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靠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总体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认清形势,深化认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又紧迫的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加强服务,优化环境,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真正把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源消耗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二、准确把握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培养科技创新与推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人才、企业家及创新创业带头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善于实战的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才优先与服务产业相结合。紧紧围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重点,以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为目标,努力破除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关注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紧紧围绕提升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水平,统筹推进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和结构优化,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管理部门组织引领作用,更好地发挥和调动广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教学和社会机构广泛参与的人才培养工作新格局。
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才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重视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三、进一步明确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是加强行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健全人才评价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热情,为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打造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科技创新推广平台,培育一批既有较强创新能力又熟悉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复合型人才。完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项目支持、合作研究、成果推广、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培育一批跨学科、跨行业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
(二)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机制,推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立足产业发展实际,着眼于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加强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质量安全、市场开拓以及金融、财务、法律、信用等专题培训,推动企业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东部地区企业人才、管理、技术和资本优势,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人才交流、产业转移和市场开拓,推进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国际市场经营管理人才,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三)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是创新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紧紧围绕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主食加工提升行动、农民创业创新、合作社示范创建、休闲农业等重点工作,加快培育一批熟悉农村产业发展,懂经营、善管理的技术人才和生产能手。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新工种开发,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积极整合乡镇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及各种社会培训资源,拓展人才培养范围和领域,提高人才培训质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自主培训,加快培育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
(四)加强企业家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队伍建设。企业家队伍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要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着眼于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培育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具有战略思维、熟悉国家产业政策、热心服务“三农”的企业家队伍。以创业促创新,以创新带创业,加强农村青年创业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和经营水平,扎实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更好地发挥创业创新带头人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四、努力强化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措施保障
(一)加强政策落实创设。全面落实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积极争取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形成政策支持合力。加强政策创设,把人才队伍建设同落实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大科技项目、财政项目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
(二)加强人才平台建设。加强以农产品加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领军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科企合作、校企合作机制,为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各级乡镇企业培训中心能力建设,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优势,建立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选择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社会影响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创业基地和见习基地,为农民创业创新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加强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覆盖面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人才信息服务系统,促进人才信息交流,提高人才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健全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完善以能力、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标准,探索第三方或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人才评价,推动人才评价的科学化和社会化。
(三)加强公共服务。各级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服务机构要立足服务产业发展,进一步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把服务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意识教育,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主体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充分调动科研、教学、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性,整合资源,聚焦聚力,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五、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领导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协调人力资源、教育、科技等部门,争取政策和工作支持,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大人才培养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科研、教学、社会机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
