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磁波 辐射 电磁波防护

中图分类号:TS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38-01

一、前言

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人们生活使用电子产品数量增多。但是这些设备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能量,而电磁能量具备破坏人身体健康。电磁波的辐射副作用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手段,综合治理电磁波污染。

二、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

目前,人们的生活中电磁辐射无处不在。当电磁波过多时,就会造成电磁污染,而且这种穿透性的污染能力让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攻击”人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一) 电磁波辐射的产生

电磁波辐射一般是有电子设备产生,如微波炉、手机、空调、电视等等。而在人口比较多的聚集地,电磁波辐射强度也较高。而电磁波是以能量的形式传播,一种是热效应,这是高频电磁波对生态环境中的人、动植物等的细胞进行“热”攻击,严重时甚至烫死肌体的活性细胞,破坏人体生活能力。当一个人受到电磁热效应过多,会威胁到其的生命安全。另一种是非热效应,这种方式主要是微波污染,其对肌体的破坏没有热效应那么明显,但会慢性地破坏人体肌体。

(二)电磁波污染和危害

电磁波通过两种方式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1.高频电磁波污染,其能穿透人体,扰乱大脑神经,使其不能够正常使用大脑神经控制人体机制的正常工作,导致人们处于不健康的生活状态。2.微波污染,其是通过缓慢地破坏能力损坏人们大脑神经和血管系统,进而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如果长时间受到微波的干扰,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症状。

(三)电磁波污染的特征

当前,电子设备的普及,电磁波威胁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得不到保障。这就要求人们采取可靠办法处理好电磁波污染之前要了解其的特征,从根源寻找行之有效的办法。

1. 电磁波污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电磁波通过能量传播,是一种无形的污染波。而且人们很难凭借肉眼或者皮肤器官去判断电磁波的存在。如果电磁波不小心外漏到人类聚集较多的地方,而这个地区又没有可靠的电磁监测技术,那么人们就很容易受到其的攻击。而且其传播空间宽广、穿透性强,不采取可靠的控制防御手段,电磁波将蔓延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空间、危害人体健康。

2. 长期性、潜伏性的破坏能力

一旦电磁波外漏,其会快速地扩散到周围,附近的居民将首当其冲地遭受电磁能量的毒害。电磁波污染更让人害怕的是其的发生时间不仅仅是这短短的一场事故时间这么短,而是其所污染的空间范围在长期内都会受到电磁波的影响。而且在科学研究上,没有明确的分析出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破坏的具体分析、结论,尤其是微波污染对人们大脑神经中枢的影响都没有具体的医护经验。这种长时间潜伏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电磁波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三、 电磁波辐射的防护措施

电磁波辐射的破坏能力比较高,一旦出现电磁波污染,生活在这个环境下的人、动植物都要受到严重的侵害。这就要做好电磁波外漏的控制保护措施,在电磁发生源处理其渗漏,又要准备好电磁渗漏的补救工作。

(一) 电磁波辐射源的控制措施

电磁波辐射的控制关键是把控源头,减少其外漏的可能。首先,电磁波辐射源控制的手段是屏蔽,这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办法。电磁波屏蔽通过限制电磁波的传播范围,不让其外漏到人们聚集较多的空间中,同时减少电磁波传播的强度,让其的辐射不超过国家限制的标准。并且电磁波屏蔽要做好两层防护,既第一、二层防护屏蔽层。电磁波屏蔽具有三方面功能来削弱其能量。1.屏蔽金属吸收能量的能力,当高频波遇到金属屏蔽时产生热电流,损耗自身的能量,以达到控制电磁波作用。2.电磁屏蔽的表面反射耗能作用,当电磁波传播到金属板时,有一部分被反射损失能量,削弱电磁能量。3.电磁屏蔽内部的反射耗能,这种内部反射依赖于屏蔽材料的性质、电磁波波长、屏蔽与电磁波源的位置关系等有关。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能提升电磁屏蔽内部反射作用。

