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5.47 6.58岁。致伤原因:跪、跌伤29例,交通事故致伤7例,全部为单侧髌骨骨折。闭合型骨折32例,开放型骨折4例,全部为新鲜骨折。横型骨折24例,粉碎性骨折12例。

2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因关节损伤疼痛而产生恐惧感。术后对于早期功能锻炼有诸多顾虑。作为医护人员首先,要向患者讲解清楚术后的注意事项、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其意义,甚至关节长期不活动极易导致的不良后果。还可列举相似病例以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其次,还应认真分清患者锻炼过程中的疼痛原因,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缓解其疼痛,好让患者持之以恒坚持锻炼。此外,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监督和积极配合患者坚持锻炼。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2早期功能锻炼

2.2.1髌骨推挤按摩:术后轻柔地推挤按摩髌骨,每4h一次,以防止髌骨粘连。

2.2.2术后抬高患肢,保持中立位,膝关节屈曲10-15°。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踝趾关节的趾屈、背伸锻炼,每日5-6回,每回10次左右。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行患肢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趾屈背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且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侧肢体可自主活动,以舒适为宜。所有练习应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限度。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前告知病人康复训练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2.3直腿抬高练习与弯腿练习: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用力伸直膝关节,并使踝关节背屈,用力抬高患肢,即屈髋超过80。时鼓励患者自行稳定肢体员10s左右,然后放平患肢。嘱患者坐起,首先可在床上进行,两手置于膝关节两侧,协助膝关节缓慢屈伸,逐渐增加强度。适应后再嘱患者坐在床边,小腿凭借重力作用垂到床下,达到90。然后将健肢放在患肢前方,患肢向后压,即可增加屈膝角度。适应后可扶床下蹲、站起等活动。

3 结果

通过对36例髌骨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6个月19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6 12个月16例部分恢复,18个月后膝关节基本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日常生活动作和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满意。

4 讨论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踝关节骨折;功能训练

作者单位:519000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骨二科(吴振婵 赖家盈),

普外四科(杨朝霞),骨一科(吕卫华 江美齐)

踝关节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 3.92%[1]。根据骨折情况不同,治疗方法各异。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是踝关节骨折 Lauge- Hansen分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踝关节骨折中占半数以上[2],处理不当易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上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本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通过对50例Ⅲ度和 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术后配合科学、系统性的功能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9~7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扭伤13例,坠伤12例,重物砸伤4例。闭合性骨折41例,开放性骨折9例,其中严重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6例。伤后就诊时间半小时~4 d。住院时间:4~173 d。

2 手术方法简介

手术内固定时间为受伤后 4 h~13 d。在椎管内麻醉下,对于腓骨骨折通常使用钢板做内固定,对于内踝骨折,常规选用松质骨加压螺丝钉,但当内、外踝骨折为撕脱骨折、或骨块小,或粉碎严重及骨质疏松者选择张力带方法。后踝骨折常规以松质骨加压螺丝钉固定。术中同时修复内踝部损伤的三角韧带及下胫腓韧带,其中6例用松质骨加压螺丝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其中19例骨折粉碎严重、骨质疏松者、内固定欠坚固的、内踝部无骨折仅行三角韧带修复的,术后应用石膏辅助外固定。

3 术后康复护理

3.1 心理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护理的进行,要以心理康复做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而外伤后患者及家属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常见的心理反应阶段分为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及适应期[3]。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是后三期的表现。其中值得护理人员注意的是,在抑郁期和反对独立期,患者心理情绪可能不稳定,特别是合并有其他严重外伤的,因此,在康复护理中要注意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引起不良心理的原因,做到换位思考,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心理上的支持。

本组病例中,有2例年轻患者对功能锻炼极不重视,责任护士反复说明,耐心指导无效,经电话通知家属来院协助教育及主管医生开导后,能配合;2例分别合并有颅脑外伤、肋骨骨折胸腔损伤的患者出现抑郁、依赖性强的表现,表现为:害怕内固定松动引起骨折再移位或伤口疼痛,而不敢主动训练,拒绝协助被动活动或哭泣。经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配合止痛对症处理,做好功能训练各方面的宣教,让患者了解术后功能训练的方法、意义、注意事项等之后,能以积极心态,主动参与到机能的康复训练中。“鼓励、表扬”是培养积极情绪的心理康复方法之一,对训练中不成功的动作不可指责,而要耐心的指导,对训练中笨拙的动作,不得急躁,而应鼓励。对每一细微的进步成绩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才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打消顾虑,增加信心。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康复。

