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营销服务行业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家提出部分高校向应用型本院校转型,高校转型的基础是专业转型。本文作者通过西安sy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转型建设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实践参考依据,将有助于开拓应用本科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转型思路,增强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对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用型人才为基本任务的高等教育培养方式,学生在校时要获得必要职业训练,毕业后主要走向公司、企业,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1)。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普通本科院校向科学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2014-2020年)(试行)》,其中明确了转型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主要任务。结合高校转型试点工作的需要,依据西安sy学院转型的整体进展,市场营销专业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开展相关的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并获得课一定的效果与体会,具体探索与实践如文中所述。
一、开展“三方位”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强调以产业链为背景开展本科专业的建设与教学,西安sy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隶属于学校商学院,专业产业背景紧跟商学院确定的“大商科”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发展整体背景下开展相应的企业、学生家长、主要竞争者的相关调研,通过相关调研整理如下:
(一)西部经济带建设相关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特点描述
《2014年第四季度全国部分省市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及分析报告》,从职位需求情况来看,市场营销、公关、销售类职位全年高居第一位,所占比例为22.13%,高出排名第二其它职位14%,环比上升0.3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2)。通过走访西部经济带建设相关企业,笔者对该类企业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呈现以下在以下几点:一是人才需求量大,二是人才专业营销知识专一,三是需要人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并形成无缝对接模式。
(二)学生及家长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特点描述
在2014年7月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研讨会上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副主任委员田志龙教授指出,通过他们对市场营销专业近几年生源入学分数以及学生数量的研究,发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数量和分数普遍走低。市场营销专业在各类学校的经管类专业报考学生数量连年下滑,分数逐年下降。
(三)西安sy学院对市场营销专业转型的态度及相关支持
市场营销专业是西安sy学院为数不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校重视该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在转型试点中学校也将该专业作为转型的重点专业之一。市场营销专业转型在其隶属二级分院下围绕“大商科”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开展专业转型。学校每年给予教师、实验室、社会实践等相关产教研融经费支持,所有支持与转型经费与项目对接,采用项目负责人制。通过三方位的调查,市场营销专业在转型中明确了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存在的问题,找到了专业转型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二、基于人才培养定位开展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1.厘清市场营销专业转型建设思路
西安sy学院成立由生产第一线校外专家和教学第一线的校内专家组成的大商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三方位的调研分析结果,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的人才目标整体方向,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体系。推“双参与工程”,校企联姻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等教学活动,重视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校内、校外实训、产教学研融合逐步进行、环环相扣,从而完成四个教学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阶梯式提升。
2.拟定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和重新搭建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构架,课程分工明确
根据调查结果对营销人员职业能力的分解,设置对应的课程学时比例,适应转型需要。转型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全部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明确具体课程的责任,划定课程的学时比重,结合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的行业特点将一些专业课程知识融入到课程大纲。
3.产教学研融合提升人才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培养
产教学研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得以培养和锻炼(3)。通过理论知识教学体系与产教学研融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出适应我国当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营销高级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3.1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利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
