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法 教学技能 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中文系在各门公共课、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不难看出,中学语文教学法应该对学生既进行理论教育,又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验证所学理论,并有所突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否则教学就会走入误区,理论脱离实践,犹如纸上谈兵。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已明显滞后于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法》这门学科已有近百年历史,从理论上讲其基础构架已初具规模,诸多的论述不仅摆脱了“教材教法”时期只能对语文教学做现象描述的稚嫩,而且对许多根本问题做出了较深的理论阐释,形成了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教师论等几大板块,并且从宏观层次和微观上建立起了学科系统体系。宏观层次包括学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原则、教材、媒体、语文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评价和语文教师修养等内容;微观层次包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等内容。二者互相渗透、纵横交错,构成了语文教学法学科的总体构架。可以说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主流是充满生机的,理论研究的空前活跃带给人的却是极大的困惑。面对令人头晕目眩的语文教育思想,一方面是理论研究者各执一词,另一方面是多数一线语文教师对此难以接受且深感无所适从。结果就很难对语文教育实践起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作用,有时甚至会对实践产生一种误导。一个合格的教学法老师,面对各种版本的教材,一定要精心选择,跟上教材改革的步伐。

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中学语文教学法却忽略了本学科在语文教学应用方面所起的作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与形成语文教学技能方面,远远落后于学科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今教学法课用了大部分时间研究教学理论,而在提高学生教学职业技能方面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势必造成学生面对实习与就业一筹莫展,甚至毕业后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适应教学。放松、忽视语文教学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实践应用的研究,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的实践与所学理论出现了明显脱节,理论越学越细,实践基本没有,更谈不上实践与理论保持同步,理论得不到实践的验证,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要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建立科学的能够切实指导教学实践的学科体系势在必行。然而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只关注学生是不够的,学生专业思想问题只是外因,重点是我们的学科还不够成熟,离“科学”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才是内因。要使教学走出困境,既要观乎外,更要求诸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反复求证,更新教育教学理论,使之更科学,更能满足当前的教学实践。当前的课程改革,为中学语文教学法的解构与重建提供了最佳时机。

一、丰富课堂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古语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万法的尽头便是大道,即我们所说的理论。这句话也是完全适合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的。一个人要想从事语文教学,首先要从理论上武装自己,有较高的理论修养,然后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才会达到好的效果;如果所得理论是片面的、零散的,在具体的实践中就会步步受困,处处受窘,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关注中学语文教学的科研新动态,让科研教学形成全力,教师与学生同步发展;要让学生明白“科研就是要解决种种困难和问题,在无路可走的时候走出一条新路”。作为一线的教师,搞科研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程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因为我们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师,所以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特别是传统教学当中的科学经验,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尽力扭转中学语文教学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其转变为素质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综合型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实践上、对教学的评价上及日常的实践调查上,对本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将新理论运用到实践上,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与充实教材中缺少或过时的理论,真正让教学做到与时俱进。

二、以案例教学法为指导,力争使理论与实践保持同步

中教理论始终无法与教学实践同步,在课堂上望中教实践的新动向十分必要,而中教实践案例又可以使教学理论从“空中”着陆,落实为中教实践的指导原则。在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如介绍当下与中学语文教学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实施,解决课堂理论中的陈旧问题;介绍有争议的教学事件,引导学生具体讨论某一教学理论;引入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视频,借以说明中教学发展的规律;借模范事迹品说教学人物,帮助学生树立教学职业道德。长期积累下来,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能够了解到最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动向,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能够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并且有助于课堂教学理论的消化与吸收。同样,对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而言,案例教学法也可以促使教师长期关注中教研究的前沿动态,不使自己的教学走入空洞。长期坚持案例教学,对一些典型案例和实践素材进行整理收集,可以很好地服务教学,也可以为教师的科研工作积累较为完备的基础数据。