3.2 患肢功能康复护理 关节内骨折经过一段时期外固定后,可使关节内外组织粘连挛缩及肌肉萎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所以关节内骨折还要强调早期功能锻炼[4]。早期功能锻炼,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且对进入关节面的骨折端有“模造塑形”作用[5]。因此,笔者在患者手术复位固定第2天经摄X线复查,无早期功能锻炼禁忌,如手术复位内固定不良、严重粉碎或移位的骨折等情况。即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在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手术手术情况,拟定功能训练计划,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由初级责任护士负责,高级责任护士定期检查、全程指导或协助进行。

3.2.1 第1阶段(术后第3天~2周) 于术后第3天,踝关节肿胀无加重,损伤反应开始消退时,即可开始康复训练[6]。以患者主动训练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可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石膏固定期间,进行趾间关节、跖趾关节、膝关节的活动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训练。限制踝关节跖屈,禁止内外翻和内外旋活动,以免影响骨折处稳定。要求每天至少进行3~4次,每次训练总时间≥10 min,其中股四头肌训练要求每组动作收缩5~10 s,放松5~10 s,从每次做25组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次50~100组。本组病例有4例为严重粉碎性骨折,而推迟2~3周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其余患者均按要求进行训练。

3.2.2 第2阶段(术后第3~5周) 本组46例患者于术后3~5周拆除石膏外固定,其余4例患者因骨折粉碎严重、年老性骨质疏松推迟至第6~8周拆除石膏,开始进行非负重功能训练。调查发现,在事先无医务人员告知的情况下,约有76%的患者认为踝部骨折拆了石膏就表示为可下床逐步活动。有一例患者于拆石膏固定后即下床部分负重上侧所,引起踝关节疼痛肿胀,重新予小腿支具固定制动一周。因此,在石膏拆除后,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避免患者因可操之过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此阶段的早期,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卧位或坐位,伸直膝关节将肢体抬高离开床面,持续5~10 s,每次做20~30 组,重复练习。由护士协助患者进行踝关节的训练,具体操作如下:被动训练时间为3~7 d,3~5次/d。患者平卧于床上或坐于床上,护士一手固定踝关节,虎口正向患者的足背;另一手经足底握持足部,拇指固定于足背。踝关节做被动伸屈运动,训练约5~10 min/次,活动的力度、频率及幅度由小到大。动作应平稳、缓和,不应引起明显疼痛及肌肉痉挛,不可使用暴力引起新的损伤与骨化性肌炎[7]。同时可教会患者或家属具体的操作方法,说明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或家属参与功能训练,以增强其积极性。此阶段,鼓励患者每日坐轮椅进行户外活动1~2 h,进行阳光浴,以利于骨折愈合。

3.2.3 第3阶段(术后第6~12周) 第6周,可开始平缓进行踝关节内外翻及旋转活动,开始幅度不可过大,以不加重关节疼痛为度。切忌突然用力内外翻或旋转活动,并继续加强前期的训练。可开始扶双拐下床非负重功能锻炼。本组46例患者于第6~8周开始进行负重练习,4例患者因合并有股骨骨折或骨盆骨折而推迟至术后第10~12周。根据患者骨折的情况、体质情况及手术情况等,与主管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后进行个别性指导。指导患者先坐于床旁或椅子上,患肢屈膝下垂使足平放到地,适当用力,力量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疼痛为宜;时间由10~15 min/次,增至20~30 min/次,3~5次/d,一周后练习下蹲,经扶双拐进行轻负重(1/3负重力量),短距离步行锻炼,逐步到半负重,可于病区内步行活动。12周后经摄X线复查后可逐渐弃拐行走。

4 结果

本组50例中,48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伤口感染。其中41例得到随访,失访9例。随访时间为5个月~3.8年,最短为5个月,平均1.7年。笔者选择MAZUR等[8]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优:21例,良18例,可2例,优良率95.2%。对本组病例按术后2~3周、出院前两次进行康复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分别为:94%和98%。

5 讨论

手术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内固定物的日新月异,而康复护理作为骨折术后治疗护理的重要内容,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康复期心理反应的特点及病情,加强医护合作及患者、家属的沟通配合,开展全程、系统性的心理和机能康复护理对促进患者机能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走向正常生活起着桥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43.

