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人才梯队建设

培养人才梯队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人才梯队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人才梯队建设

培养人才梯队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康社会;体育人才;需求;培养对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要与建设小康社会相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发展体育事业必须依靠强大的体育人才作支撑,高等体育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的基地,在促进社会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高等体育院系应细致地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趋势,力求在对小康社会体育人才需求做出更为全面判断基础上,提出科学的体育人才培养对策和方案。

一 我国体育院系人才培养的现状

1 体育人才专业设置面窄,缺乏新兴专业。目前,我国体育院系开设的专业大致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管理学和社会体育学等专业。根据作者的文献资料调查,我国体育院系所开设的专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体育专业设置面窄,始终不能与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同步,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不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导致相当多的体育人才不能顺利就业,缺乏必要的竞争能力。而新开设的专业又跟不上市场步伐,导致新专业不新,新兴专业难以出现,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影响到社会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不高。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普通中学一直从事体育训练的学生、基层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和专业运动员等。由于体育训练比赛占用时间以及对文化学习不重视等因素,使得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进入高校后他们大多注重体育专业技术的学习,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受到只要体育专业好不怕找不着工作的思想影响,大多数学生以重体育轻文化的态度在学习。当前,多数体育院系所开设的课程相对较窄,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学科的开设比较齐全,而像体育社会学、体育欣赏、体育管理学等课程的开设则为有名无实,得不到实际上的重视。这种重技术轻文化的观念,严重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很难适应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求。

3 体育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太具体,培养模式单一。据作者文献查看,发达国家多数体育院系对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沿着综合化、超前化和交叉化等形式进行的,是较适合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要。而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比较清晰,培养目标明确,多重学科交叉的专业不多,没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体育人才的培养,培养的体育人才总体上综合素质不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较差,严重影响到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现阶段,虽然大多数体育院校正根据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对体育人才的需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成的培养目标作出一定的调整,但培养方式仍为典型的“专才”特点,与现时社会实际需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体育人才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偏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要。

4 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其结果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应取决于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大部分教师是由过去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其知识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并且大部分教师对现状比较满足,没有危机感,缺乏继续学习,继续提高的意识,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认识不足。因此,由这样一支队伍来实施人才培养,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这表明,高校体育院系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必须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可以采用“走出去学习,请专家教授进来讲课”的办法,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争取为教师提供定期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知识面和业务水平。教师也要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极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手段等;同时积极从事体育科研工作,使科研与教学有效的结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趋势

1 体育人才的素质、层次要求更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对高素质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应逐步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大量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状况更加重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对综合素质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高的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将逐步增加。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思想的确立,给体育专业人才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未来体育人才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主要的还在于对质量要求的提高,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要。

2 体育人才的专业门类将扩大。“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我国体育事业将全面与国际接轨,体育的现代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体育事业的规模籽扩大。”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我国体育的发展,体育人才的专业门类将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分化并扩大,除要培养体育教育人才、体育教练人才、社会体育人才外,还要培养包括体育管理人才、体育科技人才、体育康复人才和体育裁判人才等,以满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3 体育人才的需求适度增加。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开始重视身体健康状况,重视教育,高中以上入学率将提高,中等教育规模将不断扩大。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学校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对体育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近年来,我国人民的收入在不断增加,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前的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转变,参与体育消费的人群会越来越多,体育将被人们高度重视,社会体育和体育健身、娱乐业将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全民健身体系更加健全,社区体育组织更加普及,家庭体育活动更加广泛,体育人口将逐年增加,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体育人才需求将适度增加。

三 体育人才培养的对策

1 强化社会本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是体育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体育专业设置要考虑入学需求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两方面因素,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解决目前有些体育专业人才“过剩”,而有些体育专业人才又“短缺”这一结构性矛盾。体育院校系要明确角色定位,应对社会需求体育人才的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然后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同时在专业设置上有所偏重,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使所设置的专业适合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2 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造就复合型创新人才。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体育人才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承担的社会工作,将远远超出其传统的职业范畴;因此,体育院系在对体育人才培养时要具有长远的计划,把培养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并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放在首位,提高体育人才对社会的适应性和实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要。

