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准医学概念

精准医学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准医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准医学概念

精准医学概念范文第1篇

本文结合精准医学概念,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如何在理念上、实践中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同时分析中医临床教育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阐述如何在中西医结合教育过程中树立“衷中参西”的根本理念和“兼收并蓄”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

个体化诊疗;精准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

中西医虽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历史发展沿革,但二者从诞生之日起,都是以治愈疾病为目的,对于疾病认知模式虽有偏向“形而上”或“形而下”的差异,但其临床疗效的实现,必然都是通过对人体的病理状态进行了调整而实现的。中医现代化科研所作的努力就在于使中医的诊疗方式能够用现代医学的方式进行阐释,在保持中医诊疗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医药特点和优势发挥的原理,这在中医发展过程中,是有益且必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结合精准医学概念谈如何在中西医结合教育过程中树立“衷中参西”的根本理念和“兼收并蓄”的学习模式。

1在理念上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

由于时代背景和文化不同,中西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明显差异。西医的理论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如中医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气、阴阳、五行,更多地是从哲学的层面进行人体现象的解释,如果只从实证的角度评价,中医理论就会被认为是粗糙和模糊的,然而中医理论这种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对生命体的认识进而衍生的理法方药体系,恰恰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其明确的临床疗效使中医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对此持一味否定和固步自封的态度都不符合中医认识事物兼收并蓄的特点,而在与现代医学结合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不必强求理论上的融合,而从寻求理念上的对接入手。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过程中,对于最新的现代医学概念,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应该学会与中医学进行比较联系,发现异同之处,从而加深理解。如当“精准医疗”等概念出现时,我们应该在临床过程中将其与中医的诊疗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加深中西医结合的理解。“精准医疗”(PrecisionMedicine,PM)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医学概念,它是通过深入了解每个患者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信息,力争做出达到分子水平的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决策和正确用药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1]。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病人“定制”的医疗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疗的决策、实施等都是针对每一个病人个体特征而制定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在合理选择病人自己的遗传、分子或细胞学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2]。中医诊疗过程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基于病人“定制”的医疗模式,根据每个具体病人在疾病过程中某一个病理阶段的“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中医的“病”“体质”,同时考虑到患者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甚至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依从性要加以考虑,才能算是完成了一次“量体裁衣”式的诊疗。中医将每一个可能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考虑,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加以处理或在医嘱中加以体现,虽不同于现代医学精准医疗借助了先进的现代科技将遗传信息与诊疗相对应,并做到精细、量化,但二者在诊疗过程中“量体裁衣”的个体化诊疗理念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冲突,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也越来可能将其诊治方式以更加客观量化的方式加以呈现。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具备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基础。通过深入比较精准医疗与中医诊疗思维理念的异同之处,在中西医结合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在理论上“”,在理念上寻找共同的思想基础,进一步进行临床科研实践,才能更好地进行中西医结合。

2中西医结合教育如何在实践中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

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过程中,借助精准医疗等新的技术的出现,将其与中医理念与临床科研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使“衷中参西”的中西医结合原则落实到临床和科研实践中。

2.1中西医结合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的临床实践

中医与精准医学结合,不是与精准医学比较谁更能做到精准,而是应该思考在临床上如何使之发挥更好的疗效,精准医学目前在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较多[3],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患者肿瘤的特定基因选择一种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中医与西医结合的原则应该是“减毒增效”,尽管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不可忽视,但相对于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价的证据尚未能完全按照循证医学的规则进行,在抗肿瘤治疗时,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主要不是针对肿瘤瘤体本身,而是着眼于人体的整体状态,依据靶向药物进行“精准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临床不适症候进行诊治,通过发挥中医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优势,改善临床症候和病理状态,以减少毒副作用,使“精准治疗”能够顺利进行,从而达到“增效”的治疗目标,如中医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肺癌的研究,已总结出配合吉非替尼肺癌靶向治疗20种常用中药以及核心处方药物:党参、黄芪、金荞麦、沙参、麦冬、龙葵、白英、甘草、黄精、红景天。体现了扶正解毒的基本法则,在治疗过程别重视从整体出发,调补肺、脾、肾三脏,灵活运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之法[4]。从临床疗效的角度,更好地进行中西医结合的实践。

