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

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

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前言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服务,有效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商业综合体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严格落实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遵照商业消防要求,提高各环节消防监督水平,增强整体建筑抵御火灾的能力。

1 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困境

首先,商业综合体建筑具有空间结构复杂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随着建筑内相连的内部结构迅速蔓延,人员疏散难度较大,尤其在节假日,人员流量很大,再加上其恐慌的状态,会各疏散带来较大的难题。

其次,商业综合体建筑内经营的门店众多,且为了吸引消费者目光,大部分门店都会进行精心装修,而其所采用的装修材料中,存在很多易燃可燃材料。一些商家为了方便或是降低成本,也会将货物堆积在门店角落中。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易燃品会使火势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并产生有毒气体,给消防营救工作造成困难。

另外,在设计阶段,虽然设计人员针对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实际结构等,科学设置了相应的自动消防设施,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这些设施数量较多、设计复杂,维护较为困难,再加上一些管理者缺乏维护意识,因而导致设备的故障率较高,消防设施形同虚设,在火灾发生时,这些设施难以得到有效运用,无法实现有效的初步灭火,加大了人员伤亡。并且很多商业综合体建筑在设计方面,都更为重视内外结构的美观艺术,往往忽略了灾害应对结构设计,在外墙大量运用广告牌、电子屏幕等,导致整体建筑的通风排烟效果较差,在发生火灾时,有害有毒气体难以及时排出,使火灾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

2 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措施

2.1 合理划分商业综合体建筑防火分区

商业综合体建筑防火分区的合理划分,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对火势蔓延情况进行控制,缩小火灾范围,尽可能的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现阶段,很多商业综合体建筑的防火分区划分并不合理,防火分区面积不符合规定,导致建筑抵御火灾能力下降。因此,应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商业综合体建筑防火分区进行合理划分,尤其是要严格控制分区面积。为了避免一些商业综合体建筑在防火分区划分时,面积超出规定范围,可以在设计中采用防火单元等设计理念。

2.2 加强消防行政审核

为保证商业综合体建筑具有良好的抵御火灾能力,还应严格落实消防行政许可,积极开展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行政审核。在设计阶段,公安消防机构应介入其中,检查电影院、KTV等经营场所是否按照规定建设了独立的安全疏散楼梯、店铺布局是否能够达到防火要求、防火分隔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等。在验收阶段,应检查建筑对专家意见的落实情况以及建筑施工与图纸符合情况等。同时,还需要对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消防管理部门人员资格证等进行详细查看。另外,由于众多的易燃装修材料被运用在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装修中,会加快火势蔓延,增加有毒气体,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因而,在消防行政审核过程中,也应针对建筑装修进行审核,保证其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在规定范围之内,避免增加火灾的严重性。

2.3 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主体

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于其运营使用阶段,一旦在这一阶段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这就要求商场管理部门能够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并要求物业管理部门与业主和产权单位签订详细的安全协议,将安全责任精确到每个消防安全责任人。保证在发生火灾后,可以及时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

2.4 强化消防安全意识

商业综合体建筑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具备一定的消防意识,能够冷静、迅速的应对火灾,保证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筑物业部门应建立专门的消防部门,聘用具备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在经过一定培训后,才能够正式上岗。同时,商场管理人员应加强消防宣传和检查,要求各商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考核,在重点部位张贴消防知识宣传海报及标志,并在固定时间组织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疏散演练,以提升其消防意识。另外,还需建立灭火应急预案,加快人员疏散速度,提升建筑内人员的逃生自救能力。

2.5 建立单位内部微型消防站

为推动落实单位主体责任,着力提高重点单位自查自纠、自防自救的能力,建设微型消防站,实现有效处置初起火灾的目标,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建立社会单位微型消防站,积极开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工作。

3 结束语

商业综合体建筑在现阶段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成为了一座城市经济功能及形象的代表之一,但是由于这一建筑空间结构复杂、经营种类繁多等特征,也使其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难度,给城市、社会稳定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因而,要求各单位及人员加强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从各个方面消除消防安全隐患,以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丰沛.刍议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J].江西建材,2016,3(3):296-297.

