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汉语教学含义

对外汉语教学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汉语教学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外汉语教学含义

对外汉语教学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义辨析;对象;原则

汉语的词义存在一词多义、近义词等现象,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表示词义理解和辨析难度较大,尤其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这对非汉语国家的人而言,学习难度骤然增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辨析与汉语本体研究中的词义辨析是存在差异的,因为对外汉语针对的学生是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他们对汉语的了解不多,汉语文化基础几乎为零,因此不能将对外汉语的词义辨析和汉语本体研究中的词义辨析对等看待。当然,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词义辨析的研究对象也不完全和汉语本体研究的词义辨析对象对等,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对对外汉语的词义辨析范围进行扩大,进一步明确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对象以及原则,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

一、留学生词汇学习产生理解偏差的原因

第一,汉语词形趋同。词形是词义辨析的主要区分标准之一,对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和认知汉语的时候往往也是根据词形来加以区分的,词形具有很强的牵引性。如果两个词语在构词成分或构词结构中有相似的部分,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混淆,认为这两个词语是同一个词语,因为他们对汉字字形上的简单差异根本不能很好地区分出来。学生一般很容易将汉字形旁作为判断汉字属性的标准,甚至会觉得形旁相同的汉字应该都表示的是同一种属性。在很多时候汉字有这样的规律,比如很多学生看到“拉”这个词,会从形旁的“扌”意识到“拉”的语义与手有关,因此拓展延伸进而联想到其他带有“扌”的词语,如“摸”“捏”“提”“拽”等,这些词语也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另外,对于同素异序词而言,很多学生更容易感到迷茫,这两种词语是词序不相同,但是字完全相同的词语,例如“说话—话说”、“合适—适合”、“演义—义演”、“花菜—菜花”等,词序调整之后,词义也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将新词和与之词形相似的词语混淆,产生认识上的趋同。而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词语的词形是相似的,这些词形就会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牵引。第二,汉语词义诱发的联想性。词语是汉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会一门语言,必须要首先学会词汇,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与搭配,才能形成一句完整的话。所以一个人在学习语言的时候首先要接触词语,对词义的理解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外汉语学习过程中,二语习得者的词汇基础较差,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常常受到限制,通常不会对近义词进行辨析,不理解近义词之间的根本区别所在。但是随着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在学习新词的时候也会与自己以前学习过的其他词语进行对比,对以前的知识进行辨析,但是在联想这些词语的时候往往还是会想起初级阶段所学习的词语,对中高级阶段学习的内容应用不多,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中高级汉语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足。

二、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

(一)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对象

词义是一门语言的基础属性,无论是汉语还是其他的语种,对词义进行了解,都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主要掌握词义,才能听懂对方的含义,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关于汉语词义辨析的教学,其辨析对象与传统的汉语本体研究中的词义辨析对象是不相同的,有学者认为,在对外汉语中,对词义辨析的范围应该不断放宽。当前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普遍认为对外汉语的词义辨析范围还不够广泛,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要扩大对外汉语词义辨析的范围。例如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掌握不够清楚,会提出一些相近的词汇,让老师帮忙进行辨析,对于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讲,这些词语之间的含义区分自然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过程,但是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能理解这些词语之间的差异。比如“表扬—发扬”“受到—收到”,这些词语的发音比较相似;再比如“成功—胜利”“讨厌—厌恶”,这些词语的意义比较相似。对这些词义进行辨析,也应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应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词汇的内容、词义、发音等进行讲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汉语的词义区别进行了解,结合汉字、发音等方面的差别,对词义进行理解。

