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74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27-02

据22个城市协作调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 , 而且此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因此,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之一。游戏治疗(Play therapy)在西方国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2]。1986年,国际儿童游戏治疗学会成立,游戏治疗在许多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近5年来,作者把游戏治疗用于儿童心理障碍与行为异常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游戏治疗的概念及特点

1.1游戏治疗就是利用游戏的手段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认为,游戏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重要途径。由于孩子们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游戏因此成为他们表达内心感受,疏导内心困惑、悲愤、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方式。

1.2儿童心理治疗往往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正如美国著名游戏治疗家Garry 所说,玩具是孩子们的词汇,游戏是孩子们的语言。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增加交往,学会运动,产生联想和幻想,他们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在游戏中得到解决。

1.3爱玩是人的天性,每个人的成长中都蕴藏着无数的游戏活动。试想一下,我们当中的每一位是否都是在玩乐中长大成熟的呢?人们印象较深的成长回忆多是些快乐的集体游戏。孩童时的“找朋友”“捉迷藏”“老鹰叼小鸡”“过家家”等游戏都是让当事人感到非常快乐的,从中既能学到很多与群体交往的能力又能充分地表现自己。

1.4寓学于游戏之中。心理学的研究显示,身处类似于游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有助于增强并维持人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及内在动机,由于愉快的内心体验,使人们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哪怕是成年人,若把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当作游戏去努力竞争,那么其获取的知识技能会更多、更好,且充满快乐,童心常在。

2游戏治疗的应用

2.1 在“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班学习及其他心理治疗培训时,作者亲身感受到了游戏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应用于儿童心理辅导时效果更好。

2.2 笔者曾多次参加过不同年龄段的个别及集体心理咨询、治疗或辅导,常感到小学年龄段(<12岁)以下的人,尤其是儿童相对较认生,注意时间短,容易躁动,不易暴露内心体验,若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其参与辅导则效果更好。如在团体辅导中,用“找相同点组团队”的游戏来创造轻松愉快的活跃气氛,增强团体意识,理解“团队”或“系统”的涵义。对“怕老师”“怕父母”及“社交有问题”的孩子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展现模拟的场景,借助示范、榜样、表演训练他们表达积极情绪,促进其成长。对“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的孩子”通过“打电话”的游戏,强调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别人讲话的内容,体会被尊重的感受。用“家庭沙盘游戏”可反映出当事人对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的看法,还可反映出其在家庭里的位置和影响力,治疗师由此能探索他们的家庭关系。通过“放松训练”“传递鬼脸”等游戏能让人轻松转移对不良影响的注意力,缓解精神紧张的程度。

2.3 治疗师从游戏中,能较快地发现一些问题儿童,了解到儿童在游戏时借助游戏所表达的愿望、困惑和隐含意义,便于及时进行辅导。因为游戏能力有问题的儿童多属于有情绪障碍的儿童。

3游戏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3.1游戏是儿童的通用语言,它能让儿童快速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并建立联系的机会。如新搬迁来的孩子一般不需要太多的介绍,他通过问邻居的孩子“你想玩游戏吗?”“你参加我们的游戏吗?”等交流,很快就会被认识或接纳。

3.2游戏可帮助儿童从自恋转向体会他人的感受而促进成长。如:儿童通过游戏扮演“爸爸”“妈妈”“宝宝”“老师”“医生”“警察”,让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别人做什么、怎么做、想什么、怎样做会更好。

3.3游戏能使儿童克服烦恼。如用玩具玩看病的游戏,让儿童置身于“医生”“病人”的医疗环境之中,使他们把原先认为是痛苦、恐惧的事情,逐渐转变为对疾病治疗的心理认同,一旦生病时,容易主动配合治疗。

3.4游戏对儿童的消极情绪能起到疏导的作用。如:当儿童受到父母、老师的指令或批评,感到能力弱小、脑子愚笨时,若让他们感受20 min“超人”“神童”的游戏体验,则会对他们产生安慰和鼓励的作用。