3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化教育系统逐步形成和完善,将使未来人才培养也将由“刚性”变成为“柔性”的生产过程,从而使人才培养体制从强调标准化的共性教育,向着个性化培养发展。体育院系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制定科学的体育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教学计划,努力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现行陈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改革,课程中相应增加反映现代科技进步及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知识,注重基础教学,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

培养人才梯队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高职院校建设与改革的着力点,在经管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建设中,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内建立现代商务实训中心(以下称“超市”),为经管类学生提供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超市建设的集中模式

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相关文件提出了关于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加强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取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总的说来,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引企入校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院校提供实训场所,企业投入设备,形成经济实体,自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这种引企入校的经营模式,能够较好地让学生直观体会真实的经营模式,但是也存在弊端,那就是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一旦掌握后就会以单纯的盈利为目的,过度偏重于经营和生产,忽视了其实习实训的初衷,实训效果难以达到。

(二)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院校提供场地,校企共同出资建设实训场地,企业技术师傅发挥实践实战优势,学院专业教师发挥理论指导优势,共同经营与管理,其优点是使得管理更加社会化、企业化和制度化,责权分明既方便管理又有利于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机会;其缺点是需要考虑企业的利益,生产性实训的开展相对没有那么灵活。

(三)独立自主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院独立出资,生产、管理和销售由学院自主安排,其优点是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学院的教学进程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有计划的合理安排,其缺点是由于校内专业教师对经营管理缺乏实战经验,且由于学院师资配备往往不足,一两名专业教师难以单独完成整个实训环节的专业授课,且经营成本风险较大。

(四)行业或政府资助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行业、政府出资,学校负责管理,其优点是学院有充裕的资金投入,能够有效推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其缺点是由于责权不明造成资源浪费。

二、学院超市建设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商务实训中心(超市)始建于2006年,至今已有8年,为学院经管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在经管类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但是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一)学院配备的师资力量单薄。长期以来,学院超市的初衷是为经管类学生提供校内实训平台,根据学院的教学进程安排,经管类学生共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营销与策划专业、会计与统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等5个专业,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来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其内容包括预算、询价、洽谈、进货、上货、理货、仓储、物流、营销、收银、防损、盘点、结算等环节,若完全讲解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周60个课时,更不用说让学生完全掌握并学以致用了。

(二)教师难以完成众多的经管类专业知识的讲授。目前学院仅仅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及一名实训师傅,且专业教师和实训师傅是毫无企业工作经验的,对超市的预算、询价、洽谈、进货、上货、理货、仓储、物流、营销、收银、防损、盘点、结算等环节的专业知识难以深入掌握,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难以达到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与实训的脱节。由于学院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独立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超市的运营必须以实习实训的教学为中心,出于经营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考虑,许多实训环节,如下单、预算、询价、采购等不得不流于形式,形成了象征性地走过场,教学理论难于在实训中体现出来,致使教学理论与实践实训相脱节。

三、建设现代商务实训中心的对策

(一)学院政策的支持。学院将超市自主经营和管理权利下放给系部,系部根据各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紧紧抓住现代生产劳动过程和现代学校教育过程的联接点,面向市场,依据工作过程,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努力培养和输送“适销对路”高质量人才。

(二)选择合适企业,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经管类专业只有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是符合一线生产、服务与管理需要,才符合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学院超市作为工学结合的企业角色扮演者,需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尽可能多地提供实习实训岗位,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现代商务实训中心完全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并按照企业的经营模式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岗位:包括经理、主管、财务、市场导购员、仓库管理员、物流配送员、市场销售员、市场调研员等等。

