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准医疗行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基于互联网医疗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据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在政策、技术、需求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以31.1%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发展,至2014年,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规模达1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预计未来两年仍然高速增长,2017年受在线医疗增速放缓的影响,互联网医疗整体增速放缓(见图1)。
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为6.5亿,普及率达48%;手机网民为5.6亿,占比86%,因此,互联网医疗逐渐以移动医疗为主成为必然。从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构成数据来看,移动医疗占总体市场规模的比重从2011年的17.0%增长到2014年的26.4%,2011~2014年移动医疗以51.8%的发展速度远超在线医疗25.9%的发展速度。预计至2017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医疗健康各个环节的逐渐渗透,移动医疗的占比将超过在线医疗,达到55.0%。因此,移动医疗将会是互联网医疗未来的重点方向。
从产业链来看,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在线医疗和可穿戴设备为主的产业格局。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产品开发的加快和企业经营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从竞争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抢滩”,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苹果、谷歌、三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台,百度、阿里、腾讯也通过投资或并购的形式入主国内知名在线医疗平台。但是整体来看,上述巨头的相关布局更多的属于战略卡位,而在底层数据的收集环节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探索阶段,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上。未来,随着市场参与者对数据资源的掌握和利用能力变化,竞争格局也会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过程中。
驱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互联网医疗相关利好政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用户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巨额资本的不断涌入,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家政策利好。在政策层面,国家今年以来频频出台医疗相关政策,推动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重塑。2015年1月12日,卫计委《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放宽条件、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探索实行备案管理或区域注册,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5省区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推广应用远程医疗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同月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确定了2015医疗改革的七个方面。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规划要求,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5月7日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医药电商发展。8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9日国务院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工作重点。在政策的刺激下,我国互联网行业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势在必行。从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中,可见多点执业、医药分开、网售处方药、加快发展商业保险等信号已经十分明确。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春天就要来临。
技术相关因素的推动。4G和Wifi技术发展,使终端设备更加快速地连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使快速地从实时数据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可能;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硬件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医疗可覆盖人群大幅提升,同时加速保守的医生群体的观念转变;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可穿戴设备更加智能化;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这些因素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使得远程医疗、慢性病监测、在线医疗、移动医疗等成为可能,从而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
用户需求的推动。医疗资源不均衡导致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凸显,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造成医疗资源出现严重短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升高,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对冶未病有了明确需求;药品链条信息的不透明导致看病成本居高不下,以药养医的状况依然持续。
BAT等重量级选手参与及资本的推动:BAT、京东、360、小米等大体量公司凭借敏锐的嗅觉快速进军移动医疗领域,使得互联网医疗炙手可热,大量创业者涌入该领域;短短三个月之间,挂号网1亿美元、丁香园7000万美元、春雨医生5000万美元三起融资,引发了业内对互联网医疗的热切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热钱涌动,使得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
