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影响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5)S2-0099-02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述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现今,“对外汉语”作为严谨学术词汇代表了三种具体含义: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及教学行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代表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事业。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类市场,更是一门学科,它的重要性从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显现,但是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正式被学术界认可则是在80年代后。最初在20世纪80年代,吕必松在参加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时提出,应该将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看作一门正式学科来进行建设,可见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仍然处于发展摸索阶段。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

1.教学活动方面对外汉语作为一项教学活动时,它的基本内容非常清晰,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并运用汉语。进行此类汉语学习的学生比较特殊,他们几乎都没有汉语基础,汉语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个崭新的、充满挑战的新世界,而进行教学的老师就是他们探索汉语世界的领路人。教学老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本领。2.学科方面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时,是专业且严谨的,它有几个主要研究问题,分别是: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等。在向母语是外语的学生授课时,需要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真正从本质上对学科发展起促进作用。另外,汉语在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认知规律也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分支。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这是一门学科能够长期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保证。3.事业方面将对外汉语教学看作一项事业时,它的基本内容便是要加速推动汉语的国际化趋势。在帮助外国人学习了解汉语时,能够使他们逐步认识了解热爱中国。除此之外,更要紧抓学科发展建设,在此基础上大力培养从事此项事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加大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对教学进行研究并宣传推广此项事业。努力推广汉语水平考试也是在将对外汉语教学看作一项事业时需要明确的基本任务及工作内容。

二、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任课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为了全面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健康蓬勃发展,提高任课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课题已被提上日程。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够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对外汉语教学旨在全球性地普及汉语知识并介绍中华文化,因此,任课教师除了满足普遍性基础要求外,还应当满足这门特殊学科要求的其他素质。

(二)汉语知识水平因素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任课老师,应当对我国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在语法、字词、语音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都有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及准确又科学地解释各种语言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并能够正确客观地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类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保持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外语知识水平因素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授课对象是外国人的特殊性,任课教师仅仅具有扎实的汉语理论知识并不够,仍要具备实际的外语水平,即学生们的母语。在教授初学汉语的学生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难以讲解的教学内容,这时候任课教师的外语水平极为重要,如果能流利顺畅地通过学生的母语进行授课,结果肯定会事半功倍。(四)非语言性专业知识水平因素现如今来到我国学习的留学生愈来愈多,其中不乏进入相关专业领域的同学,比如学习中医的留学生班。在对此类学生的汉语预备教育中,常常会涉及很多非语言性的专业词汇与知识点,如果任课老师对这些关键点一无所知,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老师,仅仅掌握汉语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及一定程度的非语言性专业知识。

(五)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相关知识水平因素

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相关知识不仅在普通教学中是关键因素,更是对外汉语教学任课教师知识储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如今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组成中,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储备足够丰富的人数量较少。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具体心理状态及认知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三、具体教学方式

(一)字词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在最初制定教学方法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外国人这一特殊授课对象。汉语有其独特的字词、语法。音调特色,对本国学生来说,普遍性的基础规律足够帮助我们进行学习,但对于外国学生来说,这样做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对比语言学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授课对象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外国人,由此特点我们可以制订出针对理论学习即仔细分析字词规律的教学计划。

(二)语法因素

语法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确定语法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进行这项确定时,需要具体考虑到授课对象的母语状况,母语的不同也代表着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难度的不同。针对同一个汉语的语法内容,来自欧美国家的学生和来自日韩国家的学生感受到的学习难度往往不是一个等级的。比如在主谓宾结构的句型学习中,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会比韩语为母语的学生更加轻松。

(三)语音因素

任何一种学习都具备实际的理论基础,而语音便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语音作为汉语学习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能够直接影响整个汉语教学。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语音的过程就是嘴巴和耳朵的模仿合作。可以说,能够帮助提高汉语语音水平的主要路径应该就是多听多读多模仿,这并不是指一味地机械模仿字音,还包括说话时的轻重缓急、腔调模式。

(四)教材因素

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教材仍旧是主要学习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的教材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努力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任课教师综合素质、完善相应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教学所采用教材的质量好坏与否,以及内容是否适合,是否具备一定的学科特色,都是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这些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材相关建设出现了异常繁荣的景象,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适合不同课堂和具备不同特色的汉语学习教材。从侧面上能够反映出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索,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产生了促进作用。

