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案例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二:跪拜的藏羚羊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藏羚羊及它们的生存现状;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及生态道德价值观。

    2.运用绘画、制作等手段对藏羚羊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练习,能创造性地使用表现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3.根据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学生尝试用表演等综合形式进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对藏羚羊产生深厚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生态道德意识。

    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表现藏羚羊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藏羚羊的美术作品。

    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导入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的欣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结构,观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显着特点。

    二、新授

    1、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样一种动物,它们现在的处境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藏羚羊。

    2、结合学习活动内容,有选择性地观看藏羚羊惨遭杀害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对藏羚羊命运担忧的情感,树立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动物正面临着灭顶之灾。让学生知道美丽的羚羊角与柔软的羚羊绒,只有生长在活着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构成真正美丽的风景线。

    3、制作参考:(1)创作一幅表现藏羚羊题材的绘画作品。(2)选择多种材料进行表现藏羚羊题材的手工制作。如:挂饰、装饰画等。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3)组织学生制作表现藏羚羊的头饰、面具,为以后的戏剧表演学习做准备。

    三、布置作业

    试一试,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藏羚羊跪拜》的艺术创作。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分组进行连环画创作。

    四、小结展评

    1、能否抓住特征将藏羚羊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2、能否在作品中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并有一定的创新。

    3、能否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

    4、能否在本课学习中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课后讨论。

    五、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导致的生态灾难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不要让我们子孙后代孤独地生活在一个没有野生动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创意: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左琳(校长) 沈宏伟(副校长) 常廷俊(书记)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顾 问:汪恩长 (校外科技辅导员)组 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 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 5 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 月—12 月):(一)、刨根问底: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2、小丽花的栽培;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1、“花海如潮”时装设计展:以花的形状、色彩为设计元素,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小丽花”系列童装,进行展示。

    2、“花香满径”花卉图片展:以植物分科为范围,拍摄或积累菊科花卉的图片,进行专题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标本展:制作小丽花系列干花标本,并附说明文字或诗歌等。

    4、“花之物语”花卉知识册:将一些花卉知识、花卉礼仪等积累制作成册,进行展示。

    5、“花间小憩”网页作品展:将小丽花的相关知识及个人作品制作成专题网页,进行展示。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教育基于多媒体教学而实现,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化学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应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形式上,即课件形式,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电子课件设计,教育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教育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本案例是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一节内容在新课程环境下具体的教学实践,本人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组织教学,是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一个整合案例。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本节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但不涉及对反应速率进行定量计算或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间反应速率的相互换算。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不能随意提高知识难度。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了解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也可能速率不同,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为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初步学会比较、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变量控制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完成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实验。2.通过实验形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且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2.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3.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

1.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设计和操作。

2.如何克服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与完成学习任务的矛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实际应用。

六、探究实验的准备

5的H2O2溶液,MnO2粉末,1mol/L FeCl3溶液,蒸馏水,冰块。

烧杯,试管,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玻璃棒,药匙。

六、教学过程

模块一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提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影像资料展示:不同食品的保质期(不同温度);烟花爆竹的燃放过程;建筑物的腐蚀风化;铁桥生锈;溶洞的形成……聚焦问题情境,展开讨论,在这里会有更多的关于不同化学反应速率的日常现象在学生的讨论中产生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感性认识

[提问]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小组思考、讨论、汇报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归纳总结:气泡的多少,固体量的减少,浑浊程度,温度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观察,为后面引入定量实验做铺垫

[引导]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快”和“慢”是相对而言的。集中注意,倾听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思维能力也活跃起来

[提问]如何定量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小组思考、讨论、汇报:单位时间产生气泡的个数,单位时间固体量的减少,单位时间温度的变化……引入正题,由感性认识到定量分析,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学会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

[引导]要统一标准,用单位时间内某个物理量的变化来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归纳总结:与物理中的速度很接近,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时)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强化概念]进一步用更简略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并且推导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通过简单的练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提高知识的可利用性,将陈述性知识组织成程序性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育 审美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61-0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育历来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现在这个大众文化 时代,作为能够促使人类走向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的审美教育, 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提高发现美、鉴赏水平的教育活动,审美 教育成了建构全面、和谐人格的一项社会文化工程。有学者预言: 伦理与审美将是 21 世纪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关注的重大问题,而 且伦理将彻底走向审美,美学将成为未来的伦理学。任何一个有 远见的政治家和国家的职能部门,都必须重视审美教育在整个社 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美育有陶冶情性、塑造心灵的基 本功能。美育对人的身心陶冶具体表现在把人塑造成理性、完整 的和充满生活情趣的人,让人能享受到人之为人的乐趣。其次美 育引导人走向对审美对象形式的整体把握和领悟,培养人的感受 力、想象力、理解力。

