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学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更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远离孤僻,融入社会,增强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这也是特殊教育学校注重音乐教学的原因之一。
二、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对策
1.改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大多以娱乐为目的,虽然音乐教学可以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带来快乐,但是这样的音乐教学并不等于高质量的音乐学习。所以,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要对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重新的认识,要重视音乐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康复以及生理恢复的作用。因此,要加大财力投入以及人力投入,改善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环境,鼓励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课程所有内容进行自觉学习,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对学生认知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音乐课堂要走出教室
人们都对课外活动的意义了如指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陶冶自身的情操,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播放优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方便教师以后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课外活动是对校园文化生活的补充,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合作及交流,发现其他学校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本质上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结合音乐治疗开展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是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治疗中都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身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对音乐治疗理念进行学习和掌握,灵活运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及时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绪变化,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将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需求,从本质上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对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论文的编写也是有严格要求的,要按照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来写作。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珊珊.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07.
[2]邱菲菲.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学周刊,2016,17:154-155.
[3]易凤.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单词记忆方法[J].学周刊,2016,20:200-201.
[4]李文娜,梁付民.微信辅助小学英语教学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37-38.
[5]殷景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47-48.
[6]顾诗月.也谈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207-208.
[7]林吉.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60.
论文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运用能力
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部分学生相当于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根本不愿学习。身为中职英语教师的我们面临着许多教学难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不少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厌学思想严重,老师在课堂上维持纪律就要占用不少课堂时间。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中职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否合格,忽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向学生灌输英语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获得生存能力的社会获得。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中职英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不断探索出能加强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重语言知识轻语言应用
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和教学课时的限制,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仍然沿用以“词汇”、“课文”、“语法练习题”为教学重点内容的教师主讲模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侧重语言知识的传输,学生大多只是被动接受,练习语言技能的机会很少,语言交际活动缺乏。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生在沉闷压抑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要么讲话开小差,要么在课堂上消极麻木,无精打采,或是昏昏欲睡。即使是那些掌握了一定英语知识的学生,就算是能轻松应付学期考试或者毕业考试,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普遍不高,远远达不到中职英语的培养目标。
(二)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投入
多数中职教师把精力放在了对教材和教法研究上,作业和练习的批改中,而很少去研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接触外,课外与学生接触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交流和沟通很是不够。有的甚至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因而无法进行因人施教。对厌学和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若不及时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因势利导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影响中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重教学轻科研
目前很多中职教师在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提高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科研是学术性研究性大学的专利,仅仅把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作为完成了教师的本质工作。再加上大部分中职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同时中职教师培训进修的学习机会较少,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近年来,部分中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欲望虽有所增强,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部分教师只是在单干科研,集体合作搞科研的较少,大大影响了整个中职英语教学的科研水平。
二、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类交际活动中涉及文化的种种问题。波特和莫瓦把影响交际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1)观察事物的过程,其中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世界观及社会组织;(2)语言过程,其中包括语言与思维模式;(3)非语言过程,其中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空间的使用。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中职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基本能力包括:
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
2、文化能力
3、相互交往的能力
4、认知能力
三、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加强中职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思想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更新英语教育和学习观念
首先,应从师生的意识形态上消除语言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的陈旧观念。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绝不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单纯的符号系统。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人们在语言中储存了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词语则记下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叙了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后人通过语言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反之,语言包括语言的使用方式均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文化是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英语就必须学习其文化背景知识。中职英语教师不仅自己要转变这一英语教学理念,更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掌握英语文化的重要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单纯的知识传输性教学会使课堂沉闷乏味,学生往往失去听课的兴致而搅乱课堂教学纪律,造成课堂教学缺乏实效。因此,教师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点时,应结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输和讲解,让所讲的语言知识点在丰富趣味的文化内涵中娓娓道来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栩栩如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词汇教学
