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保险知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8―0077―03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一、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保险缺乏财政的大力支持。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农业保险持续、稳健的发展,确保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可持续经营,我国政府必须履行其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的职能,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扶持农业保险。
(一)对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它以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为经营目标,不以纯粹营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农业保险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来加以推动。其次,对农业保险进行财政补贴,不仅可以调动农民和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再次,农业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对农业的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农民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致使农业保险业务出现萎缩。这些问题的解决显然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最后,从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凡是农业保险搞得较好的国家,政府都对农业保险(包括投保人和保险人)给予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也正是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民投保的积极性和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经营的积极性才能够提高,农业保险业才能够顺利展开。
可以说,政府补贴是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财政对“三农”的重视不断提高和国家财政实力的日益增强,在一些试点地区财政已经给予农业保险一定数量补贴的基础上,国家应该在更大范围内、更大规模上对农业保险给予财政补贴。
(二)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须遵循的原则
我国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除需符合国家、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外,还应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基本保障原则。我国现阶段开展农业保险,需要确定一个对农民能基本保障、农业保险能负担得起、国家又有能力补贴的保障水平。
第二,循序渐进原则。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地域广、人口多、地区差异大,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我国开展农业保险必须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先试点、后推广。
第三,差异性原则。多样化的农业地区特点决定了我国必须依据区域农业发展选择不同的农业保险补贴制度。
第四,双向补贴原则。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主要为保费补贴和管理费补贴。保费补贴是直接补贴农民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不仅减轻了农民付费的成本,也变向提高了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补贴则主要体现在业务费用补贴和经营管理费补贴上。这种对农民、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双向补贴原则保障了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
第五,两级财政补贴原则。我国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应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共同负担。对于中央和地方各自负担的具体比例要与我国的财税体系相适应,也需要两级政府、农业部、财政部、保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协调与配合。
二、制定对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实施财政补贴的同时,对农业保险提供税收优惠是国际普遍的做法,也是我国应予以重视的。目前,许多国家对农业保险免征一切税收,而我国现行税制规定的农业保险免征营业税和印花税仅限定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的外延不断扩大,种养两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例持续下降,所以应该根据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农业保险的服务范围。参照国际经营和我国现行对涉农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考虑在现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以下税收优惠政策。
(一)免征种养两业的所得税,并对农业保险公司给予退税优惠。对其他涉农保险营业税按5%先征,按3%返还,印花税按0.1%先征,按0.05%返还,将返还的税金充实风险基金,企业所得税可以参照外资保险公司15%的税率征收。
(二)应免除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并根据农业保险的开展情况,制定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盈余,可在一定期间内适当减税。
(四)鼓励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将经营盈利结余的一部分转入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以便于保险公司积累基金,用作其农业巨灾风险补偿的积累,从而提高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公司偿付能力,以增强其抵御农业保险风险的能力,进而为发展农业保险营造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增强农业保险公司服务农村的实力。
三、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
目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管理机构进行监管,其他政府部门不得干预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机构的经营与管理。从全国来看,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保险的监管体系,农业保险监管经验和监管人才都比较缺乏,监管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类型保险的监管。
因此,面对国内农业保险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适时组建独立的农业保险监管部门
随着我国农业保险试点的逐步开展和国家对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视,对农业保险的专门监管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建议政府在保监会内部专设一个农业保险的监管部门,加强对农业保险业的监督和管理。
(二)农业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
第一,规划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业保险监管机构有责任规划农业保险的发展蓝图,将农业保险的发展目标(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计划采取的措施等重大问题用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有了发展规划,有关该行业发展的阶段性重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努力方向以及监管等问题就有了一个具体参照,相关行业人员就会清楚地知道监管机构在什么时候鼓励发展什么、不鼓励发展什么,并会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引导农业保险业的发展。