四、学生自身行为模式因素

(一)自信心和自觉性

学生本身作为进行课堂教育的三要素之一,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帮助教学效果显现的体现者。倘若站在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效果统一的角度,学生才是整个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我们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研究中,关注重点被导向“教”“学”和“怎么教”这几点,其中明显对“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研究数量也不多。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表明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师生双方相互作用和促进的过程。将汉语定位自己的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如果想要在语言学习中取得最棒的表现,除了对外汉语教学任课教师的相应知识储备、教学方式、课程教程等因素外,学生本人对学习汉语的自信心及自觉性也非常重要,这基本上也是保证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能获得相应成效的重要保证。

(二)习得因素

曾经有西方哲学家表明,语言习得是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其中内在机制主要受学习者主体的制约。对于外国人来说,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可以看成是在生成一套全新的语言系统。想要效果良好的语言教学必须依据实际目的开展一系列的听说读写技能培训,这一过程最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有序地开展。21世纪的在华外国留学生,他们的汉语知识极其匮乏,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作能力的发展。语言学习的成效对学习者来说,主要包含情感和认知部分。我们在运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目的一定是发送信息内容或者接受信息来源,这些被用来传递的信息中包含着思想和情感等内容。每个人对母语的使用方式和解释规则的理解力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们在无意识中习得这些规则并在意识中将这些规则应用于其他人身上,作为人际交往时的参考标杆。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对外汉语教学尚处在科学转变阶段,在此阶段尤其需要我们进行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因素的深度探讨,如此才能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欣.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课件运用实践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2]王晓音.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段伟丽.不同认知风格的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上的差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4]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5]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段胜峰.非洲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2篇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文化教学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核心位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对外汉语主要面对外国学习者,由于外国学生所处的环境与中国不同,其地域文化与中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汉语言的时候,必须首先做好文化教学工作,掌握文化教学的基础和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语言和文化的有机统一

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语言传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对外汉语基础常识;另一方面能够带领学生领略中国文化,感受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真正魅力。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了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折射出中国劳动人民的思想和灵魂。因此,将文化教学有效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当中,显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提升对文化的参透能力。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有利于语言和文化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双重教育模式,让留学生掌握汉语言知识的同时,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有利于学生汉语言理解水平的提高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文化教学,实现语言与文化的有机统一,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利于留学生对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的深层次认识。与此同时,通过文化教学的不断渗透,能够提升留学生的汉语言认知力,有利于留学生学习汉语知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浓厚兴趣的培养。由于对外汉语的主要学习主体为国外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融入文化教学思维,从中国文化的层面入手,来引导留学生进行对外汉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将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有利于留学生对外汉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能够达到预期制定的学习目标。

(三)有利于学生实践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外汉语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对象为前来留学和深造的外国学生,由于外国留学生对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不多,加之经常以母语交流为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给学习汉语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到汉语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由于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汉语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留学生甚至并不知晓何为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汉语言之间的必然联系。所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融入文化教学,通过文化教学,能够加速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掌握速度,实现两国文化的对接、交流和互动,进而来提升跨国语言交际能力和汉语言实践能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理念过于陈旧的问题,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形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自我讲解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外汉语应用实践能力不足。同时,由于文化教学内容的缺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存在欠缺问题。

(二)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

目前,绝大多数教育机构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留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讲解的课程难度设置不合理,从而严重影响到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留学生对对外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可以看出,传统机械的文化教学方式,对于留学生学习对外汉语而言,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

(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高校等教育机构发展和创新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特别是对外汉语方面的人才十分短缺,部分教师对中国文化理解欠缺,以至于在文化教学过程中,不能通过正确、科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最终给学生学习对外汉语带来阻力。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语言与文化教学并重理念

对外汉语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性较强的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双重教育教学模式,方可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真正需求。研究发现,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对留学生进行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汉语教学,并没有将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忽略了文化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一些高等院校教育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不存在直接关联,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教学,跟其他课程一样,只要完全按照课本知识,就能够达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这种教育教学方法是枯燥无味的,根本无法从本质上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也无法达到最终的汉语言教学目标。从某种层面来讲,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只有将二者有机关联起来,方可增强教学效果,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进而能够满足留学生对对外汉语学习的基础需求。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高等院校必须创新文化教学理念,树立汉语言、中国文化并重教学理念。

