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艺教学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设立饮茶室、茶馆、茶叶店的酒店越来越多。餐厅、酒店等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套手艺,茶艺师是具有专业的茶叶鉴赏知识、茶艺表演技能和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茶业人员。作为一个新的职业,茶叶技艺师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是特有职业的一种。正因为如此,各个高校应将茶艺课程安排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酒店管理知识技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茶学优秀服务人员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将中级茶技师的技能培养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技师的职业能力。
1茶艺课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意义
1.1茶艺能弘扬茶文化
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自古到今,茶一直被人们所喜爱。茶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饮料,也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良好的精神享受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进入茶馆喝茶不仅是因为茶水能解渴,更是因为茶馆安静、舒适的环境能够放松心灵、陶冶性情,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消费。在茶的泡制过程中,人们从茶叶的选择、茶具的摆放、茶室的布置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四溢的茶香,还会体会到精神境界上的宁静悠远。茶文化不仅传达了慢生活的理念,更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对处于快节奏生活的我们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另外,茶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品。相关研究发现,茶叶中具有咖啡因、茶多酚、生物碱、维生素等几百种化学有益物质,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饮料。喝茶能使人兴奋,有利于消除疲劳,还能加速尼古丁、酒精等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分解速度;能有效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同时还具有抗辐射、抗衰老等功效;同时,茶叶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茶艺培训能够丰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自身技能和自我修养
在茶文化发展中,茶艺是茶文化最有效的表现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时展的特色之一。与其他的礼仪培养训练不同,茶艺是一种独特的礼仪。茶艺服务要求古典高雅,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服装、所用的茶具、相关的动作等都要求尽量与环境融为一体,以展现茶的优雅。同时,茶艺服务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要求服务者庄重且姿势优美。一般来说,茶艺师应该有一双纤细柔软、不佩戴任何首饰的手,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不断升华自己,提高自身的气质。另外,在学习过程中,烫壶、温杯、分茶,置水、分汤、嗅味等都是基本功,只有长期的实践才能掌握。在泡茶过程中,对水质、水温、茶水比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学习者仔细观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加入茶艺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也能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促进学生的就业。
1.3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推崇“仁义礼智信”,赞美正义、诚信和智慧,茶艺训练能够有效地传达这一理念。酒店管理行业作为社会服务行业的一种,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容易使年轻人产生自傲、甚至自私的心理。通过茶艺课程,可以教导学生放下名利之心,平静淡泊,处事从容,以此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
1.4茶艺在酒店管理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茶业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在一些餐饮、休闲场所、俱乐部等部门服务,而且可以独立运行。从目前的情况看,茶技师已经成为一些高级酒店急需的人才。大学生通过茶叶学习,不仅需要对茶叶制作过程有清楚的了解,而且对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文化、健康知识等方面都需要有深刻的认识。一般来说,学校培养的茶艺师可以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使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途径[1]。
2现阶段茶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茶艺实训室硬件设施不完备
茶艺培训顺利达成的前提是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完善的教学设施。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茶艺课程,但学生没有专门的茶艺室去自己动手实践,只能坐在普通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述理论知识,有些学校的茶艺培训室设备简单,只有少量的茶具、简单的装饰,茶具的数量和种类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茶室装扮简陋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茶艺课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为促进茶艺学科的发展,提高茶艺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必须和加强茶艺课程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2]。
2.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茶艺属于酒店管理专业新兴的发展方向,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足够的有专业茶艺知识的教师资源,尤其是那些不是茶叶主产区的地方的院校。茶艺教学一般由酒店管理专业的其他学科的老师讲授,这些老师没有深入地学习茶艺知识,只对茶文化有表面的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们传递茶艺的精神。缺乏专业教师是茶艺课程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培养专业茶艺老师、提高茶艺教师专业技能刻不容缓。
2.3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过程有待完善和提高
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科学的课程安排。课程安排不合理就会出现教学方向错误、教学实践出现偏差等问题,从而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影响茶艺学科的发展。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专业方向,所以有些高校在课程安排上没有足够的经验,因而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由此制定的教学计划脱离了社会的实际,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向已有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其他高校学习,潜心研究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茶艺教学体系。
