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民教育培训总结

农民教育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民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民教育培训总结

农民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1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文明诚信、知法守法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农民工岗位技能等培训为重点,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转移就业技能和发展创新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

2总体要求:立足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需求。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需求、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及当前农村发展存在重点、难点问题。突出农村基层干部、专业户和一线农民的科学操作技能及经营管理水平培训,分层分类确定培训重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全面科学发展。

3目标任务:培养造就一支热爱农业。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按照二三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民培训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扎根农村。培养造就一批能够适时、稳定转移的后备技能工人和产业工人队伍;按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培养造就一批知法守法、文明诚信的新农村建设者。今冬明春教育培训的具体任务是全县完成农民教育培训5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劳务技能培训2.4万人(次)转移就业2万人。

二、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意见。传达贯彻市县农民培训有关精神;农牧、科技、林业、教育、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和农民教育培训成员单位立足本部门、本行业实际,县乡成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构。召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方案,筛选确定专业技术人员、聘请专家教授和农村经济能人组建培训师资队伍,确定教育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动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

第二阶段教育培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村组干部、农民技术骨干、初高中回乡毕业生等进行政策法规、科技知识、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组织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和农村致富能人巡回宣讲培训;各乡镇要以“六站一校一中心”为依托,县上将以党校、农广校、职中、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依托。并由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严格按照培训意见,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分类组织好本乡镇培训,及时收集培训资料,建立培训档案,坚持每周向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农民教育培训进展情况,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编发教育培训简报,向县委、县政府及市政府报送全县教育培训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向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评优选先,各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自查。重点检查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档案资料、参训农民人数及教育培训效果。表彰奖励。

三、工作重点

要始终突出“五个重点”坚持“五个结合”培育“五型农民”整个教育培训中。

突出“五个重点”

一是以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为重点。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进行系统的农业知识培训,开办“2+13+1培训班。提高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务农基本技能。同时,结合即将启动的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万名中专生计划”对部分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实施农业中专学历教育,培养善于创业、热爱农业的农村青年实用人才。

二是以外出务工人员为重点。开展创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其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劳动力外出务工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短期型向长期型转变,由无序型向组织型转变,打造劳务品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以在家务农人员为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根据我县农业发展现状和不同产业发展主体技术要求。突出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立体种养业、科学施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节本增效、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技术、苹果栽植管理等技术培训。围绕农业结构调整。

四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为重点。使其真正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者和领路人。开展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知识培训。重点培训市场开拓、品牌培育、效益管理、合作组织运转等方面知识。

五是以村组干部为培训重点。开展现代经营意识和市场经济理念培训。通过重点辅导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提高运用农业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促使其率先转变观念。并通过他示范引领农民致富。

坚持“五个结合”培育“五型农民”

一是结合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形势政策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期轮训、巡回宣讲等形式,培育明白型农民。各乡镇要坚持以乡村宣传阵地为载体。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农村发展现状看变化、找差距、谋发展,以“学政策、知政策、用政策”为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为重点,深入宣传培训,真正使党的各项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把广大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群众学习政策、运用政策、加快发展的能力。

二是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美德型农民。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区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实践和文明村组、文明家庭、婚育新风进万家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双节”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坚持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占领农村活动阵地,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深入实施小康文明示范创建工程,改变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环境文明程度,创建一批省、市、县级文明新村,

三是结合“五五”普法活动。深化民主法制教育培训。深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公路交通、土地承包征用、社会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培育知法型农民。坚持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学法、守法、懂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行使权力、履行义务,解决矛盾纠纷,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

四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强化发展能力教育培训。以支柱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重点,培育经营型农民。根据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和不同产业发展主体技能要求。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印发资料、巡回宣讲、现场咨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突出抓好以设施高效瓜菜生产、优质果品生产、设施规模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开发新技术推广培训,以沼气能源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的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知识培训,以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培训,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生产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以农业品牌培育、合作经济组织运转、农产品销售流通为主的市场营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运用农业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结合农村劳动力输转。深化劳务技能教育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就业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培育就业型农民。坚持把劳务产业开发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场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既要抓好制造、服务、建筑、餐饮、保安、电子信息等技能性教育培训,又要向农民工传授基本权益保护等外出务工常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返乡创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

