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校;“机械基础课”课;教学现状;对策
1.职校“机械基础”课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复杂
“机械基础”课是职校机械专业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其中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包括了工程力学、机械零件、液压传动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点与机械专业紧密相关,这给实际的教学活动带来很大的难度。很多老师在开展教学时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细节联系在一起,往往会造成教学内容过于繁杂,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机器的组成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掌握一般机器的工作原理,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利用学习的知识点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机械问题。
1.2.学生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校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营很多的职校降低分数招收生源,职校学生的整体素质都不是很高,面对“机械基础”课的学习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学习中缺乏自信,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长期以往,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样的情况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还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1.3.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在很多职校的教学设备还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满足“机械基础”课的学习需要,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习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现在很多的职校老师依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一个人在讲授知识点,学生实质上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效率。
2.改变职校“机械基础”课教学现状的有效措施
2.1.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的是学生继续下阶段学习的动力和方向,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为今后的学习指明道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基础知识的指导下开展进一步的学习计划,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方向,学生才能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老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意识将机械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机械知识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会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2.实行直观式的教学方式
直观的教学方式是指利用实物展示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机械的运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机械基础”课的直观教学一般是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以及现场参观等方式,例如老师讲解零件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直接将一些机械零件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和研究零件的构造和作用,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还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到车间,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理解各种机械的工作状态,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机械基础”课中很多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亲身感受机械设备,老师在让学生感受机械工作状态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尽量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时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压力。
2.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机械基础”课不单单需要老师的授课,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很多的职校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都较差,一般不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对自主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这种能力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老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知识点,在课上有针对性地提问,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锻炼自身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是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最后老师应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在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点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4.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机械基础”课是机械专业的基础科目,它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有重新的认识,这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机械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能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材内容适当地结合其他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整个机械专业有清晰的认识,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
3.总结
由于职校学生本身的特殊性,使得职校教学面临更多的挑战。要想真正提高“机械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机械技能,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要自主地开展学习,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基础学科的学习,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真正消化和吸收知识点,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专业;螺纹;教学;对比
一、引言
技工学校中的机械类各专业的课程涉及到螺纹知识的比较多,《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车工工艺》、《钳工工艺》这几门课都涉及到螺纹的学习。但是各门课对螺纹的侧重点不同。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这几门课中有关螺纹的学习,做以对比和分析。
二、对螺纹教学的总结
这几门课程都有螺纹的基础知识。如螺纹的形成、螺纹的定义、参数、分类、螺纹的代号。对于这部分基础知识,是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特别是螺纹的参数和螺纹代号,是一定要掌握的。如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螺纹的大径。而这些都是国家标准规定的,是需要学生记忆的。对于这几门课程中螺纹的不同侧重点我总结如下:
我们学校一般《机械基础》学的早些。因此,有关螺纹的基础知识,机械基础讲解的比较详细。我个人认为《机械基础》的侧重点在于螺纹的代号、标记和螺旋传动,其中螺旋传动是重点。螺纹的代号、标记是国家标准。这部分的内容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其内容枯燥,多属于需要记忆的规定;再加上图形简单,但是要求繁琐,因此,学生学习时觉得枯燥、没有学习兴趣,所以就不太在意,认为反正是国家标准有资料可查,懒得去记忆。在《机械制图》、《车工工艺》和《钳工工艺》的学习中螺纹的代号和标记都要用到,要让学生掌握着部分内容。所以在讲课时,我就找了螺栓和螺母,那实物和挂图对照起来讲。这样,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好多了。课后要求学生多练习,并教给他们一些记忆的方法。
螺旋传动有普通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和滚珠螺旋传动等。普通螺旋传动是《机械基础》重点要讲的内容,其传动形式分四种。课本上以图表的形式给出,并且有应用实例,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可以用螺栓和螺母简单演示教学。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在结合理论学习,学习兴趣浓,也容易掌握。学生普遍觉得普通螺旋传动直线移动方向的判断比较难。可以通过多练习,多观察来熟悉这个知识点。差动螺旋传动相对难理解,要求学生知道传动原理,会计算活动螺母移动的距离和确定移动方向。滚珠螺旋传动简单了解就可以了。
