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36-01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它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丰富、规范语言,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新课标也提倡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奉献在农村教育工作岗位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了如指掌,大多数小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及所涉及的课外书籍少,无非就是学习参考书、优秀作文选等辅导类书籍,且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书只是粗略地看一遍,很少有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词好句,而且摘录本也经常更换,甚至都丢掉了,实在是令人担忧啊!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急在眉梢。帮他们开拓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成了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课题。为此浅谈一下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
2、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浓厚的读书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班在每天早读之前,组织他们利用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室外自由诵读,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激发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3、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有的学生虽不喜欢读书,但故事人人都爱听,特别是我们二年级的孩子,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学生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就会有再想听的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读”为“主动读”。
4、朗读竞赛、激发兴趣
常进行朗读比赛,在小组评出“阅读能手”,对开始读不好的学生要多帮助,多指导;还可开展“故事会”活动,让学生讲自己从《自读课本》中或其它书籍中读到的故事,评出“故事大王”教师的赞扬,同学的鼓励,会使他们常常获得成功的体验,足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交流展示,深化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将所得的收获展现出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示他们读书收获,这才能真正地落实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想方设法,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阅读成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1、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就近期课外阅读当中的收获、疑惑或建议在班内以小组形式交流,再全班交流,尽量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再引导学生汇报评价,以达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评价过程中以表扬鼓励为主,相应地点明不足之处,以利改进、提高。
2、办手抄报。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信息、体会、收获等通过办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老师按小组装订成册,一月一次,全班传阅,让同学们共同分享,互相借鉴,互相激励,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3、讲故事比赛。小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故事书,每期举行两次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最深刻、感受最深的故事讲出来,对讲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
4、设立班级图书角。让每一位学生从家中带一本课外书籍,我每周从图书室借他们喜欢看的不同种类的书籍,放在图书角,让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让他们天天汲取到新颖的知识。
【关键词】激发 课外阅读 兴趣 志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40-02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事实上,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资源极为有限,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普遍不高。那么,如何来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丰富阅读资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阅读,必须要有阅读材料,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要有阅读素材。不断开发阅读素材,让学生有书可读。从调查看,农村学生阅读的书本材料极少,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书本材料仅仅是《学语文》、《同步作文》等,一两本课外书籍根本不能满足学生若渴的求知欲,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匮乏的原因可见一斑。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途径让学生“有书可读”:
一方面,学校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立图书室,不断添置书籍。学校抽出专用经费,添置图书,为图书室充实内容,努力为孩子创造出阅读条件。另一方面,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自愿捐书,假如每个学生能捐1本书,那么40人的班级就有40本书供全班同学共享。第三,利用优势资源,开发阅读素材。尽管我们没有整齐的街道,辉煌的灯火,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但良好的阅读素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青山绿水,荷色田园,这些洗尽铅华的资源无不成为城市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阅读素材。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能发现这些优势材料,并能阅读它。如春天来了,让孩子们到大自然这本无字书中去阅读,去体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去感受春光无限,去发现美,他们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以活动为载体,促成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一)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形式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生年龄小,表现欲、好胜心强,组织开展多形式的交流、竞赛活动,既能激发出他们的阅读兴趣,又能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每周的“课外阅读之星”、每月的“课外阅读小能手”、每期的“课外阅读最佳个人”、“故事大王”等评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自办手抄报,展示课外阅读成果。阅读最重要的是感受和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手抄报等活动将这种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进行交流,从中获取快乐,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乐趣。
(三)开展“四会”,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风气。所谓“四会”,即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会、好书推荐会。由于学生最爱听故事、讲故事,也最爱读故事书,所以我都要利用作文课、早读课或晨会、周会,举行一两次故事会。往往一经发动,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大家都争先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学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有时他们还会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佳作欣赏会”一般采取音像结合的办法进行佳作欣赏,即一面欣赏佳作的朗读录音,一面看展现作品情景的有关图片或投影,让大家从佳作欣赏中获得教益。让学生做好阅读成长笔记,记录自己课外阅读的书名,阅读篇目,写出内容梗概,摘抄好词佳句,写出阅读心得等,每周定期在全班内交流读书心得。定期举行好书推荐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由教师或学生相互之间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当前阅读的书籍,并要说出包括好书的内容、背景、作者等相关的推荐原因,然后确定推荐指数,学生根据推荐原因、推荐指数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