二、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通过美的熏陶和艺术实践,使孩子的审美意识得到启蒙,审 美感觉逐渐灵敏。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学习增长多方面的知 识,包括粗浅的文艺理论知识和初步的艺术素养。通过教师的引 导、启发,使孩子初步认识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并通过艺 术创作和表现使孩子得到审美愉悦和体验,情感得到陶冶。

三、实施过程和采用的方法

1.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找有关儿童美育实践的有关资料,根据儿童 心理学基本理论,确定儿童不同发展期采取不同的教学实践活 动。

(2)案例研究法:收集在美术教学中典型的和个别的案例, 通过对不同类型案例的分析,提出儿童美育的解决方法,进行个 别指导。

(3)行动研究法:通过各种教学案例的研究,分析不同儿童 的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2.实施过程

(1)在分领域课程中,丰富情感体验。 审美感知是审美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如果感知不充分,其它

审美的心理功能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因此审美感知的首要目的, 是要积极引导儿童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现实生活和自然界,发现隐 藏的活生生的力的运动模式及情感表现性。形成愉悦的情感体 验。为了使其成为儿童审美表现、创造的催生素,引发儿童创作 灵感的动力,我们主要从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两方面 进行愉悦性审美感知的培养。

(2)在大自然、生活中进行愉悦性审美的感知(生活经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大自然、生活中丰富的色彩、绚丽的景色,奇妙的声音等,是儿童进行审美感知的最直接的源泉。从日常生 活中获取愉悦感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提醒儿童注意倾听身边 发出的声音,启发儿童运用不同的感官,在听听、看看、说说、 玩玩的愉悦情感体验中去发现、听辨许多不同的声音。这是儿童 对声音的一种全新的感受与发现,使儿童感受到艺术是无处不在 的,更乐于发现美。

(3)创设审美愉悦的欣赏情境,开阔审美感知视野(艺术经 验)。

审美艺术欣赏教育是培养儿童艺术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让儿童从小接触经典作品,开阔儿童眼界,丰富审美经验,具有 美的知觉和选择的敏感性。因此,我们经常开展一些审美艺术欣 赏活动,并积极为儿童创设宽松愉悦的艺术氛围,经常让儿童聆 听名曲,阅读童话名著,欣赏名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 儿童多种感官通道的参与及游戏化的方法,使视听器官进行有距 离的感知和心灵交融的活动,以无距离促进情感交融,深化对作 品的理解,积累和丰富儿童的艺术经验。我们在墙饰中创设了名 画廊,定期布置大师的名画,在周围放置一些空画框,用来随时 张贴儿童所画的作品,形成互动墙饰,使艺术就在儿童身边,拉 近距离,有助于建立儿童绘画的自信心。

(4)在小课题活动中,注重儿童愉悦性审美的感知,不断丰 富艺术经验。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我们又得到了许多有 益的启示,教学应指向儿童的最近发展期,找准儿童的起点, 估计他们可能出现的不同落点,将审美艺术教育的目标进行分 层,将终极目标逐层分解为若干小目标,针对儿童的实际水平, 通过小课题的艺术活动来实现。教师根据艺术内容和形式,以 及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目标,围绕一定的艺术要素,按单元组 织起来,每个单元按其复杂程度,由易到难,有顺序,螺旋式 加以推进,这种形式在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地学习一个单元序 列,较容易取得成效。

例如,以年龄较小儿童美术活动的水粉色彩单元为例。通过 色彩游戏、学习,使用水粉笔涂刷游戏、儿童尝试画点与面的练 习、儿童尝试画块与面的练习等内容的学习,儿童认识了基本色, 掌握了一些进入水粉画之门的基本的操作技能,激发了儿童对画 水粉画兴趣。 将艺术的基本要素等按单元组织起来,通过集体 教学的教育形式;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及不同艺术内容的特 点,鼓励、启发儿童发现探索地学习,通过游戏化的审美感知活 动,使技能在表达意象中提高,使个体在自我尝试中得到享受, 得到满足。

3.教学手段现代化

通过课件、图片、影视音乐等方面多媒体教学展示。具有较 强的视觉冲激力和感受力。孩子可以很容易,并且很快接受掌握 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开扩视野,增强创作表现欲,拓展思维 想象空间。