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交通流线;组织;设计;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external traffic space planning of modern commercial complex and internal traffic organiza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commercial complex, freight traffic in several traffic streamline design of modern commercial complex launch the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Key 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traffic flow; organization; design; stud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商业综合体在我国取得长足发展也不过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所以我国商业建筑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施工建设、管理上,还都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内正在不断借鉴与学习国外的先进建设技术,但是设计水平依然参差不齐,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加强。当然在当前所建成的商业建筑中也有不少的优秀作品,比如说深圳万象城,广州天河城购物中心以及北京的华贸中心、国贸大厦等。但是更多的商业建筑在建设中违背了商业规律,给后期的经营带来了困难和损失。随着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促进消费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新一轮的商业地产大发展正在全面开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高商业建筑设计的水平是整个建筑行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现代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空间的规划

商业综合体其主要的功能是用来开展商业经营,所以在其外部交通空间规划时,我们应该将营造优越的商业环境和交通环境作为规划的重点。下面我们就以石家庄金正海悦天地为例来剖析现代商业综合体的外部交通空间规划。金正海悦天地是集商业、办公、宾馆以及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特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其建设用地紧邻城市干道裕华路,交通环境比较优越。但是却由高架桥将其与周围的建筑群隔离开来,这一点是不利于其充分吸纳周边商业人群的,需要我们在商业建筑设计的时候给予关注。在总体上,金正海悦天地充分利用了沿裕华路的优势,并借助道路与高架桥之间的绿地,然后让建筑整体适当退让,从而很好地保留出了商业场所所必须的人流交通用地。此外,金正海悦天地将其与住宅区之间的道路规划成了商业一条街的模式,并在二层建立外廊和平台使南北能够相连,从而扩大了交通空间,加强了人流互动(如图1)。这些设计上的商业理念和优势都是我们在商业建筑外部交通空间规划中应该借鉴与学习的。

图1.金正海悦天地部分图

二、现代商业综合体内部车流交通的组织

现代商业综合体内部车流交通的组织,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在出入口的设置上,我们应该结合城市道路级别以及车辆行驶方向、规划要求,通常将其设置在城市支道上,同时还应尽量避开道路交叉口以及学校、公共汽车站等人、车比较密集的区域。此外,在停车区域的划分上,商业综合体除了只保留少量的地上车位时,应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地下停车场将大多数的车辆停入地下。以此来保证地面的开阔性和人流分散的高效性,避免车流对人流形成影响。

其次,商业综合体在车道、车位划分的设置上,应该根据停车总量合理的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所需要的分项库容。在车道的设置上应该合理的划定交通主要干道,并形成交通环路,从而有利于车位的区域划分。同时,我们还应该将较大规模的车库从色彩以及形式上划分为若干单元,并进行明确的标示,从而形成科学、有序的交通系统构架。此外,在设备用房以及管道系统的设置上,我们要也要系统的进行划分,以避免粗大管道占用通道或停车空间,尽最大可能的提升交通和停车的空间。

最后,现代商业综合体的地下车库在设置上,其与普通车库最大的区别在于车辆种类的不确定性。毕竟,商业综合体的出入车辆除了商业车辆之外,还有部分办公与公寓车辆,所以在其车库必须具备一定的兼容性。比如说,其通道以及出入口高度,车道高度应该满足小型货车、员工班车以及小型面包车通行的能力。同时,在停车区域以及车位的划分上我们还应该进行明确的划分。对于一些时车车身较长的车辆,其回转半径比较大,我们应该尽量将其安排在主车道一侧。此外,我们除了要明确区域与车位的划分与标示之外(如图2),还应该加强管理,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且充分利用监控系统以及停车设备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在车流高峰时段还应该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疏导。

