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人才培养

教育人才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人才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人才培养

教育人才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高职发展的一个热点,是借鉴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胆地在实践道路上勇往前行还是适时停下脚步进行理论反思是每个高等职业教育者都可能面临的困惑。

一、正确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一体化的操作体系,研究其模式,必然要从其构成要素入手,研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内容。

二、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性

(一)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研究型和工程型教育;以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及较高的技术技能和操作水平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无论这种技术技能岗位多么趋前、工作内容多么具体、动手程度多么高,它都必须通过专科层次的教育才能获得,仍然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范畴,这就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它对学生进行的是某种职业岗位生产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它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安排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的技术性、技能性

高职人才不但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术技能和组织能力,能够将研究或者工程型人才的设计意图或工艺思想应用到具体技术技能操作的实践中去,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培养手段的多样性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而且尤其注重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既然是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并整体优化,达到最佳效果。

(一)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应适应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定,应考虑到以下几点:⑴所设专业是否和区域、相关行业的现实和发展对所需求的人才相适应;⑵学院与区域、相关行业联系是否密切、是否能根据人才币场有效需求灵活设置新专业或调整已有专业的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学院能否完成当年招生计划;⑶所设置专业均有基本的办学条件,并逐步提高,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⑷所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应紧紧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动向。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有科学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以下几个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岗位知识与能力调研分析报告、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意见等。通过知识与能力调研分析报告确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目标,培养方案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设计,专家论证意见是对设计方案的审定,三个环节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三)教学改革与管理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1.理论教学方面:⑴每个专业应该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恰当设置课程;基础课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课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⑵基础课与专业课。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⑶初步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各门课程的地位、边界、目标清晰,课程之间衔接合理。

2.实践教学方面:⑴每个专业都应构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实施效果良好;⑵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中受到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际业务训练;⑶每个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会操作、会应用软件、会上网、会应用计算机收集与处理信息”(简称“四会”)的计算机教学目标;⑷每个专业的实习、实训、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⑸高职高专应逐步增加选修课比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⑴高职高专应全面开发教学方法与考试模式改革,教师应能够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探索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并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⑵课程教学应使用投影、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4.实践实训方面: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情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践,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教学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

过程控制是指在实施教学计划全过程中,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采取的手段,它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内容。过程控制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实验实训设备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图书资料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信息资源配置、教学过程控制与监督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要有师资、实验实训设备、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来保障,同时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构成教学过程控制保障体系。

学生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立的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性目标。学生评价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学生日常行为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基础理论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毕业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等。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品德、基础理论、职业技能、毕业考核,规范了学生的学习和确立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学生评价保障体系。

(五)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高职高专院校应按照高职教师队伍特点,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⑴着力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既冥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⑵应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职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需要;⑶应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的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在数量上逐步满足的同时,要严格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质量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确保教师质量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J].职教论坛,2005,(8).

[2]高原,等.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职高专网.

[3]张典兵.关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3).

教育人才培养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培养人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还需要有所改进。因为目前由于我国中职教育教学的不断增加,其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结合时代做出相应的改革。要以锻炼中职学生社会生存、社会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教学目的来进行教学。此文就当前我国中职教学中应该注重的方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做了简单的阐述,希望能为中职学校在教育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

教学目的;教学体制;教学核心

目前,在我国的中职学校里,都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教学目的的。所以,中职学校自建立以来,都在为国家、社会不断地在培养人才,并为各类企业输送人才,这也是我国当前各个行业中都有中职学校毕业生存在的原因。在中职学校中,也有一些理想抱负高的学生,他们在毕业后选择到更高的学校继续接受教育,进一步提升自己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人意识到一技之长的重要性,所以目前我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些技校、职业中学等类似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学校和组织机构。

一、新时代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呆滞,不能完全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实际生活来设计教学内容。所以中职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在学生选择专业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去选择喜欢的专业,为了预防学生对自己选的专业,在中途的学习中,失去兴趣,半途而废的现象,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努力坚持下去,不能用一时兴起的态度去选择专业。为了让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够多方面地发展,有更多地机会去选择工作岗位,学校要为学生搭建更多学习不同专业的平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要以一个专业为主,其他的兴趣专业为辅,在扩大自己的兴趣专业的同时,不能忽略自己的主要专业知识。此外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或者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更多地去参加实践活动来发现学生的潜力,也能给学生增加自信心,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学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搭建一个实践性强、专业知识强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潜力和兴趣。

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了锻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应该多加鼓励学生,给学生信心,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是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最佳方法之一。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潜意识里热爱学习,才能够有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将学生视为真正的主体,否则,老师只讲课,学生只听课,这种传统的模式,是根本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课堂的主题,自己来发挥,老师只要适当的启发学生们就可以了。而且老师还要不断地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从中汲取不足,开拓思路,多方位地去考虑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力,避免出现“井底之蛙”的现象。

