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艺术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舞蹈教育儿童时期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包厢的桌子上摆好了调色盘、涮笔筒、水彩颜料、围裙、画纸,但唯独少了绘画课最重要的画笔。侯伟订下规则,今天孩子们要利用身边的其他材料来完成绘画,比如纸巾、手指。
要制作岩石画,首先要制作出“岩石”。Stéphane用水把颜料稀释,把纸巾揉成团,用纸团沾颜料涂抹在白纸上,不均匀的着色慢慢让画纸有了石头的纹理。等画纸干一些,Stéphane用力把画纸揉成团,这个动作引起了孩子的惊呼,等再把纸团抚平,就有了岩石的凹凸立体感。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照着侯伟的步骤制作自己的岩石。侯伟一边用中文解释Stéphane的操作步骤,一边巡视课堂,协助孩子们完成“岩石”的制作。
在小艺术工作室的课堂上,永远不会出现老师在讲台上画,学生在下面临摹的情况。孩子们画的岩石各种各样,黑色、灰色、砖色,甚至好几种颜色的混合色,侯伟说,岩石有很多种,颜色也各不相同,所以没有统一的颜色。在模拟岩石立体感时,有的小朋友很规矩地把纸对折再对折,侯伟启发他:“你平时看到的岩石都这么平整吗?。”
等大家都拥有了自己的“岩石”后,侯伟接着问,古代人都是用什么在石头上画画呢?
“用笔!”
“那时候没有笔怎么办?”
“用树枝!”
“岩石很硬,树枝画不上去怎么办?”
“把树叶挤成汁当颜料!”
“这个想法太棒了,可是颜料很容易被水冲掉,不利于保存怎么办?”
“用小石头在大石头上画!”
“那今天我们就用手指模拟小石头,在我们的岩石上画画吧,想想那个年代会出现什么东西呢?”
侯伟没有规定画什么,孩子们自由发挥,有的画了红色的大恐龙,有的画了黑白相间的奶牛,有的把手掌涂满颜料印在纸上,有的画了尾巴上绑着石头的山羊。为什么山羊的尾巴上会绑着石头,小画家说:“这样可以把尾巴当武器,当人要抓山羊吃的时候,羊就把尾巴上的石头扔出去,像炸弹一样。”孩子们的脑袋里总会装着很多大人不能理解的奇思妙想。
两个半小时的课程结束了,孩子们无比自豪地向家长们展示着自己得意的作品。一位持续报小艺术家工作室课程的家长说:“这里不是教孩子画圆、画鸡蛋的地方,他们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给了孩子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对我来说这就够了!”小艺术家工作室就是在家长们口口相传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侯伟从巴黎圣德尼第学得到造型艺术摄影学及当代艺术硕士学位归来,而Stéphane Maggiacomo获得了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研究生学位,他喜欢孩子,也喜欢做手工。在Stéphane的提议之下,年初,两个人一起创办了定位于做“儿童的艺术通识教育”工作室。
侯伟有一个随身携带的白色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用法语记录着他每一个新奇点子,这是他在小艺术家工作室活动中的备课笔记。侯伟已经不记得自己写完了多少个这样的本子了,这是他在法国上学期间养成的习惯,“可能有人会觉得有没有必要把一个儿童活动做得这么复杂,至于到备课的份儿上吗?我想,这不仅仅是有必要的,而且是我做事情的一种态度。”就在不久之前,侯伟辞去了法国大使馆文化处的工作,专心来做“小艺术家工作室”。
小艺术家工作室一个系列的课程是3500元,每个周末上2个半小时,平均一节课的价格是300元左右,在幼儿艺术教育市场上属于偏高的价位。从招生的角度来说,小艺术家工作室并不那么一帆风顺。侯伟需要面对很多家长的质询,而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孩子上完这个班能有什么提高?你们办这个班的目的是什么?
