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艺服务礼仪

茶艺服务礼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艺服务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艺服务礼仪

茶艺服务礼仪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被试对象400例,均来源于梅州市二级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各1所)的住院患者。其中从梅州市某二甲医院的内、外、妇产科抽取200例患者,男110例,女9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4岁,平均(55.2±3.7)岁,住院时间最短5d,最长52d;从某三甲医院的内、外、妇产科抽取200例患者,男100例,女100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80岁,平均(56.4±4.0)岁,住院时间最短5d,最长62d。上述两所医院被抽取的所有被试患者,均排除重症监护患者和特需病房患者,对参与该项研究均知情并同意。两组医院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调查工具

该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该量表包括19个条目,针对性地测量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到“非常满意”,依次得分为1分、2分、3分、4分、5分,采用100%制计算转换法,其转换公式为有效应答条目得分之和÷有效应答条目×100,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最后的统计指标为NSNS各条目的平均分。

1.3测评方法

由课题组有关人员配合被调查医院相关科室的责任护士对被试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测评时间和指导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排除认为的暗示和诱导。测评完毕再由责任护士回收问卷。该项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无无效问卷,其中二甲和三甲医院各200份,问卷有效率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二级甲等和三级甲等两所综合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测评结果比较见表1。二甲和三甲综合医院在“当呼叫护士时他们到来的速度”、“护士巡视你的次数”、“护士向你解释问题的方式”、“护士对工作的态度”、“护士对你的尊重程度”、“护士保护你隐私的程度”、“护士知道你的需求”7个条目的测评结果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12个条目的服务满意度测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三甲医院得分高于二甲医院。

3讨论

在护理服务满意度各条目中,其中:“当呼叫护士时他们到来的程度”、“护士巡视你的次数”、“护士向你解释问题的方式”、“护士对工作的态度”、“护士对你的尊重程度”、“护士保护你隐私的程度”、“护士知道你的需求”7个条目的测评结果,二甲和三甲综合医院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梅州地区各级医院也和其他地区不同类型的医院一样,通过响应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以及卫生部倡导的“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护理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患者无论到二甲医院住院治疗还是到三甲医院去住院治疗,均可以得到护理人员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同等质量的服务。但在其他12个条目,二甲和三甲综合医院的服务满意度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3.1差异显著的条目及相关因素

差异显著的条目有“护士对你的护理情况了解程度”、“护士对待你的方式你感觉自在”、“护士让你的家人、朋友放心的程度”、“护士倾听你的烦恼及所关心问题的方式”、“在遵守规章制度范围中护士给你自由的程度”,结果显示:三甲医院得分高于二甲医院,说明在上述护理照顾几个方面的服务满意度,三甲医院优于二甲医院。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调查中发现,三甲医院一般而言招聘本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较多,二甲医院相对而言招聘专科层次的护理人员较多。那么相比之下,两种类型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医学院校生源质量、综合素养、学历层次、课程设置、在校学习时间等方面,就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护理本科毕业生上述各方面均优于护理专科毕业生,这种差别也就会在学生毕业工作入位后一定的时间段内显示的更加明显;(2)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参加工作时的年龄长于专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在言行举止方面的成熟度也较专科学历护理人员高。

3.2差异非常显著的条目及相关因素

差异非常显著的条目有:“护士为你花费的时间”、“护士的工作能力”、“当你需要时总会有护士在你身边”、“护士为你提供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量”、“护士提供的帮助”、“护士提供给你的病情及治疗信息的种类”、“护士对你的要求作出回应的乐意程度”,上述各条目的测评结果为:三甲医院均高于二甲医院得分,提示在上述反映护理质量、护理控制、信息支持几个方面的服务满意度,三甲医院均优于二甲医院。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受我国现行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中二甲和三甲医院评审标准的影响导致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差异。如在三甲医院的评审条件中人力资源配备和护理管理方面均严于二甲医院。(2)与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以及是否具备超前的管理理念和对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有关。(3)与医院核心领导层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高低有关。(4)与医院的背景和组织文化有关。如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所以,在医院高标准、严要求和高层次综合服务影响下的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员,自然地受到自身所处医院的组织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故在工作质量、态度、行为、自身的知识结构、给予患者的信息支持等均优于二甲医院的护理人员。