3发展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建议
3.1使茶文化融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相当合适的。茶艺是茶文化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可谓风头正劲。在当代,茶艺服务业可以横跨多种行业,高级的茶艺师受到高端酒店的大力推崇。酒店管理专业的茶艺课程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泡茶的过程,还要求学生懂得如何生产茶、掌握大量与茶有关的习俗、文化、诗歌等引申内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茶艺师资格认证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获得就业机会。因此,将茶艺课程融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3]。
3.2编制实践性较强的茶艺技能教材
与酒店管理专业其他课程不同,茶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需要奢华艳丽,只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作用。因此,学校要编写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在编写教材时,需要对茶文化的精髓有深刻理解的老师以及专业的酒店管理人员参与,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茶文化研究学者和高级酒店茶艺从业人员,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才与酒店管理职业的特点相符合。
3.3聘请专业的酒店茶艺工作者做现场演示
与学校的教师相比,专业的酒店茶艺师除了具备深厚的茶学知识以外,还有更多的工作经验。学会茶艺可能是件容易的事,学好茶艺就是一件困难的事,要想掌握茶艺这门艺术,就需要长时间的实践,而长期处于这个工作岗位的酒店茶艺师显然拥有深厚的茶艺实践经验。学校聘请专业的茶技师来到课堂进行现场演示,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茶艺是一门修身养性的技艺,茶艺工作者优雅的气质也会让学生爱上这个课程。
4结语
随着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酒店的高消费水平顾客在娱乐消费和用餐喜好上越来越追求绿色时尚、回归自然。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融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而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和谐、宁静、忘我、奉献”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人们对本真生活的追求,使生活快节奏的现代人获得心灵上的平静。随着“饮茶时尚”这一消费观念的出现,酒店管理专业对具备茶学知识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是该专业长远发展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光辉.茶艺课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意义.福建茶业,2016(3):136-137.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也带动了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的发展。酒店业作为提供多个项目的服务性行业,茶室、茶吧、茶馆等茶文化休闲场所在我国高星级酒店中逐渐兴起,因而对懂茶艺的酒店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茶叶面积最广的国家,也是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和出口量世界第三的国家。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文化在酒店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2014年3月,我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峨眉山雪芽大酒店在成都正式开业,从软硬件两方面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底蕴发扬得淋漓尽致。此外,在酒店中设置茶室、茶吧等服务设施更是常见。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以及泡茶的相关技艺,以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提升酒店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艺是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茶道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1]。中国茶道的核心是“廉、美、和、敬”,并兼具儒、道、佛三家之美。通过对茶艺这一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茶文化基础知识、不同茶类的泡茶技法等,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气质和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达到外塑形象、内修素质的效果。此外,学生还可以考取茶艺师资格证,增加茶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为其今后进入社会以及更好地服务酒店行业奠定基础。
(三)是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酒店、餐饮、客房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具备酒店管理和服务能力。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酒店行业重要的产品之一。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助于该专业学生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茶艺方面的基本技能,也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设置
(一)教学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茶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茶具的使用方法、茶叶的鉴别、六大茶类的基本泡法、茶艺表演、茶艺馆经营管理等知识与技能,增强其职业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审美情趣,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高星级酒店及茶艺服务企业对茶艺人才的需要[2]。
(二)教学思路。茶叶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专业性,遵循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着重于服务技能的培养,如茶艺表演、茶艺冲泡和茶水服务等,使学生掌握茶事接待服务知识、岗位业务流程与操作技能,并加强相关技能的练习,提高专业技能。另外,还应注重茶文化以及茶叶知识的介绍,以更好地为客人提供茶事服务。此外,还可通过以赛促学、以考证促学等方式,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参加茶艺技能大赛和争取获得中高级茶艺师资格证书。
