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绪言幼儿时期是艺术素养启蒙、培养的关键期,而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孩子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然而艺术修养不是孩子天生的,它需要在艺术欣赏和才艺学习中逐渐培养和锻炼起来。基于幼儿教育的音乐实践教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使人与群体更加融洽,对于下一代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孩子艺术修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孩子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幼儿艺术素养培养中音乐教学实践的发展概况
(一)充分重视幼儿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
教学上,现在注重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教育,而在课堂设置上,对儿童的艺术素养培养也更加重视,注重孩子全面发展。音乐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重视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使孩子在学习中能受到熏陶,这一点不仅得到家长、幼儿园、教师,还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注重老师的才艺,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高质量的教学。而且不仅在儿童节等重大节庆日有活动,平日里的一些教学环节中,有比赛,有才艺展示,为孩子才艺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扎实了幼儿教育的基础发展。除此之外,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意识,多学习参加一些艺术类鉴赏活动,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对幼儿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二)重视音乐天才的挖掘
在幼儿教育的培养中,不仅注重对幼儿音乐的教育与普及,更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幼儿的音乐素养,注重音乐天才儿童的挖掘。这对于具有音乐特长的孩子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提升,是对于自身能力的一种认可和肯定,也为其发展奠定基础。重视天才儿童的挖掘,需要在教学中,老师们不断观察,给孩子多表现的机会,在课堂中多设置小活动,喜欢这类活动,然后积极地主动参与,只有在具体的音乐课堂实践中,孩子的积极参与才会对孩子能力的发掘提供可能,注重潜能的发展,对孩子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而老师鼓励孩子们多去接触音乐,主动学习乐器,也是提升的主要途径,孩子的音乐天赋会在接触中不断显露和提升。
(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审美教育
学习期间,孩子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注重音乐舞蹈相结合式的审美教学,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也加强他们自身协调能力,动作感知力等多方面的培养与锻炼,对孩子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许多幼儿园的活动中,会发现孩子跳舞的活动很多,孩子们注重学习舞蹈,通过学习不断强化、锻炼自己对于节奏等方面的掌握,这也是对平时音乐学习的一次检验,给孩子提供舞台和锻炼机会,也符合音乐自身的体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基于幼儿艺术素养培养的音乐教学实践创新
(一)激发学习兴趣的音乐趣味教学
幼儿具有好动、活泼的个性特点,针对他们,就必须注重音乐趣味教学,比如让孩子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表演,这样课堂活动具有丰富性。老师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及其他教具,在教学中不仅要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更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设置游戏,比如简单歌曲的歌词接龙,表演小才艺,我是歌唱家等比赛,即激发其学习兴趣,又注重孩子们在发展中,不断学习的能力,注重挖掘其潜力。趣味教学也是最新倡导的科学教学理念,活动中,老师弹琴大家唱,你表演我伴奏等活动,充分也展现了孩子们创造力,以及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孩子们的能力自然在不断地提高。对于音乐教学,更有了发自肺腑的喜爱,因此,擅长激发孩子音乐兴趣的趣味课堂,是适合幼儿发展的课堂实践模式,理应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
(二)音乐教材的丰富与完善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实践结果,不可否认地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为音乐教材极其有限,适合幼儿传唱的歌曲少,这点已经得到社会和各界人士的重视,从教育部门、学校、教育者都在积极改变这一不足,音乐教材也全面丰富起来,有适合儿童演唱和表演的各类教材。而且对于幼儿乐器的启蒙也日渐重视,不尽去听,组织相关表演,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许多幼儿园带动孩子们学习吹口琴,或其它简单易学的乐器,这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可以说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的材料,对于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是良好的开端,其发展也是孩子享之不尽的财富。随着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日渐完善,人们对教育,尤其是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视,里面也蕴藏着重要的商机,进一步做好了市场上的准备,好的教材与市场运营接轨,使更多孩子接触并学习,扩大优秀教材的受众,它就不仅局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也为父母,或其他平台培养孩子艺术素养,提供广阔平台。
