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艺术教学

儿童艺术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艺术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艺术教学

儿童艺术教学范文第1篇

1、给孩子以信心,创立自信、积极、乐观的氛围。

2、给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

3、要使孩子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4、紧跟时代,培养视觉敏感。

关键词:艺术环境想象力社会价值

【摘要】

艺术是可以滋养人的精神生命持续健康成长的“生命之水",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用纯净的“生命之水”浇灌和培育人的精神生命,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但当前一些儿童艺术教育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摧残了人的精神生命,主要表现在儿童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单科或纯技艺化倾向,培养的能力在根本上是片面和封闭的,是和人文素养内在对立的。

【正文】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打好艺术教育的基础,如何开发孩子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呢?下面我就粗浅地谈一谈。

首先,我认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三个基本因素,即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社会价值观。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正是在这些社会价值观中进行的。

我们常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把孩子这张白纸涂得满满的,但所有的东西都是机械地模仿,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更提倡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因此,一个全面、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能对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及促进大脑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参阅多种相关材料,我认为这个环境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 给孩子以信心,创立自信、积极、乐观的氛围。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学校哪种主要关注高标注学业评估和国家测试的环境中更是如此。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教育工作者不只是关注作业及作品的本身优劣,而是更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比如在我国,是以学分评估及国家级测试来评判学生能否进入到高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一般来说,老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创建温馨、温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氛围中分享概念、展望梦想。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技能的培养,主要培养如下技能。

(1)认真听讲。只有认真汲取别人的经验,才是获得进步的最佳途径。

(2)具有鉴别能力。看到任何事物,要有自己的认识,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3)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表达他们关切的事物和对事件的主要观点,能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想法得到了重视。

记得一次美术课,一个小男孩画了一头蓝色的小猪,其他同学就开始嘘声不断。我听到响声后,连忙走过去,并高举起他的作业本,一边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一边说:“XXX同学的小猪非常有创意,我们的头发的颜色都可以随意染来染去,为什么小猪不可以呢?”听了我的话,小男孩抬起沮丧的头,全班同学也开始创意地画出小红猪、小绿猪,有的甚至给小猪烫了“头发”,看来,想象的匣子一旦打开,创造出的成果一定是崭新的,激动人心的,甚至是令人陶醉的。

二、 给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

儿童在三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而主要能力一般在十岁以前形成并得到加强。孩子在三岁之前如果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或是在吵闹与谩骂声中长大,那么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的印迹是难以抹掉的。因此,我们说,内容丰富和充满关爱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应该携起手来,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有利他们生长的环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注重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及尝试接近各种有意义的环境,比如,在一节国画课上,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比邻学校的老乡家里观察小鸡,并画出简单的速写图,学生们能走出课堂上美术课,显得异常兴奋,同时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更加出色地完成了作业,在第二课时,用毛笔作画时,孩子们画的小鸡都活灵活现。

另外也可以在教室外布置展览。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展室,但能巧妙地利用空间,在过道与空白墙壁上安排展览。但我们看到的展览过于简单化,我认为,每次展览都应该由学生或教师制作一些简单有效的标志,用来强调儿童作品总展示的要点。而且展览应该有开始的标志,结束时也应该有明确的总结,内容应该图文并茂。同时,我认为,这种展览形式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成果的最有效、最生动的手段。由此可见,教育环境的丰富性能够对每个儿童的学习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 要使孩子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传统的教学中,及现在社会上开设的画班中,多数都是老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如果学生画得和老师一模一样,就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如果反之,多数会听到家长的怒斥声。但如果成人把儿童的艺术作品看作是对他们作品的拙劣翻版的话,那么问题就产生了。这是,儿童作品有时在成人眼中是大人们所不愿接受的又脏又乱,甚至有时会让大人觉得这些画没有主题,没有完整的表达意义。为了让孩子的作品看起来“善心悦目”,教师通常会提供范作,甚至给出现成的轮廓,只需孩子涂色即可。这些现象折射出我们的教学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教育价值,而且没有尊重儿童的想法,并阻止了儿童的想象力的发展。