三、中职院校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好处

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中有一部分学校都在增加实训基地,投入相当大的资金来扩建学院的软、硬件设备,但是在另一方面又会给另一部分学校带来经济方面的压力,所以他们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就通过与相关专业的学院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实践学习,通过中职学校相互合作的方式,既解决了学校的经济问题,也减少了相同专业重复建设的问题。不仅可以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

四、中职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专业、实践相结合

中职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加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传统的中职教育一般都是理论教育为重,但它已经不符合当代的发展模式,只有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后,在进行与专业有关的实战性操作以后,才能加强学生的动手可操作性。其实,让学生参加与专业对口的岗位实践,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巩固理论知识或者更深一步地了解专业理论,而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增加学生们发现问题及其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能。所以,中职学校应该增加学生的专业实践性,要将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要具有持续性质,不能间断,否则的话,学生们就会不重视,只有不间断地让学生们将学习到的理论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他们通过实战操作之后,才能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的有效结合。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中教育在培养专业性人才方面较比之前已经有所进步,在教育方面也比较人性化,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升我国中职教育的进步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在教学模式方面的改进还是有相当大的进步。

作者:王璐 单位:鞍山市信息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教育人才培养范文第3篇

现阶段在高职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片面教授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培养模式单一,但是,现代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更加重视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高职学校应该加强对自身高职艺术教育模式改革,构建多样化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重新定位学校高职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依照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具体目标进行的,顺应时代的需要,高职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人才培养内涵的多层次性,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人才;怎么样培养艺术人才”。怎对这两个基本问题,高职艺术教学模式应该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学保障体系三个层次,其中保障体系是保证教学模式得以真正贯彻落实的基础,它包括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艺术教师质量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等等。其二,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有主体的多样性,高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此,在高职教学中应该坚持主体的多元性,即要发挥学校、社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艺术学生参与到高职艺术教学中。其三,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艺术人才的质量,为此,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培养模式的实践性为基础,完善学校的教学方式、课程体系,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促进艺术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为了提高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高职学校在艺术教学中加强教学体系改革,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断改善。现阶段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社会需要,设置相关的艺术专业课程,加以必要性的公共课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从业能力的效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过分重视学科理论教学的思路,而且更加坚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高职学校应该立足于当地艺术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必要的调研工作,对该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规模,以期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对准确的市场分析,制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让高职艺术教师的教学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教学更有目的性,立足于社会的实际需求,避免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的情况。其次,在社会艺术行业调查研究基础上,依照“有效需求”原则,进一步分析和总结社会艺术类行业各类职位工作对人才综合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需求,针对这一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化学校的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通过这一定位,一方面使得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达到一致;另一方面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率,细化专业结构,顺应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增强专业课程设置的职业针对性,提高高职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艺术文化行业的发展提供对口的优秀艺术人才。最后,高职艺术专业需要对艺术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这也是高职艺术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所谓艺术综合职业能力,是指艺术学生所具有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为此,高职艺术教师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艺术教学方法,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具备社会艺术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3结语

教育人才培养范文第4篇

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产业的需求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并跟随服务地方性不同,其人才培养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市场所需所变,一个国家总是根据市场运作的需求来进行模式的探析,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最终还是为人服务的,其内涵是与人类的衣食住用行紧密关联的,跟随人类生存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吉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型、知识面丰富的艺术设计人才;要具备强烈的社会意识,能在省经济社会建设中,从艺术设计专业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不断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吸纳和发展设计思想,高瞻远瞩,敏锐地捕捉省内市场信息,不断积极进取自我完善,为艺术设计文化作出真正的贡献。

二、吉林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的具体措施

1借鉴国际最新人才培养体制,加大国内外各大高校之间教师的交流与学习的力度,搭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交流平台随着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各种设计文化之间的交流、竞争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受到西方强势设计文化的排挤与侵蚀。进行人才资源的南北区域合作与配置,进行相关模式的研究、探讨、交流与合作。首先,必须肯定国内外在教学模式上所存在的差异性,如欧美国家很注重学生的自我潜能,尽量考虑到学员的学习习惯,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钟爱的专业或课程。就美国专业性院校麻省理工学院来说,其高度重视在课堂中除了专业性的教学讲课(Lecturing)之外,更注重课堂之后的再谈论,再反思,即课后讨论(Seminar)。这也是目前国外教学模式中很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而美国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要求极其严格,教师以教学———实践———再教学———再实践的方式,来认定职称,通过不断的了解市场,关注经济,将课程之外的市场咨询带回到高校。而作为吉林省除了要借鉴最新的讯息外,更应该较好的利用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加大与这些国家院校人才培养的交流,并加大师资队伍出国考察力度,让教师走出去,见多识广,这些国家和国内人才模式培养有相通之处,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吉林省的人才教育更应该提倡创新,抱着学习与共勉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多学习,多考察,多借鉴,搭建国内外各大高校之间教师的交流与学习力度,搭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交流平台。

