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科康复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康复护理;角度;骨科护理;探讨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是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是在追求患者康复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功能障碍的预防和处理,是一种协助医生治疗,以训练为主要方式的护理措施,康复护理与预防护理、临床护理、保健护理一起,构成了全面护理。有一点需注意,康复护理并不应该在临床护理结束后才开始进行,而应该在患者进入医院,护理诊治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开展。在内容上,康复护理更注重个体的整体性,具体而言,其不止关注对患者本身身体健康的护理,还包括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等多方面的考量,以期通过专业的技术提供全面的、综合性质的服务,最终促进患者身体的健康恢复[1]。
1 骨科护士应更新护理观念
护理是预防,保健,临床,作为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的康复。当结束后骨科疾病的治疗,其肢体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还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是护理工作尚未结束的标志。身为骨科护士,要把康复的观念和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基本技术当做护理本职工作的一部分,要知道,康复护理不仅是康复医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临床护士的职责所在。而且,在时间段上,临床的骨科护士较之于康复护士,处于一个更有利、有效的阶段。
2 骨科护士应尽早介入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任何的康复都必须从早做起,做的越早,恢复较好,所耗费时间和金钱的成本是比较小的,相对来说造成的家庭压力小。然而目前,我国医药卫生行业面临着康复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这导致专业的康复人才远不够满足患者的需要。而康复工作最忌讳的就是间歇和断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临床的骨科护士能够担当起康复护理的重任,24h陪护在骨损伤患者的身边,承担起照顾患者,向患者宣讲健康知识,督促患者有规律地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的任务,就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能解决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
3 应加强对骨科康复护理工作的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在康复护理的评估、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等方面尚处于空白或极为欠缺。对于骨科患者来说,其在术后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便是如何恢复肌肉的力量、关节的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对于骨科科室来说,最终的目的也无非是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让患者能以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重返社会。
4 应加强对骨科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骨科康复护理知识包括康复护理评估,康复护理技术和常见病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专业依据。然而,目前骨科护士对康复护理只是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着临床康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应加强对骨科护士专业护理知识的培训,护士也应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一切学习机会,多方面、多渠道地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只有掌握了全面的专业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的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降低骨科损伤以致残障的几率,进而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4.1进行岗前培训 在骨科医院的护士上岗前,首先要岗前培训,掌握关键所有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规范和日常工作,根据个人的吸收和掌握能力差异的条件下,可以被分配到的资历老资格的护士一对一辅导。这样,护士在从事骨科护理工作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康复护理知识,上岗以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待骨科护士进入临床护理后,结合临床经验,定期对其进行系统而有组织的学结。
4.2加强在职教育 在医院针对护士的在职教育计划中,加大康复护理学习的比重,在内容上,着重介绍康复护理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介绍康复护理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可按每月或每周的频率来举办教育学习班,也可以骨科护士为一个群体进行定期学习。此外,还可以邀请医院内外康复医学的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开拓骨科护士的视野,增加骨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储备。
4.3开展继续教育 随着护理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才能适应不同专科护理的需求。将康复护理知识列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护士的康复护理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
5 应加强骨科护士人才队伍的梯次建设
由于护士的平均年龄和护龄明显偏低,而护士队伍过于年轻,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必然会制约临床康复护理的开展。因此,留住高年资护士,培养合理的人才梯队就显得非常重要。鼓励中、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在临床指导康复护理工作、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鼓励低职称护士向更高的职称努力,从而提高本科室护士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向护士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尊重并重视护士在患者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工作晋升和发展的机会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待遇与职务高低、工作年限、工作业绩挂钩并协助护士做好职业规划,激发年轻护士成长的动力,是护士认识到在护理岗位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增强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成就感,减少护士的流失。与此同时,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在具体实施管理活动中,还应围绕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制定可行措施,让护士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自身得到全面发展[2]。
参考文献:
关键词:骨科;规范化康复锻炼;临床效果;应用
引言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可以有效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使患者身体的各方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都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变化,康复锻炼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和实践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对于骨折术后患者来说,康复医学的应用对其术后的恢复程度具有决定作用,可以极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康复锻炼是通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专门的锻炼方案,不仅能够增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还能够加强患者的预后,进行康复锻炼不可操之过急,应当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进一步探讨康复锻炼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对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科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科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2-87岁,平均43.8岁;其中髋部骨折21例,股骨干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28例,骨盆骨折12例,韧带损伤修复16例,颈椎骨折5例,腰椎骨折30例。
1.2方法