因此,要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心智,应该让孩

子在绘画上真正做主人。

最后我们来谈谈社会价值观。

四、 紧跟时代,培养视觉敏感。

这个问题给我们的美术教育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如何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和美学敏感。电视、报纸、网络的媒介传播、生活环境的改变及面貌的变迁及自然环境的污染等等,这些都是现代生活的因素,这些都要引起儿童的注意。而我们的艺术教育就是要根据社会实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视觉敏感度,努力创造和谐的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许多新的艺术教育方案提到了学科整合,要把艺术与艺术结合起来,将艺术与其他学科也有机结合起来,学科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彼此吸取营养。

如何从事艺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好老师是从艺术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从儿童的原始兴趣开始和能力结束时着手进行教育的,老师永远不要只强调学习科目的内容,而忽略学生对这一科目的态度和感觉。艺术教得好,儿童就会对学习有积极性,同时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儿童对学习、老师、同学、学校产生更大的兴趣,从此单调的操场、走廊、办公室都会变得充满生机,并成为他们关注的视觉兴趣。因此,他们也会变得更加关爱社会。

儿童艺术教学范文第2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64-0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为基础,为幼儿园教育见实习、毕业设计等教育实践奠定基础,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割裂零碎。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各类型的活动缺少整合和领域渗透,因而学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出现内容零碎和割裂的问题,缺少对幼儿经验的整合。同时,教学的实施仅仅关注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集体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前儿童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的艺术指导,导致学生只会在集体的艺术教学活动中把握幼儿艺术发展,极少关注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去引导幼儿艺术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环节,教学的重难点仅仅落在知识层面而非行为能力层面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足,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在实践中难以设计和组织高质量的艺术活动。

(三)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环节少,且少有的课程实践主要安排在课内完成,形式单一。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导致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较少,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运用,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期末考查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占比非常低。在评价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教学水平。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对教师评价指标的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较少有发言权,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出现松散懒惰的现象。

二、对策研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避免课程内容割裂零碎问题,首先开展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调查,分析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时,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研讨,并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反馈,摒弃传统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章节”式的学科内容体系,以真实职业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最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设计实施歌唱活动、设计实施韵律活动、设计实施打击乐活动、设计实施音乐欣赏活动、设计实施绘画活动、设计实施手工活动、设计实施美术欣赏活动、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等8个学习模块(包含14项学习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结合当前幼儿园现行使用的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统整的特点,重点理解艺术与其他领域统整的综合活动特点及统整原理,并且能够根据艺术综合活动的原理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此外,在各学习模块中渗透区域游戏。如音乐区、美术区的设计与指导以及生活中如何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美,表现与创造美。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安排学习任务,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使学生设计和实施艺术活动的能力在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中不断提高。如设计实施歌唱活动,第一次任务是教师指定优秀的歌唱活动教案,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第二次任务提高难度,指定年龄班、题材,设计教案并模拟组织教学活动,第三次任务可再次提高难度,学生自选年龄班和题材,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素材特点设计教案并实施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实施中,构建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每项任务由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等五个阶段组成。在下一个任务的资讯阶段,会对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以设计实施歌唱教学活动为例:(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借助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研讨,归纳总结相关原理,教师适时进行讲解。(2)决策阶段,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3)计划阶段,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_自己在本次任务中的角色,经过多次研讨制定出活动方案。(4)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设计、制作教具,进行组内试教,组内成员都参与试教,每次试教结束后其他成员提出建议。(5)检查与评估阶段,教师随机抽取一人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自评,接着进行小组互评,其他小组对该活动进行评价,指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进行进一步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提升经验,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了让学生融入真实的教育情景,提高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精选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要求和教学实施的要点。同时,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避免以往教学中学与用相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情景模拟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创设相应的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演示、模拟组织片段教学或在实训室中模拟组织完整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教师角色”意识,锻炼教态、语言、提问、教育机智、活动组织以及与幼儿沟通等能力,帮助学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三)拓宽课程实践途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校内实训――模拟教学。校内的仿真实训室模拟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配备幼儿桌椅、移动黑板、钢琴等设施设备。在学习课程之初安排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艺术活动方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选取一人扮演幼儿教师模拟组织活动。为了避免“表演式”的试教,由非本组成员扮演幼儿。在模拟的幼儿园教学情景中进行实践,有助于提升其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2.校外实训――实景演练。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教育见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艺术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在学生见实习前布置实践任务,如以见实习小组为单位,推选1人担任主教,其他作为助教,共同组织实施活动。第一,活动实施前,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本班幼儿能力及经验,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课堂所学,商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过程,写出详细教案。第二,请指导老师(幼儿园或本校均可)审阅教案、提出建议,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到场观看活动实施并给予指导。第三,活动实施时,全组同学全程参与,分工协作,注意观察和记录活动实施的情况,用摄录设备记录整个活动过程,便于实习结束后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研讨与交流。第四,活动实施后,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与全组同学共同评议活动,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对活动的反思和指导老师对活动的评议。第五,将教案、反思、评议于见实习结束交给任课老师批阅,教师选取典型的活动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摩研讨,并做进一步的指导。

