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理念;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问题;发展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02.106

公路运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理念下,我国公路运输的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此,分析公路运输与经济管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策略,不断改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以实现公路运输在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 公路运输与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

对于公路运输与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现代化发展中,由于国民经济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赖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在国内经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相关工程项目的发展与建设,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作为整个交通运输的重要一环,公路运输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公路运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公路建设是其核心的一步,其对所途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带动作用,有效推动了本地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由此可知,公路运输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第三,公路运输的发展可以对外资起到很大的吸引作用,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公路运输能力的提升,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快了当地区域经济业务往来,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公路运输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市场经济理念下,必须加强公路运输建设,注意适度超前性,使公路运输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 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进步,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经济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是,从实践中看,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经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经济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加强公路运输财务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其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公路运输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实施经济财务预算管理,也编制了一些预算管理方式,但编制的预算管理方式主要是以上年的报表为基准。随着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业务的不断扩展,若仍然采用以上年报表为基准的预算管理方式,在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活动中,将会出现经济预算和执行活动不相容的问题。面对经济预算方式不合理的问题,采用以基数法进行预算编制,将大大弱化经济预算实际效果。

2.2 公路客运投资倾向

公路客运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了解,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的资金投资倾向于客运方向,主要包括站场的建设、线路的承包回收以及车辆的更新换代等,但投资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从实践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公路运输业建立了大量的站场,但并未投入使用,甚至一些公路运输工程只是为了应付地方政府而建造的,造成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的浪费。除此之外,由于公路运输业并没有实现客运市场上的整合承诺,造成当前公路运输承包合同出现不规范的现象,这给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由于当前公路运输业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有效的战略投资方法,这给管理人员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往往造成投资决策程序严重失范,一些管理人员仅仅凭自己的想法和所谓的经验进行盲目的投资,导致公路运输投资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

2.3 资金管理问题

对于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但从实践来看,公路运输业在资金管理问题上,出现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的问题,并且财务风险也比较大,这给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据调查了解,当前资金管理仍然是公路运输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资金筹资渠道、资金构成缺乏正确的认识;未全面考察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等,造成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资金的实际利用率较低。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面对流动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效益。

2.4 经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据调查了解,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普遍存在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的现象。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与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相关联的,面对财务人员素质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还存在财务人员配备不合理的状况,甚至有的财务人员未经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就直接上岗。虽然一些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但理财观念、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

3 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相关途径

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由于公路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1 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经济财务预算工作

由于经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确保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不断加强自身经济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经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销售预测为起点,对公路运输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成本及现金收支实行全面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一套完善的现金流量表和预计损益表来充分反映公路运输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生产经济状况,从而实现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实现,既有利于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考核,也可以对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应对决策。在实践工作中,应将现金流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经济管理,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3.2 强化路车管理

路车管理是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路车管理中,首先,应不断扩宽外延合作营销渠道,作为地市级公路运输市场管理部门来说,必须加强区域的二、三级公路运输市场的规划建设,做好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在路车管理中,为了改变当前营销渠道比较单一的问题,应加强公路运输业之间的有效协作,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公路运输不同路段的信息资源共享,为旅客、货主提供一站式服务及不同路段的对接,从而进一步扩大运输产品的实际销售规模。

3.3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运输收入稽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促进公路运输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体制、奖惩制度、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等,注重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以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还应加大运输收入稽查力度。随着交通运输业生产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必须加强对流动资金及运输收入的内部审核,及时发现出现的差错,并加以防范和纠正,以保证运输进款、收入全过程的实现。标准规范中,明确规定公路运输收入管理流程,对客运运输票据、运输进款及其收入实现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在新的市场经济理念下,加大运输收入稽查力度,对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结 论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理念下,面对当前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财务预算管理基础上加大企业内部管理和加大收入稽查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提高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公路运输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使公路运输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双发.浅议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21):150.

[2]梁振芹.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1(12):33.

[3]秦忠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研究[J].中国外资,2011(12):214.

[4]李贞.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要点分析[J].企业导报,2013(17):45-46.