3.5许多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在孩子发育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常常和孩子做好玩的类似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学习技能,用类似于游戏一样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增强儿童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3.6游戏能使儿童体验快乐、展现出真诚的微笑,便于互相接纳和沟通,没有人会拒绝一个很真诚向他微笑的人。从这一角度看,善于游戏的人一般是很会学习、做事、人际关系好,而且内心体验很快乐的人。

4体会

游戏治疗作为儿童心理治疗的有效手段,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游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作为心理治疗师,在治疗中与儿童打交道较多,要善于和儿童做游戏,理解游戏治疗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游戏治疗一定能在儿童心理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22城市协作调查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22城市协作调查24013名儿童少年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13-16.

[2]任桂英,王玉风,顾伯美.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34-36.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概况

要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弄清心理健康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指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1989 年该组织又对健康的概念又作了新的补充,指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普遍认为,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所以,心理健康不是指某种固定的状态,而是富有弹性伸缩的一个相对状态。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接受教育、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爱与引导,代养人的文化素质较低、教养方式不当、监管不力、儿童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学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等,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生命安全、心理需求等方面都面临着困境。

二、保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影响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内容有“跟随谁一起生活”、“父母回家频率”、“和父母联系频率”、“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喜欢学习”、“平时喜欢参加课外活动”、“解决矛盾的方式”等方面,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如下:

(一)长期的家庭缺失。家庭结构上的不完整、情感沟通和亲子互动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和心理的健全发展会带来潜在的影响。抽样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低水平状态。自我意识低的儿童在挫折情境中很容易采用自我否定性的评价方式。

(二)代管人的文化素养较低。通过问卷发现,有71%的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居住,有18%的留守儿童跟姥姥姥爷居住,只有极少部分跟随叔叔阿姨居住,说明留守儿童的代管人是以隔代监管为主。代管人的文化素养较低,达不到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的需求,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关注不够,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谈心交心等交流很少,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问题,如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三)学校教育重视不够。根据调查显示,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缺乏与社会联席的主动性,大都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教师大多忙于文化课的教学工作,对保护留守儿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不重视。学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与监护人监管缺失之间出现了“真空”时段,事故就频繁发生。特别是寒暑假期间,由于假期留守儿童居住分散,且以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祖父母监护为主,再加上自身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极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三、保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建议

如何进一步缓解保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成长发展中,获得必要的情感慰藉和及时的家教指导,已成为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各界齐参与的社会话题。随着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关规划的出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化解路径已初现端倪。

从家庭方面来说,父母要正确处理好外出打工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一是家长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二是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三是加强与代管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从学校方面来说,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并及时更新。学校根据留守儿童的详细档案,对监护环境差的学生进行不定期家访和定期辅导,使他们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学习上更加有积极性。二是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设有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对其进行亲情教育补偿,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联系制度,帮助他们提高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以及提高与留守儿童之间互动能力。

从政府层面来说,一是加快新农村经济建设进程,给农民提供在当地就业的机会,劳动力回流,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二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已经出台的《居住证暂行条例》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三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弱化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使进城务工的农民能够将子女长期带在身边。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参考文献:

[1]韩晓明,李雪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2]徐爱东.家庭功能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1).

[3]张帆,刘琴,赵勇,孙敏红,王宏.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8).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第3篇

一、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现今“箱庭疗法”在幼儿及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好的评价,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得到了重视。在南宁市中小学校中,南宁市二中首创了我市第一间“箱庭治疗室”,咨询工作开展得很好,在2010年心理素质教育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并已向全区推广。而在小学利用沙盘疗法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的研究却是个空白,许多学生出现问题得不到很好的疏导,从而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沙盘治疗是一种非常适合儿童使用的心理治疗方式,那些沙具代表了儿童身上活跃的能量,许多的沙具塑造所丛集的是儿童的内心世界,沙盘意象往往是通向儿童潜意识的窗口。在学校和幼儿园,它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通过唤起童心,找到了回归心灵的途径,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失调、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环境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在沙盘游戏中得以化解。

