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继续教育学习日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继续教育;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45-03
继续教育是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不可缺少的主角,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战略方面,更是起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末,在我国已从教育体系的边缘逐步进入到教育的核心,在国家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对于个人而言,继续教育是个人进行知识更新、素质提升、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也将是21世纪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因此,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强盛、社会兴旺、地区繁荣、个人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时强调:“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
一、更新继续教育办学理念
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更换,要正确理解其深刻内涵,真正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改变以往简单地将成人教育视为学校办学的补充和创收的主要渠道,重新认识西部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重要性。秉承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在高校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才能稳步前进。学校在教育中,要加大继续教育的改革力度,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教学投入、教师选配、教学设备的使用、学生管理等方面必须同等对待。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由陕西省交通厅交通职工培训中心、成人教育部、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陕西教学中心、重庆大学远程教育陕西教学中心、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交通特殊工种技能鉴定站、院属汽车驾驶培训学校、陕西省交通教育研究会等教育培训机构组成,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年培训规模达到10000人次;成人学历教育在册学生规模达到4000人;每年为陕西省中职学校培训骨干师资150人;每年完成交通行业职业资格考试5000人次以上,成为西部社会培训的重要阵地,为社会服务新模式的创建提供经验。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改造和建设
启动“4+2”乃至“2+4”模式等教学模式,“4+2”模式即理论基础教学及校内实践教学共4学期,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培训2学期,“2+4”模式即理论基础教学2学期,企业培训、基地培训和企业顶岗实习4学期等,逐渐完成向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过渡,为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继续教育要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加强新专业的申报、建设和旧专业的改造;校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联合办学,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相结合、学历补偿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并举,本校培养与联合办学并进,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形成了函授、夜大、脱产、自学考试、成人专科。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充分挖掘校内办学潜力,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与优化专业设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增设新专业;另外。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技能”的原则,注重对原有专业的改造和提升。注意拓宽专业领域,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交叉和渗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专业设置的调整与优化,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修订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继续教育要根据社会需求和成人教育的特点,针对以往成人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对传统的专业的改造工作,突出教育特色,强化技能和实践环节培养,以符合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改革传统的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课程体系,设计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技能类课程等三个模块,规定了各模块课程所占的比例。在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中,重点解决专科与本科课程重复设置、有机衔接、实践课设置不足等问题。在通识类和技能类模块课程设置中,改革以往公共课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提出重视学生文化修养和技能教育为主的建设工作,组织修订和调整函授、夜大学、脱产和自学考试等不同形式的本、专科专业的教学计划。形成符合成人学习特点、体现时代要求、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提高成人学生综合素质和从师技能培养的课程方案,构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自主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思想是:根据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原则,突出成人教育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针对性,着力改变现行继续教育本专科简单移植、模仿或照搬普通本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倾向,构建以教师教育为重点的、体现成人教育特点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探索适应成人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开发和形成适应性较强的继续教育教材体系。注重“强化基础,突出成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适应能力”。调整规范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标准,确保培养规格与质量。高度重视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高继续教育教学水平。