(三)以专业群为“单元”进行资源整合,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在专业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制定、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专业建设发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性的特点,因此,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整合各个经管类的专业,形成具有某一共性的专业群,合理安排不同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如会计专业的教师既可以对会计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讲授财务管理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可以对市场营销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商务与谈判技巧的课程,如此一来,既提高实习实训基地的运转效率,也提高实习实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保证了生产性实训的效果。

(四)现代商务实训中心在实习人员的管理上实行“三阶员工制”。即员工分三类:一是试用实习员工,以课堂学习为主,课余到超市上班;二是正式实习员工,兼顾课堂学习和超市实践,三是是实习管理员工,全天8小时工作,他们主要来自毕业班,相当于毕业前的“专职实习”。学生经过这种“三阶员工制”的学习实践,能够有目的、有阶段性的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术能力,并且兼顾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五)现代商务实训中心坚持传帮带的实习方式,即实习管理员工带正式实习员工,正式实习员工带试用实习员工,三阶员工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并请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这些手段,保证了超市内人员的连续性,也保证了超市的正常运行,使学生能在实习基地内迅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学生提早进行角色转化。

参考文献

[1] 石令明.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重要特色――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 冯雪萍.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8(5).

[3] 朱 智.高职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3).

[4] 张鸿雁.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09,(2).

培养人才梯队建设范文第3篇

我院是一所具有60年院龄的二级甲等医院,目前有职工380人,其中专业技术占80%,专业技术人员是医院发展的主要力量。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命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培养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人才的梯队的建设是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主要保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

1 根据医院总体发展需求长期规划人才队伍建设

1.1 逐年从医学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给各学科增添新鲜血液,形成年龄、学识、技术多方面的人才层次,,逐步形成良性的梯队。

1.2 中青年人才的选拔,为保证学科可持续发展,各专业学科中的30―40岁的中青年正是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的黄金时段。医院统一考核,建立人才库,有计划的合理培养,匹配到各专业学科,再从技术能力,管理才华等多方面打造,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科接班人和带头人。首先要求这些骨干力量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识,在学科内勇于创新和充分的想象力。其次要具备上乘的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亲和力、凝聚力、准确的判断力和与人协作能力,让他们具有带领团队的潜能,营造良好医患关系和同事关系的和谐使者心态。再者还需要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事业心,与此同时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工作严谨且勤奋敬业,培养他们具有终身追求先进技术的恒心。

2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注重人才培养方法

2.1 要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队伍,需要做到基础教育经常化,在职教育系统化,实行培养人才多样化。

2.1.1 培养方案设置要有加大投入来保证,培养人才是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这个系统工程的实施和完成需要离不开加大智力投资的财力保证,更需要起决定性作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自身努力。

2.1.2 还得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派出去请进来等方法,近年来我院派出去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还利用各种学术交流会议,研讨会,不仅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也提升了各级技术干部管理能力。请进来的方法在我院也有明显成效,近几年我院先后与多家三级医院合作,引进骨科专家来院当业务院长,培养了一批骨科骨干,还完成了几项科研成果;财务专家来院担任副院长分管财务和行政院长,带出一批财务及管理人才;与安徽省神经病学研究所合作,常年派专家来院座诊、讲课、查房、调研。实践证明,多学科的专家来院指导临床工作,开学术会议,使我院学科发展突飞猛进。

2.2 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人才:继续教育是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业务技术和新方法的主要途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有较深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学科知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需要强抓三基的技能培训,还鼓励专业人员进行学历提高教育

2.3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在社会强调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大环境下,人才的成长既需要他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客观环境的配合,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还要在临床科研、后勤医院文化、学术氛围的软件保证,给优秀人才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条件和比较优裕的生活环境,让优秀人才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条件下大量涌现,为人才培养建立绿色通道,破除论资排辈,让品质优秀的中青年人才走上合适的岗位。

3 政策倾斜注重多方面培养人才

3.1 在使用中培养,为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中青年人才能力,医院将一些有才华,积极肯干的医疗骨干选拔到科室负责人的岗位上.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大胆提拔推荐到相应的业务领导岗位上任职,并在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学术交流进修专业等方面给予侧重,为培养业务骨干创造条件,尽力提供平台促进人才成长,在科教研项目申请、成果申报、设备购置、职称评聘和外出培训等方面优先安排考虑.使他们能在其位,尽其职,扬其长,创其业,更好的发挥其才智,创造财富.

