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解说配音

专业解说配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解说配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业解说配音

专业解说配音范文第1篇

实践证明,许多影视片受到好评其中就有着播音员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之所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毫无疑问是与赵忠祥的解说分不开的。本来是毫无人性可言的野生动物,却往往充满了“人情味”,这一方面是节目编导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也是赵忠祥在配音解说上进行了很好的二度创作所带来的效果。著名的经典影片《魂断蓝桥》,这部永恒爱情经典加上刘广宁、乔榛的配音更具魅力,特别是刘广宁甜美圆润的声音令费雯丽的原声都黯然失色。好的配音解说往往升华了原片,使其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探讨电视片配音解说的二度创作的具体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外乎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分析原作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通过分析理解深入体会和感受,达到准确掌握语言含义,清晰把握语言链条,动真心,动真情,由衷地,发自内心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题。这里理解文稿是第一位的。一部专题片的解说词,往往倾注了创作者的大量心血,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配音人员如果没有很好的分析理解,就不能将其圆满地表达出来。同样,如果对解说词没有充分的分析理解,解说的二度创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使原片得到升华,甚至无法使原片的内容,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对于电视片来说,分析解说词首先就要分析主题,找到统帅全片的主线。同时要准确把握片子的思想脉搏。这两个方面是解说的二度创作中最基本的步骤,其它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另外,还要对解说话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内在节奏等做全面分析。这样,才能使下一步的创作有的放矢。

确定基调 在电视片解说中,确定基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基调是指解说的基本感彩和份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片子的宣传效果和宣传力度。播音的基调,实际上是种态度――配音者的态度。态――状态:是积极的?消极的?赞成的?反对的?歌颂的?贬斥的等等。很多失败的解说,就是因为基调把握不准,不合适。确定解说的基调,首先要分析解说词的风格。一般来讲,二者是基本统一的。电视片的解说词风格多样,或庄重,或诙谐,或质朴,或华丽,或清新,或典雅,或细腻,或浑厚。解说的基调一般要与解说词的风格相统一。当然,依照解说词风格,确定解说基调只是一个方面,有许多影片只从解说词本身看不出风格所在,这要求配音解说对整部片子做全面分析,从片子类型中把握基调。比如《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部史诗般的巨片方明,林如赋予该片解说以一种雄浑、宏大的基调,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上影厂配音演员李梓作风稳重,踏实,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好像也不是很会说话。但配出来的人物却很贴切。配《猜一猜谁来赴晚宴》时就像个老年知识妇女,配《叶塞尼亚》时就像个带着一股野性的吉普赛女郎,而配《啊,野麦岭》时就像个农村小丫头,她配的《音乐之声》中的玛利亚,原片的唱和李梓配的对白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好像就是李梓自己在那里又说又唱,非常精彩。

配音技巧的运用 这里所说的技巧,不外乎“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这四个方面。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播音员最终都要通过“形之于声”的表达将播音员对原作的分析,对主题的把握,对基调的设计等等表现出来,对于电视片的解说来讲,二度创作的各个方面都要通过语音表达这一环节表现出来,它涉及的是播音技巧的运用。在电视片的解说中,播音员要根据不同的文字内容,对解说词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轻重缓急,不同的抑扬顿挫,使解说具有饱满的感彩。另外,有些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还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播音技巧,来增强解说效果。比如,赵忠祥解说《动物世界》节目时,就经常运用一些虚实相间的气声,来表现大自然的神秘。虹云老师是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万里长城》、《伏尔加日记》等多部大型电视系列片,她配的《春江花月夜》轻重缓急,时而高亢,时而激昂,声音、节奏都处理的恰到好处。让人感觉到春江夜色的美丽和山河的壮美。我们在制作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许进才老师的课件《情感与人生》时,在介绍我国民间艺人瞎子阿丙时,在配音上努力揣摩作者的用意,仿佛在眼前看到一位长者,双目失明,手拄着拐杖还拿着把二胡,步履蹒跚走在小巷里。在配音的技巧上多采用气声,语调低沉、缓慢,随着情感的深入,语气如泣如诉,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主题思想。