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综合了学科、教师队伍、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各环节等方面,集优秀师资、优质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真正达到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在全国高校中是一个创新。在近年来全国继续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规范教材管理,加强教材建设。结合学校和地方基础教育实际研发符合成人学习特点、针对性强的系列教材。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探索教育新的教学途径,改革继续教育的教学组织方式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针对占全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总数近40%函授形式的学生,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教育学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把传统的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对传统的函授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改变过去继续教育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本位的“单向注入式”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成人学生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导向能力,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其他工作经验,不同的个人和专业发展需求等特点,探索并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参与式、研讨式、开放式、整合式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考核方法:集中面授辅导与平时自学(含自学到作业和自学检测)相结合;面授理论课重点讲解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相结合;热点、难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的专题讲座与专业课的实验演示相结合;巡回辅导、答疑与网络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笔试、口试、设计、小论文、考察报告等灵活多样教学、考核方法综合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教队伍
目前,我国的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简单视其为创收的主要途径,导致教师轻视继续教育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教师承担继续教育教学任务只是上课付酬,缺乏聘任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之校内外继续教育的课题少,支持力度小,广大教师缺乏参与继续教育教学及研究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不高和研究成果较少的现象非常普遍。坚持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如同鸟之两翼,推动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随着学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的整体改善,各学院在选派继续教育师资上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教学水平高的知名教授和中青年骨干积极承担继续教育教学任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队伍,树立教学质量是继续教育生命线的理念,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结合成人学生自主性较强的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校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继续教育学院、各教学单位、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的继续教育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教师互评、教学督导委员会、管理部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型、多渠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学督导委员、教师、管理干部每年听课、巡视、检查,保证成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五、加强教学和学生管理。形成适合成人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体系
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与管理系统。应设有专门负责继续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副院长和办公室,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使继续教育工作形成了一个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继续教育学院、各专业学院还专门成立了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选派优秀、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各教学班均设有班委会和团支部,形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纵横交错、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确保培养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要以建立学习型学院,推行“首问责任制”,“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队伍建设。学院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坚持标准、纪律上严格要求”的原则,坚持不懈,保证培养质量。以正面教育为主,在校园营造一种团结进取、文明和谐、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因材施教,注重教书育人相结合,加强教学和学生的常规管理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常规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入学教育、开学、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统考、抽考,自学检测;教师选派、教学督导、教材选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管理等管理制度。实行“教学日志”和“学生考勤月报”制度,对教师、学生出勤情况及教学事故及时通报制度,进一步严明教学纪律。坚持继续教育教学督导和学院领导、相关人员深入学生课堂听课制度,每学期按时组织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听课、检查、考试测评、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各教学单位在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加大校内、外教学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了学生考勤和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出勤率有很大的提高。早晨校园里听到了更多读书声,晚上教室里看到了更多上自习的身影。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闭卷笔试、闭卷口试、开卷考试、实践方案设计,现场演示、撰写研究论文等多种方式,加大平时学习状况的考核力度及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狠抓考风考纪建设、加大考场巡视检查力度。
