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小学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课外阅读读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小学课外阅读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水平 选择文章(或书) 贴近学生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87-02

21世纪,是知识和经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通过笔者20多年的探究,我认为所谓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归根结底就是开启学生的心智,挖掘学生所有的潜能,让他们学会自觉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实践,明辨是非。而这些目的的达到都离不开读书。阅读作为从文字教学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之首。在知识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学科,单凭教材也远远包揽和适应不了知识和科技的发展之需要。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做的是以教材为纲,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教会他们学会自觉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实践、明辨是非的能力。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生搜集与教材相关或比教材更前沿的知识技能的书籍,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增加知识技能,激发他们对相关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与理想相关的目标科目,有利于他们将来的成才。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肩负着振兴教育的重任。作为一线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对提升语文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做好语文课外阅读呢?

一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文章(书)

第一,选择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充满青春气息,励情、励志、励义,崇尚真善美,贬斥假丑恶的文章(书),才会使学生们产生想了解同龄人的生活故事的欲望,以便于对比自己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生活的文学作品来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重情重义、有远大理想、爱憎分明、有利于社会的人。

第二,选择情感型的文章,学生阅读时才易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挖掘出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商。一个智商高而情商低的人,充其量只是相当于一台电脑,这样的人生活是没有情趣的,当然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情感除了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民族情、家乡情、国情等以外,还包括爱情。也许有的教师会认为在学生面前不应当谈爱情,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确信应该谈,必须谈,因为这是一个永恒的人生主题,也是不可避免的话题,所以教师不但要谈,而且还要谈得深刻,谈得透彻,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因看了相关小说坠入情网而不能自拔。

第三,选择通俗易懂,语言规范,而又具有文采的文章(书)。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不会对他们产生误导。同时,既没有畏难情绪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通俗易懂是指用大众化的口语、书面语、语文学用语和专门用语来写的文章(书),并不包括现在市场上、网络上和广告语上的那些错别字、生造字和词等。

第四,选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险离奇、悬念迭出等扣人心弦的文章(书)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诱使他们挤时间读完,同时对他们的写作也有帮助。

第五,选择幽默风趣、诙谐、滑稽、轻松等文风的文章(书),有助于缓解他们紧张的学习压力,也有助于影响他们养成良好的文风。

第六,选择知识性、科学性和哲理性的文章(书),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追求科学和真理的精神,培养他们的思维辩证性。

二 指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对生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和多音字等要查字典,对生词和易理解错的词要查词典,对网络词要上网查找,直到理解。对写得好的字、词、句、段、篇要作摘抄,对名言、格言、警句、歇后语、谚语等要作摘抄。学生复习了当天的内容后,要利用早自习来阅读读书笔记。可对有想法(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的句子(文章),要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地写出自己的看法。对于读书笔记,做得最好的莫过于《评二十四史》。当然不会做读书笔记的人,可以翻看一下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六单元中对朱自清的散文《绿》所作的读书笔记示例和第四单元的三篇评论文章。作读书笔记用的圈点符号常用的有:生字、难字用・标在生字难字下面,一个字一个;总括句、重要句用──标在总括字、重要句下面;佳妙句用 标在佳妙句下面;段序用圈内写数字,标在段首;重要段落、重要语段用标在重要段落和语段的前面;段内层次用标在层次开头的左上角,有疑问处用?标在疑问处末尾;要注意处或发表感想处用标在要注意处或发表感相处下面,一个字一个,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创一套。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读的文章(书)属于自己的,可做在文章上或书上。反之,应做在笔记本上。

三 指导学生拟写作提纲

学生看到文章(书)题目,应先花2~5分钟构思一下,心中拟个写作提纲,构想如果自己写这个题目该怎样写。看完后,再对比别人写的和自己的构想有什么不同,看谁的构思好,好在哪里。这样一直坚持下去,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扩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 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感悟并把握文章(书)的大概内容、立意、选材、组材、结构布局、写作手法、语言文字的运用、写作特色等

这样做,有利于督促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分析归纳大概内容,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一步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可见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老师都强调要多读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是在强调多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写作运用能力。语文教育老前辈夏尊也曾说过:“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身、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意味。”语感犹如球感,只有经常训练读书、写作和说话,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语感敏锐的人。我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除了叫学生多读课文外,还要求他们每天中午进阅览室看一小时的课外书,并要求他们作读书笔记,每周不能少于三页;每个寒暑假必须看3~5本书,并写出书的大概内容和读书笔记,开学后召开一次好书推荐会,让学生口头表达把好书推荐给大家,除了要介绍内容外,还要说出推荐理由;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月记、学期记、假期记和年记。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我还不定时地举办辩论会、诵读会、演讲会、商品推销会、偶像推荐会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促使学生自觉去阅读课外书,培养语感,提高综合语文水平。

