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电设备运维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系统
1.1电力设备运维的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将管理对象按一定标准划分为多个小网格,把网格作为管理的基础单元。电力设备运维的网格化是一种运用数字信息化手段,以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分工到人,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管理新模式。电力设备运维的网格化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同时又可以资源共享,极大提高了巡检的积极性和效率。电力设备运维网格化主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1)设备管理网格化。结合供电局班组、地区地理情况将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分定运维区,划定运维管理的基础单元,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设备到人、责任到人。(2)隐患管理网格化。外部的安全隐患是造成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故障的主要原因,也是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的重难点。为了加强对外部安全隐患的管控,建立安全隐患库,实现隐患的闭环管理。同时结合网格化分区情况,利用各分区的区域性优势,进行安全隐患处理联动,综合整治安全隐患。(3)人员管理网格化。结合分区情况,建立领导干部、运维人员运维责任区,各责任区人员针对设备检修、试验等工作中发现的缺陷、隐患、危险源情况视轻重程度按管理流程进行闭环处理。
1.2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电力设备运维管理流程
结合实际情况与历史经验,每个基础网格内,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电力设备运维管理流程制定如下:(1)消缺维护部门在设备检修、试验等工作中发现的缺陷、隐患、危险源及时上报电力设备运行人员。(2)电力设备运行人员结合远动监控、设备巡检、电气操作等工作,各专业运行人员运用有效的检测手段,根据设备缺陷、隐患、危险源分类要求,对发现的缺陷及时做好记录并立即上报部门专工。(3)运行部门专工对上报缺陷、隐患、危险源进行初步审查。(4)运行部门专工对上报缺陷、隐患、危险源进行分类,分为危急、严重、一般共三种缺陷、隐患、危险源。其中,危急缺陷、隐患、危险源:指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事故的缺陷、隐患、危险源;严重缺陷、隐患、危险源:指对安全、经济运行影响较大,只能坚持短期运行,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危急缺陷、隐患、危险源或导致事故者;一般缺陷、隐患、危险源:指对设备虽有影响,但要仔细对比、分析,经常性出现的缺陷、隐患、危险源要做好记录,以备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5)根据设备缺陷、隐患、危险源定性情况,消缺部门及时制定消缺计划,安排班组进行消缺工作。(6)各生产部门对危急危险源处理情况组织验收。
1.3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结合实际需求,设计的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分为缺陷、隐患、危险源、故障和反措管理等五个功能模块,缺陷、隐患、危险源、故障管理模块包含添加、编辑、删除、导出、查询、统计和流程待办处理七个子功能,反措管理模块包括添加、编辑、删除三个子功能。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框图如图1所示。
2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
以危险源管理功能为例说明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危险源管理按照发现—评估—录入系统—治理(控制)—验收的流程在系统中形成闭环处理。第一步:运维、检修人员通过巡视、操作等过程发现危险源后,由运维人员或班组长将发现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定性后录入系统(应在系统关联线路设备,详细列出危险源类别、危险源等级、地点、现场情况、现场照片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发送给运维专职或分管主任审核,如图2所示。第二步:运维专职或分管主任对危险源进行审核,填写处理意见,发送相关班组处理,如图3所示。第三步:负责此项工作的班组将危险源巡视记录或照片上传到系统之中,危险源处理后,由班组人员发送给运维专职或分管主任进行验收,如图4所示。第四步:运维专职或分管主任验收合格后在系统完成危险源的消缺闭环。通过危险源管理的实际应用,运行效果表明,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系统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性和管控效率高。
3结语
关键词:机电设备 运行管理维修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机电设备是构成施工生产的重要因素,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材料、工艺、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其零部件会逐渐地被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 随着零部件磨损程度的逐渐增大, 设备的技术状态将会产生劣化, 不可避免地将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设备的功能和精度降低, 甚至整机丧失使用价值。保持现场机电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 提高利用率, 延长使用寿命, 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一、机电设备维修的意义
机电设备维修是对机电设备维护和修理的简称。维护是为了保持延长或改善机电设备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 修理则是为了恢复或改善提高机电设备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维修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增加利润、节省原材料、优化投资回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生产费用、避免事故和技术性灾难”。维修为机电设备在施工中有条不紊地高效工作做出了重要的前期保障。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出现, 先进的维修可以确保设备无故障运行,而且能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就维修性质来讲, 维修为将来投资。维修不只是排除故障,而是保证建筑工程生存、发展,取得工程经济效益的一种长期连续的投资。维修已不仅是恢复机电设备原有性能的手段,而是要改善提高机电设备性能, 从而提高工程质量。维修也是一种投资, 它是与固定资产同样重要的投资, 没有维修投资, 固定资产就难以保证回报, 难以扩大。维修已不再是一种辅助手段和应急措施, 而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类型及发展