第二,提高农业保险监管的服务质量。监管机构所有成员都要正确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树立全局意识和良好的责任心,踏踏实实做好监管的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监管的服务质量。可以说,这是农业保险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三,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为使监管机构的员工具备并更新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农业保险的有效监管,监管部门必须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下工夫。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保险、农业保险、会计、精算、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培训方
式则要灵活、多样,比如定期学习、组织并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聘请农业保险专家学者演讲、选派优秀员工到国外学习等。
第四,加快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保险监管的科技含量。努力建立与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监管相配套的农业保险监管信息系统,强化信息系统的市场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五,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保险监管制度。依照一般农业保险监管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监管为支柱的现代农业保险监管制度。在偿付能力监管方面,健全偿付能力报告、财务分析、准备金监管、适时干预、破产救济等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农业保险业发展阶段特征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研究制定符合农业保险业特点的财务会计制度,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及时、透明,提高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和约束力。在公司治理结构监管方面,加强股东资质审查和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健全关联交易监管制度,防止控股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损害被保险人和其他股东合法权益;加强合规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在市场行为监管方面,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执法检查制度,健全现场检查后续监管和分析评估制度,不断改进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的方式方法,提高市场行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业保险立法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出台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我国农业保险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是农业保险监管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一,制定《农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明确规定要另行制定农业保险法,而我国目前对这项涉及农业基础地位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尚无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予以扶持和管理。因此,保险监管部门应与各有关部门协调,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
第二,出台配套管理条例。不管是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还是政策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都应该对费率厘定、赔款计算、经营许可证制度、资金运用、强制与自愿保险制度、封闭化运作制度等细则做出详细规定,便于日常规范化管理。
四、重视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教育
众所周知,农业保险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的农民,农民是农业保险市场需求的主体。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业保险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我国大多数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远远不够,对农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也比较淡薄。广大农民薄弱的农业保险意识是阻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新世纪我国开展农业保险应该在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上下工夫,在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中深入开展农业保险的学习和宣传。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和保险行业应该做大量的农业保险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有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一)通过电视媒体,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电视已经成为农民群众与外面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民的很多知识都来自于电视的宣传和报道。电视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可以有几种形式。首先,制作一些有关农业保险的科普类节目,宣传农业保险常识、介绍农业保险产品;其次,安排一定的农业保险类广告,向农民传播保险观念和农业保险信息,以提高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再次,专门制作一些电视节目,介绍国内外开展农业保险成功的案例,让农民群众更深入地了解农业保险知识,增强其投保农业保险的信心。
(二)通过互联网和报刊,宣传农业保险,扩大影响面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互联网已渐渐地深入到农民家中。在互联网上,农民可以找到农业保险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获得最新、最快的农业保险资讯,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保险意识。同时,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报刊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这类报刊应既注重专业性,又要兼顾通俗化。
(三)通过社会调查,加深对农业保险的宣传
社会调查可以有几种形式,如社会咨询、问卷调查和走进村户。首先,各农业保险相关的组织和经营主体应该定期做农业保险的社会咨询活动,比如每个月一次、每季度一次或是每半年一次,咨询活动要尽可能深入到农村地区,对农民提出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帮助农民群众提高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其次,在日常农业生产经营及使用农业保险过程中,针对农民遇到的普遍或个别问题,各农业保险相关的组织和经营主体要经常性地做一些问卷调查,有组织地发放问卷、收回问卷、分析问卷,并对问卷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再次,农业保险相关组织及经营主体每年进行几次的“走进村户”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仅可以加深与农民的感情,而且还能够更透彻掌握农民心理、了解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
(四)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农业保险产品
通过电视媒体、社会调查等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农民的农业保险意识有了相应提高。那么,是不是说投保意识的增强会使农民直接产生购买农业保险的行为呢?当然不会。农民在有了投保意识之后,却发现农业保险市场上没有适合自己的产品,农民也不会产生购买农业保险产品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宣传,更需要提供市场上农民真正需要而又能够支付的险种,在机构、服务上让农民感到方便快捷。
(五)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应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
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首先应该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为组建一批良好的农业保险营销队伍,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可以经常开展形式各样的培训活动,诸如聘请业内专家做学术报告、学员相互交流与学习、选拔优秀员工参加国内外的相关研讨会或进修学习等等,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接收到最新的信息,紧跟国际国内农业保险发展步伐,激励员工都能为本企业服务,为我国的农业保险服务。