[2] 宋兴建,刘淑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的治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6):594-595.

[3] 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7.

[4] 陈少明,赵庆,唐宇星,等.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58 例手术治疗体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7):212-2103.

[5] 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69.

[6]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84.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2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35-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占髋部骨折的50%,约有25%-35%的患者在1年内死于并发症。股骨粗隆部的重建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6月,我院对老年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2例,通过围手术期的评估,术后系统性护理及功能康复训练,6-38月的随访,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70-93岁,平均79岁。左侧34例,右侧18例。跌伤36例,撞伤16例。平均住院天数18d,均采用骨水泥固定加长柄假体。

2护理及康复训练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目的是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此类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对其讲解手术方式、相关护理及功能康复训练,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1.2术前评估心肺功能评定,受伤前的活动量;四肢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受伤前关节活动度,受伤前步态情况分析;测定双下肢肢体长度并询问受伤前是否等长,测定双下肢大、小腿的周径,了解双下肢肿胀情况。

2.1.3训练患者床上排便习惯指导正确使用尿壶及便盆,并记录每日大、小便情况。

2.1.4早期康复训练老年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导致长期卧床,出现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及系统的护理与康复训练,杜绝了老年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每日进行四肢肌力训练及腰背肌功能锻炼。每日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及有效咳嗽、排痰训练等。

2.2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

2.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由于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易发生组织灌注不足。了解术中失血及补液情况,严密观察尿量,保证尿量60ml/h。

2.2.2保持伤口引流通畅。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3持续镇痛术后镇痛泵镇痛或止痛药止痛,让患者在无痛中治疗疾病。有效的镇痛不仅能够使患者在身心上接受手术,更能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同时能减少疼痛带来的局部血管痉挛、肌肉收缩等并发症。

2.2.4术后康复重点是增强肌力,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手术当天应平卧,患者清醒后用枕头。睡眠时要放个枕头在两腿中间,卧床时勿交叠双腿,2周内宜取仰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肢抬高20o,注意手术髋关节屈曲不可大于45o,麻药作用消失前患肢自足背开始行向心性按摩;麻药作用消失后指导患者深呼吸训练及四肢肌肉活动训练。

2.2.4.1术后第1d,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用骨水泥型加长柄,稳定性好,行术后疼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及肌耐力评定。并尽早行功能锻炼。X线片确定假体的位置正常后,指导患者加强肌力训练:重点训练臀中肌、臀小肌、股四头肌和N绳肌等,以等长肌力的训练为主。加强上肢伸展肌力训练。患者练习坐立及站立活动,帮助患者双手撑床坐起,健肢屈曲,患肢伸直,移动躯体至患肢床边,双腿下垂立位时,健侧肢体先着地,患侧肢体离床,嘱扶助行器稍坐片刻,无头晕不适时再站立,要求挺胸收腹,双腿分开站立,站立的时间由患者的体力决定。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无头晕不适及体力好的患者可扶助行器进行行走功能训练。

2.2.4.2后第2d,患者情况稳定,拔除切口引流管,行常规肌力锻炼,患者练习坐立及站立活动,患者无不适,体力好,可行站立及行走锻炼,行走的关键是进行步态及姿势正确的训练,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目标之一就是恢复基本的良好的行走,因此在术后步态的康复也是主要训练的内容之一。站立行走,使用助行器时双手握好把手,身体直立,目视前方,先向前移动助行器10cm放下,注意助行器的四个支点需同时着地,再移动患肢,依靠助行器支撑身体的重量,健侧肢体迈小步跟上,然后再向前移动助行器,重复上述动作,患肢必须先以足跟着地,然后将重心移至脚掌,双足着地时间相等,以免造成跛行,指导患者正确移动重心,调节步态,逐步增加患肢负重程度,在转弯时,应以健肢为支点,患侧向健侧转动,逐渐移动患肢完成转弯动作,初步行走时间