关键词:党务政工 干部队伍 建设策略
1.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1.1干部选拔机制不健全
当前很多的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干部选拔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究其主要的原因是在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相应的干部选拔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党务政工人才大都是来自高校的非思政专业的,因此在政治教育和政治基础理论上的能力较弱,不具有专业性,加上进入岗位后没有认真地加强学习,这样就使得整个企事业的党务政工队伍建设工作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在安排岗位时,也没有考虑到党政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将一些文化素质不高,能力较弱的人安排到思政岗位上,对整个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消极的影响。
1.2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思想政治工作对整个人才培养机制的专业性和延续性有较高的要求,企事业单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人才梯度培养方面没有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加上员工的人动频繁,这样使得整个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也越来越被放大。同时,企事业单位没有对整个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专业的培训,整个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理念和素质也没有得到提高,从而使得整个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陷入了停滞的局面,影响了整个企事业党委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1.3考核奖惩机制不科学
在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进程中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能够帮助整个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然而,企事业单位对于思政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的完善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的党务政工干部在工作中出现了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消极工作思想,这样对整个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进步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企事业单位的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也应该积极适应时展、社会进步的要求,但是由于党务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使得整个企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不明显,消弱了整个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动力,不利于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加强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策略
2.1改进干部选拔程序,提升整体实力
改进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选拔程序能够帮助企事业单位提升整体思想政治工作实力,因此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管理。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要提高党务政工干部人员的选拨门槛。是整个企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好坏的主导因素。提高选拔干部的门槛,能够保障整个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呈现出高素质,高专业的状态,进而推动整个的建设进程。另一方面,公开整个选拔过程中的透明流程。企事业单位在人才选拔上要具有公平公正的性质,切实按照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选拔标准来进行思政工作人员的引进和分配,保障整个思政工作专业性和实效性。
2.2完善奖惩评估体系,增强工作效率
考核奖惩机制的完善对整个企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进程中完善奖惩评估体系,能够增强整个思政工作的效率,推动企事业思政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在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进程中,将具体的工作细节和工作内容纳入到考核评估中来,让干部人员能够意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在整个工作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其次,企事业单位要保障考核奖惩评估程序的落实。奖惩评估体系的建立是前提,但是能否得到真正实施才是最为关键的。企事业单位应该对党务政工干部进行季度或者年度的评估工作,并设置相应的指标,对没有达到指标的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对指标完成优秀的人员应该给予奖励,确保整个奖惩评估体系的开展效果。
2.3强化干部培训工作,增强政治教育
为了推动企事业单位整体思政工作的进步,在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上应该强化干部培训工作,增强政治教育。强化干部的培训工作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紧抓思政专业培训。企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推动整个思政工作的发展,应该定期组织党务政工干部进行专业的思想政治培训工作,加深员工对政治理论和专业素质的了解和掌握,并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为思政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二是,坚持在职教育工作。企事业单位应该鼓励党务政工干部在工作中积极进行学习,对一些工作流程中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想上级部门反映,并积极请教资历深的党务政工干部,在这些前辈的指引还教育下,将整个思政工作做得更好。同时自己在思政工作中要积极总结经验,完善各项思政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将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更好地为思政工作进行服务。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企事业单位的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加强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企事业单位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思政工作人员的选拔、培训到评估上,作好各项管理工作,进而推动整个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考古; 人才; 培养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保护和科研等任务日趋增多。建设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考古发掘任务也越来越重,大量的考古资料源源不断地出土,新发现层出不穷。但繁荣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发掘项目质量下降,发掘资料不能及时整理,研究工作相对滞后。更有甚者,一些抢救性的发掘项目对发掘出土的考古资料敷衍了事,仅发表一些代表性的文物标本,大量被发掘出来的重要信息在室内整理阶段又被丢弃,或者干脆对发掘出土的文物资料不做整理。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因为各级考古科研机构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这一短板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国内田野考古发掘水平的进步。
新《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吸收国外田野考古资料整理成功经验,对此有专门规定,可望解决这一问题。据此,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考古人才队伍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从事考古研究工作的科研机构应把适应新《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极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通过以科研课题为引导,以经费支撑为基础,以多方交流为手段,以合理用人为准则,以表彰荣誉为鼓励,使人才真正地脱颍而出,真正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规程的需要。
一、落实人才工作目标,加强人才教育培养。