对这120例患者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1-8周的康复锻炼,然后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的康复锻炼计划为:1.2.1早期功能锻炼早期开展康复功能锻炼对于促进骨科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功能锻炼初期患者的疼痛感较为强烈,因此容易对康复锻炼产生恐惧、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做好患者的床旁指导[2]。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步增加患者的锻炼幅度,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疏导和鼓励。1.2.2循序渐进告知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不可操之过急,应当循序渐进,逐渐加大锻炼幅度以及强度。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告知其不要因为害怕疼痛就停止练习,这样做容易导致肌肉萎缩,从而不利于后续康复治疗。同时应当注意锻炼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宜[3]。1.2.3主动锻炼在骨科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具备自身活动的能力,患者主动进行锻炼是术后康复的主要方法,适用于局部固定稳定、无移位、脱位风险的患者,对此,医护人员要加强此类患者的共同指导和教育,制定合理强度的锻炼方法,帮助他们进行尽早的康复锻炼,但切记要谨小慎微,不要急于求成。1.2.4被动锻炼对于临床上那些病情严重、自己不能进行运动的患者,可以运用的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理疗以及借助一定的工具帮助患者进行锻炼,比如双下肢空气波压力治疗仪、CPM机等。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此方法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不痛或稍微感到疼痛为度。
2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有6例患者仍然有轻度的活动障碍,其余114例患者均无任何肢体障碍,综合治愈率达到95.00%。且经过跟踪调查,至今未发现患者有恶化现象,所有患者的骨折情况均恢复良好。
3讨论
近年来,骨科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严重影响。康复护理对骨科疾病患者尤其是骨科术后患者极为重要,对疾病的治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多项试验研究结果以及本研究,我们总结出骨科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原则为[4]: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要耐心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同时明确地向患者说明康复锻炼中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尽最大的努力取得患者的配合,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康复锻炼护理质量的策略为:
3.1在骨科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疼痛和
担心功能恢复、经济等原因,患者通常存在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也间接导致患者的疼痛耐受力下降,从而不利于功能锻炼的开展。为此,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树立起康复的信心,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康复功能锻炼,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2骨折术后患者由于受到骨折部位疼痛刺激的影响以及
担心进行功能锻炼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功能锻炼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愿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详细向其讲解康复锻炼对于手术效果以及预后的促进作用,从而打消他们的疑虑,保证康复功能锻炼的顺利进行[5]。
3.3从骨科康复护理的现状来看,很多护理人员缺乏康复
护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意识,工作较为机械、被动,加之一些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进修机会较少,使得他们无法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从而直接影响到了骨科患者的康复效果[6-8]。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对护理人员要加强培训,努力掌握最先进的理论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医院要多组织类似的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从中端正护理态度,为患者及其家属尽可能地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9]。综上所述,在对骨科患者开展康复锻炼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护理,并且护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强学习,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以用于对患者的康复护理之中,从而使患者的康复效果最大化,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本次研究的实践表明,规范化康复锻炼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预后较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此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康梅,朱芳,卢燕娟.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70-271.
[2]王亚琴.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0):251.
[3]林莉清.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93-95.
[4]郑蕾.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家庭心理医生,2015:555.
[5]王玉鑫.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4):250.
[6]张鑫雨,胡雪岩,孙静怡.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5):406.
[7]李传波.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25):180-181.
[8]徐琳,郭洲,赵艳群,等.规范化康复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功能恢复促进效果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3):416-418.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科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患者的机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是骨科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2]。康复训练是伤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
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指护士为解决骨科患者的康复锻炼所采取的具体方法[3],包括康复锻炼评估、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内容。护士是医生治疗后患者恢复阶段的指导者,也是负责人,最了解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可以直接评估病人的康复锻炼程度,并按医嘱执行各项康复锻炼活动,并依据临床经验直接采取健康适当的康复锻炼措施,让患者及早快速的恢复骨骼机能。因此,恰当、及时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预后,减少患者致残率。而不恰当、不及时的康复锻炼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导致患者长期的肢体功能障碍,不但使患者蒙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对今后的生活造成诸多困难,也让患者和社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对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各地、各级医院的发展状况不一而足,特别是医院的等级阶梯式发展状态明显,医院的级别越高,骨科康复锻炼护理发展的越好,并通过定期组织讲座,选送护理人员进修,日常工作中注重培训护理人员的康复锻炼技能等,使骨科护理健康发展。反之,低级别医院的骨科护理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起效甚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患者康复锻炼。这些思想上的原因,致使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在医护配合方面。
医护配合是骨科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必须保障,医生根据护士护理过程中反馈的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则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护理方法,并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使患者在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的调整中尽快恢复健康。但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却有很多医护配合不协调的问题,比如医生对护士专业水平的不信任,护士对医生指导方式的不理解等等原因,导致了骨科患者在恢复阶段未得到最好的治疗。
3、在技能培训方面。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对护理业务的评价,另一层是对宣教质量的评价。目前,医院的护理业务培训质量较高,而宣教质量较差,护理人员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很突出。这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
4、在进修提素方面。
医院的护理进修机会少,名额有限,且多向心脑科倾斜,所以骨科护理的进修机会是少之又少,对于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护理技巧以及护理科学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了医院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骨科护理的护理活动质量发展不快。
三、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院方、科室均要对骨科康复护理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要建立实证教育机制,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医疗案例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要建立学习响应机制,对日常医护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的进行推广,对医护工作中的不良做法和不良后果及时的进行剖析,让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并不断促进骨科康复锻炼质量的提高[4]。
