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形势不景气

经济形势不景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形势不景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形势不景气

经济形势不景气范文第1篇

企业转型有二种,一种是迫于市场环境的压力,如做外贸的企业,在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产品利润越来越低,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而做出的战略调整。一种是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或进行多品类的营销策略;或进行品牌的升级,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对于企业转型做内销的思路,神力的营销总监姚亮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外销型企业转内销,目前行业有些想法还是单一,许多人这样认为外销型企业转内销,就一定要自创品牌。实际上问题,不是这样的一种思考方式,企业转内销,并不一定要自创品牌。在不了解国内市场的情况下,转型的企业可以先一些品牌,在某一些区域进行营销,或者与原来在国内操作品牌的公司进行合作。这种方式是试水式的,在了解国内市场或具备操作市场的条件之后再自创品牌,这不失为一种可取之道。

外贸企业提升实力,来寻找机遇

企业转型不仅限于外销转做内销,也有一些企业,在提升自己的实力,去应对国外合作方更高的要求,以寻求一种长远的合作关系,稳定企业的发展线。

这于这种现象,缘分鸟的营销总监汤殷认为原来做国内市场还在回头做外贸,整个义乌都是这样的情况,现在的企业做外销,也在进行产业升级,原来是单纯加工,所以,受市场环境干扰比较严重,早期的是一种简单的加工,追求的是一种简单的加工利润。现在平台越来越高,国外大公司,包括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来华寻求合作方,是要求看对方的实力,也就是义乌在这几年陆续在被验厂,这是前奏。这些国外企业验厂看的是企业真正的生产实力,还有一些人文环境,包括劳动保障等。这是一种转变,说明国外企业在寻找一个能长期合作的伙伴,对于国内企业,是一种难得的机会。这在前面几年,企业是不愿接受的,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简单的合作模式,那就是一手钱一手货。受环境的影响,许多企业的思想也改变了,为了与国外企业长期的合作,在推动企业发展。这样把整个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同时给新的企业一种启示,如果在合作过程中企业达标,让对方满意的企业,就有强大的发展空间了。通过一年一年的验厂,提升企业的实力,相应地也会提升自己的品牌,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受益的。在前期,可能在验厂过程中带来阵痛,只要你达到要求,在外面的口碑形成效益,一个单产生效益,不当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或者说企业长期发展的效益,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外贸企业转型 要吃透国内市场

广东某外贸型企业从去年开始转型做国内市场,请了一大帮人马来操作,但对于国内市场不了解,所以,最终以失败告终。负责该项目的营销总监事后总结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老板的思路问题

外贸型企业转型做内销,主要是老板的思路转不过来,其实,做国际市场与做国内市场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运作模式也不同,做外贸纯粹是下订单,在生产上一下单就是几个柜的量。这时,老板的思路还停留在做外贸的层面上,所以,做内销时也一下单就是几千套,这样的一个误区,老板的思路在前几年还是转变不过来。

产品开发

新品牌要进入国内市场,是需要时间的,但企业老板还会把做外贸的产品思路带过来。那就是去市场上买版,看到好的版,就买过来稍微改一下,马上推出,总体来说,内衣企业做外贸的都是低端产品,中高档的没有,基本是流通货,产品是属于原始的那种,这样,企业买版,自身的设计跟不上,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也缺乏竞争力。

企业管理

企业做外贸时管理基本上属于粗放式的,很简单。在数据统计、质量管理上都比较宽松。像我们的企业,做欧美的订单比较少,基本是做中东的单。这样一来,在产品管理上,生产管理体系,存在问题,还是按以前那种管理模式,内销不一样,订单比较是少,是多,管理模式不适应,经常要换,管理人员还是按原来的去做,差不多就行,内销要求严,问题反映快,随时接收市场的信息,去改计划,做外贸就不同了,基本上是一个订单下来之后,出货后有问题才反映过来。半年之后,才会发现问题,内销反应快,企业的思路一下调整不过来。

市场运作

内销前期是有铺垫需要巨大的投入,这种投放可能是二三年,去做市场基础,把网络建立起来,才会有成效。但企业的老板不会这样想,因为内销在前期是无法计算投入跟产出。而老板有时会以做外贸的模式来算,给市场操作带来压力。做内销是有库存,做外贸基本是没有库存,下多少订单你生产多少,是零库存,而做国内市场就不一样。产品发到市场,好不好买,马上能反映出来,而做国内市场,就绝对会有库存,老板可能总希望是零库存的操作。回款这块,做外销,货款这块可以说是比较稳的,只要客户一下单,就会有订金。而做国内市场,经销商欠款是比较常见的,有些大商可能会欠一二百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政策会压得很死,基本要求是现款现货,给企业的营销人员很大的压力。刚开始做内销,产品没有优势,公司管理还在适应当中,老板的思路还在调整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市场做好,一点一点来做市场,而老板可能会不这样想,他有一种比拼的思路,拿自己的企业与别人比,弱势品牌与强势品牌比,这样造成市场定位错位,包括产品的价位,营销策略等都与实际情况发生了断层。造成不适应,外贸转内销要成功,是需要时间的,企业的许多因素都要调整,包括人员的调整、产品的调整、市场的调整等。所以说,外贸转内销,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最后才会胜利。