同时,电磁波源防护控制工作要集合各方力量,比较全面地进行保护,尽可能减少其外漏到居民生活的空间中。这就要求工业产业在选址时避免靠近人们生活的空间。使用产生电磁能量较小的设备进行工作或日常生活,减少其产生的源头。同时提高电磁保护意识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这不仅能够保护自己,也能避免自己在无知的情况下制造电磁能量。同时在电磁波源的区域外种植绿色植物,以此提高屏蔽控制电磁波的能力。目前人工电磁波污染比较严峻,这就要控制好其的产生和外漏。在电子设备产业建在远离生活区的地方,减少人们接受电磁波的机会。其次,在电子生产区种植面积较广的绿化带,利用绿化带降低外漏的电磁波强度。

(二) 高频电磁波接地处理

高频电磁波接地处理的工作主要是把能够产生高频波的工业设备的外壳和控制屏蔽金属都接地。在接地处理时,接地线尽可能小于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这不仅可以降低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而且可以提高控制屏蔽的作用。

(三) 电磁波的滤波处理

电磁波的滤波处理是降低电磁辐射的关键办法之一, 其利用电源电磁干扰滤波器处理能够产生高频率波的设备电源,减少设备电源的耦合电传播,减少高频波的外漏。滤波处理还能够提高金属屏蔽的作用,缩短设备地电流的路程。

(四) 电磁波的吸收处理

电磁波的吸收处理一般使用吸收材料设置在电磁波源设备外壳或者是屏蔽设备外壳上对微波进行吸收。电磁波的吸收处理所使用的原理是匹配谐振,在吸收的过程是把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消耗掉,以此达到削弱微波的作用。

(五) 远程操作

电磁波产生较大的发电厂或者无线电发射台等地方能够产生较高的电磁能,长期在电磁浓度高的地方工作的人就长期地受到侵害,损坏身体。所以要尽可能地避免在此高强度电磁波中工作。这就需要建设远程操作,在不接触电磁波的同时,也能够顺利完成指定的工作。

(六) 种植绿化带

种植绿化带是借助自然的力量共同控制、防御电磁污染的重要手段。同时在种植树木时,不能单调地种植一种树木,而是考虑空间内种植不同高度的灌木丛,让其能够形成一堵比较严密的绿色屏蔽层。灌木丛能够吸收电磁源外渗的能量,减少其污染环境。

四、 总结

电磁波辐射控制不当将会破坏人们的身体健康。就必须要提高电磁辐射的控制和防御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电磁波辐射的控制和防护是一件比较大的工程任务,这不仅是要建立一个控制设备和防护屏障,而且要明确电磁波辐射的特性和危害程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防护系统,在时空上尽可能地降低电磁波浓度,保护人民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马兴国,安兰花,王瑞华.浅谈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与防护[J].技术与市场,2014(07):132-136.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辐射;身体健康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10-02

我们对辐射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了它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层面上,却未曾探究辐射到底为何物,从何而来,又去向何处。古语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学会如何预防辐射对人类的危害,就要探究辐射的真面目。

一、辐射的真面目

在《序》中说:“我以为动植物且本无感觉,皆止有其质力交推,有其辐射反应,如是而已。”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辐射”是指场源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在向四周传播过程中,脱离了场源固有的传播轨道,然后再次返回到场源的一种现象。这种传播方式主要依靠的是电磁波或者如阿尔法粒子和贝塔粒子为典型的粒子进行能量运输的,这些向外放射的能量称之为辐射能。辐射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一般是以直线方式进行传播的,类似于数学中的速度以千米/时表示一样,辐射的能量按照伦琴/小时来计算和衡量。

与我们日常理解的“辐射”不一样的地方是,世间存在的任何物体,只要达到相应的温度条件,就可以通过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源源不断的向四周传送热量。同时,彼物体向四周发散辐射能,此物体也在源源不断的向四周发散辐射能,也即物体之间的辐射是相互的并且对等。由此可以看出,辐射本身只一个中性词,物体发出辐射并不一定代表着对身体有伤害,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辐射源的不同,辐射可以分为太阳辐射、电磁辐射以及热辐射等。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能,这些辐射能有一部分被人类居住的地球所接收,保障地球大气的正常运动,但是地球从太阳处接收到的辐射能量仅是其放射能量全部的二十亿分之一。电磁辐射又被我们常称之为电磁波,是在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的情况下,由相同的振荡波不断传播所形成的。电磁波有低频率电磁波和高频率电磁波之分,例如,常见的低频率电磁波有无线电波、微波,常见的高频率电磁波有X射线和伽马射线。当电磁波的波长处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时候,我们人类的肉眼是可以接收到这些电磁波的,称之为可见光。也就是说,只有处于可见光之内的电磁波才能够被人类所看到。而热辐射是物体传播热能量的一种方式,与其他辐射不同的是,热辐射不需要依赖任何外界条件而进行传播。当物体吸收到热辐射时,它的温度随之升高,根据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量的不同,温度的变化也不尽相同。