3.以赛促改――举办教学技能大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选拔学生参加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校和系部每年会组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说课和模拟上课三个部分。比赛分班级选拔赛、系级初赛和决赛、校级决赛几个阶段进行,系级决赛和校级决赛邀请广西优质园园长作为点评嘉宾,对学生的参赛表现进行全面点评。学生通过参赛,能直观了解自身优点与不足,通过观摩他人比赛能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课程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儿童艺术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甘肃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 目标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使其在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它是以艺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陶行知曾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人小心不小。”寓意学前儿童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学前儿童是如何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呢?对于成人来说,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莫过于语言了,但学前儿童还不具备成人所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学前儿童手舞足蹈、涂涂画画和摆摆弄弄,学前儿童正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艺术便成了学前儿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符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学前儿童通过感受他们周围事物的美来发现大自然的美,进而用他们对艺术的独特表现方式展现周围事物中的美,从而实现对艺术的审美体验。由此可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成败。

目前,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式主要有:整体性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和分散式的家庭艺术教育两种形式,其中主要以整体性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为主。近几年来,我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精神,开始有计划地推动学前艺术教育“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在城乡各类幼儿园中建立和扶持一些办学方向端正、办园行为规范、管理上层次、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省教育厅组织专家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为依据,经教育厅研究决定,对兰州城关区保育院等18所各项办园指标基本达到标准的幼儿园,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此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省政府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视。尽管如此,由于我省地处西北边陲,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就整体而言学前儿童教育相对滞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更加滞后,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很不完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需改进和完善。依据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先进经验,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应从四个方面改进。

一、以提高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综合效应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幼儿艺术教育中多学科地综合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关键。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重视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创造潜能的开发;重视艺术活动的结果,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单科教学,忽视艺术活动形式之间以及与其他领域的有机整合。毋庸置疑,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同时具备适应新的环境的能力,同时还能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和自我发展。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技艺的传授内容,要从幼儿的家庭生活和兴趣出发,将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通过游戏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当代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儿童在学习音乐时,将音乐活动和舞蹈动作、形体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植于躯体之中”,加深幼儿对音乐知识的体验,进而增进其情感。这种将音乐教学与情感体验整合的方法,无疑给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音乐本身就是综合性的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情景性和审美性于一体,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我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应将音乐的综合效应和艺术教学活动的策略有机结合并起来,使学前儿童对音乐的认知、体验、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统一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音乐兴趣和音乐潜能,为以后的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基础,充分体现对幼儿人格的尊重

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师生平等对话法。只有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幼儿才会“随心所欲”,他们的艺术火花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出。虽然幼儿是脆弱的、敏感的,然而又是有人格尊严的。教师言行举止中表露的轻视,甚至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扼杀幼儿艺术的萌芽。所以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要特别注意倾听来自幼儿的声音,而且要听懂,这不仅是对他们幼小心灵的倾听,而且也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实践证明,教师在与学前儿童的相处中,自始至终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平等对话,幼儿就没有了思想上的压力,他们身心就会完全放松、完全自由,整个气氛和环境中就没有了可供参考的现成答案,空中唯一飘荡的是师生不断奔流而出的艺术灵感。

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和方法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在幼儿教师动情的参与和热情的鼓励下,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其实,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非专业的艺术教育,它的目标不是培养小画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演员,也不是为了少数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而存在,而是为了培养所有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活动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通过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创造力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只有以平等的身份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与幼儿“对话”,才能真正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

三、以社会生活情景为前提,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幼儿本性”。这种从幼儿本性和主体性出发,鼓励幼儿积极地自我表现和努力创造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需求,才能培养幼儿对艺术和生活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幼儿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聆听,逐步感受生活和周围环境中与艺术表现相关的要素,才能更全面和更深刻地领略艺术、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才能增强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例如,在活动中利用电视广告词,“牙好,胃口好,吃饭喷喷香!”“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就收脑白金呀,脑白金!”等,让幼儿进行有关广告设计的音乐教育,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和创编广告,使艺术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学前儿童也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个体,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幼儿的生活环境是整体的,因此,幼儿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具有全面发展的潜能。艺术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这些潜能的充分发展,并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据此,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应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促进幼儿健康的心理过程和健全的审美心理、使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他们的潜能。

