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为了加强中外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苏州市新区政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德国bbw教育集团,与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实施校企合作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通过学习国外先进职教理念,重新构建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克服课程多、学时少的矛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人才培养;双元制;课程体系;职业教育

0引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在“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中指出从“扩大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到加强中外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提出的具体规划。纵观国外著名的职教模式,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德国“双元制”的课程模式。“双元制”的培养目标是为特定的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人才。在德国“双元制”教育中,关键能力通常是指超出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等等,他们认为,“关键能力”比专业能力更为重要。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将企业的实际需要作为着眼点,以职业分析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课程。研究表明国内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实现实质性融合;

(2)课程改革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3)课程内容未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均重视与企业的合作,但在合作程度和合作效果上还差强人意。由此可见,学校与企业间仅有形式上的合作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融合学校和企业双方面的力量,开发出一套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学历教育与岗前培训的有机结合。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bbw人才培养模式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思考。

1基于bbw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bbw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际化合作模式,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教育集团bbw合作办学,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理念、标准、师资团队、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颁发德国权威机构培训证书,进行机电一体化和数控切削等专业的教学改革,构建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训、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相对接的教学体系,为苏州经济发展,特别是服务苏州高新区转型升级,培养德国标准的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实用型人才。按照德国办学水平与质量、教学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实现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改革。

2“双元制”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实行“准员工式3+1+1”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第四年在德国培训师的指导下,施行“双元制”项目化教学,第五年进入与bbw合作的欧美企业顶岗实习。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调整教学计划,将五年的课程压缩为三年,而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和前提,共同开发与bbw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2.1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图1是“双元制”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图,以就业为导向,对本地区行业现状进行了广泛市场调研。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作为项目参与者,中方参考吸收了德国bbw教育集团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因为其在德国就针对德国中小企业开发了以项目教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德国在本地区制造业已经投资建设近百家企业,在综合bbw原本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行业的现在,建设的课程体系(试行)基本实现学生上学即上岗,上课即上班,出校即出师,毕业即就业。

2.2机电一体化理论/实训培训内容学习领域表1各截取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理论/实训培训内容学习领域的一项。bbw人才培养模式下德国培训师将一年的课程安排为40周,每个周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一个班级36人分为2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6个小组,通过开展不同的项目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理论课程体系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删减了纯理论不实用的课程。笔者通过跟班学习德方培训师开展原汁原味的项目制教学,总结以往项目制教学的不足,需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1)项目的设置能将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训相结合。

(2)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要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

(3)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4)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5)学习结束时,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了直角物料推送装置、圆角物料推送装置、物料分类装置和传送装置等项目,将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融入到项目式教学中。课程有5个项目12个任务,内容由浅入深,全面覆盖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机械加工基础,气压传动技术和PLC控制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通过项目实施掌握复杂机电控制系统的安装、检测、编程和调试方法。所有项目之间可以互相连接,学员在德方培训师的指引下,学习热情高,师生互评的模式,让学员感受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后期的项目中改善并提高(见表1)。

3结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需要认真研究本地区行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引进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从岗位需要出发,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项目化教学培养出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小华,卢永忠.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创新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58-60.

[2]郑凯.“双元制”模式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9):281-282.

[3]谭建新.“双元制”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研发[J].电子制作,2014(1):278.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刘昭明(1966-),男,广东广州人,广西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教授。(广西 柳州 545006)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102-0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培养创新人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十二五”期间大学教学改革的重心所在。因此,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和总结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实践成果,对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广西工学院在几十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依托这一特色,广西工学院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柳州市政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的优势,紧密结合广西尤其是柳州市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在教学内容上由低到高、由基础到综合,层层推进,螺旋式上升,逐步深化,在教学形式上校内校外紧密结合,校企深度合作,学校、企业和城市多赢的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成为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力的突破口。

一、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

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其中。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学生每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学习相对应,即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各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联系到一起,就形成了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内涵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教学条件体系建设和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的要素。这四个要素构成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先导,内容体系建设是中心,条件体系建设是基础,管理体系建设是保障。

