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生医疗事故解决方法

发生医疗事故解决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生医疗事故解决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生医疗事故解决方法

发生医疗事故解决方法范文第1篇

由于消化内科医疗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而且医疗对象这属于特殊群体, 所以在医疗工作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与病人发生纠纷。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让这些潜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 是当前大多数医院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合理的解决医疗纠纷, 才能够使医院内的医疗人员以及病人的个人权益更好的维护, 所以这是当前各家医院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这篇文章将对于如何预防医疗纠纷的问题, 给予相关的合理方法。

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

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融入社会的大背景下, 人们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 在医疗服务行业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心血, 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的满足病人的所有要求, 因此从事该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消化内科医疗对象属于特殊的群体, 因此刚出现纠纷的问题也比较常见。这就要求医院应该尽可能的树立以病人为服务中心, 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让医生在真正意义上能够遵守医德, 把看护的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在医疗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力把病人的地位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 作为医生还应该换位思考, 切身人体会病人所处的位置, 急病人之所急, 想病人之所想[1]。同时还要经常和病人进行的沟通, 因为良好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对病人多进行宣传和解释工作的内容, 让他们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的病症, 从而能够方便病人和医生能够有效的配合, 促进医疗过程高效有序的进行。即使再发生医疗冲突的时候, 也应该进行积极的沟通, 通过达成医患之间的相互谅解, 从根本上改变医患的关系, 减少因为医患纠纷而造成一系列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纵观过去医疗事故解决方法来看, 由于之前大多数医生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以医疗为主的服务模式上, 对于病人的态度就是只见病不见人, 因此其服务态度就显得冷淡生硬, 从而难以获得病人的信任因此一旦出现类似的问题就很容易发生医患纠纷导致误会的不断加深[2]。

2 加强医政法规的学习, 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法律意识, 学会自我保护

在医疗卫生行业, 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医政法规, 比如之前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里面详细的介绍了一系列处理医患关系的防治措施, 而且在《传染病防治法》《输血法》, 《医师法》, 《护士法》中对该类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相应的案例和解决方式。在此基础上, 医院还要经常的组织和培训在职人员的工作素养, 让这些干部和职工人员认真学习这些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内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通过向其他医院借鉴精简的案例和教训, 以事例来说明道理, 从而警示自己更好的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医院还可以定时的举办知识竞赛或者知识抢答等类似的活动, 让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医政法规知识深入到每个在职员工的内心, 并且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以法律为主要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时规范自己的行医行为。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提高法律意识, 要学会保护自己, 这样能够更好的有效的解决医疗纠纷。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 作为相关的医疗人员, 也应该认真的体会这些法律法规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文件精神。用这种精神来指导自身开展具体的工作, 比如在某个手术中, 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 使得病人而出现相关的症状并发症, 如果相关的医院医生只是对手术过程进行简单草率的记录, 而且记录当中并没有体现出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以及不可防范性的解释, 那么一旦出现问题结果往往都是对医院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医生能够把《医疗事故处理案列》中的第32条牢记在心里, 那么在出现类似的医疗事故当中由于在手术时对手术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样才能在出现医疗纠纷时能够及时、准确的为医院做出更有力的辩护[3]。

3 严格控制每个环节, 及时的发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将纠纷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于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提前预防。如何做到有效的预防, 这就要求相关的医护人员一定要尽守本分, 恪守医德, 严格按照科学的操作步骤对病人给予治疗。在此基础上, 医监办、质控科护理部以及相关的职能科室人员, 也要定期的对每个科室的病历书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还要对每个病房中医护人员的操作给予监督其实际操作是否规范。相关的护士长的带教过程中是否认真负责, 同时还要保证三次查房, 三级查房, 大查房的质量满足正常的标准。一旦发现相关的问题, 一定要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位置, 并且合理的解决。采取奖罚分明的制度, 那些表现良好的医护人员, 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 而在工作中表现不认真的工作人员也应该给予相关的处罚。这样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当中才能够更好的发现安全隐患, 同时提高治疗的质量, 使得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当中[4]。

4 结论

一定要正确的对待医疗纠纷, 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沉着冷静。这就要求医院在服务的过程中本着病人是上帝的原则, 尤其是在处理纠纷的时候, 病人的身份发生了一定的转换有看护人转变为坐在谈判桌上对弈的双方, 这时我们就应该弄清对方的来意, 及时弄清自己是不是某些部分出现缺陷, 而被对方抓到的把柄。知己知彼方能处于有利的位置, 这样方能更高效的谈判, 从而合理的处理医疗纠纷[6]。

参考文献

[1]张越颖.防范医疗纠纷的思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 32 (1) :59-60.

