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规合一;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一、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发展和建设中积累的一些问题日益凸现,有些已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1]。突出的表现是:空间规划相互冲突、缺乏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审批效率低下、规划信息不公开导致社会矛盾。

规划间相互矛盾问题的越演越烈,导致城市发展空间分割严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失衡,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低下,无法实现空间优化开发和耕地保护的作用。实施“多规合一”是新形势下规划工作的新任务。探索从“多规分立”走向“多规合一”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规划工作的新任务[2]。市县“多规合一”是解决市县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和改革政府规划体制的必经之路,是对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和实施等现行制度的规划体制改革创新,是提高规划公信力和完善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3]。

二、研究背景及研究区域情况

1.研究背景

党的十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4]。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会议强调:以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各类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四川省积极推进以“县”为单位的多规合一工作,其中南充市西充县纳入四川第二批县域全域规划试点之一。这些足以见证南充市在全市推进“多规合一”工作迫在眉睫。

2.研究区域概况

(1)发展概况

南充位于四川东北部,成渝经济区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12494平方公里,现辖3区5县,截止2014年末常住人口达常住人口633.38万人,城镇化率42.4%,形成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农产品加工4大优势产业,夺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和川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等桂冠,是四川第三大城市。

(2)规划编制情况

①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由发改部门组织编制的,对市域一定时期内(通常为5年)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各项内容做出具体安排的规划,是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纲领。内容涵盖南充市生产力分布、重大建设项目和区域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方面,为南充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工作指明方向。目前,南充市已经完成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纲要。

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南充市国土资源局主导的,在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前提下,充分考虑本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从空间和时间2个维度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工作给予详细的规定和布署。

③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作为我国规划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法定规划,一旦通过审批将成为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引导和调控城乡建设、保护和管理城乡空间资源的法律依据[5]。对于南充市而言,政府部门合理安排城乡建设发展空间布局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指南,是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要依据。

三、规划间存在的问题

1.空间规划冲突

由于不同的规划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编制,从而出发点不同、战略目标不同、依据不同,技术手段与方法不同,最终导致城市经济发展与实际社会发展空间布局不吻合,大量的资源被浪费,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比如对比南充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发现,有的土地在土地利用规划里属于非建设用地,而在城乡规划里属于建设用地,由此而引发的土地利用矛盾,延迟城市的建设工期,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

2.规划审批效率低下

第一,信息流通不畅。规划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审批手续混乱,空间管理权限重叠,信息共享不足。项目落地慢,各部门间项目协调成本高。第二,审批时间长。跨部门的行政审批制度,行政审批中互为前置,来回审批,项目的审批时间拉长,导致项目不能及时实施,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重视行政审批,项目实施后的监督工作无人问津。呈现“严进、松管、轻罚”局面,项目实施的质量难以保证。同一条道路、同一区域地下管道一年修来修去的现象很普遍。

3.各规划水平不高

多次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就南充市而言,目前需要一个多专业合作的规划编制团队,统筹各规划的编制。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体系,造成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建设,脱离发展需求。规划种类繁多、规划水平稂莠不齐、各部门的规划体现部门利益、很难保证规划宗旨的实现。

4.法律依据和保障不同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体制框架内,多规合一首先是谁主导的问题,目前多规间的法律关系没有理顺,缺乏健全的相关法律体系作为编制实施的有力保障[6]。土地规划法由《土地管理法》作为法律依据,法律地位相对较高。城乡规划由《城乡规划法》作为支撑,法律地位也较高。而发展规划是政府宏观政策的集中体现,只有中央政府的政策作为支撑,没有法律上的支持。可见,法律基础的不健全,多规合一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难以形成目标对象明晰的完整体系,影响规划实施的效能。

四、推进“多规合一”的途径

1.建立多规合一的问题解决机制

高度重视规划间存在的规划内容交叉、管制重叠、标准不一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来源,确定推进多规合一的工作重心。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一个综合发展规划,统一规划目标、期限、规划技术标准等,内容包括宏观边界规模及功能、定性、指标管控等方面,将其作为各规划的“领头羊”,统筹制定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分项规划,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各部门规划工作的有序展开,科学推进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2.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实施“三线”管控