实践意义: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疏导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所创造的沙画的共同感知,重塑其内心世界,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

三、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

利用沙盘治疗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践与探究,是按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和技术设计的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工作。作为一个新课题,有着值得在学校实践与探究的价值。

1.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让学生通过自我咨询活动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掌握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

2.着眼于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基本的、必须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避免或矫正不良的心理问题,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经验,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做人、更科学地学习、更幸福地生活。

3.重视学生的自身力量和价值,关注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扬和自我发展。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唤醒学生的良好情绪,让学生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注意观察沙盘游戏治疗中学生对沙的使用,做好沙具的摆放顺序、摆放位置的记录。这是沙盘游戏的最基本的要素,能够帮助教师从沙具的摆放设置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心灵的充实与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难点

当学生产生消极的行为和情绪的反应时,如何针对其心理问题对症下药,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及维护措施,并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分阶段咨询及个案分析。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问卷法、量表法

六、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沙盘游戏可对有自闭症、恐惧症、社交困惑、躯体化等心理障碍的儿童提供心理辅导。

2.做沙盘游戏,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能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个体沙盘游戏可以深入展示个人的内心世界,让自己与潜意识对话,了解自己的深层次需要。

4.家庭沙盘游戏,可以有效地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呈现成员的无意识反馈,促进成员间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尤其是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习惯有积极作用。

沙盘治疗的方式有其特别的程序,但是都遵循容纳、保护和自由的无意识工作方式,其根本目的和治愈原理都是要通过沙盘游戏的过程来接触无意识,进而达到心灵发展和转化的目的。

七、沙盘治疗步骤

1.向来访者介绍沙盘游戏的沙和水的使用,介绍各种模具的类别和摆放位置,让来访者感到安全、自由,让他明白有充分的条件可以选择任何模具来做任何形式的创造。

2.治疗师帮助来访者以一种自发游戏的心态来创造沙盘世界以及自由地表达内在的感受,帮助来访者唤起“童心”。

3.来访者开始摆放沙盘世界,此时所奉行的是“非言语的治疗”原则,治疗师尽可能保持一种守护性和陪伴性的观察和记录,并努力让来访者自己和沙盘交流。

4.沙盘摆放结束后,治疗师开始陪同来访者对沙盘世界进行探索,努力对沙盘世界进行深入的体验和经历,在适当的地方给予共情引导,在必要的情况下给出建议性、隐喻性或提问性的诠释。

5.对沙盘世界进行拍照记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整个沙盘游戏治疗疗程留下记录,也是对来访者心路历程的一种纪念。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精神卫生;对比研究;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651-03

Mental Health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Different Types in Rural Hanchuan/WANG Shu-ming, DENG De-hong, ZHOU Zhao-hong, et al. Han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chuan(431600), Hu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arents o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countryside,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mproving their mental health. Methods By using stratified sampling, 2 548 students were chosen from 6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Hanchuan. The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CL-90. Results For anxiety and hostility, the scores were remarkably different among the parent migrant-work types. For the factors of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phobic anxiety, paranoid ideation and psychoticism,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out parents at home scored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parents at home. For the factors of anxiety and hostility and psychoticism, the scores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 mother at home scored remarkably lower than those without parents at home. For the factors of anxiety and hostility, the scores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 father at home were remarkably lower than those without parents at home. Conclusion Parents working outside will do harm to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f one of parents at home as foster parents (especially mothers), it is benefit to left-behind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Mental health;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Rural population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6~16岁儿童。根据父母的外出情况,留守儿童可以分为2种类型:双亲外出和单亲外出[1]。留守儿童在全国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湖北省作为全国的劳务输出大省,其留守儿童数量占全国总数的近6%。儿童向成人发展的过渡阶段,一方面要寻求个体的独立,另一方面又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2]。这时的个体面临较多的心理冲突和压力,对处于父母亲情相对缺失背景下的留守青少年来说,他们体验到的心理冲突和压力可能比一般农村青少年更为严重,因此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有研究表明[3],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发展需要,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该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差异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开展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首先抽取湖北省汉川市2个镇和1个乡,在选取的乡镇中抽取小学和中学各1所,调查五~九年级的所有在校学生。选取的中小学校分别是城隍镇农利小学、城隍镇中学、庙头镇平章小学、庙头镇中学、湾潭乡湾潭小学、湾潭乡湾潭中学。发放问卷2 599份,收回有效问卷2 548份,其中留守儿童1 284名,非留守儿童1 264名。将留守儿童分为3种类型: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者627人;父亲外出打工,与母亲一起生活者484人;母亲在外打工,与父亲一起生活者153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4]”对被试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父母及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其父母及监护人与儿童沟通交流的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构成。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0~4),分数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