4结语

茶艺服务礼仪范文第2篇

【关键词】满意度;调查分析;对策

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一种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它是反映护理质量的重要渠道,也是护理质控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1]。护理人员如何转变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方便、高效、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我科加大调查力度,每月不定期调查,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l.l 调查方法 每月不定期、随机向本科病人发放如下满意调查表10份。

1.2 采取专人发放问卷,随机抽查病人的方式,以确保结果客观、真实性。

2 结果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发放满意调查表230份,回收230份,共调查3910项。其中,一般满意207项,差131项。根据医院管理年评审要求,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0%。

3 原因分析

3.1 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是影响护理服务的主要因素。个别护士对护理工作缺乏热情,欠缺吃苦耐劳、主动服务精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未真正落实,对病人的需求没能及时帮助解决。如病人来院缺乏主动、详细的入院介绍,易使病人焦虑、茫然。

3.2 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是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重要因素。直接导致护患信息沟通时间仓促,相关知识无法及时告知等,以至护理操作、换液、床单元更换、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不及时、不到位。也导致护士长事务性工作缠身,未坚持每天早晚下病房,为病人解决问题。如:新农合的开展,病人数猛增,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尤其是夜班,一个人值班,病人按红灯,接应不及时。

3.3 住院环境未尽人意,病房管理不当,也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院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4 健康教育内涵质量不高。临床工作中,许多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缺乏相关知识技能,仅把健康教育当作完成上级要求,忽视了病人对医学健康知识的高需求。

3.5 部分年青人遇事不够冷静,操作技术不过硬。

4 对策

4.1 加强入院宣传,做到“四主动、五到位 ”。

四主动:主动迎接、主动办理入院手续、主动自我介绍、主动通知医生 。

五到位:自我介绍到位、病房安置休息到位、介绍环境及科室制度到位、评估病人到位、饮食安排及宣传到位。

4.2 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服务流程。

4.2.1 护士长应以身作则。坚持早晚下病房,多与病人作有效沟通、主动为病人服务。

4.2.2 优化服务环境,规范礼貌用语。要求护理人员礼貌用语,微笑服务。开展“微笑天使”评比并予以奖励。进行“沟通技巧”专题讲座。让护理人员懂得沟通的重要性与技巧,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4.2.3 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让护理人员从心中热爱职业,用心工作。进行换位思考。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讨论活动,多为病人着想,体会病人的疾苦。

4.2.4 注重护理细节。新病人入院,由护理人员带至病床休息,详细作入院介绍,改变以往在护士站久等而无人理会的局面。入院告知书只能在病床签字,不能在护士站签字。过节或病人过生日,送上温馨祝福与爱心贺卡,消除病人的孤独感。备上老花镜与针线盒,满足病人的需求等。

4.3 合理安排班次。工作忙时增设助班,满足病人所需,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4.4 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维持病区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做好入院宣教,说明陪伴制度、探视制度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使其配合。

4.5 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培训。5年以下护理人员科室每月进行操作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

5 结论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追求的永恒主题,病人满意度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满意度调查,了解病人不满意的方面,采取对策,加强护患沟通,落实健康教育,真正把人文关怀理念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服务理念。

茶艺服务礼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差异化服务;基本理论

一、服务与供电服务

1.供电服务

供电服务是供电企业为了使客户所购电能满足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以劳务的形式向客户提供的有价值的相应的业务活动。供电企业不仅要向客户提供合格的电能,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使电力客户对电能产品感到使用方便,供应可靠,服务及时、周到。