(二)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实用性是一个基本原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相同或者相似的词语之间的词义区别,要加强对词义辨析教学的重视,尤其是要加强对词义之间区别的解释,将抽象的词义解释到极致。例如对于“安静、平静、宁静、寂静”这几个词语的区别,对于很多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而言,都不容易,更何况对于留学生,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词语带给人的感受入手,为了更加具体,可以细化到周围环境的分贝值上,通过不同的分贝来表达不同的词语所对应的环境的安静程度,这让汉语课程看上去更像是物理课,对词语的辨析反而成了对词语的定性分析。但这不失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将各种抽象的词语表达得更加具体,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散学生思维的基础上,使其通过参与词义辨析的学习,不仅能够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词义,还能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进行应用。2.关联性原则。语言学习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能忘记旧知识,要对各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利用,在新旧知识之间产生关联,才能提高学习水平,达到语言能力的提升。很多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常用的方法是转注释义,将汉语转化成为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语言来进行学习。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大多也采用这种方法,找到自己熟悉的语言,才能建立起两种语言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新语言的本质与内涵。例如:“买卖”这个词语和商业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当学生真正理解买卖就是一种商业行为之后,以后再看到这个词语,就会产生联想,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对语篇进行理解和分析。再比如,在对留学生进行汉语词义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固有思维图式,帮助学生产生汉语和自己母语之间的联系,在词义上,主要从词语内在含义的角度着手加以分析,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晚饭”和“宵夜”这两个词语,对于外国人而言,可能并没有这么明显的区分,但是在国外一般他们的正餐时间并不是午餐,一般在每天的下午会有一餐饭,结合这两者之间的时间关系,再对中文中的“晚饭和宵夜”之间的时间关系进行分析,从而产生相应的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三、结语

词义辨析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很多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汉语学习产生理解偏差,尤其是对词义这个学习难点,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更大。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的分析,从而提高汉语词义辨析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10(03).

[2]张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辨析[J].长江丛刊,2016(09).

对外汉语教学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方法研究

顾名思义,近义词就是词义相近的词。这种“近”常常使很多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分辨起来都相当困难,何况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教学必须提到相当的高度,加以重视。让外国学生了解近义词的作用,懂得近义词(尤其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的词义,掌握近义词的辨析方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了解汉语近义词的作用

掌握较多的近义词,能够恰当、准确地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表达得更贴切,更细腻、更严密。

1.近义词可以避免用词的重复,从而使语言丰富多彩

比如同样表示是用眼睛看,“看”、“盯”、“窥”、“瞟”的含义就有很大的不同。“看”是一般性的看,“盯”是集中视力注意地看,“窥”是从缝隙或暗处偷偷地看,“瞟”是斜着眼睛看。如果外国学生不能够懂得这几个同样表示“看”的意思的几个近义词的区别,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必然会出现“我在电视里窥见你了”的句子。

2.近义词连用可以加重语气,起到强调的作用

比如“我们对这种不正之风要坚决彻底全部地消灭”,句中的“坚决”、“彻底”、“全部”是近义词,这三个词连用,能够更加鲜明地表现对不正之风的坚定立场和坚决态度。

3.近义词还有一定的构词作用

由近义词可以构成的词很多,比如房屋、寒冷、永久、刚才、温暖、声音等等,这些都是双音节的合成词。由近义词还能够构成成语,比如粗心大意、兴高采烈、聚精会神、心安理得、养精蓄锐等等。掌握了这些构成技巧,可以使我们的外国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的特点,最终达到熟练、正确地使用汉语。

近义词除了上述的几个作用之外,还有能够表示不同的风格色彩、使用得当有助于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二、掌握近义词词义的辨析方法

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往往是非常细微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近义词的意义、色彩、功能等等几个方面去加以比较、辨析。

1.从近义词的意义方面去辨析

(1)词义的着重点不同。比如“自制”和“自治”,“自制”主要是自己克制,重点在“制”上;“自治”是指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接受上级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外,对自己的事物行使一定的权力,重点在“治”上,“治”就是治理之意。

(2)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同。不少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别不大,但在程度的轻重上有轻重之别。比如“信任”和“相信”,“信任”是在相信的基础上敢于进一步的托付,程度较深,而“相信”是自己认为正确而不怀疑,程度较轻。

(3)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比如“开拓”和“开垦”,两个词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拓”的词义范围比“开垦”的词义范围要大,“开垦”指把荒芜的土地开发出来进行耕种,“开拓”是在已经开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4)词义的使用对象不同。比如“关爱”与“关心”,这两个词使用的对象是不同的。“关爱”主要适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而“关心”更多的适用于同级或同辈之间,当然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也可以用“关心”。由此可见,“关心”的适用对象要比“关爱”多得多。学生如果不能够理解这点差别,就可能用错这两个词。