(三)教学内容。茶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为专业服务的特点。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将茶艺与席间茶水茶点服务、会议茶水服务等服务项目相融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共计48学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第一,茶文化概述。主要包括茶叶的起源、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茶道与茶艺、民族茶俗等内容。第二,茶叶知识。主要介绍茶叶的分类、加工、贮存、鉴别以及中国十大名茶。其重点在于根据茶叶的制作工艺,掌握六大基本茶类以及茶叶品质的鉴别,以便于日后为客人介绍茶叶。第三,茶叶基本冲泡。本章在掌握茶艺礼仪的基础上,学习茶具知识、用水知识以及泡茶的相关技法和程序,以期学生能学会依茶类挑选茶具、泡茶用水、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以及冲泡次数等,并掌握绿茶、红茶、乌龙茶的泡茶技艺。本章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实操为主,课时约15个。第四,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在掌握基本茶艺冲泡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和茶席设计的创作,使学生在自创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茶艺。第五,茶与健康。主要介绍茶的主要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如何科学饮茶,通过学习可以在今后的茶事服务中为客人解惑答疑、推荐合适的茶叶。第六,茶艺馆服务与管理。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茶艺馆的类型、茶艺馆的经营与创新、茶艺馆的服务流程及操作规范等。
(四)教学方法。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茶艺课程内容较为精简,可操作性强。课程的茶文化概述、茶与健康、茶艺馆服务与管理三个项目的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以讲授法为主;而茶叶知识、茶叶基本冲泡以及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三部分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主要以教师示范法、学生小组练习法为主,强调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操作兴趣。在茶艺的实践操作教学中,注重环境的营造,辅以茶艺音乐、插花、焚香、服装等方面进行相互配合。
(五)教学手段。本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所需的文字、图片、音乐以及视频资料等进行整合,使相关知识更加生动、快捷地展示给学生;通过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茶艺基础知识竞赛以及茶艺冲泡技能比赛,并进行茶艺表演以及茶席设计自创比赛,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增添活力。此外,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茶馆、茶叶店、茶厂等,亲身体验茶叶的采摘、加工制作、茶叶冲泡以及茶馆经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茶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与考核。作业与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茶艺课程的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学生自己设计一次下午茶、自创调饮茶、以小组为单位自创茶艺表演、以小组为单位的茶席创意设计等,主要锻炼学生的操作和创新能力。在考核方面,采取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中,日常考核主要在每个章节结束之后,主要巩固学生所学,同时检测其学习效果。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个部分,其中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的形式,占总分数的40%,主要检测学生对茶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考核占60%,主要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基础茶类的冲泡演示,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识茶、泡茶和品茶。
作者:黄素云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穿插艺术
一、适当穿插故事,重视理论实际联接
作为教学方式的一种,穿插式教学最主要的还是要围绕教材内容处理教学内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者历史典故,对学习内容做以全方面多角度的介绍。教师可以借用历史典故,穿插和政治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将道理蕴含在事物中,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引领学生了解商品的起源。可以给学生讲解古代人们没有货币的时候,互相之间交换劳动和多样化的产品,这其中被交换的劳动和产品也是商品的一种。在教师向学生讲述原始人互换猎物的时候,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商品含义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
二、结合自我实例穿插,引发共鸣感受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结合自身的实际事例,向学生讲解想要表述的道理。这种现身说法的实例穿插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抓住学生想要了解教师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有因为是实际发生在教师自己身上的事情,表达解释起来真实感更强,更具说服力,能够使课程内容深入人心。在学习“实践是检验认知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给学生讲解自己在大学时期参与学生会竞选过程中发生的实际事例。在当时竞选之前,学校组织所有参选学生集体进行一次校外活动,这项活动是需要学生组成活动小组进行社会调查集体进行,对于当时都处在竞争学生会成员位置的学生们来说,都想要重点展示自己的能力,一开始互相之间都不沟通,也不进行实践研究,只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内容,理论知识做自己的研究报告。直到第一次整体检查的时候,组织人员告知所有成员的报告内容都过于强调理论化,缺乏实践支持,很多理论不具备真实性。这之后所有的学生才开始重新进行社会调查,展开实践研究,所得出的理论也符合检查的要求。教师向学生讲述自身的亲身经历,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加强实践操作,重视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作用。
三、结合情景穿插,实现重点突出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适当穿插一些情景模式,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根据社会关注的经济和民生热点问题,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新闻构建新闻情景,组织学生思考研究,将这部分思考所总结的知识内容结合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强化学生的理解吸收。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轻松的方式构建情景穿插,新的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强,教师可以通过歌曲穿插引发学生的活跃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政治课程内容相符合的歌曲穿插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不仅能够使知识更加通俗易懂,也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可以通过《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具体状况以及所取得的蓬勃发展的重要成就,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影片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更加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比如可以通过短片展示目前世界各地多样性的文化和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这样直观的视觉冲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课程内容。这样讲思想教育和教材内容相结合的穿插教学方法,既能够自然生动的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又能完善基本的教学目的。