2.供电服务的作用

供电企业多年来坚持抓行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优质服务活动,行业作风、企业形象均有明显好转。供电企业已经认识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仅能改善企业形象,实现人民电力为人民的宗旨,而且还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达到开拓电力市场、促进电力销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供电服务是树立供电企业信誉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过去的供电企业,集政企于一身,垄断经营,不重视企业的供电服务工作,供电企业信誉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供电企业只有市场营销这一环节是在市场上或企业外部进行的,社会公众往往是从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更主要的是从企业提供的服务工作来认可这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评价企业形象的,所以在供电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通过优质服务来树立电力企业信誉及知名度。

(2)供电服务是供电企业开拓用电市场的有力手段。尽管供电企业还具有垄断性,但供电企业在市场上同样面临着同行业的竞争和不同行业的竞争。国内外的企业在投资建厂时,尤其是在地区选择时,特别把供电服务的好坏,作为评价投资环境的一条重要依据。搞好供电服务,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来投资用电;搞好供电服务,能吸引客户用电来替代其他能源,逐步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来增加用电量,把潜在的用电市场变为现实的用电市场。

(3)供电服务质量是提高供电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质服务就是效益。供电企业提高效益,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客户提供电能和服务时,收取的电费和部分可收费的项目,如安装、试验、检修费等;另一方面为客户搞好设备检修,减少停电损失,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客户增加用电需求,增加售电量。

二、供电差异化服务

1.差异化服务

(1)服务层次的差异化。要逐步建立优质客户的营销服务体系,根据客户需求和客户资源分布情况分别选定一定数量的客户作为重点跟踪服务的目标客户,抓好目标客户,提升服务层次,实行分级管理,建立优质客户营销服务体系。要组织各级服务人员参加、矩阵式管理的客户服务小组,共同参与重点客户的营销服务工作,并建立客户信心和服务档案制度,全面提升服务层次。

(2)业务流程的差异化。要建立为优质客户服务的快速反应通道,对确定的优质客户在客户需求受理、客户信用评价、业务申报和决策方面,要减少工作环节,优先给予安排,并实行限时服务等,努力提高决策和经营的效率。

(3)资源配置的差异化。在重点客户的资源配置方面,要实行单独的预算管理,依据客户的贡献,对优质客户实行资金、规模和费用的重点倾斜。要根据客户的情况,适当加大资源优化配置的力度,保证重点客户的需要。

(4)服务价格的差异化。对优质客户要实行综合定价策略,按照“互利互惠,优质优价,利于发展”的原则,给予优质客户在服务定价方面一定的弹性。要按循序渐进原则,重点注意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分析产品组合的价格弹性,在服务优质客户的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客户的稳定,要综合考虑价格的差异化给供电企业效益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注重产品价格差异化所带来的市场化反应。

(5)服务产品的差异化。对于优质客户,要在保证基本传统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重点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要积极了解和跟进客户的需求,加强产品创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产品组合,增强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加强电子化服务手段的建设;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高附加值服务。

(6)服务人员和技能的差异化。对优质客户要逐步提升服务层次,配备等级相当的客户经理进行服务。同时,要逐步加强客户经理人员的培训,下大功夫提高客户经理的市场观念、业务素质和营销技能,并在培养客户经理的同时,培养出一些产品经理,协助客户经理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供电服务差异化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加,电能质量也日益提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电力市场的改革,供电企业从以往的生产型逐步向生产经营型过渡,服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与此间时,客户对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客户不仅限于满足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还提出了价格需求和服务需求。

从目前来看,供电企业在服务水平上与客户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在服务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差异化服务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加满意客户。

(2)有利于提升供电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我国加入WTO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供电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能的同质性、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的特点,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取得服务竞争的优势,而推行差异化服务就是对服务的深层次开发,有助于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3)有利于供电企业留住大客户。大客户,特别是生产经营状况好、信誉好、电费支付能力强、用电量大的用户将是未来各电力销售商抢夺的重点。该类用户售电成本低、利润高、电费风险小,属于优质高价值客户,必将是后来进入者的首选目标市场。供电企业应通过差异化服务,对优质大客户提供区别于一般客户的、更高规格的优质服务,只有如此才能保留住这部分客户。

(4)供电企业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需要。电力企业是公用事业单位,服务性是公用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是电力企业应尽的社会职责。