2.从色彩的角度加以辨析

(1)语体色彩的不同。比如最常见的“父亲”与“爸爸”,“父亲”是书面语,只在书面形式或者戏剧表演等正式场合中使用,而“爸爸”则主要在口语中使用。你给你爸爸打电话,总会说“爸爸,你好!”,而如果说成“父亲,你好!”则会显得有点拗口。

(2)感彩不同。比如“鼓励”、“鼓动”、“煽动”,三个词都有把人的情绪激发起来之意,但“鼓励”是褒义词,主要用在褒奖的意思方面,“煽动”是贬义词,主要用在贬斥、指责方面,“鼓动”则是中性词,在正面和反面的方面都可以使用。

3.从词的用法上面去辨析

(1)词的搭配方面。比如“交换”和“交流”,交换偏重于实物,如书本、笔等等;“交流”则多用于虚的东西,如经验交流,成果交流,技术交流等等。

(2)从语法功能的角度辨析。如“公开”和“公然”,“公开”可以做多种句子成分,如公开的账单(定语)、公开宣布(状语)、公开关系(谓语)等等,而“公然”则只能做状语,如公然为敌(状语)。

三、小结

由此看来,对外汉语的近义词教学,不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让这些外国学生能够从近义词的意义区别、色彩辨析等方面去学习近义词、了解近义词且最终掌握近义词,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张伟.《字义与词义》.中国物资出版社,1987

对外汉语教学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反义词;复合词;对立;汉语教学;结构

众所周知,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只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以及学会正确使用词汇,才能实现语言交际;在第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普遍的现象是:我们有想要表达的东西,第二语言的语法规则也有所掌握,但依然很难表达。这种输出障碍,主要就是由词汇缺乏所造成的。“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Harmerly1989),也就无法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反义词辨析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热点。反义复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都会常常涉及到,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可谓也是一个难点。然而,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没有大量的研究,把反义复合词的研究成果有意识地运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去。

一、反义复合词概述

(一)反义复合词的涵义。反义复合词,也称为“对立词”、“反义相成词”等等,是并列型或联合型复合词,它由两个意义相反或者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用来表示矛盾统一的事物或现象。“反义”一般是词有相对或者相反的含义。如果肯定其中一方面,那么对于另一方面就是否定的,那么这一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补反义词,即非静即动,非生即死,这些反义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多,如:生死、存亡、真假、动静等;第二指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在逻辑上处于反对关系的两个极端。简单来说就是肯定一方面并不能完全否定另一方面,这种反义词往往具有相对性,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反义复合词的结构。反义复合词是由一对反义语素构成,反义语素顾名思义就是意义上相反,但是为了加深对反义语素性质和作用的了解,需要深入研究反义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及意义。因此我们可以从意义、语法性质和义项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1.反义语素的意义类型。反义关系是指两个语素在表达的意义上是相对的,然而他们的语义上相对程度不同,不一定是相对的,那么根据这,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互补对立。互补对立,就是所谓互补反义词。这类反义词非此即彼,没有中间状态。这类反义词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这类反义复合词有:男女、动静、存亡、反正等等。(2)极性对立。极性对立,就是我们所说的极性反义词,这类反义词一般都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否定一方面不一定会肯定另一方面,是相对的概念,不能完全定义。例如“大小”不大不一定就是小。大和小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是按照对比而来的,要参照物才能知道。此类反义复合词还有:黑白、本末、细粗、旦夕等等。