内销品牌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

内销型企业转型,更多的是进行品牌形象的提升,去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去年无缝板块欧耶品牌是动作是最大的,从品牌战略提升到品牌重新定位,到请行业知名营销人士,组建新的营销团队,于上海设立公司,建造新厂房,到新产品开发重新规划。说明这家企业试图通过企业转型,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欧耶品牌总经理金国军说内衣行业,现阶段无缝产业大家的渠道相同,竞争十分激烈,所以,欧耶要开辟自己独有的渠道,通过精细化运作,与其他渠道拉开距离,以求自己开辟的渠道别人无法复制。为此,公司重新打造团队,重新对产品设计进行定位。在产品开发上加强与华歌尔的战略合作伙伴,产品功能板在日本设计,功能性较强的产品在意大利公司生产。在上海成立自己公司,研发中心与营销中心设在那边,组成精干的研发与营销团队。并且重新定位目标消费群,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找准精确的消费群体,以后公司的产品专为这一群体设计,去满足她们的需求,相对来说,重新定位后公司产品价格会有所提升,但会强化产品的款式与品质,提升品牌的形象,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 2008年产品结构上要进行调整,强化功能型产品。2009年公司推出四季产品,去面对普通消费者。

内销品牌转型,延长产品线

内销型企业转型,是扩充品牌的产品线,以丰富的产品系列,去满足专卖店的物品陈列,增强终端店的赢利能力,在这一方面朵彩就是一个例子。中针会朵彩强势推出家居服,据该公司营运总监蒋宪彬介绍,朵彩进军家居服行业,主要是考虑专卖店的货品问题,一年四季都有东西卖。他们朵彩产品秋冬这块赚钱是没有问题,但春夏期间就出现空档,无法满足店铺所需,为此公司扩充产品线进军家居服。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家居服,蒋宪彬认为家居服发展空间大,是一个朝阳性品类产业,所以,选择家居服符合公司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于企业扩军进入家居服。汕头某品牌的营销总监认为这种模式是没有问题,关健要看市场的形势。做保暖产品的企业,加入常规内衣、美体内衣都没问题。关键是看条件是否成熟。家居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但不是谁进就进,要看公司自身的实力与定位。现在的家居服市场,几个大牌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市场沉淀,地位已经稳固,分析家居服发展的这十几年,一线家居家阵容没有扩军,没有扩军原因的是什么?要搞清这个问题,这十几年有多少二线家居服想做成一线家居服没有成功,是不是他们没有实力?是不是没有家居服操作的经验?是不是基础不行?都不是,那原因是什么?是一线家居服品牌经过这些的发展,无论是在产品线、营销策略、渠道建设形成一系列完善的管理,一线家居服这个阵容是相对稳的。所以,要想突围,除非你有新的概念出来,还要看你经营条件、市场条件等,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才能形成强势的冲击力,而做这些工作需要时间。另外,市场上消费者对于家居服还是处于一种陌生阶段,大家都处于一种盘整期。因此,此时企业进入,是有很大风险。在目前的情况下,像康妮雅、美标、达尔丽、秋鹿、新世家族等品牌牢牢占据着市场的份额,企业要进入,还是需要慎重操作。

内销品牌转型,渠道模式创新

渠道模式的创新,是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内衣行业除了文胸可以专卖的形式经营之外,其他的如保暖、无缝等品类的产品,只能以组合店的形式出现。因为这些产品有季节性,无法以一个品牌的品类去支撑一个专卖店。为打破这一局面,有些企业在尝试,正如欲起大牌崛起的猫人一样,去扩张品类,打造时尚生活馆。

猫人张总说,猫人将投资数亿元,打造一个集时尚贴身服饰、时尚运动服、时尚牛仔,甚至香水、首饰等多品类服饰于一体的一站式时尚生活馆。消费者在购物时,小到袜子,大到成衣,凡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时尚服饰甚至饰品、香水,都可以在一个店里买到。这是猫人一站式时尚生活馆的设想,张总解释了时尚生活馆这个“创意”隐藏的深意:一为渠道扁平化,二为输出标准化的管理。到目前,猫人旗下已拥有“Millow secret”、“ Millow sport”、“zoka”、“Millow Jeans”和“猫人”五个品牌,涉及时尚内衣、时尚运动装、时尚贴身服饰、时尚女装等多个品类涉足的领域也由最初的单一内衣走向家居服、瑜珈运动服、泳装甚至外衣等多元化领域。这些品类,能够支撑生活馆的发展,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相比于其他内衣店,时尚生活馆的一站式购物,能给消费者带来购物环境与衣着的享受。在其他店,消费者可能爱慕的文胸、达尔丽的家居服、CD香水等,产品风格无法统一。而在猫人时尚生活馆,产品风格能得以延续,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

与其转型,不如做专做精

经济形势不景气范文第2篇

1.1水市场的客体属性

水市场的客体属性决定水市场构建的基本条件和形式,是研究水市场的前提,分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水市场客体的自然属性包括:水资源自然状态的流动性、水资源的易污染性、水资源产生、运动和形态转化的随机性。这也为水资源的规划、分配、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水市场客体的社会属性主要指:水资源的不可或缺性、用途多样性、利害两重性。需要强调的是,在以用途划分的水资源类型中,在保证生态和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只允许生产用水进入市场进行交易。