六、发挥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机构的作用
充分发挥各级继续教育协会在培训服务、理论研究、参谋咨询、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统筹规划,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将继续教育纳入各行业、各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鼓励个人以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逐步推行成人高等教育注册入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扩大开考专业和各类非学历证书的覆盖面。改革成人学历教育与普通教育趋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改革试点。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投入小、周期短、形式活、见效快的特点,是加快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首先,继续教育本身有着特定的内涵,它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面对世界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教育领域,具有内容新、信息量大、周期短、收效快的优点;其次,继续教育是与经济建设结合最紧密。的培训教育,是连接科技与生产的纽带和生长点;最后,继续教育是一种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追加教育,使在职人员能及时、自觉地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熟悉及掌握本专业、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新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创造力和创造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职业知识水平。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岑溪市教师培训工作的成效。近年来,岑溪市不断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明确提出“以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为导向,以“县域培训、校本研修”为载体,以“宏观思考,中观构建,微观抓实”为工作策略,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师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资金投入方面,近三年,该市用于教师专项培训的经费达1 024万元,培训覆盖率达95%以上,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稳步提升。
一场场“及时雨”
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不学习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尽管我们已为人师,但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行。”为了给教师们及时“充电”,岑溪市近年来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
岑溪市实验小学的刘浪燕老师近年来就参加了不少培训,尤其是2012年参加的“国培”项目,让她觉得“收获颇盛”。她说:“无论用什么语言都无法表达我心中对‘国培’的爱和感激,可以这样说,这次小学语文(无网络)‘国培’是一场及时雨,给我们带来了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岑溪市大隆镇西宁中心小学的黄灿梅老师也表示:“‘国培’给我带来了知识,给我带来了感动,给我带来了希望。”
在岑溪市,像刘浪燕和黄灿梅这样享受到培训“及时雨”的教师数不胜数。近年来,该市除了完成自治区教育厅规定的各项各类培训项目以外,还根据本市实际,组织实施了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该市共组织了校长培训8期,培训中小学校长1 182人次;组织校级领导培训4批,共培训中小学中层以上领导2 876人次;组织骨干班主任培训4期,共培训骨干班主任2 924人次;组织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优秀教育人才培训各1期,共培训相关教师708人次。另外,该市还按学科组织了体育、美术、音乐、地理、心理健康等薄弱学科的教师培训,共培训2 534人次。
覃坚勇告诉记者,仅2012年,岑溪市就组织教师参加了50项各级各类培训,培训在职教师19 578人次。当年,该市还对124名农村幼儿园园长进行了任职资格与提高培训,对158名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进行了专项培训,同时组织全市8 994名教师进行了为期7天的继续教育培训。
这些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的教师培训,犹如一场场“及时雨”,给该市教师送上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培训一结束,许多教师迫不及待地把新学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战”中。赵汝涣老师结束了“国培”后,在2012年11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参加‘国培’后第一天回到工作岗位上,我带着满腔热情,带着培训所收获的知识和理论,重新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
培训的针对性很强
黎梅是岑溪市2012年“国培计划”广西无网络条件边远山区骨干教师远程集中培训的辅导教师,她根据岑溪市边远山区教师的实际情况,使用了许多较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让参培的教师们“实实在在学到了东西”。
岑溪市教育局师训股给本市教师培训的定位是“针对实际,直面问题,微观抓实”,要求教师一定要带着问题学习,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黎梅根据这一定位,结合自身的培训经验,运用了多项培训策略。在培训中,她根据学员们所学的课程,提出讨论的主题,让学员们进行研讨。例如:在学习《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这门课程时,她在班级公告里提出“在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去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两个研讨主题;在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这门课程中的案例分析《打架之后》时,她让教师研讨案例中两个教师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的教育效果,等等。
黎梅说:“在探讨的过程中,学员们异常活跃,积极举手发言,就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遇到的困惑与大家共同探讨,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教学灵感。”黎梅所带的“国培”班,全班学员50人,提交了研修日志395篇、培训总结98篇、论坛研讨发帖1 469篇、回帖3 184篇,还编辑了31期班级学习简报。