考古学的研究越来越向着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向发展,一些重大的考古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需要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成为考古学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这就需要在研究方法上进行集成创新,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考古人才队伍是取得研究成功的关键。因此要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合理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结构与梯次队伍建设等方面应作出科学安排,既要确立人才工作目标,又要合理地分阶段逐步实施。各考古科研机构应根据“党管人才”的要求,明确由党委(支部)牵头抓人才工作,人事部门具体负责人才管理事宜,建立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制度,积极为专业人员服务。要针对新《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抓好考古人员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本着坚持教育为先的原则,从加强人才教育和培养入手,提高人才队伍能力和素质,把建设学习型科研所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要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进修,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经费上都予以保证。鼓励专业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以及其他形式的教育学习,并积极安排专业人员参加主管部门和高校举办的各类专项培训,必要时可以针对新《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自行组织考古专业人员的培训。要丰富人才教育资源,征订专业期刊和购进新版专业图书供专业人员充电,要为专业人员配备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摄相机等设备,努力达到业务骨干人手一套。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要组织专业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鼓励专业人员撰写研究论文和参加重要学术会议。要通过和高等院校的考古专业院系进行合作研究等形式来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接触学科前沿,开阔专业人员眼界,同时也查找差距,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理顺人才成长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1400多名考古领队,每年参加田野考古发掘的有700—800人,与考古领队相比,专职从事科技考古研究的学者相对较少。即便如此,多年以来,各级地方考古研究机构一直承担繁重的基建考古任务,不能保证获取考古资料的有效性,同时也限制了考古学的深入发展,从而导致科研工作相对滞后。因此,加强考古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学术研究的氛围,及时更新考古领队和考古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更多有竞争力的考古人才,是各级考古科研机构极为迫切的现实任务。
在人才队伍成长过程中,各级考古科研机构要切实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为人才成长创造空间。一是要积极争取科研经费,大力支持申请课题。通过多种渠道为专业人员争取科研经费,并为他们出谋划策,可以采取自主申报、联合申报、跨单位或跨学科合作等方式申请各级课题。二是要鼓励参加学术会议,加强综合能力培训。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孤芳自赏,需要有广泛的学术交流,以汲取学术界最新成果,弥补自身不足,同时也将自身研究成果加以推广,从而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科研所各项工作的跨越发展。三是要减轻常规工作压力,及时申报奖项荣誉。人才培养经常会遇到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单位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性研究,从而影响其发展;二是取得的成果、成绩得不到相应的认同和表彰,时间长了会打击积极性。笔者认为要从这两方面考虑,首先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常规和事务性的工作;其次要打破平均主义,所申报的奖项、荣誉不搞轮流。历史经验表明,这两方面的工作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都能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
三、拓展人才队伍空间,推进事业跨越发展
目前我国从事考古研究的人员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学术背景。多数是理工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在考古的实际工作中学习考古学的知识;另有少数人员是科班考古出身,从事考古工作某个专门领域的研究。这两类人基本上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因为他们或者在自然科学的某个领域、或者在考古学科接受过正规的培养,他们至少在某个学科领域的底蕴较厚,而且有志于从事考古工作的研究。
据此,国家应加大对本科生、研究生的资助,吸引学生致力于考古学研究。增加高等学校考古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大在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这些建设,力争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热爱考古事业、有国家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各级考古科研机构要认真研究人才成长规律,侧重打造一个相互衔接的包括考古学各研究方向的人才资助和培养链。应根据当前和各机构考古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遵循人才成长客观规律,设计有效措施,加大对真正愿意从事考古学研究的人才培养力度。适当加大自由申请课题资助数量并对青年承担课题者有一定倾斜,帮助有志于从事考古学研究的青年人才的成长。
随着文物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部分考古科研机构限于编制原因,人才紧 缺可能会严重制约单位发展,有些科研所可能不得不临时聘用一些院样毕业生来维持正常工作开展。但临时聘用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理顺机制才能根本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当前事业单位正处在改革阶段,各级领导都应以极大的勇气和责任感,切实了解增加人员的有关政策和程序,科学、合理地找出了破解的办法。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暂时在编制内无法解决的,可以结合相关考古项目或科研课题采取长期合同聘用的办法,工作和生活待遇可以参照同等条件的在职人员进行安排。同时,要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公开、公正、竞争的原则,引进和培养急需的考古专业人才,进一步拓展人才队伍发展空间,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人才的成长需要合理的机制和良好的环境。要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加强年度考核、实行科研成果和业绩公示等办法,增强考核透明度,强化竞争意识,促进专业人员多出成果。要认真落实党的人才培养政策,积极宣传人才队伍的先进典型,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相信随着人才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入,各考古科研机构将再次迎来人才队伍建设的大发展、大突破,为文化为文物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总结: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当前考古工作面临的人才短板问题,总结了在新形势下做好考古人才队伍培养的目标、机制,提出了解决人才队伍紧缺现状的办法。在文中作者为考古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了较好建议。相信通过卓有成交的工作,可有效缓解新形势下考古工作面临的人才短板。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才 科学发展 技术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指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为了切实提高全体员工基本素质,大力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近年来,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金马油田开发公司按照服务发展、培训先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培训作为对员工的一项基本福利,大力加强员工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的培训,努力培养造就(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探索建立(起)技能专家工作室,发挥技能领军人物在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取得累累硕果。