水市场客体的经济属性,其中有经济外部性和排他性。水资源的利用常常在经济上存在着“外部性”,通常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指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者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利益,也为周围的人群带来了利益。而“负外部性”则相反,指水资源开发利用者是在损害其它人利益的基础上,为自己谋求利益的,如工厂的污水排放、上游的蓄水工程等等。因此,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应该统筹管理、实施奖惩制度,以便较好地消除水资源的经济“外部性”。

水资源按照其用途具有不同程度的“排他性”。一般来讲,非耗费性用水的“排他性”较弱。只要能保证水资源的质量,水资源可以重复利用。生产性用水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水利工程和承包水域养殖则有很强的“排他性”。

1.2水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

a)水资源缺乏是水市场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根据水资源的价值理论,当水资源严重缺乏时,水资源才具有较高的价值,才会出现供求关系,进而出现市场机制中的供求机制,推动整个市场的运行。

b)输配水设施完善。输配水设施主要指渠系设施、闸门、分水装置等,它为水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硬性条件。只有在输配水可行的客观前提下,才能实现水权的分配和转让。

c)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它带动整个市场客体要素的流动,成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载体。市场主体主要指能够独立从事市场活动的企业、组织和个人等。

d)水权制度的建立。水权制度是一种规范的水资源法制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与水市场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为水市场提供了运行规则。它包括水权明晰、使用权审批、有偿使用、有偿转让等一系列制度。

2水市场的建立形式

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水市场的建立形式主要有:①陈永奇、薛长兴针对黄河水资源管理提出的“统一管理论”;②廖卫东针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水权交易市场提出了“官督商办”的市场管理模式;③胡鞍钢等提出的既不同于“指令配置”也不同于“完全市场”的“准市场”模式;④陈安宁在分析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纯市场”模式;⑤毛寿龙在主编“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译丛”的过程中,深受原作者的影响,提出了以自主治理为基础的产权配置制度的观点;⑥参照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市场而建立的多层水权管理模式。前5种水市场模式各有利弊,有的过分强调计划配置的作用,有的过分强调市场配置的作用,都不尽合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水情和水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形式,在经济转型期,多层水权管理的水市场模式比较符合实际,是一种理想的模式。

3转型期水市场构建

3.1水市场的范围

根据水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水资源缺乏和输配水可行是构建水市场的客观前提,因而也限制了水市场的交易范围。在构建水市场时,应该选择水资源严重缺乏、实际输配水可行的区域实施,如西北地区的一些流域和灌区等。

3.2水市场的主体

在经济转型期,由于行政手段配置水资源、水权主体模糊、民间用水组织未成立,政府既是水公共事务的提供者,又是水权权属的管理者,所以是最有效的水权代表,政府作为市场主体容易达成水权交易。

3.3水权制度的建立

水权制度包括水权明晰、使用权审批、有偿使用、有偿转让等一系列制度。

a)水权的定义。水权即是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决策权和让渡权等所组成的一组权利束。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同时鼓励开发利用水资源。即水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可以通过合法的形式转让给各用水单位。显而易见,水市场中的水权即指水资源所有权以外的其它一系列权利。

b)使用权审批。将水资源使用权分为两种:准使用权(即初始水权)和使用权。准使用权的分配即政府按照水资源的总体规划和不同地区之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将水资源使用权分配给开发利用者。合理配置准使用权是水权制度的关键和难点,也是建立水市场的前提,一般可以通过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来配置,具体包括:可供水量预测、分配水方案、调度预案等。使用权即使用人通过办理取水许可证取得的用水权利。只有按照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利部《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办理取水许可证,缴纳水资源费,才能取得使用权,成为水资源使用权主体,也是水市场主体。在取水许可证中必须注明年取水量、耗水量、退水量等内容。批准水资源使用权机关,应根据部门的需求和定额标准来进行优化配置。

c)水权的有偿转让。水权转让的前提条件:一是必须取得合法的水资源使用权;二是可转让的权利应限制在因技术和资金的投入,通过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而节余下来的水量;三是转让人与受让人需在民主协商,公平合理,不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权利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四是转让申请需经原批准机关审批,受让人应接受水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依法履行义务;五是转让人获得的有偿转让资金,必须全部用于水利工程和节水工程的改造。转让的形式有:水用途的转让、水源地的转让、利益的转让等。从我国东深向香港的供水,东阳向义乌的部分水资源转让的实践和有益探索,说明建立有偿转让制度是可行的。

d)水权的有偿使用。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征收水资源费是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体现,是国家通过行使所有权调节水资源供求关系的重要经济手段,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国家所有的水资源,需向国家交纳水资源费,它包含自然水体在开发前国家投入的基础工作费用,利用时对水体的质量和功能产生影响的补偿费用,以及水资源管理、调查评价、优化配置论证等费用。