多年来,广西工学院始终坚持“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柳州市骨干企业为依托,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目标,围绕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内涵四要素,积极设计、构建符合地方性工科院校办学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结合地方院校实际,确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不同于职业技术高等院校的创新技能人才培养。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是主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但同时地方性本科院校也要为研究型大学输送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满足这部分拔尖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因此,在确定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时,应考虑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即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具体技术工作的要求,形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的工程能力培养目标,也要考虑学生进行产品研发和科学研究训练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形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的科研能力培养目标。也就是说,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包含工程能力培养目标和科研能力培养目标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这两个目标中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目标,或者强化科研能力培养目标,使得二者实现有机结合,满足不同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广西工学院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创建了不同要求的实践教学目标。对普通本科学生,强调实践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强调对其科研开发能力的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在实现工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也要能实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而对应用本科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则应要强化学生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即强调工程能力培养目标,弱化科研能力培养目标。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三、开拓创新,科学设计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是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目标体系实现的载体,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所在。

1.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层次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划定的课程和训练内容,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体系可以分为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和综合实践层三个层次。其内容和相互关系见图1。

其中,基础实践教学层是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该层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础实验、专业见习、金工实习和各种实训等。专业实践教学层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计、集中的综合性实验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训练等。综合实践教学层位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上层,是对创新人才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层次。主要内容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论文等。

2.实施创新人才实践教学质量工程计划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化;创新型;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教材体系

一、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含义

伴随着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主要指的是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四种特质:

1.良好的语言能力

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对所有外语专业人才的共同要求。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无论是“国际”化还是“创新型”人才都是空谈。

2.扎实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的具备也是对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要求之一。当然,这个专业知识不仅仅是指外语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还包括了对国际规则和国际形势的掌握。

3.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必须要具备创新思维,并且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可以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

4.国际化视野

所谓的国际化视野就是要求外语人才必须要了解国际规则,并且参与到国际事务以及国际竞争当中。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外语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化与政治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国际事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二、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教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在外语教育当中,外语教材体系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外语教材体系的建设不单单是服务于教学,帮助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进行较为完整、系统的课堂教学安排,同时还可以起到语言输入的作用,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由于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不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不一的问题,保障了教学的质量。我国当前的外语教材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相关的组织机构也颁布了一些文件,指出了外语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比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就明确表示了外语教材体系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三、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体系建设

1.培养目标

在进行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体系建设时,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培养目标。而根据当前《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体系建设应该要明确以下几个培养目标:

(1)学生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学习之后,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为将来在大学中的外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学生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学习时,也需要培养他们国际化的视野,并且让学生对于不同的文化、种族都能具备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当中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3)学生在基础教育的学习中,必须要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训,并且要培养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所帮助。

2.课程与教材建设

在进行基础教育的时候,除了要明确教学培养目标以外,对课程的建设也要格外重视,要积极地调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而在教材建设当中,首先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课程设计的特色等,将教材体系划分为不同的系列和品种。对于主干教材而言,一定要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其中包括学生语言技能、知识的掌握、学生情感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些都是在教材建设中需要格外注意的。除此之外,其他品种教材的建设也一定要充分体现国际化与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特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当中就明确提到:“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开设不同选修课程,对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有帮助。

四、关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高等教育阶段的教材体系建设

1.培养目标

按照当前《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高等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包括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外语学习中各式各样的训练课程,技能的掌握包括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而专业知识则包括外语语言以及相关的文学、历史等方面。在外语学习当中,只有当学生了解一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才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该门语言。除此之外,在进行外语学习的时候,必定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比如外交、法律、经济等。而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于高等教育中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也有着明确的要求。

在大学前两年的学习中,不仅要重视外语基础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并且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而在后两年的学习中,除了要不断地加强外语基础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这样才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从各个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一门语言,以便未来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更好地应用。

2.学术技能的培养

相比基础教育的外语学习,高等教育中的外语学习更加深奥,除了掌握基础知识技能以外,还需要将外语应用在不同专业学科的学习上。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学术技能的培养。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可以适量地削减外语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课程。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削减外语教学当中的技能课程并不是说要减少相关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优化,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技能的提升当中。

3.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当中,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也需要格外重视。这是因为,人文素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除了开设专业课程以外,还需要开设相关的人文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五、结语

随着当前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当前的情况下,要想培养出符合国际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就必须要对教材体系的建设进行优化和改良。然而,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无论是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还是相关技能的培养都有所不同。在基A教育阶段,笔者认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是最重要的,对于高等教育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培养,还需要注重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并且拥有较为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庄智象,韩天霖,谢宇,等.试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建设[J].外语界,2013(5):45-50.