其实,不单是“国培”,该市其他类型的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也很强。2013年4月12至13日,该市针对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如何设计、德育工作如何规划实施、校园活动如何设计等问题,举办了一个面向全市中小学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培训专家不但现场讲授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切实有效的方法,使全市的班主任都受益匪浅。6月17日,该市又举办2013年体育学科教师培训班,来自全市各学校的300多名体育教师,在岑溪市职教中心参加了为期15天的专项培训。在培训中,专家们针对体育教师如何组织体育活动和开展课外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讲解。
岑溪市教育局分管教师培训工作的副局长、岑溪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陈展涯说,这样的教师培训把着眼点放在教师平时遇到的问题上,很有针对性,达到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促使教师“要学习”的目的,引导教师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视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师自觉自愿学习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自然会不断提高。
培训体系已经形成
岑溪市教育局原局长、现任局党委书记罗华孔指出,要站在全市教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教师培训工作,不但要扩大培训的覆盖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还要着力于建立健全培训体系,为老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为此,岑溪市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局党委书记为组长,局各股室负责人、市直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和部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订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并结合各学校制订的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将各项教师培训以日常工作的形式列入局年度工作计划中,健全层级管理网络,使教师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得以明确。该市还要求教育局师训股和教育局人事股、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等职能股室分工协作,合力开展各项教师培训工作。
岑溪市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试行办法》为依据,强化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把教师的“用”“管”“培”有机地结合起来。该市要求,集中培训按管理权属分别由市继教办审查、核准、登记,校本培训则由各学校初步登记,再分别报市继教办核准登记。教育局师训股要会同教育局督导室、督查室、人事股、基教股等相关股室,不定期到学校开展专项检查,听取学校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的工作汇报,查看教师培训的相关资料,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考核。
岑溪市教育局还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把全市各中小学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工作的情况,作为学校争先评优等方面的考核指标,提出“考核学校主要看培训质量,看教师接受培训后教学行为的改变情况”,以此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有了制度保障后,岑溪市教育局积极总结和推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一线工作经验,组织有一定成果的学科带头人讲课、说课和做专题讲座,促进骨干教师与全员教师的双向交流,做到了资源共享。岑溪市第一小学原语文教师、现任岑溪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罗永贞,早在2001年就被评为梧州市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她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工作,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多次为全市的教师讲课、做讲座,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教师。
论文摘要:蒙台梭利的教师观为今天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视野,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论述角度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系统划分不谋而合。由蒙台梭利的论述阐发出去,结合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四个系统,联系实际探讨现今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早期教育,创新了儿童教育与课程,它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在解读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过程中我们发现,蒙台梭利不仅注重孩子的发展,而且非常重视教师素养的提高。蒙台梭利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提出要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改变传统幼儿教育的教师与儿童之间的角色关系。它认为:教师是儿童秘密的研究者、儿童环境的提供者、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及家、园、社区的联络者。
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论述包括有国家、政府保障(教师国际培训班,国家、政府的资金支持、课程支持);有社会力量支持(家长、社区人员的参与幼儿教育);有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团队的互助协作);有自我发展需要(专业精神、自我反思)等,这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四个系统:宏观系统、外系统、中间系统、微观系统不谋而合。笔者结合这四个系统由蒙台梭利的论述阐发出去,联系实际谈谈现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宏观系统
蒙台梭利认为没有人生来就是合格的教师,他们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及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为此,她开办了教师培训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硬、软件环境。而今,我国的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1.1职前培养
职前培养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人,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由原来中专层次逐步向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多层次过渡,这种模式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条件。但是我国各级幼师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技巧,轻能力培养的现状,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作支持。所以必须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力求基础课程、综合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等的协调统一,以期培养出厚基础、宽领域、精专业、强实践的幼儿教师。
