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armers' technology training market is not too mature, training supply is relatively weak in general, supply shortages, and even more serious problem of supply and demand misplaced. With the occupa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peasants, farmers occurrence of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ontent and level of the training needs of modern farmers.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the Liaoning Province farmers Technology Training simple.
Key words: farmers Technology; training; problem
中图分类号:F30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农业技术的适用性不强
1、针对性不强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技推广的基础单位,在开展科技培训和支农活动中,没有选择当地经济发展急需的或切合农民自身利益的培训项目或培训内容,而是做足表面文章,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有的等真出了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后,才举办“总结教训经验”的培训班。极个别的培训班还存在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农民购买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一些新技术在培训前,没有充分的进行市场考查论证,先试验后推广。
2、时效性不强
每年的春冬季都会开展一些季节性的培训,然而时间短,培训的面也广,实际上培训的专业性并不强。培训的内容往往是一些政策性、方向性的东西,指导生产、推广技术、增强技能的实用性的东西并不多。有些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工作上,存在着任务式倾向,甚至以参训人数定奖惩考核,由此而造成培训质量的不确定性。加之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不多,有的也并不专业。在培训内容上,一个培训教案教材用若干年的现象不少见。教员的知识不更新,培训的内容又有什么新意。
二、科技培训的供需关系脱节
辽宁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对农业的影响仍然很大,部分地区在生产管理上还留有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现代农民科技培训市场发育还不是太成熟,培训供给在总体上比较薄弱,供给短缺、甚至供求错位的问题比较严重。随着农民职业分化,农民对现代农民培训的需求内容与层次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培训需求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种植养殖领域,非农中的建筑、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成为了农民学习的热门选项,即使在种植养殖领域内传统的粮食作物的培训需求也有下降趋势,特种养殖、水产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的培训科目渐渐成为新宠,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趋势。农民除了需要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之外,还对各种职业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政策知识、法律知识、人际关系、文化娱乐等内容有着一定的需求。但目前对新型农民的培训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使得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不对称性。
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及观念
1我省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通偏低
①农村基础教育中缺乏素质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匮乏,致使大量农民子弟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投入不足、教学设施缺乏等原因,大部分地区、学校没有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
②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目前各级领导普通认识到了提高农民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但对农民的素质教育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其实这个是误区,素质的提升涉及到人的方方面面,没有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单单的只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效果上要大打折扣,有些地方甚至发生过学员前脚刚了解假农药假种子的制假过程和辨别方法后,后脚就参与到制假过程中去的反向例子。
2 我省农民的观念较为落后
在我省,相当数量的农民和现代农民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一部分农民表现在学习意识淡薄,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尚显不足。许多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那块十地上,习惯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经营模式,对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而另一部分农民又表现在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模糊、观念认识不清,跟风盲目种植养殖现像严重,对市场经济中的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由于经济支付能力差、承担风险的能力差,大部分农民面对新技术、新措施往往是一等二看三才干。还有不少认为参加学习不仅花时间、花培训费,学完后是否管用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主动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科技培训制度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
1农民科技培训制度不健全
①培训制度缺乏可持续性
辽宁现行的农民科技培训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以项目、工程或示范基地建设的形式推进的,如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等,从些工程和项目本身的特点来看,都是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而开展的培训,带有明显的计划性和限制性,就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来说,其实原则上一般为2-3年,那么当这个培训项目在一个地区实施两年以后,如果继续任务下达则这个培训将继续下去,如果没有则可想而知了,还有很多项目或工程也是一样,只是时间长短不同,有3年的,也有5年的,这些都取决于国家及当地政府的中长远发展规划。
②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与长效发展机制
当前,我省一些地方市县农民培训工作时快时慢,缺乏详细规划,执行部门千差万别,部门联动机制尚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资源尚未得到整合。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我省培训主体单位职责不清,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培训工作缺乏必要的管理体制约束。因为农民培训工程是各种资源的有机结合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使农民培训工作与制度性建设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规范的发展机制。
2农民科技培训体制不健全
