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疗纠纷;防范;解决;权益维护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b)-124-02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患者亲属与医疗单位及其医护人员之间围绕诊疗护理服务而产生的争执[1-2],而急诊科是医院医疗纠纷多发的科室之一。急诊患者不同于门诊和病房患者,发病急、病情重、未知因素较多。据统计,急诊科的医疗纠纷占医院整体的10%~20%[3]。因此,防范医疗纠纷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医疗纠纷按其性质可分为过失性纠纷和无过失性纠纷。

1.1 过失性纠纷产生的原因

①法制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住院病历记录不完整,患者病情变化没有随时记录或者漏记。②医务工作者责任心不强、素质低,诊治不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违反诊疗常规,病例书写不完整,用药前没有认真阅读使用说明,术前未仔细阅读病例、查看患者等。其次,业务水平欠缺,对治疗手段掌握不好。

1.2 无过失性纠纷产生的原因

①服务态度欠佳导致的医疗纠纷。急诊科病患多有以下特点:发病急、病情重、未知因素较多。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没有充分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未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容易造成医患之间无法相互理解,因为小事造成纠纷。②患者原因导致的纠纷。很多患者对医学知识缺乏,或对医务人员的诊断存在异议,患者家属对医院不理解均会造成医疗纠纷。③因医疗费用产生的纠纷。近年来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④社会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包括新闻媒体不恰当、不全面的报道,对社会公众造成误导,使公众对医疗机构失去信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院的要求日益增高,但是有些基层医院缺乏先进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如今,医疗纠纷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如何正确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2 医疗纠纷的防范

2.1 加强专业技术和法律法规的学习

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更好地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和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业务训练,提高医疗水平。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知法、懂法。自觉维护患者权益,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2 加强责任心建设,重视医疗安全,加强管理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制度,重点落实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

作为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质,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管理和医疗的规章制度,做到不出任何过失性诊断失误、救治方法失误等问题。对于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必须有高年资的主治医师现场参加和指导,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规范病例的书写,认真落实《病历书写规范》,客观真实地完成病例书写,为举证提供法律依据。

2.3 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和医疗方案,对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医疗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医务人员应在医疗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语气、语调,主动热情接受患者及其家属的咨询,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国家在相关医疗文件中有规定:公民在患病时应该享有知情权和隐私权。对于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医务工作者有告知患者的义务,向患者详细地讲解以及征得患者的同意,而对于患者的隐私,应严格保护。

2.4 合理收费

对患者采取合理的诊疗、护理措施之后,一定要合理的收费,且反对乱收费。

3 医疗纠纷的解决及医务人员权益维护

我国目前明确医疗纠纷调解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是2002年9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应依照该条例的规定解决,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维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急诊科的医疗纠纷由两方面原因导致:过失和无过失的医疗纠纷。这就要求我们急诊科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诊疗技术,各种完善的抢救制度,同时也要争取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4-5]。也可以通过普及医疗知识,发挥社会对医疗机构的正面影响,进行适宜的宣传,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迎春.医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0,4(11):1580-1582.

[2]曹黎静,戴明德,吕晓炯.合理解决医患纠纷创造和谐医患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5):181-182.

[3]郭树彬,陈瑶,李娜,等.正确应对急诊医疗纠纷[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3):1322-1325.

[4]封启明.急诊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 (12):1004.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第2篇

我们知道,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却常常忽略了一点:护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于其康复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心外科患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所需的护理质量要求较高,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的护理水平还是不能达到相应水平,所以尽早学习和推广上述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心外科护理;心理治疗:解决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在治疗心外科疾病方面有着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和技术设备,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从上海远大心胸医院获得了患者数据及护理情况等相关信息。在应用多功能护理车的方法和效果方面,本文从刘小川在《功能护理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一文有所借鉴。

1.2临床表现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呼吸困难、乏力、咳嗽、腹胀、晕厥、血压异常等。其产生原因是――左心房功能不全或衰竭引起的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产生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心脏病患者乏力,说明心脏功能已有较明显的障碍,会进一步引起心搏量明显减低,这就导致了患者乏力没有精神。