侯伟告诉他们,我很难告诉你孩子会有什么提高。如果家长希望让孩子学1+2=3这种有定论的东西,那我不建议这样的家庭参加我的课。艺术跟数学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数学会非常强调逻辑性或者一个标准答案(至少在一个范围内的一种答案),但艺术本身属于模糊的概念,有一定的主观性。艺术是我们至少应该了解的、在逻辑思维方式之外的另外一种思维方式。
“现在孩子的时间太紧张了,赶各种场子,休息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比商务人士还忙,他们很可怜,几乎无法真正静下心去体验一个东西。特别是8岁到12岁孩子的家长,视竞争力为上课的主要功能,大部分培训班都是迎合家长这种口味。”侯伟觉得,中国家长这种速成、集训式的思路很可怕。
小艺术家成立这2年半中,侯伟和他的搭档没有做任何商业宣传、推广,也有投资人找他们谈合作,让他们扩大化做成培训班,但侯伟不想改变自己的初衷,“我们的课对孩子性格的完整有很大帮助,这比考第一名重要得多。我们想用艺术的方式去影响他,让他能在很小的年龄段,开始接触人性中很美的一部分。不像很多所谓早教机构让孩子只在表面上有很多的成长,我们更在意的是孩子在我们的活动中,学会对生活的观察,打开眼界,至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在做艺术。一部分艺术是人性中最美的东西,是我们骄傲的,可以留下来的东西。”
侯伟在设计课程时还会在艺术通识教育中穿插和扩展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
小艺术家工作室在“城市内外”这堂课中,以巴黎为例 ,让小朋友们了解一个城市的故事,看看一个城市是怎样诞生并逐渐扩大的,在做手工的同时既学习了物理学上的透视原理,又学习了建筑学上的三角定律。在“街头摄影”这一课中,侯伟带着孩子们走上街道, 通过摄影的方式,发现城市街道中的动感,引导孩子们在纸上创造一个理想中街道的全景。 在“地铁,城市的地下故事 ”一课中,侯伟带领孩子们设计自己的地铁线路图,用另一种方式去了解一个城市。
还有一些时候,侯伟还会邀请自己的艺术家朋友一起参与到课程中来,让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艺术形式。
“身体打击乐”一课的老师李星宇是侯伟原来乐队的鼓手。在这堂音乐课中,老师并没有教孩子任何一种乐器,而是发给每位小朋友一件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让孩子自己研究物体能发出多少种类的声音,带领孩子一起去探索有趣的声音物体。“吃苹果、呼吸、脉搏都是有韵律的,音乐跟这些韵律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心跳、走路的步伐或是下雨的声音其实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源泉。年龄小的孩子最开始只会敲击,但慢慢地,他们通过物体与衣服的摩擦、与纸的摩擦等等,发现了自然声音的产生。”这堂课的目的是告诉孩子不是只有乐器才能发出音乐。
在“动画的动与静”一课中,侯伟请来了自己做定格动画的朋友柴觅,让孩子了解定格动画的起源,解释这些看起来连贯的影像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如果在上课期间有适合孩子们观看的展览,侯伟和Stéphane还会额外再加一堂户外课,带孩子们去美术馆看展览。
关键词:艺术性; 教育性; 美观与卫生; 积极性; 智力发展
玩具能激发儿童游戏的动机,幼教先辈陈鹤琴曾经指出:"小孩子玩,很少是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儿童在缺乏玩具的情景下,很难将已有的经验调动出来,因为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当前事物的影响。通过多种玩具性与游戏性的体验活动,可以使孩子乐观开朗。具有艺术性的玩具可以使儿童活泼向上的情绪情感得到了发展,并使儿童终身受益。
玩具以其独特的形、色、音、光、电、质地等刺激儿童的各种感官,这种玩具给儿童带来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他不仅让儿童享受到无穷的快乐,同时在反复的操作中促进了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的事与物并提高他们集中注意的能力,玩具可以发展儿童天然的好奇心,锻炼儿童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精神。
玩具是要有艺术性的,它既要符合艺术的要求,还要符合儿童的欣赏水平和年龄特点。这就要求玩具色彩鲜明,形象性,装饰美观,富有趣味性。玩具也应有民族风格,要吸取民间艺术的优点。儿童的记忆力比较好,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玩具可以加强儿童对各民族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
一、什么样的艺术玩具符合教育要求
1. 有教育性的玩具,要有利于激起儿童身体和大脑的积极活动。大脑的发展是与身体的活动。要使孩子学习得多,了解的多,玩具就必须具有教育性,有了教育性的玩具就能促进儿童游戏性,让儿童在游戏中感知 、观察、思考、实验、创造……。这就要求玩具是多变的的特点,或是能让孩子自己 去发现、实验、创造的"工具"性玩具,比如积木、胶粒、几何图形拼板、七巧板、安装玩具等。又如磁铁、 天平、音叉、放大镜等,有利于孩子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展。玩沙、玩水、玩泥能促进 孩子手、脑的积极活动。孩子对玩这些东西有着无穷的乐趣,他们可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并锻炼才能。