二、生活中的辐射

根据人类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们人类接收到的辐射有82%来自于天然环境,17%来自医疗诊断,只有1%的辐射是来自日常其他活动。具体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辐射主要有两大类: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一)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放射的能量较低,一般不能够把原子电离,人类接触较少的话一般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电都会产生电磁辐射,比如日光、照明、发热、激光、雷达以及无线电等。就目前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而言,影响人类生活较多电磁辐射有四种:第一种是来自于电脑主机、显示器的低频电场中的辐射;第二种是来自于手机在电话接通时,接通后,信号不佳时产生的辐射;第三种是来自于微波炉工作时的门缝外;第四种是来自于电吹风的辐射,此种电吹风的辐射相比较前三种能量较大,但是随着人类身体与电吹风距离的远近而产生不同的辐射能。当人类身体距离电吹风距离较近时,辐射能就越大,相反,当人类身体距离电吹风较远时,电吹风产生的辐射能就越少。

(二)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电离辐射的能量较高,可以把原子进行电离,能够损伤DNA,严重时导致癌症或者遗传疾病。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天然辐射源是氡,这一辐射主要来自于室内装修材料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装修的房子一定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通风才能入住的原因。电离辐射的另外一种来源是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放射性检查,包括安检使用的X射线机、建筑材料、天然石材、陶瓷、荧光灯启辉器等。 我们生活当中摄入的水,空气等都含有辐射,但是,这些对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

三、辐射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辐射的危害

我们常说的辐射对人类的身体有危害,一般是指电磁辐射的影响较大。而且,电磁辐射时间越长,辐射波频率越高,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就越大。具体来说,辐射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辐射会加速癌症的恶化。对于长期处于电离辐射中的人,会增加本人癌细胞的数量,诱发癌症,而且由辐射所诱发的癌症一般都是恶性的。

2.射易诱发眼疾。在人体的五官当中,眼睛是最容易吸收辐射波能量的部位,再加上眼球的散热功能较差,故眼部最容易受到辐射的侵害,长时间受到辐射的眼睛很容易诱发眼疾。

3.辐射会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内部的生物电流和电磁辐射释放出来的电磁波发生冲突,扰乱了人体内生物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会很容易产生头晕、心悸胸闷等一系列症状的发生。

(二)如何预防辐射给人体带来的伤害

1.针对电子产品而言,尽量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一些不必要的家电电器等。例如,洗完头发能自然风干最好,而不是使用吹风机加热吹干;在使用手机接打电话时最好使用耳机,可以减少手机电磁波对脑部的辐射;在使用电脑时,可以佩戴防辐射眼镜或者把电脑屏幕的亮度调节到适宜舒服的程度,以减少光辐射带来的危害。

2.对于办公族而言,除了要小心办公室杀手――打印复印机以外,在不必须使用大型电器设备时,可以断掉电源,减少电辐射的伤害。同时,办公族们可以在办公区域放置适量的绿色植物,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辅助抗击辐射。绿色植物中常见的抗击辐射较好的有绿萝、多肉以及仙人掌,价格实惠占地空间也较小。

3.笔者认为,解决防辐射带来危害的最根本方法是适度地运动和规律的作息。哲语常说,内因是根本,外因是辅助,那么解决辐射对我们身体的伤害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我们自身的身体免疫力。通过适度的运动,有规律的作息以及合理的饮食习惯,持之以恒,对于辐射带来的危害将起到较强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视电磁辐射;产生;危害;防护举措