四、适当穿插点拔,实现恰当指导
教师想要完善穿插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效果,就要学会在教学中适当的进行点拨。点拨要重视对政治课程中的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要强调要点,重视难点,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疑惑为根本目的。虽然点拨穿插所用的时间不多,但是对在学习理论性较强的政治学科的学生来说,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讲解“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对“相伴”的解释,要重点强调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可能是共同存在的,二者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允许出现并且极有可能存在的。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不需要细致解释两者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只需要对“相伴”这一特殊属性进行解释就可以解答学生的学习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实现政治学习高水平的提升。
五、即时巧妙穿插,实现自然提升
高中政治课程的理论性和科学性的特性决定了其不易理解的特质,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利用身边的事物穿插教学,强化学生自然地理解知识内容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商品的含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拿起身边的黑板擦,粉笔问学生是不是商品,学生回答是,接着问原因,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件物品包含人类的劳动,并且是通过交换所得的商品的定义;之后教师再问学生呼吸的空气,接受的阳光是不是商品,学生回答不是,这就是对商品含义理解的进一步巩固。
除了用身边事物穿插教学之外,自然引入穿插也是政治课堂上穿插教学的重要形式,也就是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的进行状况,适当引入符合其教学发展形势的穿插内容,加强知识的传授质量。比如在讲授“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带领学生明确书本上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定义,然后可以带头说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接着让学生思考他们想要确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怎样的。这样在教学中自然地融合,能够在完善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教育的同时,给学生人格发展以争取的引导。
结论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当中运用穿插艺术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适度适当,切记随意穿插,切记胡乱穿插,切记不合时宜的穿插,切记内容不符的穿插。要围绕教学内容,根据中心要点,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的穿插内容完善教学,要保证穿插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准确性和严密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会穿插艺术的作用,实现政治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何朝云;;浅析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插花艺术》;应用;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0;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32-02
《插花艺术》是高等教育中园林、园艺、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是植物学、花卉学、设计初步、植物造景等课程的后续开设课程,此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想象力,能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和造型原理,掌握各类材料的修剪与造型技巧,并且对市场有一定了解。学完该课程,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工作,能做到应对市场制作出产品,或者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1 插花艺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分为2个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训通常安排在课程后期。这样的教学安排存在以下问题:插花是一门有生命力的、非常强调动手的课程,因此前期过多的理论教学显得生硬和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期的理论教学和演示与后期学生实训运用脱节,学生只是重复模仿,缺乏创新;学生不了解市场,课程讲授介绍大量花材、配件及工具,但实际上由于季节和地域限制,市场上的花材和配件都是有限的,造成学生设计很理想却无法适应市场进行产品制作;设计时学生往往不能把握实际尺寸,实训时教师准备的材料常跟学生预想的不一样;实训时间短,学生针对插花的动手时间往往就在几天内,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花材的艺术性如花材的风韵、姿态表现、光线角度等需要学生在大自然中亲近、了解,因此亲手触摸和长时间观察体会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很难在仅仅几天的后期课程实训中做到。以上情况说明,《插花艺术》课程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
项目教学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有的也称作“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可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旨在让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积极、有目标地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与技巧训练。项目教学法体现个性化和层次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按个性走上主动发展的道路[1]。
在《插花艺术》的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要求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设定一个项目目标,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理论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最后能依靠一定的理论知识制作出适合市场定位的作品,并且能对所有开销完成账目核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产品的市场检验。项目结束后,学生能对各组作品和组内成员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项能力做出评价,以此锻炼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3 具体教学过程
3.1 确定项目任务
插花艺术是一门可操作性的生活艺术,市场应用广泛,因此项目的确定并不是由指导教师来提出的。提出项目之前,要求学生先对其可见的花卉艺术资料进行搜集、生活观察、图书馆查阅、网络学习及市场调查,该过程实际上是对插花分类知识的学习,并且由于观赏大量的作品,使学生对插花艺术的兴趣有了极大地提高。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4人,组内自主推荐项目,1名组长担任信息汇总、组织和主要汇报工作。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由小组讨论自主提出最有兴趣、最希望做出的作品类型,由指导教师结合典型性、可行性和每组的区别性,与各小组讨论后做出项目任务的最后审定,如传统东方式插花、礼仪花束、现代花艺、家居装饰性插花等。