(四)学校还可创办儿童文学社。发展优秀课外阅读分子入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积极办好社刊。通过社刊指点读书方法,推荐最新书目发表学生优秀习作作,交流阅读感想,展示阅读成果。在校内黑板报、宣传橱窗中开辟读书知识专栏,教室内布置名人读书名言,为学生营造理想的人文化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在这浓烈的读书气氛中耳濡目染,深得其益。
三、建立激趣评价机制,使学生对课外阅读形成志趣
评价是在特定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某种属性所做的价值判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一)采取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参与评定过程,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小学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难以正确地评价自己,为了防止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茫然感,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作评价。教育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期望会贯穿于言行之中,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机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小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在学生课外阅读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课外阅读的信心。
(三)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时一定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
学生在评价中逐渐树立了信心,真正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于是就会自觉地、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并形成志趣,长期坚持下去。
关键词:意义;兴趣;合理安排;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42-1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然而,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本该是人生一大乐事的“读书”活动,为何不受孩子们的欢迎呢?
一、分析现状:孩子不“悦读”的原因
不少学生面对课外阅读愁眉苦脸,消极应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变兴趣阅读为应试阅读。近几年来,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大量应试性质的作文大全、教辅用书、百科知识等方面的读物占领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阵地,挤走了学生原本爱读的童话、故事、小说、人物传记等书籍。
2.缺乏阅读的激励机制。“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什么东西最应该被重视和保护起来?那就是兴趣!但是目前语文教学单一的测评方,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
(一)双管齐下——消除主观障碍,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1.教师可利用时间向学生宣传伟人因喜爱读书而有所成就的故事。如吃“墨水”,闹市读书等故事,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志向。
2.以发“告家长书”的形式或者召开阅读专题家长会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向他们介绍和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及对人生发展的深远影响,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对孩子终身发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二)遵循规律——找准兴趣支点,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真正“悦读”起来,关键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1.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寻找美和欣赏美的旅程。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阅读的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活动,与学生一起共读共赏,引导学生去思考、领悟、体味和推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
2.倡导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阅读。对学生来讲,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阅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寻找自己的乐趣,它始终是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的,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读书,读书的心得体会是要在熏陶渐染中获取的,读书的功用在于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形成的。我们应淡化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让学生自由地读书,一开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教师不要强硬推荐书目,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太大的负担,让他们开始觉得课外阅读很有意思,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3.先以课本中节选的名著为阵地,再每月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精心设计,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创设机会让学生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他的阅读成果。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思想。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必将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三)合理安排——保障阅读时间,培养良好习惯
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童年时期,做完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作业,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尽情的玩乐。对他们来说,和静静地阅读白纸黑字的书本相比,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更显得轻松愉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帮助孩子们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多元评价:丰富评价手段,促进持续阅读热情
1.开辟各种阵地,提供展示平台。在实践中,笔者就开辟了各种阵地,让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好书;进行专题性读书辩论会;开展文本剧的排演活动,让他们将书中的故事搬上舞台等。
关键词:有效;课外阅读;目的
“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中数字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思的话题: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一种习惯,必须从孩子抓起。于是,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成了我们头痛的问题。
一、明确目的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我们开展阅读教学的指南和原动力,也是检验我们课外阅读教学开展情况的标准、推动力和归宿。有人为巩固所教、提升分数,有人为深化所学、领略方法,有人以书为圆心、拓展内容,有人为开阔视野、丰富见闻……不同的目的,将指引我们的课外阅读教学走向不同的方向,此种的毫厘之差,最终结果将是天壤之别。
我们认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综合以上目的,重点放在开阔视野、丰富见闻、领略多元文化的风采、丰满不一样的人生。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注重有效
与“格式化的口令,标准化的程序,军事化的操作”的“高效阅读”不同,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也强调“效”,但重点在时时、处处且因阅读者本身的阅读目的而异。如何做好“有效”呢?
