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艺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艺术教育“一带一路”人才培训创新路径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是中国主导下依靠既有的多边、双边关系建立起来的区域多元合作平台,旨在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打造互信、包容、平等、发展的区域命运共同体。文化艺术的交流合作、包容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和目标,而艺术人才作为不同文化艺术之间交流对话的基础和媒介,有着极其重要的纽带功能。因此,将艺术教育融入“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中,对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一带一路”国家艺术人才培训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开放合作可以为各国带来不同程度的发展,可见,开放合作、互惠共赢依然是时代的主流趋势。在过去,国家与国家之间基于地缘关系进行经济贸易合作,如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加深,需要一个更加稳定、更加包容的平台来实现多国之间多层面合作交流,所以,“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一带一路”不仅为沿线国家提供了经济贸易、文化艺术合作交流的多方平台,也为各国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创新培养的空间。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繁多的种类,但是基于本国民族艺术进行教育和创作,会限制艺术的发展,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中国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再一次接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艺术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化;另外,艺术教育融入“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训体系之中,所培养出的具有国际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会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实施与推行。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推行实施背景下所需要的人才是外向型、国际化的,因为在增进区域文化艺术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人才的交流才能带动文化艺术之间的沟通,而国与国之间的艺术受到当地文化背景、民族习俗、欣赏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所具有的风格和内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众所周知,教育是实现文化交融、缩小差异的一种手段,从这一角度而言,艺术教育融入“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训体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随着“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的深层次、大范围的推行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到各种项目的建设之中,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当前的人才教育和培训的方向主要以基建领域为主。而艺术作为文化交流的范畴,虽然也一直倡导国际化艺术人才的培训,但是见效甚微,艺术教育基本沿袭着之前的发展路径,并没有结合“一带一路”进行转型,依然以内向培养为主、以欧美艺术文化为教育培训内容,在国际化、外向型艺术人才培训上没有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制定艺术教育培训的方案,导致我国艺术教育和人才培训滞后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经济建设的推进,从而使得沿线国家在经济合作和文化艺术交流两个层面存在着失衡的现象。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艺术教育的世界性和民族性
艺术教育是艺术人才培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的推行实施,使得区域内的文化大环境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受当前文化艺术发展环境的影响,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同时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两种属性,而艺术作为“一带一路”中文化交流对话的重要内容,使得艺术教育也具有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特征。民族性和世界性文化艺术由于地域文化氛围和艺术审美的不同而形成的两种美术风格特性,在不同的意识文化能动性基础上进而创作出具有不同文化归属感和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以文化归属感和艺术风格来区别民族和世界。无论民族的还是世界的艺术,在今天都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培养外向型、开放性、创新型艺术人才的艺术教材。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艺术教育的民族性
“一带一路”所追求的是区域国家在经济、文化上更加开放共融。随着近年来各种合作交流项目的齐头并进,沿线各国、各民族文化和艺术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但是艺术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依然存在着民族和世界之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内涵。以美术为例,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在洞壁和石器上雕刻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图案,成为我国美术的最早起源,在之后历朝历代,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水墨画作层出不穷。美术与书法相结合,成为陶瓷、墙壁、衣饰等物件的艺术美化手法,将我国的美术推向发展的高峰。此外,我国在音乐、舞蹈等多种民族艺术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内涵。今天,中国艺术在历经5000多年的发展之后依然保留和传承着自身的风格和特色。中国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元素的传承,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兼容并包发展格局下中国艺术的民族性。教育本身具有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将中国传统艺术作为教材进行人才的教育培训,使艺术教育同样具有民族性的特征。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艺术教育的世界性
中国艺术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他国家的艺术也在发展着,并且各具特点。例如,印度具有宗教色彩的舞蹈、俄罗斯宽广厚重的音乐等,这些国家的艺术都是“一带一路”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在古代,这些国家的艺术或多或少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层次推行,将会促进中国艺术与他国艺术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他国艺术与中国本土艺术在风格表现、情感表现、内涵底蕴等方面不同,所以在民族性的基础上产生了与之并存的世界性的特征。同样,艺术的世界性特征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因为教育不单单承担着民族艺术的发展重任,还具有推动交流、实现创新的使命,因此,世界性的艺术与民族性的艺术共同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艺术人才教育培训的教学内容和艺术给养。
三、艺术教育融入国家人才培训的路径选择