2.2.4.3术后第3d,继续进行患肢肌力训练,加强助行器行走训练,CPM机协助髋、膝关节被动训练,屈髋不能大于45o,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患肢0o-30o的直腿抬高练习。

2.2.4.4术后第4-7d,继续上述各方面训练,行走时间逐渐加长,在完成目前的活动量外,让患者自行练习翻身,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撑在大粗隆后面向健侧翻身。

2.2.4.5术后8-9d,经评估后患者肌力及协调平稳能力可,行双拐行走训练,步态训练,体力较差者,仍行助行器。

2.2.4.6术后10d,患者能力强者,可指导患者练习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梯时健侧先上,患肢后上,拐杖随后跟上,下楼梯时,患肢加拐杖先下,健肢后下。平衡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训练:如上厕所时,不可蹲者,站起及坐下时要先把患肢伸直,健肢慢慢屈膝坐下。

2.2.4.7术后2周,可行部分下蹲活动训练,屈髋、屈膝不能超过90o,行起立和转身训练,单拐行走训练。

2.3出院健康指导继续加强康复训练,锻炼双下肢的平衡能力,锻炼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术后1月,弃拐行走训练,扶拐步行至无痛、无跛行可弃拐。患者坐要坐高凳子,尽量避免坐矮椅或软沙发,坐椅时要经常保持髋关节弯曲不超过90o,坐位时应保持患肢处于中立及轻度外展位,从高椅或高床沿坐位站立,注意屈髋应小于70o,下肢不要内收。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避免跑、跳等运动,防止摔倒及跌倒。解便要坐马桶。一般术后前半年每月、第l2个月及以后每年1次到医院做一次常规随访和X线检查,指导患者适当的康复训练。患髋如有不适,随时来院复查。

3结果

住院16-25天,术后随访6-38个月,52例患者在手术后2-21天均能负重行走,其中47例患者能独立行走,3例患者需扶拐才能行走,2例因偏瘫需助行器支撑行走,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7.5分。

4讨论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增多,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人逐渐增多,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也越来越重要,康复训练是该手术后恢复最重要的部分。术前的心理护理给患者康复提供强有力的信心,术后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康复训练应遵循: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全面训练、个别对待的原则,并及时交待注意事项,对于维持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的负荷,减少假体松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uminings sR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osteoporoticfracture[J].Lancet,2002,18(9319:1761).

[2]华蕾,宋艳霞,孙燕.3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9-600.

[3]赵丹宁,王晓红,田东岩,等.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6,21(1):l5-l7.

[4]张青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8):640.

[5]朱桂玲,孙丽渡,王江滨,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4-265.

[6]黄永禧,王宁华,周某望.康复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54-155.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康复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损伤,多为直接外力如跌倒所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因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易造成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治疗和运动康复护理训练不当难以达到理想的功能恢复。目前随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内固定器材的改进、骨科运动康复护理观念的重视和规范,对无手术禁忌证的老年患者均可手术治疗。我院近二年运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xti-rotation PFN-A)内固定、运动康复护理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24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中,男9例,女15例,年龄63―91岁,平均年龄78.5岁。伤因摔倒22例,车祸2例。伤后半小时―7天入院,平均6小时。AO分型:A18例,A214例,A32例。Garden分型:II型3例,III型15例,IV型6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糖尿病2例、神经系统疾病3例,无合并症者8例(有的患者有多种合并症)。

1.2 运动康复护理治疗方法:

1.2.1 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入院时到手术前约一周内)入院后立即行术前常规检查,尤其是心肺肝肾功能检查,进行初步评估。有合并症者请相关科室诊治,尽快控制合并症。不用止血药,不行骨牵引。训练患者床上深呼吸、习惯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做肢体功能锻炼,特别是患肢趾、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股四头肌和绳肌等长收缩运动,每30次一组20分钟,每日5-10次,间歇期行伤肢按摩,均以不增加患肢疼痛为准。术前常规作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及骨密度测定。