专业解说配音范文第2篇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专业配音设备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小巧,只要很小的操作空间,就能够建起一个专业的配音棚,于是,不少人在家中就可以从事配音工作,著名播音员侯波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他的家庭配音棚中,可以随时录制出具备专业水准的声音作品,并可通过网络把他的作品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很多人的纪录片都是这样加上他的专业配音的。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专业播音员侯波是如何把录音棚搬回家的。

录音棚搭建攻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录音设备的价格都不再高高在上,录音成为普通人也能消费得起的兴趣。因此,给自己的视频作品配上出色的声音效果便不是一件难事了。侯波介绍说,只要购置一套简单设备,如话筒、声卡、话放、调音台、音箱电脑等,再将“录音室”的墙壁简单处理一下,加上吸音材料和反射声音的材料,一间录音棚就能搭建成功。

话筒

要录音,话筒是必备。选择话筒的标准是能最大化地放大、还原真人声音的效果,使声音音质精细、听起来较饱满。

录音时需注意,语言话筒的指向性非常强,录音时要在话筒的拾音范围内发声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对录音有更高的要求时,还可采用防风罩,防风罩可以去掉播音员读“爆破音”时引起的气流声音,从技术上美化声音。

音箱

通过音箱播放声音成品才能检查录音效果,因此还需给家庭录音棚添置一套能还原真实声音的音箱。

话放

“话放”即话筒放大器,是对话筒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的设备,虽然并不是录音的必须设备,却能对录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作为话筒的支持设备,话放的功能甚至可以称为是播音员的第二张嘴,录音者可以直接通过话放来调节音量、音色,一部较为灵敏的话放价格在五六千元左右。

声卡

声卡也叫音频卡,是将来自话筒的原始声音信号――声波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一种硬件。

市面上可以选用的声卡品牌很多,有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的,也有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对于语言录音来说,几千元的声卡便能满足一般爱好者的使用要求了,能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声音。

调音台

调音台即调音控制台,它将多路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混合、分配、音质修饰和音响效果加工,同时还能支持多人同时录音。

对于家用录音棚来说,一套占用面积不大、性价比较高的调音台成本大概几千元就够了。

后期合成

前期的录音录制出来,还只是半成品,具有专业水准的声音作品一般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编辑处理,才能打造出完美的作品。

声音编辑软件很多,运用得当,可以根据需要增长或缩短配音的时间,也能提高或降低声音的效果,还能使音色更加饱满,更富有感染力。

吸音小贴士

家用的录音棚同样要考虑对墙壁吸音的处理。除了吸音板之外,将墙壁包上吸音材料效果更好,纤维、棉绒是较常用的材料,家里的录音棚也应依据房子的构型来布置。

好的包墙效果要让声音听起来不是很空泛、回声不是很大,较少有外界对声音的干扰,但也不能将声音吸得太干净了,没有在空房子里说话的嗡嗡声响即可。

对房顶也要进行吸音处理,这样,声波经过房顶再回声的效果就会更好。侯波将自己的配音棚中挂上了红绸子,既有吸音和反射声音的效果,也有美化房间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专业解说配音范文第3篇

《金牌调解》节目进程采用了“线性”推进的常规手法。一开场,主持人一段简要的“开场白”开门见山介绍金牌调解员和调解观察团;之后,引出当事人,当事人在主持人的提问下进行“诉求”;继而层层展开诉求、逐步进入调解……但是,观看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在节目进程中的某个“节点”上,被一段“截取”的现场画面加上画外的配音解说“打住”。这是一种“非常规”“非线性”的“复读”技法,具有较强的视听吸引力。