[5]钱斌伟.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有益探讨[J].企业导报,2013(17):51-52.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

园林绿化建设是整个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园林苗圃作为园林建设中最重要的物质材料来源地,对城市的建设发展、美化人们的生活、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多年来园林苗圃一直沿用传统的露天栽培方式,品种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供应季节短,生产周期长,生产率低,占用大量的优质农田,经营方式仍停留在低水平、高消耗、低效益阶段。[1]因此,迫切需要找出一条产量高、质量稳、生产周期短,实现可周年供应、产业化水平高的现代化苗木生产新途径,为农业产业化与市场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城市园林苗圃生产和市场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运营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源于国家的政策调整,使得原来城市园林绿化用苗转变为整个市场提供,国有园林苗圃对苗木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另一方面,国营苗圃主要依靠民工干活,职工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使苗圃经营逐步陷入困境。

2.苗木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近年来,全国苗木市场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各地大量的个人苗圃蜂拥而起,他们以低投入生产苗木,以低价位和现金交易、送货上门、找回扣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同城市园林苗圃争夺市场。在这样无序竞争的市场中,尽管他们的苗木规格、质量均不规范,但占有苗圃苗木市场的半壁“江山”。

3.缺乏长远的苗木规划,苗木结构不合理

由于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所要求的城市园林绿化步伐缺乏长远的预见性,没有注重对苗木结构的长远规划,特别是缺乏大规格的优质乔木,给外地苗木抢占市场可乘之机。[2]另外,新优品种少,原有品种单调,缺乏市场竞争力。

4.苗木销售方式单一

大部分苗圃还是采用简单的直销方式,宣传和销售水平不高,销售渠道单一,也会导致园林绿化苗木大量积压,生产难以组织和调度。

5.苗圃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近年来,苗木生产专业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个体农户生产规模小,各行其事,分散经营,树种的规格和质量不统一,很难产生市场效应,龙头企业的匮乏,优秀技术人员的短缺和产业经营化的缺乏,致使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当薄弱。

6.其他方面

机械设备老化,更新换代需要大量的投资;管理粗放,育苗技术落后;劳动一线人员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劳动效率低下;科技力量薄弱等等。

二、城市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大规模的城市环境改造,一次所需要的苗木数量大、质量高、规格整齐,这样的要求只有大规模苗圃才能满足。同时,城市园林苗圃培育的苗木与外来苗木相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缓苗期短,绿化美化效果明显。因此,必须坚持走园林苗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发挥园林苗圃的优势,实现城市苗圃产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面实施“科技兴林”战略,提高苗木生产的科技含量

城市园林绿化需要大批的新优植物材料和专业的养护管理队伍。因此,科学技术是推动园林苗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城市园林苗圃的发展必须与科研院所、大学等单位在经济、技术、信息、人才上进行联合,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种苗生产,推动城市苗圃的持续发展。

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育苗应随着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和人民的欣赏水平变换、丰富品种;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培育自己的拳头产品,树立品牌,辅以短线产品如花卉、草坪、绿化工程,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实现持续发展。

3.重视人才培养,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园林苗圃必须以人为本,实现科学管理,集约经营。提拔有胆有识、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到领导岗位,以此创造出一个依靠科技、尊重知识的良好环境,调动技术干部的积极性。同时,组织工人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和业务素质。

4.建立信息搜集机制,促进产销结合

通过信息搜集机制的建立,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及时掌握新科技、新技术在园林苗圃中的应用和发展状况。利用“农户+公司”、花木经纪人以及网络等手段促进销售。加强苗木市场的调研与沟通,做到信息快、反馈及时准确,使苗圃经营逐步走向市场。

5.重视挖掘观赏植物的养生保健功能

许多植物的器官中能释放出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有机物质,其挥发的气态物质具有灭菌杀虫、消炎镇痛、美容护肤、刺激神经、消除疲劳、增强体力、增加臭氧和净化空气等功效。[3]其在旅游开发中可作为一种重要的保健旅游资源得到广泛应用。

6.大力开发林下资源,提高苗圃经济效益

充分挖掘平菇、鸡腿菇、香菇、杏鲍菇等菌类资源,合理利用时间,充分利用设施和土地,将食用菌高、低温品种搭配,安排合理的茬口衔接,把林下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7.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型苗圃

