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人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

病人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人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人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

病人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肛肠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4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02-01

心理护理是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护理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及采取最佳护理措施,为病人服务的科学。《内径》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则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1]可见忧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转归与健康的恢复,存在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我对本院肛肠科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特征进行了临床心理学分析,在这方面做出有意义的尝试。

1对象和方法

在肛肠科住院病人中,用随机的方法,抽样56例,用问卷的方法调查。研究对象中,男37例,女19例,25―37岁19人,38―50岁29人,50岁以上8人。

从临床心理学学角度,问卷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了三个方面的心理特征,每个特征从不同角度提问了五次,全部肯定者为典型特征,肯定三个者为基本特征,肯定两个者为似是而非,肯定一个者为否定特征。同一病人在同一问卷上,可能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征,在统计处理上,以表1所示。

本次问卷属于诊断性测试,目的在于归纳肛肠科住院病人住院期间的一般心理特征,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性参考。由表中可以看出,羞辱是肛肠科病人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也是护理中应该重点解除的心理状态,其次是恐惧、疑惑、否认。我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肛肠科病人的治疗、护理及其预后。针对患者存在的这四方面心理因素,故采取以下心理护理:

(1)羞辱心理:肛肠科病人由于发病部位特殊,患者都有严重怕羞的心理,认为这种病见不得人,不好意思给医护人员说,不愿意让医生检查。女性患者尤为严重。针对这一心理,临床上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多解释、多介绍、勤于病人沟通。给他们讲解有关肛肠的解剖结构,说明肛肠疾病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治疗宜早不宜迟,不要因为怕羞而延误治疗,使病情恶化。通过上述措施,解除了病人的心理负担,使其尽快接受手术。

(2)恐惧的心理:①患者入院后护士要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病室的环境,用文雅的举止,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不良刺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②有的患者是惧怕手术时疼痛,手术后排便时切口疼痛,又怕留下失禁或狭窄等后遗症。针对以上心理,我们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告知手术时医生会给其采取骶管麻醉,能达到手术中完全无痛的效果。也会注入长效局部,防止术后痉挛性疼痛,可达术后一周左右。[2]术后多食粗纤维蔬菜、水果、多饮水,每日3000毫升左右。勿食用干硬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便后及时用温开水清洗,按时局部用药,同时保持外阴及肛周清洁,防止感染。并同医生密切配合,提高手术治愈率。③通过暗示、说服、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自己的注意力,解除紧张恐惧心理,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疑惑的心理。①由于肛肠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自己看不见病变部位,常常对医生的诊断产生疑惑。例如:患者王某,男,30岁,工人,门诊以“肛肥大”收住院,入院时患者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问话不愿意回答。通过护士态度诚恳的与其沟通,逐渐了解到原来其妹妹直肠癌去世的,故其怀疑自己也患了此病,且忧心忡忡,对生活感到绝望。了解了他的心理活动后,我们详细向他介绍了肛肥大的临床症状,通过对比,明确否定了其患有直肠癌,并在精神上给与安慰及疏导。通过上述心理护理,解除了病人忧虑情绪,精神好转,愉快接受了治疗,一周后出院。②加强有关肛肠科疾病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掌握肛肠科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和预防做好自我保健工作。

(4)否认的心理: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护士应主动的,有分寸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病人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病人承认疾病,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

2结束语

因此,通过上述心里护理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护士在心理护理中,不仅是患者的贴心人,也是医生的好助手,更是直接的实施者、宣传者。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护士,首先必须热爱及忠于护理事业,视病人为亲人,还必须要掌握和运用好心理护理措施,因人施教。在临床工作中,要不断探索肛肠科病人特有的心理活动,利用护理心理学,为患者服务,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应用好心理护理,这是现代医学模式改变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且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中医学基本常识及针灸学》,安徽科技出版社

病人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护理行为 心里环境 健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79

护理工作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减轻痛苦的一门专业,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通常比医疗更为直接,也更为连续,使得护士与病人的关系要比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护理人员的行为对病人的影响也更大,它不但影响护理过程、护理效果,同时有密切关系到一个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影响病人的心理环境。因此,怎样用护理行为来改善病人的心理环境,是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尊重病人的人格和自尊,使病人处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病人身心康复。

护理人员的行为与病人心理环境

护理人员的行为对病人心理环境的影响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因为人们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当心理受到影响和创伤后很难及时表现出来,有时到较严重的程度也很难发现,也没有很好的方法和标准来评估和测量。因此,护理人员的行为对病人心理过程显得十分重要。在护理过程中,还要注意心理,要注意满足和理解病人情感上的需求,要用护理人员的爱心,热情、同情心与病人之间有效沟通,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环境。

爱心自古以来中外一切有良知的行医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护理人员的爱心对于改善病人的心理环境、促进病人康复的影响力之大,“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提出对护理人员的爱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自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活动以来,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门诊及住院病人明显增加,病人满意率明显增高,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护理工作者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陌生人都关系,不仅是护理服务提供者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信托的关系。病人将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交给护理人员,所以,护理人员要为病人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一切方便病人,让病人满意、让病人放心。护理工作者应确立平等意识,时时处处与病人平等相处,主动与病人交朋友;把病人当亲人,力求把病人的痛苦降低到最低点;把舒适提高到最高点,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体谅和理解病人的疾苦,这有助于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与情感交流,从而了解病人心理特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或开展心理疏导及预防疾病和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在良好的心里状态下接受治疗护理。所以,护士体贴、关怀和周到服务可促进患者心身疾病的康复。