笔者以《金牌调解》其中一期《丈夫的家园》为例:节目开场——当事人诉求。丈夫刘先生先说,妻子郑女士后说……此时出现“截断”画面(画外配音):郑女士和刘先生是一对来自赣州的再婚夫妻,在外人看来,他们条件相当,再一次的婚姻能遇到这样的对象,是上天对他们的眷顾,可是当他们怀着对美好家园的期待开始生活的时候,丈夫一次又一次的“主动交代”,让郑女士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恐惧,刘先生复杂的情感经历,让她深感窒息……回到节目的本体时空上来。(当事人郑女士同期声:)不是一个人出现,带了一个孩子出现,现在还在为那边还贷……再次出现“截断”画面(画外配音):面对丈夫无法改变的过去,郑女士心事重重,阵阵疑云不时掠过心头,丈夫选择自己究竟为了什么?他究竟还有多少秘密?!为了打开自己的心结,郑女士主动选择来到《金牌调解》,她颇为强势地表示,过不下去就离婚,而刘先生态度诚恳,从不否认自己的过错,(切入刘先生同期声:)因为这个是我的原因,不是她的原因。画面定格、截取刘先生画面辅以情绪感音乐进行渲染与强调,接(画外配音):这场看似简单的调解因为丈夫最终抛出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回到节目的本体时空上来,(当事人郑女士同期声:)为什么不这样好好解决呢?……

以上的节目进程中多次出现过程性的“截断”,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另外一条轨道上(即“平行蒙太奇”结构),这就是笔者所理解和定义的“非线性截断”方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用来完成“夹叙夹议”,是编导在掌握了现场客观情形和背景事实的基础之上,采取“截断”的方式“夹进”一段“解说”来进行过渡,起到概述、解读、议论以及适度的情绪渲染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观众多角度、多侧面、完整地领会和感受人物与事件之间“多元化”的关系和关联。观众不仅不会因为有了这种“截断式的过渡”而感到突兀,反而能够把注意力“引领”到顺理成章、承上启下的情境当中去。

《金牌调解》表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是一档建立在原生态基础之上的开放式真人秀节目。这里说的“开放”,完全是“无预期”的话题进入“无预期”的事态进程和结果。作为节目内容生成来说,“开放”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开放的真实”,又有“开放的不可控”。作为负责任的品质栏目,它呈现的不应该只是电视节目参与者的自发心态、自然生活态和自我情感态等原生态,而应当在公信力语态上有所追求和择取。《金牌调解》在开放式话语空间里没有“欲擒故纵”,而是见“纵”就“擒”,见“放”就收。这种“收”就是适时“截断”,进行集束式解情析理,让“原生态”转到符合主流的舆论导向上来。

《金牌调解》每期45分钟的成品节目通常要耗费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录制。不仅在前期颇费周折,而且后期剪辑加工的工作量也非常繁重。尽管这样,每天展现在荧屏上的《金牌调解》无不彰显出其高“含金量”:“入戏”直接、开门见山;“演进”紧凑、环环相扣;“节点”明晰、细节犀利;“过渡”自然、承上启下;“尾声”圆和通融,既引人深思又令人回味。这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提炼出来的品质特色。在这个“去”与“取”、“去”与“存”的过程中,节目舍弃和省略的是“原生态”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金钱”“人与情”“人与道德”“人与法理”等错综关系中一些当事人身上所暴露出的过多的低俗、粗俗甚至丑陋和险恶的人性表现,而求取的正是当今社会条件下包括人生观、爱情观、婚姻观、物质观和家庭观在内的具有积极和主流意义的价值观。如果说前期录制过程是一场激烈且紧张的话语交锋、矛盾对峙的话,那么,在后期制作中,编导不仅需要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对大量“实话实说”的素材进行充分的“净化”和“过滤”,还要借助“截断式”手法进行正确而理性的“解情析理”,需要从节目现场那些琐碎的话语中准确归纳出当事人的心结。在这个归纳的过程中,编导需要设身处地、善解人意地换位思考,这种思考所得出的结论,需要采用一种语境方式呈现给观众,这种方式就是“截断式”解情析理。而“截断式”解情析理,绝非易事。它要求编导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一是善于从细节观察中犀利取证。如,现场当事人的下意识和非下意识情形下的各种语言、动作举止、表情甚至“微表情”等,一旦发现有利的“细节”,就要进行“截断”后将之“抽取”出来,作为重要的说理素材“直指心灵要害”。

二要善于准确娴熟运用画外解说。如《丈夫的家园》中的一段“截断式”解说:刘先生也在乎也很了解妻子的感受,只是他的开场有些暧昧,他一边强调是谁的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局面,一边又坦率地承认是自己的过去和今天造成了妻子的心结,这样自相矛盾的解释,不禁让人回想起开场时郑女士的诉说“他复杂得让人窒息”……