图2.京东商城地下车库部分图

三、现代商业综合体内部人流交通的组织

现代商业综合体的人流交通组织主要通过其内部各商业功能区的门厅以及室内步行街出入口引入。而在其组织设计上,我们就从人流进出的节点以及人流通道两个方面对其展开探讨。一方面,现代商业综合体除了从各商业功能区的门厅以及室内步行街出入口进入以外,还可以通过停车场进出。比如说,我们可以直接将商业综合体的顾客班车直接驶进停车场,然后让顾客从地下停车场入口进入综合体内部,此外,自驾车来的客户也可以通过地下停车场入口进入综合体内部。这就需要我们在合理规划地下停车场的同时,科学、合理的设置地下停车场进入综合体内部的出入口,以保证顾客、工作人员以及外来送货人员等的有序进入,从而为地上的人流入口减轻压力,并减少顾客、工作人员的步行时间。另一方面,人流通道。顾客想要在商业综合体到达自己想去的区域,就需要通过人流通道以实现位置上的移动。通常情况下,我们按照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结构,将通道划分为水平通道和垂直通道两大类,水平通道一般由商业综合体的市内街道、走廊一级水平电梯等组成,而垂直通道则由电梯以及楼梯等运载工具组成。在其设计上,我们最基本的是要将人流交通线与其他交通线进行空间上的分割,以保证顾客的安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在电梯和自动扶梯的设置上,我们还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人流量来确定,以让整个人流交通线满足现代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四、现代商业综合体货流交通的组织

现代商业综合体货物流线的设计应该结合建筑功能区域的划分,从出入口以及水平、垂直通道等交通因素分析入手,应尽量避免与人流和车流重叠,使他们之间互不干扰。在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商业建筑的物流应根据各区域的商业功能组织货物出入流线,必须重点考虑大型超市以及百货商场的货物流线,同时还应该对同类商业店铺(比如服装、化妆品等)实施分区设置其货物流线,梳理出货流的通道,尽量做到分散设置并相对集中,在避开人流的同时又便于管理。

结语:关于现代商业综合体的交通流线设计的探讨,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设计策略和应对方案我们应该根据商业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区域划分以及其他与交通流线相关的影响因素来综合性的考虑。本文旨在与同行业从业人士以及相关专业学习人员和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上的沟通与交流,在此也希望有更多人士参与到商业建筑设计的相关课题中来,为促进与保障我国现代商业建筑的科学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侯青. 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交通组织——以杭州“庆春广场”方案设计为例[J]. 浙江建筑, 2008,(11) .

[2] 王滔,周闽. 城市核心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百货大楼重建项目为例[J]. 四川建筑, 2010,(01) .

[3] 周闽,杨帆. 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实践——成都“世代春天二期-春天广场”设计札记[J]. 四川建筑, 2009,(01) .

[4] 李晔. 城市建筑综合体交通协调设计———以“杭州市民中心”为例[J]. 城市交通, 2006,(02) .

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旅游综合体,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休闲度假为导向,以土地综合开发为手段,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以互动发展的旅游吸引核、休闲聚集区、旅游地产社区为核心功能构架,相关配套设施与延伸产业为支撑保障的旅游休闲度假聚集区。旅游综合体是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主力引擎,对于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巨大作用。

宁波城市发展正处于功能提升、多集点发展、构建网络化大都市阶段,旅游综合体开发有利于土地空间综合利用、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和功能品质提升。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在全市各城镇体系中开发建设90多个不同规格的城市综合体,其中包括溪口、江北洪塘、象山、杭州湾等地的多个旅游综合体。

一、宁波旅游综合体开发的基础条件

(一)区位及经济优势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大桥、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以及境外航线的增加,宁波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给市民出游和外地游客到宁波旅游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宁波作为我国的计划单列市、沿海开放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经济发达。城市综合实力连续五年跻身全国10强,区域发展水平已达到旅游综合体快速发展阶段的整体要求。

(二)市场优势

近年来,宁波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为旅游综合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此外,人口集聚的进一步加速、居民收入的比较优势和社会消费水平的快速提升,也为旅游综合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消费需求支撑。

(三)政策环境优势

宁波市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为保障旅游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市旅游局还建立了相关局领导联系市级旅游重点项目制度,加强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指导协调。

二、宁波旅游综合体开发现状

(一)宁波旅游综合体开发总体情况

随着游客出游习惯及游客结构的不断变化,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复合的大型旅游综合体越来越受到游客的亲睐,随之带动整个大型综合体类旅游项目的资金投入。2013年,全市建设旅游投资项目145个,上10亿项目35个,占项目总数的27.13%,计划总投资1691.8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66.58亿元。旅游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规模迅速扩张、实际投资增速较快、资金流向进一步合理、区域发展特色明显等特征。民营企业成为投资中的绝对主力,以大型综合、宾馆酒店、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旅游项目类型为主,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加快。