3.4多层水权管理的水市场结构

参照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市场,按照市场层次将水市场划分为一、二、三级。一级水市场就是区域水权的初始分配。它是区域政府之间、区域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议价的过程,是一种完全的统一管理模式(集中分配模式)。水市场客体是自然水资源,分配方式主要是集中配置,区域政府向国家缴纳水资源管理费。二级水市场是区域政府之间的交易或区域政府之间与用水户之间的交易,是一种准市场模式,市场分配和集中分配共同作用。此时,市场客体是分配后的水资源,交易模式可采用拍卖,用水户向区域政府缴纳按照成本核算的水费。三级水市场是指用水户之间的水权交易,是一种纯市场模式,政府只是起监督管理的作用。此时,市场客体是走入市场的水资源,依据市场机制控制下的均衡价格进行交易。初步建立的水市场结构主要以一、二级水市场为主。

3.5水权交易系统的初步构想

通过互联网,以类似电子商务的形式建立区域水权交易系统,帮助水权交易的参与者更好地实现交易过程。交易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登陆用户销售信息,登陆用户求购信息,管理员系统信息功能,水权交易市场行情预测功能,水权交易市场用户管理功能,水权交易市场多方拍卖功能,水权交易市场双方协商功能,水权交易市场交易执行功能,水权交易市场交易监督功能,水权交易市场后期评价功能等。

4水市场的管理

4.1水市场的宏观调控

在市场运行过程中,为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滞后性、破坏性,需要政府根据预期总体目标,遵照客观经济规律,依靠调控职能和调控力量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以使市场运行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使市场运行中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纳入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轨道,即“目标管理”。其调控手段一般包括:行政调控、经济调控、法律调控及综合调控。

4.2水市场的微观管理

水市场的微观管理是国家行使经济管理职能对水市场进行管理。它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总原则和总目标确定之后,对水市场实施的具体管理,常称之为“过程管理”,一般包括管理、服务、监督3部分。

经济形势不景气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汽轮机 供热 经济性

1 概述

随着社会对环保的重视各级政府也在推动大机组的供热,淘汰小机组供热。大机组供热主要通过纯凝机组向抽凝机组的改造,纯凝机组供热改造后供热的优化工作成为电厂的一项重要优化内容,本文法分析了徐州华鑫发电有限公司纯凝机组改供热后各种抽汽方式的经济性。

2 供热方式经济性分析

华鑫发电有限公司机组供热改造汽轮机通流部分未进行改造工作,抽汽点共有三个分别为再热蒸汽冷端(以下简称冷再)、热再热蒸汽(以下简称热再)、中亚缸排汽(以下简称中排)。为调整中排抽汽压力在汽轮机中低压缸排汽连通管上增加了一个蝶阀(以下叫中排抽汽压力调节阀),为调整供热出口参数配置了压力匹配器,压力匹配器驱动蒸汽为再热蒸汽冷端或者热再热蒸汽。

机组供热改造后经济收益主要体现在:①售热收益;②汽轮机供热后冷源损失减少收益。由于售热收益只与供热参数有关与供热抽汽点选择无关,因此本文不再讨论售热收益,只讨论由于采用不同的抽汽点导致的冷源减少收益。汽轮机由于供热抽汽减少冷源损失原理为:向凝汽器排汽损失是汽轮机的最大损失,而供热从汽轮机某一抽汽口抽出的蒸汽只在抽汽口以上汽轮机各级做功发电而不向凝汽器排汽提高了减少了损失提高了汽轮机效率,因此如果供热抽出的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功越多则减少冷源损失的收益越大,也可以说供热抽汽点距离锅炉越远则供热的经济型越好。在满足供热需求的情况下抽汽点蒸汽参数越低(对汽轮机来说抽汽蒸汽参数越低则抽汽点距离锅炉越远),供热的经济性越好。因此对于我厂来说对于抽出相同流量的蒸汽供热经济性排序为再热蒸汽(冷端/热端)

当汽轮机初始参数变化不大时可以认为汽轮机各级级效率不变,因此可以认为当汽轮机初始参数变化不大同一抽汽点抽汽流量与该抽汽点抽汽节约的能量是线性关系的。对于汽轮机来说从冷再抽汽与从热再抽汽属于从同一抽汽点抽汽,从冷再与从热再抽同样的蒸汽节约的能量是相同的。从附表工况一和工况八对比可以发现:从冷再供热抽汽50吨/小时改为冷再供热50吨/小时和中排非调整抽汽50吨/小时后汽轮机热耗从7826.8KJ/KWH降到7584.9KJ/KWH,即中排非调整抽汽50吨/小时节约热量为296.782×(7826.8-7584.9)=71791.56 KJ/H。从工况四和工况五可以发现:从冷再抽汽50吨/小时改为从热再抽汽100吨/小时后汽轮机热耗从7826.8 KJ/KWH降到7658.2 KJ/KWH,即冷再(或者热再)抽汽50吨/小时节约热量为293.805×(7826.8-7658.2)=49535.52 KJ/H。从附表工况一和工况二对比可以发现:当中排抽汽从非调整抽汽改为调整抽汽(中排抽汽压力由0.815MPa提高到1.0MPa,本文中所有压力均是绝对压力)后汽轮机热耗从7584.9KJ/KWH增加到7695.7KJ/KWH,中压缸排汽调压损失热量293.96×(7695.7-7584.9)=32286KJ/H。这部分损失相当于22.5吨/小时的中排非调整抽汽的收益。