成立人大下属的区域规划委员会或规划领导小组和机构,统筹管理多规合一空间管控规划的实施,重大项目审批及指导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和统筹。改革多规合一规划体制,提高其级别和规格,强化其权威性。利用行政手段,促进多规合一的统一和有效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以空间布局、生态红线划定、产业发展和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重点,有效推进多规间的有效衔接。根据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拟定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以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三线”为底线,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的空间布局。同时,制定并完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策和空间管控措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确保多规合一工作的有序展开。

3.探索市县空间规划衔接协调机制

结合市县所处的宏观环境,综合考虑现有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目标,明确“多规合一”的核心目标,判定相应的指标体系。探索整合各类规划以及衔接协调各类规划的工作机制,提出完善市县空间规划的对策与建议,加快市县空间规划的高效实施。在遵循各类规划发展目标、法律法规的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规划间统一协调的规划中期年限和目标年限,促使各类规划的目标有效实施。

4.构建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拟构建“1+3+x”市县规划体系。“1”指南充市“十三五”规划纲要,“3”指城乡、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空间规划,“X”指各类专项规划或行动方案。结合全市实际发展,完善城乡、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等三大空间规划。以一个重点领域或行业编制一个专项规划为原则,合理确定专项规划数量,精简各规划内容,促进专项规划向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转变,增强专项规划的可行性。

5.建立高效的审批程序

在构建“多规合一”协作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业务协同办理“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立一套全市统一的建设项目审批与用地管理的办事规则,构建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多部门联动会审工作机制。开展项目生成和审批的业务协同作业,实现业务协同管理,优化审批程序,推进项目审批流程改革。建立“多规合一”保障监督体系和反馈机制,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参考文献:

[1]王蒙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统筹发展――厦门市开展“多规合一”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06:9-13+42.

[2].从多规分立走向多规合一[J].环境保护,2015,Z1:16.

[3]刘志平.“多规合一”第三方评估及“十三五”展望[J].探索与争鸣,2015,06:34-35.

[4]顾朝林.论中国“多规”分立及其演化与融合问题[J].地理研究,2015,04:601-613.

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对策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资源;土地属于自然产物,它具有数量局限性、位置空间性、可持续利用等诸多优势特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比较缺乏,那么,现阶段该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其对于我国实现耕地总数量动态平衡与确保粮食安全供应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不仅可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最近几年时间里,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良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无论是在建设,还是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土地整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源动力

1.1 开展土地整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

从人类形成开始,土地资源就成为了其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产物,从那时起人与土地之间就合成了一个无法分割的综合体。人类生存初期阶段,由于没有过高的生产力水平,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只是人过分的依赖土地,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受着自然生态环境的限制。后来,人类利用土地的能力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各种金属工具及种植农业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逐渐的,人们不再被自然生态所限制,演变为了大自然的主人,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从而使得土地资源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消耗越来越大,进而给生态造成了一些严重的灾难,比如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土壤植被遭到破坏、草原环境劣化、自然环境污染等等。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危机,不断的促使着人们对土地资源的理性思考,现阶段,人们应重新审视人地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考虑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人多地少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所以,当前应在进一步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以此确保我国的土地能够满足人类、建设等各个项目的实际需求。土地整理能够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情况下获取到更大的土地利用效益,它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实际需求,并且还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给后人,其在整理农地过程中将沟、渠、路、村等进行了统一规划与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从上述所说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是确保可持续发展顺利进行的最佳手段。

1.2 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建立在土地整理的功能基础之上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确保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主要指的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够保证土地的持续利用。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土地关系通常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意志关系,也就是说,实际占有土地关系,具体体现在土地属于谁所有,属于谁使用方面;另一方面是物质关系,也就是说,实际占有土地数量关系,具体体现在拥有不同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拥有土地的总体数量。在土地整理中,其对于这两种关系都比较重视,因为只有土地占有的物质关系形成了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土地占有的意志关系,只有具备了数量才能够体现出质量,最终形成物质关系。同时,在测量与合理分配土地时,也需要在土地整理的基础上方可实现。土地整理自身具有的功能作用在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产业部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对于土地资源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与我国国情相一致的土地规划体系