[2]黄振定,黄艳春.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刍议[J].外语教学,2013,34(1):61-64.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软件外包如同其他服务外包产业一样发展迅猛,已经在服务外包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是在湖南首家开设软件外包服务专业的高职学院,在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工作,为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了宏观框架。本文主要介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相关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一、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

(一)本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面向和要求。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有:服务外包企业、软件开发企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通信服务企业、电子设备开发及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及服务企业等。主要就业部门有:软件开发、软件咨询、系统运营服务及管理、业务拓展、系统集成、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客户培训等部门。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要求可参见表1。

表1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能力和素质要求

从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分析,可以看出对学生的要求是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的,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其中涉及到的核心能力是软件测试、开发、维护、销售方面的能力,网页美工、网站管理和网站运营是其主要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扎实掌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图形图像、网站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从软件外包服务外包的行业性质考虑,软件外包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具备利用专业外语、商务外语的跨行业、跨区域、跨文化的协调沟通能力,外包项目管理能力,与团队或客户群体团结协作的能力。

图1 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从上述软件外包服务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出发,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在充分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意见的基础上,会同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构建了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参见图1。

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组成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横向组成。基于上述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现将其横向组成列表如下。

表2 专业课程体系的横向组成

从表2不难看出,课程体系的横向组成充分体现了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技术技能型、复合型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组成。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是面向服务外包企业第一线岗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业操守,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知识、软件测试技能和软件项目推广技能,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能从事软件测试、软件营销与软件项目推广和软件开发等工作,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较强语言应用能力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因而,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这一点从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结构中可见一斑,参见表3。

表3 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结构

从表3可以看出,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基本原则的,各层次专业课之间梯度分明,衔接紧密,充分反映了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三、关于软件外包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说明

(一)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①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是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突出了软件测试软、开发、维护、销售等能力的培养。②需要强调的是,本课程体系真正体现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③突出了实训教学,实训课占总课时的比例均达到了64%以上。④充分考虑了软件外包服务对从业人员的多种能力要求:如良好的外语口头沟通及书面表达能力,外包项目管理、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是软件外包服务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资的基本要求。软件外包服务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等多种成分组成,呈现外语水平高、专业多样化、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多方面特征。依托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建立“三二三”制校企双向人才交流长效机制,即每年三分之一专任教师交换到企业挂职锻炼不少于二个月,同时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到学院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三年内教师到企业轮流锻炼一次,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教学团队。

(三)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尽量缩短合格毕业生素质及能力与实际从业岗位需求间的差距,软件外包服务专业的课程体系高度重视实践性课程,融入了“课程实验、企业实习、公司实训、工程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理念,意图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具备从业必须的工程实战能力。

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委派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直接承担部分外包实务和技能相关的课程教学,并负责实践性教学的其他方面工作,包括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及项目,安排具有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经验的专业工程师专门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等工作。由校企双方共建的企业实训基地使得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企业接包项目的研发过程,了解企业文化并逐步训练职业素养。

四、结束语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建立并优化了课程体系的结构,并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优化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国内高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性方案。由于国内可参考的案例有限,现行的课程体系难免存在局限与不足,期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出指导性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 中国服务外包网,2011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EB/OL].

http:///c/2011-05-26/95115.shtml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工程教育;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9―0124-03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9.025

引言

我国工程教育在过去的六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培养大批工程技术人才,支撑了连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开设工科专业本科院校数1003所,占90%,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在校生达到47万人,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但是工程人才培养偏“科学化”,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灌输、缺自主,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求产生明显的脱节。如何培养满足行业要求的工程实践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背景

2010年,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型人才的途径,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原有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与行业脱节,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主动学习能力差,资源有限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我校紧密结合教育部“卓越计划”,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确立了基于校企协作的卓越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打造了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近四年来,实训,实验中心共投资400余万元,新建或完善了IBM、微软、瑞萨、腾讯等实训基地以及5个专业实验室等。建设了一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校企双师型师资队伍,并联合行业重构实践教学知识体系,改善教学方法,实施开放式、全程化跟踪的学生能力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自主开发5套实验仪器平台,建设实践案例库,搭建案例教学共享平台,为以后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提供了案例资源共享库。在卓越软件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改革,成效显著。

二 创立高校与行业联合培养卓越人才的机制

“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这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前提,使得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联合”即使得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全过程,即从卓越班学生的挑选、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教学的参与到最终培养质量评价。而不是将企业仅仅作为学生其实场地的提供者。因此建立了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来自学校和企业相关负责部门,通过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将学校和相关行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目前,在软件学院大型主机,金融信息化,数字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卓越人才培养方向和行业领军企业均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如在卓越大型主机人才培养方面,合作委员会中的大型主机行业企业:花旗集团,国内四大行,IBM,巴克莱银行等。力争通过行业企业,大学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扎实大型主机知识,较强动手实践,综合素质高的卓越主机人才,通过该项目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增强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在金融信息化,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等方向均按照此方法进行。目前合作委员会的企业超过三十家。