(3)反向对立。反向对立的关系,一般表示两个语素只是相对对立的关系,以某一参照物为标准,互为参照,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这里这种关系又可以分为三类:①由时空关系或自然事物构成的对立;如:矛盾、宇宙、天地等。②由社会关系构成的对立;如:宾主、夫妻、兄弟等。③由行为活动构成的反向对立;如:供求、呼吸、升降、吞吐等。(4)假性对立①。假性对立,表现在两个语素的意义之间本身并无明显的反义关系,但是具体使用时用来表示矛盾对立的事物,因而也有了相对对立的关系。如:手脚、水火等。2.反义语素的语法分类反义复合词根据语素的不同构成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名词语素构成:夫妻、父母、昼夜、天地、中外等。动词语素构成:进出、呼吸、赏罚、隐现、开关等。形容词语素构成:长短、多寡、肥瘦、浓淡、虚实等。方位语素构成:东西、左右、前后、上下等。另有极少数由区别词语素或代词语素构成:雌雄、彼此和男女。3.反义语素的义项分类。我们可以根据反义语素的关系项的数量,将反义语素分为双向反义语素和多项反义语素。(1)双项反义语素。双向反义语素指的是一一对应的反义语素,一个语素只和另一个对应的语素互为反义关系。这我们又可以分为下面两个小类:①双项单义反义语素。是指这一对反义语素只在一个义位上形成反义关系,它们的反义关系是固定的,不因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雌雄、买卖等。②双项多义反义语素。是指这一对反义语素都是多义的,且基本义是相反的,经过同步阴神后,转义或引申义仍然是相反相对的关系,如:本末。(2)多项反义语素。是指以一个语素为中心,而与其它两个以上语素构成多项关系的反义语素。也包括两类:①多项单义反义语素。一个语素在它的某一义位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义语素。如,夕:旦,朝;多:少,寡;夫:妻,妇。这类反义语素大都像上述诸例,即与某语素某义位具有对立关系的几个语素具有同义关系。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往:复、返;来。在“由此地到彼地”的意义上,“往”与“复”、“返”、“来”形成反义关系。其中“复”、“返”同义,而“来”与“复”、“返”却不同义。②多项多义反义语素。一个语素同多语素在多个义位上形成反义关系。如“出”分别与“没”、“纳”、“入”构成反义关系,这三对反义反洗所表达的意义不大相同。“出”与“入”构成反义关系时表示“出去”义,与“进来或进去”义相反;“出”表示“支出”义时与“纳”的“收进来”义相反;“出”的“出现、显露”义与“没”的“隐藏、隐没”义相反。

二、反义复合词的教学

(一)教学现状。当前,教师讲解生词,只是按照课本上生词的出现顺序,而且只是简单讲解改词在本课课文中的意义,并不会提到“反义复合词”这个现象,更没有讲解其词汇中各个语素之间的语义及关系。也就是教师没有系统地讲解每一项语法现象,这样也不会使学生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在编写教材我们的学者们也没有注意相应的问题,因此学习者将这类词与普通词汇混为一谈,从而造成了习得者的重要障碍。

(二)语素义与词义的教学。“一素多义”是汉语中常用语素经常出现的现象,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分析反义复合词时应该准确的分辨每个构词语素的词义,以“上下”这个词为例:上:①名词。高处;较高的位置(跟“下”相对)②动词。去;往③动词。达到(一定的数量或程度)④动词。从低处往高处运动下:①名词。低处;底部(跟“上”相对)②形容词。处于低处的③动词。去;到④动词。从高处到低处上下:①名词。指是我的上部和下部②名词。上到下的部位③名词。从地位、辈分较高的到最低的④形容词。(程度)高低、强弱、优劣⑤名词。用在整数后面;表示大致是这个数目⑥动词。上去和下来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上”和“下”这两个是方位名词,所以也就是名词性的语素,他们属于对立关系。复合后词的基本词性也是名词,词义为两个单音节语素的组合义。这就很直接地表现了复合词的词义,我们也可以迅速地理解各个语素义和复合词义之间的构词性质关系。如:这座烟囱上下有50米。(名词)这条山路太陡,上下都不容易。(动词)成绩难分上下。(形容词)以上三种情况是构成复合词的词义,其中动词和形容词不是常用的词义,这就使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词汇学习方面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语用文化的教学。在教学中,要遵循语义的顺序,也要遵循民族文化的顺序,可以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下是总结的几个简单的教学方法:①借助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遵循自然规律,在时间方面是有先后顺序的,当然复合词中的语素语序也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如“春秋、古今、早晚”等都反映了事物发展的顺序;还有复合反义词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例如“因果、往返、问答”等。②借助方位的思维定势。我们民族的思维定势认识为:先上后下、从前到后、从南到北、先中间后两边,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表现在“左右、内外、进出、上下”等表示方向的反义复合词;另外,如“胜负”是按照感彩来反应,“劳逸”是按照互补关系来反应,这些是词汇的一种心理反映。②借助文中语境。反义复合词的使用和理解,也要看词在文中具体的使用语境,要通过上文的语境和含义来整天感知。