(二)改变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满堂课的讲解为主,并不需要学生过多的参与互动、交流,在这种教学环境中,难以培养起学生学习汉语言知识的积极主动性,甚至引起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反感情绪。实践证明,任何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交流和互动环节,那么均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环节几乎不存在,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听写为主,整个课堂氛围并不活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特别是对外汉语的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根本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我国高等院校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创新工作,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将中国文化作为教育的核心和基础,让中国文化真正渗透到对外汉语这门课程之中,让对外汉语运行于中国文化环境之中,也就是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其国家背景、历史文化、知识层次、文化种类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以此来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能力;三是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先进行基础汉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可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和了解之中,也就是说,学习汉语知识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所学知识方可得以升华。

(三)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3篇

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授课教师只要经过正规的师范院校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以后就可以进行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本人的学历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师的选择方面则对与教师的选择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标准。因为外国留学生的母语不是汉语,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与交流过程中,他们还需要借助母语的环境来进行相关语法项目与语言点的学习。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至少要通晓一门以上的外语,帮助外国留学生在某些知识点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的时候,可以运用相应的外语知识来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的协同与指导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因为毕竟汉语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还只是第二语言。因为对外汉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来自海内外各个国家的学生,他们对于自己的汉语学习充满了兴奋与欣喜,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从高度的职业自豪感出发,切实履行自己的使命与义务。但是在这些不同的背后,我们还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找到一些想通的地方。例如,两者都需要学习汉语的基础知识,从起初的拼音的识记,到汉字的认读与书写。另外,两者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对汉语的文化进行一定的学习,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语言的学习才会真正实现语言的交流。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外汉语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外国留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也可以引导其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一点,将会随着外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对位汉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最终称为未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向。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对比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最近的文献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者主张对外汉语教学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这一点是很不科学的,所以从根本上认识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区别所在,在指导日常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因材施教,满足外国留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要。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提出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直到今天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外国留学生无论从认知心理还是从知识储备等方面都与中小学生相比具有很大的成熟度,虽然在汉语言的相关知识的储备方面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与水平。但是语言的学习能力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势利导,合理化的安排教学的内容与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外国留学生在汉语言学习方面的成长需要。就如同上文所说的一样,外国留学生在刚刚接触汉语的学习时,是抱有很大的兴趣与信心的,可是由于语言学习本身的难度与乏味,在加之汉语与欧美语言在语言的形式及文法的规则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从具体的学习问题出发来探究对外汉语学习的思路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利用母语的正向迁移,促进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外国留学生与我国的中小学生的区别,除了表现在年龄的层面,更大的区别体现在母语的不同。在当前我国的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与国家类别目前已经超过了近几十个国家,这些不同的国家所涉及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大体上,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等,其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应该还是英语。很多专家曾经研究发现,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母语对其第二语言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按照母语对第二语言影响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母语的正向迁移,或者是母语的负向迁移。顾名思义,在母语的正向迁移的过程中,母语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掌握起到促进的作用。对于很多刚刚接触对外汉语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而言,汉语的字正腔圆让他们感受到了象形文字背后的巨大的语言魅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汉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会开始发现,汉语的学习其实没有那么简单,除了与他们的母语不同的语法体系外,汉字的发音让他们不知所措,很多留学生甚至失去了对汉语学习的勇气与信心。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从外国留学生的具体的母语情景中出发对其语言的学习进行正向的母语迁移是可以提高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的学习效果的。以我们所熟知的英语为例,在具体的拼写与构词方面,英语与汉语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从字母的发音,我们可以看到汉语的拼音与英语的音标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渊源与联系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汉语拼音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两者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分析,让外国留学生在原有的母语基础上,进行汉语的学习与理解,将会取得一个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尝试将汉语的拼音中的声母与韵母和英语中的元音与辅音进行一定的对比研究教学,结果发现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学习无论从速度还是效果都较以前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当然,以此类推,汉语在具体的语言项目方面,例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以及相关的词性的界定与使用都与英语的语法项目存在着很大的联系。这种建立在外国留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与语言基础上的对外汉语教学,符合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维果茨基所提倡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3.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从目前的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来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教育与学术领域的话题。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水平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我们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学习的榜样。前不久,国务院总理在缅甸访问时,曾经发表公开讲话提出,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将会在缅甸等国家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进行学习与深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加深彼此的了解,而外国留学生的设置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促进活动。