1.2.2 手术治疗 入院后3-7天患者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仰卧位臀部垫高30度,C-臂X光机下骨科手术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大转子最外侧向上作纵行切口5公分,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筋膜,纵行分开臀中肌,显露大转子最高点及外侧。C-臂X光机透视下置入PFN-A。

1.2.3 术后康复护理治疗(手术次日一术后四周) 术后第二天开始用CPM机进行患肢髋、膝、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每次30分钟,每日二次,患肢主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以患者能忍受的疼痛、轻度疲劳感为度,辅以先后口服舒筋活血片、骨折挫伤胶囊、维D钙片,骨钛针静注、降钙素肌注,以利散淤活血、促进骨折愈合。术后七天拄双拐伤肢免负重下地练习行走。

1.2.4 后期康复护理(术后四周后) 术后满四周即可行伤肢轻微负重拄双拐行走,患髋关节作环转运动。之后根据病人骨折愈合情况、体力及肌力恢复情况开出患肢运动康复护理处方,逐渐增加训练量及伤肢抗阻训练,直至完全去拐独立行走。

2 疗效评价及结果

应用Clawson评估分级法,分级标准:I级 骨折严重畸形愈合,不能离床或借助轮椅活动,髋 关节功能受限,伴有持续性疼痛;II级 骨折轻度畸形愈合,能借助双拐步行,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偶尔有疼痛,但可忍受;III级 骨折无畸形愈合,能借助单拐步行,髋关节活动受限10°―20°,偶有不适或轻度的疼痛,生活可自理;IV级 骨折无畸形愈合,行走不需借助,无跛行,无关节活动受限。

本组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最短者三个月。术后定期行X线复查,直至骨折临床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3.1个月。II级2例,III级4例,IV级18例。III、IV级为优良,优良率约91.7%,2例术后因脑血管意外伤侧肢体偏瘫影响疗效。本组围手术期发生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无1例内固定物松动、断钉和哚出。无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

3 讨论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仅次于腕部骨折,但住院治疗为老年骨折首位,以往多行非手术治疗,因并发症具有很高死亡率,常出现髋内翻、肢体短缩、外旋畸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生活质量极差,现在非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基本放弃[1]。近二十年改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如鹅头钉、动力髋(Dsh)钢板、动力髁(Dch)钢板、Ender钉、加压滑动髋螺钉等内固定,均因对骨折断端未达到有效固定发生旋转、内翻,内固定物松动、退钉、断钉、股骨头部钉哚出等现象并不少见,手术后不能进行早期髋关节功能锻炼和早期下地负重,影响了疗效,上述手术内固定方法需切开复位,创伤大、用时长,老年人麻醉及手术风险均很大。目前大多数医院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数天行骨牵引,卧床制动,易发生并发症,有时错失手术机会。

本组病例大数伤后24小时内入院,入院后立即对患者各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有合并症者请相关科医生及时诊治、控制病情,不作骨牵引,同时作伤肢适量功能锻炼。若患者健康状况允许能耐受麻醉及手术治疗,则入院第三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运用骨科手术牵引床牵引能达到理想闭合复位,结合使用C-臂X光机很短时间能准确达到微创手术固定,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是AO/SAIFQF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为减少螺钉脱出等并发症而将PFN加以改进的,使髓内固定能够更安全有效[2]。

本手术切口小、闭合复位置入,符合微创原则,更具有力学和生物学优势,固定效果好。操作简捷,出血少,极大的减少了麻醉和手术风险。

由于创伤小,固定牢固,所以术后第二天即可对患者行运动康复护理治疗。运用运动康复护理安全性评分法评定[3],均达到70分以上,属运动康复护理安全范畴,制定安全运动处方。早期进行康复护理锻炼,包括伤肢的髋、膝、踝关节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大大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的康复护理训练,可改善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化,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水肿消退,避免血栓形成,加快组织修复,促进肌体恢复和骨折愈合[4]。术后4周即可行伤肢轻微负重拄双拐行走,较其它治疗方法早。本组病例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无感染,内固定物无松动,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明显优于其它内固定物方法的病例。

笔者认为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明显患者,无须骨牵引,若无手术禁忌尽早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次日行运动康复护理,同时辅以药物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等治疗,是目前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卢世壁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M].山东科学出版社.1998:2134.