2.1 用热再热蒸汽供热与采用冷再热蒸汽供热的经济性分析

对于相同的抽汽流量下冷再抽汽和热再抽汽经济性相同,但是由于冷再和热再蒸汽温度相差一百多度,要达到相同的供热参数从热再热蒸汽抽汽时必须经过减温。热再和冷再抽汽供热的经济型差别有以下两个原因:热再经过降温使用的减温水增加了供热抽汽量但这增加的部分供热抽汽量并未在汽轮机内部做功,没有提高汽轮机效率;按照附表1供热工况4,供热减温水采用给水泵出口来计算我厂供热出口流量为50吨/小时时采用冷再供热与采用热再供热的经济性差异。

从计算可得出供热出口流量为50吨/小时,当减温水使用给水泵出口水时采用热再热供热只能达到采用冷再供热47.45吨/小时的降耗效果;当减温水使用高加出口水时采用热再热供热只能达到采用冷再供热46.95吨/小时的降耗效果。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当减温水由给水泵出口改为高加出口时汽轮机一、二和三抽总抽汽量只增加0.1吨/小时,对经济性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用冷再抽汽供热比用热再抽汽供热经济,当总供汽流量为50吨/小时时采用热再供热经济性只相当于47.45吨/小时的冷再供热量,损失5.1%。采用热再供热时使用给水泵出口比使用高加出口水为减温水经济,但经济性差异不大。

2.2 中压缸排汽供热与再热蒸汽(冷再/热再)供热的经济性分析

当中排抽汽采用不调整抽汽时采用中压缸排汽供热当然比采用冷再热蒸汽供热经济性好,但是由于中排抽汽蒸汽压力随机组负荷波动大,在负荷波动范围内中排抽汽压力部分或者全部都要低于供热需求低,因此采用中压缸排汽供热时必须采用调整抽汽,我厂采用关小中排抽汽压力调节阀的方式来提高中排抽汽压力。中排抽汽采用调整抽汽后增加了两部分损失:①中排抽汽压力调节阀关小导致高中压缸缸效降低损失。②由于中排抽汽压力调节阀节流损失导致低压缸进汽压力降低蒸汽做功能力下降损失。

虽然中排非调整抽汽比冷再抽汽经济性好,但是由于中排调节抽汽增加了损失,当采用非调整抽汽将供热从冷再切为中排抽汽时随着供汽量的增加经济性先降低再增加,收益平衡点的抽汽量计算。

收益平衡点抽汽量=(吨/小时),即当采用中排调整抽汽来替代冷再热蒸汽供热时只有当抽汽流量大于72.5吨/小时时才是经济的。同样可以计算出当采用中排调整抽汽来替代热再热蒸汽供热时只有当抽汽流量大于69.9吨/小时时才是经济的。

2.3 采用压力匹配器后供热经济性分析

采用压力匹配器供热提高经济型是与纯粹采用节流调节将高参数蒸汽降压高低参数供热相比的,由于压力匹配器利用部分高参数蒸汽能量来抽汽低压蒸汽参数,增加了低压蒸汽参数的供热量,提高了经济性,但是当高压蒸汽参数和供热出口参数不变时压力匹配器低压蒸汽抽吸量与低压蒸汽压力关系非常大,因此有时为了提高压力匹配器低压蒸汽的抽吸量需要提高低压蒸汽压力,需要低压蒸汽采用调整抽汽,根据上面的计算可知当低压蒸汽采用调整抽汽后靠提高低压蒸汽压力来提高低压蒸汽的供汽量代替高参数蒸汽供汽不一定是经济的。

3 结语

纯凝机组改为供热机组后供热经济性计算很复杂,由于现场的仪表精度不够和测点不全依靠现场数据无法计算,但是根据汽轮机厂提供的热平衡数据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采用不调整抽汽时各抽汽点供热经济性排序为中排抽汽供热优于冷再抽汽供热,冷再抽汽供热优于热在抽汽供热。

(2)采用热再抽汽经济性比采用冷再供热经济性差,损失在5%左右。热再供热减温水采用给水泵出口比采用高加出口经济,但经济性太小可以忽略。

(3)中排采用调整抽汽经济性比采用非调整抽汽经济差,中排采用调整抽汽增加的损失相当于22.5吨/小时的中排非调整抽汽量的节约量,如果采用中排调整抽汽替代冷再抽汽只有当替代抽汽量大于72.5吨/小时时在经济上才是有收益的。