1.2职后培训
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应走向一体化。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还存在着表面化和功利化的倾向。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不能只是为了获得一张证书、一纸文凭,必须要突出针对性,讲究实效,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立体交叉的幼儿教师职后教育体系,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的,使教师经过教育实践磨练与职后继续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2外系统
蒙台梭利将家庭、社区视作幼儿教育宝贵的资源和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她要求“儿童之家”应密切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和合作。家庭、社区这些环境资源,给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外围力量的支持。
2. I家庭
家长主要以幼儿为中介,与教师经常性地交流,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其一,家长为教师提供有关幼儿的丰富资料,有助于教师全视工作。教师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幼儿对幼儿园的感受,从而全面地了解幼儿,提高专业敏感性和教学艺术性。其二,家长委员会的参政议政,有助于教师反思工作。教师在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工作,理清、明晰工作思路,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保教质量。其三,家长本身成为教师学习的对象。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不同的职业与文化背景,幼儿园可以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配合,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
2.2社区
社区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时空背景。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放眼整个社会.充分利用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支持自己的教育教学;要鼓励教师走出幼儿园,与幼儿园以外的相关单位多接触,同企业、传媒、文化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教育辐射模式。教师在与社区各种人员合作、互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高教育水平。
3中间系统
蒙台梭利认为在交流中才有发展。所以,她到各地讲学,一方面传授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与不同国家、地区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形成教师团体的互动与相互作用。的确,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集体这个沃土,我们需要建立与本园同事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和与本园以外的幼教人员合作的交流协作体。
3.1学习共同体
同事之间融洽的气氛、集体的反思、相互的对话,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相互碰撞中学习,更有利于思想解放、思维活跃、精神创新。不同的教师,专业化水平、知识、经验各不相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尽相同。在这样的合作中,无疑拓宽了教师个人的思路,重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
3.2交流协作体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仅限于本园的团队,还需要建立一个更开放、更动态的大团队。通常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3.2.1请进来
幼儿园除了定期邀请优秀教师、幼儿教育专家、教科研人员到幼儿园做讲座、搞科研以外,还应加强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合作,在幼儿园建立高校的教学基地,依托高校的师资及较完备的理论,进行专题调研、课题开发、教育教学改革。还可以聘请高校教师作为幼儿园的兼职教师,传递幼儿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技有r。
3.2.2走出去
幼儿园也应为教师提供走出幼儿园的机会,参观访问其他幼儿园或幼教机构,可以是本地区的,可以是外省市的,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走出国门去看看国外的学前教育,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4微观系统
蒙台梭利要求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要有一种源自内心的对幼儿、对事业的热情,有一种善于观察、勤于反思的专业素质,有一种积极上进的进取精神。所以,就微观系统而言,可以从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反思两方面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4.1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教师成长的恒久动力,所以,需要激发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操、坚定幼儿教师的专业信念。一个称职的教师会认为教师是一个令自己幸福的职业。所以,敬业是一种精神,而乐业是一种境界。教师正是在从敬业上升到乐业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的。
4.2专业反思
学会反思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包括:
4.2.1对幼儿的反思
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作好幼儿的观察日志,有条件的还可以为每个幼儿建档,积累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对幼儿身心成长、学习发展、师幼关系等方面丰富的描述和解释性的资料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Web2.0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2-0004-03
一、研究背景
Web2.0概念自2004年产生起,就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开来。随着Blog的迅猛发展,各种Web2.0的应用技术如Wiki(维基百科)、即时通讯(IM)、社会网络(SNS)、站点摘要(RSS)、Google协作平台等接踵而至。黎加厚认为,“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将面临Web2.0时代的挑战。也就是,要全面转向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和学生成为技术的主人”。Web2.0具有能够支持新教育理念下学习活动的潜力,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师提供了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因此,中小学教师Web2.0技术的应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培训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Web2,0核心技术应用现状