1 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类型
目前, 国内外生产过程机电维修都有故障维修、定期维修、改进维修和状态维修等几种维修方式。故障维修: 又称事后维修, 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的方法; 定期维修: 又称预防维修或计划维修,是根据固定的设备运行时间或当量时间间隔进行维修,不论设备状态如何, 到一定时间后便停机维修的方法; 改进维修: 又称技术维修, 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采用新技术, 实施改进设计和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进设备的性能的维修方法; 状态维修: 又称预知维修, 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 判断设备的异常, 预知设备的故障, 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法。
2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
故障维修针对已发生故障设备,且不具有预防性,改进维修则虽然具有预防性,但只针对需要性能优化的设备,显然两者都只是针对系统特定设备进行的维修方法。而在实际维修过程中, 随着生产规模化发展, 维修活动只有得到系统化管理,并采取预防性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设备故障停机,以取得保证安全生产的目的,因此,维修方式必将从针对系统特定设备的维修方式向兼备预防性和系统性的维修方式方向发展。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正是适应这种发展要求的维修方式。
三、机电设备故障的维修
这里由于篇幅的限制, 只对定期维修亦即预防性维修进行分析。预防性维修指通过对设备的检测, 发现潜在的故障或故障症状。为防止其功能故障发生, 使其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维修活动。预防性维修视设备的情况进行维修, 而预先不规定设备的使用时间, 因此最充分地利用设备的寿命, 把维修工作量降到最低, 是一种最经济的预防性维修工作, 它还是目前正在兴起的状态维修。
1 预防性维修的策略
根据设备故障产生的后果, 以及维修工作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实施的效果来决定所要采取的维修方法。
(1)对有安全性和隐蔽性后果的, 因其故障损失较大, 应采取预防性检测和预防性修理的策略, 将故障降低到规定的可接受的水平。
(2)对具有使用性后果, 则要求预防性维修费用低于使用性后果的损失费用和修理费用, 否则, 做定期更换或事故后修理。
(3)对非使用性后果, 要求事后维修费用低于预防性维修费用, 否则, 定期更换或事后修理
(4)当在技术上具备视情维修的条件,且状况监测费用低于设备故障可能造成的损失费用时,采用视情维修。
2 预防性维修间隔的确定
可靠性维修不仅要求选择合理的维修类型,也要求选择合适的维修时机。根据预防性维修的过程, 需要确定下述4个间隔:定期检测间隔期;发现异常时的跟踪检测间隔期;定期拆卸修理的间隔期;设备定期更换的间隔期。
四、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管理
1 夯实机电内业和机电基础工作
(1)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完善的机电管理制度,并在机电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各单位机电内业规范,加强监督和检查职能,使各项规范和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建立技术档案和生产设备台帐、机动车辆台帐、计算机台帐、通讯设备台帐、电铲钢丝绳使用更换台帐、坑下供电电缆使用更换台帐等;规范机电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信息,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
(3)要把着重点放在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上,分析的内容包括设备缺陷分析、影响设备出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和措施。机电分析的内容要力求具体,定量地说明问题,为设备维修管理提供参考,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加强设备的缺陷管理,用以促进维修单位实施精细化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4)制定并执行机电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由分管领导、相关机电管理人员参加的机电例会,总结上阶段工作,提出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安排下阶段机电工作的重点。
2 加强机电运行考核管理
设备运行管理是机电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加强运行管理,使机电管理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得以贯彻落实,使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经济,使设备发挥更高的效率,从而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1)继续推行设备包机制和红旗包机评比工作,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做到责任到人,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精心操作,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推行设备包机制,必须做到奖罚分明,责任明确。
(2)机电运行管理职能部门采取日常抽查与定期检查的方式,对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设备使用单位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对维修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维修单位联系处理。保证设备使用与维修处于最佳的状态。
(3)充分利用机电质量标准化考核平台,结合露天矿实际情况,对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考核项目进行分解细化,使考核项目更加完善、具体,便于操作。
3 设备使用环境管理
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对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各级机电管理和技术人员要积极参与设备使用环境的监督工作,向各级领导提出建议,积极督促改善环境。
4 供电管理工作
