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提高认识 ;激发兴趣 ;营造氛围 ;树立榜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及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培养其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那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阅读的习惯呢?我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在学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提高教师自身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有部分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很多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一心只教圣贤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默写……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他们认识不到课外阅读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认为只要抓好了书本上的知识,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还有部分老师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有部分老师认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系统的引导。因此,作为一线老师,首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列宁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故事,任何童话故事中都有它现实的成份。”故事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增强孩子记忆的添加剂,更是孩子想象力的源泉和语言发展的激素。
我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前的两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一个故事。孩子的天性富于幻想,动听的故事一旦进入心中,将幻化出神奇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我准备了那些篇幅短小,主人公是小动物的故事先读给学生听,不需要他们明白故事的寓意,只要喜欢听就足够了。当一个故事读完时,学生眼中有了期待,期待老师再读一个,那么我就鼓励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阅读。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下,有的学生逐渐喜欢上了阅读。
(三)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
由于班里没有专门的书柜,我想办法未班级做了一个书柜。书柜做好后,我就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组建自己的班级图书角。我带头把家里看过的图书拿到班里补充班级图书角,学生看见,老师也在给班级捐书,他们捐书的积极性更高了。很快,我们班的书柜里就有了150多本图书。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酷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想要让孩子多读书、爱读书,教师首先要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才能为学生作出表率,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两年多来,我利用晨读时间与学生一起读书。我要求学生每天早到十分钟,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每天我也会提前进教室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一开始,总有几个学生心静不下来,老想找周围的小朋友讲话,但看到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在认真读书,不愿意理他,时间长了,也慢慢的被这种读书的氛围所感染了。
二、在家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提高家长对阅读的认识水平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禁止学生看与课程无关的书,害怕因此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让家长明白,加强课外阅读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可以发展学生智力,从而促进各科知识的学习。
在每一次的家长会上,我都会用生动的实例给家长讲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余时间利用网上论坛、书信、校讯通等方式指导家长一同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多大的影响,从而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每周我还会留一个特别的作业,如让家长带孩子去书店看书,只有家长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才会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一定的保障。 2.根据家庭条件,设立家庭图书角。
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家境都不是太好,有的孩子别说是有一间书房了,连一个书桌都没有。我建议家长在家里给孩子找一个放书的空间。书要放在显眼位置,孩子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小柜,一个纸箱等。这一地方必须是开放的,干净的,新鲜的,让孩子感受到轻松自在舒适,光线不要太强;摆上孩子喜欢的图书、小本子、纸张等学习用品。有了这个角落,相信肯定能吸引孩子关注的目光。家长还应及时为孩子更换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书籍,慢慢地他们学会了摆放书籍,明白哪些书适合自己看,书便成了他们的朋友。
(二)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其实,想让学生长久地喜欢读书,还有其他许多的方法,其中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就是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为稳定的阅读习惯需要父母的参与和支持。
一、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在课内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内知识也只有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学习,学生的知识才能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有意识、有系统地使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其次,通过其它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当学生口中蹦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句段时,当有学生说出一些别的孩子所不甚了解的科普、自然知识时,我就大力表扬他,这样便在学生身边树立了活生生的榜样;以说促读,每节语文课前坚持两分钟讲话训练,按学生的座位顺序轮流进行,话题不限,但主要来源于课外读物;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诗朗诵、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有时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比赛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很自然地增强了学生对阅读的渴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动机。
二、学校、家庭营造氛围,共促阅读
作为老师,我时时启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并利用教室布置张贴有关阅读的标语、格言,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经常看到或诵读到,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在班级中我也每周开展两次“出两本、看百本”的读书活动。每月换书一次,使学生拥有的图书能合理流通,给班级图书角时常注入新鲜血液。平常也经常带学生上阅览室阅读。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最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因此,我通过校信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建议家长在家庭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尽量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我不时地推荐各种好书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读的书,充分汲取书中的养分。(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给学生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2)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3)通过校信通向家长介绍一些好的书刊杂志,指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订、购买。