(四)偏误教学对策。在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偏误是他们不可避免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偏误。应对偏误的出现,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洞察力:①及时发现学生的偏误。在学习者的课堂用语、课堂作业,以及测试考试中获取偏误。②有针对性的归纳学生的偏误。对于同一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出现一些相似的偏误。③及时整理与分析学生的偏误。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偏误进行解释,向学生进行中重点强调。④及时纠正学生的偏误。要将偏误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以后的教学能够轻松顺利的进行。

(五)教学建议。我认为,反义复合词的教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循序渐进讲解复合词。先要对原有语素义教学,讲授单构词语素的发音、性质和意义,通过基本语素义来解释复合词的词义。其次,要引导学生分析词汇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获得基本词汇的基本义与引申义。再将基本词义组合得到复合词的意义。然后,要设立针对性专项练习。这样可以加深学习者对各个语素义、与整个复合词词义的理解,也能建立语素义与复合词词义之间的思维文化习惯等联系,最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大部分学习者已经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充分系统地教授反义复合词的词汇意义,要使学生有足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有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学习,扩大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量。在汉语中,有很多特有的词汇种类,这些词汇虽然经常出现,看似很简单,然而却存在于某一个系统种类中,这类词有着特别的含义,这些含义可能不仅只是本身的简单意义,而是包括了组成词语的各自意义的结合,有的词语还反应民族文化的成分。反义复合词,作为一样一种独特的此类,就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因此分析了解清楚了反义复合词的构成与意义,就可以更明白更简洁明了地进行教学,也可以给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简单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曹先擢.并列式同素异序同义词[J].中国语文第6期,1979

[4]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陈爱文,于国平.并列式双音词的字序[J].中国语文,1979

[6]崔希亮.并列式双音词的结构模式[A].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7]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8]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郭奕晶.反义相成词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0

[1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对外汉语教学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预科;中医词汇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国别也逐步出多样化。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留学生所学专业也从最初的汉语、中国文化、中国医药扩大到各专业领域,几乎覆盖了我国全部学科。我国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性、目的性加强。许多留学生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综合型语言学习,而是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汉语预科学习。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外汉语预科教学的研究也开始逐渐细化,以学习者为中心,向分科分类研究转化。其中,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本文就以中医预科词汇教学为例,讨论一下中医因素如何融入到对外汉语预科教学中。

一、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的总体特点

(一)是中医专业词汇与汉语一般词汇教学的有机结合。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的内容包括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的汉语一般词汇及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中医药专业词汇。二者相互区别又不能完全背离。词汇教学不能成为“两张皮”,而是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环境下自觉接受中医专业词汇的知识。用中医文化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加大专业词汇的比重。如“阴”这个词,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与它相对应的是“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如下解释:“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治病必求于本”。中医所指的阴阳,是综合了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阴阳观念,以此论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疾病的经验。但结合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来看,“阴”是在新HSK二级词汇大纲中出现的,面向的是初级水平的学生,想把其哲学与医学含义都讲明白是很难的。而选取《现代汉语词典》中第四个义项:“不见光的地方”入手,再进行适度的引申,则很容易理解。

(二)语境影响不突出。在一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用语境解词及进行操练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如,在讲解“尴尬”一词时,直接用演绎法很难说清楚这个词包含的心里状态,且容易出现以生词解生词的情况,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困惑。这时,语境推导法可以让学生自己“悟”出词语的语义和语用特点。因为“尴尬”一词使用的特定情况和其表现的特定心里状态是有普适性的。而根据中医常用词汇表来看,绝大部分中医词汇不具备这样的特性。这就增加了词汇教学的难度。