当前,应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体系,这是土地整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将与国有土地空间利用的整体规划进行全面的考虑,并根据规划目的与内容的不同,将国土综合开发作为主要的规划内容,将土地利用作为核心内容,将部门作为基础性的规划内容,以此构建一套健全完善的国有土地空间规划体系。

2.2 健全的法律是实现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建立一套完善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是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将规划目标全面实现的关键性指标。其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分别是法律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法律保障的具体内容是关于土地利用编制、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管理保障是具有一套健全的规划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政策保障主要是为了与规划目标的实施进行良好的配合而制定的相关政策。

2.3 制定一套健全的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区域间的统一发展

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各个区域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土地整理过程中通常呈现出区域性与多样性。虽然土地利用类型是多样化的,但是大部分还是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在我国整体土地中占了百分之七十;土地用地比较分散,并且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我国的东部与中部区域,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居多,而在我国西部区域则以牧草地及还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居多。因此,当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已有的规划理念进行全面的更新,建立一套完善的国土规划体系,创新规划内容,重视土地总量与产业结构的平衡,同时还要将国土空间结构调整与其开发秩序问题充分的融入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之中,从而形成一个健全、切实可行的规划体系,推动各区域间的统一发展。

2.4 建立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土地整理人员

土地整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特征,因此,从事土地整理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具有较高素质的土地整理人员是提高土地整理质量与效益的前提所在。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队伍,并定期对土地整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与技术培训,从而使得土地整理与管理符合当前的实际需要。另外,还应制定完善的土地整理规划师执业证书,并开展相关考试,与规范要求相符的人员方可投入到实际中工作。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其是否可持续利用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想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前提条件就是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本文首先论述了土地整理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其次,提出了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相和;国外土地整理的启示与借鉴[J];国土经济;2002年07期

[2] 吴晓锋;关于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4期

[3] 刘友兆,王永斌;土地整理与农村生态环境[J];农村生态环境;2001年03期

[4] 高向军,鞠正山;中国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J];资源.产业;2005年02期

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科学;职能;内容

1 引言

城市规划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及各项建设实施管理、具体安排、综合布局,进而营建和谐的社会,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素质,保证环境、文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新纪元:新兴科技迅速创新,全球范围内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与多元化并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发展观、世界观等思想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革,不断追求着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空间。这就促使了人们去思考如何使工作生活的城市实现协调且永续的发展,如何营建宜人美好的工作生活空间。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要做好城市的规划工作。因此,制定科学性、综合性的城市规划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2 城市规划的特点和职能

了解城市规划的特点和职能是科学制定城市规划的前提。只有掌握了其特点和职能才能把握好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将城市规划工作做到位。

2.1 城市规划的特点

多学科综合性、政策性、经常性和长期性、实践性和地方性是城市规划的四个主要特点。

其中,多学科综合性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首要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城市规划的对象是多样性的。由于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具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协调好各种城市活动之间的矛盾,在空间上作出妥善合理的安排。其次,研究、解决问题的综合性。由规划对象的多样性不难想到,城市规划必然涉及诸多领域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涉及到相关学科的技术、理论知识。例如:研究确定某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时,要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人口发展预测等有关经济、社会领域中的问题及技术手段;而城市景观、城市风貌等又与艺术、美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再者,实施过程的多面性。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包括控制性内容和建设性内容,后者涉及公共管理、法律、政治等领域,前者则与经营、财政、工程技术等领域密不可分。因此,城市规划所包含的学科领域是很难进行严格界定的,其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

由于各种城市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排他性,因而任何的一个城市规划都包含政策性因素。城市规划的不同层面体现出不同的政策性因素,小到技术性政策,比如各类城市的用地比例、面积指标,甚至对于城市规划中某些问题的某些倾向,如宽马路、大广场的规划建设,也要通过政府颁布的政策方针加以纠正,大到国家的基本政策,像保护耕地政策等。

城市规划的经常性和长期性是一对矛盾。首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的规划是永无止境的,只要城市变化和发展,城市规划就会存在,即城市规划具有长期性。另一方面,除博览活动、大型体育的举办,城址迁移等为数不多的突发因素外,城市规划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的小规模的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活动工作中,因此,城市规划又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实践城市规划不但要以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作为指导,而且更要注重其可操作性,真正地做到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再者,由于不同地区、国家甚至具体城市中的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等差异,城市规划必须因地制宜。除国家所执行的统一标准、法规、政策外,城市规划更多的反映了地方政府的意志,因此,城市规划是一项地方性很强的工作。