四、保障措施

一要广泛宣传动员。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宣传动员摆放在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位置。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民教育培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采取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印发宣传材料、制作电视广播专题、组织宣讲队巡回宣传、编排文艺节目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县电视台要跟踪采访,报道宣传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切实做到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刊有文字,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

二要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增强教育培训效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项目带动为重点。合理确定培训对象,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科技入户、科技增粮、农村能源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突出培训重点;要借鉴农业科技入户经验,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科技水平较高、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高、乐于帮助和带动周围的农户作为示范户,由科技特派员负责进行重点培训,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问题。要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办农民技术咨询服务点,开展技术咨询、图书借阅、科技成果展示、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等活动,全方位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每乡镇要选择有条件的村社新开办一批“农民科技书屋”制定计划,按期组织农民借阅农业科技图书,观看技术光碟。要组织“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建立农民科技培训流动课堂,现场开展信息传播、技术指导和农业咨询服务,提高政策、技术信息到户的直接性和到位率。

三要通力协作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精诚团结、形成合力。乡镇在抓好畜禽养殖及优质苹果栽培管理、加工贮运等培训的基础上,发挥职能、分工负责。要突出抓好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其他各乡镇在抓好优质苹果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畜禽养殖等技术培训的同时,要突出抓好高效设施瓜菜栽培和烤烟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县农牧局要牵头抓总,全面做好农民教育培训人员调配、检查指导、综合协调等工作;县农广校、农技中心、能源办要发挥主阵地作用,认真抓好沼气能源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设施瓜菜生产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县发改局要加大力度,积极论证争取一批农民培训项目,县财政局要千方百计筹措落实农民教育培训资金,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要抓好农村劳动力劳务技能培训和农民工输转就业,县文化教育体育局要抓好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职业教育培训,县扶贫办要抓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县林业局要抓好果树栽植管理培训,县畜牧中心要抓好科技养殖培训,县水务局要抓好节水灌溉、水产养殖培训,县烟管局要抓好烟草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县科技局要抓好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培训,县司法局要抓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其他各成员单位都要根据各自业务特点,培育师资力量,承担一定的培训任务,确保全县农民教育培训顺利进行。

农民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20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单位组织全体职工深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这次系列教育活动学习,思想获得了升华,认识得到提高,信心得到了增强,并深刻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要结合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学;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使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是解决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从当前来说,就是要用发展的方式来化解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工作方式。面对挑战,树立信心,不畏缩,不后退,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又要正确看待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带来的新机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周密策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农广校联系自身的业务工作,对晋宁县“三合村”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实现三次跨越的典型案例,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典型案例分析材料,同时对**市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做出了分项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大力发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十七大报告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流作用。结合新**的建设, 19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水平低的实际,提出了以农民为本,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开发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道路,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大发展,创新培训途径,提升培训质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和探索,为政府和职能部门科学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走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整合管理和培训资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制度,我们已逐步进行绿色证书培训学员管理档案的开发,利用远程手段建立健全全市农民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市农广校始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不懈求创新、坚持提高素质强服务。农广校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工作中,一是抓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落实党风廉正责任制,不论是在单位工作或是借出工作的同志都勇于开拓,扎实工作,为单位树形像,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抓岗位目标责任制,今年年初市农广校各处室的分工进行了调整,全校职工服从分工,认真履行岗位目标,作到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积极主动工作,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市农广校在强化对全市农广校系的服务工作中;一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农业局的各项任务的实施作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二是加强导向,联系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探索和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方法;三是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拓展办学渠道、提升办学层次、开辟办学角度。四是整合各方面农民教育、培训资金,增强办学支撑;五是强化现场督促、指导,市县联合办学;六是扩大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管理出质量,质量求发展。

