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
一、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
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看似两个独立的课程体系,但通过比较和分析发现,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在内容和特点上存在较多的交叉和融合,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紧密相关。
(一)我国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其特点。
《德育大纲》规定中职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是“除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等教育;结合纪念重大节日以及班、年级教育主题的需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总之,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经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通过解读《德育大纲》发现,德育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在亲身体验中促进对话、交流、与理解。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实施德育教育时,要逐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道德观、人生观、发展观。
(二)美术课程的特点及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是在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充分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实际和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修订的。它综合了绘画、设计、历史、政治、文学等内容,学科综合性强。同时,中职美术课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理解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实践性的特点。另外,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1至3册内容发现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因为在确定美术教学内容时明确要求: “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美术作品,把进行思想品德和情操的教育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德育教育贯穿在美术课程中,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这使得美术课程成为德育教育的良好课程载体,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二、在中职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德育教育资源,促进德育教育。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由于教材具有简明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地扩展和深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德育教育观念,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德育教育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德育问题的意识。
在中职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学习“ 线描造型” 的知识点时,关键词“整体” 出现的频率最高,教师可增加新的问题: 同学们除了美术造型讲整体外,你还知道做什么事情讲整体?通过这个简单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今年发生在粤西封开本地的矿山事件问题:是由于村民只看重个人的局部利益,而不顾大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对封开发展的整体贡献作用。这个教学过程耗时并不长,但学生由此明白了整体的概念延伸,进而明白了当个人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冲突时,每个人要有局部要服从整体的高度觉悟。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让学生了解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产生冲突时,局部要服从整体。但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考虑顾及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局部利益的最大作用,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教材为基础,努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来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努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环境问题来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陪感亲切真实,激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另一方面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有利于增强德育教育的力度。
在幼师第二册手工第四节的废弃物的利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因嫌学校饭堂伙食差而打外卖,造成大量的废弃塑料饭盒堆积如山造成环境污染,并举例本地一条大家都熟悉的大河在这十几年的水质由好变坏的事实,以及由于环境的污染,气候的变化导致本地2011年的大旱,令农作物歉收而至使许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切肤的感觉,真切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1.教学方法自主化。所谓自主化,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德育教育内容取材广泛,教师可选取多种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中职幼师第二册第八课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一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前两年中国画坛出现的一些画家为了迎合西方某些带有政治目的人的审美爱好,而以丑化中国人形象为题材的所谓现代艺术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和研究爱国主义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组,每小组分别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如1组“对现代艺术的认识”,2组“西方某些政客丑化中国人的目的”,3组“中国人被丑化的危害”,4组“如何提升中国人的形象”。每个小组分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各种媒体查阅和收集图片,数据等资料,利用课堂时间,集中汇报讨论。这样学生不仅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分清美与丑,还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强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2.开展探究式教学。《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因而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宜改变传统的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努力开展具有启发性的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并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中职幼师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中,教师讲解基础造型时,对学生可做一个探究式的做法:教师不再像以往示范每一个造型步骤,只讲解画面的优点,而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作画。在这个做法中,大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离开了教师的示范教法后根本无从着手作画。从这个简单的做法中学生们总结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学习不仅靠教师引导,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主动学习,探究问题, 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德育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方式与德育问题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许多“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因此进行德育教育时,切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将它们内化为实际的行动,达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中职幼师第二册第七课的图案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节花卉写生课。写生过程中许多学生写生完了,顺手将花也摘了,严重破坏了校园的绿化。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额外布置一道课外思考题:在校园家庭社会里,哪些行为是不符合我们中职生的。以此为契机让学生重温《学生手册》,并将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汇总,把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纳入班规让大家共同执行。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会逐步养成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习惯。真正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德育大纲[J].人民教育,1995,(4).
[2]易兰,崔鸿.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4).
[关键词]美术教学 美术资源 人格长城
陶行知在倡行创新教育、生活教育的同时,也极为重视对学生的做人教育,他提出了“人格长城理论”。他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他认为教人做人、做一个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正如他校歌中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教养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而,美术教育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是以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文素养,优化人性,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如何运用陶行知的做人教育,结合当前的现状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的渗透呢?
