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对轻度抑郁大学新生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采用Zung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前测,筛选出20名SDS量表得分为53―62分之间的大学新生,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名学生,实验组参加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实验结束后采用SDS量表对其进行后测,结果发现实验组大学新生干预后,SDS总分与实验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轻度抑郁 大学新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3-01

抑郁是一种极易出现的心理障碍,被称为精神疾病的“普通感冒”,个体感到无力应对外界的压力,从而产生消极情绪。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已达到3.5亿,而在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9%,我国每年自杀事件高达28.7万起,其中80%自杀者患有抑郁症,而《中国青年报》一份调查研究发现,14%的大学生出现过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抑郁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而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通过人际互动,帮助团体成员认识自我、接纳他人,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有效心理辅导方式,宋玉冰等对40名具有抑郁心理状况的贫困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治疗,结果发现被试的抑郁状况有明显的下降,本研究旨在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对轻度抑郁的大学生的研究效果。

1.研究方法

1.1被试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鄄tory)对2015级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测量,筛选出第25题作出肯定回答的46名学生,通过访谈与SDS量表得分,最终筛选出具有轻度抑郁的2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10人,女生7人,男生3人,控制组10人,女生5人,男生5人, 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各项抑郁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1.2测评工具

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问卷,该问卷有64个问题构成,包括身体健康状况、积极交往、学习心理、情绪反应等方面,较为客观的反应大学生的身心状况。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用于测量抑郁的严重程度及治疗中的变化,包括20个题项,反应神经性―情感症状、躯体、神经运动、抑郁的心理障碍四组特异性症状。

1.3干预时间

实验组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为期8周,共计20小时,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照常上课和学习。

1.4团体心理辅导过程

设计八次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共计三个阶段即:开始、发展、结束,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开始阶段主题:有缘来相聚;发展阶段主题:我是谁、爱从哪里来、提升爱的能力、价值观的探讨、探讨生命的意义、人际交往的技巧;结束阶段主题:发挥自身优势和美德。每次活动包括做游戏、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内容。

1.5数据的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7.0。

2.结果

如表2所示所示,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之后,实验组在SDS总分以及“精神性―情感症状”、“抑郁的心理障碍”两个维度上的得分与团体心理辅导前差异显著(p0.05)。控制组在抑郁自评量表(SDS)中总分以及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积极心理学为理念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大学新生提供了一种解决心理困惑的平台,并且让学生学会新的认知方式。

3.1团体心理活动帮助团体成员改变不良认知模式

参加团体心理活动使得个体打破以往自我封闭的状态,在团体活动中积极参加游戏、与团体其他成员交流学习,探讨人生观、价值观,团体其他成员的接纳使得个体找到社会支持的力量,更加积极的去认识自己,改变以往别人都活得很开心,只有我活得不好类似这样的不良认知。

3.2团体心理活动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

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戴高帽”“优点轰炸”等活动,让个体关注自己的优点,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让个体运用自身积极能量消除抑郁情绪,使个体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3.3团体心理辅导使个体学会自我反思和调节

在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最后环节,每一个成员分享自己的收获,团体成员积极探索自身的不足,以及自己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挑战,自身的应对策略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积极的反思,并给自己提出解决的办法,提升自我反思与自我调节的能力。

4.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的缓解轻度抑郁学生的抑郁程度。

参考文献: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抑郁障碍;治疗对策

近年来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障碍发生率,国外资料显示,21%-26%的神经内科门诊病人有心理问题[1]。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的调查显示,神经内科门诊病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9.7%[2]。本实验针对为2008年7月至2008年8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病人597例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探讨相关治疗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08年8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5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必须能配合实验的患者,失语、耳聋及病情危重等病人没有让其参加调查。

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①设置调查表;②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3](CES2D,20项);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进行评定。调查人员向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发放CES2D表,解释量表的填写方法,协助有需要的患者填写,患者自主得出评分。在其神经内科就诊后,评分16分以上者经同意由精神科医师做精神检查。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最后对符合F32抑郁发作、F33复发性抑郁、F341恶劣心境的抑郁障碍患者进行HAMD评分。