(六)宣传教育工作要持续、耐心地开展下去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professional, involving botany, animal husbandry, meteorology, economics, insuranc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other subjects, which need professional support. However, a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business was shrinking in previous years, leading to substantial wastage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alent, there is very f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rofessionals who have a wealth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existing employees in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ften are the people who know insurance but not familiar with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r familiar with agriculture, but do not understand insurance. Therefore, cultivating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who not only understand agriculture but also versed i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imminent. This paper start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ersonnel,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insurance firms and universities, some ideas for speeding up the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alent and training personnel specific measures for agricultural insurance college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农业保险;人才匮乏;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lack of personnel; orders model trai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144-02
0引言
农业保险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大量具有农学、林学、畜牧、水产养殖、气象、经济及金融、保险、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专门人才。但由于前些年农业保险业务一度萎缩,导致大量农业保险人才流失,有着丰富农业保险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现有农业保险从业人员中,往往是懂保险的人不熟悉农业,而熟悉农业的人又不懂保险。
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和险企资源,培养大量既懂农业又精通保险的农业保险人才迫在眉睫。
本文拟从我国农业保险人才的特点和现状出发,结合险企和高校实际,提出加快培养农业保险人才的一些设想以及高校保险教育培养农险人才的具体对策。
1我国农业保险人才的特点和现状
1.1 我国农业保险人才的特点
农业保险包括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种植业保险又包括农作物保险和林木保险,养殖业保险则包括大牲畜保险、中小家畜家禽保险和水产养殖保险等。
由于农业保险涉及保险标的众多,承保风险多且复杂,展业、承保、防灾防损、查勘与定损、理赔、产品开发、费率厘定技术性强、难度大,由于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严重,以及农民保险知识匮乏,保险意识薄弱,对农业保险认知程度较差等,决定了它对农业保险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大量具有农学、林学、畜牧、兽医、气象、保险、金融、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既懂农业技术又懂保险技术的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1.2 我国农业保险人才的现状
由于前些年农业保险业务一度萎缩,导致大量农业保险人才流失,有着丰富农业保险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现有农业保险从业人员中,往往是懂保险的人不熟悉农业,而熟悉农业的人又不懂保险。并且随着近年来我国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不断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快速发展,进一步凸显了农业保险人才的匮乏。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的局面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保险的持续、稳步发展。
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中介人才包括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公估人等以及农业保险监管等也都需要懂得农业保险专业知识,而这都是我国保险领域所缺乏的。
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和险企资源,培养大量既懂农业又精通保险的农业保险人才迫在眉睫。
2利用高校和险企各自资源优势,加快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的设想
面对农业保险人才数量短缺、专业素质普遍较差的现状,从地方高校办学角度,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2.1 高校在现已开设的保险专业中增加农业保险相关课程设置
如在保险专业中增加农学、畜牧、兽医、气象、农业经济、农村金融、农业保险等课程的开设,使保险专业学生具有农业保险专业所需的必要专业知识,增强学生从事农险各项业务的适应性。可以将农险企业、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农科院、气象局等高校、科研院所和险企的资源进行整合,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或专家进行相关课程的讲授或举办讲座,丰富保险专业学生农业保险知识和结构,提高农业保险专业素质。
2.2 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农业保险专业
以黑龙江省为例,可以在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金融学院等高校设立农业保险专业,培养大量农业保险专业毕业生,缓解农业保险专业人才不足与农业保险快速发展的矛盾,促进地方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方面已有实践经验可资借鉴,如农业大省――吉林,2009年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申请并获得批准成立了农业保险专业,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大学生,首批60人,这一举措将大大促进吉林省农业保险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2.3 高校应加强与农险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或合作办学成立保险职业学院或者进行岗前培训或在职培训
如哈尔滨金融学院(设有投资保险系)与黑龙江省农业保险业务最大承担者的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联姻”,设立哈尔滨金融学院阳光农业保险分院。
可资借鉴的经验是天安保险大连分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合作办学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天安保险学院,在合作办学中,采用了“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3年、到企业实践1年,目的是为了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优势。
3加快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的对策建议
在实施上述几点设想,加快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作为高校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农业保险实务需求