1.3治疗方法

当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在治疗和护理方面对解决心外科问题有重要意义: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使用多功能护理车和培训优秀护理人员。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主要针对于有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所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消除心绞痛,预防心肌梗塞和猝死,这是其他心外科手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大部分患者手术后一周即可自由行动,一两个月后就可完全康复回到正常工作生活中。

多功能护理车是便于护士治疗、护理、书写、办公,实行一体化操作的流动护士站。多功能护理车与护士床边工作制相结合就可以明确责任,使每一个护士各司其职,更加便捷的护理好自己所负责的病人。多功能护理车具有多重功能,兼具流动性和灵活性,可以极大的减轻护士的负担,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护理患者身上,这对整个医疗护理模式的改革极具借鉴意义。

除了以上两种解决方案外还需要培训优秀护理人员,以满足患者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性化护理的需要。

为此医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需要在一些医科院校和卫生院校的医学专业与护士专业中挑选一些优秀的护士苗子,对这些好苗子进行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了解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办法和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为今后真正护理病人做好各种准备。

二、需要让这些优秀的“准护士”多参加实际的护理工作或是参加各种实习,积累丰富的护理经验。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心外科医生和经验丰富的护士也应该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告诉他们相关经验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不仅要做好病人的身体护理工作,还应该在心理辅导方面多下功夫。很多病人由于对自己病情过度担忧而陷于低落的情绪中,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要用积极的方式,引导病人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摆脱低落情绪,这样也十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1.4疗效判断

任何完善的治疗和护理都可能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对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一个客观的判断。

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与没有这种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前者不仅有良好的疗效且在术后会得到适当的护理,这就能根除病痛并能较早的康复:多功能护理车的使用与否关系到护士工作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知道多功能护理车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极大的作用是否能培训出优秀的护理人员决定着心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否做好,具有较高护理水平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心外科患者时必然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了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在一个月内接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数以及其中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的人数。数据情况如下:47名患者中有11名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治疗方案,手术成功康复也较快。而其他患者使用另外的手术和方法进行治疗却未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2.结果

根据相关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一、用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二、多功能护理车对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培训出优秀的护理人员是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水平,赢得病患者的重要环节。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第3篇

1开展病例教学法的益处

1.1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病例教学,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例如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具体讲授这类疾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时,通过分析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主要治疗措施,将疾病的典型症状与营养治疗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临床营养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根据糖尿病患者病例情况,对该患者进行营养素的计算和食谱制定,用以指导临床饮食治疗,增强了学员对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病例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抽象理论知识与临床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实际临床能力,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临床营养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包括营养学基础在内的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营养学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临床营养实践经验。临床营养学的授课内容不仅要重点突出临床营养的特色,而且应充分反映临床营养学的新进展、新理念,通过教学强化学生对基础营养、临床营养、临床医学三者之间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医疗技术水平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病例教学法也加强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病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讨案例教学理论和方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互相交流,使教学水平得到共同提高。实践证明,采用病例教学法,可以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病例教学法的设置

2.1疾病的筛选疾病的选择主要侧重于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营养治疗改善疾病状况或延缓病情进展的代表性疾病。所谓代表性疾病,一方面是指常见病、多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痛风、肾脏疾病等,另一方面是指危重疾病,如重症颅脑损伤、肝性脑病、呼吸衰竭等。

2.2病例的选择在临床营养病例教学法中,病例的选择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例选择,另一方面尤其要重视对危重症病例的选择。病例要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病例的内容通常应当有一个教学重点,包含足够的知识信息,让学生体会到根据疾病的特点,与营养治疗原则相结合,从而制定营养治疗方案。

2.3问题的设置借鉴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法。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进行的互动式学习。目前国内大多医学院校采用了PBL教学方法,将其作为医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6,7]。问题设置的原则:①提出的问题要将疾病特点与营养治疗原则相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路和有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要切中要害、针对性强,这样才能启发学生思考有关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面对不同患者能迅速、准确地对病情作出诊治及鉴别诊断的能力。②提出的问题要与临床实际相联系。例如,带领学生对糖尿病患者查房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考虑哪些方面会是影响该疾病的营养治疗方案因素?这时就引出了临床思路:影响该疾病营养治疗及食谱制定的因素包括患者的体型、年龄、活动量、饮食习惯、疾病特点等。③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重点紧密联系,问题的内容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营养原则、营养治疗、饮食注意事项等,旨在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注重培养临床综合分析能力。