三要善于站在观众角度质疑、设问。如《丈夫的家园》中的一段“截断式”解说:这个在墨镜和鸭舌帽的掩饰之下的男人,是真心真意的想解决问题吗?他“令人窒息的复杂”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四是善于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主观表述。如《丈夫的家园》中的画外解说:刘先生主动认错的坦诚,让人感到他是一位敢于面对自己的男人,另一方面,对于身边的这个妻子,他似乎暂时忘记了现实生活中两个人的种种争吵,反而给予了高度评价。只可惜,在郑女士看来,不过都是花言巧语,那种含在嘴里吞也不是、吐也不是的感觉是自己才有的困惑。而这一切,正是丈夫一手造成的。

总之,《金牌调解》在原生态基础上采用“截断式”解说的方式,为节目解情析理提供了较大帮助。每期节目45分钟,在“诉求”“倾听”“引导”,“跟进”“调解”“回旋”,“截断”“质疑”“追问”,“议论”“归纳”“解读”,“探寻”“疏通”“释怀”的起伏变化中自然流转、精彩迭生。可以说,在编导和剪辑包装的精心打磨之下,《金牌调解》在内容上呈现出了厚积薄发的品质气场。

专业解说配音范文第4篇

(一)测试广告的选择

首先,为确保测试广告的公信力,所有的测试广告均来源于中国公益广告网。该网站是国内首个以公益广告为主体,融合影视、广播、平面、户外立体、动画漫画等多元广告形态的专业性公益门户网站,是国内公益广告存储量最大的网站。其次,由于儿童形象本身就存在着生理弱势,与成年人相比更容易引发同情心,为确保测试广告的公平性,笔者自双方都存在生理弱势的“扶弱救残”类影视广告中选取测试广告。再次,为确保测试广告的科学性,笔者在564条公益广告中,选取广告主体明确、时长相近、评分相似的4个广告作为测试广告,并在专业问卷调查网站上问卷。(广告A:扶弱救残类,成年人为主体、无配音;广告B:扶弱救残类,儿童为主体、无配音;广告C:普通家庭留守儿童、儿童配音;广告D: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儿童配音)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黄合水的特征评价法为基础,对4个影视类公益广告进行问卷的制作、编码和统计。黄合水认为,影视类广告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六方面内容进行评价,分别是:广告语言由模特儿表达(X1)、产品名称读音响亮(X2)、画面与产品联系紧密(X3)、解说词的播读速度适当(X4)、广告新颖独特(X5)、广告具有人情味(X6)。以上广告特征与观众对该广告印象评价的关系函数式如下:Y=0.56X1+0.36X2+0.30X3+0.57X4+0.23X5+0.28X6-3.10考虑到前两个测试广告并无配音,笔者为保证广告效果评分为正,没有减去最后的3.10分,其余特征皆以1~5分为评分范围,将全部被试对每一广告每一特征的评分平均值代入函数式计算,得出被试对该广告的评价,分值高为优,分值低为劣。

(三)问卷发放与收集

本文采用的是网上发放问卷的方法,总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90份。考虑到四个测试广告播放时间有260秒,和在线调查一定要将研究限制在15分钟内的原则,笔者去掉了回答问卷所用时间低于300秒,高于900秒的问卷,最后剩下81份有效问卷,所以有效回收率为90%。为了减少影响,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笔者发放问卷的对象集中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发放地点在交大的图书馆,尽可能地减小被试之间的差异度,为了让被试能够有耐心做完整份试卷,有偿发放问卷。

二、数据分析

(一)广告A和广告B特征评价

由于广告A和广告B都没有配音,所以“广告语言由模特儿表达”、“主题名称读音响亮”、“解说词的播读速度适当”三项特征无法计入得分。为了使得分为正,两个广告都不减去3.10分,将广告A和广告B的各项特征得分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到以下结果。广告A:Ya=3.84*0.3+2.80*0.23+3.75*0.28=2.846广告B:Yb=4.21*0.3+3.23*0.23+4.03*0.28=3.1343由此可得Yb>Ya,即广告B特征评分更高。但是如果把各特征平均得分四舍五入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二者最终得分是一样的。所以,在同类公益广告中,虽然以儿童为主体的公益广告比以成年人为主体的公益广告效果要好,但是优势并不明显。或者可以认为儿童效应在公益广告中并不突出,与儿童形象相比,广告的制作和文案更加重要。