高校应根据课程体系和社会需求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农业保险的内容;强调保险的交叉性和边缘性特点,新增与农业保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学科知识。此外,高校还可以根据农业保险机构的教学内容订单,随时调整和增加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够及时满足业界需求。
农业保险具有技术性强,需要多学科知识做支撑,所以可以结合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的特点和农险企业人才短缺现状,考虑在现有保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加强农业保险相关课程的开设。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农险专家和人力资源部门确定课程体系结构,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构成;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农学院、林学院、金融保险学院的教学资源和气象部门、农科院、林科院科研优势、农险企业实践经验优势、农险专家理论研究优势到校讲课或讲座的方式加强农险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或者在设有保险系或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及林业、农业、气象学院等高校开设农业保险专业,加大对农业保险人才培养力度。
3.2 校企共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为加快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加强保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应注重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按照"企业引进与自行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互补"的思路,校企共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广泛吸收和鼓励农业保险企业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才能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并联合企业培养职教师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
如专业教师挂靠农险企业,进行现场锻炼,培养农业保险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跟踪学习现场的新知识、新技能,使教学更好地贴近农业保险市场。
对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的青年教师,通过与农业保险企业合作,安排到农险企业进行现场锻炼,使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3 抓好农业保险教材建设
目前高校中开设农业保险课程的屈指可数,这一方面是由于师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缺少农业保险专门教材。据了解,现有的农业保险教材大多比较陈旧,主要体现在内容过于陈旧,对于近年来结合地方农业发展开办的新农险险种基本没有涉及。所以高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加强农业保险教材的编写,融入新保险法知识、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及实践等新内容,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3.4 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扩展实践教育资源
以高校为依托,联合保监局、保险学会、保险协会、保险公司、保险公估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机构,组建保险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立业界和学界的良好互动机制。
一方面,业界可调动各种资源为培养师资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通过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公司高管参与教学计划修订及公司高管进课堂等方式,增强保险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界与业界的供需匹配度;另一方面,实习学生可为公司提供成本低廉、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 同时也能让用人单位对未来的人才储备形成初步了解。
参考文献:
[1]冯文丽,赵凯.我国保险人才供求的两难矛盾及保险教育创新[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23).
[2]景海萍.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EB/OL]().
[3]赵诗梅.保险行业人才开发与培养的对策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4).
[4]李莉,马丽丽.我国农业保险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6(20).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乡成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目标任务
大小春粮食面积4.54万亩,粮食产量1.348万吨,出栏优质生猪6万头,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占45%,耕牛出栏900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1万人,劳务收入1.25亿元,培训农民工28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6%,达6945元,农村城镇化率提高1.7%,造竹0.5万亩,发展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3个,硬化乡村道路20公里,提灌机具改造20台/140千瓦,新购置农业耕种机具20台,农业机具补贴3万元。完成灵官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扫尾验收申报工作,实施好后安、宝合土地整理工程和五桂元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建章立制,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扶贫解困人口620人,做好农业综合统计工作。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农村房屋产权确权颁证,深化完善林权确权颁证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工作。
2、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3、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摸底、公示、确权、颁证等工作。
(二)抓紧做好春耕生产工作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是农业工作的关键,村社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间,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问题,关心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农资问题。一是动员友邻互助;二是协调信用贷款。帮助解决好农用物资,千方百计避免老百姓因买不起农资而延误春耕的现象发生,为农民春耕生产打牢基础。。
2、加强抗旱,注意塘库蓄水,确保农业生产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旱象将持续发展,各村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增强人们抗旱意识,人人参与抗旱,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能,一是要对现有塘库进一步落实责任,有专人管理,注意蓄水。二是对提灌机械进行检查,该维护改造的要及时维护改造,确保春耕提灌。三是充分利用小型单项水泵的作用,千方百计保春耕。
3、政府加强监管力度,配合工商、物价、供销部门加强对农用物资市场的监管,杜绝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坑农害农。
4、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农技站、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畜牧饲养技术的培训,确保粮食增收,畜牧增效。
(三)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农技站、水管站、扶贫开发办要组织规划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完善工作,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农业。
2、农机站做好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对乡内提灌机具进行维修改造,确保农业生产用水。组织农机手培训,协助财政部门做好农机具补贴及时发放,做好农机管理工作。