四、以游戏的方法为主,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游戏的内容最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把游戏引到艺术教学中,开展艺术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感,幼儿在艺术游戏活动中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游戏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此外,幼儿通过艺术游戏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

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是一种融生活理想、生活情趣于一体的教学娱乐活动,在游戏中学习艺术是激发幼儿艺术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教幼儿画“龟兔赛跑”画时,先让幼儿听故事,然后带他们去饲养室观察兔子、乌龟,回到教室后再让幼儿戴上头饰玩“龟兔赛跑”的游戏,然后再让幼儿动手画。由于前者的铺垫,幼儿的画面显得真实、生动,幼儿在绘画时心理轻松、感觉不到任何压力,使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不可能像中小学艺术课程那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更多的应是培养幼儿全面的素质和健全的审美心理。依据培养目标在内容的编排上要适宜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既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又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以此达到培养学前儿童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其实,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幼儿所熟悉的审美教育资源,如春天的小草、秋天的落叶、雄伟险峻的山川、秀美柔和的江海湖泊、精致典雅的园林田野等,都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去寻找“自然界中的歌声、绘画、舞蹈”,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艺术要素,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尽可能地同幼儿生活和社会现实相联系,让他们把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融入艺术活动之中,从中体味到现实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印小青.学前儿童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8).

[2]杜青芬.回归生活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2009.

[3]边霞.幼儿的艺术与艺术教育(博士论文).2000.

[4]边霞,刘丽玲.关于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J].学前教育研究,2003,(1).

[5]高华.幼儿艺术教育综合性的实践研究(硕士论文).2005.

[6]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臧琳佳.奥尔夫教学法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08,(3).

[8]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的课程教育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2,(4).

[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10]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儿童艺术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状;策略

引言:

近几年,因为农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诸多农民对教育意识有所增加,致使农村学前儿童教育快速发展。但因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场所条件比较差、设施不够完善、教师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存在,对儿童的学前教育有着极大阻碍。本文主要阐述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究问题来提出优化对策,从而提升农村学前教学水平。

1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1.1认识较模糊:在当前,有很多幼儿园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打着艺术教育头衔来进行宣传,但其实际并未对艺术教育有全面的认知。例如有诸多幼儿园大力宣传在幼儿时需要加大孩子对色彩的认知,从而奠定绘画的功底,有诸多家长想要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长,便将其送到幼儿园中,但诸多幼儿园并未对绘画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只是单单分配部分教师到绘画课堂中培训几天。无论是哪种教育都有属于自己的萌芽阶段,而在这个萌芽阶段对学前儿童进行合理教育,会激发儿童一些潜在的天分,而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务必要满足当地实际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基础。1.2力求精英化,追求贵族化:因为我国国民整体水平不是特别高,致使诸多人们产生只有贵族人才可以进行艺术教学,学习艺术的费用是昂贵的,所以诸多人们给艺术带上了贵族化的头衔;也因为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人们迫于无奈,把学习艺术作为生存的一种技能,农村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诸多父母认为学习艺术是需要花费大力资金的,就会出现犹豫的态度。对艺术扣上昂贵的帽子,这种想法的存在是对艺术的曲解,真正的学前艺术教育是不分区域、不限资金的。对于诸多农村地区出现艺术贵族化的思想是存在误区的,生长环境的不同、经济条件的差异是会影响艺术教育的方法以及选材,但并不会影响大众化、平民化的理念。基于风景画为例子,农村幼儿园可以运用农村独特的风景来作为绘画的背景,此种方法不单单不影响大众化的效果,还突出了农村独特风味。总之,农村学前儿童的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农村独特的素材来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合理有效的结合农村周边的环境,来构建出多元化的学前艺术教育。

