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郁南县;农技推广;现状;发展对策

郁南县是农业大县,全县15个乡镇、178个村(居)委会,总面积1966.2平方公里。全县土地面积294.5万亩(约19.63方公顷),其中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30.52万亩,一级农田17.96万亩,二级7.72亩。总人口51.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8万人。全县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目前已形成了“北果南桑,种养并进”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28.13万亩、沙糖桔28万亩、南药20万亩、无核黄皮7万亩、荔枝9.6万亩、蔬菜11.6万亩、蚕桑5.7万亩、木薯7.25万亩、花生6.38万亩。随着郁南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其他产业转移,这给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新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郁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1.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全面完成

近年来,郁南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文件精神,于2008年制定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同时在改革过程中,郁南县各级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改革目标,精心组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按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全面完成改革工作。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制,大力改善推广条件,全面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并于2011年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各项任务,较好地实现了农技服务直接到村、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健全完善了县、镇、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

1.2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

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重新整合人力、物力、科研资源,设置了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机械管理总站、土壤肥料站、种子管理站、畜牧渔业技术推广站。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综合设置,打破原来每个乡镇都设一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分散设置,综合设置了15个镇级农业服务中心。全县共有在编农技推广人员79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6人,非专业技术人员53人。

2012年以来,全县15个镇全部得到中央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建设修缮办公场所、健全办公设备和配备检测仪器设备。目前,项目建设的实施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项目完成后,将有效改善镇级服务中心的工作条件和推广手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1.3经费保障情况

郁南县农技推广体系在改革后,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县、乡镇国家农业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据当地服务规模和绩效确定,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落实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费。郁南县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完全脱离经营行为,是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保障了基层农技站的正常运作。

1.4运行制度建设情况

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方式,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实行农技推广资格准入;建立了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农业局与技术人员都签订责任书;建立了农技人员培训制度,根据不同需求,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实施农技人员学历提升,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建立了农技人员工作绩效考核考评制度,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单位、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为切实加强广大农技人员的责任心,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制订了《郁南县农技人员监督考核办法》,采取年终与平时考查相结合,对技术人员严格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并与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挂钩,作为评先树优的依据。

2013年1月,县农业局制定了《郁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以党的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方针和原则,正确行使绩效工资分配的自,科学考核,按劳分配,以工作业绩考核为依据,建立自主灵活、符合农业工作特点、体现人才价值的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全县农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现阶段郁南县种植业科技推广情况与取得成效

2.1新品种的推广

2013年引进水稻新品种10个,主推品种6个,良种覆盖率95%,推广面积28万亩;引进花生新品种3个,主推品种6个,良种覆盖率92%,推广面积4.2万亩;推广蔬菜品种主要10个,良种覆盖率98%;推广玉米品种主要有3个,良种覆盖率95%;推广番薯品种主要有3个,良种覆盖率95%。2013年,建立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135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4.72万吨,同比增长0.07%,实现十年连增。同时,引进郁南县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郁南米业品牌“同乐健”金丝米。

2.2新技术的推广

郁南县积极推广新技术,2013年主推新技术7项,其中水稻3项,分别是水稻双季抛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油菜花l项,油菜“一菜五用”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综合技术3项,分别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2013年全县水稻主导品种应用面积28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95%;测土配方肥施肥面积30.5万亩,施用总量5000吨,覆盖全县155个村,9000多农户。同时加强果树、蔬菜、油料、南药等经济作物的新技术推广,使种植业产业结构不断趋于优化。

2.3加强农技培训工作

2013共举办科技培训班和现场会等共计38期次,培训人数4000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9000份,接受农民咨询2500多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有科技示范户培训、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沙糖桔、无核黄皮、大果山楂、粉蕉、芒果、三华李、“双低”油菜、无公害蔬菜等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农药安全使用以及沼气使用与维修等农村实用技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使农民掌握到科学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

3.郁南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域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面对着郁南县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以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科技需求,也暴露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情况和问题。

3.1分工不明确、职能职责模糊

虽然镇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是国家在基层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实际上,镇农业服务中心并没有完全履行为农服务的公益性职能,究其原因是镇级农技部门实行镇主管,“多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归镇政府管理,造成事权、人权、财权的不对称、不统一的现象,部分镇级农技人员被镇领导干部抽调去协助政府中心工作,从事本职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时间较少,造成农技推广工作不同程度的存在“镇想管管不好,业务部门想管管不了”等局面[1]。

3.2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工作经费保障仍是制约基层农技推广改革和建设的难点问题。郁南县经济薄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建设都遇到资金困难,基层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因此县农技推广部门下达布置的相关农业项目在乡镇这一块经常受阻,要么不愿承担接受、要么半途而废,项目试验示范始终难以善始善终。同时,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艰苦、工资福利待遇低,招聘大学本科、大学专科等专业人才困难。