四、研究成果

实践表明,通过丰富多彩的审美实践活动,儿童的审美能力 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儿童的心灵播种了一颗美的种子,使美成 为儿童未来人生永恒的追求,怎样找到美,把审美作为一种趣味, 为孩子接近美德做准备。因此,美育同时就是健康的世界观、人 生观教育,良好的行为品德和优良道德风范教育。

在各种美术小课题活动过程中,许多孩子的实践活动作品在 各种级别的绘画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有许多作品被《中国儿 童美术集粹》 收录其中。桑桂荣老师被评为“全国十三大儿童 美术教育专家”称号,并出版了《七彩路》儿童绘画指导专著, 总结了儿童美术教育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受到儿童美术教育 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好评。

五、存在的问题、前景与希望

由于孩子的个性差异,孩子有时候没兴趣不愿画了,这要求教师要尽一切可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 此时可以多设置一些手工、趣味课。教学过程更需情境化,教师 要用风趣的语言吸引打动孩子。同时要求家长要配合老师,共同 努力,鼓励孩子走出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 确保孩子自然健康发展。

美育主要是一种非智力的情感领域,其最根本的目的不在使 受教育者掌握某种知识及技能,而是确定一种审美的态度和人生 观。从儿童开始重视美育,体现了对人的真正素质的重视。提高 人的审美能力,使现代精神危机的人们精神有寄托、感情纯正, 免受刺激和污染,这是现代人的内在要求,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 的客观需要,也是审美教育在这个时代肩负的使命。它是借助自 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 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 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英]科林伍德著. 艺术原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美]阿恩海姆著. 艺术与视知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本;课程改革;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1-0063-04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现行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下,基于对如何“面向每一个”的思考,选择校本和生本的中间点――“班本”为核心词,进行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探索,是一项新的课题。“班本”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课程改革以班级为研究单位,充分发挥班级定的人、事、物的教育功能,从“班级”的视角理解教育、创新教育,努力优化课程,推进课程改革,促使教育教学更明确地指向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让教师、家长更全面地认识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从而更好地贴近“生本”,努力实现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思深益远――班本的目的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因每一个孩子鲜活的独特性而形成一个个独一无二的集体,它是承接学校和学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以班为本是一个新的视角,它以班级为课程改革研究的载体,课程的优化以班为平台,在学校课程的管理、实施、评价三个方面,将权利下放到班级。一方面,我们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课程在班级中的实施进行合理改造,有效监控,保证课程开齐,上足,教好,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课程的开发方面,以班级为平台,以满足班级学生发展实际需要为宗旨,充分挖掘班级各方资源,形成特色班本化课程。以此实现班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适应性”是在课程建设中我们的着眼点。“班本”正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其核心目标是“活力每一班、精进每一个”。“活力每一班”就是激发每一个班的活力,使每个班级呈现出勃勃生机,体现出班级的自主、开放、创新、愉悦。“精进每一个”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班级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精进的教育。每一个班的活力都被激发出来,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便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能更加接近理想中的“生本”。

二、另辟蹊径――班本的独特性

近年来,“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念下的班级授课制以及传统班级管理的缺点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小班化教学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等不断开展,如何对于班级授课制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实现班级管理的人文转换,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便应运而生。“班本课程”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是作为校本化向生本化的过渡提出的,是校本研究、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班级管理研究的深入与优化。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思路遵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国内“班本”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班本的现有文献较少,知网上不足40篇,成果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已有的研究成果涉及班级教研、班级课程、班级管理与班级教材,而理论探究严重不足,大多为教师自身的教学案例。

李兆文、王浩龙的论文《班本教育: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方式》是为数不多较为系统地从班本教育、班本课程以及班本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策略等角度介绍班本化的文章。论文对“以班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内涵作了界定,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班本”是“校本”的深入与继续,是介于校本和“生本”之间的纽带;二是“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就是要重新认识班级,厘清其对儿童成长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作用,从而达到在非小班化学校中,教育教学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目标;三是“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班级资源,由班级教师和学生、家长和社区(社会)代表共同开发班本化的课程,实现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关注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发展。[1]

现有的“校本”与“班本”的相关研究表明:我们应特别加强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学习与锻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方面相关研究已经趋于成熟,成果相对丰富;“班本”遵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部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关于“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应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一步就其内涵、运行机制、评价体系等持续深入探究。

三、三位一体――班本的综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需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成立课程管理办公室,以此统筹管理三级课程的实施,即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班本化的实施、德育课程班本化的实施,促进课程改革,全面优化学校课程建设。引领教师更新课程理念,树立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管理者、开发者、创新者的观念,保证课程的开齐、上足、教好。继而,在实践中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孩子过上有品质的班级生活。