(市)区,目前已落实100余人,年底完成200人的中专招生计划和1万人的绿证培训任务能够完成。目前我单位的招商引资是和石林县农广校联合开展的,计划引进农业产业和加工产业项目,计划投入1500万元,现在正在工业园区进行土地核实。

1、办学评估 取得实效中央评估验收专家组的专家、云南省农业厅和云南省农广校的领导对我市农广校工作和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第一,要充分用好评估结果,对办学水平不同的县农广校要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引导、管理的针对性。第二,要坚定面向“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学历教育和农民培训统筹兼顾,各有侧重,突出特色。第三,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出台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免费政策,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涉农专业,突出农业办学特色。第四,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积极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方式、新方法,建立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跟踪服务的主动性,使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更加符合农民需求。

2、 创新发展 实施绿证

**市、县农广校,牢固树立以“三农”为本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的精神,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工作宗旨,围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各项工作中。当前现代新**建设与改革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一个最富活力而且变化最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又应该如何与时俱进、抓住契机、创新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研究的新课题。

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按照绿色证书制度要求,总结了**市绿色证书制度实施以来的经验,完善和细化了专业门类、课程学时、机构管理、考核发证等培训和管理环节,对《绿色证书管理办法》进行补充和修订,使绿色证书培训质量得以提升和更加符合农民的培训需求。绿色证书制度实施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上改革和创新,严肃技术资格凭证的作用,在继续做大做强绿色证书这一农民教育培训品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绿色证书定位,使绿色证书制度步入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轨道。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深化改革,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突出培训实效上力求创新,2009年我市绿证办全面推行《绿色证书管理办法》和“**市绿色证书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化平台,使绿色证书培训更加顺应“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需要。

3、 结合绿证培训 扩大招生

4、培养新农民 组织技能鉴定

5、深入开展 农民培训

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走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广泛支持的范围,强化行政执法,强化行业准入,持证上岗,下大力气加强培训力度。总结农民培训的经验和方式,初步探索了一些新的、更加人性化的培训模式,探索农民培训的最新机制,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整合管理和培训资源,管、培分离,并加以落实。

农民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新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07-1

近年来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农民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为进一步总结取得的成绩,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加快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及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促进农民培训向更高效、更实用、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1 农民教育培训的历史前景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农机、新种子层出不穷,但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不是那么的简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农民素质不高,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素质不高,这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国底子薄,人口多,农民受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方面。

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可以竞争过技术尚不发达的国家,这是个国家竞争力问题,

现在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消费大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道还是依靠先进技术,发展先进农业,过去那种落后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无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所以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从农民培训上找出路,不但要工厂生产出新农机、新种子,还要农业培训机构培训出新农民,高素质农民,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让新农民掌握新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生产中存在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重视农业设施设备投入,轻视农民培训投入,造成先进的农业设备技术与农民的素质能力难以衔接。在农民意识中也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看重农业设备建设,轻视学习,轻视农业培训,这些问题都是在新形势下普遍出现的问题。

2 如何促进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

当前农业发展已从已计划为导向发展到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经济有其配置资源的先天优势,但也有其弊端。市场经济的风险性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八十年代左右,农民市场意识较弱,抗风险意识教差,很多农民还沉溺在计划经济甚至自然经济的思想中,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其生产影响很大,在计划经济时代,高产量就是大丰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丰收并不等于大增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差,外界信息比较闭塞,单户的生产模式就如同闭门造车,只知道埋头苦干,不考虑供求关系,从现实角度讲农民也很难既抓生产又考察市场行情,所以很难预知供求关系,比如今年韭菜价格上涨,第二年大批农民盲目的都去种植韭菜,造成韭菜供过去求,出现韭菜价格大幅下降,农民挣不到钱,甚至还要赔钱。