(三)多种教学模式的创新
我国的幼儿教育在迅速发展,而对于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现在的幼儿音乐教学,不仅局限在教孩子唱、跳,而是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更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与接受方式,更加科学和人性化。诸如在教学中,贯穿着孩子游戏的环节,寓教于乐,孩子们轻松愉快的接受。除了讲授的方式,主要变为参与式的方式,通过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孩子们的表演、鉴赏,全面提高其音乐素养。除此之外,孩子们还通过观看音乐剧、舞蹈剧、视频等多种方式,通过音乐实践增加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积淀。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也鼓励孩子们多唱,保留其天真活泼的天性,一些集体歌曲孩子们耳熟能详,有些教育者针对孩子们的特点,不断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鼓励孩子们唱歌学习,编制简单易学、欢快的英文歌曲,孩子们在学习中拓宽了对歌曲的认识,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直接提高英文素养。对于孩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与游戏相结合的音乐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国的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尝试把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富有情绪、生动趣味的形象游戏教学,而学生也是在游戏中热情积极的参与,表现出强烈的感情投入,甚至会表现出异常兴奋与出乎想象的表演能力。且平时内向的学生也会积极的通过音乐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因此,结合幼儿的接受特点,要突破以往的纯知识技能,向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综合的平台发展。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符合音乐游戏教学的理念与原则,式教学的一大创新,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而游戏也只是教学的手段。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等,并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达到学习的目的。而日常音乐教学中游戏大致分为七类:歌唱活动中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活动中音乐游戏;打击乐活动中音乐游戏;综合性音乐活动中音乐游戏;节奏教学中音乐游戏;学习音乐知识中音乐游戏,识谱教学中音乐游戏。
(五)基于多数幼儿的音乐启蒙活动
音乐是一门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艺术,让幼儿演唱歌曲、欣赏音乐、参加音乐活动等,可以说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与刺激,使得幼儿的情感激发更为直接和强烈。对幼儿智力的启迪和促进,能够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而基于多数幼儿的音乐启蒙活动,不仅提升孩子们的艺术素养,而且对于孩子们对生活的品鉴与领悟力。也会明显上升。从长远而言,一向伴有孩子们喜欢的兴趣爱好,绝对是孩子们精神上享用不尽之财富,通过音乐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以及感动,更好地学会生活,学会领悟生命的意义,这是符合教学目标的。
三、结语
基于幼儿音乐素养的音乐教学研究,是对幼儿音乐发展的重要启蒙,许多孩子发现有音乐上的天赋,并予以训练,而在教学中,对于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在不断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中,对孩子天赋的重视与培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可以说我们在教学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地区上的差异,有些地方幼儿的艺术训练、音乐教学方面经费的不足,对于幼儿音乐的教学与发展是不利的,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而音乐教学必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寻出适合幼儿音乐素养发展的模式,不断创新,并丰富教学实践。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必将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中,得到质的提高与飞跃,对于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教育模式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逐步实施,素质教育慢慢步入人们的视野。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未来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并不仅仅是绘画,它小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大到培养孩子看待问题、世界的思维方式。美术教育并不只是单纯地要将孩子培养成未来的艺术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合理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能激发人的求知欲、上进心,陶冶情操,开启智慧,培养创造力就像培育一粒种子,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校园的环境具有心理同化、行为规范及导向激励作用。建立良好的、适宜创造力培养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重要策略。除了教学硬件设备作为物质保证之外,还要建立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精神环境,这格外重要。