在讲解英语生词时,应采用英汉对比法,结合词汇文化内涵进行讲解。目前,许多英语教师讲解词汇多以概念意义为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而语义学告诉我们,英语词义有七种之多,只讲解概念意义而不解释其它意义是不能达到对词义的全面理解的,当然也就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深刻记忆和巩固。词汇的文化内涵是各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对特定事物的独特感情评价及联想等。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形象,汉民族一向以“龙的传人”自称。相反,在英美文化中,dragon 是民间传说中凶残的怪兽。在史诗Beowulf 等传说中有叙述为证。再例如,汉语里说一贫如洗,而英文却用as poor as thechurch mouse,因为西方人信佛基督教,常见建筑物是教堂。由于教堂里通常没有可供老鼠吃的事物,所以形容一个人极度贫穷在英文中就被比喻成了教堂里的老鼠。
2、语篇分析和讲解
除了词汇讲解,在做语篇讲解和分析时,更要重视文化因素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语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文(text)。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文化旁白”法给学生就课文有关内容加入文化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授中专英语课文All about Me时,教师可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各自的家庭模式,生活方式等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看看哪种家庭模式或是生活方式更好。既让学生学到了规定所学语言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3、跨文化交际情景对话练习,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培养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除了教师的科学合理讲授传授知识和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才能让学生记住所学的,运用学到的。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例如,当学生迟到时,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May I come in?”如果他不会说,老师可以教授几遍,等他会了,然后再让他进教室。这样他再迟到,就会想起并运用这句话来进行交际了。这对其他的同学也是一个教育学习的实情实景机会。中职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参与式”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打招呼的练习。教师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外国学生Tom、中国学生Lingling、外国老师Mr.Brown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给出早上在学校见面的情景, 让学生做跨文化打招呼表演。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对话内容,除了用“Good morning”或者是“Hello/Hi”向对方打招呼,还可以与对方进一步交谈,例如讨论对方的穿着服饰,或是当天的课程等等。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鼓励其说出“Good morning” 或者是“Hello/Hi”即可。
(三)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知识
中职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如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有趣的英美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并督促他们在早读时注意文化知识的积累,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听原版录音或看原版录像、电影以及多媒体画面,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通过视听感官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加深对英语语言和交际运用的印象。在逐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价值道德观等基础上,又不断促进自身英语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四)、强化阅读输入
阅读和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可以强化巩固记忆,阅读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中职学生阅读英语主要从早读和课外阅读来实施落实。英语早读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式之一,中职学校应该把学生的英语早读当成一件坚持不懈的长期工作来抓。英语教师应该在早读时间进班辅导。中职学生自律能力差,早读的场面往往是老师前脚刚走,教室里要么是鸦雀无声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要么便是乱哄哄的说闲话。因此英语教师应当为负责的班级制定行之有效的早读计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落实。做到早读有安排,有检查。这样才能有早读的实效性。学生只有通过英语早读,记住了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词汇和句型,才能学以致用。除了早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趣味性强,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英美报刊小说和书籍。既可以丰富课外生活,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积累和促进。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它具有多学科性质,与它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有四个学科,即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交际实用能力有待于学者、教育家以及工作在中职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的合作和研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A]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何自然.语用者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张静.强化高职英语日常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上海翻译,2011(03)
[4]张书青.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01)
[5]王晓军.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02)
[6]马玉梅.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有情操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积极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智力因素和情操因素的协调发展,如果把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做主动比喻,学生的“智商”是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而“情商”是沉在水下的大部分,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设法挖掘出学生的“情商”,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操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就能进一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英语教学在小学的课程里面还是刚刚起步,对于它来说,道路还是刚刚开始,前方还有许多的坎坷。如何让它在自己的道路上英姿飞扬?那就要靠我们的广大师生一起来努力、去探索,同时更需要我们的学生在感性认识英语的基础上能够更上一层楼----意志的磨练。
如何来培养情操,具体操作见下:
一、寓教于乐
1、精心把握每个“第一次”
小学生对初次看到的、听到的事物常留下深刻的印象,新奇有趣就更让人难以忘怀,教师善于利用“第一次”,会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想一想,英语教师第一次走进课堂,就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英语。”给孩子们的印象是多少的平淡。而换一种方式,在黑板上用优美的英语字体写上“Welcome to English!”;录音机里播放欢快的英语歌曲;再来一段教师的英语自我介绍;请学生谈谈英语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如有各种英语说明书,长大后可以出国留学等)。这样的效果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感受到英语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学英语是一件多么有趣而又有益的事。
当学生开口说第一句英语,第一次羞涩的用英语和老师打招呼,第一次和同学表演对话,第一次唱英文歌曲,第一次做英文游戏……这些新奇、喜悦、自豪、快乐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无数个培养兴趣的机会会随着这一个个“第一次”悄然而至。
2、巧妙设计每堂英语课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但居于重要地位的则是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于主人自居,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种操练和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激发积极学习的情感。
A、巧设情景
情景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讲解操练英语知识,能促进学习理解,记忆所学英语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使英语课堂教学趣味化、形象化。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实物巧设情景。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如在教What can you smell?时,可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和食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也就有血有肉了。(2)生活景观情景。教师可结合贴近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实况转播”“答记者问”等活动。如在教“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时,教师在上这节课之前,让学生自带自己的家庭相片。这样就能够抓住儿童的好表现的心理特征,他们都会踊跃的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family",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复习了“mother, fa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uncle, aunt, brother, sister"等等之类的单词,从而也让他们学会听懂本课的重难点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B、勤于动手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让他们动起来,使“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在课中适当设计些动手做的内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习边动边学,使枯燥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编者注重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设计上每章节都有“Let’s make.”这一部分,这样就充分的抓住并且利用上了小学生这一习惯。