3、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做好村道公路硬化规划以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争取国家投入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硬化村道10公里。
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投入资金,建设林区公路。
5、配合国土迅速启动宝合、后安土地整理、协调工作,争取提前完成土地整理工程。
6、做好五桂元村整村推进规划的基础设施规划项目。
(四)注重产业发展,强化示范农业
各村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坝区村做好生姜集中成片规范化种植,岩区村要注意脱毒马铃薯的集中成片规范化种植。
1、继续抓好专合社大棚生姜基地发展,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生姜3000亩。
2、做好以专合组织统一加强对甜橙基地的指导管理,带动整个基地全面发展,确保基地产生效益。
3、帮助葡萄种植专业户成立专合组织,争取各级支持,做大做强该项目。
4、做好马铃薯基地发展,多种“脱毒”优良品种,形成规模产业。完成造竹任务5000亩,零星植树造林9万株。
5、抓好竹产业发展,做好红岩片区绿色长廊和高速路、321国道沿线的竹产业发展。
6、做好畜牧产业发展,一是做好生猪养殖规模户、场发展;,二是做好四坪、谊合、后安村的林下养鸡产业。
(五)加强惠民工程建设,实施农业保险
1、加强宣传力度。实施农业保险,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努力完成水稻保险21500亩,玉米保险4600亩,油菜保险200亩,马铃薯保险5800亩,高粱保险1200亩,蔬菜保险1400亩,蓄水池保险134口。
2、能繁母猪保险6990头,育肥保险15500头,商品林和公益林保险73145亩,农房保险1640户,沼气池保险1000口。
3、小额人身保险参保率30%,力争40%以上。
4、及时发放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
(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一是有扶贫互助周转金的村要认真做好资金的发放、管理和账务的上报工作,切实发挥扶贫周转资金的作用。二是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各村要做好2013年扶贫解困规划,落实好帮扶对象和项目,责任到人,确保2013年扶贫解困人口620人。三是做好2013年五桂元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制定好实施方案。结合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农村电网改造和其它项目,整合资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的发展,确保整村推进工作全面完成。四是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七)做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致富能力有效的必要手段。畜牧兽医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协调配合,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和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000人次,畜禽养殖技术培训1500人次,农民工送县统一培训280人,农业机具人员培训150人。
(八)做好农业安全防范,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1、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确保我乡森林资源安全,发放森林防火资料10000份,发放到各农户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张贴,严防森林火灾发生。
2、做好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对已建立的人畜饮水站或池要严格按照消毒处理制度操作,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人民饮上安全水和放心水。
3、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对畜禽的防疫力度。做好畜禽四季防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畜禽产品进行严格检疫,严防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危害人民健康,确保人民生活安全。
4、做好疫情、灾情和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出现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生产财产的安全。
5、做好农村沼气安全使用知识宣传,印发沼气安全使用常识,禁止随意下池清理,建立管理报告制度。
(九)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五保等民生工作,确保龙凤和谐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1.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人为可控性为金融保险的介入提供了空间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二是禁限用农兽药残留超标,比如高毒禁限用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激素、抗生素等。三是重金属污染,比如大米镉超标问题。其中,前两种人为可控的隐患在近年来所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相对于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人为可控性为金融保险的介入提供了广阔的激励空间。金融保险机构可以通过选择歧视性信贷政策,对不同的生产者采取不同的信贷标准,对安全生产者通过降低贷款门槛和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时间等方式实行信贷优惠和直接的金融投资;对不进行安全生产的生产者通过提高贷款门槛、降低贷款额度、提高贷款利率、缩短贷款期限、延长申贷时间、加大信用评定频次等方式进行经济惩戒,增加其信贷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其不安全生产的势头。
1.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完善为金融保险的应用提供了条件支持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就是从生产的源头抓起,通过对种植业产品的播种、施肥、用药、收获、仓储等生产环节;对畜牧水产品的养殖、疫病防控、用药等养殖环节;对农产品采收分级、包装、加工、运输、销售等加工流通环节的信息等做出详细记录和严格的检查监督,并将以上各类信息上传至统一的系统,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个人和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品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农产品“生产记录可储存、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安全责任可追究”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和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可以利用追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对农业企业进行动态信用评级,确定监管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抽查,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监管成本,一方面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信用评级系统的建立为金融保险机构对不同的贷款对象采取不同的信贷政策提供了便利,金融保险机构可直接利用追溯系统和信用评级数据提供的信息选择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信用指数高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等提供金融扶持,不仅可以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提高信贷资金使用的安全水平。
2金融保险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模式
2.1为从事安全生产的生产者提供贷款优惠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农村的土地大量集中,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逐步转变为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新型经济主体。土地的大量集中、农业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先进农业机械的购置、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优质种子种苗高效低毒农兽药和肥料饲料的使用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对生产环境、投入品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大的投资。而农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保险机构的适时介入可以有效缓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瓶颈,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