1.2.2 调查程序 研究主试均由具有施测经验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人员担任。在施测之前,对所有主试进行指导语、问卷内容以及施测注意事项的培训。在具体施测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班由1名主试负责,当场收回问卷。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LSD法进行两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不同打工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按父母不同外出打工情况,将留守儿童分为3组,他们之间在焦虑和敌对2项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仅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9项因子和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量表得分与非留守儿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低于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仅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SCL-90 9项因子得分和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与非留守儿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阳性症状痛苦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SCL-90量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和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的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5 留守儿童烦心事的倾诉方式 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倾诉方式和对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05,P

3 讨论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教育产生极重要的影响,留守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了家庭“后盾”,如果孩子有了委屈需要父母的关心、疏导、帮助和指导时,却不能及时倾诉,会觉得内心很难受、烦闷、脾气暴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危害。

父母有一方在家比双方均外出打工要好,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指标间也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有:父母一方可以对儿童的学习进行指导、督促和管理,对儿童的个性、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管教。另一方面与儿童沟通容易,也愿意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听取儿童的烦恼。其他研究也证实[5],父母双方外出家庭的家庭功能显著低于单亲外出的家庭,即留守儿童与寄养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显著低于与自己父母组成的家庭。哪怕只有父母一方在家,亲密度和适应性也显著高于隔代抚养。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双亲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遇到困难时因缺少帮助,极易产生心理焦虑、抑郁、敌对、精神病性、恐怖、偏执等心理问题,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似[6-7]。这类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会出现某些情绪或行为问题以及社会适应不良,有自信心不足、性格孤僻不合群、逆反心理严重、自我贬低或自暴自弃等不良倾向。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还可能表现为内向、抑郁、敏感,对自己做出消极的、负面的评价时,则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因缺乏自信心而回避有竞争评比成分的活动;对别人的批评十分敏感,只要别人话语稍重,就会引起他们的极端、过激行为。

有研究发现,儿童的行为问题与母亲的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8-9]。调查显示,母亲的心理支持能降低儿童精神性指征。在中国“严父慈母”的传统教育下,母亲支持更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父母外出所造成的亲情缺失,更容易消除留守青少年的焦虑和敌对感。Grotevant等认为[10],母亲比父亲更主动,母亲多是交谈的发起者,母亲比父亲更能接受孩子的观点。相反,父亲更喜欢下断语,不愿意倾听,更倾向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而不试图去理解孩子,也不愿意与子女谈论情感和个人问题。建议在条件允许时,外出打工的家庭应尽可能让母亲留在家中抚育孩子,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正常发育。

留守儿童更倾向于把情感寄托在身边的朋友身上,特别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他们在最需要情感的照顾而又得不到照顾时,年幼无知的他们往往容易被社会上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11]。高亚兵[12]研究发现,留守儿童较少与祖辈倾诉,本调查中也呈现类似现象,分析原因有:祖辈年岁较大,力不从心,对儿童的个性、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无精力管教;祖辈文化程度较低,沟通交流方法不正确,对儿童情绪情感接纳不够;不愿倾听儿童的烦恼。研究中还发现,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非留守儿童,选老师为倾诉对象的人数都较少,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信任感还有待加强,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作用还未充分发挥,这与农村教师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有关,建议政府增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大对中小学校教师的心理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

4 参考文献

[1] 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5-17.