以往通过课堂学生学习了市场营销相关知识,但没有真正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现实技能,转型中就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景,从真实的营销事件切入,利用课堂教学通过系统的营销能力专项训练,到入职前的毕业实习,形成系统、完善、全面的市场营销能力转换体系对应的课程内容,引入企业导师开展课堂教学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换。
3.2成立校内企业营销策划研究所,实现了产教学研融合
以教师为主导,推动学生和企业的市场联系,成立企业营销策划机构,为西部经济带建设对应行业企业提供营销活动服务。整合教、科研力量,逐步培育有一定影响力的营销策划教师和学生结合研究队伍,将教学、教师、科研、学生、岗位、实践等构建成有机的整体,条件成熟可注册正式的公司,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在创造利益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多方受益。目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基于营销管理理论完成了西安sy学院“家长问卷调查”和“2015级新生问卷调查工作”并完成了首届西安sy学院简历大赛的组织和策划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营销调查、组织、策划能力,实现了产教学研初步融合。
3.3建设多功能、开放性的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将实验室建成为一个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外实践、教改研究及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平台;将情景模拟、学生实作、网络训练融为一体、虚拟和实体相结合、通过企业化的运作、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现实性的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学生通过这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平台、将掌握的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消费者行为学、商品流通学、等专业理论、训练综合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4深入服务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实现产学融合
结合专业培养服务行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建设中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指导和组织管理下专门到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的行业企业中业务岗位上直接参加有关业务活动,培养并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推销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锻炼学的心理素质与团队意识,促使学生真正成为会推销的应用型营销人才,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营销活动等,突出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谈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获取一定的营销阅历和实践经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并实现产学融合。
3.5校企联手“以赛促学,以赛促能力提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完成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市场营销专业开展校内实训与技能大赛链接,一体化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联合西部经济带建设企业开展“推销大赛”,现实的推销校企合作企业的产品、制定推销方案,以学生的实际推销结果考量学生的推销能力,拉近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学生在入职前更好的了解了行业的营销专业知识,也具备了相应的产业知识,实现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三、结束语:
总之,市场营销专业向应用型转型是一个阶段性、阶梯式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对西安sy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转型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的总结,希望能为更多的专业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并不断的探索实践的结果修订和提高专业建设。
作者:马晓燕 张静 朱荣花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参考文献:
[1]《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改革探索——基于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李静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关键词:中职 汽修 职业生涯 教育 对策
我国汽车工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量1800万台,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但汽车维修业起步晚、起点低,管理薄弱,行业现状不容乐观,汽车维修业滞后,严重制约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根据富阳市车管所公布信息,到2012年10月31日,富阳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达145160辆,仅2012年10个月就同比增加了13744辆。富阳市汽车销量屡创新高,保有量迅速增加,极大地推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据调查,目前本市汽修行业技术人员75%为外来人员,外来人员回归故里,汽修从业人员捉襟见肘,十分不稳定,这些问题制约了本市汽修行业的发展。
2008年以来,学校汽修专业先后成功创建成为杭州市示范专业、浙江省示范专业和浙江省级实训基地,汽修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毕业生逐年增加。但是,汽修专业毕业生在择业与就业时,常常不知所措,很多学生不知道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认清自己。究其原因,是与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系。
一、中职汽修专业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项教育活动。
1.汽修毕业生就业现状
汽修人才成长周期长,3~5年才成长为一名中级工,这使得汽修专业学生就业前几年待遇不高,部分家长、学生存在偏见。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巩固率不高,导致录取分数线全校最低。学校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01级汽修31名毕业生仅有8名从事汽修行业,巩固率为26%。06级汽修35名毕业生仅有12名从事汽修及相关行业,巩固率为34%,但顶岗实习期,专业对口率均达到90%以上。解决就业对口率和巩固程度不高问题关键是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指导。