C、巧排座位
任何一种一成不变的方法,时间久了,学生还是会感到索然无味,每个学生基本上都处于一个位置,全班上课,也大都按教师在前面,学生分排就坐的传统方式,其实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适当的给学生的座位换种排法,或是改变一下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使学生犹如处于一个新的环境,提起他们的兴奋情绪,不但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合理的排位也会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方便。如在进行“Let’s practice”部分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的下位来找伙伴一起练习;在上趣味活动课是,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桌位换动一下,或者是摆成方形,或者是摆成空形,老师站在中间进行师生心灵沟通的讲学。
二、以情施教
1、教师以积极的情感鼓舞感染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能通过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以教师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试想一下,如果当教师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或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学生定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而当教师带着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里,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能使他们敞开心扉,更好的接受新的信息。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如每节课前,我都会让学生唱首英语歌曲和朗诵一段英语儿歌,如果教师神情漠然的站在一边,即使歌曲是轻松优美的,孩子们的演唱却是死气沉沉,毫无欢快之感,相反,如果老师和学生一起尽情欢唱,并能带着学生做动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而老师也会被他们所感染。可见,快乐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果,快乐的教学气氛是师生共同创设、共同调节的。
1.1传统教学和教学改革内容比重失调
传统教学主要以竞技体育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为主干进行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大量休闲娱乐项目、健身健美项目走进体育课堂,课程内容和教材越来越多样化,这些项目互动和体验性更强,面对多样化的教材,传统项目教学和个性项目教学两者应如何调整,怎样的比重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体育教学,选择哪些个性项目走进体育课堂,并逐渐成为固定教学内容,怎么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教学体系当中,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目前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内容两者的比重失调,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1.2教学组织活动和指导不太合理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四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载体;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教学指导的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体育实践跟进;课外体育联合。从理论上看,教学组织的活动和指导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执行力、学生素质水平不同,真正按照教学进行组织活动和指导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断淡化,学生的主题地位不断加强,“情景教学”、“目前引导”等具有合作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法随之出现,但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以及能力有限,师生交流和双边互动的预期效果只停留在理论上,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体育选修课原本作为由学生自主选择某一项目进行系统学习的模式,打破了过去教学大纲硬性规定,但由于教学活动和指导的缺乏而成为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教学的效果。
1.3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缺乏针对性
随着高校体育教程改革活动的不断深入,在高校内课堂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是非常让人欣喜的,但由于高校体育教程改革尚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出现了教学改革内容雷同、不区分学科特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高校的改革体育课程缺乏个性,相互抄袭,简单模仿,复制采用,这种单纯的模仿和引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向前和发展,教师的简单模仿,学生的相互攀比,将一种新方法应用到大部分学科当中,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高校体育改革效果甚微,互动和体验性较差。同时我们看到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类似“小集团学习”、“分组练习和比赛”等具有自主学习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大量被采用,一些学校甚至在所有学科当中运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不会提升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互动和体验性建议
2.1运用媒体、科技等手段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涉及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效果多种评价等多方面,延伸出来就更为丰富和广阔,其运作方式由运动技能逐步向运动、健体、休闲、娱乐的多元化方向回归。强调课程多元的辐射效应与整合,凸现终身体育与健身锻炼能力的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运动、休闲、娱乐与体育人文精神及价值观。而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媒体以及一些科技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增强了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比如在铅球教学过程中,就铅球推的动作,运用摄像机将学生的练习过程拍摄下来,对照国内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比赛视频,会让学生更快的学习到其中的技巧和知识,体验性也会更强。在传统教学和改革教学内容方面,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实验的方式,找到两者之间的合理比例,让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学到理论知识,在改革教学中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不管是媒体的介入,还是科技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将传统教学和改革教学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体现教学改革的效果,更好的培养人才,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2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个性化的教学课程
体育教学课程是一项包括大量运动技术、技能在内综合性工作,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自主的创新和研究,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同时,注重体育教学的示范性并适度地淡化其竞技性,注重学生日常体育教学的反馈,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体育理论的良性互动,根据体育活动的不同类型分为几类,针对每类体育运动的不同特点,从加强学生的互动和体验性方面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将课外体育、校外体育、运动训练纳人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等多种课程的有机联系、相互配合的课程结构。
2.3实行老师竞聘上岗,优胜劣汰,能者多劳
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师生互动,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鼓励教师创新,开设灵活多样能适应学生身心需要的新型课程。倡导开放式教学,提倡个性化、多样化课程教学法,注重教学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而现行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与职称晋升制度中,硬性指标中较多考核的是教师自身的业务,涉及教学效果的并不太多,教师为了维护自身切身利益,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应付工作绩效和职称晋升工作中,放弃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工作中,或者一些教师把精力的焦点几乎都放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而忽略了对课程教育创新理念的钻研,缺少从全局上、整体上对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要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需要对教师的日常考核项目进行一些调整,同时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编制内的教师懒于教学,实行教师竞聘上岗,真正让热爱教学、善于教学的老师上岗,优胜劣汰,能者多劳,通过这种竞聘的方式,让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怎么提高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的工作当中。让真正热爱教学、有能力做好教学工作的老师得到更好的待遇,实现良性循环。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