(二)宁波旅游综合体开发存在的问题

旅游综合体在宁波发展迅速,但是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投资过热,风险加大

旅游地产的持续升温带来区域投资过热,超出市场需求与地方资源的承载力。宁波旅游综合体建设正在向全域扩散,其中三江口核心区和鄞州新城区密度进一步加大,新城区的旅游综合体建设全面铺开,特别是镇海新城北区和东部新城均出现在建拟建大型综合体。

2、重地产轻旅游

在政府加强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资金流开始转向旅游地产,一部分投资主体打着旅游产业开发的旗号,抢占稀缺资源。从宁波已建旅游综合体来看,带有明显的商业地产特征。

3、主题特色不突出

对于体量较大的旅游综合体,很多投资企业往往跳过前期策划直接做详细性规划,缺乏系统的策划及规划设计。目前宁波已建成的旅游综合体多以综合购物为主,若在一定区域内大量建设功能趋同的城市综合体,极易造成市场容量分割、人流趋散的恶性竞争。

4、盈利模式单一

由于旅游地产是新兴产业,很多企业都处在探索阶段,所以企业的盈利模式还不够完善,运作风险也相对较高。

三、宁波市旅游综合体优化发展策略

(一)加强规划和引导,进行综合打造

1、高起点编制规划,避免重复和雷同。以三江口为核心的都市区,可以充分利用了老三区浓厚的商务氛围,以特色街区、市民广场为主要建设内容;以余姚、慈溪、镇海为主体的北部地区,可通过投资建设形成运动休闲、娱乐休闲为特色的动感项目群;以奉化、宁海、象山为主体的南部地区充分利用海洋旅游资源,投资建设游艇俱乐部、滨海型度假区等一系列以海洋休闲为主要特色的“海趣”项目。

2、以综合打造为导向,注重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宁波的“1596”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已初步明确,未来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应以此为指引,与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卫星城建设、功能区培训、新城镇发展有机融合,和城市整体布局相互匹配。

(二)确立功能构架,打造核心引擎

旅游综合体功能构架的确立,是旅游综合体打造的核心所在。一个成功的旅游综合体,在功能构架上关键是由“核心吸引中心、休闲聚集中心和延伸发展中心”三大部分构成。

1、打造核心吸引中心。核心吸引中心的打造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核心吸引物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核心旅游休闲项目――观光景区、主题公园(乐园)、赛马场、赛车场、影视城、特色街区、温泉养生中心、高尔夫球场、特色酒店、主题博物馆。

2、构造休闲聚集中心。构造休闲聚集中心,是为满足由核心吸引物带来的客源各种休闲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休闲产品体系,实际上是在泛旅游产业构架下各种休闲业态的聚集,主要包括主题酒店群、特色商街、主题演艺、高尔夫球场、水上游乐项目、滑雪场、马球场、温泉SPA等。

3、创造延伸发展中心。要真正获得土地开发上的巨大回报,必须进行延伸发展,主要是休闲地产社区、会议会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开发等,最终形成一个泛旅游产业发展构架,成为城镇化推进的重要支撑。尤其休闲地产,是最重要的延伸发展中心,包括高端居住小镇、度假公寓、养生社区、研发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总部基地等多种形态。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开发品质

旅游综合体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对开发商的资金运作及开发融资能力要求很高,因此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信贷融资政策的支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筹措资金,还可以采取承包制,政府应设立综合体发展专项资金,出台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综合体的开发运营,保证旅游综合体建设的顺利实施。在招商过程中,要着力招引综合实力强、运作能力高和开发经验丰富的开发商参与项目开发,保证综合体品质和形象。

(四)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操作运营

1、完善管理制度。由政府牵头结合地方的实际,制定对旅游综合体开发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准则,使旅游综合体今后发展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2、创新运营机制。鼓励企业发现和引进先进的商业运作模式,让先进开发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宁波可以找到成功嫁接、复制的土壤。加强高科技、网络化的运用,构建完善的宣传、营销平台,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创新产品结构。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五)完善服务和配套,促进和谐发展