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重度垂直将成为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重度垂直,是指企业通过自建,或整合某个细分疾病领域的一系列完整的医疗服务链条,从而达到消费者可以在一个企业的平台上获取一站式完整闭环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任何一个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都存在于两个维度所构成的四个方向之中,这两个维度,一是在病种类别上,是做大而全,还是做垂直细分;二是在整个服务链条上,是做独立环节,还是做重度整合。四个方向是:重度-大而全,重度-垂直,独立环节-大而全,独立环节-垂直。由于医疗服务需求的“纵向”衍生性存在,我们认为像网购电商那样大而全的模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成立。“重度垂直”将是大势所趋,但“独立环节-大而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将依然存在。我们认为最终互联网行业将发展为“一全多垂”的行业生态。结合到病种细分方向,我们认为具备七大要素的病种方向,更适合重度垂直,即:治不好(慢性)、必须治(致命、痛苦)、高单价、高频次、多环节、重时效、基数大。而具备这七大要素的病种有糖尿病、肝病、心脏病、肿瘤、尿毒症等,它们有可能最先实现重度垂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重问诊模式”产品将更有发展潜力。目前市面上,“轻问诊模式”的产品较多,但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对于患者而言,使用频率低,对医生无依赖,对软件的信任感低;对于医生而言,没有患者数据,学术价值低,且比较随意。“重问诊模式”的产品让就医问诊变得更垂直、高效,在预约挂号、导诊就诊、看数据等方面可一键解决。对于医院而言,“重问诊模式”有利于科学安排资源,减少运营压力;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减少就医时间与费用;对于医生而言,可以提升自我价值,减少医患矛盾。
个性化医疗将是未来健康的重要趋势。互联网医疗重视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通过建立每个人的健康档案,为他们提供更精准、更匹配的医疗服务,进而达到预防、预测的目标。精准医疗的核心是把人群细分,对病人个体化的行为和数据进行精准的解读,给出精准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通过精准医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药物的副作用、节约医疗的费用。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医疗模式会有比较大的明显变化,即从简单诊疗发展到疾病的预测、疾病的预警,再到积极参与管理,最后到个体化治疗。未来每个人都有配套的终端,完全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自己身体体征生命的相关信息进行筛查、收集,然后相关信息会传递到健康顾问家庭医生那里,可以进一步得到相关疾病回馈以及健康指导。未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基因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人而医”时代将会来临。个性化医疗将在现在互联网医疗的基础上,由生理数据层面,深入到基因层面,实现真正的精准医疗。
健康管理将随时随地。随着移动医疗产业的成熟发展,随身健康管理将逐步兴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随身健康管理可使专家服务大量人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专业的内容服务。随身健康管理类似一个临床诊疗的过程,可以跟随个人,提高健康水平、降低意外风险和医疗支出,也能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尤其是针对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具有心脏病突发风险的高危人群,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管理将更为重要。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将更易用。包括脉搏血氧仪、葡萄糖监测、心电图、助听器、药物输送等类型的可穿戴式设备,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将成为新的移动平台市场及生态圈。同时,随着穿戴式医疗仪器的传感器终端将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其载体也将朝着人们更容易接受、适合长期使用和不干扰日常生活的方向发展。如具有传感功能的T恤衫,采用传导性纱线和小型化柔性电极进行电连接,使医生能通过T恤衫来实现对穿着者心电信号的测量,预期可进一步实现身体活动情况、血氧饱和度和肌电信号等的监测。
关键词:大数据 发展前景 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009-01
引言
纵观全球,对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关注与日俱增,大数据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如火如荼。
大数据技术的特征被定义为4V概念,有Variety、Velocity、Volume、Value四部分,即符合种类多、流量大、容量大、r值高四个指标的数据称为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在金融、电子商务、医疗、教育等行业都有广泛应用。本文将重点介绍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在金融、医疗、教育等代表性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其未来的应用策略,试图为各行业从业者以及信息化政策制定者提出部分参考。
一、大数据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数据应用主体主要为政策制定者以及各行业应用者。以过去的2016年为例,大数据应用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其关注热度有了较大飞跃。2016上半年政府大数据项目与2015年对比增长率达到60%以上。大数据应用在医疗卫生、金融、教育等行业中显得最为广泛和活跃,同时,看病难、教育资源不均衡、金融风险防范、食品安全、交通拥堵等各行业存在的民生问题一直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来解决上述民生问题,是大数据应用的重点所在。
1.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作为近些年颇受关注的新概念,其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也被权威人士归纳为4个V特点。
首先是数量(Volume),即指数据巨大,目前存储计算量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其次是多样性(Variety),指数据类型繁多,包括传统的格式化数据,及来自互联网的视频、图片、位置信息等;再次是速度(Velocity)维度的特点,即处理速度快;最后是其价值(Value),即成为大数据还须具有较低的数据密度与较高的挖掘价值。
2.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分析
2.1 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的大数据应用
互联网金融,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以平台、品牌、消费者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该种金融模式较广泛地使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作为其业务发展方法。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移动支付、网上银行、券款支付等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线上贷款以及股票、债券发行交易颠覆了人们生活中传统的金融行为模式。除互联网金融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外,我国今年来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同样也体现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自淘宝网为首的购物网站于2009年开始的双十一购物节的兴盛见证着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大数据的巨量增幅。近些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淘宝网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在再次以全天总交易额1207.49亿刷新纪录,远超去年的912.17亿元。正是由阿里云的大数据处理服务平成了在“双11购物节”中所产生的大量的在线交易与物流业务。支付宝系统采用的处理能力高达每日10亿笔以上的“云支付”构架,正是在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上,具备着更高的服务质量、安全性、稳定性,更低的系统成本。