茶艺服务礼仪范文第4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全省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的意见》,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我院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层层落实,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逐级负责,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努力提高我院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针对我院现状,根据《临沂市医院医疗质量检查标准》,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自查,找出了目前我院存在的问题,为了及时有效的加以改正,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相关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掌握和遵守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热情服务。上半年院内投资万多元,把名人员送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有名人员分别参加了省和市举办的妇科、儿科妇幼保健学习班期。同时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每周五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定期组织考核,为了确保学习质量,把考试成绩和个人经济效益挂钩,极大调动了一线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为每一位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做到了对技术精益求精、潜心向学、积极进取,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月份,在职职工共撰写篇,在省级刊物篇,市级篇。并且在学习中不忘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关爱、方便、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使广大卫生人员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和职业形象。按照“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十二字公民道德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让每个患者感受到在我院就象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感受到现代医院的文明之风。

二完善和开展各项医疗技术:

我院底子薄,临床工作开展比较晚,面对这种现状。领导班子没有因陋就简,而是严把质量关,全面保证业务科室建设符合国家或省的基本标准,并且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技术安全有效。针对目前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努力减少并发症。

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购置必需的医疗器械,全面提高诊治水平:

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以免造成资源浪费。为了不断提高我院医疗水平,满足临床医疗需要,年初院领导班子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一步到位,多方筹集资金万元购置了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麻醉呼吸机、尿十项分析仪、立式高压消毒锅等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医疗设备。对现有的设备及时进行保养维修,保证运转正常,操作规范,检查治疗效果安全可靠,计量器具精确可信。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实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我们始终抓住不放。首先健全制度强化责任。认真落实院长查房制度,行政总值班制度。医技科室强化集体审阅片制度、临床病人随访制度,实验室室内质控制度。临床科室强化首诊医师负责制,住院医师小时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等项制度。同时认真贯彻执行手术分级管理规定,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严把术中操作关、术后观察关。上半年共完成妇科、产科手术例,无一例出现差错事故。医疗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临床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五保证药品、试剂及医用材料的质量,确保病人治疗安全有效:

保证药品、试剂、医用材料的质量,做到安全可靠,符合临床使用要求,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条例》,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依法加强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药品、品管理工作。并且成立了药品及材料购置管理委员会,采取集中招标采购,从源头上杜绝了采购中的不正之风。

茶艺服务礼仪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伦理知识;医务人员;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0-0018-03

Investigation of the ethical knowledge in the medical staffs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Shanghai and the suggestion

CHU Jue1, ZHOU Feng2, LOU Lingzhi3, TAO Qiongying4, CHEN Huifang5(1.Beizh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71, China; 2. Nanjingdong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03, China; 3.Shimener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41, China; 4.Jiad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99, China; 5.Pengp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of ethical knowledge in the medical staffs in Shangha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Methods: From June to August 2016,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in 7 552 medical staffs in 245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Shanghai with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Result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knew very well, basically understood, knew very little and did not understand completely were 536(7.1%), 5 411(71.7%), 1 536(20.3%) and 69(0.9%) in 7 552 medical staff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ethical knowledge among the medical staffs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titles and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Conclusion: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of ethical knowledge in the medical staffs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Shanghai remains to be improved.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ethical knowled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ethical knowledge; medical staff; questionnaire survey

社^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伦理建设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监督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服务人群对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1]。医务人员除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拥有与职业相匹配的医学伦理知识和医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2-3]。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在医学伦理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缺陷,为了强化医学伦理教育和制度建设,本文对上海市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管理人员进行了医学伦理知识普及情况的调查,旨在掌握社区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知识了解程度,为医学伦理知识教育和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16个区域、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各年龄组中随机选取调查对象。具体为在岗职工150人以下的中心抽取30人、150人及以上中心抽取40人,共抽取7 590名医务人员。

1.2 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参考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伦理学》[4]和2010年冯泽永主编的《医学伦理学》[5],共发放问卷7 590份,回收有效问卷7 552份,有效应答率99.5%。