为了解教师Web2.0核心技术应用状况,2011年笔者在辽宁省范围内对60所中小学的各科教师的基本信息、Web2.0工具应用情况、应用障碍及继续教育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采集数量为54份。填写问卷的教师中,男性教师所占比例为46.3%,女性教师所占比例为53.7%,教师-年龄平均分布在25-35岁之间。50岁以上和25岁以下的教师只占很小比例。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职称主要为中级职称。来自城市和乡镇的教师各占57.4%和42.6%。调查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根据柴阳丽(2010)所做的Web2.0技术典型应用教育文献统计,得出Web2.0技术典型应用主要包括:Blog、Wiki、RSS、SNS、P2P、Tag、Podcast-ing、Diggo等,本文据此展开这几方面的调查。
1.Blog-博客/网志博客自2002年引入我国以来,以其零技术门槛、开放、平等、互动交流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目前,教师个人博客的用户数量增长迅速,很多中小学教师都拥有了自己的博客,开始或正在书写教学日志,交流教学心得。调查发现拥有个人博客的教师占75.5%,仅有26.4%的教师博客每天进行更新,还有13.2%的教师从未使用过博客,从整体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是偶尔或无规律地更新博客,而文科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相对更新博客的频率较高,如图1所示。从浏览内容来看,教育学习类内容是所有教师的首选(86.8%),其次是娱乐情感和新闻时政,分别占到46.3%、40.7%。
2.Wiki――百科全书
Wiki是一种超文本系统,使用Wiki技术的网站是一种共同创作的网站,Wiki可以方便地提供很多教师平等地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共同写作与交流,因其对结构化知识的积累作用,在中小学教师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如写教学计划、复习计划、教学反思、积累资料、记录教师自身的成长过程、写课题研究简报、活动通报等。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些应用在教师中并没有较好的体现出来:仅有20.4%的教师利用Wiki网站编写过词条,学科分布上集中在信息技术教师(50%)和理科教师(25%)。在Wiki网站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百度百科(87.8%)。
3.Tag――分众分类标签/社会性书签
Tag是新一代互联网模式Web 2.0的核心应用之一,它实现了分众分类的思想,具有自发性、共享性和动态自适应性的特点。Tag应用于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自发地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同时,也对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并丰富师生的交流。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涌现了一批社会性书签软件,其中Del.icio.us作为支持Tag功能的一个书签管理网站得到教师的广泛应用,调查中有62%的教师使用美味书签,在注册的书签个数情况调查中,有57.4%的教师注册书签,如图2所示,其中有20.4%的教师每天使用。由此可见,书签已成为一种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在教师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4,SNS――社会性网络社区
SNS是Web2,0体系下的一个技术应用架构,它是基于六度分隔理论运作的。它作为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已成为Web2.0应用的一个新热点。例如人人网、Facebook、MySpace、Second Life、Elgg等等。教师可以围绕某个主题,利用SNS让更多对此感兴趣的用户参与进来展开交流、评价与讨论,可以很自然搭建起网上交流平台与虚拟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有79.6%的教师使用过社会性网络社区,每天使用的教师占13%,而在教师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人人网,占使用人数的91%,使用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方便与其他教师或朋友进行交流、分享内容(59.3%),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可以组成圈子或小组进行活动(16.7%)。
5.RSS――站点摘要
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可以把站点内容发送给订阅用户。教师应用RSS技术,可以直接通过在线或者离线RSS阅读器来浏览网站摘要与新闻,不必登录网站就可以得到网站内容,并且它能够主动将博客中更新的内容推送给订阅者,免去了博文的大量翻阅。调查显示,有29.6%的教师从未通过在线RSS阅读器(如Google Reader、抓虾等)订阅最新的教育、学习信息,55.6%的教师偶尔使用:阻碍教师使用RSS的原因集中在“不了解它的作用”上,如图3所示。
6.Podcast――播客
Podeast源于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的合成词。是指一种在互联网上的音视频文件、一种除了文字博客之外的新“博客”,在Web2.0家族中被称为播客。它整合了音频、视频以及RSS技术,除了获取最新上传的音频、视频资源外,还可以将这些资源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里随身收听。教师可以使用播客展示一些引导性材料,或将实验教学的实验过程录制下来放在播客上,方便学生反复学习,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调查发现有98.1%的教师使用过播客或视频网,使用播客的主要原因为休闲
娱乐,利用播客展示自己授课内容所占比例很小,如图4所示,可见播客在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利用率较低。
三、教师Web2.0技术应用反思
1.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跟进
目前,Web2.0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态势,教师如何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在调查中发现,阻碍教师使用Web2.0形式获取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原因中“没有尝试,还不了解”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75.9%;而不同学科教师,不同区域教师,不同年龄教师,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差异较明显;并且认为开展Web2.0相关技术的讲座与培训“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达到100%,可见教师对技术培训的呼声很高。对此,可将教师博客融入教师培训之中,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系统地掌握博客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及时地书写日志,交流培训心得,提高培训的效果。因此,要在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中纳入新技术的学习与思考,分层培训,使教师培训跟进有效的Web2.0技术。
2.教师学习方式的变革