3.2 项目过程设计及方案制定
项目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之处在于学生能把握学习过程和内容,边学边做。因此在项目任务确定以后,教师结合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指导各小组有针对性地设计几大主要的项目模块,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学习和创作。如按照插花创作的步骤安排项目模块:立意—选材—造型插制—评价[2]。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知识系统,学生在每个模块的研究和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将研究内容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且由于每一个模块都是为实践服务,学生表面看来是在构思完善创作作品,而实际是学习了传统教学中的各大理论,完成了项目过程的理解。在主要的项目模块确定后,需要指导教师与各小组讨论,针对每个模块的难易度来进行时间规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实践实施方案,其主要目的是督促各小组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实践任务及汇报工作。
每个大型的项目模块只是提出了一个知识系统,各个分支需要指导老师能够熟练地把握,表现在大模块中包括许多小模块,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提出并解决,完成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但知识点的遗漏需要指导教师及时进行补充。比如“选材”模块中,包括花材选择、花器选择、配件选择、工具选择等内容,其中花材选择还细分为花材形状选择、大小选择、色彩选择等。学生要成功设计并制作出插花作品,一定要学习和应用好这些知识分支,因此项目教学法是考验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样也是考验教师对整个知识系统和学习过程的控制力。
3.3 项目实施
由指导教师进行第1次的综合讲解,对于插花艺术的基本概念及范畴等知识需要学生能完全理解,然后按照指导教师提出的项目大模块开始进行任务安排。项目组长要针对每个组员的特点来分配任务,锻炼各自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立意”模块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生活观察,确定不同目标作品类型的用途、摆放位置和表现情趣等内容。项目组长安排成员通过分头拍照或绘图等方式进行调查,汇总后进行小组讨论,确定作品的基本构思。
“选材”模块是较大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掌握花材形态及运用、市场上常用切花的花语及价格、花器材料和质感与插花类型的搭配、工具及配件选择等。指导教师要注意一些交叉学科知识的巩固,比如鲜切花的选购和保鲜是《花卉学》的内容。此时学生可通过大量的市场走访选择1~2个花器,若有制作礼仪插花的小组也可选购包装材料进行包装练习。鲜切花因生命期短耗损太大,因此指导教师提议学生在校园中采摘一些植物性材料进行插花工具的操作练习。学生根据作品构思和市场走访选择合适的花材,由小组讨论后汇总花材种类、数量、颜色、大概价格等资料,做出表格后提交给指导教师。
“造型插制”模块是插花艺术的核心,包括材料修剪整形和插花造型。材料修剪整形在第2模块时可先用校园植物性材料训练,鼓励学生创新技能手法,熟练后可购买一定的鲜切花进行比例关系确定,练习修剪、固定和弯曲等技能。小组可通过练习基本花型进行插花技能的练习。此时学生容易进入一个迷区,就是可以模仿基本花型,但自己设计出的作品总会很别扭,且不知该如何修改。因此,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造型法则的学习,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强调重心、焦点、稳定感等构图要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设计走向成熟。
“评价模块”首先要求各项目小组互相参观,学习把握作品的观赏部位和角度,尝试领会制作者的意图,品味特别的制作设计手法,并且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提出意见。然后由指导教师带领所有学生进行插花作品的欣赏,进行综合评比。有条件的也可以由市场做出评价,将作品摆放在校园内或校门口进行调查,问卷、投票或拍卖售卖等形式都是可行的。
“结算”模块是为了使教学更贴近市场,插花艺术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同样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带来经济效益。从项目开始就要求每个小组专门设置1名人员进行账目的记录,将所有材料费、路费、资料费等都详细记入账目,使账目分门别类、清晰明了,培养学生整理账目的能力。依照作品材料费用及过程损耗,小组核算并提交作品的成本费和建议市场售价,并由各小组讨论其合理性;若有作品拍卖或售卖,小组需另计利润,进一步讨论作品的市场推广价值及改进。
每个模块完成后要求项目小组提交报告1份,汇报模块实施期间学习到的内容和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遇到的问题,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各组间相互交流问题和解决方法。
3.4 项目评估总结
项目进行结束以后,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项目进行过程总结,包括学生的个人总结、组员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等形式。学生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在创设出的真实职业情境下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3]。每个学生对待问题时给出的方案与策略不同,使得每项任务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唯一,而是多样化的,因此指导教师的评价重点在于,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协调交流能力,在组内起到的积极作用等个人素质;二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创新精神等方面,且应注意针对项目对全过程做出综合评价,或分阶段分别评价。对于进步快、技能熟练、创新等方面较强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优秀学生和作品发放奖状或奖品进行鼓励。
除此之外,指导教师对全过程进行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操作和自评等过程,指导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各种问题,加以研究分析,以此来改善将来的教学过程和方法[4]。
4 结语
此次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项目教学法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于传统教学,既要区别于讲授,又要把握住适当的引导;知识系统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要求很高;因为需要观察学生每一步研究的方向,所以时间花费更多。对学生来讲,动手操作并不难,最大难度在于要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因此项目起始阶段怎样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需要指导老师认真地进行研究。另外,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售卖等活动时较腼腆,难以进入角色,讨论时部分同学不善于表达观点,这些都需要更多的锻炼,也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基本解决了该课程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脱节现象,使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协调交流能力、适应市场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为职业教育的实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参考文献
[1]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43-44.