2.2医学科研中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的中西医结合实践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使医学科研越来越精确,也成为精准医疗得以实现的基础,这些组学的理念与中医的系统观念有相似之处。如“代谢组学”的概念,是由Nicholson等在1999年提出[5]。因其“组”“群”“谱”集成的功能特点,可以更好地反映中医“证”的本质。使其成为证候标准化研究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代谢组学的系统研究方法在本质上与中医理论相一致。中医采用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方法用于疾病的治疗,与代谢组学的整体观完全吻合[6]。目前已有较多中医联合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如王喜军等[7]应用高通量、高分辨、高灵敏度的UPLC-MS分析仪器,结合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生物信息学技术,建立黄疸证和阴黄、阳黄证的特征性代谢模式,并从微观角度解读黄疸、阴黄和阳黄证候的科学内涵。王广基院士课题组[8-9]采用GC-TOF/MS分析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痰阻心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及气滞血瘀型)患者血浆代谢谱,其结果显示能将疾病组与健康组明显区分,并与临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指标显著相关,提示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可能正是代谢组学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化合物。代谢组学技术有利于助力精准医学的发展,也有助于进行中医“整体观”临床诊疗机制的阐释,从现代科学角度进行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这种理念上的共通之处更易于进行中西医结合。

3中医临床教育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中存在的问题

3.1信中还是信西的问题

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衷中参西”的观念,西医临床诊疗的过程中,以指南为参考依据,而中医临床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其临床统一模式形成的难度,因而在进行诊疗活动中,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西医的诊疗相对易于操作,中医的辨证相对较难把握,因而在心理上容易认为西医更加客观,中医更加主观,而且中医的阴阳五行及中药的四气五味等与西医学的认知在理论层面较难对应,所以在这个阶段,临床教育对树立中医临床信心至关重要,一方面,要肯定西医的认知模式的实用性,同时,要充分认识中医临床自身的特点、规律和优势,不能一味地在理论层面寻找对应,而要更多地从理念上寻找共同点,如目前西医学对中医扶正、驱邪的理念,未病先防的理念,并不存在认识上的冲突,从中西医的疗效优势上树立自信,进而比较中西医各自的优缺点,然后从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入手。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的深入,加深对彼此的理解,更好地为临床诊治疾病服务。

3.2会不会影响中医思维的问题

中医和西医的思维方式有差异,西医以客观数据作为诊疗的依据,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论治,收集到临床信息都必须由临床医生进行主观思维的综合判断,在中西医结合教育过程中,要牢固树立采用中医思维方式进行临床的思想意识,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个过程必须完全按照理、法、方、药的思维过程进行,在此过程中西医学的认识作为参考,不能影响到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否则可能会影响中医疗效优势的发挥。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过程中,将理念的相同之处作为结合的切入点,将临床疗效的提高作为结合的目的,将机理的阐释作为结合的手段,将理论的差异作为深入思考的方向,在保持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同时,借助现代科技,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更好地将中医临床有效性的机制和原理加以阐释,使中西医能够进行更通畅的交流,更好地为提高临床疗效作出贡献。

作者:王睿林 单位:第三二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

参考文献

[1]彭亦良,周雄.精准医疗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启示与质疑[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6,11(1):88-90.

[2]夏锋,韦邦福.精准医疗的理念及其技术体系[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31(22):1-3.

[4]刘浩,林洪生.基于无尺度网络分析中医药配合肺癌靶向治疗用药与处方规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7):1671-1673.

[6]贾伟,蒋健,刘平,等.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8):621-624.