要解决好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一新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专业合作社是在当前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很好的方案。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培训工作来说,就是要在农民培训中增加对农业合作社的讲解,告诉农民什么是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在哪里,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来达到增收的目的,要向农民讲解参加专业合作社应注意的问题。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组织,可以协调社内各种资源,相对于一家一户的模式,其合作性具有生产中的很大优势。还可以起到社会化分工的作用。第二是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增加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改变农民过去的思维模式,解释现在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原因,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风险,但也有很多规避风险的方式,比如农业保险,农机互助保险,这些都是在农业生产中规避风险的很好的方式,总之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

3 总结

当前新形势下,农民培训也出现了很多自身特点,首先农民培训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能理论性太强,脱离现实生活,要在培训中抓住重点,在与农民密切相关的生产领域加大培训力度,了解农民农业技术知识的现状及农民所需要的知识,总结农民教育的规律,抓出培训服务生产这一主线,根据农民的自身要求规划学习方案。其次农民培训要处理好生产和教学的关系,农民的生产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农民教学要走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培训的目的还是实践,培训的作用还在于生产生活,培训要服务于生产,不能影响农民的生产,培训的内容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这也是当前农民培训工作的新特点。

农民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一、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

重庆市巴南区地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总人口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3万,占66.9%,在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文盲半文盲占2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据调查统计,2008年末,巴南区职业培训机构共计40个,其中公办培训机构34个(所),民办6个(所);职业培训专职教师1085人(其中公办教师976人,占89.95%;民办教师109人,占10.05%),其中镇街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20人,具备初级技术职称77人;职业培训基地23个;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设备总值4840万元。现有农技推广干部307人,其中在乡镇工作的农技干部250人,占81.4%,他们担负着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重任,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

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巴南区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开展了诸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残疾人培训、移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尚存诸多不足之处。

1.重视程度不够。巴南区部分镇街对利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种植技能,以及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做好中长期的规划和教育培训安排,没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真正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去抓。

2.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基层农技人员素质不高。仅在区上设有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而镇街没有设置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基地,只安排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兼职,且镇街农业专技人员少,文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 全区农技推广队伍中本科生37人,占16%;专科生123人,占53%;中专生31人,占13%;高中以下39人,占17%;从专业技能机构看,全区专业技术人员161人占59%,非专业技术人员111人占40%。

3.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农业教育培训经费没有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只能按照经费多少,来安排培训内容,农技培训不能规范化、连续性开展,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加之巴南区农业部门内部各自为战现象较为明显,既消耗了有限的资金,又无法达成预期整体培训效果。

4.培训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够。这个问题在巴南区比较突出,真正有条件担当起农业教育培训任务的基地尚为数不多,教学设施更显缺乏。而作为担负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发展至今,依然没有很好的教学培训基地和应有的教学设施。

三、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水平的对策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科技培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农业科技培训教育形式上应由过去单一的初级农业科技培训向综合性的初级、中、高级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转变;培训对象由过去单一面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发展为农民、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和未来农民;培养目标由过去以实用为主提高到以开发农村实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并重。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在新形势下,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还要进一步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制度和规划、内容、形式、师资队伍等方面下功夫。

1.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领导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新形势下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应把农业科技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将其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落实分管领导,明确部门具体抓,并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从而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投资保障制度。

区农业行政部门是农业教育培训的主体,要切实抓好农业教育培训的规划制定、体系建设等工作;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妥善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要重视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资产重组、划拨等形式,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管理,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2.制定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规划和制度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是一个系统长期工程,建议政府应制定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按照规划制定出实施方案和制度,合理安排培训任务,协调整合教育资源,进行管理、指导、督导和评估,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恰当的培训工作中去,这样既能顺利完成培训任务,也可让广大农民朋友通过培训有所获。