教育为发展而服务。当前,我国发展内外并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也逐渐由内向型培养转为内外兼修培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深入开展,外向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经济的建设带动文化的交流,所以艺术教育要紧跟“一带一路”的发展节奏,积极培养新时期新背景下所需要的艺术人才,利用“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当中,让艺术教育成为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沟通的纽带和桥梁。笔者针对艺术教育融入“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训进行探究,提出以下艺术教育发展路径。
(一)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融合教育
艺术或许没有民族与世界之分,但是艺术教育所培养出的艺术人才有国家之别。因为,艺术教育归根到底是在为民族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艺术人才,从而为民众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秀精神文化的追求和需要。中国艺术有着厚实的文化内涵,它历经千百年的沧桑,艺术血脉依然存在,这足以说明中国艺术生命力之强。将中国民族艺术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主要部分,使中国渊博的艺术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得以传承,这便是把民族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根本,使中国艺术生命力有了根,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在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艺术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多种文化和艺术的包容运用。我国艺术教育吸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思路,开拓学生视野,从而博采众长,融合借鉴,实现艺术教育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融合教育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趋势和方向,也是艺术教育融入国家人才培训体系的路径之一。
(二)外向型发展,培训国际化人才
在“一带一路”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沿线国家彼此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将会变得更加频繁,艺术文化大环境会越来越开放包容、多元民族艺术共融共存。在这种背景下,艺术要实现外向型发展,以世界艺术为给养,反哺艺术教育,为我国艺术教育和人才培训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培训和发展平台,将国际化作为我国艺术人才教育培训的目标之一。不同国家间的艺术元素在一个教育平台上融汇,可以创新创作出时代的艺术精品。例如美国导演约翰史蒂芬森充分运用中国艺术元素制作出电影《功夫熊猫》,受到世界观众的喜爱。艺术教育外向型发展,可以培养具有国际化眼光和思维的艺术人才,不仅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艺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更利于世界艺术的创新发展。
乙方执行部门:
甲乙双方经过充分协商,现就培训英语教师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合作进行的教师培训属非学历教育性质,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学力和业务水平。
二、甲方负责组织与行政管理,乙方负责教学和业务管理,并为教学质量负主要责任。
三、乙方为甲方举办的学力教育培训班,每期 名学生,每个教学班人数为 人,培训期限为 年,培训班的英语教学时数不得少于 节。
四、乙方承诺:经过大约 学时的培训,能使甲方参加培训的大部分学员在英语听力和口语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能够满足全英语教学需要,能够胜任教育国际交流翻译任务。对于学员反映强烈、课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经甲方提出,乙方应当予以及时更换。
五、甲乙双方都同意将教学点设在 区教师进修学校,寒暑假期间将教学点设在外语外贸大学校本部。
六、甲方同意乙方为甲方学员开设的课程及课时分配计划:听力 节、口语 节、英语电影视听 节、英语新闻视听 节(小学 节)、语音 节、交际英语 节、教学法 节、高考英语复试辅导 节(小学教师不参加)。
七、乙方负责组织好平时的测验、中段考、结业考及水平测试(共三次),对三次水平测试合格者颁发学力证明书(结业证书),并负责建立接受培训英语教师的学力档案;甲方负责建立全区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档案,并负责把教师培训成绩纳入业务档案管理。
八、经过甲乙双方协商的培训时间,乙方原则上不得随意改变,如有变更应当至少提前一星期通知甲方。
九、培训费用按照每人每节课 元计算(包含教材费和散页讲义费),每月结算一次,由甲方以支票方式支付给乙方;乙方除收取培训费用外,不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十、学员培训过程中的交通费、住宿费等由甲方自行解决或由学员自理。
十一、双方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学历教育的可行性,条件成熟的时候乙方为甲方举办的专科升本科的学历教育班;
十二、操作事宜由 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出国人员培训部协商解决。
课堂教学是目前实施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而数学教育实质性的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学生的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持续发展获得能力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启发诱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创设情境,诱发思维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因素.要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浓厚兴趣.
“思维始于问题和惊异”.任何思维过程都受一定的情境制约和激发.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是由问题的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时,我先问学生:“老师的两只手心各写一个数,它们的和是0,这两个数是什么?”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提出与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暂时不能解答的问题,使学生面临一种似乎熟悉而又不能很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情境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一种“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有一种不可遏止的跃跃欲试的求知欲望,使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
二、“手脑并用”,培养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他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教学活动中,“手脑并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手脑并用”就是强调学生要多用脑和手.多用脑,就是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习惯,即使对于真理,学习者也要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来消化、吸收它.“人云亦云”是难以求得真理的.多动手,就是要尽量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操作中受到启迪,得出结论.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概念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几个全等的三角形,使之体会到“角与边分别对应相等”的含义.只有手脑的交替与协同运用,才会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创造.