2.2 医疗行业的大数据应用
受近年来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的影响,医疗行业也在进行着其利用医疗数据完成升级变革的过程。 医疗数据可以分为患者基本数据、诊疗数据、医学影像数据、医疗设备仪器数据等包括医生在对患者诊疗与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该类数据信息的利用,可以在对病人及疾病管理、控制与医疗研究等领域中起到积极作用,蕴含着巨大价值。按照大数据在医疗行业应用中所服务对象的不同,下面从服务居民、服务医生、服务科研以及服务公共健康四个角度,分别介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情况与具体功能。
2.3教育行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
在教育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数据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方面对学习成绩的记录与分析、总结与归纳提高成绩,政府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评价,教师以正确率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数据是说明效果的有利手段。比如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课堂的表现率――回答问题的次数、正确率、考试的通过率。这些具体的数据经过专门的收集、分类、整理、统计、分析可为大数据。教育行业中的大数据技术可以按照教育的阶段分为K12教育与非K12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K12教育在我国表现主要表现为义务教育,其数据产生主要为学生学籍卡的刷入刷出等来源,其主要受控于各学校管理者,数据利用程度与挖掘程度不高。而非 K12教育,如最近很火的远程教育则是应用大数据很好的典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在线教育和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开辟了一条创新、个性的教育道路,改革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育政策制定的方式与方法,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也为解决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找到了途径,使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更广泛的应用。以技术整合资源、以数据驱动教育。 数据采集与分析使用户信息能更准确的预测,数据的挖掘与反馈使学习过程获得妥善监督管理。大数据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如今渐入佳境,面临着更为蓬勃的明天。
二、大数据应用的前景和策略探索
上文具体分析了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应用现状,而大数据技术作为改变与提升人们生活的一大利器, 未来也是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其应用前景与应用策略进行分析,试图为想要在自身行业应用大数据的从业者与信息化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参考。
1.利用大数据分析在各行业服务过程中提供更准确用户画像
对于为大量消费者提品及服务的企业,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并对其采取精准的营销手段。如根据客户的购买习惯,分析出更准确用户画像,为其推送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企业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做服务转型。一些传统企业则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不管是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或是进行医疗服务推送或是教育服务订阅的企业,其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均可以通过更准确用户画像给出,为用户提供更为合理与精良的服务。
2.利用大数据改善传统企业经营模式
大数据在方方面面渗透于企业运营与发展,能够帮助企业把握市场态势、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最新的消费需求、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科研效率等等。
3.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更深度应用改善民生问题
大数据技术在医疗行业与公共健康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较为初级阶段,未来的深度应用将进一步升级医疗服务,也改善诸多民生问题。 例如,大数据技术使用可以在公共健康监控方面有积极改善作用。传染病的调查与控制一直为卫生部门比较头疼的痛点,而公共卫生部门如能成立覆盖全国患者(包含县级及以下的医疗场所所返还的数据)的电子病历数据库,将在传染病的宏观控制上有较大突破,医疗索赔支出与传染病感染率都下井,新传染病与疫情的调查效率也将大大提升。
三、结语
置身于这个信息化时代,数据科技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革日新月异。人们的衣食住行,各行各业的经营运作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大量数据,世界可谓是数据型世界。有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础铺垫,原本很难采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容易被利用起来。大数据及相关产业发展将是未来政府以及各行业从业者的重点关心所在。本文在介绍大数据相关概念的前提下,对大数据技术目前在各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相关归纳,并重点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前景与策略进行了探索,试图为政策制定者以及行业从业者做出部分应用大数据的解决方案参考。希望未来能通过不断进行的理论技术实践,以数据激活经济,使大数据真正成为治理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改善民生,优化服务,真正将科技符号变成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王钦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数据应用[J].地理学报,2015,05: 691-695.
[2]王元卓,靳小龙,程学旗.网络大数据: 现状与展望[J].算机学报,2013,06:1125-1138.
[3]杨现民,王榴卉,唐斯斯.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模式与政策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5,09:54-61+69.
[4]胡艳辉.浅析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特征[J].改革与战略,2016,01:118-122.