供电系统运行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设备效率的发挥。要认真安排每年春季供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对所有供电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对所有供电系统的地线接地电阻进行检测,对变压器和避雷器等设备进行试验,确保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要加强供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提高检修质量,加强对电缆的管理,保持供电系统的低消耗、高完好率。严格执行供电系统的各项制度,确保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结束语
现代机械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 就其本质而言是随机过程。它的故障形势有: 连续性、离散性、间隙性、缓变性、随机性、趋势性和模糊性。从整台设备来看有成百上千个零部件组成。零件间的相互耦合决定了现代机械故障的多层次性, 即一种故障有多层故障原因所构成。故障与现象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 赵红毅.机电设备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及维修措施[J]. 科技风. 2011(03)
[2] 张雪涛.机电设备运行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J]. 科技创业家. 2012(15)
[3] 宋耀文.矿用机电设备检验维护的常见问题与分析[J]. 科技风. 2012(08)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维护
1 前言
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的发电厂在进行有关电气设备方面的安全运行管理、维护工作时明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电气设备相关的管理制度的存在缺陷、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管理和维护技术相对落后等。以上问题的存在给发电厂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不少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发电厂的生产。为了确保发电厂发电设备高度的安全性,维持发电厂正常运转,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必须利用先进的、适合的管理制度以及维护措施等解决电气设备存在的诸多安全问题,尽最大努力加强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
2 做好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工作性能、状态直接关系到发电厂的生产工作的稳定以及具体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直接影响整体电气设备的功能发挥,从而间接影响着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发电厂的电气设备具有数量众多、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等特点,不同的发电厂由于其规模以及当地政策、条件等因素的约束对电气设备的需求和应用也不相同,另外,专业电气设备涉及到的安装、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通常也都比较复杂。所以,加强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重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时刻保持电气设备的精度与良好的工作性能,从而实现发电厂生产实际的现代化,确保发电厂生产工作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减少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3 实现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主要措施
3.1 完善管理电气设备相关的规章制度
当前,我国发电厂的电气运行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管理者素质低下,还存在管理不够标准、规范等。所以,有关领导要重视发电厂的设备管理制度完善的工作。争取能够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电厂发展的高效灵活、分工明确的新体制,并建立相关的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机构。在这种设备管理机构中,中心站负责分配各发电厂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以确保电气设备管理能够顺利、有序地发展;生产技术部则主要负责起联系外界以及各种企业、技术和设备等的相关管理,并制定标准,以指导电厂的安全生产;安监部负责管理发电厂工作环境的安全;发电厂的检修、维护工作则由检修部来负责;有关部门要建立一套安全运行管理责任制,主要负责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树立专业技术检修维护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和质量意识,提高其全面的综合素质,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制定详细的责任到人的整改计划。
3.2 做好班组安全教育工作
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具体执行环节中,班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发电厂的实际工作中,班组中的管理工作人员往往存在安全意识低下、认识错误、文化水平差异较大,甚至经常出现惯性违章等不良现象。另外,班组的安全教育工作形式过于单一化,安全培训工作也常常出现流于形式等假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严格要求安全管理制度中设定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有关操作;总结归纳班组工作人员当前实际的工作情况,针对电气设备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督促班长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电气设备的安全生产规定和相应的操作规范;针对不同水平、专业以及不同岗位的需求,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时要选择目的明确、能够真正激发受教育人员的学习兴趣的学习材料,重点培养班组成员高度的安全责任感。通过规范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教育工作,做到能够让班组成员在每一工作环节中的每步操作都能够规范、安全地进行,工作人员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完善电气设备的技术管理体系