农民科技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很广,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培训的组织机构,加大协调力度才能形成培训合力。目前辽宁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省农委、人保厅、科技厅、农科院、科协、团省委、高中等农业院校等单位,由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缺乏统筹规划,没有统一的管理协调,各个培训机构往往各自为政,造成了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培训活动的组织难度增大,形成了:一方面乡镇不愿费时费资去组织;另一方面农民不愿接受培训。
五、农业科技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1基层培训单位数量锐减
乡镇职业(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教育部门开展新型农民培训骨干和支撑,但近年来数量上逐渐减少。据统计,我省2008年有乡镇944个,有行政村11822个,乡村从业人员1164.7万人。而2008年我省还有乡镇职(成)学校909所,接近一个乡镇一所学校,而到2010年乡镇职(成)校只有576所,减少了333所。另外,2008年我省有564所村级职(成)校,2010年我省有行政村11764个(辽宁统计年鉴2011),仅有4.8%行政村有职(成)校。
2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与教学质量差
目前,辽宁省开展农民培训的主要师资力量来源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广播包视学校、乡镇农校等,这些机构一般直接承担培训任务,而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学院也开展培训,但一般都是围绕课题或项目以基地为中心开展培训。据不完全统计,辽宁县乡两级从事农村科技服务的农业技术员有6万多人,仅占农业人口的不到0. 5%,而且这些人员中普通存在学历层次低、职称低的现象。农技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也致使一些新技术无法得到及时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一些技术人员存在知识老化、水平落后等问题。而且由于经费匾乏,待遇较差等因素,从事农业技术培训的教师队伍不稳定。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培训质量的下滑,影响培训的效果。
六、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资金匮乏一直是制约农民培训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投入在农民培训中虽然有很大比例,然而财政预算内农民培训经费占整个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份额增长缓慢,国家对农业财政预算总额比例偏小,而用于农民培训的资金更是寥寥无几。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用于农民培训的经费基本上依赖政府拨款,地方政府和农民自身对农民培训投入十分有限,加之,国家对农民培训的政策不配套,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各种外援资金、民间资本无法有效投入农民培训,农民培训规模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生代 农民工 职业教育 问题与对策
在2010年,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关于新生代农民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目前,中国大约有一个亿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比例的61.6%,在2.3亿的农民工总量中,占据了近50%,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所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涉及到“三农问题”的处理,与中国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另外,对于中国国民经济而言,直接关系其长远发展。据国际银行的相关数据,一个国家劳动人员受教育年限每上升1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将提高9%,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能够全面提升农民工的个人素质,进而减轻就业压力、提升收入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其劳动生产率会得到明显提升,利润也会随之增加,整个产业结构因而会得到调整,将全面推动社会进步,达到社会公平。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际上是近些年来,针对进城的农民工,开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社会福利项目。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讯息频频得到报到,不过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好的现象,只是叫好但不叫座。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担心会上当、怕没有效果等;对于市场而言,培训机构很难准确账务,培训教材及内容过时,严重诋毁了农民工培训的声誉度;即使培训是无偿的,如果学到的知识技能无法在实际中应用,在农民工看来,这就是浪费他们赚钱的时间。所以说,对于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有好的消息,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1、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传递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教育培训实质上应是优惠利民项目,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宣传实施。现实情况是,部分地区对于宣传不重视,信息传播力度不足,农民工实质性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工不能真正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了解国家相关的惠农政策。
1.2、供给与需求不均衡
近几年“民工荒”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认识到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应该说,大部分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还是有强烈需求的。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有农民工职业培训行动计划推出。虽然许多劳务培训项目是免费的,但总体上却是需求不旺。许多农民职业培训班生源严重不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包括主观动力不足和客观的机制欠缺等,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均衡。
2、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问题的原因
2.1、培训信息不均衡,培训环境不够浓烈
如今,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很多,不过能让人们所信赖和认可的机构却比较少,多数农民工确实想学习技术,不过培训信息闭塞,缺少有效的指导,从而求学无门或是被他人所蒙骗。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从而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培训。原因是相应的培训部门宣传方式不够合理,未能和农民工及企业进行全面沟通。有的培训机构虽然通过互联网进行了很好宣传,但是多数农民工无法或不会使用网络,从而导致培训部门宣传的信息无法被得到。
2.2、培训主体不够清楚,培训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因为经费上的短缺,很多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师资团队不能落实到位。尤其两个关键性的培训主体,一个是职业院校;另一个是职业培训部门,都是独立进行运作的,整体优越性得不到体现。除了经费问题,对培训起关键影响作用的就是资源浪费现象。要保证良好的农民工培训工作,离不开资源的有效整合。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3.1、围绕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构建基础保障制度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最根本的处理方式就是改革制度,长时间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社会框架,再加上其他教育、户籍、住房等制度的约束,严重影响农民工向城市转移。所以,构建围绕新生代农民工权利的保障制度,成为目前农民工制度的关键创新部分,同时也有利于开展现代化的农民教育模式,这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工有权利诉求,有社会、经济、生存,以及发展的权利,对于发展权利,现代化的培训和综合发展是其主要部分。
