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教育专业主要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
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小学教育是“十年寒窗”的开始,也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小学教育的成败与否往往关系到一个人以后的长期发展,因此备受家长们的重视。虽说现在教育类的专业也不少,各个城市教师竞争激烈,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不只局限于学校,更是拓宽到了学生兴趣、特长培养等范围,教师需求量依然不小。
小学教育专业的小伙伴们就业机会其实很多,无论是和专业最对口的小学老师,还是与教育相关的后勤行政工作,或是与文字相关的工作如编辑、策划,都可以成为施展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关键在于怎么在追求专业对口的同时打开就业思路,全面挖掘自己的潜力,利用兴趣爱好拓宽就业范围。
据有关数据显示,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还是教育、培训、院校等领域,大约是80%。由此可见,大多数前辈的就业方向都比较对口,这也说明这些领域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依然很多,同学们可以优先考虑。
小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小学教师职业。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新能源、电子技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新能源;
3、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4、互联网/电子商务;
5、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6、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7、广告
8、计算机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老师、课程顾问等工作,大致如下:
1、小学语文老师;
2、小学教师;
3、小学数学教师;
4、小学英语教师;
5、教师;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酒店管理专业;影响
现阶段,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竞赛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职业院校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既展示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同时也是教师执教能力、学校专业建设和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所以,认真研究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作用,对职业院校提升教学水平、推动专业建设和找准学校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改变陈旧教学过程,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多注重理论而轻实践,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应用轻创新,至多是安排有限的酒店实习学生才能接触到实践技能。教学内容的多年不变,教学形式的单一,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基本已经脱离了社会实际需要,这样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无法适应和满足经济飞速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职业技能竞赛的出现无疑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体现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竞赛的评价体系促进了学校培养目标向综合性人才的转变。实用性强的竞赛项目促进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向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转变。准备参赛的过程促进了教学主体和学习模式的转变。
竞赛本身成为了密切学校与企业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方搭建起校企交流平台,促进双方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方位的进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引进酒店先进的服务理念、技术和企业标准,将实际的经营经验直接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促进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 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完备师资配置
近阶段,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内容企业化教学已成为相关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被运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它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基本完全符合一线工作程序,以工作目标为核心,以工作程序标准化为载体,通过模块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实施。
技能竞赛的目的是引导职业院校重视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技能竞赛强调了专业技能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实施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既夯实了学生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符合职业教学的教育目标,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书本知识的被动学习到培养兴趣,积极完成职业技能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纯的专业知识学习向综合职业技能、综合能力提高的大转变。技能竞赛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建立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互依存、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有力的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都来源于现有的行业领域,以竞赛为主导,融入国际、国内先进理念,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求。每次竞赛后,教学、科研等部门都看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明确酒店管理专业教研的改进方向,成为设置课程、优化课堂效能的重要依据。科研部门根据相关数据,确定教育科研的研究方向、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科研课题管理,形成了“教训研”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体现了职业竞赛项目对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引导和转化,优化了教学内容,促进了项目化教学改革。有力推进了职业教育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
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能够促进完善学校师资配置。首先,技能大赛有助于对青年教师的锤炼,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融入角色。促进教师的双师型转变,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满足专业院校快速变化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要求。其次,促进完善实训基地建设。良好的实训条件是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技能教学的有效保障。每年的职业技能竞赛都是贴合酒店行业发展形势,学校应该加强社会调研和论证,及时更新教学设备,保证教学设备设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先进性。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保证具有充足的高教学设备设施可供学生实训使用,从而保障酒店管理专业技能教学的效率。
面对日新月异的职业教育,应该以着眼国际的高度,思考和探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的新思路。职业技能竞赛所具备的竞争性与公平性、追求专业品质与技能上的观念、团队精神与综合能力的体现无疑进一步说明它在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方面的重要性,并已然成为职业院校培养和锻造优秀高级技能人才的一条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华东.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尝试和探索[J].高职教育,2010.2.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始,合理的学前教育可以让儿童未来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职高学学前教育专业很适合女生,学前教育既是对新生一代的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是父母安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社会和谐。就业前景:主要到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的工作。
2、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所以临床医学是适合女生最有前途职高专业之一。
就业前景: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所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当不错了。
3、设计类专业
这个专业学起来可不容易,要求学生要有发散的思维和源源不断的灵感,而女生通常细心慎密,在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再加上学校对思维方面的培养,女孩子是很适合设计类专业的。