关键词:保险;保险扶贫;精准扶贫
随着“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使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要求,我国的扶贫工作已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1]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扶贫蓝皮书)显示,按照2010年价格,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减少了92.8%,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大规模减贫”[2]。虽然总体扶贫态势良好,但是扶贫对象规模仍旧庞大,相对贫困以及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扶贫工作任务仍旧艰巨。保险凭借自身职能在支持扶贫开发工作上独具优势,当下保险扶贫成为保险政策的热点问题之一,并且中国保监会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赴多省调研于2016年6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保险行业体制机制优势,履行扶贫开发社会责任,全面加强和提升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能力,助力‘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如期实现”。《意见》重点指出保险与扶贫工作的五大对接方面,即农业保险、健康保险、民生保险、产业脱贫保险、教育脱贫保险,明确了保险机构在保险助推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为保险业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描绘了完整蓝图,可见保险扶贫已然要在脱贫攻坚之战中大展身手[3]。虽然保险扶贫是近几年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其实保险早就作为扶贫手段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世界上有近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探索用保险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保障。如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运用小额保险,以低廉的保费服务低收入群体,为其提供基本的风险保障,小额保险的实施降低了低收入者因为遭遇风险事故返贫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保险扶贫在印度等国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4]。因此,研究我国的保险扶贫,探索我国保险扶贫的现状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不仅能使我国扶贫事业更加稳固发展,而且对我国农村的金融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1保险业支持农村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和意义
精准扶贫是与粗放扶贫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而后在贵州又讲了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更好地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而保险业作为规避风险的专业机构,在向贫困地区提供风险保障上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保险业支持精准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2011年国务院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以下简称《纲要》)是对今后扶贫工作的多方面部署。首先,《纲要》中指出的“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原则说明了脱贫工作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发力,结合自身的职能把改善贫困地区条件与作为本部门的工作任务之一,合力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而保险扶贫正是贯彻这一精神,保险机构在农村推行惠农的保险产品,与政府支持相结合,为贫困地区脱贫事业多方发力,符合中央的要求。其次,保险扶贫是扶贫机制创新下的产物。《纲要》中提出的“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原则要求扶贫手段应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创新扶贫手段。而本身金融扶贫就是一项创新化的扶贫手段,保险作为一项最常见的金融工具之一,毫无疑问保险扶贫同样也能为扶贫工作注入新鲜血液。最后,保险扶贫是落实中央对保险企业的要求。《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帮扶,共同致富”的原则,即要求社会各界参与扶贫。近年来,保险业在改革发展中“勇担责任、服务大局、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行业精神逐步展现[5]。倡导“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服务社会为企业己任,而农村扶贫开发为保险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1.2保险业支持精准扶贫是开拓市场,促进行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商业保险一直把客户定位在中高收入群体中,随着市场中保险主体的不断增加,中高收入群体市场竞争不仅越来越激烈并且日趋饱和。因此,此时需要开拓新的市场以保证保险公司的发展需要。并且,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脱贫农民群体渴望拥有自身经济所能承担的保险产品来规避一些突发状况带来的风险,以免导致因各类风险使自身重返贫困。根据需求供给理论来看,在农村地区已逐渐形成一定的保险需求,而需求产生供给。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必须要进一步细分市场,往以往所忽视的农村市场进军。通过对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符合农村地区实际购买力所能承担的保险产品,不仅体现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是保险行业开拓新的市场的必然要求。并且,通过在农村开展各项保险服务,在农村地区建立庞大的客户群体,能够在农村地区培养购买保险规避风险的文化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村市场的客户群,使农村市场得到有效发展,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1.3保险业支持精准扶贫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来看,我国传统的农村保障体系主要由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构成,这两项虽已取得重大成效,但是尚存在着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保障水平低的问题。而农民也还面临着意外伤害风险,财产损失风险,农业生产风险等,当面临这些风险时,因为农民收入水平低,往往应对能力不足,导致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由此看来,针对农民的保障问题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供。而保险业通过提供保费低、流程简单且针对特定风险的保险产品,助力农村地区的保障工作,正好填补了农村保障体系中的空缺。从农村保障体系的参与者来看,主要是从政府提供为主,而理论上最佳的保障体系模式应当是“政府+企业+个人”。因为单凭政府力量很难使社会保障落实到每个农民身上,而三方合力,可以互相弥补缺漏从而使保障更充分。保险扶贫,是以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产品,农民自愿购买,政府提供相应补贴的模式,既能针对性地满足农民的需要,又能以自身能承担得起的低廉价格购买到保险产品,从而弥补了单纯由政府或保险行业提供社会保障的不足,提高了保障水平。1.4保险的费率杠杆作用可放大扶贫资金的效用。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央与地方财政对扶贫领域的资金供给不断加大,有利的保障了脱贫成效。