2.上好阅读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会读书。
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读与思相结合,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我让学生用“ ”“?”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只有学生边读边想,不断地在重点词、句、段上圈点批注,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意思才能收到好的读书效果。
(2)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必定是有限的,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孩子们肯定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知道的典故等等,怎样扫除这些读书中遇到的“绊脚石”呢?我指导学生请工具书来帮忙,在阅读中注意使用工具书不但可以扫除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教学生写读书笔记。读而不写,印象不深,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一是让学生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为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二是教会学生剪贴。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三是让学生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四、定期评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我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1.展评读书笔记本。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课外阅读记录本,内容包括读书时间,书名、主要内容、好词佳句摘抄、家长签名、及读后感悟等。看谁记得好,记得多就给予表扬、奖励。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心得交流会。每周利用一节阅读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定期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活动,先分小组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然后评出优秀故事员到班上参加比赛。
4.鼓励学生编一些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读书心得体会等,以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五、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40-02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客观上说,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需要语文教师传授阅读方法,需要家长密切配合、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应明确两点
1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小学阅读教学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简单来说,课内阅读就是上语文阅读课;课外阅读就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现行的语文课本进行系统的语文学习,阅读量有限,而课外阅读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是一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阅读习惯养成越早越好。叶老曾指出:“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2培养阅读习惯所要达成的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对课标的解读,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还包括有目的、有质量、有计划、有方法地阅读。
二、教师推荐阅读材料的依据
1所选材料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小学生天真、质朴、活泼、好动、富有幻想,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其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都在形成之初。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发展还不成熟,依赖性较强,不善于自己提出活动的要求,习惯于在教师或家长的要求、监督和帮助下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性来选择阅读材料。
2材料的选择要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一种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自然而然地阅读,甚至会渴望阅读。所以,教师应该选择小学生关注和喜欢的读物,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阅读的书目。“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材料,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孩子的优秀图书。优秀的图书,应该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内容上具有人类美好情感共性的著名作品。每学期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参考书目,使孩子的课外阅读更有目的性和操作意义。对此,我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制订了一个课外阅读书目表。(见下表)
三、在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习”与“惯”的有机融合。习者,实际操作之义,惯者,一如既往之义也。所以,我们应该从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1班级读书会――激励孩子持续阅读。持续阅读才能形成习惯,因此,成立班级读书会,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固定的班级活动尤为重要。学生每天的阅读在时间要求上应保证有10至20分钟。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记录表,请家长负责督促孩子阅读并签字,并在班级内张榜公布每月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名单。完成了阶段目标的学生还可以领取一定的奖励,比如一颗星星、一朵小花等。通过这样的“比一比”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还在班级内举办各种有趣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摘抄比赛、剪报展览、读书交流会等,既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又促使班级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写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探索欲望。但是,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还仅限于“摘抄好词佳句”上,局限性比较大,缺乏阅读思维上的指导。也有的教师提出写读书笔记的更高要求,可苦于大部分学生懒于准备要求较高的读书笔记摘抄本,所以实施起来也比较费劲。对此,笔者建议学校统一印制《读书笔记摘抄本》,让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去填写读书笔记,这样就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勤写读书笔记,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读书笔记摘抄本》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篇目、主要内容、好词摘抄、精彩句段、感想收获等。