2、医护配合,共助康复。
骨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时,了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具备这些能力,即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生沟通,也利于取得医生的信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努力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医生学习、多向实践学习,从而加强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康复锻炼工作[5]。
3、严密组织,系统培训。
骨科护理的专业性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功底,因此,医院和学校应开办各种有关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等教育项目,为护士提供学习康复知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改善护士的康复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士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进而促进其在康复训练中的实践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活动加强对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4、双向引入,进修提素。
我国的护士平均年龄较低,平均护理工作时间不满6年。与美国护士平均工作年限15年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是我国高年资护士的大量流失所致。高年资的护士可以积蓄丰富的临床经验,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是刚走出校门,刚走上岗位的新护士所无法直接获取的。为此,我国的骨科医疗护理专业应从人才引入和人才留住双向入手,引入高学历、高技能的新生人才,留住高年资深护士,并为高年资深护士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通过双向引入,进修提素,即让高资护理人员有进取心,又让新生人才有方向感,对于提高护理专业质量必将发挥较强的作用。
【关键词】 骨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康复
骨外科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患者具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微妙的刺激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因此,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护理是一项重要的综合应用模式,对于护士而言,更要有过硬的护理知识,也要有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知识体系和耐心,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骨外科手术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先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骨外科手术患者4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35.4岁。其中引起骨伤的原因有:交通伤14例,挤压,切割伤12例,坠落伤3例,其他伤11例。四肢和脊柱骨折14例,合并重要神经,血管及肌腱损伤15例,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5例,一般软组织损伤6例。手术治疗情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6例,神经,血管,肌腱修复术14例,人工关节置换术4例,截肢术6例。
1.2 方法
1.2.1 手术以及护理方法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进行定期的手术治疗。同时,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手术之前,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对不同患者在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情况下,尤其是对于有截肢手术的患者以及手术之中可能有并发症出现的患者,要及时加强与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同时,护理人员及时认真的分析患者的病因,根据患者的病情、受教育的程度、年龄、工作背景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让患者及时了解手术方法以及结果的可能,实行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在手术之中也要做好各项康复护理,让患者及时熟悉手术室的综合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通过语言、抚摸等方式拉近与患者的关系,不要大声喧哗,让患者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和满足。在手术之后同样要做好护理工作。做好心理康复护理。在手术之后,让患者采用舒适的休息,抬高患肢,细细观察患者说的每一句话,并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要有开朗的微笑等表情,不要有嘲笑等行为,以免给患者带来心理阴影。同时,要告诉患者做好手术之后的各种功能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序的、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练习,让患者感受到康复带来的心理压力释放。
2 结 果
40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以及心理健康护理等结合,其中,1例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1例肢体肌力减退,1例人工关节术后感染,1例截肢后残断痛,其余患者获得较满意疗效,总有效率为90%。
3 讨 论
骨外科患者是由于身体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力打击,就会出现肢体伴随有疼痛感觉甚至出血等现象,这是患者的心理底线是最弱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表现出恐惧、烦躁、冷漠甚至轻生等念头,尤其是一些酒后受伤者还会有激动、狂躁等心理表现,因此,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这些不同的心理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并结合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采用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从本研究的整体效果来看,通过在手术治疗中使用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治疗的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总有效率达到了90%。
在具体的心理护理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方式。对于新入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上,要对患者要热情接待,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可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并做好手术前的心理护理。要想对患者实施术前的心理护理,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不同年龄、性别、手术类别、职业等心理状态差异做出正确的判断,应用心理护理启发患者与疾病抗争、解除心理障碍,提高抗病能力,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对于不同个体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有些性格怪僻、自重好强,怕病情恶化,容易消极,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儿童易表现对疼痛的恐惧,有些癌症患者表现绝望,不接受治疗,甚至拒绝。护士应主动热情,耐心细致与患者交谈,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护士必须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让患者产生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和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在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上,要耐心做好术后的心理护理,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讲解手术情况,详细交待术后注意事项。注意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要滥用抗生素等等,并做好出院的康复护理,告诉患者在家里做到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注意清洁卫生,做好石膏护理,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有条件时要随时电话联系,让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尽快康复定期进行回访,实行人性化的护理管理。
总之,通过在骨外科手术患者中采用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治疗的运用,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做到又细心、耐心、信心。通过医护人员的整体护理,及时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整体改变手术患者的心理因素,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让患者加强与医生的配合,提升手术的整体质量,并未康复治疗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撑,更好的促进患者的整体疗效。通过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并结合手术治疗,对于骨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有着很大的疗效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东辰,耿军.择期性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急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31(12):692-695.