3.3技术人员老化和知识断层、不利于农技推广

进行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备土肥、植保、园艺、农技、栽培等专业知识的人才。目前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严重缺乏既懂农业科技理论,又能进行技术实践的专业人才。而且许多资深农业推广技术人员流失到其他非农部门,而且很少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补充进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普遍存在人员老化、文化程度低、非专业人员过多,队伍不够健全和稳定等问题。全县及镇级农技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到70%以上,他们虽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缺乏专业理论基础。人员老化,知识更新慢,严重的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发展。

3.4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接受农技推广的配合度不高

一是小农意识阻碍农业新技术推广。郁南县目前在家务农的农民,有将近80%的年龄都在45岁以上,由于经济欠发达,信息闭塞,他们大都思想保守,具有浓厚的小农意识,害怕面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二是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由于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大量青壮年农民已经外出打工,所以剩下的农民大都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化知识少,科学意识差,使得他们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也较差,让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4.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的对策建议

4.1实行垂直管理、让镇级农技服务人员回归到农技推广工作中来

通过明确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重新核定各级推广机构编制,达到既精简机构、优化队伍,又能使农技推广机构运行有效,促进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协调发展。镇农业服务中心必须实行垂直管理,即人、财、物三权归县管理、让农技人员专职从事本行业的工作,确保每个镇3-5人在岗在位专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4.2多渠道增加农业推广经费

一是切实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的工资、津补贴、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及开展农技推广所需的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二是要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安排资金用于基层农技推广办公场所、办公设施、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条件;三是要建立农技推广激励机制,对在农技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鼓励农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推广新模式、尝试农业新技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寻找新途;四是要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参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工作。

4.3健全农技推广培训制度

加快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提高农技人员素质。每年定期培训县、镇乡农技人员,不断更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动的新型农民。同时,联合人事部门制定科学的农业专业人才的引进、流动和管理机制,引进更多的大专院校学生加入到郁南们的农技队伍中,动员和鼓励有专业特长的农技人员从事相关工作。

4.4发展多元化服务组织、促进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发展

出台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广泛参与农技推广工作,以他们的实际事例示范、带动、影响周围农民共同致富[2-3]。指导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积极探索与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科技进村服务站、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结合,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指导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发展多元化服务组织,促进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发展。同时,严格挑选和培育农民技术员,加快村级技术员队伍建设,加快实现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一线的有效对接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

4.5 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

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联合开展相关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在推广科技成果的同时,有力地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示范窗口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郁南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蒲春雷.探索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新思路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新体系[J].都市农业,2012(2):9-10.

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机 培训 新农村 建设 作用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28-01

1 农业机械化技术教育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首先必须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生产方式必须由机械代替人工,突破人力、畜力的限制,实现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让农民享受“体面耕作”、“轻松劳动”的现代文明成果。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用机械装备逐步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包括粮食生产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养殖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农田水利工程机械化和农用航空等。

农业机械化是“乡风文明”的前提。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能促进农业生产文明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发展农业机械化,能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分享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二是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营造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前提。三是农业机械化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四是农业机械化不断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

1.2 农机教育培训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保证,对新农村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本身需要贯穿于农业机械化的全过程。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机化技术应用和推广领域的拓宽,农机科技教育培训,不能仅仅停留于产中的实用农机技术范围,还需要向产前的农机化新技术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培训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农机经营管理、现场营销、政策法规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也要从对农民机手、农机推广人员、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等的培训,向农产品机加工、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的从业人员延伸,才能进一步适应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本身需要贯穿于农业机械化的全过程。

2 我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5年底,广南县全县农机总动力46.73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37台,其中耕作机械165台,拥有小型拖拉机169台,微耕机3980台,联合收割机6台,水稻插秧机6台,各类农机从业人员19.6万人。现有县级农机化培训学校(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一所。每年为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大中型拖拉机驾驶人员,农机具驾驶操作人员等500余人次,为农机化事业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农机培训仍然是有偿服务,社会化培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2.1 提高驾驶操作技能,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广南县农机化学校一直是全县农机培训的主阵地,每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200余人,复训拖拉机驾驶和其他专业机手400余人。在培训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拖拉机驾驶培训程序,提高驾驶员培训质量。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工作细则,对教师实行工作分工,量化工作任务,加强了学员入学前档案的建立和结业考试管理工作,实行单人单档,学员培训申请表、学员培训记录、结业证书、考卷等内容完整真实,有关表格由学员签名和教练员签名,坚持每期开班时邀请县交警大队来上警示教育课,并由州农机安全监理所监考,培训实行记录审核盖章制度,确保考试规范和培训质量。

2.2 向农民传授农机新技术,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业现代化的重点看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在于农业机械在农业中的普遍应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机校职能,开展各类农机培训班,向农民传授农机实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广大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

3 未来我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制定我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方案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县目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制定出我县农机教育培训实施方案,从县到乡镇都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农机技术培训工程。加强宣传、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请求支持,进一步激发全县农民使用新型农机具、掌握新技术的热情。