一、战略机遇期要求科学发展,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当前,世界经济宏观走势回稳,国民经济呈现稳定态势,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油田发展环境总体有利。对于石油企业巩固发展良好形势、实现“双千”奋斗目标意义重大。而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科学发展必要条件:第一,人才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生产力的首要的能动性因素,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基础,就谈不上科学发展。第二,重视人才是“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企业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挖掘人才的潜能,激发人才的创造能力。第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到这两点,必须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支撑。所以说,人才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二、企业科学发展,必须建立中长期人才培养机制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金马公司立足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以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保护人才未基础,制定完善了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促进了公司科学发展。
二是发挥高技能人才的激励作用。“高技能人才”的优厚待遇在岗位员工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员工们自发地参与到“点子”工程的实施中,从生产工艺改进、降低能源消耗、完善管理制度等多个角度为公司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共计1113条,创效1136.9万元。高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上,结合生产工作实际,进行了生产难题攻关和技术创新活动,在公司生产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企业科学发展,必须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平台
金马油田开发公司结合公司发展实际,建立了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并做到了每年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各类专业人员,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地定向培养,给其定目标,下任务,加压力,使其在实践中加以锻炼、尽快成才。一是把招聘来的学生按其所学的专业,安排到施工一线锻炼,培养、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近年来,公司招聘来的1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全部放到了一线生产单位,对他们进行工作实践、专业技能、道德情操、职业素养等方面培养。经过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和实践锻炼,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并很快成为公司发展的中间骨干力量,现在部分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二是实施全员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公司本着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新招聘进来的学生进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举办青干班,对管理干部进行脱产培训,极大提高人才队伍能力。
四、企业科学发展,必须为人才队伍建设选好载体
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根据人才队伍现状和实际需要,创新载体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增加公司的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是抓好“练兵六字法”。在练兵实践中,公司总结提炼出了“学、教、练、考、评、奖 ”练兵六字法:即学教练让员工掌握最适用本领;考评奖激发员工自觉学习的潜能。同时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大比武,争当行业小状元”活动,通过导师带徒、“今天我主讲”等活动,激励员工不断争先创优、超越自我。“练兵”的开展,让员工“缺啥补啥”,注重因人而教,因事而教,因时而教,在“实战式”演练中,让员工达到会原理,会操作、会把握规律,会排查故障的“四会”标准
【关键词】实习基地;科教强警;科教兴国
实习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公安一线实战部门互动的需要。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大投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已成为当前我校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005年,我校教学实习基地挂牌成立后,得到了全区各级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是我校和各地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协作,共同培养适应新世纪公安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新起点,标志着学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必将对深化我区公安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学校改革发展步伐和加强我区公安队伍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校大力实施“科教强警”战略,在推进公安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把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作为密切与实际联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面,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2005年在全区各地(市)公安机关建立了40余个相对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并举行了挂牌仪式后,标志着我校实习基地建设走上规范化的轨道。近几年来,在各地(市)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实习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适应公安工作的本领、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推进我区公安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不仅形成了遍布全区各地(市)公安机关、涵盖学校所有专业的比较健全合理的实习基地格局,而且学生实习工作和实习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不仅密切了教学与实战部门双方的联系,提高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对各实习基地的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涌现了一大批领导重视、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优秀实习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和各地(市)公安机关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与我区各地(市)公安机关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多年来,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对我校公安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关心,挂牌以后,各地公安机关对实习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更加重视,许多市(县)公安局的政委亲自挂帅,政治处主任亲自抓,并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实习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是密切公安教育与公安实战联系,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和重要途径,是深化公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安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公安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公安实战,必须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安厅党委对此十分重视,反复强调学校教育要与公安实战紧密结合,要为基层公安工作服务,并多次提出具体要求。