2. 玩具与年龄的相适应,玩具符合不同时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才能促 进身心的健康发展。1-2岁:儿童选择的玩具:有利于促进孩子语言、认知和动作的发展,辨别物体的颜色、形状、空间对比等。3-4岁:儿童选择的玩具:颜色鲜艳、造型优美、形象生动有趣,促进孩子的感知感觉,培养孩子自由运用双手、双脚,锻炼其开、合、套、穿、拆、装、拼、敲打等能力。从而使孩子视觉、听觉、动作、思维的协调更趋成熟。4-6岁:儿童选择的玩具:4岁以后是孩子接受各种事物的最佳年龄,记忆力、抽象思维、逻辑能力开始发展,好奇心、求知欲增强,肌肉的灵活性及与眼、耳的协调性增强。玩玩具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执著性。
3. 玩具的美观与卫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可爱的玩具能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也只有这样的玩具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和兴趣,吸引孩子玩得更好。在注意玩具美观的同时,必须注意玩具的卫生。玩具要经得起洗、晒、消毒。有些玩具虽然美观,但不能洗、晒和消毒,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它只能做教具或观赏。
4. 要经济、轻便、结实、耐用,玩具在儿童手中主要是操作使用,不是观赏,而且在儿童玩具使用率、砸的次数是很高的;因此,给予儿童的玩具必须是结实耐用的,易损坏的玩具会给儿童带来失望和不快,而且破损的玩具会给儿童带来伤害,甚至还会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紧张,进而降低游戏的娱乐性,因为儿童在使用玩具时,为了不损坏玩具,儿童玩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的;再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容易损坏也不利于培养儿童爱惜玩具的品质。玩具轻便、易于操作,便能充分满足儿童使用玩具做游戏的愿望。玩具的价格与其功能的大小应基本相符,不要买过于昂贵、华丽奢华的玩具,这种玩具没有多大教育作用或者根本无教育作用的。
二、儿童玩具的艺术教育功能
1. 可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儿童的身心发展离不开活动,玩具可以任意为儿童摆弄,操作和运用,既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又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可以满足儿童活动的需要,激起他们活动的积极性。
2. 促进儿童的感官的发展。玩具具有直观形象性,儿童可以看、听、模、吹、拿玩具,这对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的健康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 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玩具的直观形象性和仿造生活的真实性,可以不断激发儿童的联想活动,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锻炼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最终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4. 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儿童在运用玩具进行活动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才能顺利的活动。有的玩具则需要小伙伴的共同使用,比如电话玩具,儿童必须和同伴合作才能进行。玩具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及不畏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5. 有助于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培养和身体健康。有些玩具需要手和脚的共同协调来完成,也就有效的提高儿童的脑、手、脚的相互协助的能力。家长在买玩具时,一定要看清商标和产品所含的物质及产品的包装是否带有对儿童生长不利的物质。要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结束语
选择玩具,要有利于启发和鼓励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动脑筋,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爱护玩具,学会整理玩具等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玩具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匿名. 《具对儿童的作用》, 618教育网, 2006.5.
[2] 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10-10.
[3] 殷红博.《关键期与潜能开发系列丛书》,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5-12.