2.4课前的预习在病例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查阅相关文献及利用网络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其逻辑推理和总结能力。例如糖尿病的营养治疗,教师安排学生先预习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大营养素及能量在健康人群中所需要的标准、哪些食物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含量较高等。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在每一个病例学习中得到锻炼,并且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5病例讨论及作业的完成在病例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采取先提供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基本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然后让学生对该患者的营养治疗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治疗方案;也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对患者进行膳食调查、人体测量、病史询问,然后组织病例讨论,听取学生的见解。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该疾病及临床营养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又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疾病进行重点性膳食调查、准确的人体测量及合理的制定营养治疗方案的能力。病例讨论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营养治疗方案,内容包括营养治疗的原则、三大营养素及能量的需求、饮食注意事项。通过学生完成病例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解决临床问题能力,而且可以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

3病例教学法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1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营养学作为临床医学治疗学的范畴,从治疗的角度研究饮食和临床疾病的关系。通过日常治疗饮食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提供机体对疾病和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寿命。医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甚至正式从事临床工作后,不善于把理论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之中,不能对病人制定较为完善的营养治疗方案。将病例教学法引入临床营养教学中,就具体的病例对学生提出营养治疗、饮食方案等问题,学生以准营养师的角色参与实际的病例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临床常见疾病的治疗饮食如糖尿病饮食、肾脏疾病饮食、肝脏疾病饮食等与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紧密结合,不但让学生加深了内外科疾病的回忆,还通过病例进行学习,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开启了学生利用临床营养知识解决实际病例的思维。

3.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对于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方法而言,病例教学法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病例教学法,要求教师精选适合教学的典型病例,通过组织学生运用临床营养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在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及给予营养治疗方案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分析及营养治疗方案作出点评,指出学生在分析及治疗病情方面的错误和不足之处,阐述正确方法。这一切既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技能与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实践证明,采用病例教学法,可以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p#分页标题#e#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第4篇

2011年9月15日,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徐文医生被一名曾在其科室就医的患者连砍数刀,导致徐文医生双前臂、头额部、后颈部、左下肢、背部等多处被砍,致肌腱断裂和颅骨、尺骨、胫骨骨折,并大量失血。这起极端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本已是敏感话题的“医患关系”再一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

2002年4月,南京大学专家组对30所医院调查结果显示,病人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比例达43.8%,医务人员认为双方相互信任的比例仅为25.9%。郑雪倩等调查的326所医院中,321所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问题困扰,其发生率为98.47%。造成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因素,不仅涉及了微观层面如患者自身的文化层次、医生的人文关怀程度,同时也涉及了宏观层面如医疗的技术化、市场化等方面。

二、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

1.医生人文关怀的欠缺

在现今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中,欠缺人文知识的医生护士等不在少数。具体表现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语言过于冷淡、生硬。仅仅把患者当作治疗的对象,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对患者没有充分的尊重与同情。而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味”的国家,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的缺失往往是引发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2.患者文化素质的欠缺

患者的文化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得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患者对于医学认知的缺血。有些患者认为现代医学包治百病,对于治疗效果期待过高,一旦实际治疗效果与患者预期有落差,便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是患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出现医疗问题后没有通过法律解决问题的概念,而是一味的将所有过错推到医生身上,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

3.医疗的技术化与市场化

医疗的技术化指的是由于现代医学的高技术应用,导致医疗概念发生“异化”,医疗的重点从救“人”变成了“救”人,医生更注重的是医疗技术而不是患者。医疗的市场化指的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转型,医院从非盈利的机构成为了市场运作的一部分,“钱”夹在了医患关系之间。当医疗也成了货币交换的一部分时,患者投入与回报的不均等便会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