(三)知识性大于技能性。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习得”大于“学得”,是技能性的语言教学。词汇教学也应以操练为主,以正确使用为目的。而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知识性内容的掌握,在“习得”的基础上还要“学得”。

(四)对汉语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求。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普通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还要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为中医药专业词汇中很多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的,从字面上不能读出其意义所在。

二、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各阶段难点及对策

(一)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掌握的词汇量相对较少。而中医中的一些词汇往往包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含义古奥难懂,按照中医专业学习的顺序直接引入中医基础理论词汇教学是很困难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对中医的畏惧感,从而降低对中医学习的憧憬和兴趣。我们应该在学生水平较容易接受的范围之内,选取易于直观展示的,容易理解的中医词汇作为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内容。包括:人体组织器官名称、穴位名称、单味药材名称。以名词类为主。教学时采取图片、模型、实物展示的方法。

(二)中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学生的普通汉语词汇量已达到了1200词左右,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医学名词,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大幅提高。可以引入一些带有中医思辨色彩的词语。如:“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气血运行”、“养阴清热”等。并逐渐引入现代汉语句子和语篇的阅读。后期可采用“句中学词,篇中学句”的方法。提高主动理解、独立分析词义的能力。

(三)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应已经基本具备了进入专业学习的能力,其需要突破的障碍是中医古籍阅读方面的。中国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许多今天的科学论点和治疗方法是在千百年前就已形成的。因此,阅读古籍对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在高级阶段的中医药汉语词汇预科教学中,我们把中心由现代汉语逐渐转向了古代汉语。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汉语,学习中医古籍,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

三、不同地域留学生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对策

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在分不同学习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还要根据不同国别和区域的学生特点进行研究。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通常把学习对象分为两个大的区域,一是日韩等汉字文化圈国家,二是欧美拉等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由于对汉字认知程度的不同,二者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如欧美拉等非汉字文化圈国家可以适当使用翻译法教学。

四、教学原则

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应遵循“重文轻专”的原则,即重语言的掌握,轻专业的深入。因其从本质上来讲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不能取代中医专业学习。

综上所述,中医院校对外汉语预科教学中应适当适量地融入中医因素,为这部分留学生进入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含义范文第5篇

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两者不可分离,相辅相成。饮食文化应该得到重视。通过讲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人的性格及思维方式,准确表达相关的汉语。本文以中日饮食文化对比为出发点,结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探讨如何将中华饮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随着近年来汉语热的兴起,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还必须要导入或融入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陈光磊认为,文化因素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语言要素,也可以说是一个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语言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要树立比较意识,比较不同文化存在的差异。日本与中国相邻,都处于东亚文化圈,中日之间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日本在各个方面深受中国的影响。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民族特色的加强,中日饮食文化之间日益呈现出差异性。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语言是可以学习的,但文化更倾向于内化,更多的是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习得的。饮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具代表性。从饮食文化入手,可以引起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汉语,运用汉语。

二、中日饮食文化的异同

(一)中国饮食的特点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种类繁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推陈出新与博采众长中形成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1.地方特色,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技术精湛,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配比。不论是红色的萝卜,还是黄色的南瓜都可以雕出美丽的盘式,赏心悦目。中国地大物博,受到气候、特产、饮食习惯等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菜系,分别为:鲁菜、川菜、苏菜、粤菜、闽菜、皖菜、湘菜、徽菜。

2.注重品味情趣。中国烹饪除了对色、香、味有严格的规定外,还对菜肴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的节奏有相关的规定。菜肴名称有写实的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传说、菜肴形象命名的,如狮子头、叫化鸡等。

3.饮食与医疗保健相结合。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关系,利用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可口的菜肴,可以达到预防某种疾病的目的。比如茯苓夹饼、酸枣仁粥、鸡汤、参芪鸡丝冬瓜汤等。