[2]顾庭语.从医学生角度初探医疗纠纷不同阶段处置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16 (5) :77-78.

[3]朱伟华.消化科医生防范医疗纠纷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 (23) :86-88.

[4]迟蕾.防范医疗纠纷发生的思考[J].中医教育, 2009, 28 (5) :74-75.

发生医疗事故解决方法范文第2篇

医务人员素有“白衣天使”之誉,危难来临之际,他们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殚精竭虑地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拯救生命。切实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从源头上寻找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寻求解决医患矛盾的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就医患矛盾的解决方法。

在俄罗斯,坚持“法律优先”,俄罗斯的立法在维护患方权益的同时,对医方造成的医疗事故会运用科学的评判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日本,“以和为贵”,医患发生矛盾,主要由民众、官员和独立专家三结合,对医患事故开研讨会。同时依据有关的法律条款处理。

在美国,法律和调解“双管齐下”。医疗标准和规范都是由美国医学会制定的,医生参加职业保险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同时,所有的医院都有仲裁委员会,这当中的成员许多都是志愿者,不收任何报酬。相关的保险公司会对医疗过程进行监督。若发生医疗事故,保险公司有专门人员做专业鉴定,通过各种途径让患方得到赔偿。如若患方去医院闹事,即便有理,也会因为危害医疗或公共秩序而被拘押。如果使用暴力致使他人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会锒铛入狱。所以,美国人在发生医疗纠纷后,第一选择往往是去打官司,而很少去医院闹事。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赔偿责任就落到保险公司身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可以高枕无忧,如果某位医生总是犯错误的话,那么他今后就要多缴保费,最后甚至会被拒保,这对医生也未尝不是一种督促。

在欧洲,如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在政府的支撑下,个人只需支付很少一部分门诊药费。在这些国家,医疗体系比较完善,除急诊外,医生看病一般都是预约制,在规定的时间由医疗秘书预约好相应数量的病人,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诊室(一般首先是门诊所)逐一就诊。医生有充分的时间、精力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大大降低了发生医患矛盾的机会。

接下来,回到国内。让我们根据国情,初探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尽快避免、减少、解决医患矛盾这个难题。

第一,依法治理、发挥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作用。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党的十以来进一步全面加快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但在我国,关于医疗的法律领域发展起步较晚,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立法。仅有2010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的条款和一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可以参照。所以完善专门医疗纠纷的法律体系,对稳定社会、保障行医良好环境、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亟须的。

如今,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我国处理纠纷的一大特色,有很多成功经验。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其组成人员包括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较高调解能力、热心调解工作的离退休医学专家、法官、律师、公证员等,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起了第三方调解机制。中国人多,病人也多,产生的医疗纠纷就多,所以只要医患双方根据事实情况处理得当,双方接受,建立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第二,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改善医疗服务环境。总理一直十分关心医疗体制改革,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近年来已得到很大改进。我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医保问题任务很艰巨。但是近几年在农村,农民医保得到改善,重大疾病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医疗保障。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总体要求旨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品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经过不懈努力,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重大疾病的保障制度上,正在不断深入改革,通过大病统筹、单病种付费等多种手段大大降低患者个人所要承担的治疗费用……在一些西方国家,政府把国民的医疗费用基本上全包下来了,但是,优越的医疗条件给国家也造成重大包袱,国家负担过重。经济危机一来,政府更是入不敷出,政府想收缩,老百姓就反对,社会稳定受影响。所以我们十几亿人口的大家庭在医改上一定要适合国情,全盘考虑,逐步把惠及民生的医疗保障落实得更加科学合理。

发生医疗事故解决方法范文第3篇

众所周知,医疗服务具有高风险性,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医疗技术。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引发医疗和护理纠纷。为此,笔者分析了我院近年来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不安全因素。

