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案例指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合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湖南省常德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就非常重视利用学案导学,重视编制导学案。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努力:
一、依据课程标准灵活运用教材编制学案,在“导”字上下功夫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要为学生指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制订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完成学习目标。高中历史版本差异较大,教师要转变传统的 “教材至上”的观念,准确合理地把握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之上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实现教师“教”与学案“导”的统一。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上新课之前把提前设计好的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或课程标准)写在黑板上以强化目标的引导作用,这种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与学目标流于形式化,真正实现了课堂有效和高效教学。
二、以学生的学为学案导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参与编写,以立足于学情
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老师编制和使用学案,但大多数学案使用起来并没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究其原因,很多学案还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而设计的。因此,我们在编制导学案过程中做到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定教,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深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学习基础、态度、方法、思维等学习心理特征,体察学生要求,从学生角度编写出符合我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历史导学案。
每次导学案编写中教师还吸纳部分学生作为导学案编写者,借鉴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以及学习活动形式,让学生作为编写者能大大提高其参与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点
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real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make people constantly ask questions and ponder over a problem.”(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设计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通过讨论和交流,寻求问题的答案,并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习惯的呢?
在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中,老师们经过反复研究达成一致:在每一课的难点处、关键处和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处设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学习《英国工业革命》这一课时,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假设:如果你办一家工厂,需要哪些条件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开办工厂的条件必须有: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原料、海外市场的扩大等。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抓住关键点提出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先从英国发生?这不仅让学生学会提问,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解答。经过讨论,学生能够得出以下答案: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②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③圈地运动提供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④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教学中,随着理解课文的深入,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内容。通过质疑答疑,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学案导学的层次性,因材施教,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第一,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把先进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案例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进行多维度解读,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思考,使教学行为赋予崭新理念,可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第二,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案例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得失,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探索教改途径,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互相交流研讨、提高其看、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实效。教学案例的内容贴近教师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灵活,易于传播、交流和研讨,因此,常把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引导教师研讨交流教学案例,有利于提高教师分析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精选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针对性原则。教师所选取的案例要与课程教学的内容、目标紧密相联,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认知水平和思辨能力等选择案例,这样的教学案例易于为学生接受,并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2)实效性原则。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案例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并且应选择一些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相贴近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3)时代性原则。当代大学生生长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新的知识、新的思潮和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他们对过时的教学案例是不会感兴趣的。因此,教师所选取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这样的案例才更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趣味性原则。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应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较强的可读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丰富性原则。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处于同一学习阶段的学生其心理需求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照顾到处于不同阶段、不同背景学生的心理差异,应多选择一些不同类型、不同风格和不同呈现方式的案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科学安排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在开课之前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包括本课程计划运用教学案例的总数量、各个案例具体运用的时间、运用案例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二是针对每个教学案例制订一个案例教学组织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案例名称、案例来源、案例类型、案例介绍、案例使用注意事项、案例材料使用时间、案例使用步骤、案例讨论的组织形式、案例分享的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案例的归纳小结、案例的启示、对案例的评价等。教师要精心组织策划,科学周密地安排教学环节,充分发挥组织、引领、催化和导向的作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恰当设置问题情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务有以下两个:一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科学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理念,正确面对大学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另一个是向学生传授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使他们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和分享。教师应针对案例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应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展开讨论,具体内容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系统阐述案例、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了解案例所包含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和案例所给予我们的启示等。因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及时进行总结评价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资料
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也制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提升。为弥补这些不足,探索及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是每个任课老师所关注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出现,给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基本情况,就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
作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也相继涌现,并在指导课堂教学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一)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张晓梅、王妍妍、马增林(2014)探讨翻转课堂的内涵,分析工商管理专业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阐述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谢朝阳(2015)从师生角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就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进行对比,并分析翻转课堂在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应用意义,同时就任课老师如何有效应用翻转课堂开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提出相应措施。陈洁(2016)结合慕课的应用,探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作用及特征,分析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提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构建及其在课前、课上、课后的应用策略。张爱琴、刘东霞、宿丽霞(2017)比较翻转课堂与案例教学方式的异同,分析“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就“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提出教学策略。习波、杜钟(2017)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就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提出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完善课前教学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应用多种反馈与评价手段等内容。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