1.3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分3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出生日期、岗位职称等;第二部分为对医学伦理学认识的自我感觉;第三部分包括对医学伦理学研究内容、对伦理学知识的具体评判等。题型为单选和多选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和数据结果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

1.5 |量控制

标准化调查过程,统一培训调查员,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化处理。问卷回收后严格按照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抽样调查。最后随机抽取5%的调查对象进行复核。

2 结果

2.1 样本人群的基本情况

7 552名调查对象中,男性2 084人(27.6%)、女性 5 468人(72.4%)。

按照年龄段进行划分,35岁及以下3 049人(40.4%),50岁以下3 841人(50.9),50岁以上662人(8.7%)。

全科医生2 590人(34.3%),中医医生816人(10.8%),公共卫生医生1 295人(17.1%),医技人员258人(3.4%),护士1 682人(22.3%),行政人员911人(12.1%)。

医务人员中,高级职称353人(4.7%),中级职称3 843人(50.9%),初级职称3 356人(44.4%)。大学本科及以上5 255人(69.6%),大专学历1 887人(25.0%),高中、中专学历373人(5.0%),初中及以下37人(0.4%)。市区4 881人(64.7%),郊区2 671人(35.3%)。

2.2 对伦理学知识总体了解情况

医务人员对伦理学知识非常了解、基本了解、了解很少和完全不了解的分别为536人(7.1%),5 411人(71.7%),1 536人(20.3%)和69人(0.9%)。

2.3 对伦理学研究内容的了解情况

调查对象正确了解伦理学研究内容的为3 894人(51.6%)。公共卫生医生正确了解的人数为745人(57.5%),得分率高于其他岗位;高级职称人员正确了解的人数为191人(54.1%),得分率高于初、中级;本科及以上人员正确了解的人数为2 762人(52.6%),高于其他学历;城市人员正确了解的人数为2 582人(52.9%),得分率高于郊区。

2.4 对医德行为的正确了解和评价情况

调查对象正确了解和评价医德行为的人数为5 744人(76.1%)。护理人员正确得分人数为1 018人(60.5%),得分率高于其他岗位;初级职称人员正确得分人数为2 567人(76.5%),得分率高于中、高级;本科及以上人员正确得分人数为4 062人(77.3%),得分率高于其他学历;城市人员正确得分人数为3 746人(76.7%),得分率高于郊区。

2.5 对保护患者隐私的了解情况

调查对象正确了解保护患者隐私的人数为3 659人(48.5%)。中医医生该项目得分人数为421人(51.6%),得分率高于其他岗位;高级职称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190人(53.8%),得分率高于初、中级;初中学历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2人(59.5%),得分率高于其他学历;城市与郊区人员该项目人数百分比基本持平。

2.6 对不违背医学理论、不伤害原则的了解情况

调查对象正确了解不违背医学理论、不伤害原则的人数为6 952人(92.1%)。医技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43人(94.2%),得分率高于其他岗位;高级职称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334人(94.6%),得分率高于初、中级;本科及以上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4 871人(92.7%),得分率高于其他学历;郊区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 496人(93.4%),得分率高于城市。

2.7 对辅助检查注意事项的了解情况

调查对象正确了解辅助检查注意事项的人数为7 329人(97.0%)。医技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55人(98.8%),得分率高于其他岗位;高级职称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343人(97.2%),得分率高于初、中级;高中、中专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364人(97.6%),得分率高于其他学历;郊区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 601人(97.4%),得分率高于城市。

2.8 对器官移植伦理的了解情况

调查对象正确了解器官移植伦理的人数为3 930人(52.0%)。公共卫生医生该项目得分人数为724人(55.9%),得分率高于其他岗位;中级职称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 024人(52.7%),得分率高于初、高级;初中学历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1人(56.8%),得分率高于其他学历;郊区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1 398人(52.3%),得分率高于城市。