精准医学概念范文第2篇

作为健康管理期刊的办刊人,身处于智慧健康的大潮中,已感受到近一年多,健康管理受到了冷遇,至少在政府文件和健康宣传中提得少了。究其原因,绝不是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方向出了问题。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其重要内容依然是推动 “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就是要改变目前以治病为主要目标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这是对健康管理最明确的肯定。但检讨前两年健康管理机构的工作,不得不承认,蓬勃发展的健康管理机构,多以雷同的营利性健康体检为主,在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预防疾病、维护健康方面,服务价值难以体现,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未形成健康管理的主流理论框架;未构建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技术水平、服务模式都相应落后;部分地区健康管理机构设置过多,水准参差不齐,已出现市场供应不足、信用度下降,面临重新洗牌。

健康管理遇到智慧健康,是被取而代之还是遇到了改革创新的良机,答案肯定是后者。观望,将于事无补,只有坚毅地改变才是良方。我们要有持守、有引领、有警醒、有担当。当今,健康管理在中国已根深叶茂,已形成一支庞大的几乎遍布全国的健康工作队伍。毫无疑问,取向和目标相同的健康管理机构,必然是智慧健康落地的最好载体。

首先,健康管理模式要根据智慧健康的发展做相应的改变,要建立起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智能化理健康信息的获取、传输、交互和集成;要能够通过区域智慧健康网络平台,及时对个人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努力做到预识、预警、预防的科学防治;要重视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支持并协肋人群使用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网络问诊等手段进行健康监测,实现自我健康管理;要学会运用各类医疗大数据,提升预防和疾病管理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智慧健康中有个最新概念一一精准健康。精准健康已被预测为健康管理的方向和终极目标,国内巳有成立精准建康管理分会。精准健康是在紧密依靠大数据的支撑下表达的,一场研究应用大数据的浪潮正在兴起,2016年6月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智慧城市的医疗数据开始交互整合,健康机构也积极行动,智慧健康产业联盟在工信部指导下,已于2016年成立“亚健康大数据管理专业委员会”;今年四月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又成立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评估和保障专业委员会”;另一方面精准健康源于精准医学。精确医学有人说它是分子水平的个性化医疗,内容涵盖了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及康复;精准医学正在推动医疗行业从一体化模式向靶向治疗转变;随着巨量的基因数椐整合进临床工作,精准医学得以更深入地研究遗传性疾病和慢性疾病。

精准医学概念范文第3篇

回顾外科学200年的发展历史,以侵扰机体为手段的粗糙外科操作占据了学科发展的漫长时期。从古代传说的刮骨疗毒到现代器官移植,无不凸现了外科治疗的重要地位。随着现代麻醉术和感染控制措施的完善,以及影像技术的支持,外科技术逐步趋于精致和细腻。外科学也由从头到脚的大外科模式演进为某一系统或脏器的多个专科的细分外科学模式。其中,创伤外科和整形外科学就是外科学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专科。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巨大型自然灾难和局部战争的不断出现,创伤案例发生越来越多而且伤情越来越复杂,这自然对创伤修复的要求越来越高。增加创伤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减少毁容是当代创伤修复的三个极终目标。根据外科学的各专科特点,挽救生命的创伤救治主要是颅脑外科和胸腹外科的任务,而整形外科更主要侧重于减少伤残和毁容。

中国将整形外科技术用于创伤修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经过60多年的发展,整形外科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创伤修复专科。整形外科的精细操作技术、体表软组织细致修复技术和深部解剖结构的重建技术的应用,使创伤修复质量显著提高。功能重建和体表美观并重的创伤修复新观念已成为创伤整形外科技术的基本原则。

近20年,整形美容技术用于创伤修复已得到逐步普及,部分有整形科或美容科或烧伤整形科的县级医院和绝大部分大中型医院已开展了创伤精细修复工作。在近20年的医学论文中,整形外科参与创伤救治有500多篇,采用到的医学术语有多种,如:外伤整形治疗、外伤美容缝合、创伤精细修复、创伤美容修复、创伤显微修复等。2013年10月,全军外科学领域发展战略论坛在重庆召开,正式提出“精准外科技术”概念,以概括目前存在的多个同意或近意创伤修复术语。用精准外科技术进行创伤精准修复必将是未来创伤救治的热点研究方向。