2.2 城市规划的职能

城市规划的职能主要包括基本职能、实施职能、宣传职能以及作为政府行政工具的城市规划等。

城市规划是唯一通过准确的、具体的图形在空间上描绘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蓝图的手段。比如,城市社会发展计划提出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住宅面积等总量指标需要通过城市规划落实为具体面积的各种类型的公园绿地、居住用地以及这些用地在城市中的具体分布;又如,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需要通过城市规划落实为铁路、道路专用线以及各类工业用地等。这些在空间上形象地描绘地区或城市社会发展蓝图的职能,是城市规划的最基本职能。通过准确平面图形,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使总量上的或抽象的目标、方针、政策有了具体的形象,为城市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城市规划的职能还体现在将枯燥的数字和抽象的规则、政策变得更为形象、生动,从而起到宣传规划内容的作用。此外,城市规划还是各级政府机构尤其是城市政府实施城市发展政策的有力工具。通过城市规划政府将各个部门的计划与政策具体落实到城市的物质空间中去。

3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做好城市规划基本内容的每一项工作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是科学进行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空间层次、城市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法定城市规划等四个方面。

城市规划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等共同组成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体系,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障与技术手段。当今的城市规划已经完成了从注重物质空间形态的规划转向非物质空间形态规划和物质空间形态规划并重的过程。现实的城市发展与运营就是按照非物质空间规划、物质空间规划及财政计划所展开的,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一定要结合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

城市规划在内容上侧重物质空间的规划且涉及非物质空间的规划,在空间上涵盖城市中的地块、街区、地区等不同的空间范围,并涉及城市群的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国土规划。不同的规划层次之间处于一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规划层次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任何一个层次的规划都是以另一规划层次为前提且为另一规划层次提供反馈的。

落实到物质空间规划上,城市规划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公园绿地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等。土地利用规划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关系密切,其中不但包括规划技术上的普遍规律,而且随着行政管理形式、土地所有制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内容与形式,是城市规划中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内容。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做好土地利用规划极为重要。道路交通规划包括交通规划与道路规划两个主要部分。前者侧重对物品、人员移动规律的预测、分析和观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通常作为交通工程规划;后者则是按照前者预测、分析和观测的结果,为满足物品与人员移动需求在城市空间上作出的统一安排。通过道路交通的规划可使城市社会更加高效、便捷的运转。处于自身所创造的玻璃、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的人工环境中的人类,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会向往着自然环境,因此,大型城市公园、居民区的集中绿地、校园中的绿地等城市绿地规划也是城市规划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城市规划中其他要素相比,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属于工程技术的内容较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以相互借鉴。

简单的说,法定城市规划就是根据法律进行编制并实施的城市规划。在现代的法制社会中,只有具有合法地位的规则才有可能被社会公众接受并遵守。城市规划作为现代城市社会中的一项重要规则,其内容能否得到实施和落实首先取决于其法律地位。因此,科学的城市规划一定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地下建设规划

Abstract: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development affected by geological conditions, technical level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ny other factors, therefore, in a particular urban ar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is limited.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restricted factors of underground space is more, in its development is completed, to do again planning adjustment technology difficulty and investment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rface and the floor space planning and adjustment. And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some of the city's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lack of scientific planning guidance, cannot guarantee that resources of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which severely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city.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current urban undergroun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ome real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measures, in order to offer you correct academic exchange.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及经济的进步,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目光由传统的地表空间、地上空间开发越来越多的转到地下空间的开发。由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是城市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增强城市功能、控制城市用地规模,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城市地下规划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发规划正由传统意义上的小规模、无序性开发转向对于城市整体规划有着举足轻重意义的综合性系统开发。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全面认识我国目前城市地下建设规划现状,正视其中存在的弊端及不足之处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护与开发并重,正确认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有限性

