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学好农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农业教学 探索
据权威资料统计: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仅在45%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到30个百分点,每年2000多项能应用的科技成果推广不到三分之一。而我国建国以来培养的104万农业科技人才,只有50万左右尚留在农业战线,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员中科技人员仅6.6人。目前我国一些农业劳动者素质极为低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刻不容缓,职业学校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中,反思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农业综合素质。
1.职校农业教学的现状
1.1农业职业教育投入欠缺。长期以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近几年国家一再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更多地用于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对农民的直补。而且在一、二、三产业发展权重考虑中,农业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接用于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这大大制约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1.2职业性有待于提高。虽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农业,但社会对农业、农村及农民的轻视由来已久,多年来一直成为农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每年农、林类高较招生困难,普通的农业职业教育更是难以得到普及。因此,应该由政府倡导,形成全民重视农业、重视农业职业教育的氛围。同时,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对此,农业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应加大优惠政策力度。如我国台湾地区,对要求学农者,毕业后志愿从事农场经营三年以上的学生实行优惠政策:保送农会每期给学生发给奖学金4000新台币。
1.3学生专业设置、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职业发展面临着国际竞争与被淘汰的危机,没有一成不变的职业教育模式,农业职业教育更是如此。调整专业设置是针对与农业相关的职业的不断出现,要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以促进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并与其它行业进行协调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机构要经常性地对农业市场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对学校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农业行业和相关工商业的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培养农业市场需要的各类人才。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是农业职业教育和创新的关键。
2.职校农业教学的策略
2.1构建多元化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基本技能。产业结合的演变,以及21世纪社会的变迁,农业技职教育应朝国际化、信息化、科技化及多元化的方向努力;在目标上除要达到农业各领域基础及专业技能之培育外,更要重视德、智、体、劳、美五育并重的全人教育。农业教学培养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国际化。由于交通之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来日渐频繁,全球各国之疆界日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所谓世界一家的“地球村”观念,因此,一个现代国家必须具备国际交流之外语能力,这是各级学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
(2)信息化。21世纪是信息化世纪,全球信息网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提供了帮助,信息系统之利用能力也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备技能,且成为新知与研发不可或缺的工具。
(3)科技化。我们指导科技的发展速率有如重力加速度般,21世纪之各项科技发展必将日新月异。因此,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自然科学之基础观念以及专业性的科技涵养,以随时吸收科学新知。
(4)全面化。受传统农业实行劳力密集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农业教育均较偏重于职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人格教育。侧重技能训练的教育理念,固然为产业发展培育了不少技术精英人才,却也造成部分价值观的扭曲及人文素质涵养低落等社会面问题。因此,农业职业教育应加强丰厚学生的人格教育,调整技术导向的教育目标,落实全面化的教育理念。
2.2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做到产学结合。农业教学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农业专业知识能力,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他们的就业或继续深造创造必要的条件。对此,教学应该做到“精专”和“雅博”。所谓“精专”,指精通于专业学科,“雅博”指通识文理科学,前者利于就业,后者则便于升学。
农业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即应该做到“产学合作”。这也是农业学校的努力方向。产学合作的推展对农业学校及产业界而言,是互赢互惠的事。今后,除了上述类型之合作外,如委托研究、委托加工、委托栽培、精致农业技术指导等类型的合作将会与时俱增,成为农业教育发展的另一趋势。
2.3推广资格论证体系,促进农学的标准化发展。随着各种行业技术含量的提高,很多行业都实行了职业资格证制度,凭证上岗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农业职业教育除了培养农业技术及推广人员外,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技术型农民。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对新时期的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业职业教育部门以农业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按岗位需求设计专业课程,将农民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并将行业标准转换成课程,让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农民受到不同的培训,获取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使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普及的有较途径。
3.职校农业教学的注意点
3.1注意教学的实践。农学是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上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这条主线,不可放松。
3.2注意教学的创新。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独到见解往往是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而得到的,教师应肯定其创新之处。
【关键词】环境研究法;实用性;实践环节
环境研究法是农业高校环境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1]。该课程以试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结合农业领域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从科研课题的选题、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及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等方面系统介绍环境科学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对于培养农业高校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科研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课程包含很多统计学的数学原理,教师授课普遍感觉难度较大,很多学生也觉得枯燥难学。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 阐明学好环境研究法课程的重要性
讲环境研究法绪论时,对学生强调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要向学生强调环境研究法讲述的是环境科学或工程领域最常用、最有效的试验设计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以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足够重视。此外,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强调学好这门课的现实意义。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一般是考研和就业两条途径,对于准备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强调学好这门课程在科学研究、发表科研论文等方面的重要性;而对于就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对于他们在工作中进行数据分析、工作报告撰写等方面也是十分必要的。在绪论的讲述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重点强调这门课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
2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重点讲述课程的实用性内容