1 我院门诊静脉输液概况

1.1静脉输液是目前对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使护理人员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及观察中提高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减少事故发生,切实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对门诊输液病人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及安全对策,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并完成治疗,早期恢复健康。我院每日门诊量平均为500人次,门诊输液量平均为200~300人次。

1.2输液程序 患者持医生处方到药房取药后,到输液室输液,护士核对药品剂量无误后配药,静脉穿刺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等后进行静脉穿刺,调整滴速并观察输液过程中的变化,并告知注意事项。

2 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分析

2.1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护士未能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延误病情。

2.2患者输液速度快,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病情。输液过程中的气泡输到体内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很易发生护理纠纷。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有发生护理纠纷的可能。

2.3液体质量问题。配药时橡胶塞进入液体引发护理纠纷,另外如药液有杂质等。接触患者前不洗手,空气消毒不彻底,交叉感染机会增多。

3 分析发生上述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3.1药品因素 药品的自身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对药品的特性不熟悉,导致用药错误。

3.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对患者输液过程中病情变化、危重程度估计不足,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3医疗制度因素 护士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是错输和漏输液体的主要原因。

3.4医院感染因素 空气消毒和通风不充足造成空气污染。无菌操作不严格是造成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的重要隐患。

4 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的建议

输液安全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患者担心药物过敏、穿刺失败、液体走空、输错液体等,对此,我们在做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仔细观察皮试结果,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以防液体走空,观察有无渗漏现象根据病人及病情调节输液速度,严防静脉输液并发症。护士要加强对新药知识的了解,特别要掌握患者所输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4.1提高安全认识,加强输液安全管理。不断向医护人员宣讲安全知识。遇到安全事例要分析原因,找出避免方法,及时改正现有不合理环节。

4.2加强药品知识学习,学习输液室内所有药品的名称、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护士长向全体护士讲解说明新药品并存入档,以备查询。对输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组织全体护士进行研讨。增加护士业务知识及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4.3加强核对制度的管理。我们建议药品配置应建立四道安全防线:接收新患者输液治疗单时与门诊病历进行核对;配药时严格三查七对;输液器排气时再次核对液体及输液号并将所有液体挂在统一输液架上;静脉穿刺前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及输液号,可最大程度减少输液差错率。

发生医疗事故解决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字:骨科护理;业务水平;医护关系;分析策略

在社会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骨科损伤常发生于交通事故、建筑工地、厂矿企业,一般为突发性、复杂性的外科损伤。近年来,骨外伤发生的几率逐年增加,且伴随着大面积的软组织损伤和脏器损伤,这给骨科外伤的诊断和护理增加了难度。骨科外伤护理随着骨外伤患者的增加,其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骨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现将心得报告如下:

1.骨科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护理制度不健全

骨科护理对护士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有些护理人员存在着精神懈怠、护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这主要与护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监控力不足造成的。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导致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善护理制度就是对不稳定因素的有效遏制,是对患者负责人的一种表现。

1.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决定着患者的康复时间长短和恢复水平。作为护理工作的主导者,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医院骨科护理人员主要存在着业务技术不熟练、专业知识不全面、工作责任心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首先,业务技术不熟练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年龄不大,临床经验不足,护理技术不熟练,综合判断能力水平有限。对于骨外伤的抢救不能正确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抢救,甚至不按操作规程办事,导致抢救失败。

其次,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大专医护院校,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时间有限,且加之护理人员年轻化,学习锻炼机会不做,存在着做事盲目、不能给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知识贯彻和出院指导,甚至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水平。

第三,由于医护人员长期处于人员不足、日常护理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患者沟通,加上医护人员经常加班,身心疲惫,情绪波动不大,最终导致医护人员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有时耽误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时间,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医患纠纷。

第四,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占主导地位,尽管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但对于其潜在的法律问题不够重视。在出现医疗纠纷后,护理人员往往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意识保护自己。

1.3护理技巧不足

据研究统计,患者在生病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骨外伤的护理过程中,患者由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分担心,常常出现悲观、恐惧、痛苦和焦虑的情绪。此时,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不对患者的心理和不良行为进行合理的疏导,容易产生患者对医护人员进行侵犯或者自身轻生的事情发生。特别是高龄骨折患者,由于骨折后行动上受到限制,自身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上升,很溶液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丧失信心,产生拒绝治疗的心理。