而当我们在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时,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医方”和“患方”这种二元的思路上,而应该引进社会领域的第三方工作机制,既形成“‘医方’——‘社会领域工作’——‘患方’”的三元结构。而在医患关系中引入的社会工作,即是医务社会工作。

三、何为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环,其目的在协助病人解决其与疾病相关联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以提高医疗效果,不但能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还要协助其预防疾病的蔓延和复发,使其能自力更生,重新适应于社会。医务社会工作最初出现在英国,当时带有强烈的慈善意味。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也逐渐遍布欧美,进入了医院,医疗机构以及社区,成为了医疗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国港台地区,许多医院都配备医务社工,并且法律规定要求按床位的相应比例来配备医务社工(如依照台湾法律规定,综合及专科医院未满100床位的,应指定专人负责社会服务工作,超过100张病床的必须配备1名专业社工师)。

在我国大陆地区最早出现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协和医院等地,之后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导致医务社工推广的停滞。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再次兴起,很多医院又出现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身影。

1.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社会工作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提倡人道主义与利他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助人自助”。核心价值观是医疗社会工作的灵魂,医疗社会工作更加注重病人的个别化,认为每一个病人都是独特的,在疾病的背后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故事。它要求医务人员在对待病人及家属时要充分体现出宽容与接纳的态度,要多加解释与理解等。利他主义的视角高度强调社会工作本身作为一种助人活动,直接目标是致力帮助案主解决问题,间接目标是提升其自助能力。

2.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

由于医务社会工作性质的特殊,要求医务社会工作者兼备医学知识与社会工作知识。首先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要求其对社会工作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及熟练的实践能力。其次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又要求其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

3.医务社会工作的方法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行政等。涵盖了包括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社会工作领域。而医务社会工作同样需要这些方法的应用。在与患者直接互动中需要利用个案及小组工作,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支持与分享。与此同时,社区的医疗服务也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四、医务社会工作者在构建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1.促进患者与医生的良性互动

由于医生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欠缺以及患者自身的文化素质问题,使得医患之间沟通不畅,关系紧张。而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就在于能够改善这种状况,使医生与患者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

在医疗专业方面,由于医务社工受到过良好的医学专业训练,所以其能够帮助患者回答他们关于疾病与治疗方案的疑问,解释疾病性质、治疗方案、治疗手段和预期效果及预后情况,从而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并对可能出现的后果有所预期。并把通过谈话所了解到的患者的病史、致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向主治医师予以反馈,并最终协助医师制定合理、准确、符合患者条件的最佳治疗方案。在社会工作专业方面,医务社工有着良好的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使其能够以社工的沟通技巧为依托,填补医生对于患者缺乏人文关怀而导致的紧张关系。医患本应是共同对抗病魔的战友,消除了隔阂,便可以产生这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2.协助疾病的心理治疗

由于临床医学“专而精”的特性,使得医生对于自身的专业领域非常拿手,但对于患者由于生理疾病而产生心理负担则无法拿捏。现在的医学早已不是传统一元的生物医学模式,而已经发展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三元医学模式,要求卫生服务要从单元的生物治疗转变为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位全面的综合治疗。尤其在一些如艾滋病、SARS等特殊疾病时,更体现了多元治疗的重要性。

如今的临床医生由于知识和实践的局限性还无法做到这一点,而医务社会工作者恰恰可以弥补临床医生的这点不足。疾病可能引起患者的恐惧或人际关系崩溃,使经济发生困难,医生和护士们虽然尽其全力给患者以周到的服务。但仍较少顾及患者心理需要。而病人的心理、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调适,都需要医院里的社会人员给予服务与协助。因此,在病患整个治疗过程中,社会工作的服务已是不可或缺。医务社工可以协助处理患者心理情绪上的困扰,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3.积极介入医患纠纷的调节

在本文一开始所提到的案例中,导致该医患纠纷最终演变为极端暴力事件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没有第三方对该医患纠纷进行积极的调节。任由其发展最终酿成惨剧。而医务社工则有能力介入到医患纠纷中去,最大程度的避免纠纷的进一步恶化。