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餐饮服务;宣传引导;示范区

1餐饮服务集中区的概念和建设思路

餐饮服务集中区指统一管理、餐饮单位相对集中且数量达20家以上的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和餐饮特色街区等。餐饮服务集中区的建设思路是以具备一定管理基础的餐饮服务集中区为示范,通过强化依法监管与主动服务相结合,强化主体责任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强化舆论引导与主动宣传相结合,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实现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以示范建设为基础,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推进社会共治平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促进餐饮服务集中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1-5]。

2餐饮服务集中区的建设内容

2.1建立食品安全工作服务站

依托餐饮服务集中区现有管理机构(如综合体管理运营方、景区管理方等),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搭建由政府部门、经营者等组成的第三方管理平台,设立食品安全工作服务站。通过食品安全工作服务站建设,聘用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等,协助监管部门延伸监管触角,服务好餐饮服务经营者,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2.2统一餐饮服务公示模式

区内餐饮服务经营者全面实施“明厨亮灶、阳光操作”,统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示内容、格式及位置,将关键环节操作现场直接呈现给消费者,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接受社会监督。有条件的餐饮服务集中区可在聚集区广场等明显位置通过电子显示屏,对集中区内餐饮服务经营者食品安全信息、后厨监控及原料采购情况等进行统一展示。同时,鼓励区内餐饮服务经营者开展量化分级脸谱公示外置化工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式样将脸谱在店面门口醒目位置或通过电子显示屏等形式进行公示。

2.3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力度

加大餐饮服务集中区食品安全检测力度,及时公开检测结果;建立不合格食品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处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维护餐饮服务集中区的社会声誉和信用品牌。鼓励规模较大的餐饮服务经营者配备快检设备,加强企业自检;有条件的餐饮服务集中区可建立集中区食品安全快检中心。

2.4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集中区内具有共性的食品安全难点、热点问题已得到解决;区域内各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有效规范,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得到提升。

3餐饮服务集中区的建设成效

常熟市的餐饮集中区建设最早启动于2017年,历经4年建设,目前,共有7座餐饮集中示范区通过苏州市级验收,有效推动了餐饮服务集中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在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三大重点”。

3.1发挥工作站优势,良性运转促进质量提升

将工作站的运转与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相结合,提升餐饮集中区“四个率”:①“明厨亮灶”实施率。提升“明厨亮灶”覆盖面,目前,集中区内93.2%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②量化优秀等级率。在实现餐饮服务集中区内餐饮单位100%量化分级评定的基础上,不断提档升级,实现60%以上的餐饮单位量化等级达到优秀,消灭一般等级,进一步完善餐饮服务量化分级公示制度,统一公示量化分级管理信息。③优质现场管理方式实施率。163家餐饮单位推行“4D”“五常”等先进管理体系,持续保持良好运行,有效促进集中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④快检覆盖率。餐饮集中区全部配备快检设施,快检覆盖率100%,自行开展对瘦肉精、农药残留和煎炸油极性组分等重点项目的快速检测,发挥初筛功能,及时公示检测结果。3.2明确工作站职责,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建设7座餐饮集中区均明确工作站建设标准、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定《管理工作站职责》《信息采集制度》《宣传培训制度》《工作台账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联合检查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在运作过程中完善联席会议、考核奖惩、宣传培训及食品安全值守等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工作站的“三个纽带”作用,真正成为监管部门与集中区运营方的纽带、餐饮集中区运营方与区内单位的纽带及餐饮集中区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

3.3强化工作站管理,不断构筑食品

安全防线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工作站的辅助管理职能。7个餐饮集中区均加强对集中区内餐饮单位检查,督促餐饮单位开展自查,落实主体责任。监管部门为工作站提供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食品安全工作站定期组织区内餐饮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工作站为提升自我管理开展的组成人员的业务培训,共组织对738名负责人及从业会员开展培训。

4餐饮服务集中区的建设体会

4.1组织领导到位

常熟市在餐饮集中区建设过程中,实行领导负责制,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动员、亲自抓落实,进一步充实推进方案,细化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同时,加强对工作推进的督促检查,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从而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2宣传发动到位