《机械制图》重点在于螺纹的画法。对于螺纹的基础知识适当的复习就可以了。其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内外螺纹的画法和内外螺纹连接的画法。而难点在于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内外螺纹的画法规定不难理解,只是比较的繁琐。学生往往记不住大径小径,那个该用粗实线,那个该用细实线画。对于内外螺纹画法规定,外螺纹大径用粗实线表示,小径用细实线表示,内螺纹的和外螺纹的相反。教学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外螺纹的画法,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做适当的练习。在掌握内外螺纹画法的基础上,熟悉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比如螺栓、螺柱、螺钉的连接。习题册上都有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画,完全熟悉这些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车工工艺》重点在怎样加工螺纹。螺纹的加工方法很多,如滚压螺纹、搓螺纹等,而在一般的机械加工中,通常采用的仍是车螺纹的方法。《车工工艺》主要是讲在车床上加工螺纹。螺纹按牙型分类,可分为三角形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车工工艺》分别讲解这四类螺纹的加工。重点讲解车螺纹的方法,车刀的纫磨和有关参数的计算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课堂上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技术要求,实习时具体应用操作,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车床上加工螺纹的基本加工方法。普通车床加工螺纹,是传统的制作方法。加工前,学生需要确定螺纹的种类和相关的参数。因此,需要学生掌握螺纹的分类和熟记螺纹的螺距。具体的加工方法和车床上加工各种牙型的螺纹的具体操作和要求。学生在实习时会逐步的学习和掌握。
《钳工工艺》重点螺纹的装配。就是螺纹的连接,它是一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它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特优点。在机械中应用广泛。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有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和紧定螺钉连接。重点讲解螺纹的装配方法,装配要点。同时,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螺纹装配用到的工具以及这些工具的用法。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专业、近机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在传统的工程材料、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工艺学和公差与技术测量五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的一门综合课,具有理论内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等,要求学生在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前提下,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学习的质量,也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加上理论知识枯燥、抽象、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认知能力较差等,传统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就该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与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打破了原本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该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借助对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充分使学生与教师互动,达到“教中学,学中做”,把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全程构建在课堂中,较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内容繁多、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很容易感到兴趣不高、乏味枯燥,再加上实训课程与理论相脱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
任课教师首先要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成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并依据实际的工作过程,遵循科学性、情境性、人本性的原则,把该课程的内容进行顺序化,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并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机械制造相关的职业内容与工作环境有一个较明确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和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了实施好《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把握好理实一体化教材的选择、理论“必需、够用”取舍、实践“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结合、评价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
2.1 理实一体化教材的选择
选择好一本优秀的教材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基础,目前市面上《机械制造基础》教材种类繁多,但基本都是按照知识点的衔接关系进行编排,不能很好的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任课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学校的设备、实训基地、师资结构等情况来开发教材或实训任务指导书。编写时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系统化与情境化,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强调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同时与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要做到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可以更好的满足教学需要。
2.2 理论“必需、够用”取舍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内容繁多、抽象、面广。如果还是传统教学的那种面面俱到灌输式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容易感到疲倦,兴趣不高。因此,任课教师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取舍,在取舍的时候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注重实际应用为重点??,兼顾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对理论知识进行优化与重组,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做到理论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
“必需”不但包括实践中必需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也包括对教材优化重组后的理论讲清讲透,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够用”主要是指减少课程中繁琐的理论推导、分析与计算,并删除偏离教学目标的内容,保留突出应用型内容。
2.3 实践“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结合
项目选取时要以教材主要的知识点为依据,以典型的制造加工项目来覆盖主要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又是通过若干个教学任务来实现。另外,选取项目时要考虑到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完成项目过程中所涉及技术的先进性。鉴于这些情况,对项目做了以下选择:以减速器中的主要零部件为载体,如轴套、减速器传动轴、齿轮轴、箱体等的加工制造为项目,按照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选择机床、选择并安装刀具、选择材料、安装工件、零件的加工制造、零件的质量检测以及教学考核这几个方面来完成每个项目任务。在实训的时候,教师要亲临现场,利用任务驱动法,将企业中机械加工常用的量具、工件、夹具的工艺原理,金属切削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等内容演示说明,并让每一位学生直接面对对应的设备,这样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学生兴趣高,有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实作能力。
2.4 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体现直观性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此评价体系也应淡化理论知识而突出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还要辅助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既可以很好的考察出学生实践能力,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引导,实践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焊接 案例式教学 专业课 低合金高强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35-01
1 焊接类专业课实行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
焊接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成型方法,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统计约有45%~50%的钢材通过焊接成型后才在各行各业得以应用。同时,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焊接专业却一枝独秀,焊接专业的人才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基于强大的社会需要,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焊接相关的专业或方向,并对专业或方向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的改进,在强调基础的前提下,强化了应用和实践环节的培养。目前焊接专业或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焊接成型原理及材料焊接性;焊接成型工艺及设备;焊接电源及自动控制;焊接结构及制造技术;无损检测及质量控制与管理。可见,焊接类的专业课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材料,机械,电子,力学等诸多学科,其中既有复杂的材料科学及成型的基本原理,又有机械电气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冗杂的工艺。目前,高等教学的规模不断扩张,逐步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了大众教育,而高校的教育资源和与之配套的设备及设施相对缺乏,再加上大部分同学的专业基础较薄弱,对该专业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扎实,传统的教学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工程案例教学法结合典型的具体实例,将深奥的原理及冗杂的工艺融入到具体的工程案例中,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而要保证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成功实施,必须精心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本文结合我校实际,以低合金高强钢厚大件的焊接为例,阐述了焊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典型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2 工程案例的设计与应用举例