护理人员的行为与社会和健康

病人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神病人;临床分期;康复期;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广泛开展,把心理护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情、意不协调是精神病人的基本特征。临床上诊断、治疗、护理的依据主要是以突出的精神症状即心理活动异常为特点,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尽快使病人潜在的危险消除,使之早日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

1 临床分期的心理护理:(1)急性期的心理护理:这类病人大多数无自知力,在强制下或诱骗入院,症状丰富。病人离开他们熟悉的家庭环境,住进陌生的新环境(病房),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常表现为恐惧、焦虑、猜疑、执拗、情感淡漠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针对上述心理活动,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主动、热情、耐心的向病人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情绪,尽可能达到顺利接受治疗。(2)治疗期:精神病人采取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电休克等对病人来说都比较痛苦。所以在各项治疗前后要充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各疗法之间利害关系,争取得到病人的合作,保证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娱疗活动,提高病人的兴趣,增强意志和体质及适应社会的能力。(3)缓解期:此期病人通过各种治疗和护理,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部分恢复。此时病人倍思亲人,不安心住院,急于与亲人团聚和重返工作岗位,个别病人对住院前有伤害亲人和危害社会行为有后顾之忧,产生复杂矛盾的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策略地向病人疏导和解释,使病人心理健康配合治疗,巩固疗效。

2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1)此期病人自知力完全恢复,即将出院,绝大多数病人心情愉快,能积极配合治疗。但是,护理上还要注意病人以下的心理活动:如担心疾病的复发和病程迁延,担心社会歧视,家庭问题,婚姻问题以及因病后精力不充沛,难适应原职工作等等而产生的焦虑、退缩和悲观厌世的情绪反应。(2)对此期病人要做好出院前的心理指导,同时做好社会宣教工作。如街道、单位、家属,说明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应如何做到体贴病人,出院后坚持服药,自体观察。周围的人应尊重病人的人格,避免冷言恶语和一些不良刺激,应根据病情在工作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共同给予心理支持,为病人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捍卫 编.心理与精神护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

2白桂春 主编.精神科护理 : 精神科护理[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3王志英.精神障碍病人护理260问 : 中华大众护理丛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01.

4王斌全,赵晓云. 精神病护理的发展.《护理研究》,2007 年12 期.

5 崔红梅,朱平,姜苏华. 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体会.《齐鲁医学杂志》,2008 年1 期.

病人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范文第4篇

摘要:以整体的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以护理心理学为基础,将心理护理贯穿于给药过程中,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从而达到心理效应促进药物效应的目的。

关键词:给药途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156-02

药物治疗的效果主要来自于药理效应,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人是一个特殊的、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物体,加之许多疾病本身就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心理因素对药物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护士要准确地完成给药的整个过程,使药物发挥预期的疗效,除了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药理作用、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外,还要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整个给药过程中。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总结出了几种常用给药途径的心理护理,分述如下。

1口服给药

1.1口服给药的特点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且比较安全的给药途径,用药经济、剂型简单,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黏膜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于慢性病或病情较轻、较稳定者。

1.2接受口服给药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接受口服给药患者,一般认为自己患的是小病,怀有侥幸心理,盲目相信疾病会自愈,加之口服给药种类多、次数频、疗程长,对胃黏膜有刺激,有些药物副作用大,有些药物有异味。因此,患者对遵医嘱服药不够重视,不易做到定时、定量服药,甚至个别病人擅自停药,影响药物的有效浓度,降低了疗效,延误了治疗,致使病情加重。

1.3口服给药的心理护理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向患者说明服药的重要性,以引起病人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对住院病人应做到送药到口,对门诊病人应详细说明服药时间及剂量,避免漏服、错服。还应根据药物的性能,让病人清楚应在饭前、饭后或睡前服用。对一些有特殊副作用但又必须长期服用的药物,应给病人讲清利弊。

2肌肉注射

2.1肌肉注射的特点

肌肉注射是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将一定剂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其特点是药效作用迅速,疗效可靠。对某些不能经口服给药的病人,不宜作静脉注射或易被胃肠道消化破坏的药物,宜作肌肉注射。

2.2接收肌肉注射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肌肉注射局部刺激作用较静脉注射强,注射部位易产生疼痛、发炎、硬化。某些药物长期进行肌肉注射后,容易产生局部肌肉萎缩。这些缺点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心理,尤其是疼痛会给病人带来心理紧张。有不少儿童见针变色,不配合护士的操作。这些因素均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2.3肌肉注射的心理护理

首先,治疗室的环境设施应干净,舒适安静。其次,治疗过程中所用的器械应存放在隐蔽的地方,以减少对病人心理的不良刺激。在治疗前,护士应充分与患者交流,耐心地给病人介绍药物作用、治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护士的操作应熟练,做到“两快一慢”,使病人产生信任,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恐惧。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轻松地与病人谈话,讲一些与注射无关的话题,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3静脉输液

3.1静脉输液的特点

静脉输液是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将大量的灭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等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可迅速达到治疗性的血药浓度,并可持续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迅速大量补充所丢失的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感染和解毒等。

3.2接受静脉输液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静脉输液较口服、肌肉注射危险性大,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输液反应、静脉炎等。患者须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固定,注射时出现较剧烈的疼痛,产生身体上的不适,致使患者产生顾虑。

3.3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

病人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范文第5篇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有哪些

专业基础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环境、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特色课程

其他课程:社会保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心理咨询、犯罪心理学、组织社会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问题概论、社会政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等。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拓展阅读:社会工作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对服务对象的需求持有敏锐的察觉能力和有效评估的能力;

3.具备为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妇女群体、社区矫正人员、救助人员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能力;

4.具备对开展的工作进行宣传、总结和档案管理工作一级整合的能力,能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5.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工行政等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