关键词:青海省;学前教育;专业认同度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教育关乎祖国未来发展的方向。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现阶段幼儿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社会待遇低等原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的概念
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是指由个体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看法、所持态度和相应的情感体验、心理表征等所构成的一整套内部心理机制[1]。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认识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的内涵:一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与了解,这是学前教育专业认同产生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对该专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专业认同产生的必要条件;三是积极高效的专业学习行为,这是保障专业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的重要条件。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针对青海省三所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2011级到2015级学生共发放问卷168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其中,各年级分别发放问卷40份,回收率为95.24%,并进行了深入访谈。
(一)学生报考情况
调查显示,从大学四年级到大学一年级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分别有9人、8人、11人、15人,分别占当年报考总人数的22.5%、20%、27.5%、37.5%。总体来看,第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较少,一、二年级第一志愿报考的人数有所增加,这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密切相关,就业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报考情况[2]。
(二)对专业的认知与了解情况
问卷中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从高到低分为“特别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较少”和“不了解”五种程度,对应的分数为4~0分[3]。分别对学生报考前和目前对专业的认知与了解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各年级学生报考前对本专业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差异不大,且整体得分偏低,平均值仅有1.02分,说明报考前学生对本专业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本专业并不了解。然而,目前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平均值达到了2.97分,相对于报考前各年级得分均大大提高。由此可见,专业认同度与职业认知教育紧密相关,职业认识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三)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原因及目前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
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反映了学生最初的专业选择取向,也是学生持久学习和专业认同程度的制约因素[4]。调查中,87名学生的第一志愿为学前教育专业。他们中选择“喜欢小孩,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占总人数的42.53%;选择“就业前景较好,未来有发展空间”的占总人数的32.18%。调查中将目前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喜爱程度划分为“极其喜欢”“比较喜欢”“一般”“比较不喜欢”“极不喜欢”五个层次。目前,“极其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共占总人数的46.88%,选择“一般”的占23.12%,“比较不喜欢”和“极不喜欢”的共占总人数的30%。各年级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也存在差异,三、四年级学生专业喜爱程度略高于一、二年级。约占25%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喜欢程度是“一般”,表明他们对专业学习的态度仍未明确,未来发展规划模糊。“极其喜欢”和“比较喜欢”本专业的大多是自愿报考本专业的学生。
(四)专业学习与发展方面
专业的学习和发展,主要涉及被调查者是否具有具体的专业学习目标,是否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调查显示,有33%的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明确,有25%的学生目前尚未制定专业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另外42%的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五)学前教育本科生发展和就业方面调查显示,各年级选择“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及相关工作”的学生人数均超过了半数,其他一部分学生则选择“加入公务员行列”或“继续深造成为中小学教师”。同时,51.25%的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幼教及相关工作,但选择到幼儿园工作的比例只有25%,而48.85%的学生即使有机会去幼儿园工作仍然持不愿意的态度,再一次揭示了专业认同偏低的现状。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偏低,劳动强度较大,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到幼儿园工作的外部因素。很多学生经过大学本科的学习对本专业有了深刻的认识,认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都达不到幼儿教师的标准,这是内部因素。愿意去幼儿园工作的学生多喜欢和孩子相处,性格活泼,希望将所学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同时,考虑到公立、私立幼儿园在工资待遇、稳定性、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学生对选择公立、私立幼儿园的态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地域上大部分学生偏向于到经济发达、工资待遇较好的大城市从教。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本专业相关职业的社会地位提高,专业前景和工资待遇也逐渐可观,这直接影响到志愿填报情况。第二,入学前学生对学前教育缺乏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因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大学的专业教育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加深专业情感。第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最初的兴趣影响到专业选择,而专业学习能否激发被迫选择本专业学生后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整体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第四,在专业学习与发展方面,未来的专业发展缺乏规划是影响专业认同的重要原因。第五,对于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方向,出现两个极端,过于乐观和过于消极,存在将本专业相关工作作为暂时性的过渡的现象,原因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二)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物质支持,并进行层层监督,确保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进而提高学前教育相关职业的职业吸引力[5]。
2.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价值,在专业学习中渗透专业认同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引导学生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
3.教师要合理引导。教师要为学生开设职业选择和就业方向的指导性课程,并引导学生关注本行业的就业前景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4.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提升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同,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观,吸引男性教师加入到学前教育行列,为学前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5.高校发挥地处民族地区的优势。加强本地特色技能的联系,如藏舞、蒙古舞等特色舞种、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学习,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加强藏汉双语、蒙汉双语等双语教学的技能培训,发挥特色优势来增强竞争力、提高就业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同时,高校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去幼儿园实习的机会,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
四、结语
入学前学生对学前教育缺乏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学生对专业认同度不高,缺乏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且对于未来发展和就业过于乐观和过于消极。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学校要重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作者:高静 单位:西南大学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梁万生.学前教育专业男性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2]李小伟.关于非学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钟娟.青海民族地区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体制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1.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选择面窄、职业目标清晰