首先,医务社工有着较强的法律知识背景,对于医生与患者的权利有着较为清晰与明确的认识,并且其“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观促使其去维护医生与患者的合法权利。对不懂法的患者进行教育和帮助,为需要法律帮助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帮助。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患关系的平衡与和谐。

其次,医务社工有着专业的沟通能力,由医务社工介入医患纠纷,可以非常专业的化解双方的矛盾。从接纳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和意见、调查反馈、评估、召开说明会至谈判、和解,一步一步地处理并协调在医疗过程中的各种紧张的医患关系。

如今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医疗体制改革同样面临此境。而如何改变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则是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一步。医务社会工作则是这关键一步的护航舰。如果医务社会工作能够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渗透到我国的医疗体制中去,相信医疗体制的改革会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重庆医学,2003,32(4):385.

[2]郑雪倩,邓利强,陈春林.对326所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和侵权事件的调查报告.中国医院,2002,6(6):29.

[3]姚卓英.医务社会工作.台北:正中书局,1978.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第5篇

1.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

HIS是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所属各个部门的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各种信息及自动化的管理服务的信息系统。HIS对于现代化医院的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录入的准确性,达到信息精确化。

2.电子病历(ElectronicMedicalRecord,EMR)

电子病历就是把传统的病历计算机化。它是用计算机、储存卡等电子设备存储、查找、提取患者的诊疗经过,替代传统的手写病历。电子病历的内容与传统病例一样,包括患者所有的诊疗信息。病历记录着患者病情演变的详细过程,是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务人员之间交流的一项重要文件,又是探索疾病规律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病历对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而电子病历于传统的手写病历相比,有着显著的优势。

1)易于存储。患者可以将自己的病历保存在一张小小的储存卡里,方便且易于保存;医院可以将患者们的病历存储于计算机无限的存储空间里,节省空间也便于管理。

2)提取便捷。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快速的查找提取患者的病历信息,医务人员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病史,为及时准确的制定诊疗方案省下宝贵的时间;此外,电子病历方便医务人员调取大量的临床信息,为科研提供便利,节约人力物力,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3)方便共享。因为有网络的支持,即使相隔千里,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病历系统对同一患者的诊治情况共享,为医生们进行患者病情的讨论和研究提供了方便。

3.临床支持决策系统

决策方法对医生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决策系统与计算机相结合能通过网络收集全面地信息,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临床支持决策系统可以预先输入正常范围的医学数据,从而向医务人员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发出警告。例如在监测某患者血常规时,发现白细胞升高,则可提醒医生注意排除该患者是否有感染。决策系统与医学知识库的连接可以帮助医生解决临床诊断问题。临床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医生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明确诊断。医学知识数据库可以为临床上疑难病例提供案例参考和解决建议,是医生的好帮手。决策系统通过网络与其连接,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帮助。决策系统还能够及时将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疾病的联系反馈给医生,帮助医生更好的进行诊疗。

二、计算机在医学领域应用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计算机的潜能依旧有待进一步开发,我们坚信,在未来,计算机和医学结合,一定会产生更先进的应用,推进医学的进步,造福人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1.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又称基因芯片,是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是将大量生物分子,如DNA分子、寡核苷酸探针、蛋白质等固定于硅片等载体支持物上后与带标记的样品DNA分子进行杂交,通过仪器检测分析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等。例如通过基因芯片,可以检测同一个个体在正常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基因表达的不同,借助基因的检测,为临床诊断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对于基因诊断、药物筛选,给药个性化方面的突破也会有重要推动作用。现在生物芯片在临床疾病诊断、新药研发等领域的应用还很局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芯片在医学领域一定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医学影像学的应用

时至今日,医学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影像技术,临床医生借助影像技术更好的作出诊断及评价诊疗效果。例如,心脏内科行CAG,借助影像技术,直视下直接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为下一步是否需要性PCI提供金标准。现代影像学已发展为MRI,CT,DSA,PET,SPECT等多种技术的组成的医学成像体系,必将对医学的进步做出更大的奉献。

三、结论