2.汽修专业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1)当下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北仑职高老师对高一年级不同专业10个班,进行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以下问题:
一是职业生涯规划脱离自身实际,看重社会地位。职业生涯规划选择最多的是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公司白领。中职生对从事技工、营销员、叉车工等工种选择较少。
二是职业生涯规划脱离专业,有一定盲目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专业出发考虑的占78%,22%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不吻合。
三是职业生涯规划强调经济收入,忽略社会需求。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是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晋升机会,对社会需求和社会贡献考虑不多。
四是职业生涯规划急于求成,期望值过高。学生希望25岁前成功的占10%,11%的同学希望45岁后成功。
(2)职业生涯教育组织与制度不健全。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教务处、就业办、班主任、德育教研组具体负责。教务处负责招生和职业指导课管理,就业处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招聘面试。德育教研组负责职业指导教学,理论多,实践少。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多行双轨”,教务处、就业办、班主任、职业指导课教师、心理辅导室均有职业指导功能,开展各自活动,没有统一计划与安排,缺乏统一领导与管理。
(3)教育内容单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包括专业选择、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职业决策能力培养等内容。目前,大部分职校只注重就业信息、求职技巧与职业道德,教学时间集中在高二下半学期、高三上半学期。
(4)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一部分是政治理论课教师,一部分是从专业或课程调整闲置教师,专业训练的几乎没有。职业指导课绩效缺乏考评,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师除教材,很少实践,对企业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工艺、新规范,知之甚少。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1.建立健全职业指导组织,构建科学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体系
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教务处、就业办、班主任、德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各部门“孤军奋战”。为了确保各部门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学校指派专门的教学副校长主管,设立职业指导管理委员会,起到管理和协调作用。2012年学校在教务处下面设立了创新创业办公室,专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学校也成功地申报了省级创新创业基地,成为省教育厅创新创业理事学校。
职业指导部门由职业指导教师组成。企业、行业和劳动部门组成兼职指导团队。学校参与实施省“六项行动计划”,培训出8名职业指导师,逐步确立学校职业指导原则、内容与方法,与社会、企业、劳动局、职介所沟通,普及职业指导知识,与社会联合开展职业指导活动。对所有学生实施指导,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和咨询。
教务部门、学生部门配合职业指导部门起辅助作用。各部门服从职业指导管理委员会,上下级协调、部门间合作,有序管理、明确分工。创业创新办负责高一创新创业教学、技能大赛、创造发明、专利申请、文明风采的《创业计划书》和学校创新创业工作。
在中职学校,有必要制定职业指导人员任职资格标准,进行职业指导人员培养和培训,具体做法是:一要鼓励在职职业指导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重要标准;二要聘用企业人事专员、职业指导人士或持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人员到中职学校任教;三要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充实职业指导人员队伍。
2.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学校汽修专业升学班和就业班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书写作,分析自我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制定自我发展措施,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评选优秀设计书,全校公开展示。第二学期,学校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让学生学习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了解礼仪基本要求,理解礼仪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汽修班职高班还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由专职教师授课,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二年级,学校教育学生认识专业、热爱专业,完善知识结构,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对学业“查漏补缺”,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修正行为习惯,指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立成才目标,着重学生职业兴趣培养、职业个性策划、职业价值观确立,帮助寻找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学校给学生职业心理测试和职业生涯心理训练,帮助达到了解自我,确立目标目的。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汽修专业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高三年级,学校重点开展就业指导和顶岗实习活动,利用情景模拟面试,训练面试求职技巧、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进行心理教育,帮助毕业生适应社会新角色。
3.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职业定向。具体说,包括了解职业的社会需求量、职业竞争系数和职业发展趋势。职业社会需求量是指一定时期的职业需求总量。汽修企业管理岗位的社会威望相对较高,需求量很少,而钣金、喷涂技术性强工种多数人不看好,却有发展前途,需求量较大。因此,加强对社会职业需求分析和预测,了解社会岗位需求极其重要。