7岁到青春期这个阶段里,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的表现力主要在于感觉能力的发展。理性化教育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是无用的。这时人的发展是处于动物性的发展阶段,出自于内心深处的感觉、欲望等类似于动物的特性支配着人的身体。人这时有参与生活的强烈意志,并通过感觉来表达和体验心灵中细腻的感受。此时,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和他们所表达的想法,以全人教育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体系中,教师要以艺术设计启蒙,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单元制全科教学,秉承创意创新,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学生。同时,结合认知与表达、观察与体验、写作与分析、造型与欣赏、发现与创新等,激发少儿的创新思维。
一、1~2年级
处于该年龄段的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随着课堂的开始马上集中,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导入的内容是相当重要的。对于内容的选择,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选择与他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来导入,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罗菲尔的创造性与心理论指出,7~9岁的儿童处于图示期,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介绍课程内容时可以多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现,使他们能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教师可以对图形进行分解和归类整理,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与体验是孩子创造性思维迸发的基础。这方面的积累是灵感的来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挖掘自身的情感,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难忘的瞬间,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发现美并创造美。
二、3~4年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能力也逐渐完善,他们对事物具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因而,在课程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一些学生感到陌生、看似与他们无甚关联的观念和思想、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问题和主题等,帮助他们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这能扩充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对自身角色的理解。
同时,传授基本的绘画技能,使学生尝试绘画。教师可以设立“美术课堂画廊”,帮助学生产生绘画的动机与欲望,并将自身的情感、思想表现在绘画当中。首先由画的作者具体来谈自身的感受及感想,之后其他学生欣赏与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手、脑、眼三者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与相隔久远的艺术建立联系。通过了解艺术家的故事、传记、作品的背景信息等一系列方式,使这些久远的图像和思想呈现意义。
三、5~6年级
关键词:幼儿;惩罚的艺术;惩罚的含义;惩罚的原则;惩罚的做法
在对我校幼师生进行幼儿园实习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情景:幼儿调皮捣蛋,教师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得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一个过于“活泼”的孩子,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夺或索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文具用品之类的东西,导致班上一系列的哭闹事件时常发生。作为一名新教师,“耐心的诱导”、“榜样的示范”是她们的首选之策,然而,待这些策略用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不大奏效。于是教师就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惩罚措施,比如站墙角、站厕所、打屁股、不让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等。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当前对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幼儿,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更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一味的使用赏识教育而不倡导执行惩罚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这些“问题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些孩子让家长和老师都头痛不已。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来审视我们所否定的惩罚教育,让惩罚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一、正确理解“惩罚”的涵义和意义