有了理论的积淀,实践就会有法可循。但是教材毕竟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理念的概括,教学不仅是学教材,更要在学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突破。学生一方面借助教材掌握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教材,力求做到与时俱进,把僵化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自己所学的理论。如:①学会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一份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教案,有配套的教学课件;要求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具有个性色彩的课堂环节。变枯燥为趣味,让幸福与快乐贯通整个课堂。②每人准备15分钟的说课稿或讲课稿,进行教学实践,与此同时,其他同学进行评课实践。要求学生讲课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灵活性,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结合,努力实现教学最优化。③实地调查,设计调查方案,进行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教学动态,进行案例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查报告与评价,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到极致。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的可感可知性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得这种过渡更为可感。在具体教学中,对于“教学设计”、“教学原则”、“说课”这样抽象的教学理念,仅靠其自身的逻辑魅力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使学生透彻理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与之相关的教学实践或成果通过实物投影、录音、录像等方式呈现于课堂,结合理论知识加以讲解,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参与学习,探索理论知识,使得课堂学习成为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间,老师将拷贝的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比较有趣的资料放给学生看,寓教于乐,既丰富了学习内容,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一定的度,关键要把握好分寸。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意义在于借用它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丰富课堂教学容量,但如果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就可能造成知识泛滥,学生只能在浅层意义上理解所学理论,不能引发深入思考,反而失去潜心学习专业理论的意志。因此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另一方面要在授课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论,并能结合所学理论思考现实问题。

四、坚持不懈,用反复的实践论证自己超越自己

“铁的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人的能力是工作多逼出来的;人生的成功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的过程”。其实,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能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你就是成功的。古语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可见勤奋,一向为我国古人所赞扬。

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培养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师,学生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走向成功。一个好的教师不是一天练成的,学生的语文职业能力并不是一次实践活动就能形成的,这需要反复练习,不断地实践,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将“爱”变成内在的驱动力,促成学生的终极成才。教学中应加入大量的配套工程,如案例分析,尽量使每个理论都能与学生的教学实践挂钩,当然,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学生除了要进行教学实践,还要进行观摩与教学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反复研讨,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与存在的弊端列举出来,并分组讨论,提出一些可行方案,解决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反复论证,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合力下超越自我,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学;改革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的运作、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评价体系的运用上仍然采用传统普通高中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根本无法实现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功能。

有一部分地区的学校已经认识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脱钩这个问题,开始尝试语文教学改革。有的把原有语文教材的课文作增删处理;有的在单元后增设类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环节;有的两者都有实行。但是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还值得商榷。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在哪里?以什么依据来推进改革?我们先要弄清这些问题。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高中教育追求高校录取升学率,职校则重视学生的就业率,可见职校的办学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的专业技能成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因此,职校的语文教育改革必须围绕学生的专业技能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校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把原有语文教材的课文作增删处理,或在单元后增设类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环节的做法实为“修修补补”,没有切实考虑到各专业技能的差异性。不同专业的技能所需“内化”的语文能力也是不同的,不考虑专业差异的语文教育改革必然是不成功的。笔者长期在中职校语文教学岗位上工作,逐渐探索出一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大家探讨。

1.分析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从中提炼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

教师要研究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分析各专业中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而各专业中的要求各不相同,故教师要提炼出具备专业特点的语文教学目标。以会计专业为例:其职业核心能力中有一项就是要求具备一定的财经类报告、文件的撰写能力及一定的参与管理、协调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再以旅游专业为例:其职业核心能力中有一项是要求具备良好的中外文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针对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实际细化教学子目标,对照这些教学子目标,再来制订各个专业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案,选编教材。

各专业中的素质能力要求具备共性,实际上就是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提升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层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来达成。这一块的教学目标较容易制订,涵盖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即可。

2.在各专业的语文教学目标指引下,选编教材

教材应以解决生产实际中经典问题为导向,打破课程甚至是学科界限,使学生真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依据各个专业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不同的语文能力要素选编教材。教师不妨把各专业中的语文能力要素整理出来,在整理的这些语文能力要素的基础上,教师再来研究、细化教学目标,选编课文。这样就彻底革新了教材课文,从普通教育中提取了新思路。机械、机电产品或技术的制作工艺说明书、银行协议合同、动漫作品方案、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书、旅游景点介绍等现成案例,都可以被当作典型的案例编入教材。在这些课文中,我们再来细化每个语文知识要点,制订训练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技能训练的进程来适时安排相应的语文能力要素训练。这样就能快速形成学生的立体知识结构,更高效地促成“学”向“做”的转变。