根椐笔者的工作经验,现总结并介绍近20年来我科应用精准外科修复技术完成各种创伤的整复治疗情况如下,与同道交流。

1精准外科技术应用

1.1 伤口美容缝合术[1]:是创伤修复中缝合皮肤伤口的基本技术,特点是皮肤裂口达到解剖复位,皮缘对合精准。通常采用5-0~6-0带针可吸收线缝合皮下层,采用6-0~8-0带针单丝尼龙线缝合皮肤。该术是提高伤口愈合质量、减轻瘢痕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适应证:新鲜皮肤锐器切割伤修复,头颈部复杂创伤修复手术的切口封闭。见图1。

1.2创面精细清创术[2]:是针对可以Ⅰ期修复的创面进行的清创。该术采用精细器械精细操作,准确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微量切除受损皮缘。这种精细清创术有利于创口Ⅰ期愈合,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和瘢痕增生机会。见图2。

1.3严重组织破损整合术:软组织挫裂伤可导致组织破损严重,但是,有很多组织块保持有一定活力并与机体相连。将这些受损破碎组织保留在原位,用精细美容缝合法进行整合[3],多数组织块能顺利成活,这是一种合理的修复方式,有时可以避免后期复杂的组织移植修复。该术在面部损伤修复中更为重要。有时,离体的小组织块,如果结构比较健康,原位回植也可以成活,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手术效果。见图3。

1.4 穿通损伤和深部损伤分层解剖复位修复术:头颈部毁损伤特别容易引起组织器官畸形。所以,头颈部复杂毁损伤的修复特别要重视解剖复位并精细缝合。精细解剖复位是指深部组织各相同层次的准确对合,包括:粘膜层、皮肤层、边线(如:睑缘、鼻孔缘、唇红缘、下颌缘、耳轮缘)、解剖分区线(如:发际线、眉边线、鼻唇沟线、唇弓线)等的准确对合。组织精确解剖复位缝合[3]是减少愈后瘢痕和避免组织器官扭曲畸形最重要的手段。这种关键操作可以使一大部分创伤避免后期整形。见图4。

1.5 毁损伤即时再造技术:对于体表器官和四肢重要功能结构的严重毁损伤,有一些离体组织块无法保留。这种创面修复时,有时要进行部分体表结构即时再造[4]。再造材料可以选用离体组织块上的健康皮片、健康骨关节段,或健康的带血管复合组织块。即使有失败可能,这种离体组织再利用也是有价值的。见图5。

1.6 创面延期处理技术:有的外伤创面组织挫裂毁损严重,有活力组织和失活组织分辨不清,又不能大量清除,也无法Ⅰ期修复,则进行创面延期处理。方法是进行简单清创,清除异物和完全失活的组织,将错乱间生态组织进行简单复位。后续治疗中对创面进行养护,坏死组织自然脱尽后形成健康创面,等待精细修复。这种技术可以挽救一部分间生态组织,避免软组织大量缺损和较多的深部重要结构暴露,起到提高创伤修复效果的作用。见图6。

1.7 创伤不良修复后精准返修技术:有一些轻度体表创伤是在基层医院或诊所完成的,大针粗线简易缝合后,外观丑陋。在未出现缝合部位炎症之前,及时打开伤口,重新清创并精准修复,仍能取得优良效果。见图7。

1.8创面延期植皮术:常规植皮术的另一个重要缺点是皮片下血肿造成的皮片斑点状坏死灶瘢痕。这个并发症同样严重影响创面修复质量和术区美学效果。如果创面出现血肿的可能性大,采用创面延期处理技术,能有效消除创面血肿形成而且创面营养状态优良。在延期处理的创面上植皮容易完全成活,有效消除斑点状皮片坏死。延期植皮术[5]提高了创面修复效果。