2吸收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寻找灵感,利用我省优秀资源,标榜自身价值,粘贴省标签,关注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构建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需要以地区特性为基础,以中华文化为源,世界文化为本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理念,顺应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构建一套完备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其实我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博物馆、历史文献,艺术设计教育,更应该花时间关注艺术的渊源,关注艺术的本质,应该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和逐步完善现有高校教育体制中所存在的不合理性,强化高校重视文化底蕴的吸收,在传统的绘画艺术教学中“师徒制”的基础上,更提倡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好的人才教学机制等,使吉林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向着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作为吉林省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立足于地方文化及地域特色价值以及独特的东北民族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吉林省优秀的地域文化精华,对吉林省的东北原生态艺术进行提炼,寻找属于自己特有的艺术本质和民族审美特征,这种特质应该是区别于传统绘画艺术,区别于传统装潢艺术,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相结合的视觉传达新形态,新视觉,将地方的粗犷文化进行视觉再创造,针对地区黑土地文化、春城文化、满族文化、以切合吉林省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所需,是当代经济社会设计发展的主流,确立吉林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个性特征。应该强调国际、国内周边交流与虚心学习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挖掘自身地域特性及地域文化底蕴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索,结合自身特点,将地方性的一些民族特色性的人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开设新的培养方式,尤其要考虑到个性特征,走地方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教育人才培养范文第5篇

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立足未解问题与新发现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创新过程。这种任务型的学习,就是一种创新人才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集体创新的过程。课题任务直接就是创新的突破点,课题成果就是创新的成果。例如,关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剖析以及回收研究,就针对当前废旧电池的处理、污染治理与废旧电池的回收应用等做出了创新,同时,也会对当前各种电动车类废旧电瓶、手机电池等处置与创新运用,以及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做出了基本的努力。通过类似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领域问题的解决,更多的创新也会逐渐出现,且更多创新人才也被培养出来,他们不仅有着在校学习期间创新的经历,也有着创新的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高校课题任务型化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根据当前高校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其教育教学模式,高校化学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化学学科本身的实用性,生活中到处都是化学,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第二,化学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即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和行业发展,来设置化学专业课程,直接针对某种职业或行业,因而具有实用性;第三,是课题任务的实用性,课题是在化学专业的基础,又根据某种特定的需要开展的研究活动,其属于化学学科中某项精尖研究,其研究结果也是直接作用于其课题中现象。

1.职业发展实用性

高校作为大学生人生学校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其直接面对的就是未来的就业。任何专业的教育教学,都是围绕着大学生最终的就业,与未来的职业能力、职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作为高校化学专业,其也有着较多精细化的专业方向,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无论是哪个专业方向的学习,都是在为该行业培养基本的研发人才、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等。因而,其职业发展实用性非常明确,且直接决定着其未来职业选择甚至岗位选择。

例如,参加高校新型杀菌抗病毒及免疫激活靶标等方面课题研究的学生,其职业发展相对一般性化学方向的学生而言,具有典型的明确性。这类型的学生,在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在校期间的研究方面,进入某种企业或研究单位后,可以继续开展相关类似的研究,如研究杀菌抗病毒的某种常用物品,研究提高人类或动物免疫能力的药品或营养品。再如,创新某种过程以提高人类免疫力或提高物品防污染过程等。再者,通过这种研究过程,教师也会把各种化学知识,在学生动手或运用的过程加以传授,且会得到随时地实验检验,让学生掌握的更加深刻,即使学生们未来不会从该课题性的职业,也会为其他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2.行业发展推动实用性

从高校化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字面意义而言,其就是未来的化工行业或相关行业培养人才。再者,在当前学校、行业与企业结合越来越密切的教育形势下,学校的教育直接与企业或行业的发展挂钩,更与学生未来的就业相关。由此,也决定了高校相关课题任务型教育教学具有两个特点:其一,课题任务研究的前瞻性,即站在该行业发展的前沿做出相关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转化为生产能力后,会直接引领该行业的发展。

例如,纳米间隙中流体输运规律、高分子多相多组分体系的结构设计等,都对从事该行业的企业起到直接性推动作用,不仅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也可以让该行业得到全面地提升。其二,课题任务研究的针对性,即针对当前行业发展或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限制性的难题,高校作为课题展开研究寻求解决对策,以实现相关行业或企业技术上的突破,继续推动行业与企业的发展。例如,氧化铝基珠光颜料包覆工艺研究、靶向G-四螺旋DNA二萘嵌苯类药物分子的合成等研究,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相关的突破。真正为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助力,也直接为自己的就业积累最具说服力的经验性实力证明。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