(2)依据专业选择进行职业定位。开展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包括专业设置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前景,专业就业需求情况、个人对职业适应性评估等。
(3)结合自身兴趣、性格选择职业类型。如果一个人对从事职业不感兴趣,工作中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有兴趣,他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学生在考虑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时,要尽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作为发展方向。性格对职业发展也有影响,不同的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不同的职业性格。让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做接待、售后和开拓市场工作,让“资料型”学生做技术工作,才能发挥其性格优势。
(4)详细分解目标,制订可操作的短期目标。制定近期目标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标要具体、明确。不仅要写明需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状态,还要列出可操作的保证措施;二是目标要可及。目标不必太高,要稍加努力就能达到;三是目标要切合实际,符合个人性格、兴趣和特长。四是目标可评估。有明确时间及标准,便于检查、评估。
4.开展创业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实施创业教育
学校自2009年开始进行省级立项课题《创业视角下的中职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从创业教育的视角审视了中职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目前学校校企合作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联姻、走进企业、请进学校――HR“经理人”俱乐部。HR经理人俱乐部是由职工培训中心与市100家经理人成立的俱乐部,是学校与企业互通的平台。校企联姻实现了校企互动,走进企业,请进学校,强化了创业意识,企业和企业家进行创业教育,学校输送优秀员工,实现就业和创业。
(2)校企融合、理实一体、岗位轮训――“企业化”实训基地。汽修专业现有“企业化”实训基地有小拇指喷涂实训中心、未来汽贸实训中心、民权驾校实训中心和康桥钣喷实训中心。这种模式实现与企业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保障机制是专业建设委员会,基地、场地建设、设备采购安装、生产任务确定、人才培养计划与考核、学生就业、创业由校企协商确定。
(3)引企入校、企中建校、岗前培训、门店实践――“小拇指”汽修喷涂班、康桥汽车钣喷班。企业将生产线整体复制在学校的生产基地,通过现场企业环境来为学校师资和学生进行实操教学,这是许多校企合作项目普遍做法。将企业门店引进学校,很好地实现了技能教学,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将企业创业文化和课程引进了学校,增强了创业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培养了创业型人才。通过门店实践,零距离、全方位对接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相对于一般企业顶岗实习不同,门店实践对实习学生专业技能,社会活动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等)是很好的锻炼。
(4)校企联动、勤工俭学、模拟公司――中职生创业园。校企联动、勤工俭学、模拟公司是在创业园中工学结合的勤工俭学活动、创业设计活动和创业活动。其保障机制是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行业与企业参与,学校为主导,共同实施勤工俭学、模拟公司等活动,并最终实现就业创业。
该模式由汽修行业为学校制定产品生产和服务标准,学生在创业园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生产制作汽修产品,提供汽车美容护理服务。同时,学校引进国际劳工组织成熟课程SYB(创办你的企业)对学生进行专门化培训,学生结合课程创办模拟公司,设计创业计划书,企业家参与评比活动,使学生掌握创业的方法。
5.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系列活动
(1)定期举行汽修专业专题报告会。为了做好专业思想教育,专业部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和专业能手作报告。如邀请富阳市汽修协会秘书王佳做汽修行业发展和就业形势报告。邀请富阳市平安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富阳比亚迪4S店总经理李军峰,富阳市明坤汽修总经理羊明坤做创业报告。邀请富阳市丰田4S店市场销售部经理阮淦做汽车销售形势报告。邀请学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富阳东风本田4S店维修车间主任章奇杰,维修班长倪金钧等回校做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这些报告让学生了解了富阳市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对汽车服务行业的热爱,同时树立了一个个鲜活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为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提供生动的范例,使学生受益匪浅。
(2)开展技能大赛和创新作品评选。学校自2008年以来,每年五月举办一次汽修“自我挑战杯”技能大赛。内容涵盖了发动机拆装、发动机故障排除、汽车底盘拆装和汽车二级维护等。另外,学校每年组织汽修专业学生参加富阳市和杭州市的技能大赛。汽修专业部每年还举行由“平安汽贸”赞助的滚轮胎比赛。在技能竞赛中学生获奖,不仅提升了学生汽修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求职就业提供了资本,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实习生就业指导工作。汽修专业实习生在实习前,由学校社会服务处开展实习就业培训和指导,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劳动法、合同法、就业形势的分析、求职技巧、求职心理和求职自荐书撰写等,这样帮助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换。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加强实习生管理,促进专业对口率,提高就业巩固率。
(4)以“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学校利用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举行本校“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我爱我的专业”“诚信在我身边”“创业之星”征文活动、职业生活摄影等。竞赛活动由学校职业指导委员会发通知,全校总动员,由校级领导统筹协调。德育教师负责职业生涯设计方法辅导,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活动,学生走访优秀毕业生。语文教师结合文化课教学辅导职业生涯设计写作,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能力训练介绍岗位对从业人员要求。计算机教师辅导学生收集资料,制订设计规划。