三、 类比迁移,发展思维
类比迁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两个或两类不同对象的比较,找出它们在特征、属性或者关系等方面的相似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别,实现知识的技能迁移的一种思维活动.通过类比迁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从固有的解题模式中解放出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可以扩大学生的想象力,使思维活泼善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知识本身的结构规律,巧用类比迁移,把所学的知识由点变线,由线变面,形成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例如:由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可以类比迁移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可以类比迁移到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以类比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四、 启发引导,促进发展
“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学习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学会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并适时启发,引导点拨,给学生的心理创造“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其思维的火花.
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富有启发性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凡是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亲自实践获取知识.做到:“讲”要讲到点子上,适可而止,留有余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问”要问到关键处,具有启发性,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练”要讲求实效,练中发现问题,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同时,要加强直观教学,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性质 、公式等知识.
例如:在数学中讲解公式:(a+b)2=a2+2ab+b2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凑图形(如上图),直觉发现(a+b)2=a2+2ab+b2;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直觉发现(a+b)2≠a2+b2 .
关键词:教学课件,交通,职业教育,应用
1.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多媒体运用不合理
多媒体技术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具有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论文大全。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过程中多感官的联合运用,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实验证明,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比单一感官的学习记忆效果高出很多,学生长时记忆效果明显。而在当前实际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仍然以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大屏幕为主要形式,很少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多数教师只是用多媒体放投影片、板书,甚至就是呈现课本上的图片、例题和练习题,这样就把多媒体当作单媒体使用,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粉笔+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严格来说,应该是对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1.2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
只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作出课件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而许多教师所使用的课件大部分是从网上直接下载,少部分由教师自己制作。事实上,制作课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但是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却很难。一方面,教师普遍感觉教学资源库缺乏。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由于教材版本差异、教学设计意图差异和学生知识水平差异,下载的课件不一定能够适合本校的实际教学。论文大全。例如:有些课件重视教学的程序化设计,导致课堂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跨度大;有些课件不适合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到教学内容上来,由于过分追求声、色、文字等外在表现,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有位教师使用的幻灯片引入较多的图片、动画和声音,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分散在多媒体教学的新奇上,忽视了知识的学习,结果学生在下课后普遍反映这节课没听懂。另一方面,独立制作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熟练掌握多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大量的时间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
2.影响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分析
2.1学校因素
学校投入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更多的是考虑应付上级组织的达标、评估和检查。论文大全。由于学校多媒体硬件设施有限,尚未开通校园网络,结果使多媒体辅助教学至今仍停留在简单的演示,更高层次的交互式教学迟迟无法开展,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校导向出现偏差,导致教师陷入教学误区。学校为了激发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性,一度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但是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时,过多地关注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设备,忽视了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教学是否实现了最优化,是否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甚至曾经规定公开课必须使用多媒体。结果使得多数教师不得不抛弃传统教学手段,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导致教学华而不实。
2.2 教师因素
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教学内容的辅助工具,是教师用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和交流的教学手段,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和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有些教师过分看重多媒体技术,甚至迷信多媒体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当成教学的必要工具,认为只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质量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高涨。然而,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要求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还有个别教师认识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育的作用,对科技快速发展对学科的影响认识不够,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多媒体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3.对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的建议
3.1学校方面
学校应适当加大对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多媒体教学组织机构,统一协调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并且确定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标准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在制作课件方面,学校要建立合理的课件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多、快、好、省地制作多媒体课件。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是要求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集体收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便利条件,同时应开展广泛的校际交流,将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添加到本校的资源库中。这样不仅能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为实现资源共享打基础,还可以发挥学术群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与研究氛围,从而节约大量节约备课时间,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备课负担。学校应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以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重点,研究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探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规律。此外,教师接受培训的内容差异较大,而且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差异较大,每天上网次数至少一次的教师明显比每月上网次数少于四次的教师更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因此学校还应该对一线教师进行有效的多媒体教学培训,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教学人才。另外,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教学价值判断的重点是教学效果,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对象。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要注重评价的多维度、多层次和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个别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关注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综合素质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确保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3.2教师方面
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媒体系统包括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各种媒体有自身的特点,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来确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适合于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哪些知识适合于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是否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多用少,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决不能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偷懒而使用。在课件中运用多媒体形式要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用,而不是滥用。只有把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合理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实现多媒体的最优化组合。
4.结论
在教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和选择学习方式,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还要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面对教师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知识世界时,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敢于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进行自主知识建构,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努力尝试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周晓. CAI堂件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
[2] 冯凤. 网络版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
[3] 周锐. 浅谈多媒体课件开发中构件复用技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3) .
[4] 谢荣传. 超媒体CAI课件写作系统的设计[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03) .