3.2 坚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重:医院管理也是一门科学,在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把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纳入医院人才培养的的规划中,搞好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具有较高素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和现代管理, 以医院进行科学管理,是促进医院发展的又一保障.

3.3 培养人才的科教研多重能力:医院是以医疗为主体,但是选拔优秀人才时,不能只重视医疗,还应反教学和科研纳入重要系列,科研与临床是医院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只重视临床不注重科研的医生只能是民间医生方式的医药工匠,而不能跟踪医药科学是新月异的步伐,更无法丫在医药科学的制高点[1],医院的科教研水平应是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应处于正相关系[2],实施科教研兴院可以推动医院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提高 医院诊疗水平,提高医院管理能力,促进医院内涵发展,从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加快医院良性发展.

总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是医院求生存谋发展的“源头活水”,医院的生气活力关键是要培养人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也是医院增强竞争优势和实力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史俏蓉,吕玉波,黄慧玲等,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医院品牌的策略,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44

培养人才梯队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专业技术人才; 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64-01

在医疗卫生体制深化改革的今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成为城镇居民健康保健的一级机构,发挥着基本医疗、预计、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大功能。社区卫生工作的模式虽然有了跨越式发展,却面临着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和高级人才流动日趋活跃的现状,人才队伍建设环节质量的管理还很浅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如何培训并留住人才,是摆在社区卫生管理者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人才队伍稳定建设,对基层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没有理论体系的指导,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很难达成可信、和谐、长远的劳动关系。我们倡导建立健全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人才长远规划、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激励制度。倡导“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让单位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形成安心、放心、信任的劳动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聚才、用才、育才的管理模式。为社区卫生工作提供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

1人才设置方面:从源头上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框架

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中,岗位设置是所有工作的基石。按岗招聘,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的业绩与效果。首先要学习国家十二五卫生工作的总体规划,明确卫生部等部门关于社区卫生工作的相关要求,具体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六大功能,整体统筹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单位在招聘前,要做出长远发展规划,做出专业技术人才梯队的计划。按计划逐步引进各级各岗专业人才。力争构建各专业职称比例为高级1人:中级2人:初级4-6人的结构。同时要考虑引进中医专业人才,在社区发挥祖国医学在健康养生、保健预防、慢病调理方面的专业优势。

2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各层次、个体化的培养体系

人才队伍建设对事业的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医疗知识不更新就不能满足居民身心健康的需求。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立时间短,专业技术人员普遍资历浅、学历低。要努力改变人才层次偏低的结构。要加大各级人员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采取协作合作的方式,与当地的高等级医院对接,聘用高级医疗人员定期查房、上门诊,指导会诊等等。通过人才梯队培养工作,造就稳定的专业人才体系,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持续发展。面对社区卫生工作工作量大,人力匮乏的现状,要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各项日常工作正常保质保量的完成,必须建立全员化、分层次、多样性,个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高级、中级、初级人员的培训体系。要促使个体学习与单位培训总体目标活动的互动,使个体成为人才培养的真正主体,实现个体与单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与双赢。要按照专业技术职称的级别,制定各类人才培养办法,如:高级专业人才:定期安排考察学习,参加省级、国家级的高端知识更新。掌握本专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新理念,充分发挥他们在思路方法、特点优势、诊疗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把关作用。中级专业人才:采用定期委派进修、短训的形式,夯实基础,更新理论、更新方法,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后备力量;初级专业人才:积极开展内部规范化培训,常规开展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及考核。让初级专业人员在培训制度的实施中获取上级医师的经验和书本以外的知识。依靠高级、中级的传、帮、带,造就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才。与此同时,结合卫生专业一年一度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知名专家、学者讲学、讲座等形式,培养实用性、复合型的社区卫生人才。我们倡导“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观,一方面要建立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人才培养制度与规划,另一方面要建立各专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形成单位与个人相互安心、放心、信心的良态。为社区卫生事业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建立持续发展人才管理模式。