4.烹饪技术多样,刀工技艺精湛。我国共有几百种烹饪方法,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与之媲美的。例如,采用水传热的烹饪方法有:烫、焯、煮、炖、烧、焖、涮、汆煨等。用火烹制的主要有:烤、炙、炮、熏、烘等。采用蒸汽传热的烹制方式有蒸等。此外还有拌、糖渍、蜜汁、腌制、糟、醉等。还有采用固体传热烹制的方式,如通过食盐或砂粒对食物原料进行加工处理,比如有原料涨法中的盐发、砾发等。还可以直接烹制原材料食用,如盐焗、泥烤等。在烹饪中,刀工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中国厨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根据不同的原料和烹饪要求,刀工技术方法大致有数十种。可以把不同的食材切成段、块、角、条、片、丝、球、丁、米、末等多种样式。

由于文化的差异,各国饮食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文以日本为例进行饮食文化的介绍。面对来自以日本文化为背景的汉语学习者,了解中日饮食文化的异同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师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饮食文化的教学。

(二)日本饮食的特点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鱼类资源非常丰富。他们肉类的摄取大部分来自于鱼类。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除了注重食物的新鲜程度、合理搭配之外,还特别注意菜肴的造型摆放。

1.食谱的丰富—杂食。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鸭子。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构成是值得研究的。它反映着日本人的性格和价值思想观念。日本料理源远流长,种类十分丰富,在他们的饮食文化中甚至可以看到一些日本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日本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这也使得他们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的必要性,用有限的资源做出种类多样的食物。随着水稻种植技术传入日本,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但是杂食这一特性却没有改变。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日本的畜牧业过去较为落后,又由于牲畜用于耕地拉车,佛教禁忌杀生,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日本人的肉类摄入量是不足的,但这几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善。日本人自称是“彻底食鱼的民族”,在日本可以品尝到的海鱼达三百种以上。日本人的寿命这几年均有明显地增长,这与食物谱系的多样性是密切相关的。

2.生凉新鲜。日本人在很久以前就已认识到食材新鲜的重要性。按照日本人的观点,新鲜的东西营养丰富,任何食品的最佳食用期都是在它的新鲜期。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不仅生吃各种蔬菜水果,而且生吃鸡蛋,生吃鱼,生吃肉。而且在烹饪方式上两国也有着不同之处,日本料理的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凉拌等,同时搭配有味噌汤、腌酱菜等。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少、分量较少、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味道鲜美。中国菜的烹调方法中有许多带“火”旁的字,如爆、炒、熘、煨、烧、煸、焖等,这些字在日语中是较为少见的。

3.追求造型的美感。日本饮食更为注重美的艺术。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称与自然景物有关的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松风、红梅烧、矶松、桃山、牡丹饼,以及州滨、时雨、越之雪、落雁等。除了名称以外,日本的菜肴让人赏心悦目。例如,日本的生鱼片拼盘。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日本菜则讲究色形味。日本料理又称五味、五色、五法料理。五味是甘、酸、辛、苦、咸;五法是生、煮、烤、炸、蒸;五色是白、黄、青、赤、黑。日本菜强调的是造型的美,所以每份菜的量都不大,但是原材料却是非常新鲜的,注重摆放的艺术性。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

(一)饮食文化教学的教学内容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对汉语言背后暗含的文化现象不能完全的理解,对学习语言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不能很好地与中国人进行深入的交流。留学生只有在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节日习俗等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与人用目的语进行交谈。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以语音、词汇、语法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饮食文化可以根据学生的交际需要进行重点的、简单的介绍。这一阶段要做好饮食文化要素的教学,指导学生运用日常交际会话。从饮食文化的一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小的文化体系,从而让学生汇成一个饮食文化的系统。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中国文化简略分散的了解,形成自己的汉语文化脉络。例如:课文语言提到川菜和菜名假如为“麻辣豆腐”时,老师可以适度补充一些其他的川菜菜名,运用图片加拼音的方法展示出一些川菜名,引导留学生通过菜肴特点去掌握中国饮食的地方特色。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后,留学生的词汇量有所增加,进入到汉语教学的高级阶段,他们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这时学校可以开设中国文化专题课,以饮食文化为例,这时的教学应该从饮食的思想观念的层面去讲解,而不是局限于食物本身。