电气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厂电气设备能够安全运行的关键部分。为了实现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要科学合理、高效实时地管理电气设备。发电厂通过已经建立的班组制度,来协调解决发电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信息登记制度,以便工作人员准确掌握电气设备的情况,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质量;对电气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方便各种资料、数据进行共享;利用相应的技术管理平台掌握设备信息和技术要点,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要点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工作。
3.4 实行百分制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维护方案
3.4.1 搜集状态信息
搜集状态信息包括记录电气设备不良的运行工况和缺陷、检修情况。例如,断路器可能出现短路、断路、电流幅值超负荷、操作次数不符合标准等状况;缺陷记录要对电气设备的整个运行情况及试验过程进行记录;检修记录要重点记录检修原因、检修性质以过程及在检修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最终的检修效果等。
3.4.2 电气设备的状态分析及检修维护策略
通常情况下,电气设备都具备一定的抗力,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在参数不正常的情况下持续运行。状态分析的目的就是估计电气设备在参数不正常工作时所处的临界值,或者分析电气设备大概的运行状态。状态分析不能准确诊断设备是否存在缺陷、存在哪种缺陷,它只是做出初步的评价,为安排检修维护工作提供依据。因此,在进行状态分析工作时,不比对设备的状态列出具体的缺陷,只需对设备状态评分。得到的评分越低,说明电气设备需要进行立即的检修维护工作;得到的评分越高,说明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越好。以100分为满分计,评分低于30分需要立即进行检修维护;评分到30~60分之间,需要立即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抓紧时间检修;评分高于80分,可以延期检修。
4 加强设备的维护调试工作
发每一个电厂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计划,以备在安装电气设备工作完成后进行相应的电气试验。在进行调试工作时,工作人员要力争提前完成相关设备的单体调试工作,以便为下一步电气设备的联调工作准备充足的时间。另外,工作人员要切实做好电气设备现场的保护工作,在交叉作业期间注意做好保护电气设备基础、已经安装工作设备的保护工作。调试时,每道工序间的交接工作不能马虎应对。工作人员在安装施工期间要保证高质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做到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够与施工保证同步进行,并保证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料能够及时完备。
5 结束语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涉及范围广,与厂内管理的制度、手段及相应的技术管理体系和采用的检修维护措施等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对于仍然存在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要结合工程实际,认真、科学地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尽最大努力确保电气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运转。
参考文献:
[1]许景彦.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J].厂东科技,2013(02).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对机电设备的依赖程度也在大幅增加,但有相当有一部分数量的企业只在乎设备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对设备的维修与运行管理却缺乏重视,造成企业的维修与运行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从而使得设备的运行效益不佳、工作可靠性较差,这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当前机电设备的维修与运行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安全保障。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尤其维修和运行管理,对保障企业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经济损失以及节约维修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机电设备维修与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从维修管理和运行管理这两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能为从事机电设备维修和运行管理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机电设备维修与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当前,在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短期行为仍然大量存在,即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短期的生产目标,经常让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设备工作,这不但会加剧设备的损坏程度,造成短期目标也无法及时实现,还降低了生产现场的安全性。
(二)检修模式有待完善。当前的计划检修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检修不是越频繁越好的,对于刚投入使用没多久的新设备或那些状态良好的设备,没问题也大修不仅不会增加设备的可靠性,反而还可能会增加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2.机电设备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影响重大,盲目地按计划进行检修会增加停机次数,而这将会造成生产中断,进而严重削弱了设备的可用性。3.机电设备的计划检修模式违背了现代化的企业经管理理念。这种模式造成了检修效率低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使得其他工作陷入停滞或进度放缓。4.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其定期支出的设备检修费用在其经济活动中所占比例不小,如果这种支出不是必要支出,就势必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负担。