【关键词】博物馆;艺术资源;儿童;艺术教育
法国卢浮宫馆长H.路瓦莱特(H.Valorette)认为:“今天的博物馆不能仅仅满足于‘接待’。今天,博物馆应该在城市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是公民责任感的工具,是批判精神的孵化器,是品味的创造地,它保存着理解世界的钥匙。当然前提条件是它必须有能力通过各种手段,不仅将这些钥匙传递给它的同道,而且还要传递给所有其他的人。”这段话,已经将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作了全面阐释。博物馆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平台,不仅成为了每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志,也向更加广泛的文化空间不断传递着一个民族的特色与文化发展的脉动。
一、新时期我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我国不过有百年的历史。但是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记录和传承了最先进的文化与智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其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最初的以“收藏”、“保护”、“档案管理”,到现在的服务社会,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变革意识和责任感的增强,再到重视“人”在博物馆价值核心中的主导定位,是一个由重视物质到转向注重精神意识层面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发展,就格外凸现出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在各个国家每个历史时期,都将其列为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我国最早建立博物馆,强调其教育功能,也是非常重视的。认为,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1912年-1949年我国的博物馆层隶属于教育部门,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见,博物馆这个特殊的文化载体,本身就具备潜在的教育基础和资源。
二、当今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以来,当代艺术家在探索艺术与人的关系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其他学科进行了迁延,主要向社会学、人类学、哲学领域产生互动。这一互动的重要动机,就是关注了对儿童的艺术智慧。由此引发了艺术学的转向。人们带着对教育世界中的精神生活的创新理解,展开了对儿童艺术教育的一系列的研究。目前,作为人文素养的一种,多数国家把艺术学科视为核心学科。艺术教育的地位逐渐提升,走入到学校课程的核心,从而发挥其对学科的整合作用。而就儿童艺术教育本身来说,目前,全球都开始认为一种借助自然生态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以保持生命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使人成为人的教育。要实现这种生态式的理念,让艺术教育为儿童插上成长的翅膀。
三、畅想博物馆艺术资源参与下的儿童艺术教育
1.博物馆艺术资源为什么适用于儿童艺术教育。对这个问题的阐述,笔者从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特点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首先,博物馆艺术资源丰富、开放的特点,为儿童艺术教育提供良好教学生态。博物馆作为保存历史的文化机构,具有帮助观众感知人类总体思维的综合性价值。博物馆为人类提供了艺术、历史、科学等领域的系统的知识资源。其中艺术领域资源,应该说是厚重的一笔财富。在当今这样强调人文素养、追求终身学习理念的时代,从小养成定期去博物馆参观,才能真正获得在博物馆中获取更多艺术文化资源的能力。但是,在我国,这部分资源对于儿童艺术教育产生的作用却极其渺小。其次,博物馆的人文素养培育的社会责任,使他能够承担艺术教育的重任。博物馆本身的教育功能,有许多学者已经对此作了准确的描述。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视艺术教育的国家之一,为了给国家各个层面的学生提供强有力的艺术教育,各类艺术博物馆为此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从行业规定、博物馆教育设计以及博物馆强大的艺术教育志愿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艺术教育支持。在英国、日本、美国,还有专门的机构,为幼儿园儿童设计博物馆课程,为国民素养的提升,从小就极其重视博物馆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灿烂而又自成体系的国家,这种艺术资源应该作为培养儿童艺术素养最好的温床。最后,博物馆艺术资源的开发,是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转型,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途径。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正是因为艺术教育在儿童人文素养积累过程中的重要性。博物馆的核心价值由其社会职能决定,因此,作为一个博物馆正处于蓬勃多元的转型发展时期的国家,博物馆承担提升国民人文素养的这一任务责无旁贷。而参与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也能够为博物馆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与空间,从而获得儿童艺术教育与博物馆的双赢发展。2.博物馆艺术资源参与下的儿童艺术教育特点。(1)课程资源的生态: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但是不是人人在这个精神家园中自我治疗和愉悦。对艺术的认知、体验和创造,是一种高级人文素质,这一文化素质的培养渗透,必须从小开始。这个自我习得过程,就是接受艺术教育。尤其是儿童时期,过于技能化的艺术教育,不仅抹杀了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同时在艺术教育中限制了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但是博物馆的艺术资源,本身就裹孕厚重的文化、历史等综合的文化智慧要素。因此,基于博物馆艺术资源的艺术教育,一定是能够放大其艺术资源本身背后生态系统的艺术教育。从而使儿童艺术教育,获得一个良好的生态语境。(2)教育方式的多元:博物馆的展馆设计,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所以,博物馆的环境和博物馆艺术资源,为多种教育方式、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作为儿童艺术教育,这里为孩子提供的不仅是多种的教育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对艺术经典的体验,在艺术中自我认知的过程,是其他任何教育环境无所替代的。博物馆课程资源,为孩子的学习方式同时提供了多元的同道和起点。(3)学习过程的愉悦:儿童艺术教育,首先是儿童自我释放和愉悦。基于博物馆艺术资源参与的儿童艺术教育,是一种将艺术学习必须经历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充分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将艺术与人的生活、情感、文化、科学认识形成生态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资源能够把艺术学习与产生艺术的大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使艺术学习变的自然、愉悦。