1.2治疗方法针对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以及其就医意愿。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和精神科就诊三种治疗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抑郁障碍发病率总共调查597例中,CES2D表填写全部合格。CES2D大于16分者173例(占28.98%),其中5例不同意进行精神检查,诊断抑郁障碍58例,占33.52%。58例患者中男25例,女33例。就年龄来说,以老年患者居多。此外,有过不良生活的人(如失业,丧偶,家庭不和)患病的机率高。

2.2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主要临床特点分析主要表现出头晕,头痛及失眠、肢体麻木、紧张及心烦为21人(占80.77%,其他如纳差,哭泣,胸闷、头不自主晃动、面部发热、疲乏无力、担心患病11人(19.23%)。以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者共计51例,占88.46%。

2.3HAMD评分HAMD平均评分为(16.88±4.04)分。其中轻度(8-16分)27例,中度(17-23分)27例,重度(≥24分)4例,以轻中度抑郁为主(92.31%)。抑郁情绪0例(0.0%),有罪感2例(3.4%)自杀1例(1.7%),早醒11例(18.9%),全身症状4例(6.8),性症状11例(18.9),入睡困难28例(48.2),睡眠不足4例(6.8),疑病0例(0.0%),躯体性焦虑15例(25.8%),胃肠道症状5例(8.6%),工作兴趣减退12例(20.6%),精神性焦虑20例(34.5),阻滞1例(1.7%),激越2例(3.4%),体质量减轻9例(15.5%),自知力13例(22.4%)。从HAMD各条目评分为重度者以入睡困难、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和全身症状表现突出为多。

2.4相关治疗方法根据上面调查得到的相关症状,门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就诊。从HAMD评分可以看出,患者主要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对于这些病人,首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在可能的情况下咨询其病的起因,针对个人情况进行开导,使其精神放松。如果心理咨询效果不明显,可以结合药物治疗。如服用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抗抑郁剂等抗焦虑药物,部分病例配合心理治疗。如果患者情况不可控制,在上述两种治疗方法不能改善病人的情况,将其送往精神科就诊。在三种治疗方法中,病人治疗效果最明显的是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辅导。其中病人最希望是是药物治疗,其次是心理辅导,最后是送往精神诊所。

3讨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的提高,以及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神经内科门诊加强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抑郁障碍在神经内科初诊患者占12.93%。这一数据高于之前朱培俊等的研究。当然在不同医院,不同时期收集的样本会存在主观差异。

研究中通过HAMD的方法,分类出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各种不同的症状,非常痛苦,同时也避免了一个就诊误区,即:心理障碍常伴有的身体不适使患者误认为是躯体化障碍,就诊于非精神卫生专业门诊部,加上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偏见,使得病人得不到正确治疗。病情不见好转,病人情绪进一步焦虑,促使其不断的就诊,如此循环往复,使患者怀疑医生的诊疗水平,丧失了信心,有甚者出现自杀现象。同时也给国家医疗资源也造成浪费。

目前市场上治疗神经内科门诊抑郁患者主要为三种,药物治疗,心理咨询,送往精神科进行治疗。医疗界公认,最佳的治疗方案是“药物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其中,药物的作用要占70%-80%,心理辅导的作用大概为20%。本研究中多数患者以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分别为精力不中,疲乏,睡眠障碍,肌肉酸痛等。此类多为中轻度患者,只要医生提高对抑郁障碍的识别,采用适当的治疗,大家共同努力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Wancata J,Windhaber J,Bach WM,et al.Recognition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nonpsychiatric hospital wards J[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0,48:149-155.