虽然理论界已经就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展开研讨,相关研究成果也相继涌现,但缺乏实证调查与研究。究竟工商管理专业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取得怎样的效果?存在哪些缺陷与不足?在哪些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以及与学生访谈的方式,就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及不足进行研讨,并提出改进策略,可为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二、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工商管理专业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而翻转课堂强调自主与合作学习,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同时,为促进该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利用,首先应该完善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教学案例,预习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任课老师准备教学案例,视频或幻灯片,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习,并提交预习报告。首先由任课老师筛选工商管理教学案例,课前通过在线平台案例,由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视频阅读教学案例,对案例内容有深入全面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加深对案例的印象,并提交预习报告。翻转课堂改变传统课堂讨论的模式,通过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和全面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任课老师利用幻灯片或微视频,对案例涉及的内容进行回顾,学生则在课前思考案例和相关理论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准备阶段,任课老师要选择生动有趣的案例,提高幻灯片和视频制作技巧,为学生展示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并详细掌握案例设计的理论知识,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与规划。
(二)课中———创设案例情景,开展合作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中,主要环节是讨论与互动,同时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先由任课老师创设学习环境,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然后开展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根据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内容,将每5~7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明确每个组员的任务,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并且每个小组讨论后要整理组员的观点,形成小组学习成果。班级讨论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汇集每个小组的观点,最后形成结论和学习成果。在讨论与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任课老师应该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多个角度对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探讨和分析,进而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有行业专家、优秀工商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既能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还能拉近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距离,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三)课后———整理教学资料,进行反馈评价
课后的主要任务是复习与总结,学生要汇总课堂讨论的观点,撰写总结和分析报告。任课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平台及时答疑,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同时在翻转课堂教学完成后,任课老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发言、幻灯片制作情况、分析和解答问题情况、讨论发言次数、分析报告撰写等内容,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并计入学习档案。总之,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学习任务实现前移,课前由任课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借助互联网和视频自主观看并思考。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小组讨论和自由发言,任课老师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课后由学生递交学习报告,任课老师进行总结与评价。
三、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及不足
为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结束后,对四个班级的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达94.5%。同时还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感受。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
问卷调查显示,翻转课堂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需要,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调研过程中,在被问到“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你是否愿意接受翻转课堂用于教学”时,有186名学生(占93.3%)赞同将翻转课堂用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提高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此外,对比分析翻转课堂实施前后的情况,可以发现翻转课堂在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团队合作与沟通、掌握专业知识方面效果显著。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不足
调查显示,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反思和改进。一方面,任课老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改进,学生的主动性有待提升。任课老师要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解答疑惑,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挥主体地位与作用,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主动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优质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缺乏。工商管理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复杂,有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微视频资源的支持。但目前优质教学资源缺乏,信息共享不足。因此,有必要提高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录制能力,注重教学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
尽管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然而,要想促进该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完善教学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活动。根据存在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一)构建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
工商管理专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取得更好的效果,离不开丰富的案例资源支持。优质的案例能反映企业真实场景,调动学生兴趣,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因此,一方面,要重视现有案例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要增强案例开发意识,采用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挖掘典型案例,并不断完善教学案例库,促进资源共享。同时还要注重更新和完善,形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案例库,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二)建立开放式的学习平台
目前,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以理论为主,关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师生角色转化等,但是对翻转课堂与慕课、在线课程、网络教育的联系的研究不被重视。事实上,互联网的发展为翻转课堂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尤其是慕课、在线学习、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为翻转课堂提供有效支撑。因此,有必要重视互联网的应用,建立开放式学习平台,推动翻转课堂与慕课、互联网融合,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
(三)调动学生参与并重视课堂讨论
灵活采用小组讨论、分组辩论、合作学习、班级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效融入翻转课堂学习活动之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讨论活动当中。任课老师还要适当点评,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技能。
(四)开发学习资源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任课老师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重视视频、音频、动画资料的收集,提高微课制作技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翻转课堂的深入参与和教学质量提升。要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开阔学生视野。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学,让学生从翻转课堂中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
总之,翻转课堂不仅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同时也推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任课老师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该重视翻转课堂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并建立教学案例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为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最终促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梅,王妍妍,马增林.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探索,2014(07):60-61.
[2]谢朝阳.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企业,2015(11):95-96.
[3]陈洁.慕课的翻转课堂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电大学报2016(2):17-20.
[4]张爱琴,刘东霞,宿丽霞.基于案例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58-63.
[5]习波,杜钟.“翻转课堂”在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创办你的企业课程为例[J].管理观察,2013(7):133-135.