1.阅读目标系列化
只有非常明确的阅读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在“累够了”的课外去自主阅读。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意无意间抛出问题――他们特别感兴趣而目前还无法解答的问题,引导其阅读目标“步步紧逼”“螺旋式上升”。这种紧逼,来自教师对学生年段特征的充分了解而有意设计――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等。目标系列化,只有教师的胸有成竹,才有学生的顺理成章――自主地、有计划地选择内容,选择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并科学、合理地完成自我定制的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系列化,价值取向首当其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和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这是教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
2.阅读兴趣广泛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有效地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自主的催化剂。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将引领学生上察天文下观地理,将课外阅读活动推向一个个新的。如何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需要我们课内有意无意地培养。其中,问题式、任务式的开放题,备受欢迎。
3.阅读行为常态化
要让阅读成为一习惯,只有将阅读行为常化。同其他习惯的养成一样,阅读过程也有一个好奇―维持―反复―巩固―习惯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要引导学生实现阅读教学常态化,还要求我们初定目标时敢于披荆斩棘,反复过程中需要我们推波助澜,偶有收获时需要我们大肆张扬。具体方法很多,如适时掌控其兴趣点、阅读状态,如适时指导其阅读内容、关注点等,如适时制造悬念、推荐书目,如营造氛围、提供“气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教师、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地阅读,学生自会在潜移默化中跟上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了。
4.阅读阵地网络化
为实现“开阔视野、丰富见闻、领略多元文化的风采、丰满不一样的人生“这一目标”“随时,随地,随事”是我们课外阅读的总阵地。纸质类、影视类、网络类材料,甚至生活中人、事、景、物,只要加以指导,都可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在学校、家庭、社区及至整个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同营造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阵地。
5.阅读成果常巩固
都说阅读过程是心泉的丰盈积累过程,而艾滨浩斯的遗
忘――记忆规律告诉我们,阅读成果也需要时时巩固。具体方法很多,其中经久不衰的成果展示法(如读书笔记展示、方法交流、相关知识竞赛等),既可检验学生一定时间内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又可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在分享他人成就中学会比较,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动力,也不妨一试。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之一,其原则、内容、方法、检测评价,见仁见智。只要我们坚持探索,在探索中逐步修正,课外阅读就一定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道亮丽景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读书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精神习惯。
参考文献:
然而,调查表明:学生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有的学生不知道应该读些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读,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书籍也走进了他们的视野。为了真正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于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阅读一本内容不健康的书,比不读书更有害。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应从学生的立足点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
1 读经典名著,净化心灵
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当我们见到学生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变得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学生学语文,但它能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
2 读时尚读物,满足需求
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生好表现,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会成为儿童喜爱的经典读物。当前的一些时尚读物存在许多流行因素,这些流行因素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愿望、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对待这些时尚读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积极引导这种时尚。
二、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你先要不求甚解地、粗略地读完一本书,然后才能试图读懂它。
1 按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方法
据有关调查表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很少作批注。他们不知道读几行就需要停下来思考一番,作批注。为什么在读书时作批注是必不可少的呢?第一,这可以使读者思想高度集中;第二,如果不是死读书的话,必然会有自己的领悟和见解,并可用文字适当地表达;第三,在你整理自己的体会时,也就把书的内容带人心灵深处,并能更条理分明地保存在记忆中。
小学生在读一本比较难懂的著作时,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首先要找出自己能理解的内容,尽量读下去,不要停留在费解的地方,比如那些难以看懂的议论和注释。书里有足够多的部分你能立即理解,这些部分很快形成一个坚固的立足点,站在这个立足点就可以继续向上攀登。在快速阅读中,你能理解的部分即使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也能使其余本来晦涩的部分变得明朗。
2 按个体差异,采用独特方法
阅读水平高低有差异,是无须争辩的事实。有些学生在阅读时画线作标记,是十分适当的方法,可有些学生却未必适合。其实,小学生阅读多了,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想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无论学生选择何种方法,只要适合他们的、有一定收获的课外阅读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综合阅读成果,提高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