(一)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实施

在国家、地方课程的实施中,各学科有针对性地精选班本化实施切入口,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地方课程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验班级中,以班为本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以班为本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案例研究、以班为本提高小学生英语单词拼写能力的研究、以班为本优化地方课程的案例研究和国家课程班本化实施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等,形成各学科课程班本化实施的操作模式,从而整合国家、地方课程的课程资源,提高国家、地方课程的实施水平,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以数学学科为例,我们着力开展以班为本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案例研究。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数学学科以此为切入口,从各班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和特点出发,对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的计算错误进行剖析,从计算课的教学设计、计算练习的设计、计算训练的形式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及素养。我们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计算教学案例的设计、实践、分析、归纳,实现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计算能力得到提高的目标。

(二)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一方面结合本校及各学科特色,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如音乐学科《明明合唱》、体育学科《触式橄榄球》、美术学科《儿童布贴画》、语文学科《世界河流文化》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材。另一方面,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努力探索班本化的可行路径。比如在美术学科《儿童布贴画》的实施过程,教师首先进行前期调研,做到知己知彼。在课程具体实施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学生的构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制作原料搜集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做好班级学生学情的分析和家长基本情况的分析,结合班级学生、家长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设计详细的班级实施方案。方案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以班本推动生本,让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班本化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进行目标重设,做到因材施教。依据前期调研情况,在校本课程班本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班级课程实施目标,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目标重设,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及时对课程实施进行合理的变动。比如校本课程《儿童布贴画》在三(4)班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前期的调查与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构图能力普遍有待提高,及时重设目标,调整教学方案设计,让课程实施更贴近班级实际情况,贴合学生实际需求。

(三)德育课程班本化实施

在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多管齐下,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生。

1.建立班务委员会与班级心理教育联盟,积极开发班级德育课程,形成以班为本的晨会、班会课程。“班务委员会”旨在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每个班级根据自身的特点,让学校与家长携手,扩充教育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班会课程。班级心理教育联盟是为了联合全国一万个班级,积累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课例,研制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活动,创编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故事,培育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品牌,以优化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而建立的组织。学校在上好每周三的心育晨会课,形成系列心育微型课程的同时,积极与市、区兄弟学校开展班级心理教育联盟活动,比如,学校二(8)班的孩子们与区内“手拉手”学校星甸小学二(1)班的孩子们,通过系列心育活动的开展,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解决烦恼。

2.开展班级“13579”系列活动,形成班级德育活动课程。学校按照“新三好”(读好书、写好字、走好路)学生的培养要求,全面开展“13579”系列活动。“1”是班级中“我最喜欢的同学”评比,以班级为单位,努力让孩子们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使每个孩子都努力让人喜欢。“3”是以班为本的“三小―小记者、小当家、小主持”活动。“5”是班级中五星(读书星、写字星、礼仪星、希望星、快乐星)评比,面向班级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7”是各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七大俱乐部活动(读书俱乐部、写字俱乐部、礼仪俱乐部、小能人俱乐部、小星星俱乐部、小明星俱乐部、明明冰冰俱乐部)。“9”代表“九十个兴趣小组”,指各班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开设特色课程,着力打造合唱、布贴画、橄榄球、机器人、书画等特色项目。如学校着力打造体育品牌项目――橄榄球,每个班都成立了班级队,成为南京市首批橄榄球推广试点学校,承办了南京市首届小学触式橄榄球比赛,先后获得第二届南京国际触式橄榄球比赛U13组最高级“杯级”冠军、上海国际触式橄榄球比赛冠军。学校橄榄球队队员们受邀分别在亚青和青奥的橄榄球赛场上进行展示表演,并有幸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和加拿大世界冠军进行交流。突尼斯国家青年橄榄球女队、日本国家青年橄榄球男队与学校橄榄球队员们进行了零距离交流。校本活动班本化,班本活动岗位化,如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轮班制,晨会、班队会由学生轮流主持,“六一儿童节”让班级每个孩子都登台表演,让每一个孩子都闪耀光芒。

3.进行班级隐性课程建设的探索。以“最美班级”建设为抓手,旨在美化班级育人环境,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扎实开展。学校层面制定建设方案,对各班“最美班级”建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各班根据班级特点,做好物质环境的布置。通过班级“个性化班风”的打造,努力挖掘班级育人因素,设置好班级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角落都会说话,方方面面体现班级文化精髓。如在各班教室门口统一制作“大脚丫”形班级名片,意为“立足做人”。名片上要求各班以班名、班风、班级口号、班主任、全家福照片等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班级中设有个性化班风牌,让学生在班级中日日可见,牢记于心,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向着共同约定的方向努力。

走向班本,在新视角的探究和引领下,学校坚持“常规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常规化”的工作思路,坚持“四个促进”(以研究促进学习、以学习促进反思、以反思促进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建校七年多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育跨江发展和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快车道上,学校正朝着“南京教育跨江发展名校过江第一品牌”努力迈进。可以说,坚持以班为本的探索,是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兆文,王浩龙.班本教育: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方式[J].江苏教育研究,2012(12A).