四、如何建构博物馆艺术资源参与下的儿童艺术教育
1.政府的合理引导与整体规划。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文化标志,政府应该有责任进行深入、系统的发展规划,以促进博物馆本身的良性发展。政府除了在资金上加大投入,还应在博物馆的多元扩展式发展上,给予相应的扶持。2.博物馆自身教育部门的完善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博物馆艺术资源要参与到儿童艺术教育中。不是单纯的提供博物馆场所、提供讲解等就可以实现的。作为一个教育系统的有效补充,应该在这个平台上,完善职能部门,去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比对我国目前博物馆教育方面的功能拓展,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博物馆艺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包括:专业的博物馆艺术资源研发机构和教育部门的建立、儿童艺术教师、儿童心理研究人员、艺术家的合作等等。博物馆、儿童、艺术、教育,就如同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的缩影,给人类提供的,不应是简单地享受、歇脚与慨叹。更多的,我们期待将来的博物馆艺术资源,真正能够让孩子们在艺术教育中,成为认识自己的人。
作者:李瑾 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参考文献:
[1]单霁翔编.文化遗产.思行文丛[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社区;社区教育;儿童艺术教育
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自此,我国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5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针对全国24个省份的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区调查统计显示:83%的省份有社区教育指导机构,形成了“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培训场地”的三级教育网络。开设培训课程总量达5.7万门,其中针对儿童的培训占总量的20.25%。艺术领域作为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受关注,合理地开发与利用社区教育,将成为提升儿童艺术素质的重要方法。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社区教育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社区艺术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社区间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地区的政府投入和师资课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其次,社区艺术教育在专业上无法与营利性民办机构比肩,很难吸引生源、开展活动。再次,缺乏生源的社区中,艺术教育常常形同虚设,政府的过度投资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由此“切实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成为教育改革中必须考虑的环节。
一、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概念理论
(一)概念界定
社区儿童艺术教育,即在一定区域内的社会居民共同体,整合并利用优质资源、调动各类人员而开展的以培养该区域内未成年人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广义上,涵盖了在区域内开展并起到提升儿童艺术素养作用的一切活动;狭义上,指由社区委员会组织,旨在培养儿童艺术认知、情感、技能方面的专门性活动。本文采用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狭义概念。
(二)基本特点
第一,独特性。社区儿童艺术教育依托区域开展,因地域的差异而不同,提倡该区域领导集体整合本地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开展糅合地域特色又喜闻乐见的活动,达到促进儿童艺术素养发展的目的。第二,多样性。形式上,可以是正规的培训、参观、讲座、文体比赛;可以是一般性儿童的展览、绘画、表演活动;也可以是非正规的游园、踏青、采风、歌咏、诗对等活动。内容上,涉及音乐、舞蹈、绘画、诗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主体上,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实施主体有社区内有艺术特长者、聘请的专职教师,也有社区联合的专门机构。第三,公益性。社区中的儿童艺术教育是公益性质的教育活动,其组织为区委会,实施主体是区域内的每个个体,受众为社区儿童;另外,其物质基础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和社区自筹,而非家庭和儿童个体,儿童成为无偿的资源享有者和受益者。第四,基础性。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并非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而是以体验、感受、表现、创造为主的感性认知。
二、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理想路径
(一)能充分调动区域性特色艺术资源
社区本土资源和儿童艺术教育之间相互影响,协调并生。一方面,源于本地特色的优质资源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有研究指出,民间艺术教学应充分了解社区内已有的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如民族、风俗、习惯、设施等基础,选择贴近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以便儿童接受。另一方面,社区儿童艺术教育植根于区域文化中,需要充分发挥地区艺术资源优势,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区域特色艺术。
(二)有利于更新家庭的艺术教育观念