五 学生交换阅读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作的读书笔记每周日晚自习用两个小时来和同学们交换阅读,共同分享。晚自习也可用于阅读自己订购的报刊杂志和班上主办的《新荷》等,扩大课外阅读范围,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六 指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古诗词、格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引进自己平时的说话中和自己的写作中,久而久之,就会自觉地灵活运用这些读书笔记了,当然,自己的语文水平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了。

七 指导学生学会仿写

鼓励并指导学生学会仿写课外阅读中阅读到的好文章,写的时间长了,自然会创作了。可以说绝大部分作家刚开始写作时都是从仿写开始的,只是后来“过河拆桥”,将拐棍抛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便成“家”了。

八 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创办一份班刊或一个网站,让学生在上面发表他们的得意之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更能刺激其他同学的写作欲望。这何乐而不为呢?我就曾相继创办过《新荷》《渴望》《赤水河文艺》等杂志和报纸来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综合分析语文水平高的学生都是得益于看了许多课外书的原因。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水平,必须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如有人说的,语文教师的天职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多次强调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治疗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老师们,赶快行动起来,指导自己的学生做好课外阅读吧!

小学课外阅读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一、创设阅读氛围,启动阅读内驱力

1.讲故事,启动阅读内驱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如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如讲述梁山好汉宋江、李逵替天行道、锄暴安良的故事,当学生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突然来句你们想知道梁山上其他英雄的精彩故事吗?请赶快打开古典小说《水浒传》吧,那里有更多更酷更美的场景呢!

2.谈感受,激发阅读内驱力。教师如果想要学生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情感上激起共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就可以时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如在学习《少年王冕》课文时,通过文本的探究,学生能感受少年王冕刻苦好学,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在激起学生对少年王冕崇拜时,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选自吴敬梓什么著名的小说吗?想看吗?想看那就赶快打开《儒林外史》吧。这样的启发引导,能激起学生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

二、授予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想快速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就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技巧的训练。在训练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书、多读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阅读的指导者,教师要利用阅读指导课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

1.精读与略读。(1)精读。对文章重点或与自己学习紧密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同时要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和感受最深处勾点、圈画重点词句、批注文章中心,并能立足全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

(2)略读。略读是精读的基础。对于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要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这样能了解文章大概,寻找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可以增加阅读量,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我们在读书中,只要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背诵与复述。背诵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多读,熟读课外阅读中优美的文句、精彩片段、名言警句、诗句等并复述。农村的孩子普遍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因此,复述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学生读后,让学生复述主要内容,背诵富有人生哲理的几句话,加深了解笛福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非凡勇气。

3.笔记与感受。笔记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也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也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书读完了,一定要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写一写读书的体会。教师可以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三、培养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持久

1.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小学课外阅读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那么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建立班级图书库,为学生营造读书环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孩子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才能让课外阅读点亮孩子们的生命之灯,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培养兴趣 营造环境 教给方法 成为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课标》还规定了各个年段的最低阅读量。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多么重要。这使我不由联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的一段话: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然而在我们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所拥有的课外读物十分匮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普遍不高,所以课外阅读量极小,这些极大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那么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定期为学生朗读有趣的书。

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告诉我们:“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经历,他们就会开始自己阅读。”事实确实是这样的。为了让我班学生爱上阅读,我曾苦口婆心的向孩子们推荐课外书,但真正去买来读的人却很少。记得去年的一次早自习,我给孩子们朗读了《西游记》的片段《三打白骨精》之后,过了几天班上果然有好些孩子下课也不出去玩了,都在看少儿版的《西游记》呢!尽管《西游记》里的故事他们很熟了,但孩子们还是愿意读《西游记》书,我想这还是和“有趣”分不开。之后我又为他们朗读了《笨狼的故事》、《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木偶奇遇记》等经典有趣的童书的片段,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效果。后来,脆把每周一的30分钟早自习改为读书课,专门由我或朗读能力好的孩子为全班朗读童书的精彩片段。

记得《朗读手册》扉页上有这样一段小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想这首诗说出了朗读的价值之所在,也说明了在有大量留守儿童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朗读有多么重要!

2、做一个手不释卷的老师。

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爱读书的话,那么无论他怎么鼓吹阅读的好处,学生也不会真正爱上阅读的。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做好读书的榜样。因此,我特别注重与学生在一起读书。每天中午,我都会来到教室,和学生一起各自捧本书自由阅读。读到开心处,我就毫不掩饰的笑,有时还会入情入境的吟诵精彩语句。我还会特意让学生看到我读的书的封面(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去买来读)。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我还规定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后就可以自由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爱上了阅读。