但是,从各地的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上看,在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着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而保险具有的费率杠杆作用,可以更好的提高扶贫资金的效能[6]。财政以补贴的方式使在农村推行的保险产品以低廉的价格为农民所购买,这不仅使财政资金的投入普及范围扩大,由于通过保险职能也使得产出的经济效益加大。通过大数法则和风险分散机制,保险可以放大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以农房保险为例,财政资金补贴1000万就能使2000万的农民得到保障,总的风险金额可高达2000亿。这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能与资源配置水平。1.5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能有效激发农村金融活力。由于农民的资产单一,可担保物少的原因,信贷部门不愿贷款给农民,从而使其止步在缺少资金扩大农作物生产规模前。而保险行业在支持扶贫工作上,考虑将农民产业也纳入保险体系中,推出农产品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多种助力农民生产的保险产品,实现银保互动,实现农民贷得到款,信贷部门愿意贷款的良性互动,保险机制的加入,有利于优化农村的信贷环境,从而优化农村的金融环境[6]。
2保险业支持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分析
2.1发展农业保险,助力农业保障工作。农业保险一直以来是中央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帮助农民转移农业风险,保障农民在农业方面的收入稳定,防止因农业灾害而致贫、返贫。根据保监会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整个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达到1.9万亿元,2016年1-9月份提供的风险保障是1.36万亿元,2015年支付赔款达到了260亿人民币,2016年支付赔款已达200亿人民币,至2016年,受惠的农户已经达到了2290万户次,大部分都是贫困的农户。除此之外,开发备案了地方特色的农险产品792个,扶贫专项的保险产品48个。如福建省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每年平均会遭受5次的台风袭击,且由于地处丘陵地段,易发生地质灾害。福建省基于此省情出发,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村住房保险、渔工责任保险、渔船保险、水稻种植保险和森林火灾保险等5个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在2015年间,福建省仅在农险试点中就累计赔款支出2.8亿元,极大地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2.2发展大病保险,助力健康保障工作。针对贫困群体致贫的原因调查,有研究指出因病致贫是第一大致贫原因,在全国建档贫困户中,此比例就高达44.1%,可见贫困群体对于健康权益的保障需求是极其巨大的。在提供基本医保的基础上,通过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方式,对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的支持。根据保监会的数据统计,目前大病保险已经普及9.2亿城乡居民,超过700万人直接受益。在多个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还可以购买补充医疗保险,进一步加强了扶贫对象的医疗保障。2.3发展民生保险,助力民生保障工作。当前不论是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下还是农村保障制度下,对于意外伤害风险的关注都不大,而在致贫因素中,因意外致贫、返贫的情况也很严峻。针对意外伤害这一制度上的短板,保险业针对扶贫人口,推出适合于贫困人口的小额人身保险,保障其在日常劳作中意外伤害、意外疾病等突况的需求。而此种小额人身保险,保费低廉且针对性强,在实际运作中也吸纳了相当多的参保人员。2.4发展保证保险,助力资金保障工作。在农村地区农民在需要资金发展产业时往往会遇到贷款难、贷款贵的“拦路虎”,而这情况也严重阻碍了农村产业发展,影响贫困地区脱贫。针对这个问题,商业保险机构推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保单质押等产品来保障农户信贷安全,而有了这重保障,不仅使贫困人员贷得起款,也使得信贷机构愿意贷款给农民。通过保险在中间的担保功效,推动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投放,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3保险业支持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3.1农民的保险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受传统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农民还是习惯性的自己承担风险,不愿提前为可能发生的风险买单,他们认为这是多余的支出。并且,保险因为是在事故发生后赔偿,他们认为买了保险似乎在诅咒自己发生灾害,这是件不吉利的事。因此受这些落后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投保意愿不高,对保险的认可度不强,特别是在有些贫困地区,保险行业只能通过与政府合作才能勉强让贫困户投保,但往往这种类型的保险赔款力度也不大。因此,农民的保险意识不强是保险业加大支持力度的阻碍因素[7]。3.2贫困地区保险的有效供给不足。虽然上文中提到近年来保险业已加强在农村地区的保险业务开发,但是相对而言,在农村地区真正供给的保险产品相较于农民风险需求来说确是远远不够的。并且,进入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保险机构往往只有几家国内比较大型的保险企业,因此易造成提供的产品过于单一的情况。这样既不利于保险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其创新发展[8]。3.3保费补贴监管存在漏洞。我国一些重要的农业保险险种,是受中央、省、县三级财政补贴的,政府补贴保费的比例在80%左右。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些基层政府与保险公司串通,以为农户代缴保费为名套取国家财政惠农补贴资金。而这不仅使贫困农户的实际投保金额缩减,影响了其利益保障,而且为基层政府与保险行业腐败滋生提供了温床,严重影响了基层风气。3.4农村保险的规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村保险一直以来发展较缓,因此对于这块的法制建设也相对迟缓。虽然近些年开始重视农村保险行业的法制法规建设,但相对于城镇的保险行业制度来说,农村保险的法制建设尚存在有待健全的地方。对于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对于保险行业有序发展的监管以及受保农民的利益保障的法规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4保险业助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4.1营造农村保险的发展氛围由。于农村低收入群体长期对保险没什么意识,甚至有些存在着偏见,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村保险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扶贫领域中的保险产品的认识。其次,保险公司也须意识到在农村推销保险产品的复杂性,因而不能依靠传统的营销方式,需要保险公司自身创新方式。需做好在农村开展保险教育活动是场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半途而废,应循序渐进稳固推进。最后,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农民手中可支配收入提高了,购买保险也会列入支出计划。4.2构建多层次的产品供给体系。首先需要明确在保险扶贫中应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作为主导地位,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在技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其次,推动政府支持,有了政府支持,一方面可使得保险产品的销售难度降低;另一方面,在政府的监管下也可保证农村保险良性发展。最后,发展多主体合作模式,增进与当地的金融机构合作,由于当地的金融机构长期驻扎在本地,与当地农户接触时间长,业务关系密切,与其合作不仅解决了销售渠道与客户群体的问题,也能降低相应的各项成本。4.3促进农村保险险种与服务的创新。由于农村地区的农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条款太复杂、保险流程太繁琐的保险产品大多不喜欢购买。