1.9整张定形皮片移植术:常规植皮术的缺点之一是皮片拼接产生的条状瘢痕,严重影响创面修复的美学效果。采用整张定形皮片移植术[6]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采用手工取皮法切除整张定形全厚皮片真正地解决了皮片拼接问题。与常规植皮法相比,整张定形皮片移植术后美学质量显著提高。对于“整张定形皮片移植术”的提法部分学者提出质疑,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证实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已在发表的论文[6-9]里作了详尽的阐述,并在多次学术会上报告,该方法只是皮片移植术的改进而已,此处不再赘述。

1.10 整张定形皮片延期移植术:皮片拼接瘢痕和皮片成活不全产生的斑点状瘢痕是常规植皮术的两个常见缺点,通常同时存在,严重影响创面修复质量和术区美学效果。采用整张定形皮片延期移植术[7-9]基本上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其最佳适应证为:①容易出现血肿的创面;②有坏死组织存留的创面。大量实践证明,完全成活的整张定形皮片移植手术最终会产生最佳功能恢复和外观美学效果。见图8。

1.11快速皮肤扩张术用于创面修复:美国医生Marks于1980年就设想将皮肤扩张术用于治疗创面修复,实现这一目标的必须条件是皮肤扩张的时间一定要短。所以,他提出了快速皮肤扩张术概念。后来,有一些作者开展了快速皮肤扩张的动物实验研究,但一直没有真正用于临床创面治疗。李江医生于1987年开展持续快速皮肤扩张的动物实验研究,于2000年开始将快速皮肤扩张术[10]用于创面修复。其基本方法是,对创面进行简易清创,不作修复。待创面的皮缘与深部组织形成瘢痕性连接后,在创面的正常皮肤区埋置扩张器,进行4~8周的扩张后,用扩张后皮瓣修复创面。这种技术减小了创面修复代价,提高了创面修复质量。是一部分创面的侯选修复方法。见图9。

1.12持续负压疗法:持续负压疗法是促进复杂创面愈合新方法,它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坏死组织脱离、改善创面营养状态。将多孔管置入组织深部间隙作持续负压引流,可以控制深部组织感染并使深部囊腔顺利愈合。将持续负压治疗系统用于多种难治性创面治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体表创面转为健康创面利于后期修复。

目前,持续负压疗法[11]广泛用于慢性溃疡、缺血性营养不良创面、组织严重挫裂伤组织坏死创面、严重感染创面,药物性和放射性难愈创面、囊腔型褥疮。这些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时间缩短,修复方法简化,治疗质量提高。见图10。

1.13皮肤牵张术封闭创面:皮肤牵张器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机械合拢器。皮肤牵张器安装于创面两侧,通过加力直接封闭创面,这种技术叫皮肤牵张术[12-13]。皮肤牵张器的适应证:①当创面可以直接封闭,但有很大张力时,加用皮肤牵张器,创面即可轻松闭合;②有一些需要植皮的小创面,用皮肤牵张器后可以直接封闭创面。图11。

2讨论

当代中国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事故频发,散发和成批的创伤大量产生。医院救治工作量和创面修复难度巨增。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同时,新军革条件下军事理论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伤呈现新的特点,救治难度增加,对其救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创面精准修复技术的出现无疑是当代外科学的重大进步,是今后军民两用的急需外科技术。

创面精准修复技术是得益于过去30多年外科学研究成果的积累。首先,外科医师更新了创伤修复观念,把过去先功能后外形的修复理念改为当代功能外形修复并重的理念,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伤员来讲,挽救肢体功能和避免毁容同等重要。外科医师已经发现,有些时候,一个没有功能障碍的毁容患者所遭受的肉体痛苦和心理打击比一个肢体残缺的伤员更为严重。所以,功能外形并重的精准外科理念成为当代创伤外科修复的基本原则。

外科学的进步也表现在仪器、设备和器械上。新设备、新器械和新外科技术的出现使精准外科技术具备普及条件。

当前,我国精准外科技术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长期深入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一部分肢体功能和体表外观的双重优良恢复的案例已能证明精准外科技术优于常规外科技术的修复质量。

[参考文献]

[1]Zhao D,Li J,Wang K,et al.Repairing facial injury with refining plastic surgery techniques[J].Cell Biochem Biophys,2012,64(2):73-76.