3学校读书活动――营造开放、和谐的读书氛围。营建浓郁的书香校园,是很多学校的愿望。有的学校还通过引导广大师生“读好书,促成长”,来逐步推进本校学习型校园的建设进程。例如,我校就开展了各种校级读书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读书氛围。在课程规划方面,学校增设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还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班级内课外诗文的集体诵读。在语文学科范畴内,举办读书日活动、读书征文比赛、诵读比赛等。在少先队活动方面,开展故事大王演讲活动和读书作品展,还在学校广播站开设“好书共读”“好书推荐”等栏目,进行读书活动的宣传。在阅览室,学校举办了专题讲座,轮流组织各班的读书小组进行集体活动……学生在此氛围中慢慢养成了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4亲子共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又一途径。《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很多父母舍得给孩子买课外书,却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为了让学生回家后仍然保持读书的好习惯,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促使亲子阅读活动能在家庭中推广,让亲子阅读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一件事情。比如,可以在家长会上大力宣传亲子阅读的好处,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逛逛,还可以在班里举办各种亲子读书活动,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同一本书,分别谈读书感受,或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由于有了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
一、阅读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觉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一)没有时间和精力。
很多学生把没有搞好课外阅读的原因归于没有时间和精力。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一点活动余地,课程非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多,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应付考试,放弃了课外阅读。
(二)怕影响学习。
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者仅占1/3,这种支持是有选择的支持,只允许学生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如教材辅导读物等。真正以增强学生的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而鼓励课外阅读的家长是很少的。
(三)阅读环境不善。
农村学生买课外书的少。不少农村学校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没有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中学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质量差的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学生能否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并形成阅读习惯,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
首先、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孩子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研究证实,家庭中有相当数量的阅读书籍与儿童阅读能力有直接关系。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调查发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点时间阅读,他们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到阅读的重要并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参与阅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支持他的阅读行为,可以与父母沟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提高阅读效果。第三,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书籍。家长切忌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允许孩子有自由选择读物的权利。许多家长往往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希望孩子能读那些他们认为有价值并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书籍,像名著名篇、优秀作品等等。然而,孩子往往更喜欢那些童话、科学幻想、漫画等比较有趣、神奇的书籍。所以,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培养其兴趣为先导。
(二)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补充、继续和发展。课外阅读的意义在于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强调多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课外阅读不仅是人在学生时代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人的一生所必需的。
因此,教师和家长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不能仅用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应认识到,加强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可以激发学习举开阔视野,并且还能发展智力,促进各科学习。假如学生一生都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那么他将终身受益。教师和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并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指导阅读方法,做到读有所得
(一)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为了克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至关重要。计划要细致。分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初一、二学习任务较轻,可利用在校和假期读完《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篇目,寒暑假可自选取篇目阅读。
(二)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益,有助于学生将对文化经典名著及文学名著的阅读由随意性、消谴性提升到有品味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让学生真正读有收获。
四、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环境 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4-02
结合我校开展的《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笔者曾对全校师生、家庭及周边环境做过有关课外阅读环境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1.由于我校是新建立的学校,校内课外读物匮乏,较少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教师奔忙于各种教学活动,无暇顾及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导致学校课外阅读环境欠佳。2.家庭课外阅读环境不良,主要表现为:有60%的家长对子女的阅读支持力度不够,76%的家长不具备良好的阅读和藏书习惯,家庭环境中有书房而没有书的状况大量存在,超过一半的家长对子女课外阅读指导不足。3.社会阅读环境差:我校所在的城区――良庆区是南宁市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城乡结合新城区,书店等社会文化设施较少,阅读环境的营造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4.现代媒介的冲击,电视、电脑等媒介的出现被学生所使用,这比读一本纸质书更能诱惑学生,这样的课外阅读环境不容乐观。