一般而言,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包括了城市地表以下的广阔空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无限。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受制约因素较多,例如:地质条件,已有地下兼职设施、地面建筑设施、技术水平以及城市整体经济水平等。因此,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城市地下资源是有限的,更由于城市地下资源开发的难度及资金投入都远远高于地上开发,因此,城市地下资源开发建设必须着眼长远并在科学的规划指导下有序进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注重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保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我国以往的城市发展建设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往往规模较小、功能相对单一且各自为阵,开发态势上一般以:道路发展、市政管线建设及民用空间为主。传统模式下的城市地下资源开发导致了空间开发的粗放性与无序化,这严重阻碍了地下空间建设开发的进一步发展。而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日益凸显,底线空间开发建设一时间成为各大城市建设的热点,在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的驱使下,城市地下资源开发呈现了遍地开花的态势,难以形成统一的规划指导,长此以往必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的城市地下建设规划中,应当具备大局观及全局意识,将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建设发展保持一个长足的健康态势。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规划建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的发展,对于城市地下规划建设的思考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众所周知,城市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城市的规模、功能性及整体规划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必然会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前瞻性的城市发展指导又将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立足当地实际并着眼长远做到有序、有效、可持续开发。城市地下规划建设是目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城市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正处于初期阶段,一方面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我们队城市地下资源做有效开发,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城市地下资源开发经验及理论基础不足以支撑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的需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目前我国城市地下规划建设存在的一些弊端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体系,使城市地下规划建设以一种健康的态势取得长足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范文第5篇

――

对于荷兰建筑师、新媒体艺术家马克・范德奈特(Mark van der Net)来说,的“群众路线”与他所信奉的设计哲学完全不谋而合。从可以自己亲自动手定制的建筑“隐居小屋” 系列(The Hermit Houses),到线上公共信息平台“开源城市”(Open Sources City)和互动城市探索装置“玩转城市”(Play City),马克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强化设计使用者的参与性和主导性,使他们不再是一个设计的受众和目标群体,而转变为参与其中的设计者,可以说是在设计领域真正实现了“走群众路线,让群众当家作主”的伟大目标。

在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智慧点亮城市”模块中,作为主宾城市嘉宾被邀请的马克将带来《开源城市》(OSCtiy)与《玩转城市》(Play City)两个作品与中国观众见面;同时通过“翻修历史建筑”工作坊,与中国的设计才俊们一起共同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未来城市空间与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全新可能。

作为视觉的数据

在大型城市建造游戏《模拟城市》(Simcity)中,玩家可以扮演一个城市的决策者,掌控城市的综合信息、资源分布与未来发展。如今,这种“市长的权利与视角”似乎已经可以不仅仅停留在虚拟的游戏中。在马克所创立的免费在线平台OSCity(Open Source City)中,每个普通市民都可以分享到城市的信息资源,以市长的视角来审视生活中的真实的城市。

在马克看来,科学技术正在挑战现有文化结构的同时,也深受其影响。OSCity的想法便来源于这样的疑问:“我们如何借助全新的信息技术来改进对于城市空间的认知方式,并在城市规划中创建一条解决复杂空间问题的新路径?网络文化又将如何启发和作用于真实的空间中?”

在OSCtiy的平台上,人们可以通过地图上不同的色块标记,直观地看到荷兰公共空间利益、防海堤坝、文化遗产、空置办公建筑、能源效率等方面的不同现状和历史变革。在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便捷的铁路交通和森林、水源面前,人们如何选择性聚居,这些因素又如何反射到房价之中?在哪些区域生活的人们可以享受到步行、骑行就能到达商圈与学校的愉悦体验?占荷兰办公建筑数量15%的空置办公建筑是否可以用来容纳未来持续增加的城市人口数量?在城镇的变迁中,哪些历史建筑得到了保留或改造,什么人正在使用它?