Web2.0以其丰富的资源为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和有力工具,如方便教师获得个人学习资源;Blog、RSS帮助教师进行知识管理与自主反思等。Web2.0时代是凸显个人能力的时代,同时也是凸显群体智慧、分享和协作的时代。共同协作解决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在协作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受到有意义的共同任务激发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在Web2.0技术给教师带来的收益调查中,选择能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内容的教师占77.8%。因此,教师之间通过借助博客、照片分享和视频分享网站进行协作,利用Wiki、SNS等进行网络教研或集体备课,已成为教师协作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
3.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
Web2.0环境下,各种各样的网络交流、分享、协作工具频频出现,教师如何提高博客网站阅读效率、如何管理网络日志等都需要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调查中发现教师的工具综合使用率不高,大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应用某一种工具,因此,将几种Web工具进行整合是教师提高技术应用能力的新思路。如,利用RSS可以解决类似博客阅读效率的问题,社会书签与标签技术进行整合并与教育博客融合提供有效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博客作为个人记录与交流的工具并运用Google Group邮件列表进行群体集思广益的研讨,用Wiki进行网络内容的结构化整理等。
4.技术服务于教学
教师在Web2.0技术应用中存在着不能有效地将技术服务于教学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45%的教师经常使用即时通信工具与学生交流学习与教学问题:60%的教师使用播客的主要原因是休闲娱乐;RSS与Wiki的使用率不高等等。因此,如何更好地使用技术来服务教育教学是值得深思的,如借助RSS向学生布置作业,教师和学生通过互相定制对方的学习频道或Blog了解作业信息;利用Wiki技术对学生的作业给予批改,并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辅导信息,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等等。
Web2.0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些有用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它在理念上传达给人们的是一种自由、平等、开放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它对正式、非正式以及终身教育环境中的教师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柴阳丽,国内Web2.0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0,(9):115
[2]刘宁,孙卫华,李红梅,中小学教师个人博客应用现状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2008,(3):67
[3]夏天,杨瑛霞,田爱奎,张际平,Tag和现代教育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6,(9):89
1.“国培”印象
初次听说“国培”是在今年的六月份,我们学校有三名老师参加了班主任的“国培计划”。从她们口中得知,“国培”的培训形式是网上培训,要达到一定的学习时间,要按期完成作业,没完成的要被通报,平时课时紧,事务多,要完成培训得疼一身皮。听了她们的话,我对“国培”有些望而生畏了。
可是我十一月份参加了小学英语的“国培计划”后,随着培训的深入,我的担心渐渐消除了。“国培”的形式很灵活,也很人性化,网络什么时候都可以开通,每次学多长时间都由自己调控,轻轻点击鼠标,就可随意畅游,栏目编排多样,软件设计精妙,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不受限制,真是太方便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携手网络,对话大师,我喜欢上了“国培”。
2.“国培”经历
接到乡里通知“国培”注册的那一天正好是期中考试,既要监考,又要阅卷,我还要负责给幼儿园大、中班语文考试命题,注册只能放在中间的考试休息时间了。第一天就够紧张了,怎么完成那么多的学习任务呢?在学校,我是教育主任兼五年级的语文、品德课,主管教学工作;在家里,我是母亲,是妻子,承担绝大部分的家务,闲暇时间不多,要顺利完成“国培”得下一番工夫。
不过,我并不灰心。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中师毕业的我有八年的自考经历,当初的境况不比现在轻松。早起晚睡,放弃娱乐和休息,见缝插针,靠着严格的自律和顽强的毅力,先后取得了汉语言文学自考的专科和本科学历。现在,只要拿出自考的精神就一定能过关。
下定了决心,我说干就干。教学时间内一律不上网,这是学校定下的上网公约中的一条,我自然要带头执行,“国培”只能放在放学以后。每天放学,只要没有更紧迫的事,我都会留下来学习一个小时,双休日再挤出一天时间到学校培训,晚上就翻看从“国培”中下载的教研学习材料。遇到值班看校,就抓住机会培训学习或参加班级论坛等。学校和家里的事,我从不分什么份内份外,尽己所能,内外兼顾,人倒是越锻炼越精神了。
3.“国培”收获
3.1 增长了专业知识。从英语的五门专业课程中,我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测试方法。“听做?说唱?玩演”是我最先学习的一门课,专题讲座、互动对话和教学案例听了好几遍,对这种调动学生兴趣的活泼的教学法很感兴趣。任务型教学法更贴近生活,把英语学习与生活应用结合起来,驱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效果很好。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我要去实践推广的。
3.2 学到了研究方法。四门公共课着重指导教师如何从事教学研究,以前这类内容很少听过,对于一线教师真是雪中送炭。刘良华教授讲的《教师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点醒了我,原来我们的教研容易掉入教育思辨的圈子,只有深入实际跳出思辨,做教育叙事研究才会有理有据。王小英教授讲的《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让我对论文、报告怎样去写有了明确的方向。专家的论述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教师长期的困惑,有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
3.3 实现了交流共享。“国培”为我们教师的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搭建了一个平台,其广度和深度是农村小学平时的教研难以达到的。在“国培”网页中,我可以随意浏览全省各地市中小学各学科的研修日志、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班级简报,参与班级论坛,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学感悟,眼界一下子变宽了,性格也一下子开朗了。对辅导老师我尤为感谢,虽未谋面,但已神交。他们不光是一个个的代号,还是一盏盏的明灯,给我们整理专业学习材料,为我们煲送“心灵鸡汤”,那篇《老师,请保重自己》让我备感温暖。各位辅导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
4.“国培”建议
许多人入“国培”是冲着升职称的继续教育学分来的,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国培”是炼狱还是熔炉,还要因人而异。我在培训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讨。
学员考核方案中规定了每种作业的数量,对质量没提出什么具体要求,个人基本信息内也只是显示完成的数量,因此,一些人作业就只重数量而不管质量了。有些论坛回帖直接复制辅导老师或其他学员的意见充数,也有反复回帖同样内容的,还有应付差事的“好”、“不错”等等简单无聊内容的,而且大家似乎对一些专业问题不予理睬,而无关紧要、扯闲谈的回帖特别多,班级论坛俨然成了聊天室。对此,我想作业评价应该质与量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