2.2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提供资金扶持
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根本上离不开先进绿色农业科技的研发。由于农业科技研发通常历时较长,受土壤、水分、大气等自然因素影响,科技转化率普遍较低,科研人员的收入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进行农业科技研发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金融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对科研机构的某类指定科研项目实施贷款优惠或直接进行投资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其开展农业高新绿色生产技术研发,研发内容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高产低耗的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二是开展优质种子种苗的研发;三是开展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效低毒农药、优质肥料饲料等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研发;四是开展有助于改善生产环境的生产技术研发等。金融保险机构还可以通过将优质农产品推荐和贷款优惠相结合,鼓励生产者选用优秀的科研成果,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减少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生产者的收益,全方位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3为安全农产品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
受气候、环境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本身承担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同时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时间长、市场预期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还承担者较大的市场风险,一旦有灾害发生,所有的投入将血本无归,生产者必然损失惨重。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所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更多,灾害给生产者带来的损失也将更重。为有效保障农业风险中生产者的经济利益,金融保险机构可以通过为生产者提供农业保险的方式,在灾害发生时提供保险赔偿,帮助生产者减少损失,为其恢复农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帮助。对于安全生产信用度高的生产者,还可以通过扩大保险范围,提高赔偿标准、简化理赔手续、及时足额兑现保险金等方式,进一步减少其损失,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2.4开展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从生产者从事不安全生产的动因来看,一部分是因为受经济利益驱使,在明知有害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不安全生产,这部分生产者所占比重总体不大。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自身对相关农业生产知识的懵懂无知,对不安全生产的危害性缺乏认识,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在进行不安全生产,这部分生产者占较大比重。尤其随着市面上各类名目繁多的种子、种苗、农药、兽药、肥料、饲料等投入品的不断涌现,相当一部分生产者的知识更新难以跟上市场信息变更的步伐,在对投入品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这时如果有不法分子对其进行经济诱导,很容易上当受骗。对农业生产者进行相关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科技培训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也都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专门负责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在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有些地区甚至连干部工资都无力支付,农技推广部门根本无力开展相应的培训,且越是经济薄弱的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受教育程度越低、综合素质越低,知识的更新越慢,越容易受不法分子的蒙蔽。金融保险机构通过在向生产者提供贷款的同时,印发农业安全生产知识小册子、举办短期培训班、开展优良品种高效低毒农兽药推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信用度好的生产者进行正面宣传等,不仅可以弥补地方政府在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指导中的不足,切实提高农民进行安全生产的技能和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其安全性。
3相应的保障措施
3.1在政策上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进行投资
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决定了对农业生产进行投资将承担比对工业生产投资更高的风险,因此,大多数金融机构都缺乏对农业生产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不仅要求生产过程的安全,还要求质量的安全,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农业生产,承担了更高的风险,这就需要在中央政策的层面上明确要求金融保险机构应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进行投资。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开展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殖大户等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途径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贷款优惠和投资等方面的金融服务。
3.2国家对投资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扶持
国家在要求商业金融保险机构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进行投资的同时,还应对其提供政策上的扶持,以提高其投资积极性和投资于农业生产的比重。扶持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商业金融保险机构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贷款和投资;二是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对从事安全生产的生产者发放贷款;三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农业生产的作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信用度好的生产者扩大再生产所需的中长期资金给予信贷支持或直接投资等;四是设立对农产品质量水平高信用度好的新型经济主体进行支持的政府担保资金,引导资金从贷款贴息方式逐步转向风险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通过加强与信贷支持的配套,为农业生产创造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降低金融保险机构对农业提供贷款的风险。
3.3支持和鼓励创新金融产品
一是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支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发展真正的农村合作组织,并允许其作为企业法人参与金融信贷行为,为社员提供小额贷款或贷款担保。同时允许一些具备适当规模的民间金融组织,如合会、标会、轮会、互助储金会、扶贫基金会等培养成真正的新型农民合作金融组织。二是鼓励开展农业安全生产责任连坐制。通过将一定范围内的农业生产者作为一个授信单位,该单位中任何一个成员违背安全生产规定或生产出的农产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全体成员全部取消所有金融保险优惠,这样可以通过成员间的相互监督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效率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改进服务方式。从授信方式、支持额度、服务价格、办理时限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改革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机构为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者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