试验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和统计分析基本原理是环境研究法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大部分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如果教师不注意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针对性,很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下降,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为了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应突出重点和难点。在讲试验设计基本原理部分时,应该强调试验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如处理、水平、试验因素等,应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和表达这些概念。生物试验设计部分内容繁多而零碎,这更要求教师要明确划分出重点难点,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讲统计分析部分时,教材或讲义中往往包含过多内容,这其中的很多内容平时是不常用到的,如统计假设检验中的百分数的假设检验、卡方检验、适应性检验,统计分析部分的拉丁方试验数据统计等,因此,对于这些内容,应该做适当删减,从而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常用试验统计的基本原理。过分强调这些内容,一方面会使学生云里雾里,将各种数学原理交缠在一起,理不清思路,反而起到不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即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把这些数学原理都能够搞清楚,但如果以后很少用到这些数学模型,便会很快忘掉,教学效果也及其有限。而让学生牢牢记住几个常用的数学模型,就能够在以后的科研实践中拿来即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公式推导过程少讲,多讲统计分析的实际应用方法。让学生理解环境研究法中的数据原理是基础,而学习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实际应用。这门课中包含大量的复杂数学公式的推导,例如三因素方法分析各变异因素的划分、平方和的计算、方差的计算、自由度的计算、以及多重比较过程的复杂计算,裂区试验数据分析中的复杂计算等等,有些老师过分注重这些复杂公式的推导计算,不但学生觉得枯燥、难以理解,而且教师也常常一时思路混乱,出现讲述错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然而,及时把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讲好,意义又在哪里?目前各种试验统计都是通过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巨大的计算量交于电脑解决,人们只需要会分析统计结果就可以了,没有哪个人会把那些复杂的公式记住。因此,这些公式推导过程让学生大体知道来龙去脉即可,要把重点放在最后统计分析结果的解读上,让学生知道如何去看统计分析的结果,写论文的时候如何表述这些结果,这才是最贴合实际的内容。
(3)布置适当的课程作业,及时批改作业。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环境研究法课程来说,只进行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通过作业来加深对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适量布置课堂作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建议在试验设计、以及每一种统计分析的数学模型部分均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写试验设计的方案、应该基本的统计分析公式去计算、最后把数据分析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并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在课堂上重点进行讲述,加深学生的理解。
3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重视实习环节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理解课堂内容是前提条件,因此,学生参与课堂环境应该在课程主要内容讲完后进行。可以让学生自己或者由教师选择一个微型试验,要求学生从选题依据、试验设计、试验实施、数据分析到最终结论,完成一个完整的试验过程。小组合作是让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形式。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找那个,要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试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使参与面达到最大化,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完成试验选题和试验设计后,让每个研究小组派出代表以PPT的形式宣讲自己的试验设计,让其他同学提建议,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科学表述能力,另一方面可根据大家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试验方案。环境研究法课堂授课结束后,就进入实习环节,实习就是让学生将确定好的研究方案付诸实施,让学生亲身感受试验完整过程,同时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教师可对实习报告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及掌握了理论知识,又能做到将其在实践中合理运用,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刚才,祥和同志代表省农委党组,对2011年全省农业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2年工作进行了安排。大家要作为这次会议的主文件,认真学习,传达贯彻,抓好落实。
在刚刚结束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大家普遍反映,这几年是黑龙江省“三农”工作最好的一个时期。全省“三农”发展为什么这样快,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做好工作,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开创我省“三农”工作的新局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学好会议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的部署上来
这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与会人员规格高。二是会议文件质量高。三是表彰奖励层次高。
这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整体来说是空前的,是多年来没有的,我们一定要学习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一要传达好会议精神。二要学深理解透。三要系统地进行学习。四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搞好总结分析,保持清醒头脑,努力争取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是全省“三农”发展最好的时期。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连年有新跨越。二是农民收入连年有新增长。三是新农村建设连年有新变化。
全省“三农”工作之所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二是农业战线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三是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工作实践中,全省也积累和创造了一些经验,需要进行认真总结。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重大部署。二是必须紧紧依靠农民。三是必须加强指导服务。四是必须创新工作机制。五是必须注意协调。
三、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环节,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关于全省“三农”工作的重大问题,炳轩书记、宪魁省长、家毫副书记、维峰副省长都做了安排部署。全省农业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大”和“八化”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总体要求部署,全力抓重点,努力攻难点,准确把握关节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收到新的更大成效。突出抓好六件事:
(一)农业生产要落实好增产增效措施;(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要科学装备农机具;(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规范上下功夫;(四)农业产业化要明确主攻方向;(五)农产品销售要注重市场对接;(六)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在提档升级上下功夫。
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农业系统整体战斗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必须按照省委的要求部署,深入开展以创新、创业、创优为主题的“三创”活动,进一步提高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水平。
关键词: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动手实验;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83-02
高中化学作为必修课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能够学习好化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高考的愿望,还对学生以后的生产与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但是化学一直是高中学生比较头疼的科目,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化学,化学成绩总是不太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简单谈下自己对学生如何学好化学的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与指正。
一、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且还是一门实验科学。不论是工农业的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够离开化学。作为学生,学习化学就要努力掌握化学知识,为以后的生产与生活打下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化学实验,培养自己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它具有以下几点好处:(1)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提前发现问题,在课堂听讲时具有针对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2)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做好课堂笔记。(3)课前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找出重点,对于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做出标记,提示自己在课堂上认真去听教师的讲述。其次要清除障碍,在预习的过程中,要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如果旧知识有遗忘的,要重新巩固,温故而知新。最后要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惑点,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尝试解答习题,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惑点,做出笔记。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听好每一节课