低合金高强度钢,是指在碳素钢中加入总质量分数不超过5%的各种合金元素,以提高钢的各种机械性能的钢材。这是一类可焊接的低碳工程结构用钢,其含碳量通常小于0.25%,比普通碳素结构钢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和屈强比,拥有较好的冷热加工成型性,良好的焊接性,较低的冷脆倾向、缺口和时效敏感性,以及有较好的抗大气、海水等腐蚀能力。作为工程结构用途的低合金高强度钢,人们主要使用其力学性能,以满足结构件在承受载荷时能保持稳定的形状,而不致由于产生明显的变形或断裂导致失效。低合金高强度钢不仅性能优良,而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热轧状态或经简单的热处理后便可使用。厚大件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就是开发高效焊接方法,同时,一般低合金高强钢的可焊性并不是很好,屈服强度在460 MPa以上的低合金高强钢,正火处理,碳当量在0.47%以上。这种钢在焊接时存在一定的淬硬倾向,很容易产生冷裂纹,焊接性较差。焊接融合区是最薄弱的部分,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组织性能突变等。厚板低合金高强钢常出现的焊接缺陷主要有: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焊缝裂纹;层状撕裂以及气孔、夹杂、未融合未焊透等。可见,低合金高强钢厚大件的焊接面临的诸如,高效焊接方法的开发;焊接裂纹;残余应力与变形等问题,也是焊接专业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难点及重点。如果能够以此为基础巧妙的设计和引入典型的工程案例,可以将这些重要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讲解,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由我们主导完成的工程机械动力臂焊接方法及接头性能评价的课题,就可以作为典型的工程案例来使用。在项目实施之前,该公司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或半自动焊接方法,生产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人工操作随机性较大,焊接接头质量很难得到保障。项目实施后采用了双丝双弧焊接机器人技术,使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同时接头质量也得到了保障,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探索焊接新工艺和新方法,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新工艺方法焊接时,采用双层焊一次焊接而成,而双层焊的层间温度的控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以此作为工程案例,可以引入和讲解多层焊的焊接热循环这一关键知识点,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的理论。
低合金高强钢厚大件的焊接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焊接应力和变形问题,建筑机械的动力臂由于存在焊接应力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失效开裂的情形时有发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样的,如果以此作为工程案例,进一步来分析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形成原因,分类及预防和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措施就会极大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的原理。同时通过设计和运用典型的工程案例,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机械类专业 教育教学 思路及方法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多且杂,具有概念、名词和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而从很多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岗位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来看,具有扎实的机械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快速查找并排除障碍才是该岗位人才操作技能强弱的评判标准。同一些基础文化知识课程不同,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该课程仅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已经难度较大,核心关键部分――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更是最大的难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发现,要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好机械基础知识,进而能够熟练掌握机械设备检查与维修的技能,需要从如下几点做起:
一、精心组织好机械类专业的第一堂课
中职学生基本以初中应往届毕业生为主,他们对机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机械基础知识无疑是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要让学生有兴趣学习你所教的课程,必须首先让学生接受你这个人,对你产生认同感。上第一堂课时,除了要注意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外,还应当注意上课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本人的经历以及生产实际中的例子,讲述学习课程的作用,给学生介绍与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专业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让他们热爱自己所学专业。
除了上述这些,教师对于专业相关课程的知识内容、结构以及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应当给学生一个简单的说明和分析,减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学习方向。总之,通过第一堂课(或两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觉得作为教师的你知识渊博,跟着你能够学有所成,同时让学生对你产生亲近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二、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机械基础知识很多内容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通过使学生感到很新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当将本学科的很多内容进行动态的演示,如果缺乏教具和相关设备,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而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仪器,如挂图、实物、动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实操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机械类专业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光理论不实践,学生是难以掌握知识的。如果光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倒不如找到相应的材料,让学生去观察,去锯割,去打磨,学生会在观察、锯割、打磨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不同金属特性。
机械类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其中之一就是从事机械设备维修的能力。笔者认为,中职学校最好能有机械拆装车间,装备一些由企业淘汰下来的生产设备以及一些常用的机械部件,安排学生对实际部件进行装拆,学生会在装拆过程中感受到这些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与维护方面的知识。学生清楚机械的工作原理后,还可以对设备制造一些故障,指导学生进行维修。通过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除了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其动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学习机械类专业,就好比建造一栋楼房,建立了知识体系就好比立好了框架。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对所有知识点都能记住,只要能熟悉,提到某个内容,能迅速地找到在教材中的位置就行了,在新课上完后,学生对整本教材的内容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再帮助学生进行归纳,逐一完善。在此过程中,需要科学的方法,并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点。
(一)利用科学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设备机具、设备、零件的修理方法是机械类专业的难关,其大的困难还是在于实训技能的难以实现,因为它不仅需要大量的设备、设施,还需要大量设备的零件耗损、破损作为实习的代价。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机具设备的情况,将课题分类进行:第一,设备、零部件充足,比较容易实现内容,可采取集中训练方法。第二,设备零部件相对较少,难以实现内容,可采用分组、分别轮换实习方法。第三,制作课件的模式进行演示练习,如铆接、矫正、弯曲,按课件的修理工艺在模板上进行演示,也能达到训练目的。
(二)遵循教学原则和规律完成教学目标
澜骺蒲У慕萄г则和教学规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方可顺利完成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实习手段,如在实习中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技术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机械维修中最令人头痛的硬件依存问题,使机械维修实习具有适当的柔性,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在实习中体现自己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