1.引言

电视,让我们博览天际,纵观宇宙,思接千载,神通万里,它是一种最重要最广泛最为群体所接受的综合、现场传播形式,它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然而,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电磁辐射污染的担忧。怎样让人们科学面对电视的电磁辐射污染?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具有普遍而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2.电磁辐射的产生

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电磁场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我们周围有各种带电体。物理学告诉我们:有电荷就有电场。电荷的有序运动形成电流。有电流就有磁场。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磁场在周围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又在其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如图1所示。图中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当电流的大小、方向发生变化时,在导体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和电场。这种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场和磁场不断的交互变化,使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形成了电磁辐射。所以,电磁辐射就是电磁波向空间传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或者说,电磁辐射是由电磁波向空间传播(发射)或泄漏而产生的。电磁波的传播携带着能量,因此电磁辐射也可以说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的传播。

图1 电流变化时在导体周围产生电场和磁场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人们熟知的光速,即3×105千米/秒。

电磁辐射可以按其波长或频率分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X射线、r射线等。其中无线电波的波长最长,r射线波长最短。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种。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愈高,能量愈大。频率较高的X射线和r射线可产生较大的能量,以至大到足以令原子和分子电离,破坏合成人体组织的分子,被列为电离辐射。无线电波射频装置所产生的电磁能量由于频率较低,不能破解把分子紧扣在一起的化学健,故被列为非电离辐射。

当电磁辐射为人们提供许多便捷和乐趣的同时,也在给你的身心带来危害。这种危害就是电磁辐射污染,或者称电磁污染。电磁辐射源也就是电磁辐射污染源,或者说,电磁辐射污染产生于电磁辐射源。

3.电视电磁辐射的产生

普通电视机的电磁辐射原理类似于CRT电脑显示器电磁辐射原理,当电视机的显像管在启用时,它的负极会通过内部的“电子枪’发射出高速电子,即高能量的电子束,经过垂直和水平的偏转线圈控制高速电子的偏转角度,最后高速电子猛烈撞击屏幕内壁的荧光物质,使荧光屏发光,通过电压来调节电子束的功率,就会在屏幕上形成各种图像和文字。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有近三万伏高电压的作用,会产生具有穿透力的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而且在显示器周围还会产生低频电磁场,形成电磁辐射。电视屏幕显示影像时,也会放出大量的正离子,它们像磁石一样吸附空气周围里的负氧离子,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大量减少。长期处于缺少负氧离子的状态中,人体会出现不正常症状。

尽管目前有许多CRT电视产品在处理辐射问题上进行了比较有效的处理,尽可能地把辐射量降到最低,但要彻底消除是困难的。相对来说,液晶电视在电磁波的防范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采用了严格的密封技术将来自驱动电路的少量电磁波封闭在显示屏中,理论上是不存在辐射的。而普通显示屏为了散发热量的需要,必须尽可能地让内部的电路与空气接触,这样内部电路产生的电磁波也就可能会大量地向外“泄漏”了,

4.电视电磁辐射的强度

电磁辐射强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功率密度、磁感应强度等。

功率密度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接收或发射的高频(射频与微波)电磁能量。在高频电磁辐射环境评估时的功率密度常用单位为微瓦/平方厘米(μw/cm2),用S表示。

功率密度S与辐射源的功率P成正比,而与发射点跟测量点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以下式表示:

式中P的单位为微瓦(μw),r的单位为cm,则S的单位为微瓦/平方厘米(μw/cm2)。

磁感应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的磁通量,用于描述工频段磁场能量的强度,以B表示,其常用单位为高斯(G)或特斯拉(T)。在这里,我们用更小的单位毫高斯(mG)或微特斯拉(μT)表示。

功率密度S与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对应关系:10μw/cm2相当于1mG或0.1μT。

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人体长期接受功率密度S小于20μw/cm2或磁感应强度B小于2mG(0.2μT)的电磁辐射是安全的。

我国环保、卫生等部门制定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规定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的安全标准(一级标准)是:高频辐射小于10μw/cm2(相当于磁感应强度B为1mG或0.1μT)。这个值比科学家普遍认为的安全值还小,因而是更安全的安全值。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范文第4篇