(三)机电设备管理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要想高效、安全地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首先就必须确保各种机电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但目前针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尤其在维修和运行管理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这给企业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埋下了安全隐患。例如由设备老化却没及时更新造成的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等。
二、加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措施
(一)把握好设备的初始状态。由于机电设备的初始状态对其往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正常运行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应重视对机电设备的选型和质量验收工作,对存在质量缺陷的设备要坚决拒收,而对那些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先天性缺陷,如果不能依靠检修维护彻底消除,就该更换产品。
(二)实施新型混合检修策略。近年来对机电设备的计划检修发现,除部分工作环境较恶劣或设备使用年限较长的机电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外,还有很多设备的工作状态良好。因此,在增大巡视维护力度、对部分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升级换代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先进的混合检修策略是可行的。具体而言,可以学习借鉴“点检定修”的设备管理工作理念,通过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与分析,并综合有关运行数据、检修维护情况等,对机电设备的工作情况实行跟踪管理,对存在故障隐患的机电设备进行及时处理,而对健康状态良好的设备则仅作必要的日常维护即可。
(三)重视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结合机电设备的实际工作情况,组织维修人员学习常见故障的发生规律和检修方法,同时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和实战演练的方式来加深维修人员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此外,还应通过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责任人制度和奖惩制度等来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
(四)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只有把握好机电设备的初始状态、加大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完善混合检修工作制度,才能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和效率,而所有这些都依赖于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首先,维修人员在机电设备的选型初期就应全面参与产品的调研、设计、出厂验收及安装,以尽早地进入设备的技术管理角色,为今后设备的技术改造、更新换代、故障排查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维修部门应定期组织召开技术会议,并结合本企业内部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统一的技术管理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规范执行,使检修工艺更具规范性、维修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最后,企业制定实施的混合检修策略要符合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现状和运行管理水平,力求通过实施科学的检修策略来增加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设备缺陷分析、工作状态分析、故障隐患分析以及可能导致设备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等,力求定量化地说明问题,从而为维修部门实施精细化维修提供依据。
(二)加强机电运行考核管理。通过加强运行管理,使设备管理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得以贯彻落实,从而保证生产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例如,可以推行设备包机制,做到奖罚分明,责任明确,促使操作人员都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精心操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此外,机电设备运行管理部门还可以采取日常抽查与定期检查的方式,重点检查机电设备经常出现的问题隐患,并对发现的问题责令设备使用单位限期整改。
(三)加强对机电设备工作环境的管理。创造良好的设备工作环境对设备的健康运行意义重大。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要积极参与设备工作环境的监督工作,向各个设备使用单位和企业领导提出建议,积极督促改善环境。
四、结束语
总之,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和运行管理水平是确保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君霞.机电设备日常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2(36):616.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51
0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以及科学信息技术地不断提升,广大社会成员对供电公司内部电力系统相关运作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电力行业是三大国民产业经济类型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将电力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与社会的发展步伐保持同步,有关提升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以及维护工作的探究已经被相关技术人员所重视。
1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其设备维护的发展现状