这就要求保险行业需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的工作,开发出适应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且能被大多数农民所接受的产品。这不仅是提升保险行业的服务水平,更是有利于保险行业加快产业升级的有效措施。4.4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工作。目前人才紧缺是整个保险业普遍的一个现象,因此在农村市场方面大多数的保险机构投入的专业人员都不多,甚至于委托村民来销售保险,这就容易造成农村保险服务水平低下。而这就需要保险公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首先,尽可能的在农村地区投放专业素养高的专业人才;其次,在农村地区可选取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组成营销队伍,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加强保险方面的知识教育。这样不仅能够缓解保险机构的用人紧张问题,还能给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4.5进一步健全农村保险法制建设。需进一步完善现行农村保险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将农村保险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良好的法律环境能够使保险业在农村地区有序健康的发展,并且能够通过法律为投保农民增加制度保障,使其更加放心的购买保险产品。通过加大监管力度,能够有效的防止农民与保险机构发生利益冲突,保障保险行业在农村地区的规范化运行。4.6提高财政对保费补贴的比例,优化扶贫资金投入结构。对于尚未脱贫的贫困县可对其主要的农业保险产品实行全额保费补贴,扩大保费补贴险种,不仅使贫困群体真正受益,提高其保障水平,也能有效激励保险行业对扶贫领域的投入。可将扶贫资金适当转化为农民的保险保费,发挥保险的杠杆作用,体现财政扶贫效果[9]。
作者:魏诗晴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J].中国扶贫,2015(23):4-7.
[2]高峰.扶贫依然是一场攻坚战[J].前进,2015(5):58.
[3]吕岩.保险扶贫,贵在“准”字[J].金融博览,2016(18):54-56.
[4]湖南保监局课题组.湖南农村小额保险发展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6):38-40.
[5]廖新年.商业保险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初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26(3):44-46.
[6]曹晨光.农村金融供给: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67-69.
[7]罗皓,郭红卫.论我国农村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乡镇经济,2006(3):23-25.
一、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及问题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消费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原料药生产出口稳居世界第一。2007-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5967亿元增长至282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8%,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不过,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产品仍“以仿为主”,创新药欠缺,药品质量和疗效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随着近几年药品“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的实施,对药企运营与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再加上疫情冲击,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收到较大影响,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近几年一度出现下滑。在以上背景下,推动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我国药企向创新型技术型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据统计,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医药制造企业处于单点信息化、数字化覆盖状态,系统间集成度较低;另外,仍有26%的医药制造企业处于数字化起步阶段。具体而言,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信息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是新药研发能力普遍偏低,研发阶段信息化支撑手段缺乏。当前医药研发需要强大的平台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支撑,我国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传统医药研发阶段,缺乏信息化手段及数据的支撑,导致药物研发耗时耗力,且成功率低。第二是医药生产阶段信息化及自动化大部分处于单点覆盖阶段,未形成端到端集成。一方面部分生产环节还未实现自动化,这在中成药制造企业中较为常见,如药材预处理、药物提取、环境控制等环节,仍需要大量人工参与。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大部分互相分离,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没有得到实时收集以用于研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及管理。第三是企业营销流通、产业链协同等环节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对药品营销渠道管理、营销数据的实时跟踪及数据分析能力普遍不足。同时,当前药企普遍缺乏互联网营销及用户服务类平台,基于线上的创新发展观念薄弱。另外,医药制造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上下游企业数据同步、资源及业务协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
二、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创新发展建议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自动化现状及问题,为推进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运营升级、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提升行业在国际的综合竞争力,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研发、生产、营销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同时推进企业各环节系统间集成及数据共享流通,最终实现智能化研发、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企业管理等全新生产运营模式的构建,具体建议如下。
(一)研发环节数字化
医药研发环节数字化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存在的最大短板,也是企业加强创新药开发力度的关键一步。研发环节数字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企业内部要构建统一的研发基础数据库,如电子实验记录、仪器原始数据、化合物/生物样品数据、生物活性数据库等,实现研发过程中各类数据电子化、标准化,并实现基础数据库在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二是完善企业级的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研发流程集成。构建医药研发平台,建立标准化的研发流程,基于研发平台实现研发流程集成。基于研发平台推进研发数据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实现对研发进程和研发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实验效率,加快药物研发进程。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辅助研发创新。医药制造企业应和专注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应用,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例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等阶段进行大批量文本分析及预测、虚拟药物筛选、病例分析及临床匹配、晶型预测、发掘药物新适应症等工作,以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二)生产环节数字化