根据本地的农业自然资源、农耕文化、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季节特点,因地制宜,从“土”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下功夫。改变经营内容和方式,将原有苗圃改建成集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参观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园林苗圃,让游者体会农耕、栽培、采摘的乐趣。开设茶室、餐厅、露营等,突出特色,创造一个集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美环境,满足游客求新、求知、求健康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张国忠.近十年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05,21(6):25-28.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一、现存主要问题

(一)供应总量持续下降

自2004年起,北京市住房供应量开始持续下降。2004年2863万平方米,达到2001年以来的最高峰,之后批准预售面积开始不断下降,2007年批准预售面积降至1330万平方米,不及2004供应量的一半。从2004年起,平均每年住宅批准预售面积下降约30%。

(二)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与住房供应量持续下降相对应的是住房需求的不断上升。2003年住宅预售成交面积1138万平方米,住宅供应量(批准预售面积)远大于成交量,但2004年住宅预售成交面积上升至2433万平方米,与住宅供应量仅相差400万平方米左右,2005年住宅供应量与成交量绝对差额进一步接近,从2006年起,住宅成交量开始超过供应,新上市住宅供不应求明显。

(三)中小户型住宅比例有所提升,但比例仍然偏低

2007年住宅批准预售面积133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0-90平方米的住宅占20.6%,相比2006年比例有所提高,但与“90、70政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规定“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四)二手房交易比重偏低

自2003年以来,虽然二手房成交量在不断增长,但是至2006年北京市二手住宅只占总成交套数比重的26%,与其他城市二手住宅与一手住宅平分天下的情况相比,北京二手住宅成交比重仍显不足。二手住宅市场发展的滞后,会导致房地产调控政策传导机制不健全,从而削弱房地产政策的效应。也就是说,由于房地产市场发育不成熟,部分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传导受阻,北京的房市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就明显小于其他城市。

二、原因分析

(一)住宅供应量下降原因分析

1、土地供应量下降迅速。受土地资源稀缺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自2005年起,全市土地供应量下降相当明显。2005年与2006年住宅土地(不包含经济适用房土地)供应量分别为585公顷、786公顷,仅为2004年供应量的18%和24%,两年的供应量之和也仅与2002年一年的供应量相当。

2、土地一级开发缓慢,土地储备不足。由于土地一级开发缓慢,土地储备不足,北京市住宅土地供应规划实现难度较大。根据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2006年、2007年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规模约3600万平方米。但是2006住宅用地实际供应用面积仅为953万平方米(包含经济适用房167万平方米),2007年也只有约1400万平方米的供应,远低于2006年、2007年两年的计划供应量,住宅实际供应量也受此影响大大低于预期水平。

3、已出让土地闲置情况较为严重。由于北京市的房价最近几年增速较快,部分开发商的未来房价预期较高,因此有意将已取得的土地闲置或者延缓开发速度,达到推迟住宅项目上市时间的目的,以获得房价快速增长带来的好处。

(二)存量房市场交易不活跃的原因分析

有效房源的供给量不足是北京市存量住房市场交易不活跃的主要原因,而有效房源不足背后的原因则是北京市存量房存在复杂的产权关系。由于体制和政策方面的障碍仍然存在,使得各种产权性质的房产难以形成有效供应。

首先,央产房上市需经中直和国管局下属的央产办审核,受职工住房档案、住房面积超标和物业供暖费结算证明等多项上市限制政策影响,可上市交易量少。2003~2007年经央产办审核准予上市的央产房累计还不到央产房总存量(约60万套)的3%。另外,现行的央产房物业费、暖气费等仍带有福利性质,也影响了央产房再上市交易。其次,使用权房和校产房改房受政策限制无法上市,总量约50万套。最后,经济适用住房需购买5年以上才能以市场价出售,再上市量少。

三、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北京市住宅供应不足,需求增加的局势,努力增加新建住宅数量,调整供应结构、使中小户型比重增加,提高存量房的流通率,引导消费者合理购房、控制投资及投机需求都是缓解当前情况的方法。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来采取相应措施:

(一)调整住房供应政策

解决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市场化为主导,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辅之以政府保障机制,满足各阶层住房需求。宏观调控不能以稳定房价为唯一取向,必须从更为基础的住房供给与住房需求结构两方面入手,以需定供,着力建构一个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在住房消费者与住房供应类型之间形成稳定关联。