[2] 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插花艺术 教学实践 艺术专业 日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81-01
插花艺术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目前以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为主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但是插花作为一项艺术课程,它的实际作用远远不止仅仅为成为花店工作的插花员而开设的一门培训课程。笔者将结合自身在大连艺术学院的《日本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教学成效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
1 课程定位
1.1 传授传统艺术文化,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
插花艺术课程在我院主要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对象为二、三年级的各专业大学生。适用于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景观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雕塑专业等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也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高。
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日本花道”是《日本文化》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学习花道这一传统的日本文化,可以从中了解日本人对自然和四季的热爱以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进而在与日本人商务沟通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动手实际的操作中才能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同时,当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创造新的作品。
1.3 插花作为一门技术,将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插花课程将为部分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课程结束后,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专门插花培训学校进修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成为专业插花员或花艺师,从事花艺设计工作;或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花艺水平,经营管理花店。
2 课程内容设置
《日本插花艺术》课程不但继承了日本插花的文化传统,而且注重结合现代人的美学观念。它更具有广泛性和传播性的特点,使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的人能够共享并发展。课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插花示范指导,学生在课堂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就能在体验插花艺术的同时,提高美的意识和创作感受的交流。课程期末以学生自主插花创作,展示学习成果。
课程内容共设置32学时,内容可分为插花基础理论和插花实践操作两大部分。插花基础理论主要介绍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现代插花艺术的主流、常见插花材料与花器及其他插花工具等。通过插花作品鉴赏,讲解中西方插花艺术的不同、日本花道的流派及特点、日式插花的基本花型等,使学生对课程有初步了解。插花实践操作部分通过教师讲述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包括:基本立真型、倾真型、应用立真型、等基本花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自由花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由课程指导教师组织策划并带领参加课程的全院各专业学生举办教学成果作品展,通过展览,总结并升华课程中学到的内容。
3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3.1 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的应用
插花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带着特定目标自主探索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学资源信息处理能力、知识和技能点把握消化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这是插花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为了使课堂更有效和有组织的进行,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操作,3人为一组,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活跃课堂气氛和培养团队意识。
3.2 实行课程过程考核,重视全课程的积极参与性
课程的考核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60分,主要取决于学生每节课即每个小项目的到课情况和对项目的积极参与度。期末成绩占40分,主要取决于教学成果作品展中学生对作品的完成度和对展览全过程的参与度。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本院学生的培养特点。
4 教学成效及存在问题
4.1 通过不断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实践教学目标
通过两年来不断的对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插花课程达到了教学培养目标,得到了参加课程学生的好评和学院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学生掌握了基本插花的花型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做自由式插花,能够完成简单的艺术插花。大部分学生把课堂上的鲜花带回去装饰自己的宿舍,精心照顾花材,实现了课后自主学习的目标。在展览中,学生作品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插花艺术的认识和艺术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4.2 存在的问题
(1)实践经费不足是实践课程的主要受限因素。课程通过师生的努力,达到了鲜花授课的高标准。但花材的费用是学生自费的,给学生的生活费方面带来了或多或少的负担。另外,目前课程中大部分插花花器由教师自费,所以花器的样式单一,影响学生的自由发挥创作水平。
(2)没有专门的插花操作教室可以储备插花工具等。专门教室的缺乏给实践课程带来了不便。为了准备一堂实践课,教师学生往往要提前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做课前的搬运和布置工作,课后的清扫和搬出工作也要花费很长时间。
(3)目前学院的插花教师在日本留学期间取得了草月会插花师范资格,虽然不断与中国插花艺术接轨,潜心研究花道,但毕竟力量单薄。希望其他有插花资历的教师能够一起磋商研讨,进而进一步提高插花课程的教学水平。
(4)授课过程中,有对艺术插花极其感兴趣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做花艺师或开花店的想法,但职业证书的取得却只能另外花费大量的培训费到相应的培训机构进修。希望能够出台相应的资格证书的能力等同认定方法或其他的对接性政策。
参考文献
[1] 林君.高职院校插花艺术课堂实训改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64-65.
[2] 郭克婷,黄志宏,王玉珍.插花艺术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92,1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