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不要以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其实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和提高,课内阅读是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前提和基础。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我国教育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阅读兴趣,在四年级到初二下学期。这一阶段为最佳阅读期,因为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可进行文字书籍的阅读;而到初二下学期,学校会为中考而改变教学,没有时间进行阅读,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的一个最佳阅读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如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若阅读的缺乏会带来明显的后劲不足,表现为,许多大、中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下降,尤其表现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方面,使许多学生在中考和高考中束手无策,不仅直接影响语文成绩,而且影响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的成绩。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兴趣和习惯相结合

课内教材与课外读本相结合,学生主动阅读与被动阅读相结合。简单地说,课外阅读的内容应与课外教材保持一致性或相近性,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本册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的目的。因此,利用好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根据每单元每课的内容,并结合课外读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若放任学生去找任何书籍去阅读,效果会大打折扣。另外,还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把描写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一划,圈一圈,自己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的领悟以及读书时的体会、疑问等,在句子旁边批注。长期坚持,学生课外阅读也养成了边读边批划的好习惯。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基础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灵活的思想自由翱翔,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读过一本读物后,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书中的好词好句、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摘抄下来,让学生有感而发,写读后的感想、写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仿写、续写片段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掌握好课外阅读的三个原则

1.课外读本与课内教材相匹配。若匹配课外阅读就能延续课堂教学,例如:学习《陈涉世家》,就让学生学习课外读本的《项羽本纪》选文,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英雄不同的风范。通过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增无减,因为在课本之外会发现有更多的东西和书上的内容一样精彩,内容匹配之外还要注意量的匹配,不要贪多。

2.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有适当的指导。“适当指导”是指在那些会有阅读难点和文字障碍的文章上才要教师指导一下,比如遇到较难的文言文,若不作适当的指点,学生读不懂内容,往往读不下去。又如议论文、说明文等比较讲究技巧的阅读,不妨事先就准备好一些文章的内容进行提问,从内容、方法、观点等让学生有成就感。

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 课外阅读 方法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传承民族文化、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同时,它也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有效环节。有专家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内阅读量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虽然中小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为什么在实行起来却举步维艰,这与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还是有较强的功利性有关系,并没有真正地从提高学生素养的角度出发,应试的倾向性还较为明显。另外,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发展,各种影视媒体充斥着学生的课余生活,传统的文本阅读越来越被冷落。以上种种原因使得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外阅读现状表现为“四个缺少”:缺少时间,缺少合适的读物,缺少阅读的兴趣,缺少有效的指导。想要改变这种困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必须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及家长的积极参与等方面有所改进。

一、激发兴趣,提倡自主,科学推荐

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寻求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可以首先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入手。教师或家长可以结合自身阅读经历,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的主要内容,利用课外读物中紧张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例如可以通过心得交流会、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地、自发地想要阅读,才可以使阅读事半功倍。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但是在多元文化充斥的当下,“开卷”并非都“有益”,所以推荐和选择课外读物要有科学的方法。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学段、性别、性格及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来选择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外读物。

二、加强指导的实效性,重在习惯的养成

在中小学课外阅读中,教师的指导、监督、评价应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课外阅读的指导方面,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该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帮助学生自动地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第二,对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自身首先要做到熟知内容,不仅如此,还应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对书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能只局限在一知半解。第三,教师应注意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把作品中的有益信息吸收进来,达到阅读的目的。第四,在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应进行适当的“约束”,这个约束是指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进行监督和监控,这不仅能保证阅读质量,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逐步的由他人监督强制,变为自身“强制”,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才能成自然。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明确,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为了有效提高阅读质量,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阅读的过程实则为学生与文本、生活之间的对话,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原有的认识偏见,生成新视野,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但是,因为心理及年龄特征,中小学生很难整理出完整的阅读体验,只有片段的、零散的感受,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记下“思维的火花”,把一切的思考、体会、感想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与同学切磋交流,让老师及时评点,可以使学生不仅体会发现的快乐,更能通过积累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有效提高阅读质量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同时,以课外阅读丰富课内的学习。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拓展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课内阅读所习得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在适当的课外阅读中得到很好地丰富和补充,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师生普遍认同目前的考试往往是学什么反而不考什么,其实考察的是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所以,对语文学科来说,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一个有效捷径,正确处理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可以使二者达到“双赢”。