3.2、对农民工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要做到全面改进
在政策法规层面,应当完善农民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目前,关于农民终身教育的观念并没有完全为社会所接受,社会各个部门还没有主动自觉提供教育机会。例如,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有责任对一线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然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很多企业只用人不育人,忽视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强制和规范,制定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对社会和个人在终身教育方面的活动进行规范。现阶段,可以考虑制定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指导实施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
3.3、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构建“立体式”的培训体制
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的资源范围,保证农民工教育终身制的模式,离不开政府、社会的大力扶持,以确保相应保障体制的建立实施。由政府开设相应的培训项目经费或是基金项目,在物质方面,确保农民工能够获得教育培训,另外,鼓励各行各业共同出资,扩大培训资源,丰富社会资源,针对农民工的再教育、培训,基于最为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同时,不能担负培训费用的农民工,政府有必要对其承担免费教育的职责。以构建起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为主体,培训机构、培训市场和就业市场相协调的“立体式”培训体制。
参考文献:
[1]魏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
[2]杨晓军.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1
[3]梁乃云.我国民工荒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科技和产业,2009,9(4):72-75
一、莒县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莒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据2016年统计,莒县农村劳动力31万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7.3%,初中文化程度占37.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5.2%。农业从业人员31万人,目前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25万人,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3.2万人。系统接受农业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不到10%,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素质不高,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匮乏,生产经营观念、手段、方法滞后,生产经营效益不高。
二、前期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整合乏力
就莒县而言,农业、科协、扶贫、妇联等部门都在搞农民培训,但各部门的培训均局限于各自的行业,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形不成系统的培训,部分乡村重复交叉培训,既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培训成本,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二)农民对培训缺乏主动性
调研发现,莒县务农农民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三分之二,他们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接受新事物较慢。有一部分人参加过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但他们认为有些培训老师讲的内容基本都是自己掌握的知识,存在想学的知识学不到、希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好等问题,因而缺乏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三)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以前的农民培训,培训前对学员的培训需求调研不足,不了解学员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存在盲目授课现象,理论知识讲得多、实践技能讲得少,抽象的内容讲得多、直观的内容讲得少,常规传统的知识讲得多、新技术讲得少,往往教师讲完课培训就结束。对培训机构而言,只要完成培训人数和培训课时数,就算完成培训任务,组织者甚至会安排一些听话但又不从事本产业的村民凑数参训;对授课教师而言,只要讲完培训内容,就算完成讲课任务;而对学员而言,教师授课没有选准自己所需求的内容,存在“学非所需”现象。
(四)培训师资缺乏吸引力
常言道:师傅不明徒弟拙。调研发现,以往农民教育培训聘用的部分授课教师,有的不会也不学习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教学,缺乏生动、形象、直^的影像授课内容,培训效果较差,往往学员不愿意听甚至走人。有的教师讲完课后,解答不了学员提出的实际问题。谈及培训收获,有些学员说,这个老师讲深奥的理论知识,没讲实践技能,我们用不上;那个老师只会讲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不实用;还有的学员认为,有的授课教师的实践经验还不如自己,白白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久而久之,培训对学员失去了吸引力,进而出现招生难现象。
(五)培训模式缺乏多样性
以往的农民培训,多采用教师在台上讲、学员在台下听这一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模式,甚至有的培训不挑对象、不问需求,完成理论培训就行。参训学员学到的理论知识,没有指导教师到田间去手把手教,自己也没有机会到田间去操作、去实训,对技术是否规范、操作是否到位存有疑虑,实现不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缺乏向外地学习本产业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机会,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三、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对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合理整合教育资源
根据不同部门所开展的农民培训项目和内容,由政府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农民教育培训组织机构,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实行联合办学与各自为阵相结合,做到涉及相同或相近的培训内容合并培训,不相关内容各自培训,逐步形成以培训机构为主阵地,科研机构、科技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实训基地,具有创新意识的“土专家”“土能人”为补充的教育体系。
(二)创新培训理念,开展“把脉下药”式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凝聚力
对农民而言,为其解决一个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胜过夸夸其谈、漫无边际的几天理论讲授。为吸引更多农民参训,使他们招之即来,来了留住,学了用得上,用了效果好,必须在培训前根据选定的产业,对遴选的参训学员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充分听取他们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进行汇总、归纳。以此为基础确定培训所要添加的新内容,遴选能解决该类问题的专家教授,并结合授课内容进行答疑解难式的讲解,并深入田间实训实习,营造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员的参训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培训效果,体现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学以致用的价值。