[2]吴文源,季建林.综合医院精神卫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8.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心理亚健康;大学生 ;体育锻炼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ercise on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 mental subhealth. XIE Dongbei,ZHONGFU-you,PE Department of Gannan Normal college,Gannan,Jiangxi 341000,china

To investgate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 mental subhealth state.Methods The method to screen people who was under the state of mental subhealth established by Liu Huanhuan was employed in this research.Took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s intervening methods.The effect were evaluated by sleeping quality,anxiety and depression grade(SAS、SDS and PSQI psychological scale are used).Results Sleeping quality,anxiety and depression grade of the subhealthy students are improved obvious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four and eight weeks(P

【Key words】

Mental subhealth;Undergraduate students;Physical training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加之经济、就业压力等现实压力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这可以从近年新闻媒体的各种相关报导中得到印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亚健康也和亚健康关系密切。刘欢欢等人则把心理亚健康定义为是“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未达到CCMD-Ⅲ等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但同样会给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还可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的状态”并建立了心理亚健康的有效筛选方法。

而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任何疾病都是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心理疾病也是如此。本研究以体育锻炼和心理辅导为干预手段,观察八周的体育锻炼对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以刘欢欢[1]等人建立的心理亚健康诊断方法为工具对来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大学生筛选(共有五个高校参于)。具体方法是“以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进行调查,根据量表所附神经症识别图对人群心理状况进行识别分类(健康、准健康、准神经症、神经症),识别落入准神经症区域且不良心理状况持续2周或以上时间者,定义为心理亚健康。” 在半年中选取67名符合心理亚健康诊断标准的大学生。分为心理辅导组和心理辅导+体育锻炼组。40名平时无运动习惯、心理测评正常的大学生作为正常对照组。

心理辅导组只接受学校固定心理辅导老师的针对性心理辅导,每周1次,共8周;心理辅导+体育锻炼组除了心理辅导外,每周至少运动3次。正常对照组不参加心理辅导,运动要求同心理辅导+体育锻炼组。在第4周未和第8周未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组学生进行焦虑、抑郁和睡眠状态观测。

为了让学生能坚持,体育锻炼的原则是:不指定运动项目,主要是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1周至少锻炼3次以上,2次运动的间隔不超过2 d,每次不少于20 min;逐渐增加运动量。每周通过E-mail或电话联系一次学生了解情况,中间允许退出。从最后的统计结果分析,男生和女生有较大的差别,女生选慢跑的最多,男生则以球类运动为多。

2 结果

2.1 参加实验学生的一般情况 各组学生均筛选自五所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平均年龄(20±0.89)岁。其中男生总数为65名,女生总数为42名。107名初选者中参加完整个实验的人数为73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34人。男生中途退出较女生多。

2.2 实验前各组SAS、SDS、PSQI的检测比较(表1) 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运动+心理辅导组、心理辅导组在实验前SAS、SDS、PSQI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运动+心理辅导组SAS、SDS、PSQI在实验干预前后的变化(表2) 本组坚持完整实验的共有19人。从实验的情况看,和运动前相比,第四周时睡眠质量的改善最为明显(P

2.4 实验4周后各组SAS、SDS、PSQI的检测比较(表3) 实验四周后,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运动+心理辅导组和心理辅导组的SAS、SDS、PSQI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实验四周后各组SAS、SDS、PSQI的检测比较(表4) 实验八周后,不但运动+心理辅导组和心理辅导组与正常

对照组之间SAS、SDS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不难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应存在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存在,几十亿人群的心理状态不可能非此即彼,心理亚健康的概念的提出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3]。本研究筛查出67名符合诊断标准的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但坚持完整实验过程的只有42名。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不重视心理健康;二是回避,内心深处不愿接受心理亚健康的诊断结果。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当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的预防意识任重道远。

放松、生物反馈等不同的干预手段对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都有良好的作用[1,4,5]。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具有简便,易行,可选择项目多,且具有综合性的健身效应等特点。从本试验结果看,分别用于测评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的SAS、SDS和PSQI得分,心理亚健康大学生均显著高于心理正常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辅导的手段对提高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大学生的的睡眠质量、改善其抑郁和焦虑状态效果明显,短时间内(四周时测评)睡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心理辅导也有降低SAS、SDS和PSQI分值的作用,但效果不如体育锻炼+运动。这种差异在第八周时表现更为明显。

因为考虑到不同个体兴趣的差异,为尽可能让参于实验的学生能坚持完整个实验,没有对运动的项目作统一的规定。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不同运动项目的作用差异,为制定心理亚健康的运动处方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欢欢,张小远,周志涛.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筛查及评价.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6,22(6):647-649.