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参与规划和制度的制订,加强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运行机制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确保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3.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要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在体系建设上可以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基础,建立区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以镇街初级中学为培训基地,以培训镇街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逐步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在具体实践中,一是要注重与农业重大科研、开发、推广项目相结合,把有限的项目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吸引高素质的农民参与技术的推广与开发,逐步建立重大项目的人才培训与使用制度;二是鼓励农村中的各类科技户、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他们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将教育培训实习和试验示范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的龙头带动和科技示范窗口的作用;三是切实做到重心下移,不拘形式,开发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四是积极结合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向农民传授农业产业化、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新知识和农业实用新技术,开展应用型科研和科技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大力开发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形势下,要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的观点,大力拓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使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向更加宽广的领域拓展,为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教育培训应向产前新品种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技术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进行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

5.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形式

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发扬田头地脚、面对面、手把手等有效的传统培训形式,也应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一是认真总结绿证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等行之有效并深受基层欢迎的办法和形式,探索更多更好的形式和载体;二是以科技书屋为基地,以网络为传播媒体,以现场指导为培训基地,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解决农民实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和成人教育,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创造终身学习的条件;四是积极跟踪教育培训技术的成果,大力发展卫星远程教育,研究开发计算机网络教学,增强办学手段。如农广校借助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和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教育培训的好形式。

6.培养素质好且战斗力强的教学队伍

所谓素质好、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就是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队伍。政治过硬,要求队伍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要有高度的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业务精通,要求我们的队伍要不断加强对当代经济、科技、市场、法律以及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达到高效、快速、准确完成各项任务的目标。作风正派,要求我们的队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勤政廉政,要有理想、有追求、有进取心,从大局出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创出新的局面。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搞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一是要培养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要对现有教师制定培训深造计划,定期送去大专院校学习提高,同时公招一些业务技能强的,热爱农业教育的高级教师;二是要精心筛选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善于传教的兼职教师。

总之,巴南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农业要发展,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才能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才能实现全民小康。面对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合理的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拓展培训内容等措施的实施,将使该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培养新型农民,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农民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278-02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6~30岁之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但户籍身份仍是农民的劳动者。据统计,目前中国共有1.5亿农民外出务工,其中大约有1亿人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1]。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日益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主力军。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1.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发展及城市化的需要。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以下特点:年轻化程度高,务农经历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职业期望值高,对尊严、健康、权利、精神生活的关注度高,对个人城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更加注重包括身份转变、职业转换和地域转移的同步实现[2]。换句话说,新生代农民工更为关注自身发展和自身的城市融合。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技能、生活水平的提升及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的过程。

2.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弱势地位使得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成为其立身于城市的必要条件。由于受城乡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技能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务农经验少,与此同时,他们在参与城市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弱势,这使得他们不但没能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反而徘徊于城乡两端的边缘。尴尬的处境以及当前就业现实的严酷性迫使新生代农民工不得不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3.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的推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原本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低技术纯体力的行业岗位将越来越少,代替的是更多的需要高技能的职业岗位[3]。岗位的锐减及生存的需要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只有诉求继续教育,打破知识壁垒,才能拓宽就业领域,提高就业层次,从而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此外,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劳动力人口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所以唯有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全国范围的产业调整才能更为健康稳步的推进。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

1.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实地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拥有美好的理想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他们却严重缺乏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1%的农民工希望参加职业教育培训,但对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培训针对何种岗位等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这样一来,即便被提供了培训的软硬件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的培训也是盲目而随意的,其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其次,调查显示:不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29%,他们中90%的人群表示日常工作压力大,他们从事的工作要求一周七天均为工作日,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培训。