一、构筑“人格长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陶行知曾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如何使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这个坚定的信念?作为教师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激发爱国之志。在美术教学中应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美术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中国画这些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又如,在进行了敦煌石窟艺术的专题欣赏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展示了丝绸之路上这颗璀璨明珠的独特地理环境和相关人文知识,并着重介绍了莫高窟艺术,同时向学生讲述了藏经洞的发现和大批文物被掳海外的伤心史和王道士变卖敦煌文物的卑劣行为,这一切引起了学生们强烈的愤慨,而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大量宝物保护的不力,也使他们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受欺的道理。于是,学生们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美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长城”中多一份中华情,报国心。
二、构筑“人格长城”――渗透感恩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在传统节日蕴藏着感恩教育的资源。我们结合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母亲节等节日,引导学生开展制作尊师卡、心愿卡等活动,写上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学生对老师、对父母、对亲人的关心与感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在制作时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尊重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父母。感恩不一定采取很隆重的方式和赠送昂贵的礼品,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也可表达这份情感,礼轻情意重呀!我让学生谈谈平时该怎样尊重老师,父母,通过讨论,学生渐渐明白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和同学和睦相处等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明白为父母分担家务,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尊重。
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长城”中多一份热爱情,回报心。
三、构筑“人格长城”――渗透生命教育
肖川教授说:“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健康、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实质就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体验生命的美好,善待生命的过程,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而艺术是人类的情感符号,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比语言更能表达人类情感,对于生命这样沉重的主题,艺术教育更能激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理解。
如在鉴赏评述《加莱义民》时我给学生讲述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残酷的战斗场面、加莱城危在旦夕、六市民英勇赴义……紧紧抓住“六位市民的此时会想些什么?”“若是其中有你的亲人,那你又作何感想?”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索生命的意义。学生通过探究合作领悟了深刻的生命意义:英雄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其天生的完美,而在于他面对磨难的意志。又如在欣赏凡•高的自画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画家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深入分析凡•高为什么沉醉于黄色和蓝色的强烈对比,为什么画人物时线条运用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旋转扭曲,越来越粗野狂暴?在欣赏画的同时我们读懂了凡•高苦难而短暂的一生,知道了凡•高与提奥的那让人感动的手足之情,更看到了一个生命的张扬、痛苦、不朽。一幅幅名画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生命内涵。在马蒂斯的《舞蹈》作品中感受生命的韵律,从《梅杜萨之筏》中体会人求生的本能,在罗丹雕塑作品《加莱义民》中看到生命的升华……
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长城”中多一份敬畏情,善待心。
四、构筑“人格长城”――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在社会中具有社会属性,为了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如今,独生子女多,他们一般都是在较优裕的环境中成长,更多的经验是他人为自己服务。因此,要利用集体这块阵地很好地塑造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关心的重点由“自我”转变到“他人”和“社会”。
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达到以美启智,以美育德的目的。
一、人格魅力身教重于言教
作为教育者应该知道,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他们不仅要从教师那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很关注、留意教师的言行,甚至于模仿。而这种无声的影响有时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用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学生很重要,教师不仅以丰富的学识教育着学生,而且以其高尚的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每节课都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语言精炼,动作规范,做到对学生既尊重、信任,又不放松、严格要求。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师生关系。反之,则效果肯定不会很好。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率先垂范。在中学德育教育中,我总结可以引出两点启示。第一,教师把握一个学生的品德特性,就可以使德育工作做的更加出色主动。第二,初中阶段的道德教育,主要应从每个学生的表现出来个性特点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以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稳定性。
二、课程引导发挥思想教育因素
以中学美术课堂为主体的教育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育者只有在课堂上掌握、操控多种策略和技巧,随时随地适时熏陶。才能真正辅德育于美育之中,使美术教学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好的德育渗透是能够让学生把在学习中得到感悟进行再一次升华,当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好体验的同时,将德育不失时机地切入,让人感觉顺水推舟,流畅自然,提高教学设计的层次。例如《对印的乐趣》一课中,知识点是色彩经过重合晕染会产生晕染出的新的肌理和图形,最后的作品中呈现的色彩是丰富的、变化是多样的。我针对这一特点,告诉学生最常见的颜色,加在一起可以演变出丰富多彩的效果,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自己个人和几个人的力量,因为团结力量大。学生觉得很有趣,觉得正符合心中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正是他们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所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德育渗透的效果显著。
德育所重在教,向学生指明是非善恶,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展示多种形象直接感染学生,激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理论,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只有让美育和德育情理结合,寓美育于各种德育活动之中,寓德育于各种美育活动之中,才能更好地收到育人的效果。
三、美术欣赏,建构良好品德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策划多参与,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置身游戏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美育具有情感性,教师可以用感情语言与德育的理性互相补充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学生在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欣赏美的和谐与平衡,让他们欣赏美的作品,鼓励他们画出美的作品。
四、美术实践 培养热爱生活意识