美国热播的电视剧《迷失》讲述了一架飞机坠落后幸存者在荒岛上遇到的一系列离奇事件,谜底渐渐揭开之时,观众发现原来飞机失事的始作俑者竟是巨大的电磁辐射。美剧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让公众见识了电磁辐射的威力。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电磁辐射就曾“显威”:前苏联曾发生过一起震惊世界的电脑杀人案,国际象棋大师尼古拉•古德科夫与一台超级电脑对弈时,突然被电脑释放的强大电流击毙。后经一系列调查证实,杀害古德科夫的罪魁祸首是外来的电磁波――电磁波干扰了电脑中已经编好的程序,导致超级电脑动作失误而突然放出强电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已经相当普及,电脑、手机几乎是人手一台,无线网络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人们在享受诸多方便和乐趣的同时,也开始注重高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电磁辐射。

在我国,电磁辐射污染已经引起了各方重视。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等相关标准,都对电磁辐射强度及环境要求进行了规范与限制。

对大多数人来说,像《迷失》中所描述的情形和尼古拉斯的遭遇毕竟太遥远,对他们来说,身边的电磁污染究竟如何?

电磁辐射不等于电磁污染

从理论上来讲,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了电磁污染。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摆满各种家电产品的房间,电磁辐射源更多。

通常情况下,电磁辐射能干扰电视的收看,使图像不清或变形,并发出噪声;会干扰收音机和通信系统工作,使自动控制装置发生故障,使飞机导航仪表发生错误和偏差,影响地面站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控制。

专家指出,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伤害人体,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其实是两个概念。电磁污染是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的结果,电磁污染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如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

据职业病研究的专业人士介绍,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程度则随波长而异,波长愈短对人体作用愈强,微波作用最为突出。有资料显示,处于中、短波频段电磁场(高频电磁场)的操作人员,经受一定强度与时间的暴露,将产生身体不适感,严重者引起神经衰弱,如心血管系统的植物神经失调,但这种作用是可逆的,脱离作用区,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症状可以消失,并不成为永久性损伤; 处于超短波与微波电磁场中的人员,其受伤害程度要比中、短波严重。尤其是微波的危害更甚。在其作用下,人体除将部分能量反射外,部分被吸收后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是由于人体组织的分子反复地极向和非极向的运动摩擦而产生的。热效应引起体内温度升高,如果过热会引起损伤,一般以微波辐射最为有害。这种危害主要的病理表现为:引起严重神经衰弱症状,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经机能紊乱。在高强度与长时间作用下,对视觉器官造成严重损伤,同时对生育机能也有显著不良影响。

一位家电行业从业人士告诉记者,从理论上说,一般电子产品,包括电脑、手机、家用电器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但并不是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影响健康。就拿家用电器来说,由于一般使用的是低压电,只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所以一般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都很小,只要不集中摆放,一般不会造成电磁污染,通常情况下家电只要摆放在离人经常逗留处1.5米之外,就能大大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只要小于12伏/米,家电的电磁辐射就达标了。消费者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应该了解到,一般的家电电磁辐射只要处理得当,并不会造成电磁污染,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多少负面影响。

其实,多年来,人们对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一直争论不休。但是,由于研究证据的缺乏及相互对立,科学家至今也未有定论。厂商、专家以及医疗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对此问题也是各执一辞,一时也很难得到一个确定的结论。在采访过程中,不少相关人士在谈到电磁辐射对人的伤害时都指出,此问题尚未有官方说法,一般来说电磁辐射只要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就可以排除在电磁污染之外。但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就一定对人体无害,还很难给予确定性的评价。

电磁污染危害到底有多大

所以,对这一点也是见仁见智。

据美国华盛顿技术评定处报告,家用电器和各种接线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体组织细胞有害。例如长时间使用电热毯睡觉的女性,可使月经周期发生明显改变;孕妇若频繁使用电炉,可增加出生后小儿癌症的发病率。近10年来,关于电磁波对人体损害的报告接连不断。据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研究人员调查,电磁污染较严重的丹佛地区儿童死于白血病者是其他地区的两倍以上。瑞典学者托梅尼奥在研究中发现,生活在电磁污染严重地区的儿童,患神经系统肿瘤的人数大量增加。