3人才激励方面: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

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如何充分激发人才资源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活动的,管理者要运用科学的人事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实行制度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事制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专业人员积极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激励。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是行为的动机。对高层人才的激励应是多维立体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有机渗透。是“以人为本”。要从发展需要、成就需要、稳定需要、物质需要等方面,制定灵活机动的激励方式。要营造公平、合理、和谐的内部环境,激发潜能,体现自我价值,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最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和个人发展目标的“双赢”。

参考文献

培养人才梯队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医院学科建设水映出医院的整体学术地位。作者单位是以研究治疗肝胆疾病为特色,各学科并进发展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本文针对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作简要论述和探讨[1]。

1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1.1有利于形成优势和特色推动医院科研发展

医院重视和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注重建设优质、有突出优势的学科,可以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学科优势,带动医院多学科共同发展和建设,使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2促进高层次学科人才的培养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可以增强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感,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聪明才智和引领作用。

2学科建设的方向

2.1提高医学技术水平、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重点学科建设与促进科技进步密切结合,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增强科技水平。注重科技前沿,不断加强重大、重点攻关科技项目的能力,突破医学防治疾病的重点、难点,对关键技术加以攻关,提高疾病的治愈率[2]。

2.2造就高层次人才创建一支尖端水准的医学科技队伍

加强学科建设,力求让医院的学科专业在国内外的医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锤炼出一批具有国内外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创办多学科、构造健康的学术梯队,逐渐形成人员队伍合理、精干、高效的卫生科技队伍[3]。

2.2.1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及时补充医院各学科需要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培养和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快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4]。

2.2.2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医院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使之成为医院发展的主力军[5]。我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人工股骨头置换、阴式子宫切除术等新技术在医院的开展,充分证明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2.3优化实验技术装备,完善科研支柱体系

科研支柱体系离不开先进的实验场所和先进的实验装备,对准国际前沿优势学科,创建以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研究等为基础的高科技平台,加快医院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强科研设备,如荧光定量PCR仪、流式细胞仪等设备的配置。积极吸引人才,为学科发展出谋划策。科研平台的建设,保证了科研课题开展的可行性,促进了重点学科的健康发展。

3重点学科建设注重专人培养

3.1做好重点专科建设,实施专科人才培养

加快重点专科建设进程,增进医院优势,提升医院竞争力[6]。制定每位医生的轮转计划,强调急诊轮转。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要有科研方向。组织科室内副教授和主治医师编写书籍。科主任和副主任参加指导,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组织英语听说训练,观看专业原版光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2注重横向与纵向合作交流

为了不断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知识,有计划选派年轻医师短期到国外学习,学习新的技术,开拓新的科研方向,为开展科研及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打下基础。重视与国内兄弟单位的合作,注重提高学术水准及医院的综合实力,使重点学科建设获得优势地位。要保持医疗水平的领先,医院就必须强化科研管理,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创业、科技兴院之路,树立品牌优势,使医院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参考文献

[1]项媛珍,洪启明,顾奋勇,等.上海交通大学健康科研所课题责任人负责制实施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20(4):236-238.

[2]蒋小华,贾媛,涂诗意.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科教与学科建设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2):22-23.

[3]毕玉田,蔺武军,苏承芬.综合性医院创新性管理的应用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4(1):25-26.

[4]胡玉莲,张志英,刘敏.288名医护人员医疗纠纷防范认知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1):45-47.

[5]周永,赵宁志,王家政.加强医疗环节质量管理控制的策略[J].医药杂志,2013(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