3.设计灵活多变的考试形式,注重实际应用

考试形式不局限于书面测试,可以是一个方案、一个项目或一个成果等。比如,机电、数控专业考试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个制作工艺流程或产品使用说明等;会计专业考试可以写一个金融产品协议或合同等;建筑专业考试可以写一个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或招投标书等。当然也不仅限于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现场说明、讲解等形式。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合理拟定考核标准,细化得分点。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关乎“百科之母”——语文的基石,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1、2、3、6章),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等;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4、5两章),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第7章)。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为绪论、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分四个节次,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转向技术层面,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让学生自主体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背诵几个原理,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包括撰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要求,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另外,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训练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4)积极主动地参加见习活动,主动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拜师求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并尝试进行真实课堂的教学活动。

(5)通过远程教育或拜访等方式向大师名师学习,对照成功教学案例和典型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唯其如此,方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职业素养 “五位一体” 实践 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这其中明确地指出了中职语文教学应具有的特殊职能——既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良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关键作用。但随着职校专业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职业教育的“重技能”理念日渐强化,语文课程逐渐被“边缘化”。笔者意图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出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两者有机结合的方法,重新建构职校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确立语文在职校中应有的位置。

一、分析学情,探索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

“无缝对接”的关键

1.学情分析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职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书写不规范、理解力不强、口语表达水平不高、作文水平较低,用语不规范的现象相当严重,他们对语文课堂普遍存在一定的厌倦感。很多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普遍较弱,基本的口语表达、写作等素养还不能完全达到工作单位的要求,这是中职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生普遍属于90后,喜欢用“非主流”方式与社会接触,渴望成功。故此,本文结合学情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深入论证在语文教育课程中结合职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可行性。

2.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进行,笔者设计了课堂效果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学校14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调查对象涵盖了学校高一、高二级的605位学生。发放问卷605份,回收593份,回收率98%。问卷内容涉及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如课堂现状、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并设有开放式问题。从综合调查结果来看,语文教学存在着如下情况:一是学生对语文教育课程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高;二是语文教学与工作岗位结合度不够,实用性有待提高;三是学生倾向于语文课堂教学采用活动体验、视频等方式进行;四是语文教学整体效果不够理想,部分老师授课倾向于传统教学模式,职业素养氛围不浓厚。造成上述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如职校过分强调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有待于在语文教育课程中实现。

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有效结合的具体实践案例

1.第一阶段:整合教材——“实用有效”的保证

职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生产或管理的实用型人才。在此原则下,“务实、实用”便成为职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一大指标。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向专业教师请教,了解专业需求和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增删。但语文教学必须保持“语文味”,保持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不能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增强语文教学实用性,旨在更好地服务于中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第二阶段:情境创设——“激发兴趣”的前提

情境教学法作为体验教育的一种方法,指教师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与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课文内容为蓝本,此时教师可以综合根据授课章节涉及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贯穿热身活动、角色扮演、即兴对话等活动,把课堂教学变成“动手、动口、动脑、动情”的舞台。

3.第三阶段:活动载体——“树立自信”的基石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形式多样的认知活动,如参观交流、职业生涯设计、心理调试、社团合作、时间管理等,组成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体验空间,寓职业素养于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从而自信地学习。

4.第四阶段:实践拓展——“延伸职场”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拓展活动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延伸到课外,以调查报告、学习卡、综合实践项目、课堂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反馈。如学完诗歌鉴赏单元,可举行配乐朗诵会;学完即席发言和交谈,可以让学生模拟前台客服进行表演。这样让学生口手脑齐动,使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得到训练和强化。