[2]赵东红,李江,刘本利,等.精细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颜面部损伤[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9):4-5.

[3]李江,陈文萍,王克华,等.颜面部复杂性外伤的显微外科微技术修复术[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3,19(5):387-388.

[4]李江,郭小平,王克华,等.髂腰真皮下血管网轴型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4):536-537.

[5]李江,王标,陈明福,等.延期皮肤移植术在烧伤后重度关节畸形整复中的应用[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13(4):1184-186.

[6]李江,陈存富,王克华,等.依创面定形厚断层皮片在全手背瘢痕整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48-1349.

[7]李江,陈存富,陈明福,等.无瘢痕皮肤移植术在手背皮肤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51-53.

[8]李江,陈存富,彭黎军,等.定形次全厚皮片修复创伤创面的美学观察[J].西经国防医学杂志,2008, 29(3):167-169.

[9]李江,郭小平,王克华,等.用定形全厚皮片Ⅰ期整复功能部位Ⅲ度硫酸烧伤[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23(4):219-221.

[10]李江,郭小平,王克华,等.快速组织扩张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2,18(4):245-247.

[11]李江,郭小平,王克华,等.皮下浅行分离缝合法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囊腔型压疮[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2,28(2):113-115.

[12]李江,王标,陈明福,等.皮肤牵张术在整形外科的综合应用[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13(6):296-298.

精准医学概念范文第4篇

王家耀院士做了题为《时空大数据及其应用》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现代城市的管理对空间和时间具有越来越高的依赖性,本质上是对城市时空大数据具有越来越高的依赖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有一个“大脑”,这个“大脑”就是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它应是开放的、动态的、可计算的,应具有传感网接入、共享、聚合、交换、分析与挖掘、知识服务与辅助决策功能,其核心技术是深度学习和深度增强学习,人类自然智能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等。这个“大脑”建设好了,越来越聪明或智慧了,城市才能智慧。

润生院士做了题为《基因组、大数据与精准医学》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精准医学研究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科技竞争和引领国际发展潮流的战略制高点。精准医学就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使医学发生本质变化,实现从诊断治疗到健康保障的转变。精准医学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孕育巨大市场空间。

龚健雅院士做了题为《社会感知时空大数据分析》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大数据是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也是一个交叉学科。社会感知时空数据包含了多源、异构、海量的数据,同时包含了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社会感知是借助于各类地理空间大数据研究人类时空间行为特征,并进而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分布格局、联系以及演化过程的理论和方法。相比于传统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捕获地理空间中的自然现象,社会感知方法则长于发现社会经济现象,从而有效弥补遥感方法的不足。

武向平院士做了题为《引领大数据时代的平方公里射电陈列:SKA》的主题报告。他指出,SKA望远镜是ICT时代的产物,将会主导未来五十年射电天文领域的发展方向。SKA产生的巨大数据量,已远远超出现有大数据的概念范畴,将对传统研究模式产生巨大挑战。

方向东研究员做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医学与健康管理》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大数据在医学应用领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数据开放共享、数据隐私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匮乏等。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现有基因组样本库建设过程中,数据受到严重威胁,呼吁相关研究机构要保护自己产生的生物数据资源,把这些宝贵资源留在国内。

精准医学概念范文第5篇

市场需求是重要驱动

去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更多依赖于医生的经验,不论是生理层面还是分子层面许多都还没有被完全的量化,而是记录在医生的经验当中。医院也已经采集到很多数据,存放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中,但是基本以数据孤岛的形式存在,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和挖掘,而这些其实就是做基础研究最重要的数据。