[2]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3,11(1):65-72.

[3] GROTEVANT HD, COOPER CR. Individuation in family relationships: A perspective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dentity and role-taking skill in adolescence. Human Dev,1986,29(2):82-100.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1-244.

[5] 梁静,赵玉芳,谭力.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 28(7):631-633.

[6]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521-522.

[7] 范方.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8] 文,张文新,纪林芹,等.母亲行为与儿童行为问题的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2):277-279.

[9] 赵景欣,刘霞,申继亮.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1):36-42.

[10]GROTEVANT HD, COOPER CR. The role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adolescent identity and role taking//DAMON W,EISENBERG 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Detroit:Detroit free press,1983:47-58.

[11]吴泽华,曹伟华,喻洁.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法制与社会,2008,(9):260-261.

儿童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第5篇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情感问题

我校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各种心理情感问题:有29.5%内向、孤僻、柔弱;4.1%冷漠、不合群、缺乏同情心;11.8%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自控能力差;10%任性、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10.7%自卑、焦虑不安、神经过敏;2.7%强迫、偏执、抑郁;22.7%出现过早恋或暗恋异性的行为。很多研究也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问题非常严重,许多校长和教师也这样认为。有一项历时5年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差不多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问题;另一项调查显示,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情感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极易出现心理情感问题。我校问卷调查和大量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部分是孩子的祖辈,他们文化程度低,精力不足,只能负责其衣食住行,对其精神的满足,心理的疏导,情感的安抚则无能为力。有的父母长年在外,与孩子沟通少,极为溺爱,用钱代替爱,对其精神、情感和心理状况一概不问,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出现只知索取,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等自私心理。

2.学校教育的不足

由于应试教育普遍存在,学校以抓教学质量为核心,忽略了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复杂性,没有系统的心理情感教育,忽视了其个体差异和情绪变化,没有及时强化其积极健康的情感。农村学校班级大,班主任课时多,很难深入细致地关心所有留守儿童,对其特殊的心理、感情需求根本无法顾及;科任老师忙于抓教学质量,与学生沟通少,辅导落实不到位,缺少适时的帮助和教育,学生失去安全感,产生焦虑、嫉妒、逆反等心理缺陷。

3.社会教育的缺乏

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教育不重视,社会团体和社区组织的关爱流于形式,没能深入其心,未及时发现其情感和心理变化,没有及时调节和化解,未及时指导和教育。孩子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中耳濡目染,心灵受到严重污染,情感受严重创伤。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情感问题策略探究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情感教育必须积极渗透于其他各种教育中,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调动人的积极情感,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发挥强有力的纽带作用,以实现各种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我校通过探究,提出以下策略:

1.完善家庭教育,用爱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情感和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卡,开通了校讯通和亲情电话,要求班主任每期举行一次家长会,每周与家长沟通一次,每月家访一次,每天发一条信息,要求父母经常打电话、定期返家或接孩子同住,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道德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改变角色,做孩子的朋友,满足其精神需求,营造温馨和谐的情感氛围。经常和老师、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的近期表现,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严于律己,树立榜样,做慈母严父,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田,让他在浓浓的亲情中,逐步学会关爱他人,摆脱心理阴影,形成高尚的心理品质。

2.加强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的有效途径。所以,我校提倡素质教育,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赏识教育、心理情感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过程中自觉地接受社会核心价值观,强化积极健康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等情感品质,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和情感健康发展。

另外,我校组织心理情感教育专题讲座、培训等,提高教师心理情感素质,成立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互助小组,举行留守儿童亲子活动,开展“致远方亲人的一封信”等活动。要求教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把情感和心理教育渗透到道德教育和学科教学中,寓教于乐,教会心理保健的方法,以身示教,真诚关心,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移情理解其情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引导其换位思考,进行自我调节,引发同情心和利他行为。注重培养良好的情感关系,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他人互相关心、帮助、赏识,和谐友爱地相处,扫除心理障碍,稳定情绪波动,促进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养成。

3.整合社会力量,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