当下儿童艺术教育中,家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决定了儿童学习的经济支出,还深刻影响着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时间的把握。然而,许多家庭将“不输在起跑线”的思想奉为圭臬,在艺术教育实施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过分求果的功利意识、乱无头绪的经济投资、盲目延长儿童学习时间、过分注重技能技巧训练等。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对艺术教育本身不了解,二是对儿童有着过高或过低的评估,三是缺乏可以使家长充分挖掘儿童特质的场所。社区艺术教育是公益性的,不仅在于社区儿童福祉和利益的体现,更在于对社区家庭艺术教育观念与行为的引导。其一,纠正家长在儿童艺术教育观念上的偏误。使家长相信儿童在多元文化与艺术熏陶下,能够依照自己意向自主选择适宜的活动,据此及时了解并发现儿童的兴趣、特长及需要,并结合自身条件予以针对性培养。其二,纠正艺术教育投入中存在的偏误。家长可以节省“尝试”儿童兴趣班过程中的大部分投入,用小部分支持社区的艺术教育基础建设,实现资源的循环持续利用。
(三)能积极提升儿童的基本艺术素养
社区艺术教育的基础性意味着其内容非旨于“深”,而重在“广”。现在艺术文化学校常常开设种类繁多的培训项目,将学习目标定位为“技能习得”,或多或少地引导家长执着于儿童艺术技能的培养。在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为多元文化艺术提供了交流与碰撞的平台,儿童能感知、发现并体会“美”,在不断的表现与创造中,提升艺术实践的效能感与实现技能的提升。社区也可以规范并联合组织建设完善的艺术文化学校,对有兴趣特长的儿童进行专门化培养。
三、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开发策略
2016年颁布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多元主体,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可见,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开发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社区自身的力量协调联动。
(一)出台政策法律,推动社区艺术教育实施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引领社区开展科学、高效的艺术教育活动,保证社区艺术教育的普适性和基础性。首先,应在制度上规范社区艺术的内容、形式、对象。社区艺术教育要保证对儿童良好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此,政府要大力监管,确保艺术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儿童的年龄阶段,使儿童能平等愉悦地接受健康艺术的熏陶,进而充分地表达与创造。其次,通过财政投入的方式为有内涵、有想法、有创意的社区提供物质支持和鼓励,社区艺术教育不仅需要政府为其提供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保证儿童充分享有教育资源,更需要教育专业的人才管理并从事社区艺术教育工作。为此,政府可以开设社区教育公务人员职位,鼓励志于基层建设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对有艺术特长或教育经验的中老年、残疾人、军人群体申报职位的给予补贴支持,充分体现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再次,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明确的社区文化与艺术规章,规范入驻社区的民办教育,坚决反对并依法查办利用社区教育、谋求私利的不法行为。在探索社区儿童艺术教育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明确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后,鼓励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入驻社区,为其开辟“绿色通道”。政府及其各部门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调整管理方式,精简审批手续和办事流程,提升社区中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使其自主制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设施、开展教育科研、考核评级、分配收入、优化人才管理,对有能力、有水平的教育机构进行补贴,表彰其公益办学的道德行为。
(二)联动社会力量,家社共创艺术教育环境
《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提供全员、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务。”社区是由家庭组成的有机整体,社区艺术教育离不开每位居民的参与。为此,首先,家庭应转变固守思维,改正“唯技能是用”的艺术教育观念,让儿童在社区中自由享用教育成果;其次,社区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使更多家庭认可并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来;再次,社会办学力量在社区中寻找市场的同时,保证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和纯洁性,打造助于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利于艺术发扬光大的社会环境。
(三)挖掘社区资源,营造和谐开放的艺术氛围
第一,合理开发社区艺术教育资源。在充分了解评估本社区现有物质资源、人文资源基础上,挖掘特色活动,培养居民中有艺术思维、特长、教育能力的人才。让社区教育专业人士开发活动、管理项目、从事教育,减少对教育过程的过分干涉。社区领导集体应摒弃利益至上、业绩至上的政绩观,避免无中生有地过分挖掘本地艺术资源,保护并合理利用特色的社区艺术资源。第二,积极开展社区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教育须要培养儿童表现与创造美的能力,为儿童搭建广阔的平台,给予充分的时间。为此,社区应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组织开展高质量的品牌活动。同时,避免哗众取宠办活动造成的资源和精力浪费,避免重技能、轻体验的活动评价。第三,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为感性的认知载体,更有利于儿童充分体验和感知艺术。因此,应注重教育机构与社区的资源共享,通过建设“电子音乐图书馆”、迷你“电影院”、迷你“歌剧厅”等现代化艺术公共设施,或与社区周围的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或大学等联合搭建教育平台,使儿童在优质教育资源和高雅教育环境中发展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曹琼.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2]秦晶.论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J].艺术科技,2013,(3).
[3]印小青.学前儿童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