1、廉租住房应逐步从目前租金补贴为主、租金减免和实物配租为辅的保障形式,转变为租金补贴与实物配租并举的保障形式,加大廉租房的建设力度。

2、适当调整经济适用住房再上市政策。对已售出的经济适用住房,可规定产权人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补交综合地价款后,可变更为商品住房,按商品房上市交易或出租。综合地价款应由土地部门评估并收取,上交市财政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收购资金。而对此后的经济适用住房实行封闭运作,原则上应不允许上市交易和出租,确需出售的,应由政府部门原价回购。

3、调整供应结构,增加中低价位商品房(两限房)供应量,重点解决本市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当前问题的重点是解决中端需求旺盛与供应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应采取政策调控手段增加中低价商品房供应。通过实施中低价位商品房(两限房)政策,满足本市居民自住性住房需求,达到稳定群众预期,平抑房价的目的。

4、制定政策规范商品住房的各项标准和开发模式。就住房开发而言,如果让市场自由配置资源,开发商可能会倾向于建设高档、大户型的住宅,造成资源浪费,不能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因此,政府需对住房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从资源、能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考虑,制定各项政策来规范商品住房的各项标准和开发模式,比如已经实施的“90、70政策”等。

5、重视住房租赁市场,加大出租房屋的税收优惠力度,鼓励居民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引导“先租后买”的理性梯次消费观念,规范租赁管理。租赁市场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由住房制度所决定,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租赁作为一个政府住房保障的重要手段对调节租赁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参与租赁市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政府直接建房供应,也可以是政府以优惠政府鼓励企业参与租赁市场供给。

(二)调整住房税收政策

1、制定买房减税和卖房赚钱重税的政策。美国有关税法规定,使用抵押贷款购买住房者,应按照其每月归还贷款数额,相应地减去其一定比例的财产税和所得税,同时,免去相应的财产增值税。这种购房地减税政策不仅适用于购买新房,而且适用于购买旧房,包括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等形式。这种买旧房和更换住房活动,有利于居民改善住房条件。对于每次换房要增加支出的,都享受减税政策。而对于换房中增加了收入,或者只卖不买的则要照章纳税。这种政策明显地体现了政府支持居民买房自住,也鼓励居民通过换房来提高居住水平,但却抑制卖房赢利,特别是打击炒房活动。

2、促进物业税的征收,增加房产持有成本,挤压有效房源。目前北京市许多居民拥有两套或者更多的住房,其中相当部分的住房没有被有效利用,特别是大户型、高房价的住房投资比例高,而闲置、空置率也比较高。加大住房持有成本有利于促使这些住房进入市场。因此,应对持有房地产征收物业税,加大闲置房的持有成本,挤压有效房源。

3、引导居民外迁。首都的特殊地位和五环以内完善的基础设施形成强大的积聚效应,使居民外迁的动力不足,而五环以内新增土地供应紧张,主城区住房供不应求矛盾长期存在。在工贸产业未能形成产业链的扩散效应前,应考虑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完善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外迁、高校外迁和居民外迁。

参考文献:

1、袁志刚.关于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供需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

2、李冬梅.北京市存量房市场发展之我见[J].城市开发,2004(11).

3、姜伟新.建立和完善中国住房政策体系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8(6).

4、崔光灿.住房租赁市场的国际比较研究[J].上海房地, 2007(4).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集约化猪场;存在问题;饲养环境;控制对策;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S828;S8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257-01