2农村师资队伍的薄弱化

在农村艺术教师的师资分布极不均匀,在城市中艺术教师的师资极为雄厚,而乡村却是恰恰相反。根据对农村与城市中的幼儿园实际调查,会发现农村的幼儿园中教师的年龄大概在20~32岁之间,而城市中幼儿园的教师年龄大约在25~38之间,在农村幼儿园中幼师这个职位流动率比较大;而在城市中的幼师大多数是专科以上学历,而农村大部分是高中;在城市中给幼师的工作待遇比较好,而农村的幼师工资比较低。这是造成城乡师资差异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国政需要加大对农村幼师的工资待遇,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来就业;另外,在学校中也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二者共同作用,来实现城乡师资的平衡发展,进而促进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水平。

3家长支持性不足

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认知存在不同,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对其态度是不同的,一些80后的家长与90后的家长的育儿观念都有所不同,但在艺术教育方面是极为支持的,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应该是相差不多的。但因为在农村的孩子诸多是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来照看,他们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的。众多0后、90后的家长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艺术教育是非常支持的,认为其存在的价值是要比金钱投资要高的,而爷爷奶奶们则对其没有一个充分了解,致使其出现进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无关紧要的。对于此种现象的发生,可以运用三点策略:一是农村幼儿园需要加大对家长的沟通力度,对其进行在教育,从而提高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价值的认知;二是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而为诸多年轻父母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三是,开展宣传活动,呼吁父母多留给孩子一些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方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城市与乡村的教学条件的不同、师资队伍的差异化以及家长的支出力度不足等因素,致使城乡幼儿之间的艺术教育水平存在极大差异。因此诸多农村家长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来提高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认知,农村中的幼儿园需要向城市中的幼儿园进行学习,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实力,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政府存在的价值,科学合理的应用政策倾斜,来使农村学前艺术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杨,金昌涛.农村学前儿童家庭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06:61-64.

[2]倪健.新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27-28.

儿童艺术教学范文第5篇

一、现状分析

就目前我国特教学校聋哑儿童美术教学活动来看,大多数学校美术教育水平不高,美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施不完善,过于强调学生的视觉补偿与单纯的画画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学校的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的发展相脱轨,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聋哑人才能摆脱因先天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方面缩小与社会相融合的距离。

通过调查Z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有1间80平米的美术展厅,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学教室以及专用的美术教学教具和专业教材可用。通过表1可以看出,美术专业教师仅占总教师数的3.9%;美术教师学历偏低,均为大专学历,且职称为中级教师,教龄均为5年以下,其中美术专任教师为2人;从中可知美术教师师资力量的薄弱。通过表2可以看出,该校聋哑学生数超过总人数的55%以上;全校聋哑女生人数多于男生人数,女生占聋哑学生人数的53.7%;该校美术教学主要以专任教师为主,其他兼任教师为辅,教师教学工作量大。随年级的增长,各年级人数在不断的下降,人数比例最高的为三年级、五年级和七年级,聋哑学生占总人数的54.7%;这三个年级学生与八、九年级的学生相比,平时所接受的知识量较少,不易开展教学,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由于教师教龄、教学人数、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在进行美术教育时会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专业知识缺乏、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课程设置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不恰当、美术专业手语词语缺乏等。

二、问题及对策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学校的美术教学理念仍然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以教室为主的教学场所和以书本为唯一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大多美术课程没有专任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活力,常常是一种模式,即“范画—临摹—完成作业”,有时甚至直接省去了课堂示范这一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部门对艺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已经是迫在眉睫,教师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明确培养目标,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下,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相互沟通发展的美术教学过程。对于聋哑儿童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后,教师对作品不应进行机械式的评审,更要“进”入到他们的思维和真实的内心感受中,多给予鼓励与肯定。通过作品图1-3分析发现,相同的一幅画在不同的学生笔底下展现出来的想法也有所不同,作品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美术构思思维和想象,教师应面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美术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寻找突破传统教学的办法,创新出适合于自身学校的教学特色。

(二)加强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

由于聋哑儿童获取信息的闭塞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获取需要的、有效的信息能力较差,只能通过老师讲授和自己亲身体验的为主。实地调查发现,受该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校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教师只能在教室通过书本与图片进行教学,几乎没有校内外的写生训练等教学过程,美术教学活动仅仅也是以室内画画为主。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也就是说,一种教育尽可能的达到多种教育的目标。应加强其它学科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如语文课提高聋哑儿童美术专业知识;数学课锻炼聋哑儿童的美术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活动课提高聋哑儿童的美术专业技能……。对聋哑儿童的教学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的,不能过分突出或强调某一学科的重要性。