(5)开展职业素养实践周活动。职业素养实践周活动是学校依据职业人培养目标而开展的一项活动。全校所有班级排好值勤顺序,一周一个班级负责全校的卫生、纪律、安全、礼仪接待工作。所有值勤的学生戴上小红帽,穿上校服,挂上校卡,一天2次排队集合,由带队教师分配工作,采用企业规范化管理方法,开展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在职业素养实践周里,学生参观一个企业,写好一封求职自荐书,做好一周卫生,负责一周自主管理,上好四节职业课程即礼仪培训课、就业指导课、职业道德课和企业文化课。职业实践周活动按照企业考勤、考绩执行,为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进行了铺垫。
(6)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2008年,专业部组建了汽车维护与保养志愿者服务队,利用第二课堂和业余时间,在校内开展汽车维护与保养服务。活动内容包括洗车、发动机检查、底盘检查、测胎压和充气等。在校外,学生到富阳市各初中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洗车和抛光打蜡活动,深受顾客和社会好评。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富阳市优秀志愿者服务队”。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生;就业形势
作者简介:李秀芳(1978-),女,福建漳州人,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福建 厦门 361024)陈自力(1965-),男,湖南长沙人,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福建 厦门 361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厦门理工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G201027)、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项目编号:JA12259)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200-03
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置的一个专业。[1]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2]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尚处于不饱和状态,[3]据预测,未来的需求是2015年为773.79万人,2020年应为1021.64万人。[4]
在对工程管理专业人员数量急剧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其质量的要求,国内学者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5-9]本文以教改项目为依托,从2010年开始设置调研:在校生的就业意向调查、跟踪,对往届毕业生的现状和需求调研,对省内用人单位需求调研。以辅助学生更加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以提高就业技能,同时也可以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修整和教学改革的一个参考依据。
一、毕业生就业相关调研
1.一次就业率
工程管理专业2003级至2008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图1所示。调研数据显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前就签好就业协议的比例均在92%之上,这一比例高于麦可思调查研究的最高值90.4%”,[10]说明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
图1 各年级的一次就业率统计图
2.毕业生的就业区域
连续六届的毕业生就业区域总体分布如图2所示。从图2可见,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厦门市,有将近九成的毕业生都在福建省内沿海工作,仅有15%的毕业生就业于省外。这一现象主要与厦门理工学院“服务海西”的办学定位有直接的关系,也与厦门理工学院在福建省内,尤其是厦门市工程服务行业立下的良好口碑有一定的关系。
图2 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总体分布百分比图
3.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情况
连续六届的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如图3所示。从调查的情况看,截止到2013年2月,历届毕业生中有87%的人从事对口的土木类工作,8%的学生考研成功继续深造,还有5%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转行做了其他工作。87%的专业对口比例在厦门理工学院的众多专业中名列前茅,亦高于麦可思的全国调研数据。[10]
图3 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表
4.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对专业对口就业人群做了进一步详细调研,结果如图4所示。主要的就业领域分别是造价咨询、现场施工管理、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策划营销及其他相关行业。前四者所占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7%、24%、13%和8%。在占总统计样本10%的“其他相关”分项中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设计、土建主管部门公务员、土建相关事业单位和其他所占份额相当,招考的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仅占其中的1%。另外,厦门理工学院在2008级工程管理专业中设置一个造价方向,学习重点和就业情况就有了明显的倾斜,大三时的就业意向统计有42%的学生计划往造价方向发展,毕业当年40%的学生直接从事造价咨询行业。
图4 对口就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分布图
5.就业中所用到的知识来源分布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土木类专业,对于专业技能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强,通过调研分析,毕业学生在工作中用到的知识来源如图5所示。通过实践渠道获取工作中所用到的比例高达81.6%,其次是比例为55%的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所获得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对有限的课堂授课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也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选择该项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是42%,其次是工作期间单位的针对性培训,所占的比例为38%。同时,从后续的跟踪和访谈中了解到专业基础部分知识扎实与否对学生工作后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图5 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获取途径分析图
二、用人单位的调研
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监理、咨询、房地产等行业,样本涉及省内外,省内以毕业生主要分布的厦门市企业为主,涵盖了省内其他区域,并辐射到国内其他省份,厦门市、省内和省外的样本个数比例分别为57%、29%和14%。