上《景阳冈》这篇课文之前,我给孩子们讲《水浒传》里其他好汉的故事,上《草船借箭》时我给他们讲《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平时的课堂上,我力求做到好词佳句能随口拈来,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与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3、课内学文,课外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我想教师如果能够结合教材的特点,在学习的课文同时,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做到课内学文,课外延伸,一定能有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那么,如何做到课内学文,课外延伸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比如:上完《卡罗纳》这篇课文,我给孩子们讲《爱的教育》里其他孩子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去读《爱的教育》;上完《渔夫的故事》,我给他们讲《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从而引导孩子们去读《一千零一夜》……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阅读期待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上完《将相和》后,我从无疑处设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赵国在这之前也被灭了。课文中不是说,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可以保赵国平安吗?可这又到底是怎么回事?赶快去找书看,自己去读《史记故事》或《中华上下五千年》。事实证明这也起到了很好的激趣效果。

二、建立班级图书库,为孩子营造读书环境

鲁迅先生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形象的讲出了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的重要性。是啊,如果没有书可读,学生就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么能酿出蜜来呢?

全国著名小学语文专家薛瑞萍老师在给家长的信中写道:“读共同的书,就是过着共同的生活,是这种基于阅读的共同生活,共同体验,使学生对于班级,对于好书有了一种与日俱增的亲切感、归依感。”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有博览群书的条件,让孩子能够读共同的书呢?我认为,在农村学校,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班级图书库,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们营造读书的环境。这一点,对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也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我在以下两方面下了工夫:

1、争取家长的支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光靠老师一人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此,在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把家长会开成了“读书会”。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家庭藏书至少要达400册”成了我的口头禅。我向家长推荐好书,要求家长每周要带孩子去一次书店,多为孩子购买好书。这样,孩子们就有书可看了。

2、建立班级图书库。有了家长的支持,我就发动学生和我一起来建立班级图书库。我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每月捐一本书给班级图书库,那么你就能读到42本书。这样一来,我们班级图书库的藏书就越来越丰富,不仅使学生不断有新书看,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呢!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真正“会”读书的不多,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故事情节的内容就泛泛地读读;有的即使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这就说明,我们必须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他们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高效地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下列四种读书方法一定要教给学生: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上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对于一些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我就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速读法,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4、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之门打开后,为了让学生能成为终身读书人,老师还需要多想点子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如开展朗诵比赛、赛诗会、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都能极大地让学生保持读课外书的热情。

每个学期,我都会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定期指导学生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赛诗会是每个学期我必开展的一项读书活动,一经发动,学生都踊跃报名参加,大家都争着把自己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诗或童诗声情并茂的朗诵出来。讲故事比赛也是我们的“家常便饭”。还有读书笔记评比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平台,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偿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以上是笔者在平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几点尝试。通过努力,我们班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课外阅读正逐渐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像呼吸一样自然。

由此我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想办法,在培养阅读兴趣,营造读书环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开展阅读活动这几个方面多下工夫。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才能引导孩子从“小”语文学习走向“大”语文,才能让课外阅读点亮孩子们的生命之灯,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参考书目:

(1)《朗读手册》 吉姆?崔利斯

小学课外阅读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一、寓教于“兴趣”,使学生爱读书

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教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收到了“无声胜有声”教育效果。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随机树立典型,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二、寓教于“得法”,使学生会读书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汲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1 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读书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2 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1)根据文章的重要程度及时间条件,确定阅读方式——选读、浏览、精读。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我就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人与自然》一书。(2)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常言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把阅读所得随手记之,能加深记忆,促进理解,扩大积累,更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指导小学生在作读书笔记前要告诉他们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好词佳句(像精彩段落、科普知识、格言谚语、名人故事等)、概括主要内容、写提要和读后感。(3)及时交流与讨论。交流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弥补的过程,在交流中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情感得到升华,个性得到体现。这些方法可按课外阅读的目的与需要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灵活应用,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绝大多数的中年级学生面临着知识需求的矛盾,他们爱书,有很强的阅读动力,很大的心理需求。但是他们的兴趣易激也易失。这时又产生了教师外部强化和自身随意发展的矛盾,要解决这对矛盾,首先要明确外部强化的目的,即强化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服从、便于管理,而是为了促使他们发展。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又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1 用准确的语言大量地说话,交流读书体会。我坚持安排每日5-10分钟的说话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在这种开放式的阅读氛围的熏陶下,情动于中,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调动每一个学生阅读的自主动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2 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具体指导,获得读书乐趣。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富有情趣的集体活动。例如,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好书推荐会、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受到强刺激,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我还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学生对教师所读的书很好奇,也想看一看,这比起简单的说教有用的多。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枯燥的读写变得兴趣盎然,学生视野开阔了,语感增强了。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小学课外阅读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一、努力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内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只有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具体做法有: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利用名人的力量激发学生想去阅读的愿望,以名人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给学生的启示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气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他们充分体会到阅读后的收获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每天开展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读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还要经常开展一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心得交流会”“知识竞赛”“朗读比赛”等读书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5.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6.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培根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道其中的大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这段话告诉了我们,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不单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少走弯路,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

因此,我们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觉阅读、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其次要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