(三)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也成了聋部聋哑儿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学校应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做适当调整。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对聋哑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起着主要作用。学校要在重视聋哑儿童的全面发展,设置适合儿童发展的美术课程,尽可能体现课程设置的合理、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调查发现,Z学校仍然把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作为重要的学科进行教学,学校虽然提倡艺术“特色”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艺术“特色”教学,却没有得到重视,体现不够。通过表2与表3中发现一、二、四、六年级没有聋哑学生,该校当年在校学生中这四个年级出现聋哑学生断层,故只对三、五、七、八、九年级的美术教学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美术课程设置随年级的增加而减少,在三年级每周设置的美术课为三节课,占到该年级周课程总节次的8.5%;五年级每周的美术课程设置为两节课,占周课程总节次的5.7%;七、八、九年级每周美术课设置均为一节课,占其各年级周课程总节次的2.8%,美术课教学在聋部课程设置中占的比例很少。

(四)完善美术手语教学

在深入课堂调查过程中发现,教师对于内容的讲授缺乏专业性手语,比如在聋部五年级的一节《中国山水画欣赏》课中,由于学生对“欣赏”一词的理解不是很深,这一节课的教学就比较困难,好多的学生都问:“老师,我们本子上不用画吗?”由于学生对“欣赏”一词的理解差,这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美术教学对于讲授有很强的专业性,现有的《中国手语》只有一种“欣赏”的打法,如上图4所示,图5为最相近的“看”的打法,现已有的手语已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需要大量的专业手语,但是由于缺乏美术专业手语和聋哑孩子对艺术教学的理解能力存在巨大的鸿沟,致使美术教师难以全面、生动、完整的讲述有关专业性的解释。严重影响了聋哑儿童对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美术在聋哑儿童的生命中起重要的发展作用,聋哑儿童模仿能力强,手指灵活,又有非常丰富的想像力,往往会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教学活动会出现许多新的专业术语,教师除了加强对手语知识的学习,善于收集美术常用语、字词的手语,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完善校本美术教学术语的开发,调动其他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共同研讨,将教师手语的打法统一,逐步做到与师生教学沟通无障碍。

(五)个别化教学,突出因材施教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指出:个体差异是正常的,因此应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之中。为每个听障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是在分析每个儿童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确定合宜的达成目标,选配最佳的教学方法,努力保障儿童个体逐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个别化教育是最能适应儿童各自特点的差异性教育,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通过调查发现,50%以上的学生对美术并不是很感兴趣,由于该校除专业美术教师外,其它教师也在兼任美术教学工作,各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不同,对美术学习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导致学生失去美术学习兴趣。

图6

图6下载原图

图7

图7下载原图

图8

图8下载原图

每一个学生,并不是自愿的上美术综合课,在美术综合课上也存在着水平高低不一的学生。通过调查作品的完成时间发现,教师给予学生完成作品的时间是1-2周的时间,累计18小时,其中课堂内4小时,可以说时间很充分。究其原因,首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承认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学生作品图6-8,可以看出,学生绘画的技法普遍存在着较弱的态势,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美术水平,划分层次,分层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美术方面各得其所,发挥各自的长处,全面发展。其次应该有针对性的对聋生的听力、智力、年龄、语言基础、发音状况、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不同情况,划分层次。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采用各种途径和教学方法,提出各种适当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聋哑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六)让美术教学活动内容生活化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学是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更要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体验美、感受美。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他把“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并作为教育研究问题中一个重要命题。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学主张。《聋校美术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加强美术教学活动内容生活化,深化美术教学活动新思路,生活化美术教学活动就是通过让聋哑儿童亲身去体验生活,让他们亲身去挖掘和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使其达到愿说乐画的境地。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美术教学仅限于有效的空间内,把学生拘束于画画中,让学生感觉就为了完成作业而画画,并没有从中体验快乐。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国务院于2014年1月颁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通知中,对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做了重要的阐述,尤其是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中指出: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加大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表1中可看出,Z校专业的美术教师仅占总教师数的3.9%,且美术教师只有大专学历,职称为中级,教师专业技能相对弱,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大多都是其他课程老师兼任,多种因素使得Z学校美术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当然这也是其它普通学校中常见的问题,要做好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加强学校美术教师师资力量刻不容缓。师资力量也会影响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应鼓励美术教师加强学术研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对于提高教师自身专业认识、美术教学活动的创新与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要注重教师的培训与交流,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