(三)创新师资遴选模式,增强师资的吸引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型农民培训的师资,不要看他的职位多高、影响力多大,要看他是否拥有本专业的高新实用技术、是否掌握本产业的发展方向,更要看他“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本领,特别是解决参训学员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做到与本批学员培训产业无关的内容不讲,本批学员不需要的内容不讲,本批学员都掌握的内容不讲,对学员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并做到“药到病除”,使培训教师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参训学员的心,真正建立一支知识全面丰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培训效果好、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新型农民师资队伍。
(四)创新培训形式,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增强培训的直观性
“讲述一千遍,不如眼一见”。新型农民培训的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理念、技术水平上向国家领先水平看齐,而且必须改变以往只靠一张嘴讲课的授课方式,走出去,学创新,学习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利用影像资料直观、生动、形象的授课。这样不仅授课内容有声有色、生动形象,而且可以直观地传授给学员一些先进的真经实学,让参训学员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领当地产业发展。
>>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宁夏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及调试对策 基于心理契约的新生代农民工管理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指导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及其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潘华.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社会学院,2012.1.
[3] 牛丽宇.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2:99.
[4] 石庆新,冯维.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探析[J].宁夏党校学报,2010.12(3).
[5]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88.
[6]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7] 吴智育.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J].河北学刊,2012(4):1-2.
[8] 李辉,倪磊.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1-32.
关键词:农民;培训;问题;对策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在笔者看来,胡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农民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
一、新时期农民培训的问题
事实上,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各级政府在农民培训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构建了一系列培训体系,基层乡镇成人学校及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目前农民培训工作还有差距。总之,面对不同类型农民的不同需求,政府在农民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农民培训背后,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新时期农民培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训缺少积极性。当前我们开展的许多培训往往是政府行为,大都带有明显的组织色彩,往往不能及时把握农民培训的兴奋点,忽视了农民自身的学习需求,因此很难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经费投入等因素,政府各部门的培训自身也缺少积极性,对没有利益的培训就事论事,完成任务的多,追求实效的少,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培训质量。
2.培训缺少针对性。要提高农民培训的实效,培训工作的全过程一定要结合农民实际,有的放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目前的培训还缺少针对性:一是培训内容缺少针对性,政府有关部门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和预测来确定培训内容,不少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培训手段缺少针对性,有关培训部门在培训过程中理论说教多,实际操作极少,对接受培训的农民没有开展入户指导和跟踪问效,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3.培训缺少系统性。所谓缺少系统性,就是政府对农民培训没有一个细化的目标,没有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目前,教育、农业、劳动、科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但基本上各搞各的,不能形成合力。
二、新时期农民培训的对策
农民培训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面对培训中存在的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作为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成人教育工作者,要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素质为培训工作的落脚点,切实提高培训效率,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强农民培训工作:
1.借助政府的推动力。政府是农民培训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在培育新型农民的进程中,政府推动力可表现在:(1)要加大宣传力度,出台有关文件和措施,加大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提高农民的学习意识。(2)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培训目标,落实有关考核措施。(3)要加强统筹的力度,根据专业对口、优势互补、各司其职的原则,明确分工,协调政府各部门对农民开展全方位的培训。
2.利用资源的支撑力。(1)加强硬件设施的整合。除了利用成人教育学校作为农民培训的主阵地外,各村都要建立成人分校,要有适应农民培训需求的电教设备。在农民技能培训方面,仅仅有教室还不够,更要创建实训基地。(2)强化软件资源的建设。一方面成人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变化,成为农民培训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要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他们或是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或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或是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为农民培训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
3.发挥教育的创新力:(1)创新教育内容。要善于从市场中把握经济热点,善于从社会中捕捉兴奋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农民开眼界,长知识。(2)创新教育模式。在农民培训上,原有的学校教育模式相对单一,很难适应当前农业、农村的多样化需求,要广泛联系,大胆探索,实施企业带动、创业培训、就业牵动、农业推广等多种模式。(3)创新教育手段。在信息社会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育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农民培训可借助网络培训平台,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帮助农民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