[2] 刘欢欢.广东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筛查及生物反馈干预研究.第一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谢东北,林玲.心理亚健康-概念的廓清和诊断标准的选择.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9.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乙肝;抑郁;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1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25-02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素有“亚癌”之称。目前,该病仍没有特效疗法,而且具有病程漫长、根治率低、易复发、易导致严重合并症的特点。在被确诊患有乙肝后,患者常会出现惊恐、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2010年以来,我们在为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出现抑郁心理的27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将2010年8月以前收治的有抑郁心理的27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这54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经HA抑郁量表和SS量表检测确定出现了抑郁心理,均排除了病情危重、意识不清和有精神障碍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其中包括男性41例,女性13例,其年龄在18-67岁之间,其文化程度为:有1例患者为文盲,有3例患者为小学文化程度,有7例患者为初高中文化程度,有43例患者为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及出现抑郁心理的程度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进行护理前及进行护理后6个月用HA抑郁量表和SS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出现抑郁心理的程度。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方面的专科培训,为其建立规范有序的护理工作流程,使其按照工作流程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1.2.1心理干预

1.2.1.1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对其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干预的前提,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尽快取得其信任和尊重。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热情地接待患者,详细地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制度及医生情况,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及不安全感,使患者快速适应医院的环境。应准确掌握患者的病史及主要临床症状,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耐心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帮助其分析病情、解决问题,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2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可在心理治疗室或患者家中为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问题辅导,每次辅导30-45分钟,每半个月辅导1次,连续辅导3个月。在进行心理问题辅导的过程中,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治疗态度,及时宣泄不良情绪,以乐观的心态坚持进行治疗。应鼓励患者表达郁积在其心中的不良情绪,帮助其找出宣泄抑郁情绪的途径,对其倾诉表示理解和同情,并尊重其隐私权。根据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不良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掌握进行“心理自助”的方法,以消除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1.2.1.3进行病情认知指导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其病情向其讲解乙肝的进展过程及治疗手段,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有深入的了解,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善其抑郁症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乙肝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认识到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进行治疗就可长期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和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学习,愉快地生活。在为患者进行治护的过程中,应及时纠正其不理性的观念,消除其负性情绪。应为患者制订每日活动计划表,合理安排其每日的活动内容(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及社会活动等,要求患者准确记录执行活动计划的情况,定期进行回顾和总结。

1.2.1.4帮助患者获得情感支持在社会上,肝炎患者受到误解和歧视的情况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乙肝的传染途径,帮助患者处理好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以得到持续的情感支持,增强其自信心、自尊心。

1.2.1.5集体心理治疗每月举办一次乙肝患者的集体病情交流活动,让乙肝患者一起交流抗病心得,相互借鉴和学习经验教训,通过他人的鼓励和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无助感、负疚感,消除绝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进行集体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如实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1.2.1.6出院后的生活指导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等方式指导患者及时调节心态,保持健康身心状态。

1.3评价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出现抑郁心理的程度。用汉密尔顿(HA量表评分及SS量表评分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患者的HA评分为8-20分可判定为轻度抑郁,患者的HA评分为21-35分可判定为中度抑郁,患者的HA评分为>35分可判定为重度抑郁。患者的SS评分>50分可判定为轻度抑郁,>60分可判定为中重度抑郁[1]。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的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单位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后出现抑郁心理的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心理干预6个月后的HA抑郁量表评分及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2],乙肝患者易出现抑郁心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乙肝具有传染性,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与其他患者隔离,在社会上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②治疗乙肝的药物(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等大多价格较贵,患者的经济负担过重。③乙肝的病程漫长,易复发,患者在反复到医院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其承受的精神压力会越来越大。④乙肝可引起较多的并发症,甚至可诱发癌症。在出现抑郁心理后,患者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悲观失望,从而显著降低治疗的依从性。对出现抑郁症状的乙肝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变其认知偏差,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病情,消除其负面情绪,使其认识到只要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就有康复的希望。

