院校的管理类专业是在学校为了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在发展初期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逐步开设的[1]。因此,在工科院校中开设管理类专业,对于培养具备管理知识和一定工科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具有明显的优势。可见,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办学特点既是构建工科院校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变化的发展要求。在此条件下,于工科院校中设立“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实验区”,有助于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二、工科院校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构建

1.构建依据:培养目标定位。依托工科院校背景优势,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有意识、有组织、有导向地着重培养学生“三个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化学生“两个意识”(创新意识、实用意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实的管理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工科技术知识,具备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综合理论运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构建思路:培养模式改革。工科院校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构建体现了“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和适应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的专业特色,从教学和管理两大方面体现实验区的构建思路:在理论教学上,优化专业知识模块,依托工科院校深厚的工科底蕴,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上,开辟多渠道、多形式的实习和实践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和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在管理上,搭建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并建立“双向型”师资队伍;搭建“知识+能力”为核心的多维考核评价体系。

3.构建方案:培养模式探索。①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管理人才需求,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区努力探索在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环境下,先进制造业对管理人才需求的特点,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中心,将实验区的培养目标设置为以管工融合的教育理念为特色,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重组、创新和应用能力。②依托工科院校深厚的工科底蕴,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托工科院校深厚的工科底蕴,实验区坚持管理理论与工科知识相融合,注重管理与工科教学模块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与渗透,构建知识、实训与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③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搭建“主动学”的多维教学方法体系。实验区引入交互式、讨论式和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自主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④借助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打造“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区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积极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借助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通过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打造开放式、互动式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⑤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双向型”师资队伍。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实验区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通过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建立包括在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在职人员的“双向型”师资队伍。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搭建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实验区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在校内由教学督导听课、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学生期末评教等多个渠道收集信息,掌握教学各环节的质量动态;在校外向历届校友、各类用人单位和组织等开展调查,收集毕业生就业去向、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信息,以及对实验区办学目标、方向、模式与质量等的意见和建议,搭建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三、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实验区的预期的人才培养效果

1.培养良好的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工科院校通过“管工融合”教育理念,将管理知识与工科知识融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由简到繁,逐步形成的创新教学氛围和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学科知识的综合学习有益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

2.培养扎实的综合理论应用能力。管工融合导向下的教学体系,既使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获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交叉学科知识的广泛学习,又使学生提升了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从知识结构上看,管工融合教学体系在工科院校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综合理论运用能力的提升,使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坚实的管理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工科知识;既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突出的综合职业素养。为企业培养各级管理人才是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但行业较强的实践性以及此前单纯的管理类知识的学习,使得管理类本科专业毕业生往往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如管理类中工商管理类的毕业生会因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不足受到就业竞争冲击[2]。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使得学生的职业道德得到了培育,职业技能得到了提升,职业意识得到了强化,实现了就业的“高位对接”。

作为一项尚在探索中的系统性工程,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区的人才模式改革将是一项以广泛调研与深入研究为基础,渗进“管工融合”教育理念,需要重点突破和逐步推进的实践性工作。实验区从教学和管理两大方面体现实验区构建思路并构建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达到预期人才培养效果,即强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综合理论运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为相关高校提炼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磨玉峰,王文辉.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24-225.

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 现状 改革方向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但由于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存在很多的缺陷,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一定的损失,也阻碍了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1、企业工商管理现状与不足之处

1.1、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企业经济效益低

首先,企业管理者缺乏足够的工商管理意识,管理企业主要依靠个人行为志愿及情绪,没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形成管理没章可循没据可依,管理行为随心所欲,与此同时缺乏专业的理论管理知识,从而导致内部管理机制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其次,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工商管理,但却忽视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出发,盲目地照抄他人先进的经验模式,缺乏足够的创新管理意识,不但不能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管理现状,而且妨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1.2、缺乏人文关怀,企业文明建设不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价值的体现,是企业控制的无形之手。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建设具有人文关怀的企业文明,不仅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对内形成约束力和凝聚力;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外在竞争力,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对企业长期的发展将是不可估量的力量。

1.3、企业缺乏内部激励机制,岗位职责不明确

岗位职责不明显,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由于企业内部机制存在缺陷,导致了企业内部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企业内部没有一套完善的价值导向以及激励机制,甚至员出现员工职责权利不对等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情绪,阻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

1.4、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

由于我国缺乏足够优秀的工商管里人才,人才流失严重等原因,日前我国工商管理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关键的是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往往取决于有没有优秀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注重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的引进,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内部优秀员工的扶植培养制定,不仅可以促使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竞争意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可以对外形成吸引机制,扩大优秀人才的发展平台。

1.5、缺乏完善的管理方案,工商管理水平低

由于工商管理人员没有完善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系统,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知识能力,工商管理人员不能够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导致企业各计划实施及组织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使得企业各决策缺乏实际执行力度。再加上企业领导层及管理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深入改革管理系统,过分依靠资本和资源,导致企业难以持续平稳的发展。

2、企业工商管理改革方向

2.1、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专业的工商管理人员

为了解决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流失的困境,企业必须加强对工商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专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加强企业人员管理。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针对企业内部优秀员工和外部优秀人才管理两方面。

2.2、提高管理意识,引进先进管理理念

企业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迎接管理理念的国际化,面对日益激励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开阔视野,加强自身的管理理念实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与国际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断塑造属于自己企业本身的品牌和形象,有效推动资本,资源,人员等国际化运作,为实现企业管理国际化,企业利益最大化而不断努力。

2.3、提高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是真正体现优秀人才管理价值理念的内在关注点。因此为了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内部管理一切有章可循,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企业效益的扩大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企业分工和企业管理规范上,企业分工明显,职责自然明确,工作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2.4、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人性化管理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企业核心文化价值观,以人性化的管理思想植入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管理理念,同时注重建立以内在激励制度为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福利制度和奖罚制度,对于员工休假,工伤赔偿等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同步的管理方案。

3、结语

总之,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制约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作为企业高管部门,必须正视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寻找更有效的改革措施,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建设理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