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逐渐从传统种植经济的社会发展阶段转向新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进程。在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广大社会居民自身的物质生活质量以及精神文明需求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在这一现实社会发展背景的推动下,我国电力行业整体的社会经济收益水平以及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电力系统内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其相应配套电力维护设备设施的维护工作等,一直是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生活当中的重中之重。在部分技术人员长时间坚持不懈的探索学习和努力下,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以及机器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也开始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态势[1]。
但我国电力行业整体变电运行安全以及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仍旧处于技术应用的初期发展阶段。部分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较为薄弱,在没有明确章程管理的情况下,技术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缺乏较高的规范性。电力公司内部负责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平时不常举办模拟安全事故演练,导致一旦发生不可预知的突发性安全事故时,相关工作人员的应急措施不到位,严重降低了电力系统维护管理的工作效率。
2 关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其设备维护的探讨
2.1 设立定期全面安检的管理制度
首先,供电公司内部的相关管理人员如果想要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变电运行及其安全隐患维修和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就要在结合供电公司内部各项工作环节实际运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建立设定定期全面的安全检修管理制度。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的监控系统结合应用到供电公司整个电力系统运作维护的过程当中,这是对当今现代化电力系统建立和修缮工作有序开展提出的基本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高峰运作时段分布,适当增加监控巡检人员的视察次数,尽可能实现安全检查作业操作流程规范化。必要时,负责安全故障检查与监控工作的相关技术人员还可以在巡检监控的过程当中做好工作巡查笔录,为后续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以及其相应硬件电力设备设施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数据支持[2]。
2.2 不定期开展模拟演习抢修训练
其次,供电公司高层负责管理的相关人员还可以在企业内部技术工作人员之间不定期开展以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维护为主题的模拟演习抢修训练活动。模拟演习训练活动的举办对提升相关技术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责任意识,以及帮助其积累更多专业的维护抢修知识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实践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尤为注意的是,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管理安全以及其电力社会维护与抢修工作的开展,对技术工作人员个人的技能应用有着较高水平的要求。在很多时候,电力系统中安全隐患的产生是不能被提前预知的,只有电力单位或者相关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通过模拟演习训练,从根本上提升工作人员的突发事故应变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因突发安全事故,技术人员维护方案设定的偏差而导致工作质量下降、造成经济财产损失的现象发生。
2.3 建立健全变电设备缺陷记录体系
供电公司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在变电运行安全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硬件电设备维护方面,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变电设备缺陷记录体系。在电力系统变电安全管理或者是理性安检视察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当工作人员发现变电运行系统所必需的电气设备放生缺陷、遗失或者损坏现象时,就要在安检设备缺陷记录本上写下相应变电设备的型号、功能、缺失的数量或者损坏的程度。再上报上级管理单位将相应损伤机器进行合理消除以后,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将缺陷记录笔记当中与该台机器设备有关的记录内容及时删减。现场勘测、安检巡视过程中对变电系统的统计分析等,都是建立健全变电设备缺陷记录体系需要完善的工作关节。
2.4 提升变电设备运行评价的管理水平
供电公司可以在严格遵循国家电力网路传输系统建设相关法律法条的基础之上,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变电设备管理体系有效促进自身变电设备运行评价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工作人员在建立变电设备运行管理体制时,可以创建与之相匹配的工作评价考核管理制度,将技术工作人员变电设备维护与抢修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作为评价考核管理的主要内容。必要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将技术工作人员自身工作质量综合评定结果得到的考核分数与其日常工资薪酬相互挂钩,当考核评定分数不能达到优良指标时通过扣减工资的方式对之小惩大诫,最终实现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有序开展[3]。
3 结论
总而言之,供电公司内部电力系统当中有关变电安全运行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安全事故和预防工作的开展是在当今电力行业相关单位整体开设运作各个工作流程当中较为主要和关键性的工作环节。虽然当今社会的科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正在呈技术上升趋势,但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以及相应硬件配套设施的维护工作依旧存在着许多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重点注意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晓彤.变电电气设备发热故障的成因及处理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6(09):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