3.4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通过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扩大追溯品种和追溯的覆盖范围,一方面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全面开展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提供技术支撑和群众基础;一方面可以强化对生产者的监督,通过市场手段和社会舆论强制其进行安全生产,从而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一方面还可以为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者开展信用评级,选择信用度高的进行金融保险扶持提供便利,降低其选择信贷对象的成本。
3.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关键词:农业保险中介;监管力度;人才培养;专业化经营;中介创新
一、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专业中介机构可分为三类,即:保险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从数量上看,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中介机构2110家,其中保险机构1563家,保险经纪机构303家,保险公估机构244家。近年来,保险业通过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所占比重稳步提高。2006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4477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9%,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同期,外资合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也纷纷登陆设铺,在这些机构中,有3家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保险经纪公司(美国达信保险集团公司、荚国怡安保险集团公司、英国韦莱集团公司)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设立独资公司或子公司。从地域分布上来说,除外,全国内地各主要省市基本上都设立了类型不一、数量不等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但是,上述中介机构都以产险和寿险为服务对象,为农业保险服务的甚少,而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业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既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这是因为虽想用中介如人等拓展业务,但却缺乏可用的对象,致使充分利用农业保险中介形式开展业务很难落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政策法规方面的原因,也有保险机构自身的原因。
(二)存在问题
1.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我国虽然对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如保险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制定了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保险中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法规显得相对滞后,也未出台鼓励和扶持中介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具体措施。没有扶持举措,对不盈利的农业保险来说,很难通过中介达到展业的效果。
2.客户对农业保险中介的认知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的保险意识还不是很强,对农业保险中介更是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客户不知其为何物,潜意识里认为其是“二道贩子”,只会搅局,普遍持抵触情绪。
3.人素质良莠不齐,专业中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人来源复杂。在农垦系统,分场和连队从事农业保险中介的人等均是财务部门人员;在农村,乡镇和村里多是由经管站相关人员从事中介活动。这些人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再加上由于缺乏正规培训、保险知识匮乏、对所的保险险种也不很了解、人员流动性又很强,因此产生了许多损害客户和保险公司利益的行为。
4.人和经纪人业务范围不清。在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业务和保险经纪业务划分不清。许多农业保险中介者既是人又是经纪人,有时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有时又代表投保的农户利益,自身都很矛盾。这就使得保险经纪人混同于保险人,导致其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5.农业保险中介行为不规范。部分农业保险中介机构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这种情况垦区甚于农村,因为垦区指令性事物多于农村。主要表现在欺骗误导客户、欺骗保险公司。这些都损害了客户和保险公司的利益,阻碍了农业保险的推广。
二、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农业保险中介市场的立法支持和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对农业保险中介机构执业行为立法支持,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原有的、具备条件的中介机构,同时坚决查处侵害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中介活动,对不具备准入条件的中介机构要坚决予以取缔,以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二是加强和完善对农业保险中介入的监督与管理。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境外先进有效的监管理念与监管手段,包括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保险会计制度、年度审计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公司信誉评级制度等监管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中介人行业自律,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保险中介行业自律组织,如保险人公会、保险经纪人公会、保险公估人公会等,为行业自律提供保证。
(二)提高农业保险中介机构专业化水平
农业保险中介机构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依靠自己的敬业精神、专业技能、服务质量和良好信誉去赢得客户。应健全组织架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独立、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在企业内部形成激励、约束、制衡的机制,确保公司有效运转。保险中介机构还应充分发挥市场反应灵敏,机制灵活的特征,在人事、薪酬、培训等方面采取更灵活的机制,用现代管理手段搞好自身业务管理和营销管理。
(三)加强农业保险中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一是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快各类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有计划地对现有中介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执着追求、立志终身从事保险业务的人才。二是要扩展农业保险中介队伍,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吸收进来,使他们成为人或经纪人,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对当地的风险等信息掌握较好。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等。
(四)明确农业保险市场分工,走专业化经营之路
农业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在业务合作过程中合理分工,能使保险公司把主要精力用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以及资金运用等方面,而将产品销售、理赔等业务领域交给保险中介来完成,而且其人、经纪人和公估人等中介也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保险公司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也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促进保险中介机构的良性发展。
(五)进行农业保险中介市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