(二)广告C和广告D的特征评价

广告C与广告D的广告语言都是由模特表达,但是都没有明确说出广告的主题,所以“主题名称读音响亮”这一项特征无法计入得分,为了方便四个广告得分的对比,广告C和广告D同样不减去3.10分,把广告C和广告D的各项特征平均得分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到以下结果:广告C:Yc=1*0.56+3.69*0.3+3.53*0.57+2.74*0.23+3.28*0.28=5.2177广告D:Yd=1*0.56+4.31*0.3+4.14*0.57+3.79*0.23+4.31*0.28=6.2913由此可得Yc>Yd,广告D效果更好,即在同类儿童公益广告中,经济弱势明显的公益广告比经济弱势不明显的公益广告效果更好。

(三)被试愿意为公益广告付出的程度

由表3可知,大多数被试观看广告A后选择只是看一看,只有15%的人会付出实际行动(参加相关公益活动或者捐款)来支持该公益广告;被试观看广告B后,大部分人会选择点“赞”或转载该广告,仅有21%的人会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该公益广告,但没有人会捐款;被试观看广告C后,大多被试选择只是看一看,只有约14%的人会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该公益广告,各项百分比皆与广告A相似;被试观看广告D后,约有45%的人表示会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该公益广告,是所有测试广告中人数最多的。由此可知,与观看成年人为主体的公益广告相比,被试在观看以儿童为主体的公益广告后,愿意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该广告的人数小幅上升,但是二者的号召力都比较一般,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公益广告的人数未超过四分之一。与观看普通儿童公益广告相比,被试观看贫困儿童公益广告后,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该广告,且人数是普通留守儿童广告的近3倍,表明经济弱势明显的儿童形象比经济弱势不明显的儿童形象更能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和同情心,号召力也更强。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观看以成年人为主体的公益广告和以普通儿童形象为主体的公益广告后,人们愿意付出的程度各项百分比基本相似,这说明了儿童形象并不是影响人们对该广告进行评价的唯一影响因素,单靠儿童形象是不能打动广告受众的。

(四)被试捐款

在四个测试广告中,以贫困儿童形象为主体的公益广告得到的捐款最多,其次是扶弱救残类的儿童公益广告和成年人公益广告,以普通儿童为主体的公益广告获得的捐款最少。由此可以认为,以经济弱势明显的儿童形象公益广告是最能打动人的公益广告,同时也是最能调动人们情绪,引发同情心的公益广告。

三、研究结论

专业解说配音范文第5篇

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谈谈配音演员在经过严格的表演及语言基本功训练后,如何较快、较熟练地掌握配音艺术。

忠实于原片风格

影片的风格取决于导演的风格,导演在影片中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而导演的风格则需要演员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配音演员是在原片演员已经创作完成的形象基础上进行语言再创作,可以称之为语言的二度创作,必须忠实于原片的风格、时代气息、国度差异与语言习惯等。

配音演员的工作周期短,接触的人物形象多,可以说是两三天换一个新面孔,在性格、类型和年龄跨度上差异很大,绝无雷同,而且这些人物又是出自不同导演之手,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且有着不同表演风格的演员扮演,这就要求配音演员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影片风格,主动去贴近所配人物的形象。

配音演员首先要弄清楚影片是国产片还是国外片,是喜剧、悲剧还是正剧,演员的表演风格是生活化还是戏剧化的,这都将直接决定配音演员的语言风格,比如同样是国产戏,有反映大城市生活的,也有反映偏远山村生活的。而在大城市生活中,有反映知识分子、学生、干部生活的,也有区域性较强、地方色彩较浓郁的城市居民的生活,例如反映老北京人生活的要运用老北京人的语调、语气进行配音,使观众看了觉得熟悉亲切,地方色彩鲜明。如果把反映老北京人生活的戏如《骆驼祥子》《龙须沟》的语言换成字正腔圆、四声规范的标准普通话,那么影片也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