医学大数据发展有三大价值驱动力,首先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或者是健康质量的不断追求和高标准的要求;其次是在高品质生命健康需求下促使成的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最后是基于生命科学技术进步的临床手段不断丰富,临床治疗质量不断提高,这就是整个医学大数据价值驱动的核心。此外,巨大的患者人体组织器官替换的市场需求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整个再生医学行业的大背景是全球每年大概有8000多万的各种组织器官的需求,包括脏器器官、软骨、胰、颅颌面、眼膜等,目前只能通过捐献满足,而捐献所能满足的需求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众多科学家希望可以获得除了捐献以外的方式来替代和满足大量的需求。脱细胞异体移植是正在研究的一种方法,即从供体上取出的组织脱细胞后,种植受体的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再移植到新物体上。比如猪或牛跟腱组织取出来进行脱细胞处理,然后异体组织移植。自体移植的方法可能会造成二次创伤,而异体移植也可能因为分子层面未被认知的部分影响生物的生存。所以,眼下的科学家研究采用人工合成、天然高分子或者生物仿生等材料,构建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如骨骼的结构,把细胞种植在上面,然后再做培养骨骼的移植,目前大量的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每个人的人体骨骼从头到脚的结构都不一样,不同骨骼的功能也不一样,有的是起支撑作用,有的是为神经和血管等提供营养供给载体,有的起保护脏器的作用。因此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骨骼等受损组织器官的微结构进行精准构建,而组织器官微结构的精准构建需要通过艾科赛龙进行精准的解析并构建,然后才能提供给临床去做治疗。在中国通过捐献方式获得器官移植的每150万人当中,只有1万例获得捐献,其余的因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癌症、新发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数量,再加些意外创伤、事故等患者人数,再生医学技术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并且日趋紧迫。

国内对精准医疗的理解主要是停留在基因层面上,而精准医疗的概念在外科领域最早被提出,精准医疗其实是针对个体化治疗的、针对个性化各器官的医疗服务。例如,骨组织的修复,完整的骨组织功能重建,需要匹配生理环境,这也是精准治疗的范畴。重塑精准医疗的整个流程首先是基础数据的采集,这是医学大数据的挖掘的基础,数据的采集方式很多,包括临床经验数据、自动化设备的影像数据(CT、MRI)、基因测序数据等。其次是数据的解读与分析,通过建立相应数学模型、采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医学数据进行挖掘。接下来是临床治疗和技术支持,把数据解读和分析的结果变成实用、落地的产品或方案,用于临床治疗或技术支持,如个性化解决方案、手术导航板及个性化植入物等。再者结合个性化治疗的量化指标,跟踪随访、复诊,形成精准医疗的闭环。最后,将汇聚众多的临床经验、数据进行完整的解析与融合,形成精准医疗完整的路径和思路,从而建立巨大的精准医疗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包含外科,也会涵盖内科。借助这样一套巨大的系统,将骨骼等外科以及脏器等内科学所涵盖的组织器官量化解析,从数据开始重塑整个精准医疗体系。

数据融合让结论更精准

人体生理环境下各种数据是有相互关联性的,单个数据拿出来,如影像数据与血液的检测数据,与单个细胞或者干细胞是什么关系?在人体外的彼此间的关系不大,所以必须构建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系统,模仿人体真实环境。搭建这样的系统涉及的数据非常庞大,通常需要通过多层的运算,应用较为普遍的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架构与人体神经系统有些类似,通过计算机模拟神经网络的运行方式来构建,据说谷歌已经可以建立50到100多层的神经网络运算,而通常应用只有几层。在实际应用中,艾科赛龙没有建立那么复杂的关系,但会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人工神经网络的单神经元通常由计算单元、连接单元和计算结果组成,再由多层神经元建立神经网络。计算单元对外面获取的信息进行计算,获得信息分配的权重,也是经验值,对计算结果再进行加权、综合等处理,经过多层的运算,就形成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架构。

拥有海量数据和建立分析的系统架构后,利用相关专业的算法和分析的数学模型进行挖掘,从而获取最终结果。海量数据和庞大的工作量,需要有效利用计算机的计算与运算能力,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赋予计算机一定的智能,并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实现自动化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