经济形势不景气范文第4篇

由此,依据外部性波及范围可以把环保行为的外部性进行如下分类。1)c<b1,即主体采取某环保行为的收益大于其成本。这种是不存在外部性或外部性极弱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主体为追求更大的收益,不必外界对其施加措施就能自发地采取这种环保行为。2)c>b1且c<b1+b2,即主体采取某环保行为的收益小于成本,但该行为产生的正外部性使该主体所在小群体的其他成员获益,且小群体成员(包括该主体自身)获得的总收益大于其成本。这种情况下,主体能否采取该行为,取决于小群体成员之间能否适当地再分配该行为带来的收益,以使行为实施者的收益大于成本[4]。3)c>b1+b2且c<b1+b2+b3,即主体采取某环保行为,给自身及小群体其他成员带来的总收益小于成本,但给全社会(包括小群体的所有成员以及小群体之外的主体)带来的总收益大于成本。这种情况下,主体能否采取该行为,取决于小群体成员和小群体外其他所有外部性受益者之间,能否适当地再分配该行为带来的收益[4]。理论上还存在第4种情况,即c>b1+b2+b3,即主体采取某环保行为带来的总收益小于成本。这种情况下,主体没有动力采取该行为,并且该行为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损失,不应当作为政策的鼓励对象,因而无须赘述。对于第二和第三种情况,本文分别称相应的环保行为具有弱外部性和强外部性。某一确定环保行为对应一定的环境问题。对应的环境问题分别称作弱外部性环境问题和强外部性环境问题。这里对强、弱外部性的划分依据是外部性的波及范围。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种划分方法并不是直接依据外部性的受影响人数进行分类的,而是针对某一确定人群,判断在该人群中再分配是否足以解决外部性问题。这是因为外部性波及范围与再分配的规模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即使某行为的外部性影响极广,也不需要所有的受影响者都参与再分配才能解决该外部性问题。受影响者中的部分主体参与再分配,就足以达到促使主体采取某环保行为的目的。如果所指群体没有界定,没有哪种环境问题会确定地属于弱外部性问题或强外部性问题。任何一个环境问题都可以既是前者,又是后者。当群体所指范围足够小,比如只包括外部的实施者,那么相应的环境问题就是强外部性环境问题;如果群体扩大到足够大,比如包括外部的实施者及所有的受影响者,相应的环境问题就是弱外部性环境问题。

1强弱外部性分类对于农村环境管理的意义

依据外部性波及范围对农村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对农村环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农村环境问题,如果把群体界定为外部实施者所在的村庄,强、弱外部性环境问题将呈现出明显的分界。这里所说的村庄是指自然村落,即若干农户在相邻地域生产生活所构成的群体,是当前我国农村的主要形态。农户以土地为生产资料进行生产,且往往依附于同样的土地区块生活。这就使农户在相对稳定的空间范围内生产生活,形成自然村落。同时,农户的生产、生活行为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其影响范围却明显呈现出两种类型:一类是迁移性的,包括随水、气等的自然迁移以及随物流等的人为迁移,这类环境问题主要影响村庄范围外的主体;另一类是非迁移的,主要影响村庄范围内的主体。迁移类的环境问题,其外部性主要影响村庄以外的主体,因而属于强外部性环境问题,例如农田过量施用农药化肥,这种问题仅仅通过村庄内的再分配是无法解决的。而非迁移性的环境问题属于弱外部性的环境问题,因为外部的实施者和受影响者都在村庄内,比如农户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2外部性问题的两种解决方式及其成本

2.1外部性问题的两种解决方式:协议与监督根据制度经济学,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途径是使外部性内部化,即通过制度安排,使主体某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转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5]。外部性内部化的实质是在外部的实施者和受影响者之间进行资源的再分配。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协议方式,即在外部的实施者和受影响者之间搭建平台,使双方基于一定规则达成妥协,从而解决外部性带来的利益纠纷,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比如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协商或司法裁决解决外部性带来的利益纠纷问题,都可视为协议方式。协议方式下,被管理者是外部的实施者和部分或全部受影响者。另一种是监督方式,即某主体(比如政府)对外部的潜在实施者进行监督,并对外部的实施者进行“额外奖励”(补贴)或“额外限制”(处罚)[6],比如排污收费制度下对排污者实施处罚。监督方式下,被管理者是外部的实施者或者潜在实施者。

2.2两种方式所需成本无论以怎样的管理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都是需要成本的。这里所指的成本主要是管理成本,即为使被管理者采取某种行为(或不采取某种行为)而付出的制度实施的成本。在外部性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间进行选择时,必须考虑各种方式的成本[7]。成本高低极大地影响着管理方式的实施效果[8]。因此,对于同一外部性问题,如果协议方式或监督方式都能够解决,那么管理方式的优势可以从成本上进行衡量,成本较低的一种可视为较优。

2.2.1协议方式所需成本协议方式下,管理成本主要包括协议主体为达成合作而付出的交易成本。实现这种合作的前提是,行为实施者与部分或全部受影响者共同承担达成合作所需的交易成本。如果交易成本为0且产权明确,那么一个经济体内的各主体将自发地相互协商,无论初始产权归谁,最终都能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但现实中交易成本不会为0,从而阻碍主体间的合作[5]。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成本和谈判成本[9]。交易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交易的数量[10],即在多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再分配。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再分配的覆盖范围越大,交易成本也越大。在协议方式下,合作群体中每增加一人,不仅新增的主体需要为参与合作而付出交易成本,原来已经处于合作中的主体也需要了解并预测新增主体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交易成本。假设再分配范围包括k个主体;且为简化起见,假设这些主体都是近似的,即任意主体为了解、预测其他任意主体并与之谈判所付出的交易成本为ε,那么该波及范围内的所有主体达成合作所需的总交易成本为M1(k)=(k1)kε。在考虑协议方式的交易成本时,外部性的波及范围是一个关键因素。外部性的波及范围决定了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所涉及的范围,即在多大范围内进行资源再分配,也就决定了函数M1(k)中自变量k的大小,从而影响了以协议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所需的成本M1(k)。