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电脑显示器所发出的电磁辐射长期作用会对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机能产生劣性影响,危害生殖细胞或殃及早期胚胎发育。电脑的电磁辐射尚未达到影响父母身体健康的强度时,已经对胎儿产生了不良影响。我国有关研究人员在上海和南京进行对比调查发现先兆流产和自发性流产的异常发生率,使用电脑的孕妇明显高于对照组。

欧洲七国科学家2004年也发表研究报告称,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证明,手机电磁辐射会破坏实验室中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称,欧洲12个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长达4年的研究。当人体细胞受到辐射强度在每公斤0.3到2瓦特之间的电磁波干扰时,单个DN断就会断裂。辐射越强,接触辐射时间越长,人体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就越大。研究人员指出,这种DNA损害可能会导致癌症。现有手机的辐射强度为每公斤0.5到1瓦特之间,与上述这个区域有很大的重叠。科学家呼吁移动电话生产商和政府以该实验结果为基础,进行手机辐射的人体实验。他们说,这样才能确定手机危害的大小。科学家也指出,不能根据实验室的结果武断地说手机会危害人体健康。但研究人员在多个实验室进行的上百次实验结果至少说明,在特定的情况下,手机辐射会对DNA造成损害。

对于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有些报道过于危言耸听,事实上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稍做预防就可避免。

北欧五国的国家辐射保护局则在最近发表联合声明说,至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手机损害人类健康,但尽量减少在辐射下的暴露是值得提倡的。声明说,近年来各类国际研究都证实,在不超过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辐射规定值的情况下,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手机基站本身都不会对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声明同时还说,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即便在辐射规定值以下,手机电磁辐射也会给人带来一些生物反应。有关的研究还将继续,但生物反应绝不表示对人类健康有损害。对此有医学界人士认为,电磁辐射对DNA等的影响有可能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对人类后代的影响才能得到确认。电磁辐射的影响不是简单直观的,有些结论可能不是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研究就可以得出的。

而且目前电子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手机业。以北欧为例,不少手机巨头厂商都出自北欧,现在北欧有80%~90%的人使用手机。这种大规模的使用情况更使人担忧――即使是极细微的危害也可能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

特殊人群宁信其有

这种情况之下,对于特殊人群而言,不妨遵循宁信其有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况且,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尤其是孕妇等特殊人群,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某医学从业人士指出,学术界对电脑与健康的关注首先就是从报道女电脑操作员流产和畸胎开始的。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最近,美国、加拿大、日本、波兰、瑞士、荷兰、中国等,对814708名接触VDT(电脑显示终端)的孕妇(含孕前3个月)与未接触的对照组怀孕妇女相比,结果流产率为14.5%~29.0%,对照组为5.5%~21.3%。大部分报告均得出“流产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结论,但对后代出生缺陷增加未有结论。学术界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一致认为:“VDT工作环境中有些因素可能影响妊娠结果,最有可能的因素是低频电磁场。”

新疆医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与新疆地区多家科研单位联合,曾经对视屏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长期小剂量的电磁辐射、精神紧张、强迫是影响工人集体健康的主要原因。调查认为,妊娠妇女应暂时脱离视屏作业。由此可见,并非小剂量的电磁辐射就能达到绝对安全。

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受到的电磁辐射影响也不同,从事防辐射产品研究的深圳先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全国劳动医学协会的一项研究成果证实,在电磁场里工作的人患白血病的数量剧增,其中受危害最大的当属电气火车司机,飞机乘务员和核电站的工作者。

因此专家指出,如果能有简单而便宜的方法能够让人们减少某种物质对自己的辐射,即便这种辐射被科学怀疑是极微小的,这样的方法也值得提倡。大规模的电磁污染防治可以通过在电磁场传递的途径中安装屏蔽装置,使有害的电磁强度降低到容许范围内,这种装置为金属材料的封闭壳体。当交变电磁场传向金属壳体时,强度衰减。电磁屏蔽可分有源场屏蔽和无源场屏蔽两类;通过诸如使电磁污染源远离居民稠密区、改进电气设备、在近场区采用电磁辐射吸性材料或装置、实行遥控和遥测、提高自动化程度等方式进行改善。