课堂听讲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课堂听讲的效率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听好每一节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在课上没有认真听讲,在课后或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够补上,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还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因此,化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学好每一节化学课。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做好课堂笔记,对于化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神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因此化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具体来说,做笔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学习笔记。在教师讲新课的时候,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把课文的重点内容、解题方法、化学规律等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帮助自己学习。
2.实验笔记。在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认真记录实验的步骤、实验现象以及教师的讲解等等。
3.纠正笔记。在教师讲解试卷或作业时,对于自己做错的题,要在作业或试卷上用红笔记录下来,主要记录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掌握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4.系统笔记。当一个单元学习完的时候,化学教师要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由于这些内容是书上没有的,所以要提示学生认真做好系统笔记。课后学生要根据系统笔记复习整理,把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以利于以后进行全面的复习。
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很重要,学好实验课,学会认真观察实验的操作与实验现象,学会自己动手做实验,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想学好实验课,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化学教师演示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另外,在实验课前,学生要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操作步骤。在实验课上学生要亲自进行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六、教师要提倡学生在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对于学习非常重要,一节课的知识,在课后只占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去复习,不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巩固也起到巨大的作用。学生在课后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及时,不拖,发现问题及时找教师请教,不留下任何遗留问题。
七、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认真完成作业不仅是一个极好的练习机会,更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一定要认真对待作业,独立完成,认真思考。作业要在复习之后再做,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八、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精读与粗读两大类。粗读主要是学生在预习课本的时候使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大致了解课本的内容与知识结构,找出重点。而精读则是在学生复习的时候运用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认真复习课本重点,发现自己不能够弄懂的问题,巩固课本重点,把相关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化学的系统学习能力。
九、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阅读化学课外读物
阅读与化学相关的课外读物,也是学生开阔化学视野,扩大化学知识面,拓展化学思维,增强化学知识,提高化学能力,培养化学兴趣,养成化学探索精神的一种好的方法。现在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优秀刊物,化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经常阅读这些化学课外刊物,培养阅读相关课外刊物的习惯,了解化学发展的动态,增强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十、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一、转变学生对农业专业的观念
农业专业是国家重点资助的中职专业,农业专业的学生可以享受免除学费等优惠措施。但农业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是“种地的”农民这一偏见在家长和学生的认知中是根深蒂固的。学生是学校培养的主体,所以转变学生对农业专业的观念,让学生接受农业专业,形成专业的认同感与成就感是学生能否学好专业、发展自我的前提。
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农业专业的培养方向。农业专业培养的是现代农业发展所必需的专业人才,是农业类的研究型人才,而不是普通农民。其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清楚现代农业专业的前景和发展未来。现代农业与传统的耕作式生产是有根本区别的,现代农业正朝着多维方向发展,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和转型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农业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还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领会国家现代农业的扶持政策。国家每年都在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鼓励个人或集体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对农业专业的学生也提供特别补助。最后,教师可以借助行业内的优秀榜样激励学生,袁隆平教授就是农业专业最好的代言人。
二、改革农业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农业专业分养殖和种植两个方向,专业课程内容较多,而且很多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识记。课堂教学如果仅靠教师口头传授理论知识,或划出重点让学生机械记忆,这种“为教学而教学”的传统模式与具有实践特点的农业专业教学是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比如在农业专业生物学《细胞的分裂》的教学时,传统模式中教师往往是利用黑板作图或借助图片展示细胞分裂过程的图例。这些做法不但会消耗教学时间,而且作图的精确性与图片展示的局限性也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并且静态的展示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制作成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每一个动态过程,辅以教师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了解得更加直观。
三、营造农业专业浓厚的专业氛围
专业学习是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的根本区别,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与教师的讲授辅导。在学生、教师、学习时间等这些影响学习主要因素外,良好、浓厚的专业氛围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好的氛围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专业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专业氛围建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宿舍、实训场地等空间类的各个宣传阵地,精心设计符合农业专业宣传或展示的图片、标语、代表人物、行业信息等,让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处处体现出浓厚的农业特色。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农业专业的专业特点布置教室。比如将教室内的盆摆绿色植物换成观赏类蔬果植物;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培育绿色植物布置教室。学生在充满专业特色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专业。
四、加强农业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农业专业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偏低,而且就业的稳定性差。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就业是为创业打基础的意识,促进其就业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创业能力教育也是职业学校教育价值的体现,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有着重大意义。
加强农业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将创业教育融于平时的教学内容中去,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要摸索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方法,包括知识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典型报告等;再次,鼓励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并指导学生关注农业创业热点,帮助学生处理难点,理清创业思路;最后,学校和教师还要逐步完善农业专业学生创业基地,开发校内农业实训基地供学生创业尝试,解决学生创业起步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