2.政府层面。通过政府及民间的相关部门,我们了解到各级政府机关均有对农民工的培训项目及相关扶持措施,但效果甚微。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政府独立主导下的培训过多注重在思想道德层面,例如常州市就有“道德大讲堂”的培训。政府实施这类培训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农民工道德行为、建设文明城市,但这类培训对农民工而言缺乏吸引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第二,已有的政策在宣传方面漏洞重重。据了解,部分城市的各级政府机构均设有免费的职业培训机构,但大多宣传力度不够,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如此,在宣传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很多政府的宣传册中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甚至于一些宣传册中所列出的培训机构的联系方式与实际不符。第三,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缺乏配套的保障制度和措施。查阅相关文件,我们发现在农民工培训方面,政府出台的文件多是以建议书或实施办法的形式出现,制度性或法律性的文件基本没有。同时,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监督、保障机制,以至部分培训项目成为形象工程。此外,就行政管理而言涉及的多个行业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力差,还没建立起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导致对农民工的培训各自为政,盲目性、无序性突出,并且多部门介入放大了对财政的需求,由此带来资金分散、资金使用不一[4]。

3.市场层面。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观需求较为强烈,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时间分配等现实因素制约,其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因此,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上多以政府主导为主,缺乏相应的市场机制的引入。

4.企业层面。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期望的“高移化”、职业转向的“高频化”[5]使得企业缺乏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动力。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较强,为避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现象,以盈利为目的企业一般不愿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过多资金。调查分析显示:25%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未在企业参加过职业培训;30%的新生代农民工仅在进入企业时参加过一次上岗培训,且培训侧重于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方面;另外,17%的新生代农民工表明参加过多次培训但效果不明显;仅仅27%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过多次培训,培训效果好、收益丰富。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探讨

1.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新生代农民工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强烈的职业教育需求,但在职业发展上及技能培训方面不可以过于盲目,他们应根据自身从事的职业与兴趣爱好为自己制定一套长期、系统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对规划的逐步实施最终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勇于抓住机遇,善于利用政策。随着政府各级部门对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逐渐重视,各级农民工培训机构纷纷成立且基本是免费或低收费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应注意收集相关信息,勇于抓住机遇、合理安排工作、学习时间,利用相关政策不断提升自身技能。

2.政府层面。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制。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在农民工培训方面应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形成统一领导下的培训体系。根据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状况,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已有的农民工培训政策。一方面,政府应设立专门部门统一协调管理农民工培训事宜,其中包括培训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安排、培训前的宣传组织以及培训过程的推进和监督。另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鼓励政策,通过减免税收、设立定向补助基金等形式不断激励民间教育组织、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积极地参与到职业教育培训中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推进,互利共赢的局面。完善培训效果的量化考核激励机制。政府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量化考核,提高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机构和组织的积极性,杜绝形式主义。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统筹监管,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合作,避免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现象的出现。加强培训组织及宣传工作。各地区有关部门应随政策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和更新宣传内容,并督促指导行业、企业、基层工作站和培训机构做好培训的具体组织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互联网、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灵活化宣传已有的相关政策。宣传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时间、地点。统筹管理培训资金,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政府补贴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应当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战略性意义,加大农民工培训的投资,总结全国其他省市农民工培训经验、完善已有的教育培训券免费发放机制并建立起培训费用分级负担机制。政府可根据农民工所需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及所获职业技能证书的等级分配培训资金,并根据实际培训情况定期予以调整 [3]。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善于总结全国各省市教育培训的经验并定期地:分析自身培训效果,将有价值的经验做法不断推广。

3.市场层面。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的设立应注重与本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岗位的需求相适应。各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规范自身的培训形式和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合理地安排培训时间。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所从事职业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培训,但同时他们又对职业培训有着迫切的渴望。

4.企业层面。企业应认识到员工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只有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创新进取的精神,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动性。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并结合员工具体需求情况定期与外界教育机构联系开展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企业可以与职业院校联姻并达成长期协议,只要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培训需要,就可以协调高职院校安排教师、场地,定期或是随时开办培训。

企业还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农民工培训的有利政策安排其内部员工定期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在提高员工技能的同时,也将给自身带来良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郑小兰,冯海涛.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启示[J].经济论坛,2010,(6).

[2] 吴岚,赵洪波.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探析――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问题的启示[J].成人教育,

2010,(12).

[3] 孙学敏,朱凤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