三、中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的思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经过深入分析,笔者认识到在语文教育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果满意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如何恰如其分地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探讨和实践。下面笔者针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与激励结合,用赏识教育体现人文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认可看成是莫大的光荣。教师要学会赏识。评价学生不能单纯看“结果”,应侧重“过程”,还要关注态度、方法、价值观等。如今,90后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如果教师动不动就否定学生,甚至讽刺说“笨”“猪”等,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意和信心。对职校的学生,教师尤其要用耐心和方法挖掘其闪光点。笔者在模拟招聘的活动中,让一部分学生充当招聘人员,另一部分学生扮演应聘者。活动后,笔者充分肯定学生的出色表现和个性风采,并进行多元化评价:应聘成功的学生加10分;应聘不成功但积极沟通的学生加8分;应聘不成功也欠缺沟通技巧的学生加5分。笔者顺势提出交际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会交流,做乐观自信的人。教师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就能让学生都享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就感。

2.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提高有效性

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常见的典型案例,找准切入点,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研究,营造一个合作交流的环境,促进师生、生生的多向探讨、平等对话和有效互动。案例教学法既要求老师有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功底,同时又要求教师了解专业,结合相应的专业素养要求,在教学中方能融会贯通。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可分专业以公司模式运行,区分部门职责,明确文种分类,设计案例,如人事部对应的文种有介绍信、证明信、招聘启事等。通过小组合作、团队比赛、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倾听和表达的技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引导了他们关注团队合作,同时又加强了认识自我、情绪控制、人际交往等德育的渗透。实践证明,将生动形象的案例搬到课堂,关注学科里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审美意识、洞察能力、严谨态度、沟通技巧等,可以使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3.整合资源,灵活运用,丰富时代元素

笔者认为,职校语文有效教学必须以“升学有望,就业有路”为指导思想,强化知识、能力和情感体系;推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实用性的特点。新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无穷的潜力。教师选取故事、音乐、图画、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新生命。教师还可以将QQ、微博、微信等形式融进教学环节,设计操作性强的活动,如电子心意卡制作、社会调研等,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同时,广泛拓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诚信伴我行”演讲比赛、“彰显身边的微文明”摄影比赛、“好习惯的养成靠自律还是他律”辩论比赛,以及“守纪之星”“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等等。利用实践活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共同分享感受和体验,又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观察想象等诸种能力,为学生达到“升学有望、就业有路”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有所获,得到发展。

4.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克拉夫基提出:“教学不能像一道准备好的菜那样向学生呈现好的知识,应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随着职教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走向“专业化”。因此,笔者尝试把任务驱动法运用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讨,学生可通过借助工具书、上网或请教老师来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让其扩大课外阅读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判断整合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善良》后,笔者在班上策划了一场辩论赛,主题为“善的影响力大还是恶的影响力大”。学生们都是参与者。实践证明,学生多方搜集整理资料和研究辩论策略的热情以及最后据理力争的激烈,让人大受鼓舞。对学生而言,本文与其作为一个“善良教育”的作品,还不如作为一个“善良讨论”的作品启发大。从意义上说,教学重难点在活跃、丰富的活动中得以突破,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了乐趣和成就感。在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是“旁观者”,适时点拨引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同时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会团队合作,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

5.结合经典,熏陶情操,丰富职业素养内涵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底蕴深厚,培育了无数伟大的仁人志士。其中有数不尽的优秀文献,如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诵读古典美文有“娱目、动情、激思、励志”(于漪)之功效。同志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教育法》也提到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带头诵读经典,要利用各种形式解读经典。教师既要做好个人的提升,也要引导学生用心学习,让中职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耳濡目染,从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获得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褪去身上的陋习,为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四、小结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多样的教材内容,通过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传授与职业素养培养共进。要充分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满腔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促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少龙.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19).

[2]吴孝亮.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1).

[3]钟昌虎.什么是案例教学法[EB/OL].