养猪是兴宁市畜牧业的一个主要支柱产业。随着该市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和提高,人们对肉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不少乡镇种养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兴办集约化养猪场,实行了养猪业的社会化生产,给市场提供了大量肉猪和种猪。目前,兴宁市生猪生产采取以规模化饲养为主导和农户散养为补充的生产模式。据统计,2010年底全市1万头以上猪场8个,3 000~10 000头猪场95个,500~3 000头猪场450个,100~500头猪场1 000个。2010年全年生猪饲养量达106.59万头以上。2010年该市人均肉类消费量38.2 kg,其中猪肉占80%以上。为了强化防疫意识,转变传统的防疫观念,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用集约化猪场饲养环境控制技术,保障养猪业的稳步发展,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1 兴宁市生猪养殖场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情况评价,目前兴宁市养猪业无论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技术、肉品品质,还是在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水平,距离现代化养猪生产的要求和无公害生产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而极个别猪场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高度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已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据调查,兴宁市大中型猪场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废弃物的猪场占1.5%。而小型及农村散养户的猪场几乎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废弃物。还有少数猪场建设在居民生活区、河流、交通要道旁边。畜牧场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污染主要有:一是生物病源污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二是粪便污水以及各种抗生素、农药、毒害成分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并进入食物链,人体摄入后危害健康。三是空气的污染。畜禽呼吸、饲料发酵、粪便等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如甲烷、氨气、粪臭素、硫化氢等。如果处理不得当,不仅对空气环境产生影响,而且容易导致动物应激,从而降低畜禽肉品品质和质量。有相当部分猪场不按规定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以节约成本费用,造成了环境污染,且增加了传播疫病的危害因素[1-2]。蚊蝇随粪便污水迁飞散播病原,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

2 控制兴宁市生猪养殖环境的对策

2.1 按规定进行猪场选址和建设

猪场建设必须科学符合有关标准。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舍选址以交通方便、地势高的山坡地为好,要求其利于组织防疫、排水良好。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设置猪场生产区,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处设置病死猪处理区和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场区净道与污道分开,互不交叉,以降低污染几率。猪场距离城镇、铁路、干线公路、公共场所和居民区至少1 km,猪场周围应当建立绿化隔离带,设置围墙或防疫沟。保证猪场周围3 km无大型矿厂、化工厂、肉品加工、皮革、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减少污染机会。

2.2 严格生猪引种规范

猪场引种时,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一是引种的种猪场必须具备经营许可,严禁从不合规定的种猪场引种,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只进行育肥的生产场,应首先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引进仔猪。二是于引种前15~30 d对调出种猪进行群体和个体检疫,要求在原种畜禽场或隔离场进行。三是检疫时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检查调出种猪的预防接种记录和畜禽档案。四是按规定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疫[3-5]。疫病种类包括:猪瘟、猪支原体性肺炎、口蹄疫、猪密螺旋体病、猪水疱病等。五是当地畜禽检疫部门在种猪装运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当地畜禽检疫部门检查运输工具(船舶、车辆、机舱)以及饲养用具等是否清洗干净和消毒完毕,检查合格,方可发给运输检疫证明。六是对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 d,其间还须进行群体和个体检疫和相关实验室检疫。经检查确定为健康动物后,方可转入正常生产,供饲养、繁殖利用。

2.3 猪舍管理和生产工艺符合标准

一是实施生猪饲养场的准入制度,坚持“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兴宁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生猪饲养场进行审查,按规定严格审核其防疫、技术、资金、人员是否达到标准,对符合要求的猪场给予准入,坚决取缔不符合要求的猪场。二是猪舍管理上,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需求,对温度、湿度环境进行调控。三是做到专业饲养,不可混养其他动物。四是保证猪舍环境能耐消毒药液清洗,保湿隔热,并易于清洁;做到猪舍内通风良好,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相关标准以内。五是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溢流、渗漏而污染土壤、水体,避免恶臭对周围空气环境造成影响。六是确保饲养营养科学。可以采用生产无公害生猪养殖场的自配饲料,或者使用符合无公害生猪所需的饲料,如浓缩饲料、商品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等。应合理使用兽药,优先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疾病,减少兽药残留,使兽药无残留或者达到标准范围以内,按规定使用疫苗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6]。

2.4 粪便综合利用

一是利用沼气法。通过沼气发酵,杀灭粪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在35 ~55 ℃的高温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降解为沼气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消灭有害微生物的目的。二是土地净化法。一般规定,养存栏猪30头需要1 hm2土地消化粪肥。虽然粪便还田是传统合理的一种方法,但应先用药物处理达到国标规定值后再将粪便还田。 三是堆积发酵法。将干湿分离后的干粪堆积,自然发酵后用作肥料,具有产物营养全面、无害化等优点。堆积发酵法是一种集处理和资源再利用于一体的生物方法,堆积处理过程中,可杀死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也可除去臭气。