2.护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骨科护理安全制度是骨外科护理的管理核心,其是关系到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重大问题。医院应在制度上下功夫,要加强护理安全监管力度。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才能保障护理安全。

2.2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首先,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护理人员有提升业务水平的空间。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高级护理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测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其次,制定医护人员的的行为规范,形成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监管。对于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缺失的护理人员要实行问责,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督导,确保每一位护士都能够能够树立足够的安全责任意识,把不安全的因素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次,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学习和贯彻相应的法律规范护理制度。要定期评比护理服务标杆,用服务标杆护理人员的实际行动现身说法。定期邀请专业法律人员或执法队,对护士进行讲课,提高其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2.3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是保障护理顺利进行的根本所在。当骨科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时,护理人员要学会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用谅解、同情、负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面对重症患者可能发生的残疾现象,要耐心的对患者进行讲解,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让正能量充斥患者的精神状态,让患者用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

3.结语

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问题有:患者日益增多、病情日益复杂、业务量逐渐增加,医护人员年龄大,医护人员不足,医护人员业务和专业水平不高,护理制度不健全等。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针对患者不同的状态,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要建立健全骨科护理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真正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为医疗机构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双双.浅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J ] .求医问药( 学术版),2011,9(2).

[2] 唐元英,张德辽,杨玲.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4).

[3] 蒋其华.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祝您健康・新医药,2010,1(6).

[4] 郑筠.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

发生医疗事故解决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科;风险;护理

护理行业是服务行业中风险性比较高的行业之一,特别是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主要包括患者和家属较高的期望值和突发病情的复杂性等特点,分娩在许多情况下不但是一个生理过程也同时是一个病理过程。因为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和妊娠分娩的复杂性、特殊性,风险依然存在于妊娠分娩当中。所以完善护理工作会对新生儿的安全健康和孕妇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1]。针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和护理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把在医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前后两年的临床护理资料随机抽取各120份,实施前的120例称之为对照组,实施后的120例患者称之为观察组。孕产妇的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26.8岁;其中有经产妇93例和初产妇147例;孕妇所有自然资料的随机抽取无统计学差异,不影响实验过程中的结果,可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在产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由护理部的护士长负责具体的护理风险管理操作,检查监督护理工作由工作能力强和经验较深的几名护士负责。护士长及时对各种相关信息掌握并了解,召集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解决方法,提醒所有护理人员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

1.3观察指标在护理过程中,对随机抽取的240例患者的突发风险情况的发生率,孕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差错、投诉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

3讨论

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对孕产妇潜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①由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在了解医学知识上差距较大,造成产妇及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太高,患者在住院期间一旦突发异常情况,很容易会发生患者无法接受或不理解的状况,他们把这种突况看成为医疗事故,从而导致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2]。②如果有护理人员在进行临床护理中,责任心差、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沟通弱,不愿耐心地解释孕妇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就会很容易导致医疗纠纷事故。③由于一些护士经验少,对高危状况考虑不周全,无法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发现问题时无法迅速做出正确的保护措施并向医生报告。如果产科护士不及时抢救或不完善的护理措施,将无法避免给新生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这会带给家属巨大的精神打击,造成严重的医疗纠纷。④由于一些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弱,在护理工作中与孕产妇的沟通交流过于单调、复制。同时对孕产妇和家属的心理感受考虑不周全,从而提高了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⑤由于没有及时做到记录护理工作的正确、全面和真实。提前记录的情况也时常出现,大大降低了护理记录的作用[3]。

在产科为了避免并解决孕妇日常护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采取了4项有效措施:①为了让每位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通过组织学习来避免护理中存在的一些违法行为来有效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②针对容易发生的医疗纠纷、护理投诉、护患矛盾等进行调查研究,对掌握发生因素的相关信息做有效准确的评价并总结。③除了定期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增强他们本身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在及时发现问题时,保证迅速做出正确的保护措施并向医生报告,预防或减少发生并发症,与患者沟通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④严格执行各种操作的流程规范,保证客观真实地把产前记录、产程图记录、分娩记录及产后24h评估表做详细规范。在特殊或高危阶段,一定要保证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

总之,把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在产科病房护理过程中,孕产妇在住院期间可以得到更完善的护理服务和避免或减少发生突发风险的情况,这对生产过程的进展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王丽.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