Class-Based Curriculum and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LI Zhao-wen & LIANG Yi

(Nanjing Langya Road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31, China)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于美术创新教育的思考刘凤华

现代知识观对课程内容设计的影响徐立波,刘小娟

多元智能学说:新课改的"主义"之光殷文刚

"自主、合作、探究"是唯一有效的学习方式吗王永龙,章林

师德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力杨远淑

如何优化青年教师的精神需要万成,叶国明

"县中模式"就是这样铸就的——一个农村教师的教育回眸与反思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李勇斌

教育理想与理想教育冷学宝

耶鲁女孩的成长经验王国斌,刘学兰

"范美忠事件"的矛盾冲突及文本意义宋春辉,李小林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之后的"路"该如何走郭文斌

农村中小学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张丽

用发展的心态做教育王爱生

"网吧害人"与陆游教子诗的断想周卫华

高中语文课改亟待解决的问题徐金奎

教书就像做饭?霍庆

莫让人文教育走向偏锋与悬空吴要金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李昌海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赵云峰

让更多的数学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张裕刚

新课程遭遇经典试题的尴尬——由两个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包朝龙

体育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吃苦精神马耀,马腾

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秘密吴鸿翠

让学生学会提问题陈德文

教师写论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巨思义

老师应学会"变小孩子"孙式武

"盲人摸象"带给同伴主题研讨的启示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王伟福

备课断想曹中原

语文多媒体教学六原则冯齐林

竞争也需要平等的起点庞雅群

这样的谈话方式要不得王国兴

老师,别总这样看孩子刘善泽

学会建"房子"丁娟

做好班级工作的"三件宝"周美芳

转化"后进生"十法郭辉雄

搭建让学生走向成功的舞台彭艳萍,张本祥

"以班主任名字命名班级"利弊谈吴洪华

不屈的脊梁张贵付

老师,不要忽略你的表演杨艳

莫让素质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金钧,倪伟东

教辅书为何泛滥成灾钟武伟

教师的高度罗刚淮

出新守正凸显特色——2009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之我见郭振海

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方法谈奚秀真

"小考",该用什么样的"情"来对你?林景

小组轮流日记:提升儿童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邵芳娟

创新写作教学王立军

论小学音乐教学的开放性吕冬梅

关注课堂资源促进有效生成丘富天

让数学概念教学走向实效张水华

走进生活——构建开放有趣的数学课堂曹斌

如何减少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朱生权

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季晓丽

如何为学生设计一堂语文"说"课?彭根来

实现口语交际的有效双向互动毛海燕

童心焕发自鸣天籁——小学作文教学断想张爱华HtTp://

向汉字更深处漫溯王芳

拒绝"唯一"倡导"多元"余玲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郑春江

让受伤的孤雁归队吴红梅

美丽着师生的美丽程立海

"爱"的温度不能太高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赵秀章

鹅卵石与钻石吕赟

心灵的空间贺敏生

回忆那一刻周晓春

百善孝为先,有德自然香洋滔,郝成彪

释放教师新课改之"潜"要下"察"力李敬沛,马明中

教师啊,请守住你的"自尊"何忠锋

教师的尊严王秀琴

面向素质教育开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张力伟

选择的幸福邓英华

别让表扬伤害学生吕爱军

新课改与教师转变徐磊

"文婵效应"——聚焦高效课堂关注有效教学杜美菊

如何指导小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蔡宏斌

依托新闻资源开展综合时间活动王葵红

"活动单"中的问题设计策略汤卫红

我也来当一回追星族唐金龙

让学生的思维不再缺席何毓玲

第二课堂的再思考陈海创

换个角度豁然开朗马卫洪

教学中的"倒过来"——换位思考漫谈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王炳瑜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欣赏课邓小琳

让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仲建平

初中历史复习需要纵横比较法莫建勇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林志明

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朱云水

趣味引路,让学习"有滋有味"王光伟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乐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