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与新形势下公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更高要求相比,实习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为新世纪的公安工作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是我们公安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们课题组于2013年12月对我校实习基地进行了调研,现简要汇总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为我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公安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校要以党的十为契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强警”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密切学校教育与公安实战的联系,深化公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公安机关满意的人才,努力为新世纪的公安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新世纪的公安工作,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手段上,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而公安教育如果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就难以完成培养一大批适应新世纪公安工作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快公安教育改革的步伐,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抓好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实践能力、高素质、应用型的公安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密切与公安实战的联系,培养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公安实战的能力,更好地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而实习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在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尽快建成合格公安院校,是摆在全校师生面前的根本任务,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完成好这个历史性课题,关键是必须坚持教育密切联系公安实战的基本方向,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缩短学校教育与实战工作的距离以及毕业生的上岗适应期。教师通过到基层公安机关挂职锻炼,可以获得公安工作的最新信息,了解公安工作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从学生角度看,实习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与公安现实工作的联系最为密切,也最为广泛,它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并且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实习、见习可以促进学生理论教育与实践感知的结合,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由于实习基地不同于学校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在现实斗争中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实习在学校教育和公安一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于学生迈好从校园到社会这至关重要的一步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有助于养成公安民警良好的思想作风
公安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人民警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认识。实习基地作为公安工作的前沿阵地,是一个最具社会教育意义的生动的大课堂。在这里,学生可以学到从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获得从课堂上获取不到的对基层公安工作更加深刻而广泛的感性认识,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不断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通过学习一线民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献身公安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
第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公安机关的自身建设
今天的在校生,就是明天公安队伍的“生力军”。学生最终要充实到我区各地公安队伍中去,并将成为未来全区公安队伍的主体。因此,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同样意味着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就是为提高明天的公安队伍素质打基础。同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对基层公安机关建设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青年学生存在缺少实践经历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普遍具有知识新、脑子活、善学习等优势。我们应当看到并注意发挥其长处,做到扬长避短、相互促进。我们要从全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对于提高公安人才培养质量所具有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更加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工作,把这项工作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切实加强实习基地的管理与建设,努力把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造就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
搞好实习基地建设,是学校的责任,同样也是基层各公安机关的责任,要真正把实习基地建设好、管理好,使之成为培养和造就我区公安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和各地公安机关两个方面的优势。“警学”双方本着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建设的原则,高度重视实习基地在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认真研究探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第一,要加强对实习基地建设的领导
实践证明,领导重视是做好推动实习基地建设上新台阶的前提和保障。区公安厅党委对实习基地建设一直非常重视和关心。积极支持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全力协调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学校和各地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实习基地在深化公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把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作为一项共同的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抓细抓实。学校和基层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对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教学的领导,要在认真研究协商的基础上,成立由双方领导参加的专门领导班子,落实具体职能部门,保证对实习基地建设的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
第二,“警学”双方要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良好的工作机制
学校要对学生实习教学的内容、要求、考核、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实习教学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各实习基地要把学生实习工作和实习基地建设纳入每年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计划,认真部署落实,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确保实习的质量。要选择民警素质好的科、所、队作为实习点,选派责任心强、素质好的民警担任指导老师。要根据本单位工作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实习的内容、方法,把“真经”传授给实习学生,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要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把“从严治警”的要求贯彻到学生实习期间学习、工作、训练和生活的全过程。要重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抓好警容风纪、纪律作风教育和警体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和服务。
第三,要加强信息沟通,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
做好新形势下的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对学校和各地公安机关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抓好实习基地建设,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研究新情况,开创新局面。学校要改进工作方式,经常深入实习基地,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促,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沟通与交流。各实习基地要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与配合,及时做好学生实习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信息沟通、反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认真总结,特别是要大力宣传、推广优秀实习基地的经验。各实习基地对过去承担毕业实习的做法和经验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实践,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推动实习基地建设上新台阶,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实习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阵地作用,进一步深化公安教育“教、学、练、战”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