医药生产环节应重点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各环节智能化系统的整合,逐步形成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体系。由于化药、生物药、中药生产数字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具体方案。具体建议如下。一是中小企业首先提升药品生产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的普及,加强提取、浓缩、醇化、干燥、灭菌等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部署,逐步实现各个环节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参数(如温度、流量、压力、液位、质量、浓度等)的自动采集、监测、分析、集中显示、报警和控制,简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工干预。二是逐步形成贯穿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体系。在关键环节自动化系统部署基础上,推进各环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合,形成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体系,强化生产制造各类参数数据汇聚与分析,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快速、合理、准确传递与共享,全面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能力。三是完善企业生产类信息化系统建设及综合集成。完善生产执行(MES)、环境监测、药品质量监管、仓储管理等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数据、物料、能耗等数据接入到生产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及分析应用。推进生产信息化系统间集成及数据共享流通,形成集管控、优化、调度、执行和经营于一体的生产新模式。
(三)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
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是传统医药制造企业较为欠缺环节,随着“互联网+”在医药及医疗领域的渗透,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成为医药企业进行精准营销、开展服务化转型的关键。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搭建精准营销平台。医药制造企业应联合医药流通企业打造面向基层医疗市场的数字化精准营销平台,重点探索医药产品精准营销方式,提高资源投放有效性。一方面基于精准营销平台整合下游终端客户资源,汇聚营销数据和客户数据,掌握药品流向动态,对渠道终端(如医院、药店等)营销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以辅助差异化营销科学决策制定、渠道优化、终端覆盖等。另一方面基于新媒体环境,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分析医生社交网络、阅读量和转发量、医学信息浏览记录等线上数据,挖掘医生使用偏好,实现有的放矢、精准营销。二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医药新零售、健康服务平台。医药制造企业应探索建设B2B、B2C电子商务平台或与大型医药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实现营销渠道下沉,推进线下线上全面融合。另外,有实力的医药制造企业可探索建设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并和线下医院、体检中心、理疗中心、药店等实体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将数字化服务平台向线下机构及个人用户延伸,基于平台开展药事个性化远程咨询、疗效数字化评估、远程审方、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等。同时基于平台沉淀消费者疾病谱变化、健康需求和消费习惯等数据信息,开展C2M反向定制化研发生产。另外,医药制造企业应积极与数字化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等平台类企业合作,联合推出慢病管理、术后跟踪等服务,包括在线诊断、药品购买配送、用药跟踪等,形成“医+药”闭环,延伸大健康服务半径,创新开展营销模式。
(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
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是医药制造企业实现内部运营升级的重要手段,通常包括企业人财物的数字化综合管理、企业数据汇聚及综合分析、企业智能决策等。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推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升级。针对中小企业,建议通过实地部署或采购SaaS服务等方式,推广办公自动化、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运营管理类信息系统的使用,加强企业管理精准管控能力。对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建议推进运营管理类系统与药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实现研发、生产、营销、用户服务、企业运营管理相关流程及数据的融合贯通。二是提升企业大数据创新应用水平。建议有实力的医药制造企业打造企业数据,盘活企业全量数据,实现企业各环节数据的汇聚整合、提纯加工、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服务等,形成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反馈的工艺优化、流程优化、设备维护与事故风险预警、精准营销及用户服务能力,实现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智能决策和深度优化。三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协同。加强医药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协作,通过系统整合、流程打通等推进上下游企业生产要素互通共享,逐步实现产业链互联、平台协同、要素融通,推动产业链企业生产和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三、推进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建议
早癌筛查,医疗旅游的救命之旅
如果您对日本的樱花已经仰慕很久,对纯正的日料垂涎多日,又想做一次早癌筛查,那您就到携康长荣来吧。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身体状况,携康长荣会为客户量身定制一整套系统、合理的专业赴日癌症早期筛查服务,为您精心甄选日本最具权威性、最适合的早癌筛查机构。以此达到通过早期癌症筛查,实现癌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同时配以安全、舒适、温馨的行程安排。
请相信!癌症不是不治之症
目前,从整体情况来看,约1/3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癌细胞还仅有1-2cm的时候,即若早期发现癌症,则可大大提高其治愈率。由于癌症在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一般是通过癌症筛查发现早期癌症的。癌症的早期发现,并不等同于症状一出现就立即进行检查,而是在没症状时,进行定期的检查才是重中之重。
拿胃癌举例:一般来说,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达70%以上,而晚期患者不足10%,正可谓:胃癌晚期九死一生。只有早期确诊并通过规范化的手术治疗,结合系统化个体化的全身治疗,胃癌的临床结局才能够获得根本性的改善。
既然胃癌发病率这么高,那么,早发现,就成了决定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很关键的第一环!