【关键词】教育技术 培训 “一重视” “三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45-02
自2000年1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2000〕79号)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以来,各高校都积累了不少培训经验,教育技术培训对促进教师深入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教育部于2007年1月和2月连续了1号文《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2号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其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 教育技术培训10年实效明显
从2001年至今的10年来,笔者坚持组织并参与教育技术培训,培训包括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和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两个方面,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在每学期中期的周末进行,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截至目前,共举办教育技术软件培训班22期,参加培训教职工1832人次,情况统计见表1。举办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22期,其中集中培训10期,分散培训12期,参训教师868人次,情况统计见表2。通过10年的教育技术的培训,我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参加学习的教师反映良好,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推广了教育技术知识的应用
首先是人员推广,我校共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50多人),通过10年的教育技术知识培训,使全校教职工(包括离退休老职工)特别是专任教师都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使教育技术知识在我校得到了基本的推广普及。
其次是知识推广,培训内容包括教育信息技术理念、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络知识、教学资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等,基本包含了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使参训教师较全面地、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基础的和新生的有关技术。
最后是技术推广,通过开学前集中或分散的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介绍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注意事项,帮助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教师尽快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设备的使用得心应手,保证了老师顺利操作和教学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寿命。
2.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参训教师将培训所学教育技术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全校90%教师能够独立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60%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学习网站辅助教学。他们制作的教学PPT,媒体选择适当、版面布局合理、文字显示清晰、表现形式多样,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深受同学们好评。学校几次教学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他们制作并使用的教学PPT,为其获得最高奖项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都是参加过多次培训的优秀学员。
二 教育技术培训的经验——“一重视三结合”
通过坚持10年组织并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提炼出搞好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一重视三结合”的经验做法。
1.“一重视”
“一重视”是重视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培训内容的准备、培训环境的准备、培训辅导人员的准备等。
内容准备的依据是教师需求或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经过讨论和调研而决定的。培训前我们都要向教师发放需求调查问卷,以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确定培训内容。
环境准备就是培训机房的准备。培训前要维护好计算机设备,安装好所需软件及所需素材,保证网络畅通,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培训辅导人员的准备包括两条途径——内部技术人员和外聘专家。培训前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充分熟悉培训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我们也先后聘请清华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家到校作专题报告,提高培训的影响力和效果。
2.“三结合”
“三结合”就是讲解与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软件培训与硬件培训相结合。
我们的教育技术培训采取自愿报名、免费参加、每期一个专题、逐点突破、面向应用、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培训班都安排在计算机房进行,保证每人一机,边讲边练,讲解与操作相结合。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方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高、效果好。除了集中的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外,我们随时接受教师的来访咨询,解答疑难问题,协助教师开发课件,制作学习网站,及时提供教育技术支持。在举办教育技术软件培训的同时,每学期开学前都进行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软件培训与硬件培训相结合,使教师全面掌握教育技术。
三 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1.存在的主要不足
虽然我们每次的培训都是免费培训,送“货”上门,但仍有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或忙于教学、科研,对教育技术学习不够重视,报名人数少。10年来软硬件培训各举办22期,其中软件培训参训教师共1832人次,平均每人2.8次。最多一次有138人参加,占教师总数(650人)的21%,最少的只有40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6%;每期平均83.3人,占教师总数的12%,见图1。硬件培训参训教师868人次,平均每人1.3次。最多一次有80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12%,最少的只有16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2.5%;每期平均39.5人,占教师总数的6.0%,见图2。参训教师中部分积极性高的教师坚持多次参加培训,而又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一次都没参加培训。部分参训人员学习不能坚持到底,学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培训内容难以确定,大多数的调查问卷结果统计意见较分散,难以集中,致使培训内容与教师的需求对应性较差,这也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工作对策
第一,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学校应把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列为师资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把教育技术培训结果与职称评定结合起来,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的成绩可等同于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
第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针对教师队伍的年龄差异、学历差异和专业差异开展培训。使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并非易事,这需要从制度上、组织上、管理上及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合理安排和布置、改革,从而进一步调动和提高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
第三,增强内容实用性。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设置应突出对教育教学实际工作有直接支持作用的那些内容,并与教学实践挂钩,使教师能够将学到的东西切实转化为实际技能,真正做到通过培训学以致用。
第四,提高培训员素质。要求培训辅导人员掌握全面的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教育技术培训经验、过硬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与时俱进,及时跟踪最前沿的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第五,优化培训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培训本身是一个教学过程,不同的是,教学对象是教育工作者,所以教学设计的理论完全适用于教育技术培训。采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对教育技术培训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评价等工作。
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保持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把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赵兰清.混合培训模式在高校教育技术培训中的行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