[2] 贺旭,洪军,解亚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现代康复,2001,5(5上):1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骨科病房收治65岁以上老年患者,疾病谱涵盖骨科各种疾病,但以四肢骨折、脱位多见。2010年8~12月,共收治老年患者436例,男297例,女142例,平均年龄70.33岁;其中,下肢骨折235例,上肢骨折119例,其他骨科疾病82例。
1.2评价内容
1.2.1康复意识评价
评价患者对康复知识的认识和训练方法的掌握。对认识不到位、训练方法不正确的患者给予反复、耐心的宣教指导,直至教会为止。
1.2.2锻炼依从性评价
评价患者坚持完成“训练项目”的情况,观察康复效果,如肢体肿胀消退情况,感觉、肌力、关节活动度等恢复情况。随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训练效果的连续性。
1.3结果
本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309例,一期愈合率92.6%,保守治疗127例,患者平均住院日为33.21d。
2“无陪”护理工作模式
2.1护士管床,责任到人
全科27名护理人员中,除安排治疗、办公护士各一名外,其余全部为管床护士。将管床护士分为五组,每组5人,其中设组长1人,专门负责本组重病人以及监控本组病人的护理质量,每位管床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的床位,12h在班,24h负责,全面实行责任小组、管床护士包干负责制。
2.2护士回归病房,实施整体护理
护士除了负责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外,还要负责具有医学专业的全面生活护理。同时,对老年骨科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康复指导及无微不至的整体护理工作。
2.3一对一沟通,面对面督导
护士对患者实施“责任包干制”式的护理模式,即一名管床护士在一定时间内,面对的是固定的病人。护士与患者全方位的接触,让护士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掌握第一手病情资料,进行面对面的护患沟通和一对一地讲解、指导,并随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包括了解患者心理动态,介绍病情进展情况,强调康复锻炼对骨折恢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患者对康复锻炼的顾虑,使康复锻炼有效进行。
2.4康复锻炼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2.4.1定期进行功能评估
管床护士与患者密切接触,随时对患者的伤情以及关节活动度、肌力、肢体肿胀和疼痛等功能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翻身、关节活动,以及站立、行走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2.4.2个体化的康复锻炼指导
2.4.2.1知识讲解与方法传授
管床护士根据功能评估结果和康复锻炼计划,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方式,对病人进行康复锻炼知识和方法的讲解、宣教,使病人了解康复的目的,树立康复的理念,学会康复锻炼的方法。必要时护士要亲自示范、指导,直至病人完全掌握。
2.4.2.2提供骨科康复读物
对有阅读能力的老年患者,推荐相关读物,如我们编写的《骨科病人健康指导》、《骨科知识问答》等读物。使病人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进行康复锻炼的主动性,自觉地参与到康复锻炼中来。
2.4.2.3设置训练项目并督促完成管床护士为病人量身设置康复锻炼项目,并经常深入病房,督促病人按时按量完成每日锻炼内容。
2.4.2.4进行护理,保证康复锻炼效果
老年骨科患者卧床时间长,肢体活动受限,而且不同的手术对或肢体摆放要求不同。因此,康复锻炼过程中必须贯穿护理,即应用人体力学原理,经常检查病人身体的生理曲度或肢置对功能的影响,以便采取良肢位、功能位或舒适,以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受压,缓解身体疲劳,有效预防肢体畸形。
2.4.2.5随时调整训练方法
根据伤情及康复训练效果,随时调整训练方法和计划。在训练过程中,要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防止畸形愈合。同时要避免过早、过量训练,以免影响骨折愈合,甚至造成骨折移位、假体脱位或再损伤的发生。
3体会
3.1提高了患者完成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实施“无陪”护理模式,加强了管床护士面对面的康复指导,起到了督促和鼓励的作用,使患者认识到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消除伤患,更重要的是通过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患者训练的自觉性。
3.2体现了骨科康复的整体性
实施“无陪”护理模式,使康复训练贯穿于骨科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从教育指导到预防治疗,全程关注患者的功能康复,起到了医生不能替代的指导作用,体现了骨科治疗与功能康复的一体性。
3.3密切了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