[2] 于长隆.骨科康复护理学[M].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版.613.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骨颈骨折;术前护理;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96-02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常常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肌力减退,动作迟缓,稳定度差,而跌倒所致。骨折一旦发生,因局部血运差,体质虚弱,骨折愈合相对缓慢。而老年人伤前常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伤后又因较长时间的卧床及被动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各种并发症,即使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院外康复期较长,因此,做好老年人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至关重要,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收治的48例患者,男21例,女27例,年龄57-83岁。其中摔伤32例,车祸11例,坠落伤3例,其他2例。伤前伴高血压15例,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8例,心脏病3例,糖尿病4例,6例合并有其它部位损伤。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肾功能不全1例。入院时有褥疮1例。

1.2 治疗及结果: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伤肢皮牵引或骨牵引,其中经牵引3~5d后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3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12例,因不能耐受麻醉刺激行保守治疗4例,给予牵引、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治疗。本组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2年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功能满意,内固定术后的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其中1例因慢性多脏器衰竭死亡。

2.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对老年人身体打击较大,加之骨折后的长期卧床又加重了多脏器机能衰退,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进行护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接受此类手术的病人,多见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时间长,很难恢复正常的骨结构,所以患者心理负担较重。这种焦急的情绪不利于正常医疗和机体的康复,所以护理人员既要重视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关系,也要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们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实践表明,接受心理护理后的患者,92%的患者精神愉快,病程缩短,病情愈后较好。

2.1.2 术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排便训练,嘱患者在床上训练使用大、小便器,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或便秘,训练腹式呼吸及肌肉收缩,使患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配合好手术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除进行常规的护理和观察外,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足背搏动强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老年人髋部损伤后活动极为不便,需有一定时间卧床,因而易发生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及下肢静脉炎等合并症。因此,鼓励咳嗽和深呼吸,注意排痰。已安管者,应注意无菌操作。

2.2.2 患肢固定护理: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常规卧硬板床10~14d,采用牵引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足穿“丁”字鞋,防止后脱位。抬高患肢15~30°,以便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周内屈髋不能超过60°,2~3周后可坐卧位但屈髋不能超过90°,避免关节过度内收或前屈防止发生脱位。

2.2.3 增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2.2.4 并发症的护理:因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创伤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加之手术的双重刺激,使机体的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①肺部感染的护理:加强呼吸练习,以增加肺活量。保持口腔卫生,病室清洁,防止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②泌尿系感染的护理: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保持低位尿液引流,每3~5天更换引流袋1次,恢复自主排尿后拔除尿管。③褥疮的护理:每2小时定时翻身1次,翻身时在患肢制动的情况下,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呈轴样翻身,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受压。若皮肤发红破溃时,用2%的碘酊每2小时涂擦1次,至表皮老化脱落为止。本组发生褥疮1例,经积极处理后痊愈。

2.3 功能康复护理:

2.3.1 术后回病房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肢抬高,呈外展位。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或被动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肌。

2.3.2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后第1天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包括深呼吸、上肢外展、扩胸,上身可抬起45°,由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小关节的主动运动。第2天可做收缩股四头肌训练,先做健侧练习,再移向患侧;此后不断增加下肢伸展,足跖屈,背屈,趾关节伸屈运动,防止关节僵直。术后1周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每天被动活动髋关节6~8次,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来固定股骨头,为下地负重做准备。

3.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14天可拆线,观察1-2天后若无不适可出院。由于术后恢复期较长,应给予详细出院指导。护士应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髋关节脱位时出现的症状,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等,并教会患者在家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继续进行屈髋锻炼扶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不要盘腿。嘱咐患者补充钙质,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豆类等含钙较多的食品,多晒太阳以增加骨密度,帮助患者戒烟,少饮酒。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介绍加强体育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防止再跌倒发生骨折。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须复查,术后1年到医院取内固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