[4]李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EB/OL].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第5篇

1.前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发展型、综合型课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指引学生从别人的教训、经验中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专业成长,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达到共同培养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是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2.案例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作用

2.1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性的知识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案例,站在案例中主人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会独自摸索、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在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实践中不断收获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应对本领,真正实现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目标。而且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阅历得到丰富,提升对案例的分析技巧与技能。

例如:在小学语文《理想的风筝》案例教学中,老师可以把风筝作为研究的对象,让同学参照风筝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做出心中理想的风筝。边制作边处理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实践。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得到过程中就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使学生可以将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学习。

2.2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研究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具体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问题作为向导,探究作为基础,经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能够提升学生观察、思考、研究的能力。对案例进行分析时,学生可以在阅读和反思中体会到一些教学真谛。学生在这一系列学习中都是以自学完成的,老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让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

3.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论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3.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出发点与回归点是教学目标,其是进行语文教学的航标与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在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首先要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老师应该把教学的目标当做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其与教学目标是否相符,且要能体现出小学语文的教学原则、理念。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若没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会导致案例教学过程随意化,降低教学效率甚至使教学没有效果。

学生是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教学的核心,老师讲授是教学的辅佐方式。但是老师作为教学的指引者、组织者,一定要有引导、判断的能力,然而引导、判断的具体依据是教学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进行对话、案例讨论、案例评析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思考,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进行交流合作,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对于与教学目标不相符的对话与讨论,老师必须及时制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青海高原―株柳》时,老师首先要明确出该课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围绕案例中的株柳,对作者的所见所想进行感知,读懂株柳精神;让学生尝试着对课文进行段落划分,理清课文结构。理解青海高原这株柳所带来的启示。老师明确好这些教学目标后,按照目标进行教学,使学生从依据教学目标的学习中,读懂青海高原柳树身上那种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学懂本篇课文。

3.2精心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案例

选择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最关键的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对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造成影响,所以必须重视案例的选择。虽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教学案例比较多,有原生态课堂教学的案例、音像案例、文字案例等;但是,想要找出与教学相适应的具体案例并不容易,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考虑,让所选的案例能够真正的反应出课程内容,利于学生接受、把握。因此,在对案例进行搜集、选择时必须遵循典型性、知识性、完整性、针对性、可塑性、时代性的相关原则。只有依据这几点原则来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才能让选择出来的教学案例与课程内容相符,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3]。

例如:在学习《郑和远航》一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远航的线路,从而感知此次远航路线之长,到达的国家之多,开创了世界航海史的先例。学生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同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浏览资料,拓宽视野,借助网上的图片、视频、文字等信息,并认真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3对案例进行研读与评析

对精心选出的案例进行仔细研读、评析是小学语文案例教学中不能缺少的环节,老师应该指引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仔细研读,深入思考教学案例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命题。在对案例进行研读时要做到:①学生应该快速进入到案例情景中,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出来的相关事实,确定案例中老师的角色地位,对案例中老师行为与对策是否合理进行思考分析。②弄清楚案例中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③区分清楚案例中即时性的问题与基本性的问题,要解决基本性的问题,就必须对案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演绎、解释、归纳、推理,从中得出概括性结论。对于即时性的问题,必须把自己原有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案例中的背景、内部因素、材料等联系起来进行评判,提出经得起被反驳的对策、见解与方案。对案例进行研读、评析通常都要经历个人研读、分组探讨、全班展开交流、进行总结评述的阶段。只有经过这几个阶段,才会让案例在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得到体现[4]。

例如:小学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学中,老师首先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仔细的研究、阅读,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了解、掌握,再以小组的形式对山谷中到底有怎样的迷进行探究讨论。在学生探究、讨论山谷中中的迷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得出与案例比较符合的答案。之后再对学生的研读、探究结果进行评析,从而到达研读、评析案例的教学目的。

3.4案例的改革与创新

对案例进行改革与创新就是在对案例展开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异构,对案例进行补充完善必须在忠于教学案例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案例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传授、构建教学理论和培养、发展教学实践的能力的目标得到共同实现,对案例进行改革创新是学生利用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引,且形成专业的能力过程,是小学语文案例教学最高的境界,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