4.有的放矢,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正如,我们在上文的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与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区别所描述的一样,两者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维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只有了解它们两者之间的这种差异,才会在今后的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语言的应用水平。具体来说,这里的语言应用水平主要是从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的入手。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汉语的学习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在中国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与发展需要。考虑到留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并不是局限在中国,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要将目前的汉语具体使用方法与要求进行梳理。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方面近可能的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说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其汉语的应用水平为教学的出发点。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以为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对外国留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与素质的引导与培养。我们比较熟悉的在我国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生考试的分数很高,可是在语言的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听不懂,说不出的尴尬,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进入这种不好的境地。虽然同样是第二语言的学习,我们要将语言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培养出来一批具有汉语应用能力的外国留学生,我们的文化传播,中西交流才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相反的,我们要避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唯教学考试论,唯证书论等等不良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已经阻碍了我国中小学生在第二语言的学习,因此,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明确教学发展的方向与思路。但是,由于时空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很多过往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的好处或者效益,所以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我们也应该从时代的变化中进行梳理与变革。

三、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图式 教学策略

引言

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世界文化步入多元化的发展时代,世界各国语言交流日益频繁,各国也将大力推广本国语言、传播本国文化作为提升本国国际实力的重要手段。汉语作为世界第一大语种,其推广与传播不但会增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合作,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对外汉语教学是传播推广我国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文化热与世界汉语热的潮流,大大加快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承载着传播我国汉语文化的重任,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帮助汉语习得者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理解文化间的差异,掌握所学知识隐含的意义,才能真正产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一、图示与文化图示概述

英国心理学家F. C. Barlett于上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了图式这一概念,而随着人工智能专家Rumelhart对图示理论的完善,图式理论得以广泛应用于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解释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一种知识结构,一种认知的方式或手段。图式是动态的,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就是在个体“能动的调节下不断同化和顺应的双重建构结果”。同时,图式又是人类建构知识、交流与沟通的机制,它通过同化、顺应、调节这三种方式使图式不断重组与激活,以实现不同文化背景间的交流与沟通。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卡雷尔将图式分为两类,即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而文化图式属于内容图示的范畴,是文化在人类大脑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图式可以理解为文本之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作为存在于人脑中的本民族文化观念的总和,文化图式的形成与每个人身处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而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其文化图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成员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二者文化图式的重合利于交际的成功,而二者文化图式有缺损或是冲突,则会造成交际的障碍。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构建文化图式的重要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外国学习者对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学习者能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解读汉语文本,增进中外和谐友好,促进中外的友好交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图式的知识结构或结构块的形成基于外国学习者的基本生活经验,而学习者本身的文化图式是其所在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彰显了学习者所在民族的文化基因,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继而不知不觉地将其母语文化图式误用于对汉语的理解与认知上,从而干扰了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及其汉语语言的表达。因此,对外汉语教学除了传授必要的汉语语言知识以外,还应积极帮助学生构建中国的文化图式,为其搭建一个涵盖了汉语的听、说、读、写教学的文化网络系统,使其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感知世界及认知思维的方式等深层文化,扩大学生对汉语知识文化图式的习得,增加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及趣味性,不断提高外国学生的汉语新输入信息与已有图式匹配的机率,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处理,大大降低由于文化差异引发的学习障碍甚至误解,有效提高学生对汉语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适应汉语社会的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习者运用汉语有效顺畅地交流的能力。