综合查询了国内近十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主要是培养托幼机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幼教研究人员及相关服务机构的儿童工作者。这样的就业前景现状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进入学校开始就能获得比较清晰的职业目标定位,能为自我选择可行性的职业发展道路提供有效帮助。
(二)高校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系统、持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发展仅50来年,进入我国高校教育的时间则更晚,高校在这一领域的教育上缺乏经验。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主要是在新生入学时采取邀请专家或用人单位负责人开设讲座宣讲专业概况和就业前景,在毕业班集中开设简历写作、面试技巧等择业与就业的技巧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存在内容空泛,形式单一,既不系统又没有持续地涵盖整个大学生涯阶段的缺陷。
(三)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性别比例失衡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上优于女生,女生在认识自我的能力上优于男生。据不完全统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中女生占90%以上,甚至少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还出现了无男学生的情况。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缺乏性别差异的思考与交流,不能从男性特质(如理智、意志和社会价值取向等)和女性特质(如情感、外貌和人际关系等)来综合地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付诸实践,这样的欠缺和差异将会给以女性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经验的聚积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上带来明显不足。
(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对职业社会价值认知偏颇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未来很大比例的就业是面向幼儿教育机构,受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目前幼儿教学机构面临任教教师工作量大、物质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和人员离职率高、流动性大等现状。这将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社会价值认同感低,缺乏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实践的动力,不利于职业目标的实现。
(五)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缺乏规划
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路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被动接受学习型,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什么课程,就被动的接受和学习什么课程,以追求课程考试分数为主要目标;二是注重实践技能型,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对象是0-6岁的学前儿童,只需要学好“琴棋书画”的实践技能即可满足;三是崇尚考证型,随着就业形式严峻,一些学生偏执地认为只有考证才能增加就业的砝码,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钢琴等级考试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证书都成了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四是得过且过型,无所谓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得过且过;五是综合全面发展型,这类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职业定位和目标综合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专业这类学生的比例往往最低。
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及措施
(一)应系统地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持续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一般应包括自我分析、职业目标设定、职业目标实现策略、职业生涯实现路线的反馈与修正。在拟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要合理地将以上内容都设置进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并从大一新生入学起就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同时,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制定相应的教育决策,持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对大一年级的学生要开展本专业领域发展现状及前景等知识教育,普及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配备职业生涯发展导师或辅导员,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需求和能力特长,帮助学生建立起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分解实现职业目标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设定职业发展路线,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要坚持拟定的职业发展路线,督导学生完成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将里程碑式的学习成果记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最终职业目标的定位。对于大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将正式进入职场、从选定的职业中起步的阶段,这一阶段要着重个性化辅导,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专业实践,分析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指导学生完成择业与就业。
(二)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服务的专业性
鉴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目标比较清晰和性别比例失衡的特点,在对该专业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服务时,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和专业的测评工具与方法,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职业生涯导师和辅导员,鼓励其接受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培训,提高他们在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服务时的专业性。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认同
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认同能影响其就职后的职业投入和职业行为,从而决定其职业生涯发展。通过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加实践活动感受本职业带来的心理满足与荣誉,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来校做报告、开讲座,利用榜样的影响力和身边人的言传身教来养成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职业信念。发掘学前教育职业的内在价值,将其与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融合,也有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认同。
(四)利用学生社团来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大学生往往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或者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加入一个或几个学生社团,社团活动的内容有公益服务型、学术研究型和文艺体育型等,社团活动的开展涵盖了策划、宣传、组织、执行与实施、总结和评价等环节,俨然一个小社会。这使得学生社团既是课堂文化的补充和延伸,又具有学科交叉,打破了专业、年级和性别限制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利用本学科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文体类职业技能知识在社团活动的参与中实现自我管理与组织管理,能深度地参与到学生社团的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中,能扩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维度,突破本专业性别失衡带来的不利影响,从中能获得跨专业的学科知识、组织与领导的经验积累、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等。学生社团还是一个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参与社团的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从而能更成熟地执行职业发展路线的教育学习规划。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大学社团的参与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具有正面影响。大学生参与一个或多个学生组织较之于未参加社团的大学生更有适当的教育计划、更成熟的生涯规划和生活形态计划,且在为人处事发展上也有较成熟的表现。社团参与的程度不同对于职业技能与生涯成功也具有程度不一的影响。这些影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有社团经验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具有社团领导经验的学生在入职后其领导力的成长更迅速,更容易获得职业通道上的上升。
(五)识别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锚,提高职业成功的个人因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