深圳先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指出,电磁波频率越低,穿透能力越强,距离越近,电磁场越强,在40万伏高压电缆下面,电磁波为13微特斯拉;距它30米的地方,电磁波为8微特斯拉;距它200米的地方,电磁波仅为0.1微特斯拉。电磁辐射的传播是随距离、按指数有规律地衰减,距离越长,衰减指数越多。因此在使用电器时,拉开一定的距离,即可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如使用电视机和微波炉时,在距离3米外就可以避免伤害;日常操作电脑时,人体与电脑屏幕保持不少于70厘米的距离,与电脑后部及两侧保持不少于120厘米的距离;经常长时间操作计算机的人员最好身着屏蔽服装。

催生新兴产业

目前,电磁辐射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电脑操作时间长了电磁辐射会引起头痛和注意力难以集中。人类正面临着电磁辐射的直接和间接伤害。如何抵挡并削弱电磁波的辐射,正成为全球高科技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成为我国“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而广泛应用于防电磁辐射的吸波材料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世界上吸波材料的研究始于二次大战期间,本身来源于西方国家为应对军事干扰而进行的研究。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抗干扰、环保及人体保护等诸多领域,电磁辐射是通过热效应、非热效应、累计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使用吸波材料,可以将电磁辐射降低到国家卫生限制安全标准38微米/平方厘米以下,以确保人体健康。

市场的需求催生了产业的发展,随着防辐射产品不断受到重视,生产防辐射产品的厂家也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创新,譬如深圳市先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从事新型电磁波吸波材料开发研究、生产、销售,以及解决系统级、设备级电磁兼容问题的专业高科技公司。从1994年至2000年,先声公司开发出从30兆赫到50000兆赫、吸收率大于90%、并达到可控的新一代高效率、宽频带电磁辐射吸波材料――铁氧体磁介质吸波材料。数年来相继为TCL、海尔、通用电器、长城电脑、富士康、格兰仕、同州电子等公司,提供不同类型的SEM吸波材料,同时又为航天工业部、国防军事、部队院校、国防重点实验室、济南部队装备部合作开发各项应用SEM吸波材料的系列产品。除此之外,许多防辐射服装、食品、防护设备也应运而生。目前在中关村的大型电子卖场,如鼎好、海龙等地,都有防辐射服和防辐射屏出售,在淘宝、易趣等大型购物网站,防辐射产品也十分热销。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陆续规范、出台以及人们对电磁辐射的日益重视,对防辐射产品的检测和监督标准将日趋完善,防辐射值将成为各厂家推销电子产品的新卖点。同时,对电磁辐射的关注也将催生一个新的产业。

链接一:电磁波强度及衰减距离

现在,专家们正在呼吁生产厂家研制电磁辐射较小的家电产品。但对我们来说,当务之急是学会正确使用现有的家用电器,减少电磁波对自己和家人的影响。以下的表格是日常家电产品电磁波强度及衰减距离,供您日常摆放参考。

链接二:哪些地方的电磁辐射容易超标

1.电脑0.6~1.5米的距离内;

2.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

3.工、科、医的电气设备及VDT周围;

4.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

5.各种微波塔周围;

6.雷达周围;

7.高压变电线路及设备周围。

链接三: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电磁辐射是造成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范文第5篇

电磁波的种类很多,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根据波长和频率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如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光波(如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大宇宙射线如X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中子射线)等类。不同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常见的是无线电波,也称为射频电磁波。当交流电的频率达到每秒钟10万次及以上时,交流电路的周围就形成了射频电磁场,频率范围3千赫~3000兆赫。射频电磁波为非电离辐射,任何射频电磁场的发射源的周围均有两个作用场,即以感应为主的近区场(又称感应场)和以辐射为主的远区场(又称辐射场)。