在心理学学习理论中,惩罚其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人,都会有承担责任、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以求得心理平衡,不进行适当的惩罚不符合科学原则。所谓惩罚教育实际是通过批评、责罚、处分等手段使犯错误的人产生相应的紧张、焦虑、畏惧的心理反映,从而产生自律内驱力的一种手段。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人内驱力的一个源泉,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动力。惩罚教育应以尊重爱护幼儿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幼儿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惩罚应以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为前提,让幼儿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自然后果,达到使幼儿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鼓励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不要把惩罚教育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虽说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包括社会、家长在内的许多人把两者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等同起来,而二者实际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适当的惩罚是爱幼儿的体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二、科学坚持惩罚教育的原则
(一)真爱的原则
其实大多幼儿晓得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会产生接受惩戒的准备,这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当然对孩子的惩罚绝不是体罚,更不是伤害,也不是心理上的歧视和虐待,而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教师对幼儿必须有满腔热忱的爱。面对稚嫩与童真的幼儿,惩罚应与爱、鼓励、信任同时出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惩罚教育”甚至比赏识教育更尊重孩子的自信。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罚,当然是种艺术。因为爱,所以包容;因为爱,所以我们有责任。
(二)适时的原则
尽可能在孩子开始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里,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惩罚教育过后更要有相应的说服教育,打一巴掌还要学会抚摸三下,必须让孩子知道是因为自己某件具体的事或行为不好而受罚,但仍是好孩子,父母老师仍然爱他,这才是惩罚的真正用意。如对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同时,要告诉他“你可以在纸上画”,并及时为他提供纸张,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墙上挂块小黑板供孩子涂抹。然而我们也不可否定的是在发现幼儿犯错的那一刻,往往是教师和家长最愤怒、最不冷静的时刻。许多未经思考,过分的违心之语会脱口而出,这不仅会伤害幼小稚弱的心灵,还会让他产生抵制心理。一些孩子自尊受到伤害或因此学会说谎,甚至学会阳奉阴违。有时不妨把孩子的过失记在心里,在适当的场合给予教育或多注意他们的一言一行,找一个机会,使他们明白自己错在何处,不那样做是否会更好,进而让幼儿心服口服。
(三)适度的原则
只有在下面四种情况才考虑施与惩罚:1.当孩子故意犯错的时候;2.当孩子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3.当孩子对温和的说教不敏感的时候;4.当孩子听不进道理的时候。对幼儿实施惩罚时,要考虑受他的接受程度,把握好轻重。轻了起不到教育作用,时间长了,会让孩子更加麻木,还有损教师的威信和形象;重了,孩子容易伤自尊心,对前途失去信心,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惩罚的对象要有典型性,起到给其他幼儿的震慑教育作用,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惩罚幼儿应罚之有度,适可而止。惩罚的开始和要达到的预期目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用过量或过重的体力劳动来惩罚幼儿,更不能用歧视、侮辱、恐吓性的手段来惩罚孩子。
三、恰当运用惩罚教育的做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惩罚更有效
幼儿的心理是敏感的,只要老师多爱他们一点点,多关心他们一点点,他们会回报同样的爱,他们爱老师、爱小朋友、爱幼儿园。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话“幼儿园是我家,老师是妈妈”吗?只要我们能与幼儿建立起这样的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当他犯了错误,老师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制止,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从而加以改正。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2岁以下的孩子接近教师和家长不想他们接近的“”时,说“不好”常产生不了效果,这时可转移其注意力,对他说“快过来,看这个”,年龄稍大些了,可以通过语言批评、皱眉、减少买玩具、停讲故事、暂时隔离等对其进行惩罚,到了学龄期,则可以采用减少零用钱、写信或便条、取消他喜欢的活动、保持沉默、打手势或竖小指等进行惩罚。
(三)能够私下批评的,就不要公开批评
【关键词】 兴趣切入;语言引导;环境影响