3.2 全面围绕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农机教育培训

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 培训基地建设背景与基础

奇台县成职教中心(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36亩,建筑面积26785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在校生2869人(其中中职1222人,电大函大1647人)。学校年举办各类短期培训达2万人次以上,形成以中职教育、开放教育、各类短期培训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办学格局。

近三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学校已成为融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农牧民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各类就业再就业培训、各类技能型人才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的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可容纳2000人教学的教学楼、实验楼,可承载培训10000人次的综合培训楼,有可容纳600人的多功能大厅,有6000平方米的实训楼,有1000人住宿的公寓楼和600人就餐的餐厅等设施,基本满足培训的需要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已被国家授予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学校设有国家农业行业122技能鉴定室,昌吉州第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自治区中职教育计算机水平测试第26考核点。现设有煤电煤化工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训中心、汽修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美术与工艺设计室、音乐与舞蹈室、多媒体视听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电焊实训室、烹饪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等,家政护理实训室、家居保洁实训室等。拥有校内外实训基地51个。藏书80000册,其中电子图书4万册,教学用计算机300台。通过近三年来的努力,学校现已成为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奇台分院、昌吉州东三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东三县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昌吉州计算机中级培训

点、昌吉州应用能力培训基地、奇台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来疆务工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培训基地。目前,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条件可承载东三县的各类培训。学校先后荣获奇台县卫生先进单位、治安先进单位、昌吉州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州先进学校、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理事单位、自治区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 建设思路与目标

建设思路: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的建设,是为提高我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围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创业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可以推进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开展公益、社会化创业和创业人才培养输送,使培训基地成为农村科技服务的核心力量。

建设目标:

1立足科技特派员培养目标,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充实、更新、提高实训基地水平。继续完善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动物疫病防治实训室建设、继续加大学校农场实习基地的投入,加大设施农业校外实训基地的科研投入。

2、在已经建成的实训基地基础上调整、合并、充实、提高。加大实训基地高新技术含量,为科技特派员培训打好基础 3、“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培训教学的关键,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离不开“双师 教师的参与。“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采用以下途径:一是 从区内外聘请相关专家,二是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担任兼职实训教师;三是有计划地选派中职专业教师到

先进实训基地实践、考察。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三、重点建设内容:

1、建立培训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有分工、有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培训网络和体系。加大学校农场实习基地的投入。继续完善动物疫病防疫实训室的设备仪器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培训。充分利用星火学校、农民技术学校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特派员培训。

2、完善培训内容。围绕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培训内容,重点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训,创业技巧、创业能力提升和创业融资,创办创业团队要领等培训;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服务能力培训,种植养殖技术、设施农业、农村经纪人、计算机、法律法规、科技特派员参观考察实训等全方位的培训,不断增强科技特派员的发展后劲,把科技特派员队伍培养成为一支精业务、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扎根基层的科技队伍。

3、加强科技创业培训。依托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农民科技致富能人、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村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农村经济人、农民技术员等乡土科技带头人,提高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

4、培养一批科技创业人才。建设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使科技特派员工作覆盖全县,提高基层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5、扶持一批科技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引导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农村科技型企业,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6、带领广大农民致富。通过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培训,推动传统农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创新,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直接带动农户人均收入年同比增长10%左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主要保障措施:

1、领导重视狠抓落实:为加大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建设,完善由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行业业务指导,学校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经县人民政府研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劳动人事、教育、工商、财政、经贸、农业、水利、畜牧、林业、交通、旅游、科技等30个部门领导组成的培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见奇政办发[2005]89号文件),具体负责培训基地的组织协调工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培训部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培训基地工作小组,具体实施各项培训工作。

2、教学管理: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积极协作,根据农时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强操作性的培训计划,有的放矢,做到事事有计划、事事有安排、事事有总结。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培训质量,首先做到自我充电,外派专兼职教师15人次,参加相应的培训学习和考察。根据培训的内容和农牧民的需要,做到内聘、外请相结合,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4、积极争取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培训的资金投入,在科技项目上予以重点倾斜,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集成现有资源。引导各类科技资源有效集成,加强优化配置,集成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带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项目、资金等各类科技资源向科技特派员工作倾斜,支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和服务。

5、扩大宣传。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要注重培植典范,为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保证教学培训的需要,我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势,

利用音像资料库,对外开展远程教育,注重收集整理工作中的经验、提炼升华,利用各种媒介,扩大宣传。

五、实施步骤:

1、县科技局积极进行全面协调,联系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培训基地搞好培训准备工作,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每年对选派的科技特派员集中进行培训一次,使其专业化,明确科技特派员的主要任务、目标和要求。培训造就一支能力强,技术精,留得住的村级科技特派员队伍,使全县农村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得到提高,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3、强化培训,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设立科技特派员培训专项计划,力争为每一位科技特派员每年提供一次培训机会.培训既要更新知识也要拓展视野,既提高业务素质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科技特派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