但是,遗憾的是,胃癌早期并不呈现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一般仅仅表现为腹部隐痛不适、消瘦、食欲差、贫血、恶心呕吐等。不仅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还极易造成医生的误诊或漏诊。而出现以黑便为代表的明显症状时多为中晚期,已失去包括手术在内的治疗方式的最佳机会,从而导致预后效果极差。那么,怎么能做到早发现呢?想要早点发现胃癌的踪迹,有必要定期进行早癌筛查。
正确理解早癌筛查
早癌筛查是以发现早期癌症为目的的检查,是对未出现癌症症状的人群进行检查,并将其中疑似患癌人群筛选出来。癌症筛查的对象为健康者,因此发现癌症的概率必然不高。适于实施筛查的癌症,应该是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的癌症类型。对这类癌症实施筛查就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具体说来有胃癌、大肠癌、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等。早期癌症能够被检查出来的时间机会通常是1~2年,因此在正确的指导下定期接受早癌体检筛查是很有意义的。
可见“早癌筛查”是多么的重要,也正因为此,这项医疗项目在欧美、日本等地受到很多善于管理自己身体健康的人士的追捧。近年来,在国内,境外医疗旅游不也成为了一个时髦的概念,有的是去美国接受肿瘤治疗,有的是到瑞士进行抗衰老疗养,有的是到韩国让自己“面目一新”,更有很多人是去日本做早癌筛查……
但当你越深入了解这个行业,就越会发现这里面纷乱复杂,千头万绪,无从理起。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领域,而且是跨行业,跨地域,医疗旅游在生机勃勃、迅速发展的同时,无疑又面临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承办机构的资质如何和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外人不得而知;而消费者在面对千差万别的费用和艰涩难懂的医疗目录时,更是无从判断。
与其让自己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何不在自己“家门口”找一家服务质量上乘、信誉良好、技术坚挺的医疗服务平台给我们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呢。在这样的环境下,海外就医行业领导者――携康长荣就脱颖而出了。
请记住!携康长荣会是你健康体魄的坚实后盾
携康长荣,作为全球第三大、日本第一大医疗集团――日本德洲会医疗集团在中国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它不仅拥有日本、德国及美国的多家全球知名医疗机构资源,同时与国内各大肿瘤医院及权威专家也保持着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国内高端客户提供了一个集早癌筛查、国际会诊、海外就医、癌症康复为一体的国际化医疗服务平台。
现在,携康长荣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秉承精准医疗的先进理念,率先将日本最权威的癌症早期筛查质量控制体系及相关医护人员特训体系引入国内,落户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通过实施国际化、标准化的高精度筛查,切实有效地提高国内高发、高危癌症的早期发现率,降低死亡率,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的目的。
选择携康长荣的理由:
携康长荣培养了最专业团队。早癌筛查团队由日本德洲会医疗集团早期癌症筛查专家亲自带队,逐层选拔多名国内优秀医学人才远赴日本,接受早期癌症筛查特训。同时,携康长荣还集合了众多具备丰富国际医疗服务经验的行业精英,能够为客户提供国内最权威的早期癌症筛查等多项医疗服务。
携康长荣引进了世界高精尖的设备。其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3.0T核磁共振仪、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机、数字X线成像机、乳腺钼靶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胃肠内视镜等一系列高精尖检查设备,为实现高品质的早期癌症筛查提供了充分的硬件保障。
携康长荣提供一流的服务。其秉承“精准、优质、温馨、高效”的高端医疗服务理念,引入国际先进的医疗管理模式,在客户体验国际化早癌筛查服务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全程导诊服务及一对一检后讲解服务。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携康早癌筛查中心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康新公路4358号
邮编:200120
电话:400-863-9797
官网:http://
温馨提示:早癌筛查固然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不可马虎。不抽烟、少喝酒、饮食结构良好、坚持锻炼、居住环境通风透气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形成“防癌小环境”。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携康早癌筛查中心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康新公路4358号
邮编:200120
电话:400-863-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