一、兴趣先行,学得自然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力求人们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儿童来说,对一样事物的兴趣就是他们持之以恒的动力。不管什么教育都应该让孩子首先提起兴趣来,这样才能学得进,学得精。无论是语言的引导,还是环境的渲染,无一例外都是培养儿童对语言教育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在兴趣的促进下,去耳濡目染,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语言教育就是在“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同时入手,共同激发儿童的兴趣,让他们更多地去投入,去享受学习。多方重视,训练到位,让儿童在语言学习中得到收获,在实践中得到经验,更好促进对儿童的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这不仅仅在于“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以情动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儿童,在彼此间有更多信任,更多沟通,用真情和耐心互相学习,互相成长。
兴趣的培养,说简单不简单,说难倒也不难。就在于充分利用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好奇心和争胜心。孩子天生喜欢引人瞩目,从小他们就会用哭泣、喊叫来吸引他人注意力。而现在的语言学习就是给了他们一种新的方式去吸引人,得到别人的赞美。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孩子对语言艺术的思想就从“我要学”变成“我喜欢”。
“我喜欢”是一种自然意识,来自人性,又简单又无敌。引导孩子喜欢语言,喜欢文字,喜欢表达,喜欢表演正是让他们一步步接受语言文化的熏陶,让他们能够在乐趣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乐,也许他们不懂得幽默,但是每个孩子都能感知滑稽,滑稽能给人带来无穷的欢乐。从简单的肢体动作开始,让孩子感受滑稽,然后渐渐循序延伸到语言,让孩子懂得幽默的意义。随着学习的深入,也一直保持着对语言、对文字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永远不会落后。
二、全员互动,学得自在
1、教师对儿童的语言引导要符合儿童的特性
在语言艺术的教育中,教师首先要扮演一个多面的角色,既要严肃又要活泼,既要睿智又要单纯。严肃和睿智是对教师的要求,而活泼和单纯却是和孩子们交流的桥梁。一个好的教师在孩子面前又是长者又是朋友。融汇学识渊博,贯通幽默风趣。无论是讲课还是日常时候和孩子们交流时,教师都应该有意将成语、熟语、歇后语甚至寓言小故事融合在一起,在平时就对孩子建立良好、文明,更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语言环境。让儿童自然而然在生活中除了知道、了解语言知识,更在平时能够熟练运用,脱口而出。
并且对于儿童来说教师的形象是更多权威的、标准的,更多的时候,他们会以教师的言行作为规范。教师的鼓励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给他们鼓舞的巨大力量,而教师的批评也会让孩子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因此教师在儿童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需要在内心里预演,会不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用百分百的耐心去教育孩子,用百分百的爱心去关爱孩子。
2、鼓励孩子多和同龄儿童交流――同龄人相互感染
孩子在和同龄人相处的时候,对语言的应用最为自然。在这个时候,他们注重的不是模仿,而是表达。与同龄人相处的语言过程,就是用语言来讲出自己的内心,表现自己的个人,让自己更好融入集体和玩伴的经历。如果说前面和教师的交流是语言的“输入”,那么,和同伴的交流就更偏重于语言的“输出”了。只有“输入”和“输出”共同运转,才能代表儿童真正能够讲“听”、“说”应用自如。
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去交流,在嬉戏玩闹中互相感染,能够让儿童更加有群体意识。人是社会性动物,人际交往对任何一个人在现今、在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一味的封闭学习很少能真正培养社会的骄子。因此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羞涩的孩子,教师应该更为关注,鼓励他们多和周围同学、朋友一起交往,尽量避免“孤立”情况的出现。
引导孩子和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有趣的团体游戏来串联孩子的关系,接鼓传花,猜谜语,成语接龙等需要相互配合的游戏都能在孩子的心灵之间穿针引线,让他们彼此更为贴心。
给孩子上课的教材教案中也应该强调朋友的意义,以及礼貌待人,关爱他人的观念,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兼爱”的观念,对身边亲近的人抱有一颗柔软而包容的心,从小做一个善良的人。
3、书话结合――让孩子自己推荐课余书籍
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以文学作品为主要线索,串联起儿童课内课外的读写生活。但是怎么让每个儿童去乐于翻阅这些书呢?现在的家长过于忙碌,很少挤出时间陪儿童看书,于是政府推荐的书目成为他们购买的首选。这些书通常是儿童并不乐意看的,却常常会被放到图书角中。
怎么选出儿童喜欢的书?当然是让儿童自己来推荐。每周让轮流让一个孩子进行自己的好书推荐,不求讲得精细,而是要求推荐出真正他们喜闻乐见的书籍。上一周被推荐的书,在下一周由同学来进行简短的点评。每个月评出“好书之星”让孩子们自己为了小小荣誉,为了得到大家认同而去认真看书,为了选出大家都喜欢的书而去看更多的书籍,这就成为一个很好的读书理由。
这样大家都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愿意去表达、展现自己,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周围的人,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也让他们了解到分享的喜悦。
语言艺术不仅是孩子的一种特长,更是孩子在生活中的一种特质,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学得开心,学得丰富。在语言艺术的教育中需要总结的东西有很多,但是无一例外,最重要的就是“爱”与“尊重”。“爱”和“尊重”一起引导孩子的天真,发扬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够快快乐乐,这就是作为教师的意义。
【作者简介】
宋 莺(1979.1-)女,浙江省金华市人,浙江省金华市青少年宫,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语言表演.
(上接第157页)
[4] 黄健, 杨大慧.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03.
[5] 张作新.体育课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卫生职业教育,2004.15.