2.9 对临终关怀主要内容的了解情况

调查对象正确了解临终关怀主要内容的人数为7 010人(92.8%)。全科医生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 471人(95.4%),得分率高于其他岗位;中级职称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3 624人(94.3%),得分率高于初、高级;本科及以上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4 928人(93.8%),得分率高于其他学历;城市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4 549人(93.2%),得分率高于郊区。

2.10 对冷冻胚胎处理的了解情况

调查对象正确了解冷冻胚胎处理的人数为5 619人(74.4%)。医技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13人(82.6%),得分率高于其他岗位;高级职称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73人(77.3%),得分率高于初、中级;本科及以上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4 027人(76.6%),得分率高于其他学历;郊区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 069人(77.5%),得分率高于城市。

2.11 对医学研究受试者保障的了解情况

调查对象正确了解医学研究受试者保障的人数为4 106人(54.4%)。公共卫生医生该项目得分人数为761人(58.8%),得分率高于其他岗位;初级职称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1 865人(55.6%),得分率高于中、高级;高中、中专人员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15人(57.6%),得分率高于其他学历;城市人T该项目得分人数为2 679人(54.9%),得分率高于郊区。

3 讨论

3.1 伦理学知识了解程度仍有待提高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从业人员对伦理学知识了解很少和完全不了解的人数百分比达到20.3%和0.9%,在医疗、护理和行政人员中均有一定比例。对伦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未必会影响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水准的发挥,但却能够有效促进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保护患者自身权益,并增加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信任感[6-7]。

3.2 伦理学中医患权利与义务认知不足

在医疗纠纷产生的一系列因素中,除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以外,医患权利与义务认知不足已逐渐发展成为主要影响因素[1,6]。本研究中,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正确了解保护患者隐私、器官移植伦理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48.5%,52.0%%。作为国内经济、社会、医疗发展水平较为领先的城市,上海的社区医学伦理学知识教育和培训仍然任重道远。

3.3 不同岗位、职称、学历的医务人员对伦理学认知有较大差距

伦理学知识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医学院校中均应开设伦理学课程,入职教育和继续教育阶段也应囊括伦理学培训内容 [8-9]。在本研究中,以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对伦理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为例,全科医生对伦理学知识非常了解、基本了解的人数百分比为48.1%和37.4%;医技人员对伦理学知识非常了解、基本了解的人数百分比为3.7%和3.6%,不同岗位间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将会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在开展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技人员承担了重要的职责,其中进行的部分检查操作可能具有侵入性,与患者接触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部分临床医、护人员。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也分别承担了不同的工作,都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不存在伦理学知识上的显著差异。

4 建议

4.1 医学院校需加强伦理学知识教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学科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在各级各类医学院校统一开设伦理学课程,为将来入职提供伦理学知识储备。

4.2 入职教育应重视对伦理学知识的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岗前考核伦理学知识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下的新型医患关系。入职教育中同时增加岗位伦理学知识内容,结合工作地点、针对患者特征,提高伦理学知识水平。

4.3 在继续教育中加入伦理学知识

继续教育是提高医务人员专业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伦理学知识应与科研、论文写作、学术进修及学术交流共同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并纳入职称评定、年终考核及任用提拔的考核依据之中。

4.4 在医疗服务中重视伦理学知识应用

伦理学知识最终将体现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当中,并通过医患关系、患者体验和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进行反馈。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保护医患双方权益的伦理制度,在法制框架下调整、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使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医疗卫生服务中,也让患者得到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及身、心体验。

参考文献

[1] 徐青松, 周俊.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制度伦理建设的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 26(3): 410-411.

[2] 傅伟韬, 王柳行. 医学伦理教育视角下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J]. 人民论坛, 2016, (1): 142-144.

[3] 刘婵娟. 医学伦理审查中道德冲突与程序性共识的构建[J]. 浙江社会科学, 2016, (2): 98-102.

[4] 丘祥兴. 医学伦理学[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5] 冯泽永. 医学伦理学[M]. 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6] 曹文华, 高亚莉, 安健, 等. 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医学伦理教育[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 22(4): 39, 59.

[7] 张素霞. 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伦理建设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7):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