通过一张张承载着分类信息的GOOGLE地图,这些问题被一一呈现出来。其数据一部分来源于政府机构的开放信息,另一部分则基于大量网站的数据整合。它们所呈现的,是一个新的信息处理方式:在这里,人们不用去阅读复杂的社会学报告或者数据分析表,所有的数据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面前,有助于人们快速得到一个对于城市、国家的宏观认知。与其说OSCity是一个完成了的作品,不如将它看作一个新生事物的开端――它代表了未来空间规划的模式:通过开放的信息平台,让市民集体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毕业于埃茵霍芬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Eindhoven)建筑学专业的马克认为,建筑是一门关于背景的艺术,如果过于注重建筑自身的美感,就会导致问题的出现,而城市规划更是如此。“城市本身只是一个促使那些有价值的事件发生的空间,一份设计精美的城市规划蓝图未必能给城市本身带来利益;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来,才是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趋势。”马克如是说。他的这一见解也可以被视作新一代荷兰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师的共同主张:回归市民的基本需求,创造更大的共同利益。

要理解马克的理念脉络,先要从荷兰的城市规划历史谈起。纵观荷兰的历史便可以发现,荷兰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由人工规划出来的国家,空间组织和城市规划在荷兰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13世纪,有三分之一国土面积低于海平线的荷兰就已经开始了它壮阔的“围海造田”之路,目前荷兰18%的国土面积是靠人工填海构造出来的,寸土寸金的国土面积、超过日本的人口密度和随时可能被海水淹没的危险,也可以充分解释荷兰在城市规划中所体现出来的杰出前瞻性和严苛程度。正如马克所说,“在荷兰实施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需要征得不同党派、政府部门和利益集团的支持――有时候甚至要经历数月的公共讨论。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项目的实施与进程,但同时也提升了荷兰设计师的整体水平。”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二战后的重建工程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荷兰的城市规划能力,为诸多极富创造性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提供了理想的沃土。像中国新央视大楼的设计者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这样“胆大包天”的建筑大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至今为止,荷兰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品质最高的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建筑。然而,城市不是“怪异建筑”和夸张建筑设计师的露天展场,荷兰也早早就出现了对现代主义建筑“空洞乏味、缺乏温情”的指责。无论是否蜚声国际或者名垂青史,市民的喜欢与否才是衡量建筑物品质的最终准则――这一意识才是荷兰城市规划与空间组织领域中最值得尊敬的伟大贡献。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荷兰在城市规划中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荷兰人民有着深刻的“土地所有权应服从社会义务”的意识,这是荷兰另外一个令欧洲其他国家羡慕的优势。马克的设计理念中也顺应了荷兰的这一传统,甚至可以说,OSCity正是想更好地推行这一主张。“在荷兰,多数党派(或者政府官员、普通市民、NGO、商人)都有着对周边社会环境的足够了解与理解,以及影响政策、捍卫自己利益的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极高的民主意义,但是有时也让荷兰看起来像一个大市场(或者战场),而不是一个人们共同居住的国家。OSCity的哲学是让人们意识到共同分享资源的力量。人们应该将共同体的利益视为一个整体,每个人可以从他们贡献利益的地方获得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从整体中攫取和瓜分它。也许,这才更接近民主的本质。”马克如是说。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有许多方式可以视觉化我们生活的城市,而OSCity倾向于对那些复杂的问题作出最简单化的呈现,并希望受众通过自己对于信息的验证与认知,最终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所以,OSCtiy的界面非常简单,对于数据的处理也只是粗略的。但它所关注的问题,例如能源利用效率、文化遗产和公共空间利益,却是荷兰或者欧洲语境下最为凸显和尖锐的。

例如荷兰空置办公建筑、废弃工厂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历史建筑的翻新和重新利用也一度成为城市规划中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荷兰大城市都制定了或多或少的大型城市重构项目计划,但至今荷兰仍拥有15%的闲置办公建筑,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这些闲置的办公建筑一般是在高速公路旁建立的特定大型政府或企业建筑,相较于市中心那些交通、设施便利的办公建筑,较难为其他中小型企业二次利用。如何应对这一状况?OSCity展示了分别对其进行价格优势竞争(使其价格远低于普通办公建筑)、或进行住宅改造的可能性。针对于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样的问题也很可能会在未来10年的中国出现,马克也将在此次北京设计周的工作坊中与中国设计师就荷兰的经验与挫折进行讨论和分享。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成熟和受众的增多,线上平台OSCtiy正着重在向提升信息的精确性和实用性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实用工具将陆续推出,这也意味着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应用。OSCtiy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野心,是建立一个涉及到空间组织以及城市规划中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公共互动平台,助力从网络城市(Network City)到城市网络(City Network)的转变。特别是在发起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调研和考察项目方面,马克希望OSCtiy可以贡献出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