[6]周晓.基于翻转课堂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91-93.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1-0233-02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作为行为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着重向学生们提供对组织环境中的个体、群体乃至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认识。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除了用有限的课时力求将其理论体系完整地分析、解释透彻之外,还应该立足理论重点,积极尝试运用案例教学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与教学案例的理论认识
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相关案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了解实践中有关的典型事例、领会某些理论观念及道德两难问题、掌握某些教学及管理策略、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达到特定的目标而采用的分析和讨论案例的一系列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被描述为“苏格拉底式”方法的一个分支或变体,苏式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别称,这种方法主要采用提问与回答的形式。教师的提问是教师将要传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容,通过提示与学生已有经验相矛盾的事实、指出学生知识的漏洞等方式来打破学生原有思维的内部平衡,迫使学生尝试重新恢复思维平衡的过程。
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教学案例不同于一般案例,它是一种将真实世界引人课堂的方式,这样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处理这些真实或现实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像从业人员一样进行思考和行动。因此,要求教学案例必须具有教学价值。具体应该表现为:第一。应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环节,每一个案例都需要一种理论的支撑,通过学习案例,使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第二,案例要能引起争论,通过不同观点的思考、争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对决策分析起重要作用,案例一般都是围绕决策问题来进行的,案例提出了管理者或政策分析人员面临的选择或必须做出的决定,但不把实际上采取了什么行动或行动结果告诉读者,迫使学习者做出抉择;第四,要有概括性,要将现实中较大的管理问题加以提炼,把案例中关键点展示给读者。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好的教学案例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根本保障,因此,选择优秀的、适合的案例成为案例教学的关键。
二、案例教学在组织行为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如果不能独立地运用事实、观念和概念要点去解决问题,学生就不会真正掌握知识。概念的应用涉及较高层次(等级)的分析技巧,而这些是能够在一个教育与培训的环境中学到的。使用案例教学就是一种激励学生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的手段。如教学案例中的“应用题式案例”。这种案例的案情与学习中的某一知识点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情节比较简单,篇幅一般在数百至千余字,一般是围绕主题展开表述,没有冗余或干扰性信息,有明确的、唯一的答案,多用于教师对该知识点的例证或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这种案例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巧具有较好效果。
组织行为学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经由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概念发展而来,包括直接面向社会生活实际、直接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的形成均是建立在大量翔实、权威的第一手资料上。因此,这些理论观点都很抽象。而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一般都是围绕特定的理论内容展开,案例中所提供的信息是现实问题或现实情境的再现,其中既包含了明确的理论知识点,也包含了有关组织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等方面的知识或深刻见解,而且案例具有典型、形象、直观等特点,带有很强的解剖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组织行为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得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个人的思路成为集体的智慧,战略性的束之高阁的理论知识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可操作实践。通过反复思考、讨论、争论,课本理论知识与技巧不断得到强化,对复杂的、抽象的组织行为理论获得了比较清晰、感性的认识。
2 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建立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的心理条件和解决问题的心态
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和技术设备被引入到工作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希望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希望学生具备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为组织创造价值。这些择人标准的提出,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挑战。需要高校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育重点。
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教师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剖析,使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环境的复杂性、现实问题的不可控制,体验实践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压力和困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交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学生学会用现实的眼光审视问题,做出抉择。因此,现实案例的系统性学习与讨论为准备参加专业性和实践性工作的从业者提供了间接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建芷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的心理条件和解决困难问题的心态。
三、案例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一)案例教学前提―选取适合的案例
选取适合的案例是课堂案例教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典型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特定情景,其中涉及《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或几个理论知识点,这类案例是对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际调查之后的客观书面描述,是管理中遇到的难题,能够帮助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理解案例中的问题,抓住潜在的学习机会。威廉姆・克利夫说:“完全开放的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为他们在寻找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时可以考虑相反的或替代的方案。尽管如此,如果学生不具备适应这种开放性方法所必需的智力成熟度,这样一种设计也可能造成混乱和认识上的障碍。我们已经发现直接的案例分析对部分较为弱势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应该准备给缺乏经验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反馈信息。”
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提出一个没有明显正确答案的问题。案例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
情感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通过充分挖掘使得这些能力得以加强,而且应当提供多种合理答案以激发学生批判性的思考;第二,案例中必须有一位特定的、可辨认的关键人物,否则案例分析可能会模糊不清过分理想化;第三,需要学生运用案例中的信息去思考、评价、运用问题;第四,需要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性思考,以便对问题及潜在的解决方式进行评估。
(二)案例教学实施――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方式设计的目标,是学生参与程度的最大化。参与程度的高低绝不是形式的要求,是决定案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首先,教师要能激起学生投入案例学习的热情。有经验的教师把学生分为三类:俘虏型,这类学生的学习是被要求或被强制的;好奇型,这类学生对课堂持观望态度,如果认为符合他们的兴趣,将会倾注很大精力;投入型,这类学生准备充分,愿意并具备相应的能力,自发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前两类学生有必要通过案例的趣味性和外在的驱动手段来转变或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评分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外在激励手段,特别是学生面对不喜欢的资料时更为有效。
其次。教师的课前准备与课堂引导对学生深入研讨案例至关重要。教师课前一定要精通案例材料,对案例事件要有一个完整的掌握,想象案例讨论的进程情景或细节,预料学生可能出现的反映。
最后,实施案例讨论,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方式:从某个单独事件的讨论出发,通过分析,形成一般的见解或结论;从一般的对策出发;从某个提前准备好的书面材料出发,其中既包含对学生的反应或解决方案的讨论,也包含对他们的结论或主张为什么存在差异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