常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从市局到基层分局,从监管部门到餐饮集中区运营方,从餐饮集中区到区内每家餐饮单位,都明确示范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进度安排和任务目标,凝心聚力,全面有序推进示范建设工作。

4.3协调保障到位

常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同当地政府和餐饮集中区的沟通协调和交流指导,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特别是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建设列入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后,进一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全面发动区域内餐饮单位积极投入到示范建设中。目前,苏州市已下拔餐饮集中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点专项奖励奖金,常熟市共获得奖励奖金14万元。

5餐饮服务集中区的建设思考

5.1进一步注重长效管理

对已评定的示范点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做到边提升边巩固,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动作用。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建设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确保人民群众有真切的食品安全获得感。

5.2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

在下一步工作中,还需借鉴苏州市其他先进地区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积极探索,主动创新,融入自身特色,不断拓宽餐饮集中区示范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如将工作站管理模式延伸至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等新领域,将食品原料追溯、远程视频监控、量化分级信息等进行整合以二维码形式统一展示等。

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发展模式,其发展是可以持续和连续的。在实际生活中,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发展是注重质量和子孙后代人幸福的。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房地产经济中,沃特曼、柯林斯、波拉斯和彼得斯等着名学者研究了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柯林斯通过研究指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这一理念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房地产开发商所拥有的远大目标和激励制度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传统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目标是侧重于追求利润,而可持续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应在于追求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以增强应对不利环境的弹性。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于对企业在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谋划,发展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企业其他战略,用企业其他战略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理论基础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一词于1989年被哈默尔教授和普拉哈拉德教授在其研究学术成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次公开提出,并对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了系统和权威的阐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包括3个方面特征:(1)核心竞争力是无法被模仿和代替的;(2)核心竞争力拥有着广泛的市场推广能力;(3)核心竞争力代表着企业客户长期的核心价值,对客户关键性利益有重要作用。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二)波特发展战略理论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发展战略理论,该理论指出了行业结构“五力模型”:(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2)客户的议价能力;(3)行业的竞争现状;(4)新进入者的挑战;(5)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他指出了企业应该在哪些点上谋求竞争力的提高,为产业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条件。波特发展战略理论从产业角度分析了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对企业经营的产业环境进行了研究。

(三)企业资源理论

企业资源理论从资源的视角来对企业竞争能力进行分析。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必须拥有4个基本性质:(1)价值性(Valuable);(2)不可模仿性(Inimitable);(3)稀缺性(Rare);(4)非替代性(Non-substitutable)。资源是一个综合体,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应该包括上述4个性质。房地产企业的生产性和经营性活动需要资源组的良好协调与配合,资源组包括固定资产、人力资源、资本性投入和外形资产等投入。

三、促进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市场、资源、能力和政策方面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图1所示。

根据图可以看出,当房地产企业在市场、资源、能力和政策四个方面达到均衡时,也就是说处于图中的阴影区——优势发展区,房地产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关于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一)确立以“顾客价值至上”为导向的战略方向

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围绕着市场需求,以提升顾客价值为战略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再是当前企业终极的发展目标,要想使企业永续经营,就不能单纯地追求某一个项目或者一段时间的利益,应该用发展的,战略的眼光去制定长远发展计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商业战场中的力量也是无穷的。项目是经营的手段,但是单个项目的利益不能代表永续经营的成果,只有一贯地坚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坚持顾客价值至上,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

(二)推行品牌战略

房地产品牌是产品品质、产品创新、服务质量、建筑科技、生态环境、居住文化、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实力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房地产品牌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房地产产品开发经营的同时,有计划、有目地设计、塑造,并由社会公众通过房地产产品的品质和价值的认知而确定的商标和企业形象,是公众对房地产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总和。房地产品牌包涵了企业品牌、项目品牌和物业品牌三个部分,企业品牌是房地产品牌的载体,是房地产企业信誉、素质、服务和文化品位的一种标志,是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也是消费者对企业实旌有效监督的手段。项目品牌是房地产品牌的关键,是企业品牌的具体体现,是企

业品牌的基础。物业品牌是房地产品牌的重要内容,是项目品牌的必要延伸,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