提高配音质量

要提高配音质量,需注意以下六大要诀:

配音的语言松弛

与舞台上的要求正好相反,后期配音要松弛自然,因为话筒的性能高度敏感,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不必要求音调与音节的伸展,也不要刻意追求音色响亮清甜,任何夸张与做作都会失真,因此声音状态应依照自然生活。

演员在舞台上演话剧的时候,对台词语言适度夸张是为了使后排观众听得清,因此演员常常会把字音加强、拉长、提高,强调语音共鸣、吐字咬紧、音量放出。但是在录音棚里有不同的要求:一切恢复到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上,这时话筒及调音台在起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丁点夸张都会带来不真实的效果,这就是影视与舞台艺术在台词创作上的根本区别。

配音的声音控制

用松弛自然的生活语言并不代表废除基本功训练,松弛自然不能失去控制,不能四声混乱,不能吐字含混,必须要强调语言的分寸感,注意语言的规范,有时还要比生活中收敛。

有人会问既然要恢复到生活真实的状态上,那就别练基本功了,但这就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我们说的自然松弛是相对舞台剧而言,并非退回到原本的自然生活中去,如果演员吐字不清或地方音四声混乱或发音位置不佳,分辨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等等,甚至连逻辑重音也不懂,怎么能胜任配音工作呢?事实上,配音中所谓的松弛自然是在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让听众找不着人工雕琢的痕迹,这就像照明师在摄影棚里用很多灯打出一个自然光的效果,是自然的艺术、艺术的自然。

配音前的材料准备

配音前,演员必须了解原片的时代背景,掌握原片的思想内容,认识原片的风格体裁,分析原片的语言特征,找准剧情发展的脉络,理解剧中人物的感情,摸清人物的气质音色,还要知道人物的地位作用。

再好的演员也不能拿过词来就念,即使你朗诵水平很高、声音很好,也得和其他角色搭配。配音演员的创作过程同原片中的演员一样,要熟悉剧本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风格流派,以找准配音创作中的主心骨。即使是历史剧,不同的导演可以导出不同的风格样式,不同的演员也会演出不同的特点,只有通过认真调查,有了丰富的材料准备,才能准确生动地为原片中的角色配音。

配音时的话筒位置

话筒是语言创作的工具,配音演员应学会驾驭话筒。话筒距离远会造成声音虚空,距离近则会造成声音厚重。若大声疾呼应远离话筒,若窃窃私语就应调近距离,平时以一尺为最佳距离,特殊效果须特殊处理。

一般人认为话筒的位置是由录音助理负责摆放的,似乎与演员无关。其实不然,话筒是死的,人是活的,配音演员若是前后左右摇晃,话筒摆得再好也没用,因此,配音演员必须同录音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在舞台上说悄悄话要用气把音顶出去,让观众都能听见,可是在录音棚里就不行了,不仅不可以大声说悄悄话,有时反而要比生活中的发音还要收敛。因为有了话筒,只要距离合适,多小的声音也可以放大,甚至连轻抿嘴唇和用鼻子呼吸也会传出音效来。

配音时的心理调整

在理解原片的过程中,配音演员应先从角色的行为模仿入手,然后跟踪角色的思想行动由表及里、由内及外地推敲,把握行为逻辑和语言特征,沿着这条途径进行再加工,形神兼备才能有语言生命。

配音同演戏一样,要一切从角色出发,配音演员还要向片中的角色演员靠拢,任何企图表现自己嗓音洪亮、技巧超群的杂念都应抛弃。因为荧幕上已经有一个形象在演戏,你只能顺着他的行为逻辑去配音,就连音色、哭笑声都要模仿,只有把你变成了他,才能实现第一步的形似,即使原片角色的演员在表演上有公认不合理的地方,你也要为他合理化,用你的语言去弥补,只有这样才能形神兼备。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你才能配出有生命、有性格的语言,才能防止声画不贴。

配音时的空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