三、基于文化图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一)融会贯通,激活已有文化图式

由于世界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因此不同国家的文化图式具有一定的民族差异性,但是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说,一切人类语言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美国翻译理论学家Nida也曾指出,世界的语言和文化有90%的相似之处,仅有10%是不相似的,可见不同民族之间同样会拥有一些共同的文化意向,各民族所形成的文化图式势必会拥有诸多共性,汉语以及其他语言理应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和表现形式,这种一定程度的文化图式重合现象为跨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可能。外国学习者在接触到语言材料时,往往利于其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文化图式,尤其是表层文化图式加以认知,而人脑中的各层文化图式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当一个人脑中的某一层文化图式被激活后,其上一级的文化图式结构也随之被激活起来,而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不会主动、有意识地调动自身已有的文化图式去理解汉语知识,致使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内涵及语言表达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秉承融会贯通的理念,在有机融合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汉语及学习者母语之间所共有的那部分文化图式,并通过介绍、提问、讨论等诸多方式,引发学习者的知识联想,充分激活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与汉语文化相关联的那部分文化图式,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文化图式去联系并认知、理解汉语知识,顺利地从原有的文化情境迁移到汉语的文化情境中来,形成文化正迁移。例如,在给欧美学生教授“杀鸡取卵”这一汉语成语时,可以引用希腊寓言中农夫杀鹅取金蛋的故事,以此激活学生的关联文化图式,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杀鸡取卵这一成语比喻的是只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打算的行径。又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授“和谐”这一汉语词汇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一词汇背后隐含的中华民族传统中庸文化,并借由英语的“harmony”这一词汇,激活学生头脑中与“和谐”相关的文化图式,加强学生对“和谐”及其背后的中国传统中庸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为新的汉语文化图式的构建奠定基础。总之,人类在与社会、自然的交互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套共有的文化图式网络认知结构,因而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势必会有很大一部分的共同关联之处,对外汉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文化图式,促使学生提取并利用自身原本存储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去联系新的汉语信息知识,继而准确地理解并整合汉语知识,以提高对汉语知识的记忆,提升学生运用汉语的交流能力。

(二)加强渗透,构建新的文化图式

由于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自身已有的文化图式及认知习惯去理解汉语知识,而在学习者身处的文化背景与汉语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的境况下,学习者对汉语的认知常常会出现偏差和误解,因此对外汉语教师不但要融会贯通,激活外国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与汉语文化相关联的那部分文化图式,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汉语知识,还需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包括汉语词汇或成语的文化内涵、背景知识及文化典故,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生活习俗、肢体文化,中国的历史、政治、地理、经济等社会背景知识等,帮助学生理清中国与其母语国家在价值观念、文化习俗、道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帮助学生建构并扩大新的汉语文化图式,引导学生运用对不同文化殊事物的感性认识去解读汉语文化与其母语文化,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内涵,不断调整自我观念,排除母语的干扰,在内心深处建构起大量的汉语文化背景图式,以全新的文化意识去理解汉语文化,真正从心里上认可汉语在文化环境中的合理性,从而有效突出汉语的实际应用功能。当然,汉语文化的渗透以及外国学习者汉语文化图式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语音教学、汉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环节中有意识地、系统地逐级深入,多管齐下地开展诸多中华专题文化,并在对外汉语的初级、中级、高级课堂中由表及里地加以传授,从而帮助学生存储对汉语文化的感知及概念信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解码及表达,有效提高学习者对汉语的认知能力及学习效果。

(三)多管齐下,丰富汉语文化图式

对外汉语教学的环境及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且现行的对外汉语语言教材中有关文化因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汉语文化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缺乏纲领性的指导,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秉承针对性、实用性、层次性、点面结合的原则,加强汉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与输入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断丰富并巩固学习者脑中的汉语文化图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习得汉语,运用汉语有效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映射解释法、对比讨论法、实践体验法等不同方法,给学生营造跨文化交际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其课堂主体性,丰富学生脑中的汉语文化图式。映射解释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就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某些思想观点及其联系提出自身观点,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做出合理解释,或是引导学生观看与之相关的文化作品或语言材料,扩大学生对文中内容及结构的理解,从而丰富其文化图式。对比讨论法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某一语言行为或现象进行其母语文化图式和汉语文化图式的对比分析,并要求学生针对两种文化图式的异同点展开讨论交流,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不断激发思维,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以此提高外国学习者对汉语文化图式的敏感度,扩大其脑中存储的汉语文化图式。实践体验法则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践训练,诸如进行角色扮演、汉语演讲比赛、对话、游戏等,使学生在真实的汉语文化实践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汉语文化,加深汉语相关文化图式的烙印。语

参考文献

[1]陈玮.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现代语文,2006.