三 校企联合构建适合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 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实践教学条件

近四年,学院在实训基地,实验中心软硬件建设方面共投资1000余万元,实验中心新建了物联网实验室(20套)、可编程器件设计(FPGA)实验室(33套)、思科网络实验室(17套),更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和部分嵌入式系统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在国内处理先进水平。同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现了部分开放,为参加全国科技竞赛的学生代表队实现了全天开放,其他各实验室对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代表队和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实现了部分开放和定时开放。并进一步完善了大连理工大学-IBM,大连理工大学-微软,大连理工大学-瑞萨实训基地,新建了大连理工大学-腾讯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共有300个标准企业工位,大连理工大学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已经被评为辽宁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大连市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在同类院校中已经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2 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校企双师型师资队伍

卓越工程师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卓越的师资队伍保障。因此从两方面进行提高:(1)“送出去”,分批派遣老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全职实践,增强实践能力,积累行业领域实践经验,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的比例;(2)不拘一格吸引专兼职企业优秀工程师、行业专家来校进行实践课程授课。目前形成了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校企结合、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组建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自身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企业专家超过50%,参与制订培养方案、负责审定培养方案、指导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和培养模式改革,行业专家主要讲授思维方式,职业素养,项目管理以及实践教学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保证实践教学与行业的紧密结合。

3 充分整合校企优质资源,重构实践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

(1)与行业紧密结合,重构知识体系

针对软件领域广,跨度大,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从学院的各个专业方向入手,如以金融信息化,嵌入式,大型主机等方向为分类,从对应的行业为切入点,以坚实的行业背景为依托,根据行业给出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共同设计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整合课程结构,精选并优化课程内容,注重行业最近前沿技术在软件相关专业领域的作用,引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的工程应用实例,梳理并重新整合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将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设计课程并依据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进行整合,通过课程大纲的教学环节落实知识能力大纲的各个要素。构建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能力、实现“以点带面”培养模式的相关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及自底向上构建对应科学知识体系的学科建设模式。期望通过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对学生实行由点到面,由实验基础到实践的立体化培养,从多角度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基于CDIO理念,建设以项目为导向的系统化,集成化的实践课程体系

结合行业需求,大力改革了原有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形式。依据本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出了以CDIO理念为依托的以设计为导向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性和探索性的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目前做到多门课程学目标,使用精选的某一具体软件项目作为教学案例贯穿课程始终,并将不同的知识点分配到多门课程中,多门课程根据项目开发进度的需要,协同控制教学进度,使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的内容。促使学生将多门课程系统化、集成化,以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全面掌握并验证对于基础理论的学习。

(3)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学中体现创新为先的教学原则。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主动性差、过分依赖教师等不良学习习惯,在卓越人才培养教学中不断探索,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全程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创造积极发言的氛围,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转变学生角色,使其从单纯的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角色,使其从以讲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策划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配置学习资源、引导学习方向、点拨学习疑难、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为主。从台上的主角转变为台下的导演。如在实验课程之前首先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求知兴趣,在讲授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逐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开发实验教学仪器及等实践教学资源,搭建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我校的卓越人才培养整个培养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培养,贯穿整个卓越计划培养阶段。以实验中心为主体,目前师生合作开发了五种实验教学平台:物联网综合实验平台、嵌入式综合实训平台、51单片机实验平台等已经应用到了相关的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中。综合实践阶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企业实践环节,实践期间学生按照项目进行分组,实践项目完全来源于企业真实项目,教师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此类课程设计针对性强,模拟项目开发过程,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企业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沟通能力。并与企业合作开发具有行业背景的实践教学案例,共同开发了金融,大型主机,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多个实践案例,并搭建了案例教学平台。“软”“硬”结合,为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提供了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

5 开放式、全程化跟踪的学生能力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卓越人才培养实行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方式。在各主要课程的考核指标设计上,综合考虑课程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团队精神以及协作意识的成绩比例:在考核评分的阶段上,改变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模式,采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分阶段考核与持续化改进的方式,及时纠正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最终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

在实践教学阶段,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的开发,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显然不能客观的给出学生的真实贡献,因此,自足开发了一套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项目组成员评价系统,该系统根据平时出勤,表现,团队合作,队员互评,指导教师评价,项目成果等不同角度,进行刻画,计算,最终给出客观的评价,并且能够对整个过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