关键词:幼儿教育;规定性;本质及价值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最基础的阶段,是一项需要灌注心血的事业。幼教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所以必须从幼儿教育的本质进行了解,不断的探索与发掘新兴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幼儿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下就对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价值进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出发,将遇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共同阐述,力求为幼儿教育做出贡献[1]。
一、幼儿教育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幼儿教育是让孩子走向学习的第一步,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是很关键的一个阶段,为了更加了解幼儿教育,我们去了几个幼儿园,分别和那里的孩子进行了大量交流沟通,通过和家长、老师的深入探讨后,我们发现现在的幼儿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比如:(1)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制性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和补习班,用家长的话说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所以很多孩子同时学习舞蹈、围棋、书法、英语等,对孩子来说,童年就是在满满的课程中度过的,缺少了童年应该有的乐趣。(2)为了开拓孩子的天真烂漫,国家推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文件,主要是规范幼儿园将游戏互动带入课堂,以此让学生保持一颗童心。但是,虽然国家了规定文件,实际上很多幼儿园虽然也为了孩子的童心努力,但幼儿教育还是日渐像小学教育靠拢。(3)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展双语教育,但是孩子连母语拼音都没有学好,就开始学另一门语言,很容易让小孩子混淆视听,对小孩子来讲,压力也比较大,小孩子的教育还是要放松一点比较好[2]。(4)幼儿园也会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吸引更多学生,会传授一些课程之外的知识。
二、幼儿教育的本质
大家都知道,幼儿教育是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过程。幼儿教育的本质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是孩子保持童心,有的人则是让孩子提前适应学习。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充满乐趣与爱心的教育,它更多的是让孩子放大天性,让他们保持一颗童心,而不是有的家长认为的提前适应学习,孩子以后学习的时间还很多,现在还是应该珍惜这段时间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家长也应该在这个阶段陪陪孩子。总的来说,幼儿教育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体现:(一)幼儿教育是人生探索的第一阶段幼儿作为人生中的初始阶段,孩子这时候还是一个稚儿,天真烂漫,心智也没有完全发育好。幼儿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全身心感受这个世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这个世界,以此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认知基础[3]。(二)幼儿教育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幼儿教育是幼儿开启学习的第一阶段,在每个人的学生生涯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一步。现在很多小孩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的宠爱包围,却少了同龄人的陪伴。因此幼儿老师应当做好引导作用,让幼儿与同学多接触,要学会分享喜怒哀乐,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重要性,也要让他们开始去认识朋友,去结交朋友,与朋友建立信任。(三)幼儿教育是一个认同的过程幼儿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幼儿处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需要的是赞扬与肯定。在幼儿讲课中,老师一句小小的赞美都可能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因此幼儿老师需要积极去赞扬幼儿的正确行为,给他们一个提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此来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对幼儿的一生是有极重要的影响的[4]。
三、幼儿教育本质的价值
幼儿教育最本质的特点是它的独特性,但它也是全面的,从各个方面来完善幼儿的教育。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涉及,健康状况,语言能力、社会的适应能力及科学的认识包括艺术的熏陶,从基础阶段给予幼儿一定的辅导,注重幼儿的协调发展,完善幼儿的心智,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从健康教育来阐述幼儿教育。健康教育也是由多个形成的,它不是单一的,从身体到心理再到生活等都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健康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教育,在行为习惯上给予幼儿更好的帮助。幼儿的健康教育需要一个基准作为参考,不断的完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让幼儿懂得与安全相关的常识,懂得保护自己,获得帮助。总之,幼儿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2)从语言教育来阐述幼儿教育。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时期,同时它也是相对快速的。幼儿的行为特点普遍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该从幼儿的性格实际出发,创设有趣生动的情景吸引幼儿的注意,保证幼儿的注意力时刻保持集中,引导幼儿的语言发展,多方位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从社会教育出发,引导幼儿教育。幼儿的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在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参加不同的活动,加强幼儿对社会的认知,促进幼儿社会适应力的发展。让幼儿了解社会的发展及各种行为规范,为幼儿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好铺垫。幼儿的社会教育从多角度出发,包括自我的认识,对于他人,家庭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渗透,帮助幼儿了解社会。(四)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对科学的认知可以说是在启蒙阶段,从科学知识到兴趣及面对科学的态度,都是从零开始培养的。幼儿的科学教学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生活,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五)从艺术角度出发,诠释幼儿教育幼儿的艺术教育是对幼儿审美的培养,也是艺术的启蒙阶段。通过艺术来影响幼儿的行为,让幼儿的情操得到艺术的熏陶,促进幼儿独特审美的形成,这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作为人一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必须引起重视的。教师应该给与幼儿更多的空间,帮助幼儿完善教育,给与幼儿足够的关怀,保证幼儿在呵护中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刘彦俊(1962-),男,中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9):3-13.
[2]王声平,杨晓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其重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1):1-4.
[3]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