2.5 污水治理

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是沉淀、过滤和消毒,而采用“雨污分离”等手段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应用人工湿地技术也可以解决这一矛盾。由于大中型集约化养殖场污水排放量大,经过沉淀、酸化水解等一级处理后,出水中COD和SS含量仍然较高,尚需进行二级处理方可达到排放标准,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如果有一定面积的农田来消化吸收污水,也可以利用灌溉系统将污水稀释施入农田的简单方法,既可降低恶臭,又满足土壤、植物的营养需求,减少了污水的污染。

2.6 控制猪场外部环境,抓好生态建设

一是推进生态建设植树绿化、抓生态环保改善场内小气候。增加猪场地面绿化面积,每幢猪舍之间应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场内的空地种花草,在场区种5~10 m宽的防风林。这样可将场区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细菌减少20%~30%、冬季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夏季气温下降10%~20%。二是定期清洁消毒养猪场所。对猪舍之间的道路、猪场大门出入口、员工宿舍、饲料车间等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杜绝生猪感染的可能性。

3 参考文献

[1] 林荫.规模化养猪场清洁生产技术[J].福建畜牧兽医,2009(5):22-23.

[2] 邸桂俐.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及控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4):44-46.

[3] 吴正杰.规模化猪场疫病频发的主要原因及防控技术探讨[J].今日养猪业,2009(5):32-34.

[4] 江涛,汪长城.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58-159.

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财经问题;重要性;解决方案

1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财经工作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财经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财经工作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财经工作渗透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没有财经管理工作的支撑,市场经济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将会下降,甚至会出现某种混乱局面,尤其是公共管理这一环节,公共管理是最需要企业各项物质技术等服务作为支持来实现与完成的,所以财经工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财经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2分析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财经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财经工作规划存在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中的财经工作问题很多,其中在财经工作的规划方面存在不合理不够完善的情况,需要企业尽快修改、调整和完善财经工作规划中的不足之处,否则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传统的财经工作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各种不足之处,它在各个层面及领域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在实质与形式上已存在不和谐的现象,这会影响财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财政制度缺乏改善力度

财政制度是财经工作中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与财经工作的正常运行戚戚相关。财政制度应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之做出调整,但是却出现了调整力度不足的情况,尤其在财政支付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例如支付名目过多,财政部门的调查不彻底,由于数目过多财政部门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一一调查,再加上财政制度的不够健全,这就为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在财政支付上下手私吞公共资金,这些监管不严的情况给财经工作的开展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所以必须加大对财政制度的改善力度。

(1)财经工作内部统筹失衡,不利于经济的整体发展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开始逐渐意识到财经工作的重要性,开始积极的改革整顿财经工作,但是却忽视了公共服务的效果,顾此失彼。企业对于公共服务的忽视态度直接阻碍了公共事业的建设与运营,甚至有些企业拒绝对于公共服务的社会责任,这直接制约了公共事业的发展,最后将反作用于社会,最终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财经工作内部的不平衡会影响社会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需要引起企业的重视。

(2)地域保护现象严重

政府意识到财经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改善财经工作,而财经工作存在片面强调发展经济的情况。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都有很严重的区域保护现象,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是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的。区域保护会使区域内部处于闭塞状态,阻碍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影响区域间的互惠互利,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3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财经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经工作规划,这是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

针对现阶段财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财经工作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财经工作的稳健正常运行对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针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式我们应该建立相应的财经工作计划,使市场经济朝着科学规划的方向良性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针对财经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财经工作能够在科学管理的模式下去运行,整顿财经工作内部结构,使其内部混乱局面得到改善,并且对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内部职能更加合理化,这样方能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财经工作计划,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加强财经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人才是社会得以发展的主体对象,做好财经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首先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是培养优秀财经管理人员的基础,企业应该在培训上增加投入,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接受信息化社会的专业技术,培养管理人员独立自主能力、创新能力,这是培养高素质的财经管理人员有效途径;其次是要加强财经管理人员的精神层面的素质培养,这样才能使财经管理人员在诱惑面前不至于妥协,另外不但要加强财经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还要使他们树立极强的财政风险意识,这是使财经工作走向正轨的必要条件之一,加强财经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是财经工作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4结语

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财经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特别重视起来,建立健全的财经管理机制,并且完善财经工作计划,使其朝着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