在为有抑郁症状的乙肝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应对其一般情况、既往病史、病情、性格、气质及总体精神状态及发生抑郁的程度进行评估,再有针对性地为其设计心理护理方案[3],以取得最佳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不快,向其介绍相关的病理知识及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我们发现,在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中,约有71%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病情初次被确诊、病史较长、出现较重的并发症、病情反复发作、疗效不佳及对治疗结果预期值较高的患者出现抑郁心理的几率较高。乙肝患者出现抑郁心理后的主要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或过度敏感等[4]。在为有抑郁症状的乙肝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或消除其抑郁心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的抑郁症状可随着其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这说明,对此病患者施行长期的心理护理干预(应持续进行6个月以上能显著缓解其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王晓慧,孙家华.现代精神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0.

[2]曾慧,杜玉风.心理与精神护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27.

心理抑郁的辅导方法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研究集体心理治疗对服刑人员不良心理的干预效果,以改善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方法:对178例服刑人员进行集体心理辅导与集体心理放松训练,并分别在辅导前后使用SCL-90对服刑人员进行测试,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辅导前后SCL-90各因子分有明显改善。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服刑人员情绪,提高自我冲动控制能力及心理素质,可作为服刑人员心理辅导的常规方法。

关键词 集体心理治疗 服刑人员 干预效果

罪犯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为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心理矫治方法在监狱已经得到应用。笔者采用集体心理治疗对罪犯进行心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对象:佛山某监狱正在服刑罪犯共178人。

干预方法: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定期集体心理治疗方式。第1步:测试,对178人接受辅导人员均进行SCL-90测试,然后评估备案。第2步:集体心理辅导,心理医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找出共性问题,以此为依据,设计辅导的方式和问题。互动式治疗时间90~120分钟。治疗在互动、互助和融洽的团体氛围中进行,鼓励成员表达自身体验与感受,学会接纳别人、肯定别人,促进团体成员的共鸣,减少孤独感,建立相互信任感。同时学习放松训练的原理、方法,进行放松训练。第3步:集体心理治疗后再进行SCL-90测试,然后进行评估与分析。

评价方法:根据辅导前与辅导后的SCL-90 测试结果,进行心理卫生评定,最后统计分析。

结果

对正在服刑期罪犯进行集体心理治疗后,效果普遍良好。我们在集体心理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2次SCL-90测试,下发问卷50份,收回50份。统计分析显示,这些人在心理辅导前,其SCL-90测试显示各因子分较高的人数较多,心理辅导后,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因子分显著减低,以中度、轻度减少的人数最多,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极重、严重程度的人数相对偏少,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讨论

服刑人员心理问题较为明显,以失眠、噩梦、焦虑、烦躁、抑郁、紧张、恐惧及人际关系紧张等症状最为突出,需要尽快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得到更多的社会心理支持。我们根据服刑人员的特殊性予以集体心理治疗。以期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疏导不良心理情绪,起到劝慰、开导、澄清的作用,帮助他们恢复安心接受改造教育的平静心态。我们按照心理评估的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体心理矫治,着重矫正其焦虑、抑郁、行为障碍、各种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障碍与情绪控制不当等。重点改变当事人的非理性观念,重建合理信念。集体心理治疗可以改善其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集体心理矫治可以疏导罪犯的不良心理情绪;可以矫治罪犯的人格障碍和性格变态;减轻和消除精神症者的病症;可以不断提高改好率,提高对自我冲动的控制能力,顺利完成改造任务,为监狱劳教所的安全稳定筑起防线。开展罪犯劳教人员心理矫治能促进监狱劳教工作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因此,集体心理辅导的形式适用于服刑人员的团体心理辅导,认知矫正、情绪调节有显著效果。集体心理辅导可以作为服刑人员的心理辅导常规方法。

参考文献

1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

2汪向东.中国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3.

3林海程,李刚,钟乐天,等.服刑女犯人人格特征与述情障碍的关系.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54.

4刘金英,甘露春,冯冬梅,等.集体心理治疗对青壮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