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阅x是他们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内容,是孩子开启探究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必经途径,也是提高语文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深刻思维的金钥匙,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要推进有效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学校、班级、家庭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一、学校引领,打造书香校园
美国吉姆・崔利斯说:“如果您身为一校之长,能给予孩子的除了良师、书籍与教室之外,还有什么比创造出爱读书的校园环境更让人倍感自豪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习知识、获得方法、养成人格,无一不受学校环境的影响。营造轻松、高雅的课外阅读环境,是激发学生热爱阅读,走近书籍的第一步,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首先,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创设校园阅读文化环境,实现阅读“硬”环境的建设。学校,特别是新兴学校,要快速完善图书馆、阅览室设备,添置各类书籍,保证学生阅读的基础物质。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空间,如教学楼道走廊、楼梯间、餐厅、操场外墙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设置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书画等文化标志牌,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等,借古今中外文化巨人之口,教授学生读书的意义和方法。同时,在各个教学楼层的空余位置设立别致的读书吧,根据不同学年段摆上不同的书籍,让学生的阅读触手可及,时时被书香气息所包围、熏陶,借助环境育人的力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泡”在书中,让阅览室、校园书吧成为学生课间最喜欢去的地方。其次,学校可以多举办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加强阅读软环境的建设。比如读书节、读书沙龙、师生共读、读书故事比赛、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课比赛、书香班级评比等活动,创造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拉近学生与书籍的距离,激发教师、学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享受阅读的快乐。最后,学校要把家长请进门,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普及推广读书的意义,增强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识,邀请家长与孩子参加读书活动,并举行亲子读书活动,让家长逐渐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家校联手,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学校从校园到班级再到家庭,层层推进阅读环境的建设,有效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二、营造书香班级,开辟阅读新天地
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教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对于课外阅读来说,这种教育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学校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对于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成为热爱阅读、海量阅读的人,班级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更应该是一个经典世界的熏陶场。教师应在班级设立图书角、班级图书架等,充分利用好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由班级购买和个人提供等多种形式收集藏书,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会被眼前的书籍吸引,让书籍触手可及,营造一种书香文化环境迫使学生去阅读,徜徉于书海。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架的开发,既发挥了教室的文化功能,教室也成了学生博览群书的新天地。书香班级应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表达,展示自己的才华,抒发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展示表达,学生的心灵得以升华,增强自信心。学生用文字、图画等形式加以记录留下阅读的痕迹,它将是学生们今后生活的积累。笔者抓住学生这一爱好,结合读书交流活动,优化读书笔记设计,在学期之初,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读书笔记,对于每周读书心得要精心设计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在阅读中对优美的词、句、段、篇进行摘抄,对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并进行评析,对每周的生活进行一次感悟等。学生对这样设计读书笔记感到新奇,激发了读书的热情。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又有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笔者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即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主阅读。在班级开展的好书推荐会上,同学们分别把自己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大家并交流读书心得。这样的读书活动培养了学生对读物的选择能力,通过荐书的演讲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争创书香家庭,让家庭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根”
著名学者刘梦溪说:“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提升,更牵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的塑造,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由此可见,家庭中的人文知识环境对孩子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阅读的“根”应该在家。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以其独特的暗示、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孩子受益终生。教师应提倡家长从家庭开始,精心营造有利于孩子阅读的良好环境。
第一,是物质环境。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建议,一个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阅读能力的家长,应楹⒆幼急敢韵乱恍┒西:1.书籍。孩子拥有自己的书,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2.书架。将它们放在可以最常被使用到的地方,以便随时取阅。3.床头灯。为孩子安装一个床头灯或阅读小灯,让它陪伴孩子开始愉快的阅读之旅。对于这样的家庭阅读物质环境的创设,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只要有书,有放书的地方,读书场地不计较大小,光线充足,安静温馨即可。条件好的家庭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间属于他自己的书房,在书柜上挂一幅读物表,让孩子知道自己读了几本书。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愿望。
第二,是心理环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理环境的创设远远大于物质环境创设的作用。在开家长会或日常与家长交流读书时,笔者常常给家长这样的建议:1.做好榜样。家长永远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榜样,想要孩子成为阅读的高手,家长必须先成为读书高手,让孩子时常看到家长读书的场景,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2.好玩具不如好书籍。做有智慧的家长,经常带孩子参观书城。一是让孩子大开眼界,在书城不仅能阅读到更多的新书好书,二是让孩子亲眼目睹喜欢阅读的广大人群,家长常常这么做就会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3.为自己的孩子找读书伙伴。家长尽自己的能力联系自己亲密的朋友,组织不同家庭孩子的成立阅读小组,换看书籍,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家庭的方式组织读书沙龙、交流读书体会,良好的心理阅读环境,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