艺术起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拓展审美能力。在教学《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时,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的校园景象有什么特色,美在哪里,上课时我先提问:“你们知道以前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吗 ”并向学生介绍老校园的景象,学校房屋简陋、道路窄小。现在的学校怎样呢? 这时,让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解学校的各个角落,发现美。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同学们畅所欲言,热情都很高。
注重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受到耳濡目染,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心扉,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让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可以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学会借助美育的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德育认识。
五、美术评价,实施德育渗透
【关键词】美术教学 德育渗透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美术的道德教育功能
美术教育是通过对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视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能增进他们对美术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单纯的讲授技能技巧,和示范为主的教学,忽视了美术的德育功能。美术教学,绝不是单纯的工匠式的技能传授,更要重视美术的德育功能。
二、创设良好情境,寓德育于情感体验中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可以利用其感性语言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美术是一种偏于视觉艺术但又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大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想。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欣赏美的和谐与平衡,会区分什么是美,什么不是美,让他们欣赏美的作品,鼓励他们画出美的作品。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一新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受熏陶和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探索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自主型的个性化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对儿童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三、利用多种媒介,陶冶学生的心灵
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不能借助于空洞的说教,而应该借助一定的媒介诉诸学生感官,让其心灵得到陶冶。在学习《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一课时,我们播放了用平时的一些废旧物品制作的作品,这些作品精致而生动,化腐朽为神奇。我适时渗透了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而那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空前的高涨,好多孩子在那节课上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平时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这时都能抢着说,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比凭空说教更为学生所接受。针对学生的心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课堂效果非常的好。自然这里的媒介并不是说只有课件、投影仪等可以作为媒介,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观,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等,方法其实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否在实际课堂中善于把握机会,灵活运用这些媒介,使其发挥最大的功用。
四、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以美引善,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净化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他们不仅要从教师那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很注意摹仿教师的言行。而这种无声的学习有时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用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是重要的,但有时也被人忽视。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语言“少、精、美”,动作规范,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对学生既尊重信任,又严格要求。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无形中也调动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
五、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
通过美术学习能够陶冶学生性情,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是应当加强美术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有效渗透,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凸显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并且移默化的渗透德育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的引导,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上《我爱我家》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宋丹丹主演的《我爱我家》片段,然后引导学生分享一下父母对自己关心与呵护的事情,在此过程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渗透德育内容,并且向学生学习到更加广阔多元的知识点。
二、在美术作品欣赏中讲解德育知识
大部分美术作品需要学生进行欣赏和探索,才能够感悟其中的韵味,所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德育知识,能够有效取得良好的渗透方法。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带领学生欣赏万里长城与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壁画等各类作品,引导学生根据历史进行文化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之情,增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在此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在出去游玩时,不得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应用课堂导入法有效渗透德育内容
通过视频导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运用多媒体视频方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在上个信息课之前,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视频导入,有效的渗透德育知识。例如,在上《节日的餐桌》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老人与小朋友共同过生日的视频或者是节日视频,在此中学生会感觉十分热闹。便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尊老爱幼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在春节与重阳节等相关节日餐桌上是怎样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回忆,使学生感悟到尊敬长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严格遵守。
四、应用美术手工课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学生受到思想以及年龄的限制,虽然学生具有先天的特点,但是学生却会喜欢被表扬被夸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表扬和肯定,切记不要用恶劣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美术兴趣,也会使学生讨厌小动物或者是不关心环境,甚至会出现有伤道德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评价意义,能够通过科学委婉的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德育认知,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