当然,同上文所说,课外阅读不能只追求泛泛,也要熟读精思,由浅入深地进行指导,注重阅读过程的深化。不论阅读什么样的书籍,都应融入学生自己的思考,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质疑、联想,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现课内课外的“双赢”。

四、学校家庭齐动员,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对于中小学的课外阅读来说,采取家校合作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家长和学校一起探讨,制定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使家长积极地投入进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这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形成了有效经验。以美国为例:当年克林顿政府在阅读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确保每个孩子在三年级末能独立有效地阅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政府动员了所有的资源――学校、图书馆、教会、大学、大学生、年长的公民,他们与老师、父母一起教孩子们阅读。阅读已经成为全民参与的一项重要活动。美国的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根据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书籍。只要是对身心有益的书籍,都积极鼓励孩子去阅读,绝不把自己认为有益的书籍强加给孩子。而且,美国家庭特别提倡“给孩子读书”,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分享和参与的乐趣,使孩子在阅读中得到家庭的关爱,从而使他们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方法范文第3篇

一、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追求价值

通过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研究,我们试图实现三方面的育人目标:一是读物推荐结构化呈现。开启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之门,激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畏惧阅读、喜欢阅读。二是阅读活动结构化架构,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调动学生主动识字、乐于阅读的积极性。三是主题交流日常化。积极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变得更加活泼自信,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教学内容

儿童在低年级阶段对儿歌童谣、童话故事等内容特别感兴趣。这些内容句式简洁,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重复回旋的语句,充满情趣,富有情节变化和强烈的感彩。

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上学期推荐学生进行儿歌童谣的阅读与背诵。以“学生成长体验”为出发点,借助于儿歌童谣这一载体,发展学生言语智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独立地拼读儿歌,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吟诵儿歌童谣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真、善、美;学生愿意写一写儿歌童谣,用特有的形式记录丰富的童年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一年级下学期推荐学生阅读绘本故事。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有序观察图画;能够借助图画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喜欢反复阅读同一个绘本故事,有主动讲述故事的愿望和能力。

到了二年级,随着学生识字量的飞跃,我们推荐《小巴掌童话》《冰波童话故事选》《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等书。这些读物分别由若干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阅读起来既没有心理压力,又能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图少字多的文本阅读,逐步养成独立阅读纯文本读本的能力和习惯。

三、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过程结构

以变式课型“主题交流课型”为例,简述这一课型的基本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交流。以游戏的形式进入课始状态,学生自由式交流近期阅读情况。这个环节便于教师及早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捕捉阅读拓展的方向,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通过这个环节,营造宽松、民主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愿意交流,敢于交流。

(二)聚集话题,展开讨论。教师及时捕捉学生自主交流中生成的资源,集聚提升,抛出共性话题,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认识,以活动的形式巧妙连接。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发展了阅读思维。

(三)自主展示,语海寻珍。引导学生结合读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自主展示阅读成果。

(四)多元评价,拓展延伸。当堂对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持续阅读。结合自主交流阶段生成的阅读资源进行有效拓展延伸,推荐新书目。

四、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教学的注意事项

1.不能仅局限于课内推荐读物的阅读。引导学生能将课内指导阅读与课外自主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宽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15-01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传承民族文化、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同时,它也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有效环节。但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外阅读现状仍表现为“四个缺少”:缺少时间,缺少合适的读物,缺少阅读的兴趣,缺少有效的指导。想要改变这种困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必须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及家长的积极参与等方面有所改进。