[2]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2007:12.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境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对语言的运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同时也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所谓语言环境,简而言之,就是语境。语言的内部环境和语言的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语境,其中,语言的内部环境即上下文,指的是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所使用的话语结构、表现方式及构成因素,如口语中的前言后语、内部衔接等;语言的外部环境即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情景语境等,它包括诸多因素,如社会政治背景、社会文化背景、交际双方的社会心理因素、社会角色、交际双方的百科知识等。由于所包含内容的宽泛性,目前在学术界仍没有对语境分类的统一标准和广泛共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来看,我们比较赞成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即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因为这种分类方式在将语境进行了二分这样的传统观念上又加入了“文化语境”这一类别,充分体现出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特点。

随着近些年语用学理论研究的扩展和深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将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其中,强化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同时更好地解决了以往对外汉语教学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借助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巧妙的语言环境,以利于留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一些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起到增强留学生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

利用上下文语境找出话语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使学习者能够准确地掌握词汇意义或整个会话的正确意图。例如“由于今天刮大风,我不会骑自行车,我要步行去学校”,在这个句子中“我不会骑自行车”常被理解为“我没有骑自行车这个能力”,这也是一种正确的、通常意义上的理解。但是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这个意义与“今天刮大风”和“我要步行去学校”不构成语义上的因果关系。所以,由此可以让留学生认识到“我不会骑自行车”在这里的含义是“我不想骑自行车”。再如,将“这种日子我受够了,一天也过不下去了”和“我们打算选个好日子去领结婚证”,在第一个句子中“日子”的含义是“生活”,而第二个句子中“日子”的含义是“日期、天”,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之下就会有不同的含义,只有联系上下文语境才能找出词语的正确含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贯穿始终的重点和难点,留学生中文说得是否准确、地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正确地运用词汇,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区分一些近义词以及一词多义的情况,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词汇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它的用法及使用的环境,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

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交际双方、交谈的话题、交谈的正式程度、交谈的方式或媒介等存在于交际活动中的具体因素。培养留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情景语境的充分利用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与情景语境相关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教师给学生描述一个具体的情景,规定谈话双方的身份,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在对话结束后总结这段对话的主要意思,并表达个人的观点或想法。在情景教学中,每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对整个交际活动产生影响。教师也可以采取变换情景因素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情景因素的变化所带来的交际过程的变化。这种改变情景因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交际环境的适应力,提高学生对交际场景的辨识度。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设置情境、充分地利用情景语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同时也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进入特定的情景之后,更容易对所学的词汇和语法形成深刻的记忆和全面的认识。情景教学是把语言的教学放在交际这个大背景下,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系统的语言知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社会语境主要包括文化风俗、社会心理、认知方式、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语境”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是语言存在的土壤,文化的差异映射到语言上就会表现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对语言的使用、语义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使得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语境对于正确领悟言语含义、减少语病、语误是一项重要因素,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留学生可以在语言本体教学中学到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相关知识,但是离开了文化语境的教学,就极有可能造成留学生误解对方话语含义,产生了交际困难的情况。例如,外国留学生与一位中国同学对话时说“你穿这条裙子真是太漂亮了”,中国学生回答说“哪里,哪里!”,留学生就会产生疑惑:“哪里?哪里都漂亮!”。这段对话就是由典型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误会,中国文化中以谦虚为荣,而外国留学生则没有受到过这种文化的熏陶,所以自然不懂中国学生言语背后的真实含义了。中国式交际偏重于“意会”,属于强交际文化,所以在与熟人见面打招呼时会说“吃饭了吗?”、“去哪儿啊?”,其实说话者并非真正想知道对方有没有吃饭或者对方想要去哪里,这只是一种常见的打招呼的方式,而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对这种现象很难理解。

语言对语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语境也制约和限制着语言的选择和使用,语境理论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其在语言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近些年学术界对语境理论的研究愈加深入,将语境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将语境教学同其他汉语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然、生动的会话环境中习得语言,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自然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淑云.论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

[2] 彭元玲.略论语篇中的语用推理与语境分析 [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

[3] 陈婵娟.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作用[J],语文学刊, 2009.

[4] 李美杰.浅析语境、语境导向与对外汉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