2.2.2监督方式所需成本对于监督方式,再分配的成本主要包括监督者为了解被监督者行为而付出的信息成本,以及为实施相应的奖惩而付出的成本。其中,信息成本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监督的效果[11]。在监督方式下,假设监督者面临n个被监督者,即有n个主体具有潜在可能实施监督者试图阻止的外部;且假设这些主体都是近似的,即监督者为了解任意被监督者主体所付出的信息成本都为λ,那么所有主体被有效监督所需的总信息成本为M2(n)=nλ。

3强弱外部性农村环境问题的管理成本分析及案例分析

强、弱外部性环境问题的解决应采用协议方式还是监督方式,取决于两种管理方式的成本,成本较低的管理方式较优。

3.1弱外部性环境问题的管理成本分析如果通过协议方式解决弱外部性农村环境问题,由于外部性的实施者与受影响者集中在村庄内,在村庄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即可,因此管理的相对方人数为村庄的农户数。假设村庄的农户数为n,那么协议方式所需交易成本为M1(n)=(n1)nε。如果通过监督方式解决弱外部性农村环境问题,由于村庄内的所有农户都是外部的潜在实施者,管理的相对方人数为村庄农户数n,监督方式所需信息成本为M2(n)=nλ。两种方式所需管理成本都与村庄的农户数密切相关。如图1所示,M1(k)和M2(k)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下,随着村庄农户数增加,管理成本的变化情况。求解变量为k的方程:M1(k)=c2(k),即(k1)kε=kλ,可得到唯一的解:k0=1+λ/ε。无论λ与ε的相对大小如何,方程的解都会存在。且当k>k0时,M1(k)>M2(k);当k<k0时,M1(k)<M2(k)。上述推导表明,当村庄农户数小于一定数量,即n<k0时,采取协议方式更为有效;而当村庄农户数大于一定数量,即n>k0时,采取监督方式更为有效。

3.2强外部性环境问题的管理成本分析如果通过协议方式解决强外部性农村环境问题,那么外部性的实施者集中在村庄内,但受影响者主要在村庄外,假设至少要将村庄外的m个主体纳入再分配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村庄的农户数仍为n,那么协议方式所需的交易成本为M1(n+m)=(n+m1)(n+m)ε。如果通过监督方式解决强外部性农村环境问题,那么外部的潜在实施者仍然是村庄内的所有农户。被监督者人数为村庄农户数为n,监督方式所需信息成本为M2(n)=nλ。可以证明,如果n+m>k0,则M1(n+m)>M2(n)恒成立。证明如下:当n+m>k0时,M1(n+m)>M2(n+m);且由于M2(k)为增函数,所以M2(n+m)>M2(n);所以M1(n+m)>M2(n)。上述推导表明,当外部性波及范围大于一定规模,即n+m>k0时,采取监督方式更为有效。

3.3案例分析我们于2012年6月开展了一组关于农村环保的调研,其中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和四川省苍溪县云峰镇的案例较为典型,可说明强、弱外部性农村环境问题的适用管理方式。果园镇通过协议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生活垃圾问题。其协议方式的具体形式是:各村所有农户在自愿基础上共同签订书面契约,承诺将自家的生活垃圾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投放点;农户中产生一名保洁员,负责公共区域保洁以及将垃圾投放点的垃圾清运到乡镇垃圾收集站点,保洁员的劳务费及清运成本由农户们共同承担。该方式通过契约,明确农户有义务采取环保行为并承担相应成本(农户采取环保行为付出的闲暇、支付保洁员的劳务费都属于该成本),同时获得其他农户采取环保行为带来的环境效用;农户们依据契约相互监督,避免有农户不采取环保行为却享有他人提供的环境效用。由此实现了村庄内的再分配,有效调动了农户采取环保行为。Olson[12]指出,只有在群体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交易成本低,群体成员才可能自发地达成合作。上述案例中,村庄正是这样的小群体,自发达成合作,以协议方式解决了生活垃圾问题。可见,弱外部性农村环境问题的外部性波及范围往往足够小,满足n<k0,适宜采取协议方式解决。云峰镇通过监督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农药化肥减量化的问题。其监督方式的具体形式是:该镇的农户组建了名为“云峰雪梨协会”的合作组织,为当地产出的雪梨注册商标,对外推销无公害雪梨,对内推广无公害种植工艺。该案例中,消费者替代政府对农村环境质量实施监督,依据所了解的农村环境信息,决定是否购买相应村庄的农产品。环境良好的村庄,其农产品更具竞争优势,易于占据市场,并能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因此,环境质量成为农产品销售量即农户市场收益的重要决定因素,赋予农户足够的动力以维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英国、瑞典、荷兰等国也有类似案例[13–15]。上述案例中,通过市场监督方式,实现了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再分配,有效调动了农户采取环保行为。可见,强外部性农村环境问题的外部性波及范围往往足够大,满足n+m>k0,适宜采取监督方式解决。