当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到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时,应该根据语言教学的需要进行饮食文化要素的教学。如有关“吃”的暗含性的表达,在进行有关饮食的俗语、谚语表达的教学时,有必要加入适当的饮食观念、饮食文化习俗的介绍,帮助学生掌握此类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汉语中的这类表达也很多,中国人选用词汇造句时,常常“把复杂的人生感受,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与‘吃’联系起来”这是汉语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外国留学生在了解饮食文化对中国人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并且在了解这一语言的特点后,才能理解这类语句所含有的深刻的涵义。比如:汉语经常用吃出来的味道来比喻人物内心的错综复杂感受,五味“酸甜苦辣咸”以及“香和臭”没有一个被漏掉。形容人所处的境遇或样较为落魄用“穷酸、寒酸”,“心酸、辛酸、酸楚”则形容人痛苦难过;“甜”组成的词语多为美或好的意思,比如“睡得甜、笑得甜、长得甜、嘴甜”;“苦”则与“甜”相反,与苦味相联系的多指多难、挫折、不幸、辛劳,“孤苦、苦闷、苦海、苦劝”;还有“泼辣、火辣”。了解中国人食熟忌生的饮食习惯,利于留学生完全地理解“生人、熟人”的含义。与日本人饮食习惯相反,中国人喜食油腻的习惯在语言中表现为以“肥”、“油”表示“利益”,如“富得流油、肥差事、油水大”等等。诸如此类的文化因素教学都应该在语言词汇教学时,适当、适度地讲解给学生,便于学生们更容易地理解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更恰当地运用汉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对外汉语饮食文化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外国留学生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学习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中国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亲自感受。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不仅局限在从理论上认识这种饮食文化,还可以通过去饭店品尝,亲手制作等去感受饮食文化。理论学习必须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好的了解饮食文化,也就是说在理论学习上需要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进行饮食文化教学,也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对于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什么是饮食文化,比如“菜系”有什么区别,各地小吃是如何体现当地特色的等都需要品尝之后才能发现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通过课堂学习和亲身实践才能更好地在对外汉语中开展中国饮食文化教学活动。

(二)饮食文化教学中的对比教学方法

在初级和中级对外汉语饮食文化的教学课堂中,一般都注重教材中含有的文化要素和关键点来讲解。实际上,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他们一般情况下会将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找出异同进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将两种饮食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可以消除留学生由于所在国文化的影响而带来的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偏见。同时,通过对所在国文化的深入探究,比如在课堂上讨论自己国家的日常习俗、传统观念,这是了解另一国文化中价值观念、习俗的一种方式。就饮食文化进行中日对比,教师可以给同学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某种特点,然后再介绍日本饮食文化相关的特点,还可以拓展将中日其他文化现象进行比较,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在对外汉语初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媒介语通过对比之后进行讲解。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两国不一样的饮食文化,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工具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了解饮食文化,增加他们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生的心情有所放松,更容易接受信息。通过观看视频可以让留学生进行更加真实的文化感受,营造出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中高级阶段,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较高,沟通障碍减少,有关文化的要素日渐增多,教师不能再用简单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教学法教学,这时可以用开展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材料以便在课堂上参与讨论,比如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菜系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介绍他们所在国家不同地方的菜肴,也可以在课堂上画出自己国家具有地方性的食品,让学生在介绍这种菜肴的时候说出其种类、口味、地域特色、烹饪手法等。最后教师再讲解中国菜系的种类、烹饪手法、特色风味等,通过与学生叙述的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介绍中国菜系所含有的地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思想价值观念。

四、结语

本文以中日饮食文化对比为例,浅析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作用、中日饮食文化异同、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以及饮食文化教学中的对比教学。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深入拓展,汉语以及它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为世界所瞩目。汉语文化教学在此背景下逐渐得到重视,不断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欧阳蔚怡.感受日本[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2]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程书秋,郑洪宇.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述评[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5]吉牧.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

[6]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