1.企业对学生的评价
通过对合作单位、实习基地和友好企业的面谈、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等方式收集用人单位对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表现得到了较好肯定:接近90%的良好评价率,15%的优秀和7%的合格比例。
2.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宏观需求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执业能力、吃苦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稳定性,调研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道德品质以74%的高比例排在第一位。道德品质即人品,职业技能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进行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土木及相关行业作为基础学科,其工作性质相对比较艰苦,因此吃苦精神以65%的比例排在用人单位对员工素质要求的第三位。因为土建行业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两项分布以68%和59%的比例排于第二、第四位。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减少培养新人的成本,企业急需岗位胜任性高的人才,因此稳定性成为企业关注的素质之一。工程项目由于时间的紧迫性,需要协同工作,良好的团队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3.企业对各类证书的青睐度
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和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占了青睐榜的前两位,在前五届的全国算量大赛中厦门理工学院获奖选手的业务能力得到了业界认可,尤其是三年连续蝉联全国总冠军和若干一等奖获奖选手在工作岗位的表现更加肯定了这一点,后续在国赛中获奖的选手可以在厦门市五家共建单位中获得免试用期直接录用资格,因此目前该项是最为有利的录用条件。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企业来说除了是应聘者实际的能力证明外,还有增强企业硬件的作用,也是有利的条件之一。此外,软件的操作在统计数据中居于第三位,源于涉外工程的增加,企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图7 企业对各类证书的青睐度
4.就业学生的稳定性情况
从图8中可知,在就业的一年半左右跳槽人数比例经历一个小高峰达到12.3%,跳槽时间与考证有极大的关系,有着一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已经获得证书再到就业市场可以谋取更好的发展机会,或是因为经过一年的实践工作调整个人的就业发展方向。5年是另一个高峰,达15.1%。根据笔者追踪调查发现,其中有一大部分学生由于工作能力较强而被猎头挖到了更好的岗位。调研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第1~2年间跳槽的学生中90%以上的人会有第二甚至第三次跳槽经历,而在四年以上才跳槽的毕业生则相对稳定。跳槽的主要原因统计:期待和实际不对等、谋求更好的待遇岗位或更高的职位。
图8 就业中跳槽时间和比例情况统计
三、大学生应注重培养的各种能力
结合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样本调研发现,工程管理专业在校生应该着重培养的素质如图9所示。
图9 大学生应注意培养的能力
从用人单位对招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有88%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用人单位迫切希望毕业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和工程实践吻合度较高的实训,以减少到岗后企业培训的人力、物力成本。其次是比例为74%的专业基础素质,专业基础能力是应聘者后续强劲发展的有力支撑,在随后的进一步提升中有很大的影响。软件的应用能力在初入职时较为看重,后续的要求反而弱化了一些。而自学能力以72%的比例位于第三。在工作以中,对于行业的政策变化、技术更新和市场变更,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和创新。
详细区分后发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也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等级而异。企业关心的问题是人才的流失率、岗位胜任性、人才的进取心及其从属性。
四、结语
通过对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一系列调研,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通过追踪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连续六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显示,各届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高达92%以上,九成以上的学生就业于以厦门为主的福建沿海地区,87%的毕业生就业于对口的土木类工作,集中在造价、施工、监理和房地产等领域。用人单位对厦门理工学院学生良好和优秀的评价率达到九成以上。
其次,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为:通过工程实践、在校期间的课堂授课吸收、在校期间的课外兴趣活动获得和工作期间单位的针对性培训中培养。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在专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软件操作类证书的关注度较高,这三者都直接反应了应聘者对专业的精力倾注度和实际执业能力的重视程度。反过来,由于用人单位的这一关注,学生跳槽的第一个小高峰也和证书的获取时间有一定关系。
最后,综合岗位需求,应注重培养学生在道德品质、实践经验、专业基础、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尹贻林,严玲,孙春玲.世界工程造价学科教育发展报告[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汪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优势[J].安徽建筑,2011,(2).
[4]曹露春,张志军,殷惠光.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人才预测与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5).
[5]赵秀云,张淑霞.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与专业定位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6]刘卫星,屈成忠,冯丽杰.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12).
[7]李茜,康志华.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技信息,2010,2(23).
[8]蒋桂梅.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的几点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