电磁辐射的危害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电磁波作为一种资源,已在0Hz~400GHz(400GHz是国际电联ITU所划分的最高频率)的宽频率范围内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及工业电子设备中,随之而来的电磁干扰也就从低频到微波波段,无孔不入地辐射或传导给运行中的设备和周围的环境,从而给设备、系统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伤害。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常见的电磁辐射源有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与电气火车、高频焊接、电脑、手机及大多数家用电器(如电视、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电磁炉、吸尘器)等。这些设备及设施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证实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影响: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并造成视力下降、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电磁辐射可使男性出现生殖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等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对电磁辐射有害的报道一直未断: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专家认为病因是受到严重的电磁污染;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9倍;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影响因素之一。

防电磁辐射织物的应用领域

电磁屏蔽织物在食品、石化、采矿、航天、军事、科研、医疗、电子、通信、计算机、电力、建筑、政府机构、银行证券、民用防护服(微波炉手套、围裙、孕妇装、家电罩)、职工工作服等领域和行业有极大的市场需求。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此类织物的年需求量已达上百亿元人民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增加、电子设备种类的增加与普及以及人类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市场需求增长会更加迅速。

日本、美国及英国等最先开发出了民用防辐射服,我国也在20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防辐射服装的研究,已经开发出多种面料的防护服装。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民用防护服装主要有:防护衬衫、防护围裙、防护马甲、防护大褂、孕妇服装系列、夹克套装等,此外还有用于设备屏蔽的屏蔽布等。表1列出了常用的电磁辐射方面的个体防护产品、制成材料及屏蔽效能。

按照我国电磁辐射防护服的要求,对于大功率射频应用设备的强场防护,要求屏蔽效能值在30dB以上,而对于一般设备,要求屏蔽效能值在10dB~20dB即可满足要求。

防电磁辐射织物的发展状况

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电磁辐射防护问题的研究及评论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条件(接触电磁辐射源的距离、时间、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关专家学者们对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和观点也不尽一致,但对电磁辐射的有害性已成共识。对防电磁辐射织物的研究,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镀膜织物(金属溅射、化学镀、真空镀铝)、粘贴金属箔织物、涂覆导电涂料织物、多离子织物、导电纤维(碳纤维、金属短纤维、金属络合纤维等)、混纺织物、防辐射纤维织物等。

导电纤维混纺织物是通过不锈钢短纤维、陶瓷纤维、麦饭石纤维、碳纤维等与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经特殊工艺混纺交织形成防电磁辐射的布料。此类产品最大的优点是手感比较一柔软,透气性好;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屏蔽效率比较低,一般电磁能衰减量为15dB到30dB左右,而且在不同频段的屏蔽效果有差异。一般导电纤维含量为10%~15%的织物屏蔽效果能各向同性均匀稳定,在频率150kHz~6GHz范围内的电磁屏蔽效能达到32dB~38dB。

不锈钢短纤维织物是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屏蔽织物,不锈钢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所生产的不锈钢纤维呈连续的长丝束状结构,其直径可以细到几微米,比普通的纺织纤维还要细,且纤维比较柔软,有一定的强度,因此具有可纺性。通常比电阻达到1Ω・cm以下的导电纤维具有电磁波屏蔽性能,不锈钢纤维的比电阻仅为10-6Ω・cm,因此被广泛用作防电磁波辐射织物的原料。它与其他纤维相比,虽柔性类似于纺织纤维,但弹性回复率低、抗弯曲能力小、切向阻力大、比重大,因此用不锈钢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的织物的服用性能受到影响。

复合功能织物作为一种最新高科技产品,由不锈钢纤维与棉、粘胶等纤维混纺而成。这种新型织物克服了现有屏蔽织物在生产、使用中的不足,满足了普通大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电磁辐射防护的要求,通过进一步完善后,也可以应用于航空、航海、军工、化工、冶金、电力、通信、家电、制药、食品、酿造、陶瓷、地下工程等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磁波辐射防护服主要是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开发既能达到防电磁波辐射的功能,同时又具有阻燃抗静电性能、价格又比较适中、服用性能比较好、款式多样的面料,使更多消费者能抵御电磁波辐射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此外,多功能服装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功能化和产业化是纤维开发的两大趋势,在高附加值纺织品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这些新兴的面料也将会成为推动纺织行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商思善.电磁波屏蔽织物波的产生与发展[J].现代纺织技术,2002,(4):50-54.

[3] 晏雄主编.产业用纺织品[M].第1版.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