4结论

经济形势不景气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 内部控制 问题 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诸多问题也引起重视,网络的推广及应用使得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内控在高科技、新技术的冲击下未免有些落后,为此对新经济下的企业内控问题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新经济下的企业内控控制问题分析

(一)企业资源计划实施问题

企业为了达到资源的有效控制,主要通过制度体系及能力体系实现。制度体系指的是以企业财产权利或是产权关系作为基础的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等制度安排;能力体系指的是企业质量资本作为基础的创新、整合的系统能力。

(二)关注并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新经济形势的标志,电子商务贸易额的不断加大促进了全球化贸易,电子商务具有无纸化、无场所化的特性,给各企业管理及内部控制带了巨大的影响,对内控管理的影响更是深远,尤其是网上交易安全性的问题。

(三)应当关注观念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新的内控观念重点是对传统经济下的会计核算制度缺陷进行完善。传统经济模式下,更注重于实物资源指标,对于技术资源、经营管理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放映不明显。内控管理在新经济形势下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接受新的管理观念及手段,并对高科技技术进行应用。

(四)关注员工价值问题

适应信息社会的先决条件是内控组织的高效率,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企业应当注重员工价值,内控也需遵循经济规律。企业要用市场战略目标衡量员工价值,进而提升员工的热情。企业的任何决定都会产生较大的固定成本,若生产经营停止,一切利益也随之消失,企业就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五)缺乏对企业能力体系的认识

企业能力体系是由一系列关联关系的能力所组成,企业能力体系的构建要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因能力内部知识集合的构造、知识特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能力差异在能力体系横向上有明显的层次性;二是企业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使能力需求不同,能力体系纵向上有明显的动态性。我国企业对于企业能力体系的认识存在不足,企业对于抗风险的能力参差不齐,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相对健全的能力体系。新经济形势下,各行业快速发展,企业没有对企业能力体系给予正确的认识,势必将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阻碍,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更重视资源获取及市场占有率,进而忽视了能力的重要作用。虽已有一部分企业在内控管理中应用能力体系,但侧重于特定能力分析,运用动态角度来剖析能力体系演化及能力间关系阶段能力较弱,这就造成企业还不能更好的利用企业能力体系。

二、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显著变化

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集全球化、网络化、高科技化及知识化于一身,主要通过知识创新、用及传播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高科技手段,促使金融创新,推动了企业发展,使企业的治理结构、经营及管理都发生了改变,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巨大改变。

(一)范围发生改变

传统的企业内控更重视企业内部管理,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可以随时实现对方资源共享,企业内控制也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及沟通,使内部控制更为外部化及宏观化。

(二)方式发生改变

高层控制低层是传统的企业内控方式,新经济形势下,因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性,重要信息及知识基本分散于企业的基层之中,故此,企业内部构建起多种类型的控制小组,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自我控制方式最佳化。

(三)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传统内控结构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结构,现阶段转化为网络化、扁平化、平民化的组织结构,更突出团队意识,内控的层次减少,但是责任划分更为明确,工作效率也更高,提升了企业内控管理的透明度。

(四)控制方式由命令与控制转化为集中与协调

传统内控管理中,等级制度明显,工作基本上通过层层分解,命令通常来自于上层。新经济时代,人们的平等意识增强,动态沟通协调成为主要的控制关系。

(五)由顺序化转化为并行化

新经济时代,视窗工作方式及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工作时间及空间上接近的作用不再明显,如此,内控由顺序化转化为并行化,对个部门可以共同或是协同作业,企业可对物流及依靠流、资金流向及流量进行及时的掌握。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

企业为了完成经营目标,维护资产完整,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贯彻经营决策及获取利益的一种自我调整、制约及控制的系统称之为企业内部控制。新经济形势下,强化企业内控效果需对制度进行创新。

对资金供给制度进行创新,能够达到企业科技、管理、经营上进行创新对资金的需求。企业发展与市场经济高度结合,但是创新活动有风险,所以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应当充分体现出多元化,同时对风险投资进行控制。

对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新经济形势下,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已经限制了科技创新活动的进行。故此,需对成本及费用控制进行创新。传统的成本及费用控制更侧重于压缩成本,无法与科技、市场价值紧密相连。新经济时代,成本及费用控制要面向市场,将市场作为导向,企业需对会计系统控制级预算控制等控制方法进行利用。

投资控制制度的创新。无论是传统内控管理还是新形势下的内控管理,都应关注投资风险问题,实现最终价值。投资控制应该更注重科学化、民主化,体现集体的智慧。投资方案的评价应更关注企业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及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重视投资对于企业形象及员工精神面貌的影响。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国家化问题

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和治的社会秩序及先天下后我的价值取向。经济形势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较大,我国以公有制经济制度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决定了内控一方面要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另一方为企业获取最大利益,满足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我国民主性质决定内控管理必须服从政治意志,体现国家及人民的利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控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十分紧密,为此,在新经济形势下要对内控制度进行创新,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运行风险加大,内控制度的创新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支持。企业内控管理还需最遵循科学化、制度化及民主化,如此,方能保证企业全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发展的必经阶段。

参考文献:

[1]韩晓华.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

[2]冯琪.实际控制人、市场集聚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J].西部金融,2016

[3]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