一、注重兴趣的激发,提倡自主、科学推荐

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寻求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可以首先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入手。教师或家长可以结合自身阅读经历,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的主要内容,利用课外读物中紧张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例如可以通过心得交流会、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但是在多元文化充斥的当下,“开卷”并非都“有益”,所以推荐和选择课外读物要有科学的方法。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学段、性别、性格及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来选择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外读物。例如一、二学段应以童话、寓言、传说、民间故事等为主,三、四学段在一、二学段的基础上可以拓展阅读传记、传奇、惊险小说及名著等。在课外读物的内容方面,女生可侧重选择阅读故事情节较突出的读物,而男生则更倾向于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二、加强有效的阅读指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中小学课外阅读中,教师的指导、监督、评价应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课外阅读的指导方面,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该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帮助学生自动地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第二,对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自身首先要做到熟知内容,不仅如此,还应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对书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能只局限在一知半解。第三,教师应注意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把作品中的有益信息吸收进来,达到阅读的目的。第四,在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应进行适当的“约束”,这个约束是指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进行监督和监控,这不仅能保证阅读质量,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逐步的由他人监督强制,变为自身“强制”,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才能成自然。

为了有效提高阅读质量,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阅读的过程实则为学生与文本、生活之间的对话,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原有的认识偏见,生成新视野,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但是,因为心理及年龄特征,中小学生很难整理出完整的阅读体验,只有片段的、零散的感受,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记下“思维的火花”,把一切的思考、体会、感想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与同学切磋交流,让老师及时评点,可以使学生不仅体会发现的快乐,更能通过积累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加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有效提高阅读质量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同时,以课外阅读丰富课内的学习。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拓展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课内阅读所习得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在适当的课外阅读中得到很好地丰富和补充,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师生普遍认同目前的考试往往是学什么反而不考什么,其实考察的是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所以,对语文学科来说,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一个有效捷径,正确处理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可以使二者达到“双赢”。

当然,课外阅读不能只追求泛泛,也要熟读精思,由浅入深地进行指导,注重阅读过程的深化。不论阅读什么样的书籍,都应融入学生自己的思考,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质疑、联想,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现课内课外的“双赢”。

四、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77-01

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

一、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建构语文教学观,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渠道。

我们通过课内阅读打基础,学方法,再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赏文学之美,激生活之趣,品生活之味,作生活之文,感悟生命的真谛,积淀生活的底蕴。

二、内引外联,探索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研究的关键所在。建立了这个衔接点,及时地引导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培养的阅读习惯去进行课外更为深入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境界。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

2、比较鉴赏,以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进行比较阅读,培养文学鉴赏水平,提高阅读的能力。

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3、拓展延伸,以课文的一个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文阅读材料,更深刻理解课文,更广博阅读精品名著。

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语文的视域打开,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4、联想想像,引导学生结合课内阅读的主观感受进行拓展与创造,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研究实践,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新模式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以下几种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课堂指导模式。

1、读物介绍课。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读物、原著、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同体裁的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疑难点指导课。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审视文本、发现阅读障碍,能先自行释疑解惑的习惯,把学生的“阅读菜单”分为“生字新词是基础”、“不动笔墨不读书”、“善思会问多查找”三大块。

3、阅读欣赏课。教学时主要指导学生抓准文章“美点”,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欣赏优美的语言,吸收丰腴的营养,发展个性,学会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

4、综合评点课。这类课型对所读内容不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一两个阅读点进行专题式评点、赏析。

5、赏析创写课。这类课型,主要是针对适合学生想象性写作的文本。

6、成果汇报课。这类课型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展示。

四、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外联延伸,阅读拓展,生活处处皆语文

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使学生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升华。课内课外,内引外联,生活处处皆语文。

1、开展系列活动,保持阅读期待。开展阅读活动,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化方法为能力。

2、倡导广泛、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开发各种阅读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3、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提倡亲子共读,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